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济网
icon
搜索文档
大众上半年纯电销量劲增五成,中国市场将迎新车密集交付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5:05
全球销量表现 - 公司上半年全球累计交付新车441万辆,同比增长1.3% [1] - 纯电动车型交付量达46.55万辆,同比增长47%,占比从7%提升至11% [1] - 总订单量同比增长约20%,其中纯电动汽车订单增长超60% [1] 区域市场表现 - 欧洲市场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9%,稳居欧洲纯电市场第一 [3] - 美国市场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24% [3] - 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下降2.3%至131万辆,但6月单月同比增长9%至24.7万辆 [3] 中国市场战略 - 公司在中国市场强化燃油车型销售,大众品牌(含捷达)上半年交付99.6万辆,同比增长1.1% [4] - 6月单月大众品牌销量达18.73万辆,同比增长15.1%,奥迪品牌稳居高端市场前三 [4] - 公司启动"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下半年将交付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包括纯电动奥迪E5 Sportback等 [4] 未来产品规划 - 2026年计划在华推出超过20款全新智能网联车型,覆盖多种动力形式 [5] - 2027年将推出约30款新能源车型,2030年增至约50款,其中30款为纯电动车型 [5]
“数说”沃尔沃中国区裁员:优化比例3.5%,三天完成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5:05
沃尔沃中国区裁员情况 - 沃尔沃中国区裁员涉及283名员工 占在华员工数量的3.5% 远低于此前裁员50%的传闻 [1] - 裁员自6月30日起至7月2日结束 用时三天 主要涉及研发 采购 工程制造及相关支持部门 补偿方案为N+3 [3] - 裁员消息此前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大规模裁员"及"裁员50%"的传闻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困扰 [3] 沃尔沃全球裁员背景 - 沃尔沃全球裁员3000人 作为总额180亿瑞典克朗降本增效计划的一部分 [3] - 这是吉利收购沃尔沃以来第一次裁员 2025年4月1日哈坎·塞缪尔森回归担任全球CEO后启动该财务计划 [4] - 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激烈 所有车企面临巨大压力 降本增效和裁员潮不可避免 [4]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发展 - 自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以来 沃尔沃全球销量从2009年的33.5万辆增长到2024年突破70万辆 [3] - 沃尔沃从收购前亏损6.53亿美元到2024年核心营业利润26亿美元 [3] - 2021年沃尔沃上市时市值达180亿美元 截至2024年吉利持有的股权价值翻了9倍 单笔收益约1150亿人民币 [3] 裁员后的组织效率变化 - 裁员后组织效率提升 员工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停车场在9点前已全满 [5] - 2025年7月1日起有车企开始叫停一口价等促销方式 汽车价格战暂缓迹象显现 [5] - 完成组织机构调整的车企将轻装上阵投入新的竞争环境 [5]
大洋电机筹划H股发行上市 首季末货币资金37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51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海外业务的本地化制造与供应链能力,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实力 [1] - 本次H股发行上市旨在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高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 [1] - 相关细节尚未确定,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并经中国证监会备案和香港联交所等监管机构审核 [1] - 本次H股发行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1] 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1.13亿元,同比增长7.31%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8亿元,同比增长40.82%,此前2年同期数据分别为4.27亿元、6.30亿元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37亿元,同比增长48.12%,此前2年同期数据分别为3.21亿元、5.65亿元 [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73亿元 [2][3] - 基本每股收益0.37元/股,同比增长42.31%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87%,同比上升2.46个百分点 [3] - 2024年末总资产179.41亿元,同比增长11.48% [3] 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62亿元,同比增长16.16%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36.52%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0亿元,同比增长42.82%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4亿元,同比增长24.79% [4] - 基本每股收益0.12元/股,同比增长33.33% [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02%,同比上升0.66个百分点 [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余额为36.96亿元 [4][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中山市大洋电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 [5] - 公司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5] - 企业注册资本24.40亿元人民币 [5]
信泰人寿河南分公司责任人被罚 编制或者提供虚假报告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49
行政处罚公告 - 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存在"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的违法违规行为 [1][3]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对责任人曹娟作出警告并处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1][3] - 处罚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七十一条 [2][3] 处罚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对违规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可给予警告并处1-10万元罚款 [2] - 情节严重的可撤销相关责任人的任职资格 [2] 处罚执行 - 处罚决定书编号为豫金罚决字〔2025〕65号 [3] - 公告送达期限为30日,逾期视为送达 [3] - 当事人可在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提起诉讼 [3]
威星智能实控人拟减持 2022年定增募资3.79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46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黄文谦持有公司股份33,706,830股,占总股本15.28% [1] - 计划减持不超过4,400,000股,占总股本1.99%,其中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99%,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 [1] - 减持计划实施后,黄文谦仍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权不变,公司治理结构和基本面未受重大影响 [1] 非公开发行股票情况 - 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25,275,376股,发行价格15.01元 [2] - 募集资金总额379,383,393.76元,扣除发行费用7,193,656.02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372,189,737.74元 [2]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确认发行情况 [2]
破发股宿迁联盛4股东拟减持 2023年上市国泰海通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46
