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搜索文档
3万余名建设者国庆节期间奋战一线 四川多条高铁建设刷新进度条
四川日报· 2025-10-08 09:39
高铁项目建设进展 - 国庆节期间四川境内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渝昆高铁川滇段、西宁至成都高铁、西渝高铁康渝段、绵遂资内铁路等多条高铁项目稳步推进,3万余名高铁建设者坚守岗位[1] - 西宁至成都高铁热曲支沟1号特大桥全长约12公里顺利贯通,标志着黄胜关至若尔盖段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线近万名建设者克服高原缺氧、气候恶劣等困难,四川段14座隧道已贯通6座,桥梁工程完成88%,路基工程完成70%,项目总体进度达45%[1] - 成达万高铁南充北站改扩建工程已完成高边坡防护、应急值守楼等配套工程,国庆节期间全体施工人员坚守一线保障第二阶段站改任务[1] 关键工程节点与施工技术 - 西渝高铁建设中铁五局前锋制梁场采用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工序标准化、设备自动化与管理可视化,已完成箱梁预制407孔、架设329孔,分别占总量的65%和53%[2] - 渝昆高铁川滇段站前七标项目隧道、桥梁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箱梁架设完成99%,下一步将全面开展无砟轨道施工[2] - 成渝中线高铁成都火车站扩能改造现场近百名职工投入施工,项目部全员在岗且机械设备全速运转,为年底第三阶段倒边施工奠定基础[1]
“赛事+文旅”深度融合模式,为四川假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共享赛事盛宴“燃动”假日经济
四川日报· 2025-10-08 09:39
赛事与文旅融合模式 - 行业通过“赛事+文旅”联动构建多元化消费场景,使体育激情与文化魅力相结合 [1][4] - “川超”赛事作为核心引擎,创新推出“票根经济”组合拳,构建“观赛—消费—游览”闭环 [1][5] - 不同赛区结合本地文旅特色,例如乐山赛区将足球激情与世界遗产、美食融合,推出“佛国仙山文脉之旅”主题线路 [2] 假日经济数据表现 - 10月7日全省A级景区接待游客534.85万人次,门票收入4607.7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51%和34.81% [1] - 凉山州10月2日比赛当日拉动消费3288万元,假期前三天全州A级景区接待游客110.75万人次,同比增长20.31% [3] - 国庆期间乐山张公桥夜市推出“中秋限定”跷脚牛肉套餐,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 [2] 地方政府及商户促消费举措 - 凉山州精准投放590万元政府消费券,持赛事票根可享烧烤类85折、餐饮类88折优惠 [5] - 雅安市联动158家商户打造“川超门票折扣通”,提供从餐饮住宿到景区游览的一站式优惠 [5] - 自贡市开放133个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提供4518个免费车位覆盖赛事场地及周边景区 [5] - 成都市发布票根优惠打卡地图,汇聚450家餐饮、13家景区及60家酒店 [5] 新产品与新业态转化客流 - 阆中古城推出“文创即门票”模式,将三国文化元素融入门票设计 [6] - 广元剑门关依托“飞越剑门关”低空旅游项目,搭配智能登山设备提供全新游览体验 [6] - 自贡方特打造“驯龙狂欢节”夜间演艺,恐龙IP成为当地黄金周文旅市场的顶流担当 [6]
四川首座采用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结构的大跨斜拉桥主塔封顶 装配桥塔 10人现场“拼积木”
四川日报· 2025-10-07 09:14
虎渡溪岷江特大桥位于眉山市青神县,预计于2026年10月建成通车,届时青神县至天府新区车程将 由原来的约115分钟缩短至约40分钟。该大桥在省内首创钢壳-混凝土组合,实现"工业化制造、装配化 施工"转变。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传统超高混凝土索塔施工,需要50多名工人在高空绑扎钢筋、拼装 模板,施工效率低且安全风险高。新技术将桥塔80%工作量转移至制造工厂完成,现场仅需 10人即可 完成"拼积木式"高空吊装施工,施工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了30%,7天就能完成一个标准节段建造。 虎渡溪岷江特大桥地处岷江流域生态敏感区,毗邻"天府粮仓"核心农田,如何平衡工程建设与生态 保护,成为项目团队面临的关键难题。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恰如一道守护生态 的钢壳盾——相较于常规混凝土桥塔施工,创新方案优化减少现场混凝土浇筑量超1.1万立方米,承载 性能提高近50%。以工厂智能制造取代现场传统施工,施工扬尘、噪声及废水排放减少80%以上,最大 限度降低工程建设对岷江水体、周边良田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天眉乐高速全长94.496公里,采用双向八车道+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120公里,项 目总投资概算290.7 ...
