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九毛九(09922)
icon
搜索文档
九毛九集团2025年上半年财报营收和利润同比双降
经济观察网· 2025-09-01 10:47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 [1] - 利润5871万元同比下降13.7% [1] 品牌业绩 - 核心品牌太二收入下滑13.3% [1] - 怂火锅收入下滑3.5% [1] - 九毛九品牌收入下滑22.6% [1] 门店运营 - 集团上半年关闭88家门店 [1] - 太二品牌关闭71家店且门店数量首次收缩 [1] - 关闭主因包括租赁协议到期和业绩不理想 [1] 经营指标 - 同店销售出现下滑 [1] - 翻台率出现下滑显示单店业绩疲软 [1] 战略挑战 - 多品牌战略面临挑战 [1] - 副牌未能承接增长接力棒 [1]
九毛九(9922.HK):聚焦优质餐厅 深度调整门店
格隆汇· 2025-08-30 12: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滑10.1% [1] - 股东期间净利润0.61亿元,同比下滑16.05% [1] - 餐厅层面利润率11.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核心经营利润率3.6%,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3] 品牌经营表现 - 太二品牌翻台率3.1次/天(同比降0.7次),人均消费73元(同比增2.82%),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9% [1] - 怂火锅翻台率2.5次/天(同比降0.4次),人均消费99元(同比降10%),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20.1% [1] - 九毛九品牌翻台率2.5次/天(同比降0.3次),人均消费57元(同比增1.79%),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9.8% [1] 门店网络调整 - 上半年新开10间餐厅(含3间太二/5间怂火锅/2间山外面),关闭88家餐厅 [2] - 10间自营太二转为加盟餐厅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门店数729家,其中太二566家(国内减57家/国外增9家)、怂火锅76家(增3家)、九毛九68家(减4家)、其他品牌19家 [2] 成本结构变化 -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占比35.6%(同比降0.2个百分点) [3] - 员工成本占比30.1%(同比增0.9个百分点) [3] - 使用权资产折旧占比9.7%(同比增0.3个百分点) [3] - 其他租金及相关开支占比2.0%(同比降0.2个百分点) [3] - 水电开支占比4%,基本稳定 [3] 战略发展举措 - 推动门店模型优化升级,聚焦核心优质餐厅 [2] - 向全球市场扩张,优先布局华人多的国家及城市 [3] - 广州南沙供应链中心已开始试运行,缓解现有产能压力 [3]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62.89亿元/67.63亿元/73.98亿元 [3]
九毛九(09922):港股研究丨公司点评丨九毛九(9922.HK)
长江证券· 2025-08-29 13: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滑10.1% [2][6] - 股东期间净利润0.61亿元,同比下滑16.05% [2][6]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62.89亿元、67.63亿元、73.98亿元 [2][9]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亿元、2.40亿元、2.94亿元 [2][9] 品牌经营数据 - 太二品牌翻台率3.1次/天,同比下滑0.7次/天,人均消费73元,同比增长2.82%,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9% [9] - 怂火锅品牌翻台率2.5次/天,同比下滑0.4次/天,人均消费99元,同比下滑10%,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20.1% [9] - 九毛九品牌翻台率2.5次/天,同比下滑0.3次/天,人均消费57元,同比增长1.79%,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9.8% [9] 门店策略与布局 - 2025年上半年新开10间餐厅(含3间太二、5间怂火锅、2间山外面),关闭88家餐厅 [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计拥有餐厅729家,其中太二566家(国内减少57家,国外增长9家),怂火锅76家(增长3家),九毛九68家(减少4家),其他品牌19家 [9] - 策略聚焦优质餐厅优化,推动门店模型升级,资源向核心餐厅集中 [9] 成本与利润率 -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占比35.6%,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 [9] - 员工成本占比30.1%,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 [9] - 使用权资产折旧占比9.7%,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 [9] - 其他租金及相关开支占比2.0%,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 [9] - 其他资产折旧及摊销占比5.3%,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 [9] - 餐厅层面利润率11.