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行业:自动化运营追踪 -强劲势头持续-China Industrials_ Automation Operations Tracker – Strong Momentum Sustained_ Strong Momentum Sustained
2025-09-08 00:19
September 3, 2025 03:22 PM GMT China Industrials | Asia Pacific Automation Operations Tracker – Strong Momentum Sustained Key Takeaways In August, four global players – Yaskawa (6506.T), Panasonic (6752.T), Delta Electronics (2308.TW) and ABB (ABBN.S) – had combined China sales of servos and low-voltage AC drives of +19% and -10%,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Market Intelligence Resource (MIR), vs. +3% and -1% y-y in 7M25. Inovance's (300124.SZ) Aug automation orders were up 20-30% y-y vs. +20% y-y in July. V ...
黄金历史新高,美国非农爆冷,周期怎么看?
2025-09-08 00:19
黄金历史新高,美国非农爆冷,周期怎么看?20250907 摘要 美国 6 月非农就业数据下修至负值,为 2020 年 12 月以来首次,可能 促使美联储降息,利好美债敞口高的中国交运公司,并可能导致人民币 走强,利好汇率敏感型航空公司。 OPEC+增产导致油价下跌约 3%,降低运输成本,利好运输板块。 VLCC 运价已升至 5.4 万美元/天,叠加游轮旺季和制裁因素,四季度游 轮运输运价预计整体利好,推荐招商轮船和中原海能。 航空公司暑期运营低于预期,但票价预计将同比转正,反内卷政策逐步 落实,当前低位配置航空股具吸引力,推荐华夏航空、吉祥航空和三大 航。 快递行业经历反内卷趋势,多地宣布涨价,义乌底价仍较低,未来继续 涨价可能性较大,看好申通和圆通。 焦煤价格上涨使得嘉友国际焦煤贸易利润大幅反弹,预计公司三季度业 绩将同比和环比显著改善。 交通运输部整治轿运车超载,长久物流 60%以上收入来自轿运车汽车物 流,若措施落实,公司轿运车运输费用有望上涨 20%,带来 2 亿到 4 亿 业绩弹性。 8 月非农就业数据低于预期,表明美国经济逐渐转弱,美联储 9 月降息 概率较大,可能降息 25 或 50 个基点,显 ...
电新:动力锂电 储能共赢景气上行
2025-09-08 00:19
**行业与公司** 纪要涉及电新行业(动力锂电、储能、光伏、风电、电力设备)及相关上市公司(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阳光电源、中天科技、东方电缆等)[1][4][26]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锂电板块景气度提升** - 基本面触底反弹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业绩改善显著[4] - 车型周期带动排产增长(如P7、L90等爆款车型) 储能需求高涨推动电芯涨价预期[3] - 固态电池产业快速推进提升估值空间 预计2027年小规模装车[8] - 春节后及8月后淡旺季切换带来估值切换机会 历史数据显示2022年后行业季节性明显[1][3] **2 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 - 大储需求超预期 户储和工商储迎来全面反转[1][26] - 独立储能收益模式清晰(投资收益率6%以上) 经济性驱动需求增长[26][27] - 海外市场低库存叠加需求爆发(欧洲、澳洲、新兴市场) 国内龙头企业出海份额和盈利能力提升[27] - 龙头企业估值较低(2025年20倍以内 2026年15倍以内) 有望价值重估[26] **3 光伏反内卷政策推动涨价** - 政策预期推动硅料到组件各环节涨价 7月以来产业链价格抬升(硅料、硅片率先反弹)[5][25] - 海外市场(澳洲、欧洲)低库存状态 需求爆发叠加补库弹性强劲[5] - 产能兼并重组进程提速 硅料库存逐步去化推动供需平衡[25] **4 风电竞争格局优化** - 电改深化增强可预测性 