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辽宁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这面旗,就是不灭的火种
辽宁日报· 2025-07-10 09:01
历史文物与教育传承 -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东北竞存中学校旗是抗日救国志士车向忱创办流亡学校的象征,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教育救国的理念 [1] - 车向忱1935年在西安创办东北竞存中学,初期仅用两块银元购置黑板粉笔,开学典礼在简陋场所举行,校名"竞存"寓意民族存续的奋斗精神 [1] - 校旗由学生手工绣制"东北竞存中学校"字样,成为师生抗日活动的精神图腾,见证军事训练、宣传动员等救国行动 [1] 学校运营与历史影响 - 东北竞存中学1935-1945年间培养5000余名学生,课程融入游击战术等抗日内容,并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引入地下党员任教 [1] - 学校成为抗日人才输送枢纽,大量学生毕业后奔赴延安参与救国行动,践行"打回老家去"的信念 [1] - 校旗战后由车向忱家族保存并于1997年捐赠博物馆,其孙女持续收集校史资料,强调教育作为精神火种的意义 [2] 博物馆与社会教育 -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2023年接待游客467 3万人次,其中30%以上为青少年群体,校旗展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载体 [2] - 青少年参观者通过校旗实物裂痕感知历史,留言簿显示其激发守护祖国的责任感,体现精神传承效果 [2]
沈阳机场出租车与网约车停车功能区升级 在桃仙机场打车更方便了
辽宁日报· 2025-07-09 09:37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交通设施升级 - 机场对出租车与网约车停车功能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总占地面积约1 37万平方米 旨在解决"堵点、痛点"问题 采用智慧化管理并提升人性化服务 [1] 出租车蓄车区升级 - 占地面积约1 2万平方米 实现"智慧管理、功能完善、容量升级"三大突破 [2] - 搭建智能调度系统 采用"一排一发"模式精准放行 减少旅客候车时间 司机可离车活动降低疲劳驾驶 [2] - 新增司机驿站配备休息座椅、卫生间、饮水机等设施 设立执法管理区域强化运营秩序监管 [2] - 空间利用率提升69% 采用环岛单行线设计 蓄车容量从150辆增至210辆 满足航班高峰需求 [2] 网约车候车区升级 - 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 预计日均服务旅客量超5000人次 [3] - 智能系统精准匹配司乘信息 旅客平均候车时间下降35% [3] - 设置屏显设备、遮雨棚、座椅等 优化候乘环境 科学规划分流路线 [3] - 联动网约车平台与行业管理部门 优化调度算法 严格审核司机资质 提升车辆周转效率 [3]
葫芦岛龙腾街道:服务“走心” 居民“暖心”
辽宁日报· 2025-07-09 08:57
社区治理创新 - 葫芦岛市南票区龙腾街道康民社区开办"幸福邻里·跳蚤市场",提供100多个免费摊位,居民交易闲置物品如电饭锅、咖啡机等,促进资源再利用和邻里互动 [1] - 社区推出"红小二杂货铺"共享工具及闲置物品,因需求旺盛扩展为跳蚤市场,单次集市参与居民超预期 [1] - 龙腾街道围绕"一老一小"需求打造"绣娘手工坊""社区积分兑换超市"等党建品牌,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模式 [1] 手工经济与就业 - 富民社区"绣娘手工坊"通过13场"指尖课堂"培训300余人次,培养20名技术骨干,50余名居民掌握编织技能,产品包括钱包、手机袋等 [2] - 手工坊延伸"小修小补"服务链,免费提供修拉链、截裤脚等服务200余次,居民李跃军通过参与日赚买菜钱 [2] 积分制激励机制 - 望海社区将环境整治、助老扶幼等行为量化积分,居民可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积分账户最高记录达240分 [2][3] - 积分超市推动居民参与率从32%跃升至78%,272名居民主动领取社区治理任务 [3]
辽阳以赛事流量撬动文旅增量
辽宁日报· 2025-07-09 08:57
