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置地(00124)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4-03 1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收13.7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7.1% [1][2] - 2022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93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77.72% [1][2] - 2022年末总资产规模489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加5.64% [2] - 2022年末负债率275%,较2021年末有所上升,预计2023年将达到峰值后逐年下降 [2][21] - 公司融资成本平均利率4.25%,较低,通过调低存量贷款利率有效降低资金成本 [21][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早期已竣工项目如深圳粤海城西北地块、广州石桂府和如荫居项目,销售和交付情况受大环境影响有所放缓 [3][4] - 2022年内竣工的项目包括深圳粤海城北部地块、江门三号地块和成人路项目 [4] - 在售项目如广州云港城、江门陈源路和甘化项目、珠海金湾项目和佛山石桂府项目,销售和认购指标领跑区域市场 [4][8] - 2022年全年签约物业总面积16.9万平方米,交付7.6万平方米 [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广州云港城项目2022年7月开盘,截至年底已签约面积2.63万平方米,占总可售面积5.2%,获得2022年下半年白云区销售冠军 [8][9] - 深圳粤海城项目西北地块已签约和交付面积占总面积87.5%,第二期北地块商业和写字楼已竣工,南地块预计2023年底开业 [9][10] - 深圳天河城购物中心已于2022年底开业,区域首店品牌占比超40%,出租率和开业率均超90% [6][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立足大湾区,坚持以广深为大本营,重点拓展湾区内中心城市项目 [12][13] - 在项目结构上以销售型项目为主,结合少量持有型项目,并关注短期可销售项目占比 [12][13] - 在经营策略上发挥国企优势,加强多元化拿地和优质项目拓展,推进城市更新和产业地产等新业务 [13][18] - 在营销方面创新营销多措并举,加快存量项目销售,在运营上完善精细化管理,加大降本增效力度 [13] - 行业整体预计将进一步分化,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热度持续回升,但全面回暖难度大 [15][1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3年房地产市场整体有回暖迹象,但可持续性和回暖程度仍存在不确定性 [14][15][16] - 政策层面房住不炒基调不会动摇,房地产仍是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将回归平稳发展轨道 [16][17] - 融资环境持续向好,国企和优质民企优势明显,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成本 [16][22] - 公司对大湾区市场保持信心,将继续深耕区域,同时适度拓展长三角等其他潜力区域 [17][18]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2023年房市有回暖的迹象,公司管理层如何看待未来地产行业发展 [14] **管理层回答** 2023年房地产市场整体有回暖迹象,但可持续性和回暖程度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采取多措并举应对 [14][15][16][17]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近几年地产市场大环境较差,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有什么应对策略 [18][19][20] **管理层回答** 公司在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两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应对,包括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资产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精细化管理和降本增效等 [18][19][20]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如果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仍未明显改善,公司有何应对计划 [30][31] **管理层回答** 对住宅项目仍保持信心,将继续推进销售;对商办项目则有备用方案,如考虑部分出租以维持资金平衡 [30][31]
新城发展(01030)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4-03 13: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165亿元,同比下降33.7% [3] - 2022年实现毛利润约人民币159亿元,毛利率为13.7% [3][4] - 2022年实现净利润约人民币7.4亿元,其中规模净利润约人民币2.8亿元,实现核心净利润约人民币4.13亿元 [3] - 截至2022年底,公司净负债权益比为49.9%,平均债务成本约6.45% [4][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房地产开发收入约人民币1049亿元,同比下降33.7% [3] - 商业物业管理收入约人民币39.2亿元,同比增长14% [3] - 租金收入约人民币50.9亿元,同比增长18% [3] - 非房营业收入占总营收的10%,较2021年提升3.7个百分点 [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长三角、中西部、环渤海及大湾区分别占比为48%、28%、17%及7% [12] - 