海风经济性提升[1][6] - 海缆和导管架等配套设备价值凸显(如500千伏海缆每公里价格800-1000万元 毛利率超50%)[29] - 中天科技2025年国内海缆中标份额预计第一(45亿元) 东方电缆海外市场有望取得重大订单突破[29][32] **5 固态电池技术获政策支持** - 工信部发文支持固态电池发展 头部企业(亿纬等)宣发推动股价提升[1][8] - 二线企业(如国轩、智能科技)通过布局固态电池获取市场份额 智能科技软包碟片工艺具先发优势[10][12] - 材料环节(硫化锂、锂金属负极)送样积极 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或迎来主升浪[22][23] **6 六氟磷酸锂行业紧平衡** - 7月价格触底(不到5万元/吨) 8月迅速上涨至5.7万元/吨[14] - 产能利用率超90%接近满产 全年需求预计25万吨[15] - 头部企业集中(天赐材料11万吨、多氟多5.5万吨、天际股份3.7万吨) 加工费上行空间明确(至少5000元/吨)[14][18] - 天际股份订单排满(宁德时代占比40%-50%) 单吨盈利有望恢复至5000元以上[20] **7 电力设备出海机遇** - 欧洲电网改造计划投资5840亿欧元(输电改造占1/3 配电改造占2/3)[39] - 北美数据中心建设带动变压器、开关需求(国内企业技术优于海外品牌)[42] - 思源电气、三鑫医疗、华明装备等海外业务增长显著(订单同比增长120%)[43] **其他重要内容** **1 细分环节投资机会** - 负极材料(中科尚太、璞泰来)估值不到20倍 干法电极进展良好[13] - 铁锂和隔膜环节(如恩捷股份)反内卷政策落地后可能迅速反转[21] - 特高压核准提速(2025年4-5条交流线路 vs 2024年2-3条) 带动平高电气、中国西电等订单增长[44] **2 公司具体业绩预期** - 亿纬锂能:动力储能业务上半年利润约2分钱/瓦时 涨价1分钱可增厚15-20亿元利润[9] - 金风科技:2025年预期盈利35亿元(PE 13倍) 2026年45亿元(PE 10倍)[37] - 大金重工:2025年利润10-11亿元(PE 23倍) 2026年14-15亿元(PE 18倍)[34] **3 海外市场动态** - 欧洲配网设备老旧(使用30-40年)亟需升级 主网投资聚焦老旧线路翻新和新建输电线路[40] - 东方电缆海外500千伏订单有望突破 2025年PE 25倍 2026年预期18-20倍[32] - 亨通光电500千伏领域尚未突破 估值2025年15-16倍 2026年13-14倍[33] **4 技术迭代与创新** - 固态电池材料(如英联股份锂金属负极)送样积极 技术定型周期内前景乐观[22] - 六氟头部企业布局固态电池(天赐材料2026年投产百吨级硫化锂中试线)[19] - 智能科技软包碟片工艺在半固态/固态领域具优势 定点项目增加显著[12]
锂电行业交流
2025-09-08 00:19
**行业与公司** 锂电行业 储能电芯细分领域 涉及企业包括海辰 玉伟 中行 亿纬 飞宇 瑞浦等头部及二三线厂商[2][10][12][17][27]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储能电芯价格上涨主因供需而非成本** 2025年经历两轮涨价 累计涨幅达每瓦时0.05-0.09元(从0.24元涨至0.29-0.33元) 碳酸锂每吨上涨2万元仅推动成本增加约0.012元 涨价主要因新招标普遍提价 已签合同订单不受影响[4][5][28] * **产能利用率分化显著** 二三线厂商产能利用率极高 大容量314型号电芯生产线满负荷 头部厂商需求外溢拉动中小厂商 动储结合产线存在富余产能[6][20] * **碳酸锂供给无长期压力** 近期价格波动系江西矿权问题炒作 2025年及2026年全球矿山供给基本面稳定[7] * **大电芯技术迭代加速** 海辰等企业推动5系 6系大电芯发展 海辰已开始交付 C公司和海辰将于2025年Q3及Q4持续交付 587 650等型号渗透率提升有望降低生产成本[8][10] * **户储小电芯供应紧张** 头部电池厂主要生产动力型产品 市场格局分散 样本企业成功率较高[11] * **国内外需求增速差异** 国内储能需求增速高于海外 部分地区补贴政策影响显著 市场化竞配降低门槛 机会更平等[13][14] **其他重要内容** * **产能扩张与落地差距** 20多家样板企业年化名义产能850GWh 2025年新增130GWh 有效利用率约50% 实际有效年化产能790-800GWh 2026年规划新增100GWh 有效释放量预计30-50GWh[15][16] * **月度产量与名义产能差距** 2025年8月国内储能电芯月度产量53-54GWh 9月预计增长5% 年化产量630-640GWh 