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axi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新统计口径下的广东汽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08:20
记者丨郑康喜 焦文娟 吴晓宇 编辑丨蒋韵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前8月我国汽车产量突破2000万辆,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十四五"期 间,汽车产业已跃升为中国第一经济支柱,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的10%。 迅猛发展的汽车产业,催生了一批"汽车产业大省"。从今年前8个月各省份汽车产量看,广东以177.69 万辆位居全国第二名。 汽车产量统计口径之变 2024年,广东全年汽车产量570.74万辆,位居全国第一。但从今年一季度开始,从各省汽车产量来看, 广东已不是第一名。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广东汽车产业"缩水"。 从今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正式调整了地方汽车产量的统计方式,以"生产地"作为统计口径,取代了之 前"企业法人所在地"的统计方式。近年来,出于产能扩张、市场拓展等因素的考虑,比亚迪、广汽等广 东车企逐步在省外设置生产基地,如比亚迪在合肥的"超级工厂"规划年产能132万辆,比亚迪长沙新能 源汽车产量规划总产能也达每年90万辆。 图源:新华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汽车产业大省产量排名的背后是统计口径的变化。从今年开始,国家统计 局正式调整了地方汽车产量的统计方式,统计口径由此前的"企业法人所在 ...
新统计口径下的广东汽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08:09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统计局调整汽车产量统计口径由“企业法人所在地”改为“生产地” 导致广东汽车产量数据波动 但广东汽车产业正从“汽车生产大省”向“汽车产业输出大省”和“汽车产业第一省”转型 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智能网联、AI技术应用及全球市场拓展上 [3][5][6][8][9] 汽车产业宏观背景 - 前8月中国汽车产量突破2000万辆 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1] - “十四五”期间汽车产业成为中国第一经济支柱 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的10% [1] - 广东前8个月汽车产量为177.69万辆 位居全国第二 [1] 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 - 2024年广东全年汽车产量570.74万辆 位居全国第一 但2024年一季度起不再是第一名 [5] - 统计口径调整后 广东车企如比亚迪在合肥的超级工厂(规划年产能132万辆)和长沙基地(规划年产能90万辆)的产量不再计入广东 [6] - 统计口径调整有助于适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更利于统筹全国汽车产能 [6] 广东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升维 - 汽车产业竞争转向科技竞争 智能网联成为胜负手 [8] - 广东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已构建完整产业链 广州自动驾驶开放1298条测试道路 居全国第一 并成为国内首个车联网车载终端应用突破一万辆的城市 [8] - 广东汽车产业聚焦算力芯片、AI大模型、AI汽车等五大领域 在技术创新和商业场景落地方面国内领先 [8] - 小鹏汽车在物理AI上的投入助力其智能驾驶能力提升 即将公布量产Robotaxi产品最新进展 [8] 广东汽车产业的全球输出 - 广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优势 向全球输出汽车产业竞争力 [9] - 小鹏汽车在欧洲启动本地化生产 首个项目在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 [9] - 比亚迪在日本构建新能源产品矩阵 拓展乘用车与商用车生态 提升品牌影响力 [9] - 广东汽车产业的对外输出是发展阶段的必然扩张 参考了丰田等国际车企的“高端技术+区域产能”模式 [6][9]
新统计口径下的广东汽车:产业竞争力升维大势不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23:15
图为广汽埃安数字化工厂 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康喜、焦文娟、吴晓宇 广州报道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前8月我国汽车产量突破2000万辆,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十四五"期间,汽车产业已跃升为中国第一经济支 柱,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的10%。 迅猛发展的汽车产业,催生了一批"汽车产业大省"。从今年前8个月各省份汽车产量看,广东以177.69万辆位居全国第二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汽车产业大省产量排名的背后是统计口径的变化。从今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正式调整了地方汽车产量的统计方 式,统计口径由此前的"企业法人所在地"改为"生产地"。 受此调整影响,曾连续9年摘取全国汽车产量桂冠的广东,目前未能继续位居第一。但是,以比亚迪、小鹏、华为等企业为代表的广东汽车产 业链和创新链,正在快速发展中布局全国乃至全球,正加速在技术创新、品牌打造、生态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突破,力图从"中国汽车 产量第一省"迈向"中国汽车产业第一省"。 2024年,广东全年汽车产量570.74万辆,位居全国第一。但从今年一季度开始,从各省汽车产量来看,广东已不是第一名。不过,这并非意味 着广东汽车产业"缩水"。 ...
北汽研究总院郑新芬:AI大模型推动车企与供应商合作多元化
贝壳财经· 2025-07-11 15:56
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重构 - AI大模型与汽车产业融合将引入更多跨界供应商(大模型、数据、算力领域),推动主机厂与供应商合作模式多样化[1][5] - 技术差异可能导致现有零部件供应商行业地位重新洗牌,对产业工程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1][6] - 用户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用户视角突破固有思维可加速生态技术进步[1] - 清晰的行业标准制定将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发展进程[1] 智能辅助驾驶发展现状与规划 - 行业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持续攀升,但组合驾驶辅助系统(非高度自动驾驶)的安全决定性因素仍为驾驶员[4] - 主机厂需明确定义ODD(设计运行域)限制条件,驾驶员需充分了解系统限制及应对措施[4] - 北汽采用平台化、模块化技术方案布局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涵盖普通辅助驾驶平台和NOA平台[4] - 北汽入围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联合小马智行、滴滴、百度等科技企业布局Robotaxi高度自动驾驶[4] AI大模型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 大模型作为研发工具显著提升效率(功能需求检查、代码生成、测试评审),并减少基于规则的代码规模[5] - 车辆运行数据共享可优化产业链各环节,持续改善用户体验[5] - 智能网联生态对燃油车兼具冲击与赋能,通过"油电同智"提升燃油车智能化水平及附加值,延长生命周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