一二线城市及长三角地区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储备占比达62% [1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坚持轻重并举,在轻资产业务上有所发展,2022年管理输出的五月广场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约人民币7亿元,占比7% [7][8] - 公司从空间运营转变为用户运营,从招商思维转变为经营思维,以消费者为核心满足多方价值诉求 [10] - 公司积极调动资源推进项目进程,全年交付13.1万套住宅,给予行业积极信心 [13] - 公司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截至2022年底已有29个商业项目和8个住宅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认证 [14][1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行业面临需求下滑压力,但公司坚持初心,确保产品交付和信用承诺 [1][2] - 中国经济韧性强,发展潜力大,公司坚信在寒冬中坚持下来的企业仍有很好发展空间 [2] - 政策端利好频出,有利于行业信心恢复,公司将以务实谨慎的态度面对未来挑战 [2] - 未来10亿平米以上的住宅需求仍在,公司有信心在这个大市场中获得机会 [21]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提问内容** 公司如何应对行业巨变和流动性压力 [16] **回答内容** - 公司较早做好最坏打算和最好准备,统一全员思想目标,坚守财务纪律 [16][17] - 公司有充足的资产抵押和未抵押资产,可通过销售回款、物业融资等方式化解流动性压力 [29][30][31] - 公司还将通过定增、REITs等方式增加资金来源,支持未来发展 [31][32] 问题2 **提问内容** 公司商业深度运营的具体举措 [33] **回答内容** - 从组织架构、考核机制、优秀案例分享等方面调整,将重心从空间运营转向用户运营 [33][34] - 与品牌方联动,提升会员权益,利用数字化分析优化客户服务 [34] 问题3 **提问内容** 公司境内外融资计划 [35][37] **回答内容** - 2022年公司积极开展多渠道融资,包括供股、中票发行等,获得银行等机构大力支持 [35][36] - 2023年到期债务可通过经营性物业贷等置换方式偿还,公司有信心应对 [36] - 未来将继续推进中票、定增、REITs等融资计划,优化资本结构 [37][38][40]
中石化油服(01033)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4-03 09:00
公司业绩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737.7亿元,同比增长6.1%[3] - 公司2022年净利润达4.6亿元,同比增长158%[3] - 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7.8%,比上一年增加了0.6%主要得益于海外收入增加了35%[9] - 公司全年新签合同额810亿元,同比增加101亿元,增幅14%[3] - 公司在中国石化市场新签合同额504亿元[3] - 公司在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23.23亿美元,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3] - 公司2023年计划新签合同额为780亿元,其中海外市场计划新签合同额为21.4亿美元[7] - 公司2023年新签合同额计划为5到10亿元,收入为5亿元,利润约为5000万左右[20] - 公司2023年力争实现现金流由负转正,通过加强清收和管控来提高现金流[22] 技术研发 - 公司持续完善研发体系,获得授权专利787件,创施工性肌肉579项[4] - 公司2023年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数字优势,加快高温高噪斜旋轮导向的开发[7] - 公司成立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支持CCOS的氢能领域前端研究[11] 市场拓展 - 公司在沙特和非洲、南美等地区中标了大型项目[15] - 公司在沙特和科威特市场份额约为30%[17] - 公司计划在沙特扩大非常规项目和技术服务[17] - 公司2023年将继续把国外市场拓展作为重要增量空间[27] - 公司借高油价机遇不断投标新工程,拓展国外市场[27]
阜博集团(03738)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4-02 1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集团总收入达到14.4亿港元,同比增长110% [1][2] - 经调整的EBITDA占收入比达到20.8%,连续两年有持续提高 [1] - 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5810万元,净利率为4% [1][5] - 经营费用占比从2021年的49%下降到2022年的31%,有18.3个百分点的下降 [1][6][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订阅业务收入为5.5亿港元,占比38%,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2] - 增值业务收入为8.9亿港元,占比62%,同比增长86% [2] - 中国地区收入达到7亿港元,同比增长320%,占比提升至48% [2][3] - 美国地区收入达到7.4亿港元,同比增长44% [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24%提升到2022年的48% [2][3] - 美国市场收入达到7.4亿港元,同比增长44% [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定位为中国领先的数字文化创新技术服务商,未来5年内要成为中国数字文化赛道的排头兵、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者和中国文化出海战略的旗舰队 [12][13] - 在文化数字化、数据要素、文化出海和AIGC等领域进行战略布局,提升公司在内容确权、智能运营、文化出海等方面的能力 [14][15][16][19] - 公司在美国佛罗里达设立研发中心,加强与佛罗里达大学在AI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合作 [23][2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中国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公司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去发展 [41][42] - 管理层认为AIGC等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凸显内容版权保护的重要性,有利于公司的业务发展 [28][29][30][31] - 管理层表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现有业务的规模效应,具有较强的确定性 [33][34][35]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周良九提问** 提问了AIGC对公司中长期业务的影响,以及2023年公司增长的确定性 [27] **王杰回答** 认为AIGC短期可能被高估,长期会推动创意价值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公司的业务发展 [28][29][30][31][32] 表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增长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在中国市场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3][34][35][41][42] 问题2 **朱良提问** 提问了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发展空间和占比情况,以及在中国数字资产变现方面的规划 [36][37] **李青回答** 表示公司在海外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将通过多种渠道和模式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49][50][51][52] 公司在中国市场将着重于数字资产的确权、流通和定价,帮助内容创作者实现更好的变现 [45][46][47][48] 问题3 **杨斌补充回答** 强调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方向非常重要,团队执行力也是关键因素 [51][52][53] 表示公司在地缘政治等方面不存在重大风险,业务发展符合国际共识 [54][55]
希玛眼科(03309)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1 17: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总收入增长55.7%,从110亿港元增加到170亿港元 [7][8] - 香港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超过90%,其中眼科服务收入增长48.1% [8] - 2022年亏损2190万港元,主要受内地业务受疫情影响 [10][11] - EBITDA增长22.5%,从18亿增加到22.5亿 [10] - 调整后利润从21亿增加到13亿,增长超过20% [1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业务平均增长38.7%,未受疫情太大影响 [9] - 内地业务2022年受疫情影响,增长放缓至24.2% [9] -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收入下降超过20%,二线城市如珠海、惠州反而增长50%以上 [9][10] - 香港业务以整形、其他医疗和手术为主,内地业务以城市手术和销售产品为主 [9] - 香港手术量增39%,平均价格增5%;内地手术量减20%,平均价格增12% [1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业务占总收入63.7%,增长较快 [9][10] - 内地业务占总收入36.3%,受疫情影响较大 [9][10] - 香港手术量和平均价格均有较大增长 [10] - 内地手术量下降20%,但平均价格上涨12% [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未来3年目标收入增长25%,2025年达到30亿元 [15][16] - 未来3年计划新增100家医院,主要集中在大湾区 [11][12][13] - 计划在2025年前在平山建立3家医院,包括2家眼科和1家口腔专科医院 [20][21] - 未来将重点发展眼科和口腔两大业务线,并在一个地点提供两种服务 [21] - 与香港和内地高校建立合作,引进国际专家团队,提升服务水平 [20][21][23] - 通过收购芯片设计公司等,向上游产业链拓展,提升自身竞争力 [13][1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疫情影响已基本消除,2023年整体业务反弹势头良好 [16][17] - 香港和内地市场需求旺盛,公司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16][17][18] - 公司在大湾区的品牌和规模优势明显,有望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 [19][20][23] - 未来将加强香港和内地医疗资源的协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21][22] - 公司管理层对未来3年的发展目标充满信心 [15][16]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公司未来在医疗消费领域的发展计划是什么? [22] **管理层回答** - 目前主要集中在消费能力较强的深圳市场 [22] - 随着口腔和眼科业务规模扩大,未来将逐步向中高端客户群体拓展 [22][23] - 公司将根据当地医疗需求情况,适当调整服务定位和发展重点 [22][23]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是什么?如何赢得患者的信任? [23][24] **管理层回答** - 在大湾区拥有10年以上的业务积累,在人才、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优势 [23][24] - 与香港、广州、深圳等地高校建立合作,提升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24] - 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获得政策支持,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24] - 引进国际专家团队,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患者的信任度 [21][24]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未来3年公司的现金流和资本支出预测如何?未来融资方式有哪些考虑? [25] **管理层回答** - 未来3年公司现金流和利润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25] - 公司目前尚有2亿元银行贷款额度未使用,利率较低 [25] - 未来将根据发展需要,灵活选择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方式 [25] - 公司的目标是为股东带来最大化的收益 [25]