与名义产能850GWh存在显著差距[19] * **库存与供应链系数** 储能电池出货量与终端并网量比例系数约为1.3 行业库存保持合理范围[3][21] * **价格传导压力** 电芯涨价已部分传导至产品售价 但系统厂商承受压力 招标价格下降 未来涨价空间有限[3][24][30] * **技术转换挑战** 从314型转向587型等大电芯存在工艺难度 需叠片工艺支持 否则影响良品率 产能增加幅度理论为3-4GWh但实际难达预期[31] * **固态电池进展缓慢** 头部企业集中于氧化物和聚合物路线 半固态及全固态处于试验线或规划阶段 硫化物路线未量产 大规模量产需时日[32]
AIDC:断路器市场格局分析及出海展望
2025-09-08 00:19
**全球低压电器市场与断路器行业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全球低压电器行业 特别是其中的断路器细分市场 以及数据中心(AIDC)供配电系统行业[1] * 公司:国际巨头包括施耐德、ABB、西门子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正泰电器、良信股份(良信电器)[1][5][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现状与增长前景** * 2023年全球低压电器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人民币 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约6%[1][3] * 市场增长主要受益于新能源发电和数据中心建设需求提升 推动产品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1][3] * 2024年全球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46亿千瓦[4] **数据中心领域的机遇** * 数据中心断路器是保障不间断供电的核心环节[1][6] * 预计到2026-2027年 全球数据中心低压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1][8] * 直流低压电子产品渗透率将从2025年的10%左右提升至2027年的30%以上[1][8] * 直流产品价值量(约每瓦6元)约为交流产品(约每瓦3元)的一倍 海外销售单位价值量比国内高20%至30%[8] * 数据中心配电系统向预制模组化(可将建设周期从12-15个月缩短至3-9个月)和智能化方向发展[2]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由施耐德、ABB、西门子等海外巨头主导[1][5] * 国内市场格局相对分散 2023年C23企业市占率约40% C25企业市占率约50%[5] * 施耐德国内市占率约15% 正泰电器市占率14%-15% 良信股份市占率约5%[5] * AIDC断路器市场目前主要由外资品牌占据较大份额[12] **良信股份的业务与发展** * 公司拥有26年发展历史 产品线完善 覆盖框架断路器、塑壳断路器、微型断路器等多种产品 覆盖中低压配电及控制各领域[9] * 深度布局新能源发电、储能、制碳中心和智能配电等前沿领域 并针对风能发电、光伏充电、电桩、5G基站以及计算中心等不同行业进行定制开发[1][9][10] * 推出行业领先的2000伏高压断路器和12千伏中压断路器[9] * 与华为、维谛等头部客户深度合作 开发定制化元件 并积极拓展互联网厂商客户[10] **技术布局与产品创新** * 公司低压电器产品覆盖交直流全品类 广泛应用于智能中心、HVDC及开关柜等配电设备中[10] * 在高压直流领域推出固态直流断路器 具有响应时间短、无电弧限制、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将成为800伏HVDC数据中心的标配[11] * 与维谛合作开发适用于800伏HVDC架构的固态断路器 有望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市场 其单位价值量远高于传统交流断路器[11] **其他重要内容** * 国产品牌在技术和性价比方面已取得显著进步 有望借助AIGC发展契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12][13] * 海外断路器价值量较国内有显著增长 国内企业将充分受益于此趋势[12][13] * 良信股份有望通过海外AIDC断路器需求打造第二增长曲线[3][10]
有色金属:贵金属框架和估值变迁、关注铝板块投资机会
