Workflow
R6飞轮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别克亮剑新势力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15:51
公司战略转型与产品定位 - 别克至境L7的发布标志着公司从产品定义、技术研发到组织架构的全方位变革,旨在扭转合资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被动局面 [2][3] - 公司明确将目标市场定位于竞争最为激烈的20万-30万元价格区间,希望至境L7能成为家庭主力车型,进入消费者的购车清单 [3][11][18] - 公司内部强调“大别克”品牌的回归,意在传承其“大和稳重”的市场认知,但产品已适应新时代需求,与过去有本质不同 [19] 核心技术优势与产品力 - 至境L7基于完全由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全栈自研的“逍遥”架构开发,该架构支持前驱、后驱、四驱,覆盖增程、插混、纯电多种驱动形式 [3][6] - 产品采用“超级增程”系统,搭载荣获“中国心”十佳的1.5T阿凡达发动机、奥特能电池和增程最强单电驱,旨在解决行业亏电加速弱、噪音大的痛点 [9][13] - 在智能化层面,首发与Momenta合作的R6飞轮大模型智能驾驶系统,并采用高通8775芯片,力求在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体验上具备市场竞争力 [3][10][15] 研发自主权与合资模式变革 - 公司承认过去产品主导开发权不在中国团队(泛亚),导致产品缺乏智能化,至境L7的成功推出得益于合资双方达成共识,美方给予中方团队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 [5][7][8][22] - 泛亚的研发实力和效率(如广德试车场)得到美方认可,其执行案例甚至被通用汽车用来反向推动全球其他工程团队进行变革 [6][23] - 公司与Momenta的深度合作(上汽集团和通用均为其最大投资者)确保了最新技术(R6大模型)的首发落地,双方在安全理念上高度契合 [15][16][17] 市场机遇与产品选择逻辑 - 公司认为轿车市场的增程技术存在空白,至境L7选择切入该赛道,旨在为消费者提供除纯电和燃油外的“第三种选择” [9][13] - 面对增程市场可能萎缩的讨论,公司判断在当前电池能量密度技术条件下,结合中国地域广阔、需求差异大的国情,增程车作为家庭主力车型仍有存在空间 [20][21] - 产品定义聚焦于家庭用户在多人生阶段(如结婚、育儿)的复合需求,强调车辆的豪华舒适、全场景(短途用电、长途用油)适用性以及每个座椅的乘坐体验 [13]
2025年,盘一盘中国智驾的自动驾驶一号位都有谁?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11 07:33
行业技术趋势 - 2023年起自动驾驶领域迎来以端到端为主导的技术转向 2024年成为行业公认的新一代量产主流方案 2025年VLA和世界模型成为下一代量产突破方向[1] - 技术架构迭代伴随研发路径 人才结构与竞争格局重新洗牌 领军人物技术判断决定团队在重构期能否站稳脚跟甚至超车领先[1] - 端到端架构正逐步成为智能驾驶新基座 大模型 世界模型 VLM方案等技术加速从学术界走向工业界[53] 理想汽车 - 郎咸朋2018年加入理想汽车担任自动驾驶负责人 职位从自动驾驶业务总经理转变为自动驾驶副总裁[5] - 2023年年底全场景NOA推送标志理想辅助驾驶从高速向城市场景延展 2024年7月15日推送无图NOA功能首次实现对先验信息依赖突破[5] - 去年E2E+VLM双系统成为业界智驾方案标杆 今年主攻VLA司机大模型已量产[5] 小米汽车 - 叶航军2021年初被雷军点将主持小米自动驾驶业务 小米SU7爆火后智能技术能力快速提升[7][8] - 1000万Clips版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出厂即搭载 学术界推出VLA 强化学习 世界模型 3DGS等前沿工作[9] - 小米不惜代价做好辅助驾驶 正努力跻身智驾第一梯度[9] 蔚来汽车 - 任少卿2020年8月加入蔚来担任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 曾担任Momenta研发总监兼联合创始人[11] - 大力推动蔚来智能驾驶技术发展 特别在城区NOA规模铺开和全域领航辅助NOP+功能发布做出重要贡献[11] - 今年主推世界行为WA自动驾驶路线 核心思路是海量使用云端仿真数据让大模型理解世界而学会驾驶[11] 小鹏汽车 - 李力耘2019年6月加入小鹏汽车 2023年8月2日接班吴新宙成为小鹏智驾总负责人[14][15] - 负责小鹏汽车高速和城市自主导航辅助驾驶系统NGP研发 是国内为数不多纯视觉方案拥簇[14][15] - 算力算法数据域控制器线控底盘全链路布局 传感器以外采为主坚持纯视觉方案[15] - 近期小鹏G7 Ultra将迎来OTA升级 AI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融入全场景VLA大模型[16] 比亚迪 - 