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搜索文档
从销售公司乔迁,看一汽丰田的变与不变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10:40
公司搬迁与战略调整 -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从北京朝阳区环球金融中心搬迁至天津滨海新区泰达MSD大楼,完成跨省搬迁 [1] - 搬迁核心目的是实现产业链紧密整合,降低内部损耗,提升生产、研发、销售三端融合效率 [4] - 销售公司与总部/工厂距离从上百公里缩短至10分钟车程,显著提升"需求-反馈-落实"闭环效率 [6] 历史发展与市场表现 - 公司22年累计销量近1200万辆,累计纳税达千亿级规模 [3][7] - 2025年1-6月销售新车377821辆,同比增长16%,其中电动化车型占比49%,高端车型占比60% [6] - 产品矩阵涵盖卡罗拉、皇冠、荣放、亚洲龙等经典车型,智能电混双擎技术形成省油标签 [5][7] 新能源转型与本土化战略 - 推出RCE体制下首款产品bZ5,配备全新智能座舱和Toyota Pilot辅助驾驶系统 [8] - 采用"中国用户出题,现地研发作答"模式推进本土化战略 [8] - 提出"合资新力量"概念,包含新用户、新汽车、新营销、新使命四大维度 [8] 营销策略与促销活动 - 实施"时光焕新计划",车龄每增加一年补贴增加1000元,最高补贴16000元 [9] - 7月推出夜间延长服务、部分车型用品5折、bZ5八重尊享礼等促销措施 [9] - bZ5购车可享价值超38000元综合优惠,包括0首付3年0息、置换补贴等 [9] 未来发展规划 - 目标年销量80万辆,通过研产销一体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11] - 坚持长期主义发展策略,平衡产品品质提升与用户信任度建设 [7][11] - 在智能新能源时代保持灵活应变能力,推动产品迭代焕新 [8][11]
第五届饮水与健康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鹤壁成功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10:36
"国民饮水素养提升行动"正式启动。11位不同领域的专家、领导和嘉宾共同见证和启动这一重要行 动。提升国民饮水素养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与使命,需要各方携手共进,积极参与其中,共同营造健康、 科学的饮水环境。 本次研讨会设立了五大学术主题,17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内容覆盖饮水标准与发 展、饮水卫生与健康、水合状态与健康、饮水行为与健康以及饮水类型与健康等多个维度。与会专家分 享了饮水与健康领域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包括我国饮用水标准体系建设与发展,我国包装饮用水标准体 系建设与发展,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及管理策略。 中国营养学会饮水与健康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作题为《饮水与健康研 究进展及展望》的开幕报告。他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饮水与健康研究的重要突破,特别是在水合状 态评估、不同人群饮水行为、饮水类型健康效应以及微塑料等新兴污染物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对未来研 究方向进行了前瞻性展望。 会议发布了《七大地理分区成年居民饮水素养调查报告》, 该调查覆盖全国七大地理分区,深入 了解了成年居民的饮水素养现状,调查发现我国居民饮水素养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报告结果为开 展居民饮水素养提升活动 ...