2025-09-08 00:19
**行业与公司** * 有色金属行业 涵盖贵金属(黄金 白银)和工业金属(铝 铜)以及小金属(钴 钼 钨 碳酸锂 稀土)[1][3][17][20][23][24] * 提及公司包括三星港股 中金黄金 紫金矿业[16] **核心观点与论据:贵金属估值框架变迁与金价展望** * 自2022年起 逆全球化及地缘政治事件驱动央行及大型机构增配黄金 改变了贵金属估值框架 实际利率框架之外的主权基金和长期投资资金成为推升金价的重要力量[1][6] * 当前市场与2004-2006年相似 流动性泛滥和商品衍生品发展推动金价上涨 逆全球化背景下美元资产超配需重新配置 即使经济良好金价或维持高位震荡 且流动性影响周期可能比04-06年更长[1][4][5] * 长期来看央行持续购金抬升金价底部 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占比约15%-16% 若恢复至冷战时期30%以上水平需持续购买20年 确保金价长期上行趋势并封死回撤空间[9] * 短期内实际利率框架仍关键 2024下半年至2025上半年金价主要受通胀预期驱动(如中东地缘政治和美国关税政策) 之后转向流动性预期(降息幅度频次及赤字率变化)[9] * 模型预测无明确降息情况下金价或在3,100-3,500美元间震荡 若进入降息周期且通胀预期修订至3%左右 无风险利率降至2.5%左右 赤字率保持在7%以上 金价可能上移至3,600-3,800美元 下限亦从3,100美元上移至3,200美元左右[1][10] * 近期金价走强主因高频经济数据不佳 降息预期增强及其他商品市场回调资金流入黄金 美国8月非农数据下修亦支持金价 黄金仍具超额收益潜力[2][3][11] * 白银在流动性释放经济企稳时因工业与金融属性共振上涨更迅猛 若经济走弱则跟涨黄金但涨速略逊 当前排序优先于黄金[13][14] * 建议配置贵金属相关资产 因央行等长线资金持续买入及潜在宏观经济风险 整个板块存在30%上涨空间 相关公司估值约12-13倍未透支预期[3][12][15][16] **其他重要内容:工业金属与小金属供需格局** * 铝市场中国电解铝产量占全球45%-50% 2016年供给侧改革锁死产能天花板 2024年产能达峰值 2025年产量近峰值 全球新增产量有限 海外复产完成 新增主要来自东南亚和中东但规模小 预计供应增速约2% 需求增速略高于全球GDP 长期持续供不应求 短期下半年光伏汽车建筑需求不如预期悲观 铝市场维持紧平衡[17][18] * 铜铝价格淡季尾声库存偏低 供给侧无增量 价格随需求波动 9-10月需求旺或推动价格上涨 11-12月及明年1月需求回落或回调震荡 短期高位震荡[19] * 钴下游锂电池需求占比超70% 刚果金恢复出口但运货周期长 年底前难显著增加供给 美国国防部门收储进一步支持钴价上涨预期[20] * 钼因钢厂采购谨慎出现负反馈 加之中金矿山停产供给扰动 若因素解除钼价或高位震荡需谨慎[20][21] * 钨中高端刀具成本传导顺畅 相关公司继续受益 嘉兴国际矿投产但生产指标限制超产受严格检查 短缺状况将持续[21][22] * 碳酸锂处需求旺季 供给侧盐湖矿因矿泉续办问题暂停生产等扰动 价格在7万到9万间宽幅震荡 底部确认但需时间打磨[23] * 稀土市场近期回落或因下游承接和成本传导 60万元价格区间内传导顺畅 超需关注反馈 产业链收益从矿端开始约一季度后石材端收益 进入景气持续修复 但需警惕估值超出行业水平过多[24][25]
主线回调的历史经验
2025-09-08 00:1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创新药、算力(CPO、PCB、CPU、国产芯片、AIDC)、金融(保险、券商)、周期(煤炭、光伏)、消费(大众服务器、体育链、出行链、冰雪经济)[1][3][4][5][6] * 公司类型包括科技领域龙头(如CPO龙头股估值仅20倍左右)、保险行业公司、煤炭和光伏企业[3][6]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市场整体判断**:市场预期震荡上行 内部轮动持续 回调释放高位担忧情绪 行情下跌基础弱 四季度更多交易预期 最弱情况下也会持续震荡并进行内部轮动[1][3] * **高风险偏好配置**:关注科技领域 特别是创新药和算力板块 创新药拥挤度企稳回升 业绩预期较好 弹性大于黄金 受益于十年国债收益率下行 算力板块中CPO龙头股表现强劲 大幅下跌后买卖双方承接能力强 估值仅20倍左右 业绩未被证伪前值得持有 细分领域包括北美算力的PCB、CPU以及国产算力的芯片和AIDC[1][3][4][5] * **稳健型配置**:关注PPI触底后风格轮动 金融板块推荐保险行业 受益于地产政策预期交易和资本市场行情 弹性大于券商 周期板块关注煤炭和光伏 