中秋节当天四川A级景区接待游客625.72万人次,文旅融合织就赏月经济 以月为媒 传统佳节焕发时代新韵
四川日报· 2025-10-07 09:14
行业整体表现 - 10月6日中秋佳节,全省纳入统计的A级景区接待游客625.72万人次,门票收入6491.7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4.68%和16.95% [2]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四川文旅市场延续火热态势,文旅消费热力迸发 [2][4] 主题活动与产品创新 - 全省各地举办“月主题”活动,如剑门关景区的《但愿人长久》主题演出并向游客分发1000多个月饼,绵阳江油市的太白碑林广场文创集市设有71个文创非遗展位 [3][4] - 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成都夜游锦江的双场景沉浸式体验、春熙路的IP英雄巡游、峨眉山洗象池的拜月仪式等,吸引Z世代游客并实现“次元破壁” [4] - 推出创新消费模式,如阆中古城实行“文创即门票”模式,将古城门票设计为可收藏的“三国文化明信片” [5] 文旅融合与业态拓展 - 德阳依托央视中秋晚会IP推出4条“秋晚+”主题线路和“三免四优”宠客计划,凭外地身份证可免费领取门票和月饼 [5] - “美食+文旅”业态表现突出,绵阳江油肥肠美食节、乐山张公桥夜市“中秋限定”套餐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有效带动周边餐饮消费 [5] - “影视+文旅”和“音乐+文旅”等新业态增添消费活力,例如乐山罗目古镇因电影取景走红,假期游客量同比增长超20%,峨眉山联合发起的抖音打卡活动拉动了文创销售额增长 [5] 品牌影响与消费转化 - 通过线路串联、政策激励和业态创新等一系列举措,行业致力于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 [4] - 传统佳节成为促进消费、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的综合载体,持续提升“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品牌影响力 [5]
总台2025中秋晚会在德阳上演 一轮满月照古今 巴蜀风情醉全球
四川日报· 2025-10-07 09:14
10月6日20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中秋晚会以月相邀,与全球观众共赴团圆之约。晚会主舞 台位于德阳玄珠湖畔,依托山水实景,以蜀道为引、明月为魂,构建出"月从蜀道升,人向镜中圆"的悠 远意境。 舞台华彩绽放 艺人唱响乡情 "今年晚会舞美风格既凝练亦丰盈。"晚会执行总导演董金明介绍,凝练体现在人工布景非常克制, 充分借景玄珠湖及周边山水,使自然风貌自成舞台。丰盈则在于舞台与湖景相互交融,将环湖数千平方 米的天然风光尽收于表演空间之中。 传统与现代交融 巴蜀风情尽显 今年中秋晚会巧妙融入巴蜀风情与德阳特色,既有《川江号子》《火辣的毛血旺》等具有四川特色 的节目,也创造性植入三星堆文化、《醒园录》等德阳独有文化元素。 晚会以《峨眉山月歌》开篇,整场演出以月为引,串联起德阳多个文化地标:钟鼓楼、剑南老街、 太平廊桥等一一亮相,结合"川剧念白"三重奏等艺术形式,集中呈现四川文化高地形象。歌曲《直下看 山河》融入四川博物院藏画《虚阁晚凉图》,以山水古画烘托意境。 此前,节目组深入德阳街巷进行实景拍摄。在创意节目《青铜》中,歌手尚雯婕与AI机器人共游 三星堆博物馆,构筑起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三重对话空间。晚会总撰稿杨启 ...
四川力量承建工程获国际工程咨询领域“诺贝尔奖”
四川日报· 2025-10-07 05:56
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也是西藏自治 区"十三五"规划重点骨干工程,位于海拔41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是目前全球已建投产海拔最高 的重大水利工程。2019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中国电建成都院与水电九局等参建单位,克服高寒缺 氧、气候恶劣等极端自然环境,成功攻克高海拔、高地震烈度、超高边坡、超深覆盖层等一系列 世界级技术难题。项目团队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创新技术工艺,节约工期至少4个月,展现了四川 工程技术力量过硬实力。 该工程总投资27.01亿元,于2023年6月30日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工程总库容达1.13亿立方米, 电站装机容量4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约1.38亿千瓦时,有效缓解西藏日喀则地区冬季电力供应 紧缺问题。 ●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位于海拔4100 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是目前全球已建投产海拔最高的重大水利工程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10月4日,记者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获悉,由该院承担全过程建设及咨询 管理的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荣获被誉为国际工程咨询领域"诺贝尔奖" ...
