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力通缩
icon
搜索文档
AI行情到了第几层?
36氪· 2025-10-15 17:18
市场行情与AI投资动态 - 当前市场行情呈现单调的高位震荡,交易主线集中在全球货币秩序重塑下的黄金以及科技改变世界下的AI领域 [1] - 科技巨头围绕AI算力展开大规模资本开支循环:OpenAI宣布投资1000亿美元购买Oracle云计算服务,Oracle随后宣布投资100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显卡,英伟达则宣布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建设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 [1] - OpenAI与AMD达成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合作,承诺未来几年累计部署6吉瓦的AMD GPU,并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部署首批AMD Instinct MI450 GPU [1] - AMD向OpenAI发行认股权证,OpenAI有权以每股0.01美元的行权价购买最多1.6亿股AMD普通股,若AMD股价达到600美元,这部分股权价值将达960亿美元 [2] - OpenAI与博通达成深度定制芯片合作,吸引又一家市值1.5万亿美元的巨头参与AI投资生态 [2] 机构对AI泡沫的辩论:乐观观点 - 高盛认为AI尚未形成大规模泡沫,其判断基于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估值过高和杠杆驱动系统性风险上升这三个泡沫要素当前均未达到临界点 [3] - 股价快速上涨反映的是强劲而持续的盈利增长,美国科技股的股价变化与EPS增速高度重合,表明基本面是上涨源动力 [3] - 当前科技股估值远未达到互联网泡沫峰值,“七巨头”的24个月远期市盈率中位数为27倍(排除特斯拉后为26倍),仅为1990年代末最大7家公司等效估值的一半,PEG比率也远低于当时水平 [4] - 美国科技股的资本支出与销售额之比迅速攀升的同时,资本支出与自由现金流之比保持稳定,大型科技公司资产负债表因高现金流和低杠杆率而强劲 [8] - 只要公司盈利保持增长,股价上涨就具有合理性 [11] 机构对AI泡沫的辩论:谨慎观点 - 有观点质疑当前AI资本开支的合理性,认为需要巨额收入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12] - 数据中心折旧年限因GPU快速迭代(每1-2年)而缩短至3-5年,行业可能需要3200亿美元至4800亿美元的收入来实现今年资本支出的收支平衡 [12] - 目前人工智能每月产生的收入仅为10亿美元左右,而2026年还将建造数千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对收入水平的要求将高达1万亿美元才能达到收支平衡 [12] - 人工智能发展被类比于历史上的横贯大陆铁路建设,政府出于战略目的提供支持但未对价值创造提出要求,可能导致类似过去基建泡沫引发的行业危机乃至国家经济危机 [13][14] - 若数据中心扩建停止,人工智能受益公司的股票可能被抛售,财富效应逆转可能引发金融恐慌 [14] AI产业发展现状与规模 - DeepSeek的出现曾引发“算力通缩”担忧,但科技巨头随后反而不断上修AI资本开支,开启算力军备竞赛 [15] - 美国最大的5家科技公司总价值已超过欧洲斯托克50指数、英国、印度、日本和加拿大市场的总和,其价值约占全球公开股票市场总值的16% [15] - AI产业已形成金融内循环,收入增速和市值上涨成为不同维度,大公司市值因一则新闻跳涨10%即能增加1000亿美元的情况已不罕见 [18]
AI行情到了第几层?