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核心经营利润率3.6%,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9] 未来战略方向 - 门店端持续优化布局,调整店型并推动升级,同时向全球市场扩张,优先选择华人多的国家及城市 [2][9] - 供应链端推进中心建设,广州南沙供应链中心已于2025年上半年试运行,缓解现有产能压力 [2][9]
中国必选消费品8月成本报告:现货成本小幅回升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28 19:15
根据提供的行业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中国必选消费品行业的详细总结,严格遵循任务要求,排除了风险提示、免责声明、评级规则及其他无关内容。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覆盖的11家公司中,10家获得"优于大市"(Outperform)评级,1家为"中性"(Neutral)评级 [1] - 具体公司评级:百威亚太(Neutral),华润啤酒、海底捞、康师傅、中国飞鹤、优然牧业、颐海国际、达势股份、现代牧业、澳优、九毛九均为Outperform [1] 核心观点 - 8月中国必选消费品现货成本指数普遍小幅回升,期货成本指数多数下跌 [3][8] - 监测的6大类消费品成本呈现分化态势:方便面/速冻食品/软饮料/乳制品/啤酒现货成本指数环比上升,调味品现货成本指数微降 [3][8] - 年初至今多数品类成本指数仍为负增长,显示整体成本压力较年初有所缓解 [10][11] 分行业成本变化 啤酒行业 - 现货成本指数112.44,环比上升0.39%,期货成本指数116.90,环比下降6.06% [10][11][12] - 年初至今现货指数累计下降4.17%,期货指数累计下降6.16% [10][11][13] - 玻璃价格先涨后跌,现货/期货价格环比+0.3%/-13.9%;铝材价格持平;进口大麦价格稳定 [4][12] 调味品行业 - 现货成本指数101.44,环比下降0.16%,期货成本指数102.90,环比下降5.93% [10][11][16] - 年初至今现货指数累计下降1.76%,期货指数累计下降6.01% [10][11][16] - 大豆价格分化,现货/期货环比+1.0%/-5.7%;白砂糖现货/期货价格-1.5%/-3.2% [4][16] 乳制品行业 - 现货成本指数101.26,环比上升0.7%,期货成本指数92.47,环比下降1.44% [10][11][19] - 年初至今现货指数累计下降3.2%,期货指数累计下降2.11% [10][11][20] - 生鲜乳价格下滑至3.02元/公斤;玉米价格环比持平;豆粕价格环比下降0.3% [5][19] 方便面行业 - 现货成本指数102.85,环比上升1.3%,期货成本指数103.90,环比下降2% [10][11][23] - 年初至今现货指数累计下降3.01%,期货指数累计下降4.21% [10][11][24] - 棕榈油价格上行,现货/期货环比+5.7%/+7.2%;小麦价格整体疲软 [5][23] 速冻食品行业 - 现货成本指数118.39,环比上升1.15%,期货成本指数117.76,环比上升0.97% [10][11][27] - 年初至今现货指数累计下降1.83%,期货指数累计下降2.74% [10][11][28] - 蔬菜价格环比上升10.0%,同比下降20.9%;猪肉价格震荡调整 [6][27] 软饮料行业 - 现货成本指数107.18,环比上升0.78%,期货成本指数110.40,环比下降5.63% [10][11][31] - 年初至今现货指数累计下降4.99%,期货指数累计下降8.6% [10][11][32] - PET价格稳弱运行;瓦楞纸价格环比上升5.2% [6][31] 原材料价格变动 - 包材现货:纸/玻璃/易拉罐/塑料价格环比变动+5.23%/+0.31%/+0.04%/-1.64% [9] - 农产品原料:棕榈油现货环比+5.71%,大豆现货环比+1.01%,蔬菜环比+9.98% [9] - 能源价格:柴油现货环比下跌1.39%,布油期货环比下跌1.04% [9]
太二酸菜鱼全面“爆改”自救
新浪财经· 2025-08-27 18:09
