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噬菌体生物制造企业格瑞农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公司融资动态 - 格瑞农生物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深化噬菌体多应用场景技术布局 加速产品创新 管线进展 证书申报及市场推广 [1] - 2024年12月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2] - 2024年1月公司连续完成天使轮及天使+轮融资 累计募集资金近亿元 [3]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19年7月 专注于噬菌体制剂研发与产业化 为全球领先的噬菌体生物制造平台 通过"科研-生产-应用"全产业链布局 赋能智慧养殖 生态种植 绿色食品 生物医疗四大领域 [4] - 已构建国际领先的噬菌体库及宿主菌库 为行业提供科研支撑和资源平台 [4] - 业务覆盖动物保健(畜禽 水产) 植物保护 食品安全 消费医疗领域 形成丰富产品矩阵 [4] 产品应用领域 - 动保领域开发针对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产气荚膜梭菌等病原体的噬菌体解决方案 显著降低畜禽细菌性疾病风险 [4] - 植保领域推出青枯病 溃疡病等作物病害速效生防产品 推动绿色农业技术升级 [4] 行业活动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绿色化工 未来食品 未来农业 美妆原料四大应用领域 [8] - 大会旨在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产品规模化与人才挖掘 [8]
赢创将优化蛋氨酸全球生产布局!中国生物法关键技术已突破!
赢创蛋氨酸生产布局优化 - 赢创将在2025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实施技术措施优化MetAMINO®全球生产布局 [1] - 新加坡生产基地将于2025年8-9月停产6-7周 安特卫普生产基地将在2025年9-10月停产6-7周 [1] - 停产期间将同步进行催化剂更换 提高能源效率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 全球蛋氨酸行业现状 - 2024年全球有9家蛋氨酸生产企业 总产能235万吨/年 [4] - 赢创、安迪苏和新和成三家企业产能合计占全球71% [4] - 中国已成为蛋氨酸净出口国 2024年净出口约25万吨 [6] 中国蛋氨酸市场发展 - 截至2024年底中国蛋氨酸产能84万吨/年 占全球36% [5] - 2024年中国蛋氨酸消费量约43万吨 进口16万吨 出口41万吨 [6] - 预计到2029年中国产能将超120万吨/年 全球占比提升至45%以上 [5] 生物法蛋氨酸技术进展 - 生物法L-蛋氨酸相比化学法DL-蛋氨酸具有更高利用效率 [7] - 全球仅希杰实现生物发酵L-蛋氨酸批量化出货 [9] - 郑裕国院士团队与华恒生物合作推进3000吨生物法L-蛋氨酸项目 [11][12]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化学法蛋氨酸生产涉及剧毒物质 面临严格环保监管 [7] - 生物法蛋氨酸因菌株产量问题导致工业化推进较慢 [8][9] - 赢创2016年已收购METEX的蛋氨酸发酵生产技术 [9]
青岛能源所实现生物乙醇发酵从“人工补料”到“AI智控”的智能制造新突破
生物乙醇发酵智能化控制系统 - 核心观点:青岛能源所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基于拉曼光谱的智能反馈控制系统,通过深度学习与在线光谱分析融合,实现生物乙醇发酵碳源浓度的精准动态控制,突破传统人工调控瓶颈 [1] - 技术架构:系统构建"实时监测–智能预测–自动调控"闭环,采用STC-CNN模型整合时间序列光谱数据,结合伪标签扩增策略使训练样本规模扩大100倍,嵌入卡尔曼滤波增强稳定性 [3][5] - 性能指标:在20 g/L葡萄糖控制实验中预测偏差从8.3 g/L降至2.63 g/L,30 g/L设定点时乙醇产量达140.68 g/L(较传统125.71 g/L提升11.9%),乙醇/甘油比值提升64.6%至20.93 [4][6] 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 - 算法突破:光谱-时间拼接卷积神经网络(STC-CNN)解决单时刻预测滞后问题,支持向量回归(SVR)实现半监督学习,控制响应时间提升2.4倍 [3][4] - 工艺优化:系统使发酵周期缩短15%-20%,副产物甘油浓度最低降至6.72 g/L,实现"一键式"智能补料降低人工依赖 [4][7] - 通用性验证:技术已在柠檬酸、乳酸、蛋白表达等发酵场景适配,具备向食品、生物医药、绿色能源多行业推广潜力 [7] 学术与产业影响 - 成果发表:研究发表于《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支持 [7] - 行业活动: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探讨AI+生物制造等议题,推动技术商业化 [9]