股东减持计划 - 方源智合持有宿迁联盛30,568,557股,占总股本7.30% [1] - 沿海投资持有34,280,000股,占总股本8.18% [1] - 新工邦盛持有7,900,000股,占总股本1.89% [1] - 邦盛聚源持有690,000股,占总股本0.16% [1] - 上述股份均为IPO前取得,已于2024年3月25日起流通 [1] - 方源智合计划减持不超过12,569,027股,占总股本3% [2] - 沿海投资等三方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12,690,000股,占总股本3.03% [2] - 减持时间为2025年7月31日至10月31日,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 [2][2] 公司上市情况 - 宿迁联盛于2023年3月21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3] - 发行数量4,190万股,发行价格12.85元/股 [3] - 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现国泰海通证券) [3] - 上市第三个交易日(2023年3月23日)创最高价22.39元 [3] -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3] - 募集资金总额53,841.50万元,净额46,662.71万元 [3] - 发行费用总额7,178.79万元,其中保荐承销费5,233.32万元 [3] - 募集资金用于光稳定剂、阻聚剂及关键中间体建设项目 [3]
长华集团员工持股平台昨日减持445万股 套现5984万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45
股东权益变动 - 宁波长宏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和宁波久尔投资合伙企业合计减持445万股,减持金额5984.36万元 [1] - 减持行为为股东履行此前披露的计划,不触及要约收购,不影响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化 [1] - 减持按7月9日加权均价13.448元计算 [1] 公司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王长土,实际控制人为王长土、王庆父子 [2] - 宁波长宏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王长土,有限合伙人为王庆 [2] - 宁波久尔投资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王暖椰(王长土女儿),有限合伙人包括王长土配偶沈芬等家族成员 [2] 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变更 - 2022年7月公司名称由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长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 2022年9月证券简称由长华股份变更为长华集团,证券代码605018保持不变 [2] 首次公开发行(IPO)情况 - 2020年9月29日在上交所上市,发行数量4168万股,发行价格9.72元/股 [3] - 募集资金总额4.05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3.66亿元,比原计划少1702.43万元 [3] - 发行费用3924.91万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2307.22万元 [3] 非公开发行股票情况 - 2022年非公开发行5180.64万股,每股发行价14.67元,募集资金总额7.6亿元 [4] - 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7.53亿元 [4] - 两次募集资金合计11.65亿元 [4]
协和电子实控人方1年减持181万股 2020年上市募5.8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43
股东减持情况 - 协诚投资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分三阶段减持:2024年7月24日至8月30日减持440,000股(0.5000%),价格区间26.50-27.65元;2025年1月7日至9日减持477,000股(0.5420%),价格区间27.40-29.88元;2025年7月8日至9日减持61,000股(0.0693%),价格区间31.93-32.80元 [1][3] - 东禾投资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分三阶段减持:2024年7月24日至8月30日减持440,000股(0.5000%),价格区间26.51-27.65元;2025年1月7日至9日减持306,000股(0.3477%),价格区间27.42-29.88元;2025年7月8日至9日减持86,000股(0.0977%),价格区间31.96-32.80元 [2][3] - 2024年7月24日至2025年7月9日,协诚投资和东禾投资合计减持1,810,000股(2.0568%) [3] 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 - 张南国、张南星、张建荣、张敏金分别直接持有公司17.90%、11.19%、11.19%、12.68%的股份,并通过东禾投资(张南国控制)和协诚投资(张建荣控制)间接控制1.20%和1.00%的表决权股份,四人合计控制55.17%的表决权股份 [4] - 东禾投资成立于2016年3月18日,张南国出资109.00万元(50.00%);协诚投资成立于2016年3月18日,张建荣出资130.80万元(60.00%) [4] 公司上市及募资情况 - 公司于2020年12月3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发行数量2,200万股,发行价格26.56元/股,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 [4] - 募集资金总额5.84亿元,净额5.18亿元,其中4.27亿元用于年产100万平方米高密度多层印刷电路板扩建项目,9,104.05万元用于汽车电子电器产品自动化贴装产业化项目 [5] - 上市发行费用6,677.27万元,其中保荐承销费用4,674.56万元由民生证券获得 [6]
星网宇达实控人拟减持 去年亏损2亿前年定增募资6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43
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迟家升计划减持不超过6,197,700股(占剔除回购账户后总股本的3%),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2,065,900股(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4,131,800股(2%)[1] - 减持时间为2025年7月30日至2025年10月29日[1] - 迟家升当前持股48,661,568股(占总股本23.42%),与一致行动人李国盛合计持股82,228,933股(39.57%)[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23亿元,同比下降45.14%[2][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下滑522.43%,扣非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滑1,101.98%[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2亿元,同比恶化335.77%[2][3] 历史融资情况 - 2023年3月完成非公开发行15,835,312股,发行价37.89元/股,募集资金净额5.87亿元[3]
破发股燕东微两股东拟减持 上市募39.5亿中信建投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41
股东减持计划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拟减持不超过12,028,941股,占公司总股本1%,减持方式为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减持时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三个月内 [1] - 京国瑞拟减持不超过12,028,941股,占公司总股本1%,减持方式为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减持时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三个月内 [1] - 减持价格按实施时市场价格确定,若期间发生送股、转增等事项,减持数量将相应调整 [1] 股东持股情况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当前持股101,023,382股,占总股本8.40%,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 [2] - 京国瑞当前持股98,154,235股,占总股本8.16%,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 [2] 公司上市及募资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2月1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股票17,986.5617万股,发行价21.98元/股,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2]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375,651.34万元,较原计划少24,348.66万元,原计划募资400,000万元用于12吋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2] - 发行费用总额19,693.29万元,其中中信建投证券获保荐及承销费用18,200.77万元 [2] 保荐机构跟投情况 - 中信建投投资有限公司跟投获配4,549,590股,占发行后总股本0.38%,限售期24个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