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京报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中轴线旅游升温,三家市属公园遗产点打造古建数字档案
新京报· 2025-07-27 13:30
北京中轴线申遗一周年成果 - 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包含15处遗产点,其中天坛、景山和社稷坛(中山公园)为市属公园管理的3处遗产点 [1] - 一年来通过科技赋能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及科普研学活动,中轴线焕发新活力 [1] 科技赋能文物保护 - **天坛公园**:完成圜丘建筑群三维扫描数据可视化采集,实现中和韶乐非遗数字化保存,推进可移动文物修复 [2] - **中山公园**:完成社稷坛等15处明清建筑测绘,修复神厨神库等5处建筑,监测棂星门文物,完成105件文物数字化拍摄及12件木器修复 [2] - **景山公园**: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古建数字化存档,定期使用木质监测仪、探地雷达进行"体检",建立石质文物"数字基因库" [2] -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强调3D数字档案技术对提升遗产管理及后续活化利用的基础作用 [2] 文化传承与科普活动 - **天坛公园**:非遗展演入选文旅部2025创新案例,推出礼乐文化科普活动及旋子彩画体验 [3] - **中山公园**:打造"来今雨轩讲堂"文化品牌,举办6期学术讲座及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展,开展"中山论学"线上科普 [3] - **景山公园**:观德殿、绮望楼举办16项非遗主题展览,开展24场中轴线科普活动,涵盖古建筑结构、古树观察等 [3] - 三家公园推出文创产品如祈年殿藻井冰箱贴、万春亭旋转冰箱贴,助力文化传播 [3] 科研课题研究 -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导《中轴线园林遗产价值及保护策略研究》等10余项课题,涵盖古建数字化保护、石质文物修复、景观视廊保护等领域 [3]
北京人形亮相WAIC,展示多个工业场景具身智能体协作
新京报· 2025-07-27 00:31
行业突破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WAIC展示了全国首个工业"多本体、多场景、多任务自主协同作业"实战演示,标志着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1] - 行业当前处于"单场景、单任务、单构型"早期阶段,亟需通用可扩展平台支持多构型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1] - 该演示是业内首个公开真机演示的多具身智能体协作应用,具备重要突破意义[1] 技术进展 - 系统基于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构建,实现跨本体兼容、任务异步协同自主调度,达到"一脑多机、一脑多能"[1] - 分布式具身智能体架构在四个机器人本体上部署了"电工大师""搬运工""质检员""封装助手"四个任务执行智能体[3] - 云端部署任务调度智能体负责接受指令和整体任务调度,将子任务分发给机器人协同完成[3] 应用场景 - 演示包含电控柜操作区(开柜、点按旋钮、合闸)、灯泡质检线、物品封装区三大工业场景[3] - 机器人自主相互通报进展并穿梭于场景间完成搬运工作,构建高效"任务执行网络"[3] - 操作员仅需通过"慧思开物"App发送"开始"指令即可触发全链路协同操作[3] 产品联动 - 具身智能体能力正应用于公司明星产品"天工",推动其技术进化与实际应用拓展[1]
毕马威: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新京报· 2025-07-27 00:31
人工智能全球发展态势 - 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是中国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1] - AI颠覆传统运营模式,打破行业边界,催生全新商业逻辑与竞争范式,是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力量 [1] - 中国通过政策引导与生态构建加速AI技术应用与产业融合,实现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跃迁 [1] 中国AI产业进展 - 中国凭借技术积累、庞大数据资源与市场潜力成为全球AI领域有力竞争者 [1] - 国内各地积极出台AI产业鼓励举措,推动产业生态构建与新产业孕育 [2] - 毕马威中国紧随"人工智能+"行动,构建智能服务解决方案促进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1] 企业AI转型方向 - AI转型重塑企业生产力格局,涉及战略、业务、管理、数据及技术多维度变革 [2] - 企业需通过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场景拓展及战略落地 [2] - 毕马威中国在大会聚焦技术前沿、企业转型与产业重构三大维度输出行业洞见 [2]