推荐 | 巨鹏生物,全球唯一同时拥有生物质气化+气体发酵+菌体蛋白一体化技术的公司
公司核心技术 - 全球唯一同时拥有生物质气化、气体发酵、菌体蛋白一体化技术的公司[1][2] - 生物质气化技术可将含碳生物质垃圾转化为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用于生产绿色燃料和化学品[3] - 气体发酵技术包括CO/CO2发酵制乙醇及CO2耦合绿氢发酵制绿甲烷技术,实现CO2直接减排和绿氢高效应用[3] - 单细胞菌体蛋白技术可生产高营养附加值产品,如水产饲料原料或多肽、蛋白胨等下游产品[4] 技术应用与商业化 - 第一系列技术:CO气体发酵制乙醇,化学反应式为6CO + 3H2O = CH3CH2OH + 4CO2 [7] - 第二系列技术:高效碳转化(CO+CO2)气体发酵制乙醇,副产菌体蛋白[7] - 第三系列技术:CO2气体发酵制绿甲烷,化学反应式为CO2 + 4H2 = CH4 + 2H2O [7] - 2021年山西长治工业尾气发酵制乙醇示范厂投产,2023年通过性能考核,2024年内蒙古10万吨/年乙醇项目动工[9] 行业地位与认证 - 入驻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bio-basedlink,与万华化学、三菱化学等头部企业并列[2][16] - 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西工厂获评山西省第一批高新企业[10] - 美国佛罗里达示范工厂年处理25万吨生物垃圾,年产2.4万吨生物乙醇,副产6MW电力[9][12] 商业化项目进展 - 内蒙古鄂尔多斯项目投资7.3亿,规划年产10万吨乙醇联产2万吨菌体蛋白[16] - 山西拜奥工厂为工业尾气制乙醇示范项目,技术成熟度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认证[9][14]
领取!5月「 生物基」和「 生物制造」全球产业报告
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核心观点 - DT产业研究院发布《全球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2025年5月期,涵盖政策、资本、行业动态及科研进展[1][3][6] - 报告提供免费领取渠道,包括扫码下载、官网获取及会员专属方式[1] - 内容分为政策发布、行业动态、资本事件、科研进展四大模块,聚焦生物基化学品、材料、制品及能源领域[6] 政策发布 国内篇 - 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包含101个项目,涉及生物基材料、生物柴油、可持续航空燃料等领域[7][8] - 江苏恒诺新材料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项目(一期)[8] - 浙江元素智造3万吨生物基材料PBX绿色应用示范项目[8] - 蓝鲸生物能源50万吨工业级油脂制生物柴油及航空燃料项目[8] 行业动态 生物基化学品 - 国科生物基拟投资1.2亿元建设秸秆制乳酸生产线,年产3420吨聚合级乳酸及副产品[9][10] - 万华化学与金禾实业合资成立烟台万禾香科,注册资本2亿元,布局食品添加剂领域[10] 生物基材料投融资 - 森奇新材获B轮数千万元融资,开发纳米纤维素基高阻隔膜材[11] - 中科可监天使轮融资数千万元,研发全自然域降解塑料(PDA)[11] 科研进展 - 广西大学团队通过木质素衍生碳与Ni-Mn₂Mo₃O₈异质结协同增强催化性能,提升尿素电解效率[12] - 韩国江原大学开发仿生导电"电子皮肤"贴片(PVA/Gelatin/CNTs/CNCs),兼具抗菌特性[12] 生物制造产业月度报告核心观点 - 同期发布《生物制造产业月度报告》2025年5月期,聚焦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14][17] - 内容结构类似,覆盖政策、行业动态、资本事件及科研进展[17] 生物制造政策与动态 国内政策 - 上海科委"探索者计划"支持生物合成聚乳酸纤维、3-羟基丙酸菌株等基础研究[18][19] - 深圳拟出台合成生物产业创新法规,探索"三新食品"等审评模式[19] 行业动态 - 和晨生物与长春大成合作推动稀有氨基酸、生物基化学品产业化[20][21] - 伊明泰投资1亿元建设微生物发酵项目,生产鼠李糖脂等生物表面活性剂[21] 资本事件 - 聚源生物获超亿元投资,开发重组胶原蛋白[22] - 肆岚科技Pre-A+轮融资数千万元,研发三代碳源生物制造技术[22] 科研突破 - 上海交通大学构建需钠弧菌工程菌株,可降解高盐环境中的复杂污染物[23] - 中科院天津所实现体外从甲醇等低碳分子合成蔗糖,显著降低ATP消耗[23] 行业活动预告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8月于济南举办,设置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等专场[25][26]
丁奎岭院士:化学合成要被生物合成取代了吗?
