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川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1—9月,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低0.1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领域 结构调整取得阶段进展
四川日报· 2025-10-29 11:27
新闻背景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运行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比率下降,说明经济 增长对"高投入、高消耗"的依赖在减弱,转向了"高效率、高效益"的集约式增长 铁路、水路在长距离运输方面优势突出,但四川1000公里以上长距离运输大多采用公路运输的方 式。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四川强化基础设施支撑:铁路方面,全省大型物流园区及工矿企业、主要 港口已建成65条铁路专用线;水路方面,实施"畅通一条江"专项行动,全省高等级航道突破2000公里, 在金沙江、嘉陵江等打造一批水运分段联合运营中心。此外,四川还建立了成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枢纽 体系,开工建设陆海新通道成都南集疏运中心。 日前,记者从交通运输厅获悉,1—9月,全省铁路、水运完成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3.2%、21.7%, 推动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率降至14.1%。 如今榴莲在省内的畅销就是例子。"以前采用公路运输,一趟成本大概5万元,现在通过中老班列, 运输成本节省一半左右。"四川朗浩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浩做进口榴莲生意近10年,近年来通 过优化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带动榴莲价格进一步走低、销量攀升。 今年8月 ...
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迎来重大进展 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开发建设探新路
四川日报· 2025-10-29 09:12
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是国家规划的首个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本阶段共规划布局两河口、雅中、 锦官、二滩4个水风光一体化项目群,规划装机7800万千瓦,计划到2035年全部建成。目前,基地清洁能源装机约 2100万千瓦,在建项目装机约1400万千瓦,已累计贡献清洁电能超1.1万亿千瓦时。基地以水电(包括梯级水电和 抽水蓄能)为核心,最大程度带动风光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探索构建100%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将打造 成为全国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综合示范基地,为全世界绿色低碳转型做示范。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利诺 (Michel Lino)指出,雅砻江流域由水电整合风能和太阳能的成功模式,是行业的未来,为世界可再生能源综合 开发提供了解决方案。 两座大型梯级水电工程同步截流,在雅砻江流域属于首次。通过上游两河口水电站水库一次性控制下泄流 量,下游两座电站同步截流,能提升整体效率,有效降低截流对流域其他电站的影响,达到缩短整体工期、最大 化利用水资源、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 为确保电站大江截流里程碑目标顺利实现,国投集团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砻江公司) 凭借"一个主体开发一条江"的开发优势,充 ...
四川连续6个季度实现出口正增长 顶压前行,外贸增量从何来?
四川日报· 2025-10-29 08:32
6月12日,今年四川首趟榴莲专列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资料图片)。记者 韦维 摄 近日,华蓥市华蓥山经开区的四川怡田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智能车间操控机器生产外贸订单产品。邱海鹰 摄 (C视觉) 外贸总体情况 ●前三季度,全省外贸进出口额7767.9亿元,位列全国第8,同比增长3.6% ●9月当月,全省进出口937.9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优势转化为外贸优势,推动外贸出口连续6个季度正增长 进口逆势增长稳中有进 ●前三季度,四川进口同比增长0.6%,高出全国进口0.8个百分点 外贸主体队伍不断壮大 ●前三季度,四川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同比增加9.5%,部分新兴领域民 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 3.6%! 近日,四川前三季度外贸数据出炉: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7767.9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八,实现了3.6%的同 比增幅。值得关注的是,这已经是自去年二季度以来,四川连续6个季度实现出口正增长。另据了解,9月当月全 省进出口937.9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 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四川外贸增量从 ...
五大类30项服务,满足“食憩洗购”需求 网约车司机有了“暖心之家”
四川日报· 2025-10-29 08:32
成都市锦江区锦小行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 绵阳市游仙区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暖心之家"三大类型 综合服务型 ●主要帮助司机在"黄金1小时"内解决一天中各种主要刚性生产生活需求 生产融合型 ●依托高铁站建设,突出提供平价充电、合理时长免费停车、旅客舒适候车及人车高效精准适配等有序运输 组织服务 社区共享型 ●依托社区场地和办公设施建设,突出提供矛盾纠纷调解、业务办理、全天候便捷生活服务 吃饭、洗车、看电影、打乒乓球……10月22日一早,网约车司机魏高强送乘客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在等待 派返程单的空当里,他为自己安排了一段放松时光。"以前等订单只能窝在车里,夏天热、冬天冷,现在可以好好 休息一下,就像在家里一样。" 转变源于成都天府机场今年9月底投用的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在总面积超800平方米的空间里,用餐、 休息、购物、淋浴、运动休闲等功能十分齐全。 "暖心之家"是四川率先打造的,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群体为服务对象的党群服务阵地。今年初,"鼓励 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建设'暖心之家'"被列入2025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继已建成31个货车司机"暖心之家"后,四 川明确在全省打造1 ...