万辰集团人事变动:王健坤辞职;姑侄分任董事长、总经理
新京报· 2025-07-26 20:38
管理层变动 - 万辰集团董事长王健坤因个人精力分配原因辞职,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1] - 董事会选举王丽卿担任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免去其总经理职务 [1] - 聘任王泽宁担任总经理,其不再担任副总经理职务 [1] 人事背景 - 王丽卿与王健坤为姐弟关系,与王泽宁为姑侄关系 [2] - 王丽卿现任多家关联企业监事及经理职务 [2] - 王泽宁长期在万辰集团相关企业任职,现任多家子公司经理职务 [2] 事件背景 - 3月3日公告显示王健坤曾被国家监察委员会留置调查,5月底已解除留置措施 [2] - 公司声明调查事项与公司无关,公司未被要求协助调查 [2] 公司表态 - 管理层表示此次换届为正常人事更替 [2] - 强调管理层变更不会对公司业务产生实际影响 [2] - 公司将延续既定战略,推动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2]
北京市政协举行专题协商会,委员、专家建言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 2025-07-26 19:12
北京市博物馆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备案博物馆达241家居全国城市首位其中国有博物馆183家(央属70家市属58家区属55家) [2] - 博物馆藏品总量1722.16万件/套专业技术人员6472人均居全国首位馆舍面积320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二 [2] - 2024年度北京地区博物馆共举办线下教育活动4.96万场次居全国第一 [2] - 2025年上半年11家改革试点博物馆开展7场收费展览开发124项研学教育活动推出83款文创餐饮上新1054款文创衍生品 [2] 高校博物馆发展建议 - 北京现有27所高校建设了48座博物馆其中13座在市文物局备案 [3] - 建议建立联合认证共建共管机制对符合条件的高校博物馆全数备案暂不能备案的认定为"类博物馆"纳入行业管理 [3] - 加大对高校博物馆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公众服务能力建设的投入引导参与博物馆等级评定 [3] 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建议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备案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87家占比36% [4] - 建议借鉴中关村科技园区等成熟运营模式以集群化方式解决统一管理考核评价补贴落地等痛点 [4] - 建议在园区内规划建设酒吧餐饮住宿等综合消费配套打造博物馆集群生态圈 [4] 展览策展能力提升建议 - 建议建立策展人认证机制推动博物馆开放藏品资源和研究成果支持设立"策展人工作室" [5] - 鼓励博物馆与机构合作开展临展采用博物馆提供内容机构负责运营的模式 [6] - 建议出台贷款贴息项目奖励房租补贴等激励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特展运营 [6] - 建议支持国外博物馆入境展览在京首展提升展览国际化水平 [6] 宛平城文旅融合建议 - 宛平城已植入"卢沟桥历史博物馆""宛平县衙博物馆"等成为新博物馆聚集区 [7] - 建议市政府加快完成土地征收与招拍挂工作推进电线入地供水排水管线铺设等市政工程 [7] - 建议由市级统筹推出消防公共设施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立项等专项政策 [7]
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开幕,将举办300余场特色活动
新京报· 2025-07-26 18:06
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概况 - 本届书博会以"书香中国·阅读之美"为主题,主会场设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展区总面积8万余平方米 [1] - 吸引了来自30多个省区市的1000余家出版社、期刊社、创新企业参展,现场展示超10万种优秀图书 [1] - 除主会场外,在重庆市南岸区、大足区设分会场,并开设线上专区 [1] - 书博会期间将举行300余场特色活动,包括"读者大会""少儿阅读嘉年华"等 [1] - 特别设置了"真理之光""阅见中国"等主题展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重点图书发布活动 《惹木与蓝》新书发布 - 