煤炭价格回调是左侧布局时机 消费板块关注大众服务器、体育链及景区等出行链 并逆时布局冰雪经济[1][6] * **海外市场影响**:非农数据走弱显著低于之前平台和市场预期 美国经济面临衰退与降息博弈 但降息趋势明确 对A股形成利好支撑 资金端和产业趋势均显著支撑国内行情[1][7] * **行情类比与节奏**:当前行情与2019-2021年牛市相似 大量新增资金入市(散户、杠杆资金、保险资金、外资转向)基金新发改善 应重点配置主线方向(创新药和AI)而非研判行情结束 这些方向有产业进展、政策支持和业绩支撑 适合机构研究跟踪 新增资金流入趋势不结束就应继续寻找阻力最小或最强势方向[1][8] * **回调幅度与机会**:市场回调幅度和时间有限 每一轮小幅上涨的回调幅度基本不超过上涨幅度的60% 且不跌穿之前启动点(例如上涨30个点则回调通常不跌破18个点)类似2021年3月和9月 主线结构性表现强劲 不必过分担心大幅回调或换仓需求[1][9] **其他重要内容** * **见顶判断依据**:需关注业绩和量能 强势板块需有明确的高增长预期和兑现(如新能源、锂电在2021年后业绩高增长结束导致超额收益消失)目前商业和创新领域年内不会出现显著业绩下滑 主线趋势持续 量能上若拥挤度下台阶(低点低于之前水平)则可能入场者减少增加主线瓦解风险 但目前主线板块拥挤度仍在不断提升 自由流通换手率未出现显著背离[1][10][11] * **换手率指标**:自由流通换手率与行情密切相关 若强势主线板块换手率下降则表明承接力度减弱 新入场者减少 增加回调风险(例如2021年一季度食品饮料和电芯板块换手率大幅跳水)但目前换手率与整体走势同步 无显著背离 预计主线趋势继续[2][12]
北美AI投资加速,前瞻关注光博会
2025-09-08 00:19
光通信与AI投资行业研究关键要点 行业与公司 * 纪要主要涉及光通信行业和AI基础设施投资 北美AI投资加速推动光通信、高速铜缆(AEC)、碳化硅(SiC)等细分领域发展[1][3][15] * 提及的公司包括博通(AI芯片)、英伟达(网络业务)、谷歌、Meta、Crypto(AEC龙头)以及国内的光通信公司、算力芯片公司(寒武纪、海光、昆仑芯)和碳化硅公司(天岳先进、中瓷电子子公司国林万众)[1][13][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北美AI投资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博通AI相关收入同比增长63%至52亿美元 并获得第四家超大规模客户100亿美元定制AI芯片订单[1][6] Meta计划到2028年整体投资6000亿美元 谷歌传出1.67T加单消息[1][2][6] 美国计划未来几年投资17万亿美元用于AI基建[7] * 光通信行业前景乐观 业绩超预期且估值较低 2026年估值多在20倍以内[1][3] 受益于CPO、OCS、OOL、硅光和薄膜滤相等新技术推动[1][4] 上市公司正积极扩产并锁定物料以应对爆炸性需求增长[1][5][9] 深圳光博会将展示新技术和新产品 可能签订订单[1][4][6] * AI商业化进程加速 2025年AI相关收入预计将达到1000亿至2000亿美元 其增速已超过资本开支增速[1][8] 驱动因素包括真实需求(如AI技术和应用快速发展)和政策推动(被视为国家重要基建项目)[7] * 高速铜缆(AEC)行业高速增长 龙头公司Crypto FY26财年Q1收入超2.2亿美元 环比增长30%以上 净利润同比增长70%以上[3][14] 产品向800G迭代升级 预计将新增两个超大规模客户放量[3][14][16] 国内二线玩家(如睿可达、长鑫博创、兆龙互联)有望实现大客户突破[16] * 碳化硅(SiC)材料在AI产业应用前景广阔 因性能优异(耐高温高压、高折射率) 英伟达考虑在新一代处理器先进封装中导入碳化硅基板 预计2027年进入先进封装[15] Wolfspeed破产保护为中国衬底厂商(如天岳先进)提供了潜在机会[15] 其他重要内容 * 通信行业竞争格局分层明显 中军企业主导地位稳固 二线企业(如绑定Oracle、思科、OpenAI的公司)有机会通过绑定新客户或抓住新市场机会实现远超行业平均的增速(可达三四倍甚至四五倍) 三四线企业也有望受益于行业通胀和物料紧张[10][11] * 国内AI产业链增速在2025年初疲软后重新回升 巨型智能、智能驾驶、AI教育等大场景将消耗大量AI资源[13] 海外芯片供给减弱给了国内算力芯片和服务器公司机会 但需密切关注其性能、客户匹配度及产能问题[13] * 光电配套领域的光纤环节(如空气光纤)需求显著增加 主要用于DCI和核心网络环节 行业正进入从1到10的快速扩展期[12] 需关注腾讯、阿里等公司的资本开支及相关事件催化[12]
当前时点如何看待AI电子布及玻纤反内卷?