远川研究所· 2025-10-15 17:07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AI产业正经历一场由科技巨头主导的巨额资本开支循环,市场对AI是否存在泡沫存在显著分歧[6][7][27] - 乐观观点认为当前股价上涨由强劲盈利驱动,尚未形成泡沫;悲观观点则担忧巨额资本开支无法获得合理的收入回报,可能引发行业甚至经济危机[9][19][22] - AI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强烈的金融属性,市值波动与资本开支相互强化,其经济合理性成为核心争议点[7][19][27] 高盛观点:AI没有泡沫 - 高盛认为泡沫需具备资产价格迅速上涨、估值过高和杠杆增加驱动系统性风险三个条件,但目前均未达到产生泡沫的程度[9] - 美国科技股股价变化与EPS增速高度重合,表明股价上涨由强劲基本面驱动,而非过度投机[9] - "七巨头"的24个月远期市盈率中位数为27倍(排除特斯拉后为26倍),仅为1990年代末最大7家公司等效估值的一半,PEG比率也远低于当时水平[10] - 科技公司资本支出与销售额之比攀升的同时,资本支出与自由现金流之比保持稳定,资产负债表因高现金流和低杠杆率而得到加强[14] Kuppys Korner观点:对AI的质疑与看跌押注 - 核心质疑在于需要多少收入才能证明当下的资本开支是合理的,数据中心折旧年限加速至3-5年,行业需要3200亿美元至4800亿美元的收入来实现今年资本支出的收支平衡[19] - 目前人工智能每月产生的收入仅为10亿美元左右,而2026年额外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求收入水平高达1万亿美元才能达到收支平衡[19][20] - 将当前AI建设类比于历史上的横贯大陆铁路建设,指出政府出于战略目的进行补贴,但未对创造价值作要求,可能导致类似铁路公司破产的结局[21][22] - 担忧如果数据中心扩建停止,将引发股票抛售和财富效应逆转,最终可能演变成一场国家经济危机,即"明斯基时刻"[22] AI产业动态与资本循环 - OpenAI、Oracle、英伟达之间宣布了千亿美元级别的相互投资计划,形成了AI投资大循环[6] - OpenAI与AMD达成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合作,承诺未来几年累计部署6吉瓦的AMD GPU,并向OpenAI发行了认股权证,潜在价值达960亿美元[7] - 科技巨头在DeepSeek出现后并未减少算力需求,反而不断上修AI资本开支,开启新一轮算力军备竞赛[24] - 美国最大的5家科技公司总价值超过了欧洲斯托克50指数、英国、印度、日本和加拿大市场的总和,约占全球公开股票市场总值的16%[24]
AI行情到了第几层?
远川投资评论· 2025-10-15 15:05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市场由AI和黄金等少数主线主导,呈现单调上涨行情[2] - 科技巨头围绕AI算力展开巨额资本开支循环,引发市场对AI是否存在泡沫的激烈辩论[2][3][4] - 机构对AI前景存在显著分歧,高盛认为基本面支撑强劲未形成泡沫,而看空者则担忧巨额资本开支与收入不匹配可能引发危机[5][15][24] AI产业资本动态 - OpenAI与科技巨头形成投资闭环:OpenAI宣布投资1000亿美元购买Oracle云服务,Oracle宣布投资100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显卡,英伟达宣布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建设10吉瓦AI数据中心[2] - OpenAI与AMD达成价值数百亿美元合作,承诺未来几年累计部署6吉瓦AMD GPU,2026年下半年开始部署MI450 GPU[2] - AMD向OpenAI发行认股权证,OpenAI可以每股0.01美元行权价购买最多1.6亿股AMD普通股,若AMD股价达600美元则价值960亿美元[3] - OpenAI与博通达成深度定制芯片合作,AI生态系统新增1.5万亿市值参与者[3] 高盛看多AI观点 - 高盛认为AI未形成泡沫,泡沫需具备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估值过高和杠杆增加三要素,当前均未达到危险程度[6] - 