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旗下大象出版社出版,围绕加牙藏毯非遗及传承人展开 [2][4] - 作者唐明深入青海藏区生活,将藏毯历史、工艺和文化意义融入儿童成长故事 [2][4] - 书中主角虽为红绿色盲,却完成"龙抱柱"藏毯,展现非遗传承主题 [4] - 专家评价该书题材独特、地域性丰厚,实现了"主题正确"与"文学性"的统一 [4][5] 《海南抗日战争志》发布 - 由南方出版社出版,系统记录琼崖抗战历史,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6] - 海南出版发行集团强调要借助VR、AR等技术手段传播革命文化 [7] - 计划推进多语种出版,深化"红色娘子军"IP运用,打造国际传播矩阵 [7] 《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发布 - 由南方出版社出版,全系列100种,涵盖汉至现当代百位琼籍名人 [8] - 丛书是海南省十大"文化工程"核心项目,填补了海南历史文化系统性研究空白 [8][10] - 专家指出丛书兼具史料性、思想性、可读性和时代性,打破"文化沙漠"刻板印象 [9][10] 其他重要活动 首届大学校园文创展 - 集中呈现全国30余家高校的官方授权文创产品 [12] - 重庆大学副校长表示文创产品正成为展现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 [12] -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强调校园文创让大学文化"可触摸、可携带" [13] 《科幻文学研究手册》读者见面会 - 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旨在填补国内科幻领域系统性研究空白 [14][16] -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指出AI时代需保持人类想象力,开发了AI写作工具"熔炼" [16] "写给青少年的考古书"发布 - 由大象出版社出版,涵盖动物考古、人骨考古等五个学科领域 [18][19] - 丛书以科技考古为特色,改变传统以遗址为中心的科普范式 [18][19] - 考古专家表示丛书能有效连接青少年与传统文化 [21]
泰柬持续交火,背后是何原因?
新京报· 2025-07-26 14:23
泰柬边境冲突核心观点 - 泰柬边境冲突自2025年5月起持续升级,已造成至少20名泰平民和13名柬埔寨人死亡 [1][5][6] - 冲突导火索为泰国士兵误踩地雷事件,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国际法 [2][3][6] - 两国将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别,并互相驱逐大使 [5] - 军事行动包括F-16战机空袭、火箭弹攻击及集束弹药使用 [5][6] - 冲突根源涉及百年边境争议(柏威夏寺主权问题)及国内政治经济压力 [8][10][11][15] 冲突时间线 - **5月28日**:首次短暂交火致1名柬埔寨士兵死亡 [2] - **7月16-23日**:泰国士兵连续踩中地雷致4人受伤,触发军事对峙 [2][5] - **7月24日**:双方降级外交关系并交火,泰方关闭所有边境口岸 [5] - **7月25日**:冲突扩大至平民区,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 [6][16] 军事行动细节 - 泰国出动F-16战机摧毁柬埔寨两处军事设施 [5] - 柬埔寨指控泰军使用国际禁用的集束弹药 [6] - 双方互相指责对方首先开火并攻击平民目标 [5][6] 历史背景 - 边境争议源于1907年法国绘制的地图偏差,涉及817公里边界线 [8][10] - 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将柏威夏寺判归柬埔寨,但未解决周边4.6平方公里争议 [10] - 2011年冲突曾致数十人死亡,2013年国际法院裁决未被泰国接受 [10] 政治经济动因 - 泰国因佩通坦"电话门"事件政局动荡,需转移国内矛盾 [11] - 柬埔寨洪玛奈政府需巩固权威,两国均借冲突强化民族主义情绪 [11] - 两国经济均受疫情重创(柬埔寨旅游业萎缩,泰国面临美国36%关税威胁) [15] 国际反应 - 中国呼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12] - 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敦促停火,印尼、越南呼吁和平解决 [12][13] - 联合国安理会介入但泰国拒绝第三方调解 [16] 未来展望 - 专家预测冲突或持续但不会升级为全面战争 [15] - 解决路径依赖东盟框架下的和谈,但短期内难现缓和 [11][16]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2025年北京会议召开
新京报· 2025-07-26 11:47