2025-09-08 00:19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AI电子布行业 高性能互联板 玻纤行业[1][3][5] * 中材科技 中国巨石 日东纺 宏和科技 台玻 菲利华 泰山玻纤[9][10][12][13][14][16][17][18][24] 核心观点和论据 AI电子布需求与市场前景 * 高性能互联板需求激增 预计2026年为马九互联板元年 大规模应用趋势不可逆转 主要应用于英伟达B卡 亚马逊芯片及交换机等设备[1][3] * 正交背板领域预计2026年需求约200万米 2027年5万个机柜对应市场规模约80亿美元 其中石英布市场空间约2800万米[1][3] * 交换机领域预计2026年需求约300万米 2027年增至1000万米 二代布在Switch Tray等领域2026年需求1000万米 2027年5000万米[1][3] * 预计2027-2028年LDK电子布需求2-3亿米 对应市场空间200-300亿人民币 Low CTE电子布需求3000-4000万米 对应市场空间50亿人民币 两者合计行业总规模约300亿人民币[1][4] * 国内企业市占率若达70% 增厚收入可达200亿人民币[4] Low CTE电子布需求超预期 * Low CTE电子布实际需求超预期 受益于服务器订单增加 苹果M5芯片引入COS先进封装技术 华为等公司增加订单 台积电推动COS工艺至汽车支架芯片领域[6] * 全球手机市场LCT需求显著增长 2026年需求上调至2000万米 2027年预计超3000万米 受苹果 华为等厂商销量增加及LCT在主板应用推动[2][8] * 日东纺2025年投资300万日元扩产 占过去三年总投资额一半 当前月产能30万米 全年350万米 扩产后2027年第一季度投产 全年产能达1000万米[9] 供给端变化与竞争格局 * 二代布供给缺口扩大将推高价格 提升修复布应用优势[3][4] * 中材科技预计2026年单月供给量60-70万米 全年产量约700万米 行业整体供给缺口30%左右 提价空间较大[10][11] * 2025年和2026年行业供给缺口平均30% 新客户订单与产品升级推动均价提升 AI领域产品均价约每米100元 消费电子领域升级为低膨胀系数产品价格更高[12] * 中国巨石已大规模进入电子布行业 2025年一季度开始布局 处于送样阶段 通过外购石英纤维纱织布逐步进入产业链 若实现15%净利润率 对应收入四五十亿元 增厚公司市值200亿元左右[13] * 电子布行业内主要企业包括中材科技 菲利华等 经过4-5年耕耘 在性能 成本和良率上存在差异 下游客户优先选择性能最佳 供应稳定且成本最低的供应商 目前仍处于1~10发展阶段 担心供过于求为时过早[14][15] 中材科技产能与业绩预期 * 中材科技2025年底年产能约3000万米 2026年底增至6000万米 2026年新增3500万米产能 但由于部分老旧生产线关停 2026年底总产能6600万米 2025年上半年新生产线投产 总产能提升至1.2亿米[16][17] * 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约3亿米 中材科技市场占有率将达40% 从产能布局 技术性能领先及未来两三年市场占有率看 行业地位难以被颠覆[17] * 中材科技特种电子部2026年业绩有望达15至20亿元 对应市值超过800亿元 预计2026年总产量4500万米 其中二代布约400万米贡献5亿元业绩 Lost T E需求约600万米贡献5亿元 Q部与下游大型CCR企业签保量协议贡献4至5亿元 原主业衣袋布贡献2至3亿元 整体业绩保守估计30亿元左右[18][19] * 中材科技已具备实际业绩和需求放量 2025年10月份三季报发布时为催化因素 特种玻纤布单月出货量三季度比二季度好 逐步兑现业绩 不同领域使用马九和Q布方案2025年底敲定 对需求产生积极影响[20] 玻纤行业反内卷与供需情况 * 玻纤行业反内卷倡议书发布 小企业联合提价函显示小企业采取联合行动提高价格 改善盈利能力 可能推动整个行业价格水平上升 缓解内卷现象 