浦林成山(01809)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1 16:30
管理层介绍 - 会议管理层包括副总裁蒋西周、高级财务总监黄晓磊以及投资者关系秘书曹雪玉 [1]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无相关内容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无相关内容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无相关内容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无相关内容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无相关内容 其他重要信息 - 无相关内容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 无相关内容
优趣汇控股(02177)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1 1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入同比下降超过20% [4] - 毛利率从2021年的29.7%下降至23.9% [6][15] - 净利润从2021年的3000万元转为较大亏损 [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B2B业务增速略快于B2C业务 [4] - 一般贸易占集团整体营收约60%,与2021年相近 [4] - 抖音业务年度增加值超过148%,拼多多业务增长超过23% [4] - 飞诺抖音海外旗舰店在跨境品牌排名第一,单场销售增速达30倍 [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抖音和拼多多等社交电商渠道的销售占比和增长情况良好 [4][18][20][21][22][2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制定了以下未来发展策略 [9][10][11] 1) 夯实现有TP、JDP、DP等代运营业务,发展反向定制品牌、自有品牌等 [9] 2) 传统电商平台与社交电商平台并重发展 [9] 3) 在母婴、美妆等现有类目基础上,重点发展大健康OTC等新兴类目 [10][11] - 公司计划在2023年进一步加强抖音业务,预计完成28亿元目标 [11] - 公司将通过品牌共创、定制等方式向产业上游拓展 [11] - 公司将优化库存结构、压缩成本等防守措施 [1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是不太容易的一年,但公司采取了多项减脂瘦身措施 [1][2][3] - 公司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方面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3][7] - 公司认为2023年毛利率有望提升,将继续优化库存 [15][16] - 公司看好抖音等社交电商渠道的发展前景,将持续加大投入 [18][20][21][22][23] - 公司将通过品牌共创、定制等方式拓展上游,并重点发展大健康OTC等新兴品类 [9][10][11]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与品牌合作策略 **投资者提问** 公司在过去一年中终止了一些品牌合作,未来在品牌合作策略上有何考虑? [12] **管理层回答** 1) 公司主动终止了一些不盈利品牌,同时增加了一些高毛利、有技术含量的新品牌 [13] 2) 公司将重点发展大健康OTC等新兴品类,预计2022年该领域业务增长20% [14] 问题2: 公司毛利率下降 **投资者提问** 公司毛利率从29.7%下降至23.9%,未来如何改善毛利率? [14] **管理层回答** 1) 2022年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公司主动清理库存、计提跌价准备等所致,属主动调整 [15][16] 2) 2023年公司将继续优化库存结构,预计毛利率将有所提升 [16][17] 问题3: 公司抖音业务发展 **投资者提问** 公司在抖音业务发展上有何独到见解和侧重点? [19] **管理层回答** 1) 公司已深入理解抖音的内容驱动特点,注重内容生产能力建设 [20][21][22][23] 2) 公司在抖音业务取得了不错成绩,如资生堂海外旗舰店ROI达10倍以上 [23] 3) 公司预计2023年抖音业务将占集团营收10%以上 [18]
中国旭阳集团(01907)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1 14: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实现营收431.39亿元,同比增长9.57% [2] - 2022年实现毛利42.75亿元,同比下降22.7% [8] - 2022年实现规模净利润18.55亿元,同比下降29.02% [7] - 2022年总资产收益率4.49%,同比下降4.02个百分点 [7] - 2022年净资产收益率15.32%,同比下降8.51个百分点 [7] - 2022年末总资产461.03亿元,同比增长25.34% [7] - 2022年末负债率73%,同比上升2.84个百分点 [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焦炭业务 - 2022年焦炭分部收入163.68亿元,同比增长2.9% [8] - 2022年焦炭分部毛利24.76亿元,同比下降33.1% [8] 化工业务 - 2022年化工分部收入154.3亿元,同比增长14.1% [8][9] - 