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杭州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AI随手拍积累“安全分”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52
活动概况 - 余杭区应急管理局推出"AI随手拍"活动,依托"余小应"智能服务平台,吸引超过1500名市民和企业员工参与 [1] - 活动覆盖全区12个镇街、610家企业及场所,平台总积分达156095分,推动整改隐患7496处 [2] - 同步启动"'百企千员'查隐患"行动,推动2000余家企业建立内部事故隐患报告奖励制度,累计发放奖励金额超10万元 [2] 活动机制 - 用户通过"余小应"微信小程序拍照上传安全隐患,平台内置"AI智能医生"可识别漏液、超压、防护缺失等风险点并提供整改建议 [1] - 推出"安全积分"奖励机制,用户可通过每日签到、上报隐患、学习安全应急知识等途径赚取积分 [2] - 积分可兑换16种实用奖品,包括空气循环扇、小米手环、筋膜枪等,已有150余名用户兑换奖品 [2] 实施效果 - 杭州杭锅工业锅炉有限公司员工通过活动上报设备漏油、防护罩松动等问题,企业处理更迅速 [1] - 活动带动员工提报有效隐患1000余条,整改高危隐患137项,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2] - 企业员工查找隐患积极性提高,形成"人人查安全、全员保平安"的氛围 [1][2]
一颗棒球的文化叙事:瓜沥以赛事重构城市表达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52
赛事举办与城市发展 - 首届"瓜沥杯"亚洲女子棒球城市联赛于7月8日在瓜沥棒球场开幕,北京雨燕、杭州萧山和日本九州选拔等多支球队参赛,后续将举办2025年第四届亚洲杯女子棒球锦标赛 [4] - 赛事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瓜沥重塑城市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体育融入城市基因实现文化展演 [4] - 瓜沥自2021年建成杭州首个高标准棒球场后,已诞生中国国家女子棒球队,挂牌"中国女子棒球训练基地"等称号,承办二十余项"国字号"大赛 [5] 自主赛事品牌建设 - "瓜沥杯"由萧山区政府主办,获亚洲棒球联合会与中国棒球协会双重认证,开创萧山自主创办国际C类赛事先河 [6] - 自主创办国际品牌赛事需专业场馆和系统运营思维,相比借助成熟IP更具挑战性,但能开辟新赛道并争取国际体育话语权 [6] - 赛事填补中国女棒国际赛事经验空白,推动"中国女棒"本土IP发展,目标实现突破性成绩并将棒球融入城市文化 [6] 经济与文化联动效应 - 赛事Logo融合汉字"女"与篆刻印章元素,体现瓜沥历史文化脉络,赛事推进体育、文化、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 [7] - 2024年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U12期间,周边酒店入住率提升30%,餐饮营业额增长50%,释放"流量-留量-增量"乘数效应 [7] - 瓜沥推进"环航坞山共富深耕区"建设,整合赛事、休闲与文化体验,将"棒球热"转化为持久文化吸引力与发展动能 [8] 青年与潮流文化融合 - 棒球文化成为瓜沥"青年引力",通过"历史底蕴+潮流文化"双向赋能,融合古镇文脉与运动时尚活力 [8]
仓前给2.5万家企业装上“稳定器”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52
劳动关系治理模式创新 - 仓前街道通过"余杭模式、仓前实践"打造劳动关系综合服务和治理1.0版本,覆盖2.5万家注册企业[1] - 升级至2.0版本采用"党建引领、改革赋能"思路,重点构建规范有序、互利共赢的劳动关系治理结构[1] - 创新性将企业党员人事纳入协调员队伍,形成特色治理机制[1] 纠纷解决案例 - 梦创分站成功调解企业合同纠纷案例,帮助员工及时获得拖欠工资[1] - 通过"岗位置换+经济补偿"方案化解企业业务调整引发的群体性岗位变动矛盾[2] - 党员协调员机制实现劳动纠纷萌芽期介入,调解成功率达100%[2]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推出3.0版本治理体系,搭建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强化多方协作[2] - 将拓展企业群团组织联系网络,促进跨企业经验互鉴[2] - 目标是将治理经验转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引擎,惠及全体劳动者[2]
烈日下的生命守护者 ——走近杭州120急救组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52
药箱分量不轻,标注着最大可承重295kg的升降担架更是需要两人通力协作使用。转送途中,叶心 怡脱下手套,白大褂距离袖口15厘米处的一截袖管已全部被汗水浸透。尽管车上开着空调,因反复开关 门,后车厢的温度仍逼近35℃。而为了防护,她还全程戴着口罩,露出的脸部肌肤已经泛红一片。 正午时分,叶心怡在路边劝导受伤老人就医。记者注意到,她的手套内都是汗水,打湿了整截袖管。 7月6日周日,晴,早上8:43,市气象台发布入夏以来又一个高温橙色预警。对于市民来说,这是 一个普通的周末,街上行人三三两两,打着阳伞,踏着柏油马路蒸腾起的滚滚热浪,找寻着一个又一个 树荫蜿蜒前进。 对于杭州120的急救医生来说,这不是周末,而是又一个寻常的工作日。8:43,记者来到杭州市急 救中心笕桥急救点,在急救车上,见到了当日值守白班的急救组成员叶心怡。这位年轻的"95后"医生微 微沁汗,正换下湿透的橡胶手套。这个时间点,他们已结束第一趟任务,刚回到值班室。 他们是从景芳社区的一个老旧小区归来,这是当日的首趟任务,需要转送一位高龄患者。小区楼道 狭窄,没有电梯,全靠人抬,显然这样的"开局"并不轻松,叶心怡却宽慰大家道:"还好楼层不高,是3 楼, ...