杨冬生现任比亚迪副总裁兼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 2005年加入比亚迪[18] - 作为DM-i超级混动系统总设计师 主导研发技术助力比亚迪新能源销量自2022年起多次夺取月度销量冠军[18] - 2024年比亚迪全系车型都将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 开启全民智驾新时代[20] 地平线 - 苏箐2022年加入地平线担任高阶智能驾驶项目总负责人 曾任华为汽车BU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22] - 地平线端到端HSD方案搭载J6P量产上车 自研芯片+智驾方案双管齐下[22] - 大众汽车与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 苏箐担任CTO[22] Momenta - 曹旭东2016年创办Momenta 提出一个飞轮两条腿战略 飞轮是数据驱动 两条腿是量产自动驾驶L2和完全无人驾驶L4[25] - 战略核心理念是通过L2量产车收集数据反哺L4技术迭代 形成数据→算法→产品→数据正向循环[25] - 技术路线选择端到端大模型和无图方案 2025年已跻身智驾第一梯队成为全球品牌共同选择[26] - R6飞轮大模型频繁现身公众视野 2019年把核心精力投入数据领域布局进入成果初现阶段[26] 大疆车载(卓驭) - 沈劭劼担任大疆车载总负责人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 科大-DJI联合创新实验室主任[30] - 截至2025年5月卓驭已与9家主流车企达成合作 包括大众汽车 上汽通用五菱 比亚迪等[31] - 已有20余款车型量产 还有30多款车型即将量产落地 预计2025年有200万台车型搭载大疆车载智驾系统上路[31] 英伟达 - 吴新宙2023年加入英伟达现任自动驾驶团队总负责人 曾担任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35][36] - 在小鹏汽车期间带领团队完成高速NGP和城市NGP量产落地 推动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发展[35] - 英伟达自动驾驶推出覆盖从数据 感知到大模型智能体的全栈技术[36] 百度 - 王亮现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首席研发架构师 IDG技术委员会主席 阿波罗智能技术董事[40] - 2024年主导VTA基础大模型和纯视觉智驾路线在极越01车型实现量产应用[40] - 带领团队推出支持全国300城覆盖的领航辅助驾驶方案[40] 博世中国 - 吴永桥2024年1月出任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系统事业部中国区总裁 推动博世城市NOA产品落地[42] - 2024年5月发布首款城市NOA产品并计划年底覆盖24个城市[42] - 主张主机厂聚焦用户体验而供应商承担标准配置开发 提出智能驾驶技术趋同 特斯拉算法领先等观点[42] - 博世坚定推进一段式端到端技术 与文远知行联合基于英伟达Orin Y打造一段式端到端方案8月底在奇瑞高端车型量产[43] 小马智行 - 楼天城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中国公认大学生计算机编程第一人 算法领域卓越成就[45] - 主导开发世界模型技术 使小马智行在L4级自动驾驶领域建立独特技术优势[45] 元戎启行 - 周光2021年正式任职元戎启行CEO 公司完成阿里巴巴战略领投3亿美元B轮融资[48] - 近日发布最新一代搭载VLA模型的辅助驾驶平台DeepRoute IO 2.0[49]
Momenta亮相德国IAA展,大秀中国AI科技“肌肉”
南方都市报· 2025-09-10 17:10
全球市场拓展 - 在欧盟市场与超过20家全球主流车企建立深度合作 [1] - 智己L6海外版IM5与LS6海外版IM6在英国成功上市并搭载公司辅助驾驶系统 [1] - 与Uber战略合作计划2026年在慕尼黑启动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商业化运营 [1] 技术创新突破 - R6飞轮大模型实现端到端强化学习大模型量产落地 具备超越人类驾驶水平的潜力 [2] - 推出中国首例"无图端到端"方案 不依赖高精地图实现全球快速部署 [2] - 与法雷奥联合开发中高阶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及自动驾驶产品 [2] 商业化进展 - 智能驾驶系统总搭载量已超40万辆 第三个10万辆装机仅用不到三个月 [2] - 从首个10万辆耗时两年到近期装机速度显著提升 显示规模化落地加速 [2] - 通过Robotaxi商业化运营计划重塑欧洲出行方式 预示自动驾驶服务规模化落地 [1] 行业地位展示 - 在IAA Mobility 2025展示中国AI科技实力与全球化布局 [1] - 成为智能驾驶技术出海的首例企业 体现全球影响力 [2] - 与全球伙伴合作深化持续巩固自动驾驶领域领先地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