公司战略转型 - 太二酸菜鱼推出5.0"鲜活模式"新店型 围绕产品、环境、服务进行系统性升级 计划2026年完成所有门店改造[1] - 新店型将菜品结构从酸菜鱼单核心拓展为"活鱼、鲜鸡、鲜美牛肉"三大主打 并增加热菜丰富度[1] - 门店设计从黑白漫画风格转变为原木川菜馆风格 增设食材展示区和明厨 座位从2-4人位调整为2-6人位 目标客群从年轻群体扩展至年轻家庭[3] 财务业绩表现 - 九毛九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 利润5871万元同比下降13.7%[6] - 太二品牌2025年上半年营收19.49亿元同比下降13.3% 占集团营收比重超七成[6] - 太二店铺层面经营利润率保持13.4% 较去年同期微降0.4个百分点 客单价从71元回升至73元[9] 门店运营数据 - 截至7月31日太二鲜活新店达64家 预计年底增至150家以上[1] - 集团门店总数从807家缩减至729家 净关店88家 其中太二净减少68家[6] - 太二翻台率从去年同期3.8次降至3.1次 怂火锅从2.0次降至1.7次 九毛九餐厅从2.8次降至2.5次[8] 新店型运营效果 - 调改后门店日均堂食营业额同比增幅比常规模式平均高出约15个百分点[3] - 新店型客单价提升4元 主要来自客流改善 但因活鱼现杀导致毛利率下降1%-2%[3] - 大型门店改造成本180-200万元 小型门店改造成本20-30万元 销售额每增加12%即可覆盖额外成本[4] 行业竞争环境 - 全国酸菜鱼门店总数25781家 近一年新开6459家但净增长-3164家[9] - 酸菜鱼预制菜市场规模2022年突破100亿元 今年有望达到204.7亿元[10] - 竞争对手如"鱼你在一起"增加冒烤鸭、砂锅菜等特色炒菜 "渝是乎"向川渝小炒定位倾斜[9] 业务多元化发展 - 九毛九货品销售收入从5496万提升至1.32亿元 同比大增140% 占总收入比重从1.8%提升至4.8%[10] - 公司通过山姆等渠道销售太二酸菜鱼预制菜 该板块成为集团唯一高速增长业务[10]
「新消费观察」翻台率普遍失守!“海底捞们”遭遇增长瓶颈,集体走在转型路上
华夏时报· 2025-08-27 16:38
行业整体表现 - 餐饮行业面临严峻挑战,消费逻辑转变,平价消费趋势兴起 [2] - 2025年上半年餐饮收入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较2024年同期7.9%的增速明显放缓 [7] - 海底捞、九毛九、呷哺呷哺、全聚德、西安饮食等上市餐企业绩集体承压,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或亏损 [2] 公司财务表现 - 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收入207亿元同比减少3.7%,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减少13.7% [2] - 九毛九收入27.5亿元同比减少10.1%,净利润6069.1万元同比减少16% [2] - 呷哺呷哺预计收入19亿元同比减少18.9%,净亏损0.8亿元至1.0亿元 [2] - 小菜园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3.82亿元同比增长35.7% [3] - 绿茶集团营收净利润双双取得20%以上的增长 [3] 运营指标变化 - 海底捞翻台率从4.2次/天降至3.8次/天 [4] - 太二翻台率从3.8次/天跌至3.1次/天,怂火锅从2.9次/天下降至2.5次/天 [4] - 小菜园同店销售额从23.2亿元降至21.6亿元,同比下滑7.2% [4] - 海底捞和九毛九旗下主力品牌同店销售额均下滑 [4] 客单价变化趋势 - 小菜园堂食人均消费57.1元同比降低3.3元 [3] - 绿茶集团人均消费55.5元同比降低2.6元 [3] - 怂火锅人均消费同比降低11元至99元 [3] - 海底捞人均消费97.9元同比微增0.5元,太二73元同比增长2元,但较2022年明显下跌 [4] 门店策略调整 - 海底捞自营餐厅数量1322家较2024年末减少33家,加盟餐厅41家增加28家 [5] - 九毛九太二门店数量566家较2024年末减少68家,怂火锅减少4家至76家,九毛九品牌减少3家至68家 [6] - 太二加盟餐厅仅19间,较2024年末11间仅增长8间,其中10间由自营转为加盟 [6] 业务创新举措 - 海底捞推出"红石榴计划",孵化14个餐饮品牌共计126家餐厅,包括"焰请烤肉铺子"等新品牌 [7] - "焰请烤肉铺子"期间新开46家,门店数量达70家 [8] - 太二推出5.0"鲜活模式",以活鱼现杀为核心,增加鸡、牛等热菜 [8] - 太二鲜活新店达64家,预计年底增至150家以上,2026年完成所有门店改造 [8] - 调改后太二鲜活模式日均堂食营业额同比增幅比常规模式平均高出约15个百分点 [8] - 小菜园计划从50-100元客单价市场拓展至50元以下客单价市场 [8]
翻台率普遍失守!“海底捞们”遭遇增长瓶颈,集体走在转型路上
华夏时报· 2025-08-27 16:2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餐饮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平价消费趋势兴起,消费逻辑发生显著转变[2]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餐饮收入为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较2024年同期7.9%的增速明显放缓[6] - 海底捞、九毛九、呷哺呷哺、全聚德、西安饮食等上市餐企业绩集体承压,呈现营收净利润双降或亏损状态[2] 企业财务表现 - 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收入207亿元同比减少3.7%,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减少13.7%[2] - 九毛九收入27.5亿元同比减少10.1%,净利润6069.1万元同比减少16%[2] - 呷哺呷哺预计收入19亿元同比减少18.9%,预计净亏损0.8-1.0亿元[2] - 小菜园收入27.1亿元同比增加6.5%,净利润3.82亿元同比增长35.7%[3] - 绿茶集团营收净利润双双取得20%以上的增长[3] 运营指标变化 - 海底捞翻台率由去年同期4.2次/天降至3.8次/天[4] - 太二翻台率从3.8次/天跌至3.1次/天,怂火锅由2.9次/天下降至2.5次/天[4] - 海底捞同店销售额下滑,小菜园同店销售额从23.2亿元降至21.6亿元,同比下滑7.2%[4] - 海底捞顾客人均消费97.9元同比微增0.5元,但较2022年104.9元明显下跌[3] - 太二人均消费73元同比增长2元,但较2022年77元下跌[3] - 小菜园堂食人均消费57.1元同比降低3.3元,绿茶集团55.5元同比降低2.6元[3] 门店战略调整 - 海底捞自营餐厅数量1322家较2024年末减少33家,加盟餐厅41家较2024年末增加28家[5] - 九毛九太二门店数量566家较2024年末减少68家,怂火锅减少4家至76家,九毛九品牌减少3家至68家[5] - 太二加盟餐厅仅19间,较2024年末11间仅增长8间,其中10间由自营转为加盟[6] - 企业实施更谨慎的开店策略,主动关闭经营表现不佳的门店[5][6] 新增长点探索 - 海底捞通过"红石榴计划"孵化14个餐饮品牌共计126家餐厅,包括"焰请烤肉铺子"等新品牌[7] - "焰请烤肉铺子"期间新开46家,门店数量达到70家[7] - 太二推出5.0"鲜活模式",以活鱼现杀为核心,增加鸡、牛等热菜[7] - 太二鲜活新店达64家,预计年底增至150家以上,2026年完成所有门店改造[7] - 调改后太二鲜活模式日均堂食营业额同比增幅比常规模式平均高出约15个百分点[7] - 小菜园计划从50-100元客单价市场拓展至50元以下客单价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7]
大行评级|大摩:预计九毛九股价将于未来30天内下跌 目标价降至2.1港元
格隆汇· 2025-08-27 14:46
财务预测调整 - 摩根士丹利将九毛九2025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9% [1] - 2026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6% [1] - 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10% [1] - 2025至2026年收入预测下调13%至14% [1] - 2027年收入预测下调10% [1] 目标价与评级变动 - 目标价由2.3港元下调至2.1港元 [1] - 维持"减持"评级 [1] 经营环境与策略 - 年初至今餐饮需求弱于预期 [1] - 外卖平台价格竞争加剧对堂食需求造成压力 [1] - 公司计划加强成本控制包括关闭表现欠佳门店 [1] - 进一步压缩总部开支 [1] 市场与股价影响 - 恒指公司将于9月8日将九毛九从恒生综合指数剔除 [1] - 该股将被移出港股通范围 [1] - 预计股价在未来30天内下跌 [1]
九毛九再跌超3% 上半年营收利润双降 被剔除恒生综合指数
智通财经· 2025-08-26 14:35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股价再跌超3%至2.61港元 成交额5715.87万港元 [1] - 摩根士丹利将目标价由2.3港元下调至2.1港元 维持减持评级 [1] - 恒指公司将于9月8日将公司从恒生综合指数剔除 预计引发南下资金沽售压力(持股占比22.3%)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27.53亿元 同比下降10.1%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6069.1万元 同比下降16% [1] - 三大主力品牌同店销售增长率全部负增长:太二-19.0% 怂火锅-20.1% 九毛九-19.8% [1] 运营动态与机构观点 - 上半年净关闭88家门店 主因租赁协议届满终止及部分餐厅表现未达预期 [1] - 摩根士丹利下调2025-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9%/6%/10% 反映需求弱于预期 [1] - 南下资金持有3.117亿股 占自由流通量44.4% 指数剔除或导致短期流动性压力 [1]
港股异动 | 九毛九(09922)再跌超3% 上半年营收利润双降 被剔除恒生综合指数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4:3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股价下跌3.33%至2.61港元 成交额5715.87万港元 [1] 2025年中期财务业绩 - 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 [1] - 股东应占溢利6069.1万元同比下降16% [1] - 太二品牌同店销售增长率下降19.0% [1] - 怂火锅品牌同店销售增长率下降20.1% [1] - 九毛九品牌同店销售增长率下降19.8% [1] 门店运营调整 - 净关闭88家门店 主要因租赁协议终止及部分餐厅表现未达预期 [1] 机构评级与预测调整 - 摩根士丹利下调2025-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9%/6%/10% 反映需求弱于预期 [1] - 目标价从2.3港元下调至2.1港元 维持减持评级 [1] 指数调整与资金流向 - 被恒生综合指数剔除 9月8日起移出港股通范围 [1] - 南下资金持股3.117亿股 占总股本22.3%及自由流通量44.4% [1] - 预期调整引发显著沽售压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