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交通部/工信部推新国标!10月起,又一批商用车新规将实施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10-01 21:05
随着2025年第四季度的开启,国家和地方层面陆续有一批与商用车行业相关的新规政策开始施行,涵盖运输安全、通行费优惠、行业治 理等多个方面。那么,进入10月,具体有哪些商用车行业新规将实施?各地政策又有哪些调整? 全国政策 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9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化法》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了《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 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15日。 | 索引号: | 000019713O11/2025-00040 | 机构分类: | 科技司 | | --- | --- | --- | --- | | 文号: | 交通运输部公告2025年第48号 | 主题分类: | 标准 | | 公开日期: | 2025年09月15日 | 行业分类: | 其他 | | 主题词: | 行业标准 | 公文类型: | ...
中国汽车市场一周行业信息快报——2025年9月第5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29 18:05
政策动态 - 工信部数据显示1—7月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销量776万辆 渗透率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和40个百分点 [3] - 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提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鼓励企业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供给 [3] - 工信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2日 [4]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将于10月22日发布 [3] 市场销售数据 - 9月1—21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19.1万辆 同比增长1% 环比增长8% [6] -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595.5万辆 同比增长9% [6] - 9月1—21日新能源车零售69.7万辆 同比增长10% 环比增长11% [6] - 新能源车累计零售826.7万辆 同比增长24% [6] - 9月1—21日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达58.5% 厂家批发渗透率55.4% [6] 质量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首次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 旨在防范低价低质风险 [6] 企业动态 - 赛力斯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H股于香港上市 [9] - 梅赛德斯-奔驰与Momenta联合研发新一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首搭国产纯电CLA车型 支持高速/城区/泊车全场景智能驾驶 [11]
组合辅助驾驶迎来强监管新阶段,从L2规范向L3前瞻:——汽车行业专题研究
国海证券· 2025-09-28 22:01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汽车辅助驾驶行业"推荐"评级 [1][42] 核心观点 - 汽车产业政策形成"稳增长"与"强安全"双轮驱动新格局 2025年9月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设定2025年汽车销量约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目标 同期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 标志L2/L2+级辅助驾驶进入标准化发展阶段 [4][10] - 政策实施分三阶段推进:标准制定期(2025年征求意见与发布)、实施过渡期(2026年产品合规与监管强化)、全面实施期(2027年起监管常态化) 预计L3级自动驾驶正式准入节点有望在2026年后到来 [4][36][40][41] - 投资机会聚焦合规需求与技术升级两大方向:驾驶员监测系统(DMS)、数据记录系统、测试验证平台等直接受益于标准增量需求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车规级芯片、线控执行机构等核心部件持续受益技术迭代 [4][42][49] 政策内容总结 国家层面政策 -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从消费刺激、供给升级、环境优化、国际合作四大维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包括加快公共领域电动化(新增7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深化"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支持L3级自动驾驶准入等 [4][10][12][15] - 国家智能驾驶监管体系加速完善 2021年《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明确主体责任 2023年《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制定两阶段目标 2024年三项强制性国标实现监管具体化(2026年施行) [4][28] 地方层面政策 - 各城市开展差异化试点:广州以资金补助推动规模化应用 北京开放个人乘用车场景 深圳聚焦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融合 武汉构建"车路云一体化"体系 [4][31] - 2023年启动"准入+上路"双试点 2024年6月首批9家企业联合体在7市开展多车型安全测试 2024年7月扩展至20个城市(联合体)启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4][33] 技术标准与实施细节 - 《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将系统分为4类(基础单车道、基础多车道、领航组合、泊车组合) 要求明确定义设计运行范围(ODD/ODC) 构建"场地+道路+文件检验"多层级评价方法 [4][16][24] - 关键条款包括:驾驶员监测时序规范(车速高于10km/h时视线偏离需5秒内发出警示 10秒内启动风险减缓功能)、数据记录系统采用"锁定不可覆盖"原则、系统触发风险减缓后强制禁用至少30分钟 [4][21][24] - 标准过渡期建议:2027年1月1日起新申请车型需满足除数据记录外全部要求 2028年1月1日起需满足全部要求(含数据记录) [4][41] 产业链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研发能力强、符合功能安全要求的头部车企: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鸿蒙智行合作车企 [4][46] -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商:Momenta、元戎启行 [4][46] -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舜宇光学科技、禾赛-W、速腾聚创、地平线机器人-W、黑芝麻智能、德赛西威、均胜电子、科博达等 [4][46][49]
从“小米SU7受调查被动召回”说开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5 08:49