2022年化工分部毛利10.72亿元,同比下降11.4% [9] 运营管理业务 - 2022年运营管理业务收入1.17亿元,同比下降55.2% [9] - 2022年运营管理业务毛利0.18亿元,同比下降51% [9] 贸易业务 - 2022年贸易业务收入112.24亿元,同比增长15.8% [9][10] - 2022年贸易业务毛利7.09亿元,同比增长22% [1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焦炭总服务量1524.31万吨,市占率达到5% [3][4] - 2022年化工业务总量552.3万吨 [4][6] - 2022年轻能业务量395万方,同比增长163% [4] - 2022年贸易业务完成6.87万吨,焦炭出口580万吨 [13][1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公司持续巩固焦炭行业龙头地位,化工业务稳步提升,轻能业务快速增长 [3][4][12] -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印尼项目将于2023年投产 [31][32][33][34] - 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运营效率 [55][56][57] -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进产品和技术创新 [56][57][58] - 公司注重ESG,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15][16] 行业竞争 - 公司在焦炭、化工等行业保持领先地位,产能和市占率持续提升 [3][4][12]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等措施提升竞争力 [48][49][50][51] - 行业整体受到钢铁行业利润下滑和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公司业绩表现优于同行 [7][8][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中国经济和行业发展前景保持乐观态度 [58][59][60][61][62] - 管理层认为公司具备持续增长的能力,将通过创新驱动、成本控制等措施提升盈利能力 [90][91][92][93][94][95][96][97] - 管理层表示将继续保持高分红政策,并积极回购股票以提升股价 [92][93]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印尼项目的销售和盈利预期 **翟坤 提问** 印尼项目的销售和盈利预期如何 [30][31][32][33] **王鳳山 回答** 印尼项目具有区位优势,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较低,预计盈利能力将高于国内项目 [31][32][33] 问题2: 几内西安项目的盈利情况及发展策略 **翟坤 提问** 几内西安项目的盈利情况及未来发展策略 [30][34][35][36] **杨璐 回答** 几内西安项目通过优化系统降低成本,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34][35][36] 问题3: 公司在新能源氢能领域的规划 **梁笑 提问** 公司在新能源氢能领域的规划和布局 [67][68][69][70][71] **李永军 回答** 公司已建成3条氢气生产线,产能居于行业领先地位,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加大在制氢、储氢、加氢等领域的投入 [67][68][69][70][71]
农业银行(01288)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1 14: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实现净利润2587亿元,同比增长6.9%[2][3] - 营业收入7249亿元,同比增长0.7%[2][3]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为1.2%[2][3] - 总资产达到33.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2][3] - 贷款新增2.59万亿元,增速15.1%[2][3] - 贷券投资新增1.3万亿元,余额9.32万亿元[2][3] - 全口径客户存款新增4.2万亿元,增速17.7%,余额达到28.2万亿元[2][3] - 对公客户存款余额9万亿元,新增1.03万亿元,个人客户存款余额15万亿元,新增超过2万亿元[2][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制造业贷款余额2.3万亿元,增速31.8%,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52.8%[3][4] -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24万亿元,新增3828亿元,增速44.6%[3][4] - 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04万亿元,新增5733亿元,增速23.3%[3][4] - 绿色信贷余额2.7万亿元,新增超7000亿元[4][5] - 现预贷款余额7.3万亿元,新增1.1万亿元,增速17.9%[3][4] - 个人贷款新增4281亿元,贷款余额7.55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新增1043亿元,余额5.35万亿元[4][5] - 个人消费类贷款余额8414亿元,新增389亿元,信用卡贷款新增209亿元,余额6477亿元[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国际结算量、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对客贸易融资分别增长15.3%、9.6%和20.4%[4] - 个人手机银行客户数量达到1.72亿户,新增1988万户[5][6] - 数字化渠道优势进一步增强,农营一贷余额达到3万亿元,增速42.3%[5][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的初心使命,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迈出新步伐[2][3] - 公司定位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3][4] - 