科技股股价上涨与EPS增速高度重合,表明强劲基本面是上涨源动力,而非过度投机[6] - "七巨头"24个月远期市盈率中位数为27倍(排除特斯拉为26倍),仅为1990年代末期峰值的一半,PEG比率远低于当时水平[7] - 科技公司资本支出与销售额之比攀升的同时,资本支出与自由现金流之比保持稳定,资产负债表因高现金流和低杠杆率而强劲[11] 看空AI风险警示 - 行业需要3200亿至4800亿美元收入来实现今年资本支出的收支平衡,而目前AI月收入仅约10亿美元[16] - 2026年新建数据中心将要求收入达1万亿美元才能收支平衡,预计将产生巨大收支缺口[16][17] - 数据中心折旧年限加速至3-5年,因GPU每隔1-2年就有新迭代[16] - 人工智能与历史基建泡沫(如铁路、光纤)相似,若大规模从事经济上不可行的事可能引发行业危机并演变为国家经济危机[18][19] AI产业发展现状 - DeepSeek出现引发的"算力通缩"担忧未成现实,科技巨头反而不断上修AI资本开支,开启算力军备竞赛[21] - 美国最大5家科技公司总价值超过欧洲斯托克50指数及英、印、日、加市场总和,占全球公开股票市场总值的16%[21] - AI产业形成金融内循环,市值动因新闻跳涨10%即增加1000亿美元,显示美股市值同样具有融资属性[24]
光模块领涨市场,通信ETF(515880)涨超4%,价格再创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2:29
AI算力需求激增带动光模块行业大涨 - AI算力需求激增推动光模块板块大涨 光库科技20厘米涨停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国盾量子等多股高涨 通信ETF(515880)涨超4% 价格创新高 近10个交易日净流入超8亿元 [1] - 光模块用量攀升、速率迭代加速 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数通光模块一般3-4年升级一代 2023年800G光模块率先在海外数据中心上量 2024年迈入大规模放量阶段 迭代周期压缩至1.5-2年 [5] - 2025年全球400G+高速数通光模块产品需求量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并有望启动从800G向1.6T速率的迭代升级 预期2025年全球数通800G需求量或将达到2000万只以上 1.6T需求量约150万只 [6] 大模型发展及商业化进展 - 2025年年初DeepSeek-R1发布 以仅1/10训练成本消耗便获得与GPT-4o/Llama3.3等海外领先大模型对标的能力 "算力通缩"成为市场焦点 其减少算力开销的方式包括引入稀疏化的MoE架构、FP8精度训练、MTP技术、GRPO算法等 [3] - 全球已发布大模型总数达到3755个 国际头部大模型产品在上下文、推理、多模态等能力上不断突破 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持续 [3] - AI商业化能力不断增强 OpenAI当前年化收入水平达到120亿美元 相比2024年的40亿美元实现大幅增长 Anthropic年化收入超过40亿美元 1H2025增长了四倍 [4] 中美AI产业格局及国产算力链机会 - "中国AI"崛起带动国产投资浪潮 阿里、字节为云端硬件设备核心客户 国内AI产业迎来字节豆包、DeepSeek-R1等重要节点 国内CSP对于数据中心投资加码意愿逐步明晰 [4] - 中美在AI产业中的领先格局已形成 中美AI竞速将持续演进 国产算力链及配套环节有望持续受益 [4] - 800G以上光模块需求主要集中于北美CSP客户侧 但国内AI数据中心建设提速 有望推升400G光模块需求高增 部分客户或出现400G向800G网络速率的迭代 [6] 光模块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 - 预期2026年400G+光模块市场规模有望从2023年30.4亿美元增长至256.1亿美元 2023-2026年CAGR达104% [6] - 行业龙头凭借在海外头部互联网客户侧较高覆盖度及硅光等新技术研发优势 有望把握产品迭代红利窗口 延续全球市场高份额 [9] - 通信ETF(515880)光模块占比超40% 三巨头占比超32% 有望充分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发 [9]
5月Call海外AI算力:当时我们看到的变化是什么?