“十四五”时期四川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主要成就——粮仓更稳能源更绿资源更足
四川日报· 2025-10-29 08:32
粮食产量 ●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水稻、玉米、小麦合计增产21.3亿斤,对全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98.2% 新型能源 ●建成投产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今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3200万千瓦 ●天然气年产量从432亿立方米提升至562亿立方米,稳居全国第一位 矿种储量 ●新发现大型石墨矿3处,大、中型磷矿6处 ●钛精矿产量约占全国的80%、钒制品产量占全国的60% 10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介绍四川"十 四五"时期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主要成就。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四川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科学规划建设新 型能源体系,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水平,取得积极进展。 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十四五"以来,四川粮食产量持续增长、连创新高。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去年达到726.8亿斤,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将突破73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油菜种植面积增 加240.8万亩,增量占全国的13.1%。 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98.2%。 "单产提升"对全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突 ...
第二届“天府乡村美 花重锦官城”摄影作品展正式开展
四川日报· 2025-10-29 05:29
公司业务活动 - 公司作为特别支持单位参与第二届"天府乡村美 花重锦官城"摄影作品展 [4] - 公司协助活动组委会面向全市60余个街道、80余个社区征集摄影作品,累计收到投稿1500余幅 [4] - 公司同步发起线上线下互动投票,累计投票数达5.7万余次 [4] 公司养老金融服务 - 公司深耕天府沃土22年,高度重视养老金融业务发展,以社区支行为服务阵地 [5] - 公司累计为辖内116万名老年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管理综合金融资产超600亿元 [5] - 公司于2012年率先推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安愉人生",并持续丰富产品供给 [6] - 公司形成以"专属服务、薪酬规划、增值权益、活动平台"为支撑的"安愉人生"养老金融生态圈 [6] 公司荣誉与创新 - 公司作为首家挂牌"安愉人生"品牌的分行,立足四川省养老产业发展实际情况 [6] - 公司通过网点适老化改造、"金融+非金融"创新服务等模式延伸养老金融服务场景 [6] - 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四川省"敬老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6]
方大集团达州钢铁:以“绿色革命”书写“十四五”环保新答卷
四川日报· 2025-10-29 05:2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以搬迁升级为契机,实施贯穿全产业链的绿色革命,完成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绣带的跨越式蜕变 [1] - 搬迁工作于2020年6月签署协议进入实质性阶段,2023年4月新厂区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公司采取新厂建设与老厂环保改造双线作战策略 [2] - 公司依托攀西地区钒钛矿资源,研发高强度抗震钢材,实现从普通建材向高端材料的跃迁,产品附加值提升35% [5] 环保与排放成效 - 新厂区颗粒物排放浓度小于10毫克/立方米,达到超低排放标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老厂区分别减少75.86%、65.28%、67.79% [3] - 新厂区吨钢新水消耗下降19.7%,中水回收利用率达98%,焦炉烟气颗粒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转炉一次除尘颗粒物排放浓度控制在10毫克/立方米以内 [3][5] - 新厂区绿化覆盖率达35%,配套建设湿地文化公园等,规划打造工业旅游景区 [3] 能源效率与自给率 - 新厂区采用亚临界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200兆瓦,较老厂区提升130%,自发电率稳定在95%以上 [4] - 通过回收利用各类煤气及饱和蒸汽发电,度电煤气消耗量从4.6立方米降至2.8立方米,发电效率提升40% [4] - 2025年4至9月,通过迎峰发电、错峰用电策略,日均发电量较去年同期提升140%,外购电下降90.97% [4] - 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将烧结环冷余热、高炉余压转化为电能,炼钢饱和蒸汽用于供暖 [5] 区域经济与产业集群 - 搬迁升级激活区域经济生态,新厂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吸引星空钠电、钒钛新材料等领域企业落地,逐步形成钢-钒-钛-新能源产业集群 [5] - 公司高端产品销售市场辐射川、渝、鄂等地,吨材利润位居全国前列 [5]
精城优镇,阿坝州推动城镇化水平、城市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把建筑轻轻放在山水之间
四川日报· 2025-10-28 11:10