小米汽车召回事件 - 小米汽车召回11.7万辆SU7车型 核心问题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能力不足 需通过OTA升级提升可靠性[2] - 召回编号为"S2025M0149I"和"S2025M0150I" 对应安全缺陷类别(S)和受调查影响召回类型(I) 系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2] 2025年上半年汽车召回整体情况 - 全国共开展汽车产品召回87次 涉及车辆528.06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34.59%和增长29.39%[3] - 传统燃油汽车实施召回56次/375.16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44.55%/增长101.10% 新能源汽车实施召回48次/152.90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20.00%/下降30.99%[4] - 从涉及总成看 转向系统缺陷引发召回数量最多达224.03万辆(占42.43%) 发动机缺陷104.98万辆(占19.88%) 制动系统缺陷74.54万辆(占14.12%)[4] 品牌属性召回差异 - 合资生产者召回36次/352.83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10.00%/增长114.70% 成为绝对主力[5] - 自主生产者召回10次/3.95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65.52%/85.27% 进口生产者召回41次/171.28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35.94%/21.05%[5] 智能驾驶领域召回趋势 - 新能源汽车召回总数占比显著提升 智能驾驶领域召回事件成为焦点 2025年上半年召回量占总量近三成[7] - 特斯拉于1月24日召回120.68万辆车型 核心问题为辅助驾驶系统功能控制显著程度和范围不足[8]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显著提升 2025年1-7月相关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6万辆 渗透率为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40个百分点[8] OTA升级与政策监管 - 2025年共发生5起OTA升级召回活动 涉及车辆166.75万辆 涉及小米汽车、奇瑞捷豹路虎、特斯拉等车企[11] - 监管部门出台系列政策 要求企业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活动 不得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13] - 企业需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 强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12][13]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9月24日)
乘联分会· 2025-09-24 16:36
国内智能网联与电动化发展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1-7月销量776万辆 渗透率达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和40个百分点[2] - 全国建成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 开放测试道路超35000公里 发放测试牌照超1万张[3] - 北京推进"车路云一体化"4.0阶段建设 聚焦车规级芯片和智能操作系统技术攻关[4] 企业战略合作与技术整合 - 梅赛德斯-奔驰与字节跳动升级战略合作 覆盖智能驾驶座舱/数字化营销等全业务领域[5] - 广汽丰田2026款全球车搭载华为HiCar 5.0和T-BOX模块 华为语音已实现全系油车搭载[9] - 宁德时代通过全资子公司成立新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元 涉足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业务[10] 汽车出口与产能布局 - 一汽-大众首批554辆迈腾/速腾出口中东 计划2027年后投产4款新能源车型[6][7] - 福特中国在上海设立全资销售服务公司 统筹乘用车及皮卡在华营销服务体系[8] 国际市场动态与政策调整 - 马来西亚8月新车销量73,041辆 同比微升461辆 受益于库存改善和新车型推出[12] - 加州取消7500美元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 因财政赤字无法延续补贴承诺[13] - 现代汽车2025年收入预期上调至5%-6% 但营业利润率下调至6%-7% 年度投资规模调整为16.1万亿韩元[14] 商用车技术突破与海外拓展 - 康明斯发布非道路低碳动力解决方案 包括3.9L-15L混动系统和19L甲醇发动机[18] - 北汽福田获东南亚矿业125台重卡订单 针对矿区需求推出24寸轮胎和液力缓速器车型[21] - 沃尔沃建筑设备与解放动力合作 计划2027年量产 2028年投放4000台产品[22][23] 跨国生产战略调整 - 沃尔沃汽车计划2030年前在美国生产混动新车型 提升南卡罗来纳州工厂产能利用率[15] - 现代汽车将推出首款后驱豪华混合动力车 并开发入门级混动车型[14]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超60% 政策与市场驱动下产业链迎机遇(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9-24 07:34
行业政策与标准 - 2025年1至7月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销量776万辆 渗透率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和40个百分点 [1] - 国务院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意见强调AI与汽车融合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并支持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准入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涉及提升产品能力表现、强化安全保障要求、规范系统使用方式三个维度 [1] 市场现状与技术层级 - 当前市场销售车型基本属于L2级组合驾驶辅助范畴 系统仅承担基本驾驶操作任务如控制车速和车道保持 驾驶员仍是最终责任主体 [1] - 市场监管总局发文规范车企宣传 防止夸大辅助驾驶功能 [1] - 头部厂商辅助驾驶解决方案逐步完善 车企不再强制主导全栈自研 转而与解决方案供应商及海外车企展开战略合作 [2] 产业链发展与投资机会 - L2级辅助驾驶国家标准有望确立 智能驾驶产业或加速发展 建议关注智能驾驶算法提供商、智能驾驶相关硬件提供商和Robotaxi运营平台 [2] - 供应链格局显现 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域控制器、辅助驾驶芯片等国内供应商强化行业影响力并向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发展 [2] - 黑芝麻智能为国内最早推动"辅助驾驶平权"的自动驾驶芯片企业 2020年6月发布首款支持L2+辅助驾驶的车规级芯片华山A1000及A1000L [3] 企业动态与技术突破 - 地平线机器人征程系列芯片量产突破1000万片 公司预计未来3-5年HSD量产目标达1000万 基于征程6P打造端到端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3] - 速腾聚创高线数激光雷达实现量产上车 智己LS6和极氪9X均搭载其520线数字化激光雷达 [3] - 佑驾创新发布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及T5/T8车型 进入无人物流赛道 形成覆盖L1至L4的完整产品矩阵 [4]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工信部数据显示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超60%;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持续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在更大范围覆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6:42
智能网联汽车与自动驾驶 - 2025年1至7月中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6万辆,市场渗透率为62.6%,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40个百分点 [1] - 中国已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并建立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1] - 北京将持续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在更大范围覆盖,以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规模化运行,并加强复杂环境感知等核心技术的自主攻关 [3] 存储芯片市场 - 根据行业预测,四季度存储市场价格将迎来全面上涨,受AI服务器出货规模扩大及服务器NAND市场备货需求升温影响 [2] - 9月初以来NAND Flash wafer价格呈个位数涨幅,其中512Gb TLC NAND价格累计已涨近10%,涨价已传导至eMMC和UFS成品端 [5] - LPDDR4X因部分原厂暂停报价并计划大幅上调价格,市场看涨情绪升温,迎来上涨行情 [5] - 江波龙企业级PCIe SSD与RDIMM产品已批量导入国内头部企业,其主控产品累计实现超8000万颗批量部署,自研UFS4.1产品正进行厂商导入验证 [2] 