化学与生物合成的协同发展 - 化学与生物合成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化学键的高效活化、断裂和重组,通过协同提升工艺效率和降低成本 [2] - 化学合成不会被生物合成完全取代,关键在于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 [4][5] - 典型案例包括青蒿素生产(生物法转化糖类为青蒿酸,化学法优化氢化/氧化步骤),上海交大与复星医药合作完成500升反应釜规模中试 [6] - 天津工生所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化,化学法生成甲醇,生物法合成淀粉 [6] 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 - 仿生催化通过模拟金属酶机制设计高效催化剂(如诺奖催化剂),推动复杂分子合成 [7] - 人工酶技术结合化学催化剂与蛋白体系,突破传统酶催化限制,开辟新合成路径 [8] - 组合生物合成通过基因组编辑生成非天然产物,化学方法提供前体物质并修饰,提升分子多样性 [9] 三大生命物质合成的进展与挑战 - 核酸合成需突破非生命分子嵌入基因组的技术瓶颈以实现人工合成基因组目标 [11] - 蛋白质合成中化学生物结合潜力显著,尤其在高效合成与功能优化领域 [12] - 糖类合成因结构复杂面临挑战,液相合成等精准技术正在发展,化学生物协同应用前景广阔 [13]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 AI与大数据将加速基因组挖掘、分子设计及合成路径优化 [14] - 深海科学计划(如交大"维纳斯模型")展示极端环境下蛋白质与酶改造潜力 [15] - 国家层面需加强顶层设计,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在医药、材料、能源等领域的交叉创新 [16] 行业活动与平台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8月于济南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等议题 [17] - 全球生物基与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提供行业资源整合 [18]
又一企业布局合成生物 PHA 生物塑料!
公司动态 - 苏州宜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6月12日在太湖新城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并取得营业执照,创始人Wilson Ling(林理坪)及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教授Daniel Murphy等出席 [1] - 公司是全球第一家拥有PCT专利生产PHA生物塑料树脂的企业,专注于可完全降解PHA生物塑料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已应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包装等领域 [1] - 公司计划在太湖新城投资建设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目标年产能1万吨,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研发中心和100吨中试产线,二期规划建设10000吨产线 [3] - 公司未来五年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争成为生物塑料行业领军企业并实现全球化布局 [3] 行业概况 - 2023年全球PHA微球和PHA生物塑料市场销售额1.8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3.67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10.1% [3] - 全球前五大PHA厂商包括Danimer Scientific、钟渊化工等,共占有85%以上的市场份额 [3] - 中国PHA行业现处于初始阶段,主要企业有微构工场、蓝晶微生物等 [3] - PHA材料在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上比传统塑料具有优势,但生产成本高于传统塑料(原料成本占比达60%,产品纯出厂价为4万元/吨) [3] 技术发展 - 行业正在开发非粮等低成本原料,同时通过加强工业化菌株产率、优化材料性能(提高熔融指数、热变形温度)等手段提升材料规模化 [4] - PHA材料将迎来一波市场青睐 [4] 行业活动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由山东省科技厅指导 [5] - 大会将设置闭门交流、绿色化工、AI+生物制造等专场,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革新技术 [5] - 大会致力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商业化应用与人才挖掘 [5]
领取!5月「 生物基」和「 生物制造」全球产业报告