鹏华基金闫思倩:AI赋能下,机器人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10:24
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正开启全新纪元,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交织推进[1] -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迅猛,从基础动作到复杂场景适应性显著提升[1] - 机器人产业被视为中国制造业可能实现领先的细分领域,具有全球竞争战略意义[1] 技术突破 - 传感器技术提升使机器人环境感知更精准,行走和操作更稳定[1] - 人工智能算法优化赋予机器人更强学习和适应能力[1] - 硬件制造工艺进步推动关节灵活性和动力系统效率提升[1] 全球竞争格局 - 国外科技巨头在前沿领域持续突破,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差异化路线[2] - 中国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突出,已在解决量产问题而非仅讨论技术路线[3] 应用前景 - 机器人将在工业、服务、医疗、教育等多领域广泛应用,推动生产力变革[2] - 未来5-10年AI将像水电一样成为基础设施,机器人作为AI载体连接虚实世界[2] 市场潜力 - 人形机器人行业空间有望超万亿,中国领先地位可巩固全球制造业优势[3] - 机器人产业与电动车类似,初期伴随质疑但蕴含真正创新机会[3] 产业链发展 - 从硬件研发到算法升级再到场景创新,全产业链加速发展[2] - 未来产业发展将涉及技术、产业链整合及商业模式创新多维度[2]
鹏华科创债 ETF成立,双基金经理护航稳健投资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08:41
科创债ETF市场动态 - 鹏华上证AAA科创债ETF(551030)正式成立 为首批科创债ETF之一 完善公司固收工具型产品线 [1]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从申报到发行仅用20天(6月18日-7月7日) 全部实现"一日售罄" 反映政策支持力度与市场需求 [1] - 债券ETF总规模突破3800亿元(截至7月9日) 较去年底增长超2000亿元 新增科创债ETF募集300亿元后总规模将超4000亿元 [2] 产品特性与指数构成 - 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 要求债券公募发行 主体评级AAA 隐含评级AA+及以上 每月调整样本 [2] - 指数特点为信用资质高(AAA评级) 行业分散 流动性佳 准确反映上交所AAA科创债整体表现 [2] - 采用"双基金经理"模式:张羊城负责ETF运作机制 王中兴专注信用评估 形成研究与管理互补 [3] 投资价值与市场定位 - 提供低费率(0.15%管理费) 持仓透明 交易高效的配置工具 适合社保/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配置 [1] - 个人投资者可通过ETF低成本参与科创债投资 替代传统理财中的信用债配置 [1] - 鹏华固收团队采用"投研-风控-系统-交易-运营"五位一体管理模式 目标打造标准化信用债工具 [3]
2025年中国航海日:聚焦绿色航海 共绘海洋强国新蓝图(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08:10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5.2 比上年增长2.3% 显示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1]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1/3 [2] - 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10港口中占6席 全球货物吞吐量前10港口中占8席 [2] -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均创世界纪录 [2] - 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新接订单居世界首位 [2] -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海洋已成为"蓝色粮仓" [2] 海洋生态保护 - 2024年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典型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稳中向好 [1] - 生态环境部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 推动实现近岸海域水更清 滩更净 湾更美 [2] - 高标准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 持续开展美丽海湾建设 [3] -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环境治理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3] 政策规划 - 2025年是航海日设立20周年 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年 今年主题为"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 [1] -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 [3] - "十五五"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承上启下 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阶段 [3] - 将高质量打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收官战 高水平谋划"十五五"各项工作 [3]
蒙娜丽莎集团董事张旗康: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地推动科技创新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07:45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影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为民营经济带来重大利好,明确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外领域民营企业可依法平等进入[2] - 该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持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5] - 法律对技术创新、数据赋能、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6] 蒙娜丽莎集团科技创新成果 - 公司建成全球首条陶瓷工业零碳氨氢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在全球高温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示范意义[3] - 科技创新使公司产品竞争力提升,通过差异化产品获得定价权,提高平均单价和毛利率[3] - 零碳氨氢燃烧技术突破引起行业内外广泛关注,提升品牌形象和行业美誉度[4]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 民营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重要力量,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崭露头角[2]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5%[2] -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围绕品质、交付、成本、创新四大要素夯实经营基础[5] 行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 行业"内卷"加剧,但存在正向竞争模式:卷创新、卷品质、卷管理、卷服务[6] - 公司面临技术改造政策支持不足、长期国债门槛高、燃料成本高昂等挑战[3] - 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保持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5][6]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6] - 积极响应民营经济促进法要求,依法依规经营,履行社会责任[6] - 致力于实现"双碳"目标,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6]