文明之光映税徽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52
文明单位创建成果 - 公司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十六年持续奋斗的结果 [1] - 将文明创建从"活动"升华为"常态",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并列为"一把手"工程 [1] - 构建"党委领导+层层落实"责任链、"党建引领+文明提升"联动网、"考评督导+正向激励"评价环的创建体系 [1] 党建与品牌建设 - 打造"同德同行"核心党建品牌,培育8个特色子品牌如"梅香税清""新安税小二"等 [2] - 通过沉浸式学习活动(如"沿着总书记浙江足迹")强化党建与业务融合 [2] - 职工书屋和"青年先锋培养计划"促进干部能力提升,形成"崇学向善、比学赶超"氛围 [3] 服务创新与实践 - 办税服务厅设置高频业务指引,针对性解决群众办税"堵"点问题 [2] - 开设"助企绿色通道",精准落实"减退缓"政策,为市场主体提供支持 [3] - 青年干部参与"拾穗助农"项目,帮助莲农电商销量翻倍,体现文明创建与主业结合 [3] 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 - 全局拥有6支志愿服务队、216名注册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37231.6小时 [4] - 服务队涵盖文明城市创建("亲清税小二")、乡村振兴("穿税服的第一书记")、儿童帮扶("爱心妈妈")等多领域 [4] - "同行·童心"普法宣讲团推广税法知识,覆盖校园和家庭 [4] 未来发展方向 - 以"全国文明单位"为新起点,保持归零心态持续深化文明创建 [4] - 强调纳税人满意度是文明创建的核心评价标准 [4]
杭州“无废城市”建设再添新动能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52
公司技术成果 - 公司自主研发淤泥制无机生态石、盾构泥制回填材料、污泥制生物质燃料三大核心技术,有效解决城市固废污染和环境整治问题 [1] - 最新发布工业油泥离析分层、飞灰固废资源化再生两项技术成果,实现"三废"变"三宝"的固废处理从产业化迈向规模化 [1] - 淤泥制无机生态石技术灵感源自生物医药领域血浆分离重组技术,通过特殊工艺改变淤泥亲水性,生产过程无需烧制且实现零排放 [2] 生产基地与产能 - 杭州富阳生产基地拥有1条盾构泥制回填材料生产线和2条固废制无机生态石生产线,年综合处置建筑固废超50万吨,年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 [2] - 杭州、温州五大生产基地集中投产,未来5年计划在全国100个城市建成500条生产线 [3] 技术应用案例 - 建筑渣土、工程泥浆制成的生态石已在多个城市实际运用,包括杭州首个渣土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长睦单元规划20米支路道路工程 [2] - 盾构泥通过复合固化剂处理后可直接用于工程建设回填材料,实现资源化再利用 [1] 行业影响 - 公司技术推动城市固废循环资源化再利用,有效缓解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压力 [2] - 通过规模化发展为"无废城市"建设和绿色循环发展提供示范性解决方案 [3]
可感可及,最是文化润民心——钱塘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全民共享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52
钱塘区文化发展现状 - 钱塘区江东村从"文化荒地"蜕变为"人文新村",入选省级人文乡村建设名单,成为年轻人周末打卡热门地 [3] - 2024年江东村文创产业新增产值8000万元,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万元 [7] - 钱塘区召开文化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建设"5个区"目标,重点开展7项工作,力推3项改革创新举措 [4] 文化振兴举措 - 钱塘区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7位省市区级特派员活跃在基层,如何剑伟为江东村打造"河新新"IP形象 [7] - 组织8个文艺家协会与7个街道结对,招募首批33名"驻村文艺家"与18个村社结对 [11] - 举办《Hi,钱塘》舞台剧,100名素人演员演绎100个故事,激发群众文化创新活力 [12] 文化空间建设 - 金沙湖大剧院举办新春主题活动,吸引100多名留杭产业工人及国际友人参与 [13] - 钱塘区计划打造30个产业园区文化共同体,首批10家已授牌 [14] - 铭扬数字文化产业园配套食堂、健身房等设施,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和民俗活动 [14] 文化创新成果 - 江东村举办首届国际体育幽默画展暨人文乡村漫画展,建立漫画创作基地 [7] - 下沙街道滟澜社区举办古婚书展示活动,由驻村文艺家吴一桥策划 [10] - 钱塘区形成"村晚"四季常伴、文艺课程普及的文化生态 [12]
汇聚全球资源 助力杭州打造“跨境电商国际合作枢纽”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52