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聚焦全球生物基产业政策、资本、科研及行业动态,覆盖化学品、材料、制品、能源四大领域 [6] - 国内政策重点支持生物可降解材料(如11万吨聚酯橡胶)、生物燃料(如100万吨SAF)等示范项目 [8] - 行业动态显示非粮乳酸、蛛丝蛋白纤维等新兴生物基技术进入产业化阶段 [9][11] 政策发布 国内篇 - 国家发改委发布第二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清单,包含: - 江苏恒诺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项目(一期) [8] - 浙江元素3万吨生物基PBX材料项目 [8] - 河南君恒100万吨废弃油脂制SAF项目及蓝鲸生物5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 [8] - 上海市科委"探索者计划"支持生物合成聚乳酸纤维、3-羟基丙酸菌株等基础研究 [19] 行业动态 生物基化学品 - 国科生物基拟投资1.2亿元建设秸秆制乳酸示范线,年产3420吨聚合级乳酸 [10] - 万华化学合资成立万禾香科,布局食品添加剂与日化产品 [10] 生物基材料与制品 - 森奇新材获数千万元B轮融资,开发纳米纤维素阻隔膜材 [11] - 灵蛛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推进蛛丝蛋白纤维产业化 [11] 资本事件 - 国内生物基领域5月融资集中在B轮前阶段,单笔金额达数千万元 [11] - 生物制造领域出现超亿元大额融资案例(如聚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项目) [22] 科研进展 - 广西大学团队开发木质素衍生碳-Ni-Mn2Mo3O8异质结催化剂,提升尿素电解效率 [12] - 韩国团队研发PVG/NC水凝胶"电子皮肤",兼具导电性与抗菌性 [12] 生物制造产业月度报告核心观点 - 合成生物学在稀有氨基酸、重组蛋白等领域加速商业化 [20][22] - 科研突破包括需钠弧菌工程菌(污染物修复)、无细胞合成蔗糖等技术 [23] 行业活动 - SynBioCon 2025大会将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等产业化议题 [25]
共18项!上海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 拟立项项目清单
上海市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项目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示了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拟立项项目清单 公示期为2025年6月12日至6月18日 [1] - 项目承担单位包括迪必尔生物工程 珐成制药系统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柯泰亚生物科技 上海百福安生物科技 上海迪赢生物科技 上海交通大学等 [4] - 项目涵盖生物反应器智能放大系统 智能生物反应器 生物传感系统 生物电子药物 微生物细胞工厂设计 生物合成元件库 核酸合成技术 工程益生菌 3D打印医用材料 分子计算诊断等多个前沿领域 [4]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山东济南举办 由山东省科技厅指导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 DT新材料联合主办 宁波酶赛生物工程协办 [5] - 大会设置闭门交流 绿色化工 AI+生物制造 美丽健康 未来食农 青年论坛 科技成果展示对接等特色活动 [5] - 活动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革新技术和产品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应用 [5]
33亿!星湖科技45万吨氨基酸项目最新规划
项目投资 - 公司计划投资不超过33亿元建设45万吨氨基酸及配套工程项目,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与银行贷款融资各占50% [1] - 项目包括新建45万吨氨基酸产线(29.5亿元)和续建配套工程(3.4亿元) [7] - 项目建设周期预计22个月,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39亿元,毛利率约10%,投资回收期8.5年 [9][10] 项目详情 - 项目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经济开发区,拟用地483亩 [3] - 氨基酸产线主要产品为饲料级苏氨酸20万吨和味精25万吨 [5] - 配套工程包括热电联产和公共生产服务设施 [6] 市场分析 - 豆粕减量政策推动饲用氨基酸需求增长,动物产品消费量提升进一步拉动需求 [11] - 中国是全球最大味精生产和消费国,预制菜市场增长带动味精需求 [11] - 2024年公司饲料添加剂业务收入117.34亿元(毛利率16.97%),食品添加剂收入42.48亿元(毛利率12.24%) [12] 公司经营 - 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17.19%,净利率5.48%,利润率水平明显提升 [12] - 产品销量增长部分抵消了市场价格下降的影响 [12] 行业活动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山东济南举办 [13] - 大会将探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及商业化应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