但提价能否持续需观察市场接受度及竞争对手反应[5][26][27] * 玻纤行业处于底部 2026年供给减少 龙头企业有放利润动力 保险价格稳中向上 但短期内价格不会大幅上涨 仅可能因旺季到来和企业提价出现一次性提价[21] * 2025年风电对应玻纤需求约100万吨 出口对应200万吨 出口下滑明显 风电高景气基本被抵消 若2026年出口持平且风电稳定 行业维持在5%至6%增长率 至少会出现一次提价 因为供给减少[22] * 2025年库存小幅积累 2026年至少会出现一次提价 因为供给减少 玻纤行业处于正常周期演绎 旺季供应稍微紧张具备降库和提价空间[22] * 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显著领先后续企业 2025年二季度中国巨石吨净利1000元 泰山玻纤1000元 泰山玻纤通过产品结构创新在AI电子布领域取得进展 吨净利接近1000元其中200元来自AI电子布 中国巨石在传统粗砂领域保持领先 吨净利比第二名高出两三百元 与第四 第五名相比高出约1000元[24] * 供给侧改革导致传统行业企业进入玻纤行业 如内蒙古天浩和东方希望 增加市场供给 但由于价格下跌 新进入者面临亏损 内蒙古天浩2025年上半年投产后亏损严重 2025年部分省份将玻纤列入两高名录 对新项目审批更加严格 限制新增供给[25] * 2025年9月5日波仙协会发布反内卷倡议书 多家老牌企业计划提价5%~10%即200~400元 应对价格下跌 如果需求不振或库存继续增加 小企业可能需要减产维持价格稳定[26][27] * 2026年新增供给减少 主要新增产能来自中国巨石每年30万吨 泰山玻纤和山东玻纤 以及建涛7万吨电子布 如果需求相对稳定 即使略低于2025年 问题也不大 供需情况较为乐观 有望带来价格上涨[28] * 小企业面临减产压力应对价格下跌带来的亏损 减产减少市场供应有助于维持价格稳定 但会导致销量减少和单位成本上升 决策需谨慎 龙头企业从容等待市场改善 只要小企业愿意通过减产提高价格 龙头也会跟随[29] 其他重要内容 * 日东纺 泰成不香和鸿合科技为全球规模量产LCTE的主要供应商 海博虽通过认证但尚未量产[6] * 宏和科技和台玻的产能投放规模相对较小[12]
特变电工20250905
2025-09-08 00:19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在行业 包括输变电设备制造 新能源多晶硅 煤炭及电力 铝基新材料 黄金等业务板块[1] * 公司属于电力设备制造及能源行业 涵盖特高压输变电 新能源多晶硅 煤炭开采与销售等多个细分领域[2][3][4]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整体经营与业绩展望 * 下半年经营形势预计好转 已完成业绩探底 将通过产品创新 数字化改造 降本增效等提升竞争力 实现全年业绩触底回升[2][9] * 特高压项目下半年全面启动招标 合同签约额有望获得大项目支撑[2][3] * 沙特164亿人民币订单是国际市场重要突破 最低执行量115亿人民币 预计未来7年每年新增收入十几亿至二十亿人民币[2][10] 新能源多晶硅板块 * 多晶硅价格恢复至合理水平以上 显著改善上半年亏损状态 现货和期货价格均大幅上涨[2][3] * 尽管产能利用率受限 但多晶硅板块盈利能力将明显提升[2][3] * 受136号文影响 下半年光伏领域可能受冲击 公司将加快电站建设 谨慎选择投资区域[2][3] * 多晶硅产能计划取决于市场需求及行业反内卷协商机制 下半年将根据需求按比例生产 以维持价格合理性[26] * 满产状态下单位生产成本约为3万至3.2万元 综合成本在3.5万元以内 半负荷状态下成本较高 售价低于5万会亏损[27][28] 输变电设备与海外市场 * 输变电类业务预计仍处于较好发展态势 国内订单需求和出口都比较旺盛 能够保持较高增长速度[3] * 上半年单机产品出口收入达11亿美元 同比增长66% 随着沙特合同签订 下半年增长预计超过200%[3][11] * 产品出口至90多个国家 中东地区占41% 亚洲其他国家占25% 未来重点发力区域仍以亚洲为主 包括中东地区 