人工智能与技术创新 - 华为公布一项AI模型交互专利,该技术可预判用户需求并主动输出答案,旨在减少交互次数并提升模型交互效率 [7][8] -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联合启动2025年度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项目征集,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十大重点领域,支持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创新项目 [10] 能源与工业用电 - 中国8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7、8月份连续两个月用电量超万亿千瓦时为全球首次 [11] - 8月工业用电量达5909亿千瓦时,占比近六成,全国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为年内最高,钢铁、建材等原材料行业用电量复苏势头明显 [11] 行业标准与监管 - 中国主持制定的首项IEC轨道交通信号技术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标志着轨道交通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4] -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已完成征求意见并进入法制审查程序,近期将发布,旨在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并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 [9]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工信部数据显示,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超60%;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持续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在更大范围覆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6:40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 2025年1至7月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6万辆 渗透率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和40个百分点 [1] - 中国明确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八大领域之一 已建立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1] - 北京持续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覆盖 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规模化运行 并加强复杂环境感知、智能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攻关 [3] 存储芯片市场动态 - CFM闪存市场预测四季度存储价格全面上涨 受AI服务器出货扩大及备货需求升温驱动 [2] - 9月初以来NAND Flash wafer价格个位数上涨 512Gb TLC NAND累计涨近10% eMMC和UFS成品大幅调价 [5] - LPDDR4X因原厂暂停报价及计划大幅调价 市场看涨情绪升温 结束高位横盘迎来上涨行情 [5] 企业技术进展 - 江波龙企业级PCIe SSD与RDIMM产品批量导入国内头部企业 主控产品累计部署超8000万颗 自研UFS4.1正进行厂商导入验证 [2] - 华为公布AI模型交互专利 通过预判用户需求主动输出答案 减少交互次数提升效率 [7] 政策与标准建设 - 中国主持制定首项IEC轨道交通信号技术领域国际标准 标志着轨道交通标准国际化取得新突破 [4] -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即将发布 明确平台、运营者及营销人员法律责任 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 [8] - 两部门联合征集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项目 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 [9] 宏观经济数据 - 中国8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154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5% 连续两月破万亿千瓦时为全球首次 [10] - 8月工业用电量5909亿千瓦时占比近六成 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5.5%创年内新高 钢铁、建材等原材料行业用电明显复苏 [10]
一汽-大众首批出口车辆正式下线;宁德时代在南昌成立新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6:38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市场渗透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超60% 1至7月销量776万辆 渗透率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和40个百分点 [1]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成为市场新车型亮点和消费者重要选购考量 强制性国标已公开征求意见 [1] SUV市场竞争格局 - 1至8月前十位SUV企业销量达648.8万辆 占SUV销售总量66.8% [2] - 特斯拉销量呈下降趋势 其他企业销量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2] 汽车出口业务拓展 - 一汽-大众首批出口车辆正式下线 554辆迈腾和速腾将于9月28日发往中东 [3] - 标志一汽-大众海外事业正式启航 是中国合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3] 新能源产业链布局 - 宁德时代在南昌成立新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元 由宁德时代间接全资持股 [4] - 新公司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控制系统集成 新能源汽车销售 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业务 [4]
一汽-大众首批出口车辆正式下线;宁德时代在南昌成立新公司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6:33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市场渗透情况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超60% 1至7月销量达776万辆 渗透率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和40个百分点[1]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已成为市场新车型亮点和消费者重要选购考量 强制性国标已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下月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研讨安全议题[1] SUV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1至8月前十位SUV生产企业销量达648.8万辆 占SUV销售总量66.8%[2] - 特斯拉销量呈下降趋势 其他企业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反映市场竞争压力和市场多元化趋势[2] 汽车出口业务拓展 - 一汽-大众首批出口车辆正式下线 554辆迈腾和速腾将于9月28日发往中东 11月上市[3] - 标志一汽-大众海外事业正式启航 是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合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突破[3] 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深化 - 宁德时代在南昌成立新公司南昌时代电服科技 注册资本1000万元[4] - 新公司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控制系统集成 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 由宁德时代间接全资持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