杭州跨境电商发展概况 - 杭州跨境电商交易额从10年前的不足1.2亿元增长至1519.95亿元,增长1266倍 [1] - 跨境电商卖家数量从200余家增至6.5万家,增长325倍 [1] - 交易额2000万元以上的跨境电商企业达1586家 [1] 2025全球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 - 博览会汇聚全球1300余家企业、平台和机构 [1] - 覆盖消费电子、家居宠物、户外五金等30多个跨境热门品类 [1] - 设立"品牌出海专区"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1] 杭州跨境电商生态 - 形成"平台+卖家+服务商"的完整闭环 [1] - 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SHEIN等头部平台扎根杭州 [2] - 数千家中小卖家依托杭州的物流、支付、运营服务走向全球 [2] 政策与创新 - 全国首创"六体系两平台"模式,包括信息共享、金融服务等六大体系 [2] - 率先应用跨境电商9610、9710、9810、1210业务模式 [2] - 全国率先试点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无票免税"和所得税核定征收 [2] 全国影响 - 杭州模式带动全国新设17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 [2] - 杭州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于2015年3月 [1]
杭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线路,方向定了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52
杭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路线 - 杭州未来五年民政工作目标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幸福民生标杆城市",围绕"123456"路线展开[1] - "两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建引领和共富先行,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1] - 将完善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社会参与四大体系,提升养老服务等五大能力[1] 养老服务领域 - 计划2030年末建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1] - 推进"老有优养"引领区建设,成熟定型"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1] - 推动银发经济示范区建设,促进养老事业多元化发展[3] 社会救助与福利 - 拓宽社会救助覆盖面,健全服务机制和参与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分层分类救助新格局[2] - 迭代升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应用,强化闭环式救助机制[2] - 推动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改革,构建普惠优质儿童福利体系[2] - 完善"1+1+N"残疾人精康融合服务模式[2] 社会服务与产业 - 提升婚姻登记5A全覆盖,强化婚姻家庭服务人才队伍[2] - 推进殡葬公益性改革,构建绿色文明智慧高效的殡葬服务模式[2] - 促进"婚庆+产业"集聚化标准化发展,挖掘"甜蜜经济"潜力[3] - 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民政事业与产业良性互促[3] 慈善与社会治理 - 加大慈善信托改革力度,发展社区慈善、战略慈善、品牌慈善[3] - 推动慈善资源融入社会治理格局,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八大行动[3] - 引导社会组织聚焦重点经济领域,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3]
桐庐打造国有化捕捞样本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27
行业动态 - 桐庐县举办"潇洒桐庐郡 江鲜第一城"2025年富春江开渔活动,旨在塑造"江鲜第一城"城市名片并推动富春江鲜的可持续发展 [3] - 活动展示十余艘国有专业捕捞船作业,标志着浙江省首个渔船国有化捕捞试点项目启动 [3] - 渔业公司与十大江鲜名店签订购销协议,确保优质江鲜直供餐桌 [4] 公司举措 - 杭州桐江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采用"技术入股"模式,招募20名经验丰富的渔民共同运营国有化捕捞项目 [3] - 公司提供渔船,渔民以技术入股,形成新型合作模式 [3] - 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旨在传承渔技并实现协同监管,打响品牌 [3] 生态保护 - 桐庐县2024年投入61.5万元增殖放流1076.91万尾鱼苗,2025年投入将增至83万元,预计放流超2000万尾 [3] - 持续加大的生态投入旨在实现"江水永续,鲜味长存"的目标 [3] - 生态保护是打造"江鲜第一城"的基石,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3] 行业挑战 - 自2013年停发捕捞证后,富春江桐庐段渔船数量从130艘锐减至61艘,预计十年后可能不足10艘 [3] - 传统渔业萎缩和专业渔民流失是推动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