占比约50%到60%[3][12] * 全球需求旺盛 产业处于紧平衡状态 出口产品整体价格优于国内水平 国外整体盈利能力高于国内[14] * 电力设备制造周期长 下半年交付情况通常好于上半年 大型变压器产品一直处于满产状态 交付压力大[3][15] *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趋势不变 各类充电设施和数据中心用量显著增加[3][15] * 公司电力设备产品线非常全面 今年输变电类各类产品有望达到500多亿 其中特高压变压器占比约10%[23] * 沙特订单产品为380千伏超高压变压器和电抗器 盈利能力强于一般输变电产品 毛利率报得较高 考虑了风险对冲因素[28] * 公司将在沙特建设工厂以满足当地需求 投资主体是股份公司 目前处于考察论证阶段 有两年的建设准备周期[13][25] * 中东地区景气度预计将维持较长时间 高位运行态势不会轻易改变[17][29] 煤炭板块 * 新疆地区煤炭销售主要通过自身消纳和疆煤外运 预计全年出疆煤炭销售超2000万吨[2][6] * 尽管上半年全国煤炭价格下降导致盈利下降 但下半年冬季供暖期预计煤炭板块将保持稳定[2][6] * 新疆煤炭价格降幅相对内地较小 公司加大了出疆煤销售 今年出疆煤销售增长 而疆内销售下降 总体保持稳定略有增长[19] * 新疆作为全国储备基地 具有长期竞争优势 开采条件好 成本低 公司拥有三座露天矿山 总产能7400万吨 可开采100多年[19] * 2025年下半年煤炭价格相较于上半年可能会有所回升 但新疆价格回升反应较为滞后[21] * 今年公司的煤炭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没有显著增长[20] 其他业务板块 * 铝基新材料板块全年铝价处于高位且稳定状态 通过提高铝加工量和扩大下游产品市场份额 实现稳定增长[7] * 今年黄金板块上半年有明显增长 下半年由于技改项目在6月份投产 产量预计比上半年更大[8] * 几内亚铝土矿是集团资源 不属于股份公司范畴 中核在防城港的240万吨氧化铝项目已全面开建 预计最快将在2026年上半年全面投产[22] * 公司希望多核定一些火力发电站 但争取指标非常困难 十五五期间新疆规划了一些新火力发电项目 但能否获得审批仍需努力争取[28] 其他重要内容 特高压项目具体规划 * 上半年国内特高压产品交付量不大 公司还有国际市场项目如沙特500千伏直流和巴西特高压项目正在交付[15] * 今年整体特高压交付主要包括沙特直流约10多亿人民币 加上国内二三十亿人民币[15] * 明年预计交付量更大 目前已中标长沙到南昌交流项目 占比超过50%[15] * 下半年预计将有驻马店 南阳等多个交流工程招标 以及蒙西到京津冀 藏东南到粤港澳等直流工程[15] * 陕西到河南 新疆送四川等项目预计年底或明年一季度招标[15] * "十五五"期间每年5条以上直流启动及若干条交流工程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16] 国际市场拓展与竞争 * 中国企业当前主要出口方向仍集中在新兴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欧洲市场面临激烈竞争 在美国业务几乎为零 due to制裁[24] * 沙特订单由沙特电力公司招标 公司中标最大份额 与西门子两家单位参与 公司占60%左右份额[17] * 大批量订单可能会带动国内零部件企业协同出海[31] 新疆地区发展与规划 * 新疆本地需求增长 今年自治区政府计划原煤产量达6亿吨 比去年增加10%[19] * 多项火力发电项目和6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正在建设中 将提高就地转换率[19] * 国家已构建三条外送通道 包括兰新铁路 库格铁路以及哈林线 并规划从库尔勒到成都的新线路 将提升运力资源至2亿吨以上[19] * 公司将在2030年争取更多产能核增 以最大化利用资源[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