基本养老金上调2%,还有这些信息需要关注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9:06
养老金调整政策 - 从2025年1月1日起,2024年底前已退休并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将获得养老金上调,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 [1] - 2%的调整比例与2023年全国城市居民CPI增幅及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增幅相适配,旨在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4] 调整机制设计 - 采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方式,而非单一比例调整,个人最终调整幅度由三部分加总决定 [4] - 挂钩调整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机制,与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同时向高龄退休人员及艰苦边远地区群体倾斜 [4] - 调整方式强调地区执行效率,要求各地尽快将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位 [4] 政策影响与意义 - 在经济回升基础仍需巩固的背景下,此次调整体现政府对民生保障的重视,释放养老保险制度稳健运行的信号 [5] - 上调有助于抵御通货膨胀对养老金实际购买力的侵蚀,保持代际公平,促进退休人员共享发展成果 [5] - 连续多年调整养老金待遇反映养老保险制度动态优化趋势,未来体系将更强化社会稳定器功能,引导社保缴纳积极性 [5]
风光股份净利连降4年 2021上市即巅峰中信建投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8:3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18.39% [1]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6.88万元,同比减亏13.95% [1][2]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7.15万元,同比增长108.33% [1][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33.31% [3] - 2024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28.04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3][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49.30万元,同比下降32.27% [3][4] 历史财务趋势 - 2020-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06亿元、7.54亿元、8.35亿元、7.53亿元 [3] - 2020-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44亿元、1.18亿元、0.95亿元、0.15亿元 [3] - 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81%,净利润同比下降84.25% [4] - 2023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95.61% [4] 上市情况 - 2021年12月17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27.81元/股 [5] - 上市首日最高价66.13元,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5]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2.99亿元,比原计划多3.99亿元 [5] - 募集资金用于烯烃抗氧化剂催化剂项目 [5]
新特电气去年转亏业绩已降2年 2022上市超募2.4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8:30
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16.67万元,同比增长19.9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3.82万元,同比增长112.8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0.07万元,同比增长46.61%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68.82万元,同比增长36.16% [1] 2024年全年业绩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下降15.88%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51.16万元,上年同期为6936.21万元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031.39万元,上年同期为5760.85万元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86.09万元,同比增长0.68% [3] 历史业绩对比 - 2022年营业收入4.52亿元,2023年4.48亿元,2024年3.77亿元 [3]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54.20万元,2023年6936.21万元,2024年-4851.16万元 [3]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542.92万元,2023年5760.85万元,2024年-6031.39万元 [3]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41.63万元,2023年4753.54万元,2024年4786.09万元 [3] 公司上市及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22年4月19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股票6192.00万股,发行价格13.73元/股 [4] - 募集资金总额85016.16万元,净额75468.97万元,比原计划多23833.62万元 [5] - 原计划募集资金51635.35万元,用于特种变压器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5] - 上市发行费用总额9547.19万元,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7601.62万元 [5] 分红情况 - 2023年5月23日公告每10股转增5股并派息(税前)0.8元,除权除息日为2023年5月30日 [5]
凯赛生物跌1% 2020年上市即巅峰2度募资合计115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6:5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今日收盘报46 31元 跌幅1 00% 总市值334 03亿元 处于破发状态 [1] - 公司上市首日盘中最高价198元 为历史最高价 [2] 上市及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20年8月12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4166 8198万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10% 发行价133 45元/股 [1]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55 61亿元 净额52 80亿元 超募5 81亿元 [2] - 2025年定向增发1 379亿股 发行价42 97元/股 募集资金59 26亿元 净额59 15亿元 [3] - 两次融资合计114 87亿元 [4] 资金用途 - 首次IPO募集资金拟用于:4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项目(金乡) 生物基聚酰胺研究中心 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乌苏) 补充流动资金 [2] - 2025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 [3] 公司治理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XIUCAI LIU(刘修才)家族 系美籍华人 [2] - 2025年定向增发对象为控股股东上海曜修 系实际控制人家庭控制企业 [3] 分红送转 - 2022年实施每10股派息4 5元(税前)并转增4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