景区“新玩意”火了
四川日报· 2025-10-06 15:35
多样化文旅新产品、新场景和消费新体验,成为不少游客假期出行热门选择。南充阆中古城首 创"文创即门票"模式,将景区门票变身文创产品,迅速成为游客争相入手的"新宠";广元剑门关景区引 入"人体骨骼"机械设备助力游客登山,推出"飞越剑门关"低空旅游项目,打造"智能科技+文旅"沉浸体 验;自贡方特"驯龙狂欢节"夜间上演"龙宝诞生仪式",恐龙IP成为"顶流";广安不夜城上新"月上渠江· 宋韵华章"嘉年华,宋风巡游、宋代点茶体验持续火爆。 四川日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晋朝)10月5日,记者从四川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当天15时,全省纳入统计的A级景区接待游客713.56万人次、门票收入 7942.7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3%、10.59%。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接待群众130.65万人次。 ...
门票变文创、机械助登山……景区“新玩意”火了
四川日报· 2025-10-06 08:10
多样化文旅新产品、新场景和消费新体验,成为不少游客假期出行热门选择。南充阆中古城首 创"文创即门票"模式,将景区门票变身文创产品,迅速成为游客争相入手的"新宠";广元剑门关景区引 入"人体骨骼"机械设备助力游客登山,推出"飞越剑门关"低空旅游项目,打造"智能科技+文旅"沉浸体 验;自贡方特"驯龙狂欢节"夜间上演"龙宝诞生仪式",恐龙IP成为"顶流";广安不夜城上新"月上渠江· 宋韵华章"嘉年华,宋风巡游、宋代点茶体验持续火爆。(记者 王晋朝) 10月5日,记者从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当天15时,全省纳入 统计的A级景区接待游客713.56万人次、门票收入7942.7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3%、10.59%。全省图 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接待群众130.65万人次。 ...
多名从四川走出的艺人参演总台秋晚 “川”起浓浓巴蜀情
四川日报· 2025-10-06 08:10
晚会核心信息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中秋晚会将于10月6日20时在德阳市玄珠湖畔举行 [1] - 晚会以“月”为媒串联古今,深度融合丰富的四川元素 [1] 参演人员与节目内容 - 晚会共有来自四川的参演人员400余人 [2] - 成都籍歌手黄子弘凡与周笔畅合作演绎热血版《将进酒》 [1] - 凉山彝族歌手海来阿木与演员闫妮搭档对唱《只字不提》 [1] - 德阳籍歌手张含韵与阿云嘎、郁可唯联唱《五月的鲜花》等中外经典歌曲 [1] - 节目内容广泛融入川剧、蜀派武术、三星堆文化、地方非遗及多地文旅场景 [2] 地域特色与文化意义 - 多名从四川走出的艺人“回家”参演,为晚会注入川情川韵 [1] - 张含韵在德阳东湖山的演出具有特殊意义 [1] - 晚会通过镜头向全球观众展现开放、包容、充满文化自信的四川 [2]
降水忙着“冲业绩”,平均气温预计偏高 四川10月天气剧透来了
四川日报· 2025-10-06 08:10
10月四川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有4次较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 这是四川省气候中心作出的最新预测。4次较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分别出现在10月1日至5日、10月8日至 10日、10月12日至14日、10月26日至28日。 四川省气候中心预计,10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56毫米至61毫米,接近常年同期(60.9毫米),其中 甘孜州北部、阿坝州北部、绵阳、广元、巴中、达州、南充、遂宁、广安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10%至20%,德阳、资阳、成都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省内其余地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10%至20%。 4次较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分别为:10月1日至5日,盆地东北部、盆地西北部、盆地中部中到大 雨,局部暴雨;省内其余地区小雨。10月8日至10日,盆地东北部、盆地西北部、盆地西南部、川西高 原东南部、攀西地区中雨,局部大到暴雨;省内其余地区小雨。10月12日至14日,川西高原北部、盆地 中部、盆地南部中雨;省内其余地区小雨。10月26日至28日,川西高原北部、盆地东北部中雨,省内其 余地区小雨。气温方面,预计10月全省平均气温为16.2摄氏度至16.6摄氏度,较常年同期(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