2025-06-19 17:4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海外AI算力行业、ACSL产业链、AI产业链中的PCB制造环节、光模块和光互联领域 - **公司**:微软、谷歌、NVIDIA、Meta、OpenAI、亚马逊、生益电子、沪电股份、广合科技、博通Marvell、深南电路、Zinus、ECAI、Skill AI、Cohere、Oracle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美股AI反弹与算力需求趋势** - 微软上修全年和下一季度指引创新高,标志美股AI反弹基础[2] - 2025上半年AI算力市场训练和推理需求共振向下,下半年推理需求因TOKEN量增加向上,若训练算力增长,市场信心或恢复,且下半年两者需求将共振向上[1][9][13] - 算力通胀指各环节价值量显著增加,通缩指单位成本下降,TOKEN量需翻倍增长维持算力总需求[1][10][14] 2. **AI技术对算力需求的影响** - AI agent对TOKEN量和算力需求远超chatbot,预示推理模型发展方向[1][3] - 谷歌IO大会与微软数据验证TOKEN量加速增长趋势,显示行业显著拐点[1][4] 3. **云计算平台与算力需求关系**:大厂对未来算力需求不清晰,不敢轻易建大型集群,使云计算平台如K85产业价值提升[5] 4. **美股AI巨头反弹原因**:上季度业绩良好、AI商业化进展顺利、资本开支未减少[6] 5. **项目对算力市场的影响** - 星际之门项目专注训练,提升训练预期,但市场仍主要交易推理算力[7] - new scaling旨在打开模型能力天花板,下半年需找到下一代模型路径提升能力和应用潜力[8] 6. **市场对算力需求的误判**:市场误判训练和推理需求,认为需爆款应用带动,实际大厂改造业务已推动TOKEN量增加,当前推理需求占主导[1][16] 7. **未来AI大模型发展格局**:未来AI大模型发展格局渐明,下一代大模型引领者可能是OpenAI和XAI等,若靠大型集群驱动,谷歌等公司处次要地位[19] 8. **中美AI产业差距**:未来半年到一年,中美在AI大模型领域差距或拉大,中国缺大型计算集群,更多满足推理需求[20] 9. **公司算力投入情况** - Meta一年H1版采购量约30万张GPU卡片,价值超100亿美元;OpenAI购买全美主要云服务提供商卡片,需求仍存疑[23][24][26] - 亚马逊和谷歌自研芯片量显著增长,ECAI客户下半年推资源芯片并于明年放量[33] 10. **PCB环节变化** - 明年三家云厂商自主研发芯片用AI服务器硬件设计规格显著提升,新增PC需求价值量预计151 - 200亿元[34] - 核心标的公司中生益电子、沪电股份为第一梯队,广合股份与博通Marvell为第二梯队[35] 11. **各公司发展情况及前景** - 生益电子产能不足问题下半年部分解决,新增产能预计带来30亿产值弹性,明年盈利预期接近18亿元[37] - 沪电股份确定性强、估值性价比高,今年下半年释放产值弹性,明年盈利约45 - 46亿元,目标市值短期内或达1200亿元[39] - 广合科技逻辑类似生益电子,明年新增产能释放,2026年收入和利润预计14 - 15亿元,PE约17倍[40][41][42] 12. **光模块和光互联领域需求节奏**:光模块与PCB短期需求基本同步,光互联中CPO需求2026年显现,最快上半年,最慢下半年[4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市场对agent技术认知存在误解,国内感知度低,美国使用多,如Zinus海外估值超100亿人民币[31] - Marvell近期涨幅约9 - 10个百分点,需进一步分析其AI Day PPT内容[44]
AI算力大集群:继续Scaling