会议主题与核心观点 - 会议主题为"创新驱动下的健康产业新未来",旨在应对全球健康挑战并贡献智慧[1] - 呼吁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建人类健康共同体[1] - 强调科技创新对疾病预防、诊疗、康复及卫生健康体系重构的关键作用[2] 全球健康治理与合作 - 国际社会需发挥联合国和世卫组织作用,建立公正包容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2] - 各国应制定符合国情的健康战略,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1] - 倡导团结合作精神,推进全民健康覆盖和技术成果共享[2] 中国健康产业贡献 - 中国将健康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健康中国"目标[2] - 中国首创"新质生产力"概念,推动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2] - 中国模式为全球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普惠化的参考路径[2] 会议形式与成果 - 活动形式包括全体大会、平行论坛、圆桌会及健康城市考察[2] - 聚焦健康产业新趋势、前沿技术及新型业态的交流合作[2]
新股申购热情高涨发行节奏提速,北交所新股呈现供需两旺态势
新京报· 2025-07-26 09:52
北交所新股发行与申购情况 - 北交所新股发行节奏明显提速,6月新增受理企业数量高达97家,其中不乏去年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优质企业 [1] - 北交所新股申购持续火爆,鼎佳精密IPO申购倍数达2965.66倍,网上获配比例仅0.03%,冻资6288.38亿元创纪录 [2] - 北交所新股申购"不败神话"已延续15个月,市场投资者信心强劲,财富效应吸引场外资金 [1][2] 北交所发行节奏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北交所仅上市新股6只,平均每月1只,而6月单月上市2只新股 [3] - 7月北交所新股上市速度维持在至少2只,上会审核进度约每周1家,未来可能提升至每周2家 [3] - 目前北交所排队企业近200家,按当前审核速度需4年发完,若提速至每周2家则2年内可完成 [3] 北交所企业质量与结构 - 2025年新受理企业133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占比33.08% [5] - 新受理企业主要分布在工业(33.08%)、材料(23.31%)和信息技术(11.28%)领域 [5] - 2024年新受理企业营收集中在2亿-10亿元之间,其中2亿-5亿元企业47家(35.34%),5亿-10亿元企业49家(36.84%) [5] 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情况 - 2025年前三批创新层进层公司共206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160家,占比近八成 [6] - 进层公司2024年平均营业收入5.69亿元,平均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平均研发费用0.24亿元 [6]
北京在职保安30万人,上半年通过警保联动提供案件线索788件
新京报· 2025-07-25 20:03
行业概况 - 北京市保安服务行业诞生于1986年,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共有保安企业668家,保安驻勤点2.64万处,在职保安员30万人 [1] - 服务领域覆盖党政机关、学校、医院、金融网点、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 - 在"警保联勤联动"机制推动下,2025年上半年提供案件线索788件,协助处置警情182起,处理治安秩序类情况1095件,解决群众求助539起 [1] 行业效能 - 近年来行业效能持续提升,成为打造首都平安"金名片"的重要一环 [1] - 涌现出一大批信念坚定、业务精湛、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先进典型 [1] - 365天、7天、24小时全天候守护城市运行,被称为"安全阀"和"守护者" [3] 典型案例 - 北京首卫保安服务有限公司韩磊带领团队实现"零违规",负责线路两年无安全事故并获评"示范线路" [2] - 韩磊曾成功抢救突发心梗队员,并在公交车上对晕倒乘客实施急救,使其脱离生命危险 [2] - 京城保安公司王海涛深耕行业24年,参与奥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并创造"零事故"纪录 [2] - 王海涛注重队伍专业素养提升,组织各类培训打造行业标杆 [2] 行业活动 - 举办"党建引领促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主题宣传活动 [1] - 活动包含行业表彰、文艺展示及线上招聘项目启动等内容 [1] - 通过文艺展示生动演绎保安员日常工作、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