公司加大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3][4] - 公司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内生发展动力[5][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2023年经济形势整体向好,为银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9][10] - 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和有效性[10][11] - 公司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为业务发展提供新动能[62][63][64] -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确保资产质量稳健向好,提升抗风险能力[35][36][37][38]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于勇 提问** 询问公司一季度营收增长情况及全年增长动力[8][9] **万钧 回答** 公司一季度营收增长受LPR重定价、市场需求恢复等因素影响,预计全年营收增长中枢将有所下降,但公司将采取多措并举,努力保持经营业绩健康发展[9][10][11] 问题2 **叶小熊 提问** 询问公司信贷投放情况,包括一季度投放情况、全年投放计划及重点领域[12][13][14][15] **张旭光 回答** 公司一季度信贷投放保持高增长态势,全年将继续加大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确保信贷总量平稳增长,优化信贷结构[13][14][15] 问题3 **林圆圆 提问** 询问公司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变化、提前还款情况,以及今年住房贷款投放计划[16][17][18] **张旭光 回答** 公司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呈下降趋势,提前还款情况与同业基本一致,今年将继续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力度[17][18]
星盛商业(06668)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1 1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5.62亿元,同比微跌1.8% [1][2] - 2022年毛利润3.13亿元,同比下降5.3%,毛利率55.7% [1][6] - 2022年规模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16.6%,核心规模净利润率为35.4%,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 [6] - 2022年经营性净现金流1.62亿元,净现比为1.05,现金充沛 [6][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入来源:67.9%来自委托管理模式,24.6%来自品牌持管理输出模式,7.5%来自整租模式 [6] - 2022年81.4%收入来自大湾区,74.9%来自深圳湾区 [6] - 2022年69%收入来自第三方客户 [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底公司已进入24个城市,为65个项目提供服务,其中26个已开业,26个筹备中,13个为咨询顾问项目 [3][4] - 公司约63%项目集中在大湾区和长三角 [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成立于2004年,已成为大湾区领先的商业运营服务供应商,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 [3][4] - 公司构建了完善的产品体系,包括城市型购物中心、区域型购物中心、社区型购物中心等 [3] - 公司坚持深耕大湾区并不断开拓全国市场,形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3][4] - 公司依托成熟的外托机制和灵活的合作模式,获得业主方的广泛认可,第三方项目占比较高 [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面临疫情反复和行业环境变化,但公司仍取得了较为平稳的经营业绩 [1][2] - 2023年公司将重点打造高质量运营,强调品质和效率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8][9] - 公司将坚持长期价值主义,聚焦大湾区、长三角等优质区域,严格把控项目和合作方,确保项目质量 [9][10] - 公司有信心在2023年实现双位数利润增长,确保5-7个项目顺利开业 [24]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中金公司陈奇然提问** 关于2023年外拓计划,包括数量和物业类型的要求 [12][13][14][15] **陶牧民回答** 2023年外拓计划不低于4个项目,总面积不低于28万平米,重点关注大湾区、长三角和中西部一二线城市的优质项目,严格把控项目条件和合作方 [14][15] 公司也在研究社区商业这一细分领域,未来会把它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15] 问题2 **Sun Zhonglian 提问** 关于公司2023年的运营提升措施,以及控股股东新和控股2022年的整体表现 [17][18][19][20][21][22] **文毅回答** 2023年公司将以消费者为中心,从品牌、营销、会员等多方面提升运营水平,提高出租率和销售业绩 [18][19][20] 新和控股2022年整体经营稳健,销售规模和回款情况良好,三道红线指标均达标,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1][22] 问题3 **胡玉提问** 关于公司会员体系的升级情况,以及REITs政策对公司的影响 [30][31][32][33][34] **陶牧民回答** 公司高度重视会员运营,2022年底会员数达310万,高端会员增速超33.5%,正在升级会员小程序和社群运营 [30][31][32] REITs政策出台对公司来说是利好,有助于降低资金成本,公司正在积极研究相关业务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