2025-06-16 00:0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I 算力行业 - **公司**:微软、Meta、Amazon、谷歌、OpenAI、AXIS、英伟达、博通、泰晶光天孚、Oracle、Skillz AI、DeepSeek、Gloster、X.AI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AI 算力需求趋势**:未来 AI 算力需求显著增长,训练和推理端需求都会增加,纵向扩展规模化趋势更明显;当前市场主要反映推理需求,训练需求将成新一轮起点;4 月底起市场对 AI 算力需求存在预期差,美股季报显示微软、Meta 和 Amazon 资本开支超预期,2025 年下半年新 AI 叙事逻辑或重塑,大概率是模型迭代路径新发展 [1][2] 2. **AI 算力集群发展前景**:2025 年上半年推理需求预期上升,下半年训练需求预期增加,A股市场预期将提升;相关标的有 NVMe 链、SATA 链和光互联;若未来模型迭代依赖大集群,中美差距或拉大,中国可通过软件算法创新弥补但有不确定性,美国继续推进参数优化,各公司迭代方向各异 [1][3][4] 3. **中美 AI 领域发展差距**:可能重新拉大,取决于未来一年大模型迭代路径;方向是继续预训练并利用大集群发展大模型,2025 年 Q3 是关键时间点 [1][5] 4. **AI 模型迭代节奏**:2025 年 Q3 是新一轮 AI 模型迭代起点,训练投入增加,市场共识或在 Q4 形成,2026 年 Q1 推理需求有望增长,可通过观察客户量预测未来节奏;2026 年下半年爆款模型出现概率较大 [1][6] 5. **集群在 AI 模型迭代中的作用**:处理大规模计算任务时作用关键,模型参数量增大使对计算量、内存和通信要求增加,需更大集群支持;光互联技术受关注,但 DeepSpeed 出现标志算力通缩逻辑开启,降低对大型集群依赖 [1][7] 6. **不同公司迭代路径** - **谷歌**:预计年底推出新双架构模型,通过架构创新优化 AI 能力 [15] - **Meta**:继续卷入数据层面,拥有大量社交平台数据,但仅增加数据量提升效果有限,收购 Skillz AI 增强技术实力,内部可能有人员调整 [15][16][18] - **微软**:采取跟随策略,减少训练需求投资,转向推理战略,砍掉两个 GW 数据中心,但推理需求超预期使资本开支保持稳定 [25][26] - **OpenAI**:擅长通过增加预训练模型参数量提升效果,使用类似马斯克百万卡集群方法,2025 下半年到 2026 年该方法或成 AI 变化最大环节 [20] 7. **算力通胀与通缩逻辑** - **通胀逻辑**:每个环节性能提升导致价值量增加,如模型参数增多、数据集庞大,对单卡性能、卡间互联速度和光模块规格要求提高 [30] - **通缩逻辑**:模型变小,对集群规模要求减少,算力成本降低,DeepSpeed 出现标志算力通胀逻辑结束,开启通缩逻辑 [9] 8. **集群需求判断及发展趋势**:应基于实际算力需求,而非等待爆款产品;目前 OpenAI 和 XAI 需要大集群,微软、谷歌、亚马逊和 Meta 是否需要待定;大厂最好策略是等待新技术架构出现再建大集群,现有数据中心无法满足需求时可通过 CGI 或 ECI 互联现有数据资源解决部分问题 [2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后训练阶段影响**:主要依赖强化学习算法,注重算法设计技巧,减少对大规模计算资源需求,降低模型成本,从去年 9 月到今年二季度全球大规模计算资源需求无显著增加 [13] 2. **Meta 内部观点分歧**:杨立昆和杰弗里·辛顿在大模型观点上存在分歧,杨立昆批评大模型,杰弗里·辛顿支持,这种分歧可能促使 Meta 进行管理层调整 [17] 3. **微软资本开支情况**:砍掉两个 GW 数据中心后资本开支未下降,因推理需求超预期补足训练资源 [26] 4. **中国 AI 发展路径**:因硬件基础设施限制,选择以算法优化为主的发展路径,通过异构计算和算法创新突破瓶颈,如 DeepSeek 采用稀疏架构等技术降低对硬件要求 [32][35] 5. **博通技术优势**:胖猫通信技术扩宽通信通道,增强数据同步能力,通过动态自动化负载均衡优化数据加载和处理,支撑训练过程数据处理 [36] 6. **集群架构后端网络重要性**:对带宽和卡性能要求高,是 scale up 的核心,使用 TOPO6 或更强带宽交换机芯片可扩大卡间交互带宽,对大规模集群建设整体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39] 7. **2025 年 AI 算力市场预期变化**:上半年 A 股市场对 AI 算力、推理和训练需求预期共振向下,下半年预期共振向上,波动源于市场预期变化,实际需求一直存在且较好,上半年供给端问题导致供给不足,下半年供给恢复市场预期将改善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