文体旅融合发展 - 辽阳市通过举办2025辽宁省城市男子篮球联赛等赛事吸引游客,推动"观赛一日、留辽多天"模式,拉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增长 [1] - 公司推出参赛选手凭背牌号免费游览20余个景区的措施,提升文旅体验满意度 [1] - 上半年辽阳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0%,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3% [2] 赛事活动带动效应 - 2025中国·辽阳体育舞蹈公开赛吸引来自北京、天津、山东等地1200余名选手参与 [1] - 今年以来辽阳已举办80余场赛事,包括第十届辽宁·弓长岭国际滑雪邀请赛等 [2] - 公司计划承办2025年全国皮划艇静水冠军赛等赛事,进一步挖掘文体旅资源潜力 [2] 文旅资源开发策略 - 辽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一座辽阳城半部东北史"为定位,整合白塔公园、辽阳博物馆等景点资源 [1] - 公司创新培育文体旅融合新场景,拓展消费新空间,释放"流量—留量—增量"乘数效应 [2] - 通过CityWalk等新玩法解锁文旅体验,提升游客参与度 [1]
今年我省培育702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
辽宁日报· 2025-07-09 08:57
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培育计划 - 今年将遴选并培育702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1] - 该项目是五年行动的第四年前三年已累计完成培育1900人 [1] - 学员遴选聚焦农产品生产加工业乡村特色产业帮扶产业以及休闲农业乡村民宿农产品电商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1] - "三支一扶"人员和乡村文旅带头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符合条件的也可纳入培育范围 [1] "头雁"培育模式 - 培育时限为一年采取"四个一"培育模式 [1] - 包括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 [1] - 组织"头雁"到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进行体验式学习 [1] - 至少组织一次学员互访活动确保"头雁"都至少参与一次互访交流 [1] 培育成效 - 学员表示通过系统专业学习和其他地方学员广泛交流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法 [2] - 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实现信息互通让学员受益匪浅 [2] - 具体案例显示学员对鸭稻共养项目更有信心计划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2]
夏家楼村的土特产成了“网红款”
辽宁日报· 2025-07-09 08:57
电商助农模式 - 村集体通过电商直播销售生态养殖黑猪肉和新鲜香瓜,5个月内完成40多场直播,吸引3万多人观看,销售几千斤黑猪肉 [1] - 直播内容涵盖黑猪生态养殖环境、鲜嫩口感、烹饪方法等,提升产品吸引力 [1] - 培养本土电商力量,带动返乡青年参与视频拍摄和文案创作,形成可推广的“长效助农”模式 [2] 产品与品牌建设 - 黑猪肉获得“身份证”,香瓜成为“网红款”,产品品牌化效果显著 [2] - 直播中展示商品新鲜度和产地优势,强化“夏家楼村”标签 [1] 乡村产业发展 - 通过电商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黑猪肉从本地销售扩展至全国市场 [1] - 带动村民参与产业链,包括种植、养殖和电商销售,形成产业闭环 [2] - 驻村青年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探索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路径 [3]
电网“警报四起”之后……
辽宁日报· 2025-07-08 08:51
电网应急演练 - 国网辽宁电力举行2025年辽宁电网迎峰度夏联合反事故演练暨负荷管理演练 模拟盛夏用电高峰可能面临的极端情况 [5] - 演练模拟四种极端情况 包括重要输电通道线路异常 核电厂冷源系统故障 区域电网重载线路跳闸 城市核心区变电站全停 [2][3][4][5] - 指挥中心通过智能调度大脑实现分钟级电网恢复 相比传统手段需要几小时的恢复时间大幅提升效率 [5] 应急处置措施 - 调度员采取省间购电和应急支援措施应对全网电源缺口 [5] - 执行负荷转移和启动用户侧调节解决区域告急问题 [5] - 通过智能处置完成开关集群分闸和负荷自动转带 [5] 技术应用 - 智能调度大脑的应用使电网恢复时间缩短至分钟级 展现了科技在电力保供中的重要作用 [5] - 演习中实现了电力流向的快速调整和负荷的自动转带 [5] 后续工作 - 演习结束后调度员仍在复盘操作和记录要点 为即将到来的盛夏保供做准备 [6] - 现场负责人表示真正的保供战斗将比演习更加复杂 [6]
“黄海前哨”的坚强堡垒
辽宁日报· 2025-07-08 08:51