行动规划与目标 - 阿坝州正推进“精城优镇”行动,旨在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城乡发展新格局” [4][5] - 行动规划围绕“精而优”抓规划设计、“适而用”抓基础配套、“特而新”抓业态培育、“靓而美”抓环境提升四大方向 [2][3] - 行动分步实施:2025年试点先行,重点推进马尔康市、若尔盖县、汶川县等;2027年全域覆盖,推进小金县、理县等城市更新 [2][3] - 全州目标是构建“13个重点镇+14个特色镇+42个基础镇”的集镇建设体系,并形成“一环三片、双核引领、三心驱动、多点支撑”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4] 投资规模与当前进展 - 该行动已实施重大项目116个,累计投入资金达43.69亿元 [3] - 截至2024年底,全州城镇化率达到44.93% [3] - 马尔康市作为州府,投资超过15亿元落地了12个城市更新项目,覆盖7个功能片区 [6] 具体实施举措与案例 - 若尔盖县唐克镇通过“三线”入地、新建黄河第一湾广场等举措提升集镇颜值和旅游吸引力 [4][9] - 红原县筹措资金3940余万元实施城区高原试点供氧项目,在11个点位布局供氧系统,可满足约7700人使用 [7] - 阿坝县在景区周边设置自驾游驿站,提供休憩、洗漱、充电及汽车免费检测等服务 [7] - 马尔康市俄尔雅村改造遵循“修旧如旧、旧物利用”原则,保留嘉绒藏族民居风格并成功吸引游客 [6] - 壤塘县南木达中学在建设之初规划了集中供暖以改善学习环境 [7] 业态培育与未来发展 - 行动强调业态培育,包括景镇一体、红色研学、生态康养等,以适配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定位 [4][5][9] - 未来计划打造4至5个具有示范效应的特色建筑集群,并活化利用松潘古城、金川老街等历史资源 [9] - 将结合当地文化(如丹顶鹤、河曲马、黄河文化)和现代设计打造网红打卡点,若尔盖县唐克镇已落地低空飞行中心提供直升机观光服务 [9]
解码“九寨蓝”
四川日报· 2025-10-28 08:31
九寨沟长海美景。 10月19日至20日,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迎来了今年入秋后的第一场雪。洁白的雪 花覆盖了彩林、山峦和景区栈道,而五彩池、五花海、长海等众多海子与白雪交相辉映,蓝绿色彩显得更加纯 净。 赶在降雪之前,阿坝水文中心的工程师们完成了对九寨沟长海、五花海、犀牛海等多个点位的水质水生态采 样工作。这项工作今年已开展了两次,是他们正在开展的"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湖泊物理特征演变及成因分 析研究"课题的重要内容;而这项课题的一个重要研究目标,就是解析湖泊色彩的成因。 疑问:五彩斑斓的水体颜色是怎么来的 阿坝水文中心工程师高贤军站在九寨沟黑角桥下,手持浮游生物网,连续在水中以"∞"字形划动。在持续近5 分钟的划动后,浮游生物网收集到了适量的藻类定性样品,装入标本瓶后加入鲁哥氏液,等待后续分析。 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九寨沟湖泊中独特的钙华颗粒是湖泊颜色形成的关键。然而,学术界也有其他看 法。成都理工大学高级工程师彭东则认为,钙华、藻类底质等只是辅因,主要是由于九寨沟水体清澈,光线入射 深度较大,水体对蓝、绿光之外的其他色光产生了强烈的选择性吸收,才形成了独特的水体颜色的光学基础。 ...
锦绣铺画卷 安逸绘新章——写在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之际
四川日报· 2025-10-28 08:31
大会核心与目标 - 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将于10月29日在绵阳梓潼中国两弹城举行,这是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后首次全省文旅发展大会 [1] - 大会旨在展示四川文旅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体验,集中呈现“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融合成果 [1] - 大会将邀请国际旅游组织官员、境外旅行商、全国旅游集团20强、文化企业30强代表及海外文旅博主参会,通过展示、签约、考察等活动发出全球邀约 [1]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进展 - 九寨沟景区今年接待游客已突破600万人次,创下景区对外开放40余年以来的新纪录 [2] - 绵阳联合阿坝启动“九绵黄金道”共建计划,通过景区联票、数据共享等举措打造大九寨世界级旅游环线 [2] - 三星堆博物馆今年前9月累计接待游客467.24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58亿元 [2] - 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已全面启动建设,一期项目预计于2026年7月开放,目标打造国际影响力的东方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3] - 多个文旅名城协同发展:成都塑造“公园城市·幸福成都”品牌,乐山推进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扩容提质,广元打造大蜀道不夜三国城夜游体验 [4] 产业融合与经济效益 - 省级层面围绕规划策划、重大项目等8个方面推出一揽子支持政策,推动“农商文旅体教康”深度融合 [5] - 四川出台“跟着赛事、演出、美食、影视游四川”4个实施方案,1至9月全省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10场,吸引观众210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4.6亿元,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综合消费约100亿元 [5] - “川超”赛事进行中,观众凭比赛门票可到全省数百家景区免费畅游,开启“观赛一日、游川多天”新体验 [6] 创新业态与品牌体系构建 - 全国首个跨省域低空文旅协同项目“川渝低空文旅走廊”在成都试飞首航,开启跨景区、跨区域低空文旅验证飞行 [7] - 川渝共办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联合推出100个特色文旅场景,四川定制版NBA聚星名人赛落地探索“国际赛事IP+巴蜀文化”生态 [8] - 省级层面统筹推出“少必入川”“熊猫伙伴”等10个文旅消费精品品牌,鼓励市州推出“蓉城囍事”“‘青’睐绵阳”等N个地方特色品牌,形成“1+10+N”文旅消费精品品牌体系 [8] - “‘青’睐绵阳”品牌将依托特色资源推出多元场景活动,并在大会发布品牌标识体系,塑造年轻、活力、时尚的文旅新形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