志愿服务网络建设 - 志愿服务总队正式成立 标志着以"三八女炮班"为引领的海岛志愿服务网络正在形成 [1] - 志愿服务队将承担政策宣传、安全协管、矛盾调解等五大职能 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1] - 年均开展爱国主义宣讲30余场次 累计参加民兵义务奉献活动3000余小时 [2] 历史传承与荣誉 - 65年前由5位渔家女创建全国首个女民兵炮班 奠定"爱岛尚武卫国奉献"精神根基 [1] - 65年间14代成员传承 获"全国国防动员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及两次集体二等功 [1] - 实弹射击优秀率达90% 配合部队执行任务近2000次 保持军民联防传统 [2] 新时代使命践行 - 成员年龄跨度从45岁至90后 仍坚持高强度训练 如90斤队员拖曳粗电缆不示弱 [2] - 通过训练传承攻坚克难精神 明确表态"祖国有需要必定冲锋在前" [2] - 开展军地党建联建 常年与驻军共同守岛戍边 发扬"一手渔网一手钢枪"传统 [2] 精神价值传播 - 向中小学生及参观者讲述感人事迹 但从不提及自身训练苦累 [2] - 将炮班精神融入志愿服务 强调"让党旗在服务战场飘扬"的坚定信念 [3]
携手推动“北粮南运”降本提质增效
辽宁日报· 2025-07-08 08:51
政策规划 - 东北三省一区联合印发《2025年度"北粮南运"大通道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工作要点》,旨在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经济、韧性的粮食物流大通道体系 [1] - 2025年度试点工作目标包括建立健全物流保障机制、加速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服务规则软联通、提升粮食运输效率安全韧性、扩大新技术装备应用领域、降低粮食物流成本及运输损耗 [1] - 将重点实施"扩运能、优结构、提效率、强保障、建体制、促共享"六大任务,包含20项重点工作和42个重点项目 [1] 基础设施建设 - 通过加强铁路线网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强化物流枢纽建设、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等措施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道能级 [2] - 推进港口粮食物流设备智慧化升级,完善粮食物流作业标准规范,提升技术装备效能 [2] - 推动粮食物流设备专业化改造,保障粮食运输高效顺畅 [2] 运输组织优化 - 持续开展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推动粮食运输"公转铁""散改集",优化运输组织流程 [2] - 打造多式联运精品线路,创新粮食多式联运模式,提升服务品质 [2] - 加大公路治超力度,完善运输组织流程 [2] 保障机制建设 -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协调做好铁路运输组织保障,提升港口中转组织保障,强化公路运输组织保障 [2] - 建立合作机制,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方式的深层次合作,助力粮食物流企业务实合作 [2] - 构建运行监测体系,推进粮食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建立监测机制 [2]
锦州打造“2小时应急保障圈”
辽宁日报· 2025-07-06 09:15
救灾物资储备模式创新 - 锦州市推行"市级统筹+基层前置"救灾物资储备模式,将响应时间从传统的3-4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灾后24小时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率达到100% [1] - 该市依托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在自然灾害高发区域精准布局,截至6月已建成50个市级救灾物资前置储备点,覆盖90%中高风险区域 [1] - 储备点选址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等交通便捷、辐射能力强的场所 [1] 全链条管理制度建设 - 结合暴雨、暴雪等常见灾害类型精准配置生活类救灾物资,并综合人口规模、风险等级核定储备量 [2] - 建立"双调整"模式,根据季节变换及灾害预警灵活调整物资品类与数量 [2] - 形成"市级统筹规划、县级监督管理、基层具体执行"三级联动体系 [2] 应急响应能力提升 - 构建"监测—指挥—救援"一体化平台,整合气象、水利等部门数据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3] - 搭建市、县、乡三级联动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灾害信息快速传递、资源实时调度 [3] - 基层配备专职/兼职应急管理员,组建民兵预备役、志愿者救援队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