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11月杭州启程!
论坛概况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 [2] - 论坛由DT新材料与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2] - 论坛旨在探讨非粮生物质大规模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 组织机构 - 论坛共同主席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朱锦与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李正龙等知名专家 [3] - 支持单位涵盖浙江大学多个院系及《林产化学与工业》等多家专业期刊编辑部 [4] - 承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其拥有超过5万产业上下游数据 [2][4] 核心议程与议题 - 主题论坛一聚焦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下设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非粮生物基材料四个专场 [5][6][7][8] - 主题论坛二聚焦非粮生物质能源,下设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两个专场 [5][9] - 具体技术议题包括蒸汽爆破技术、木质素解聚、非粮大宗醇类/有机酸类化学品、竹基材料、纤维素乙醇及可持续航空燃料关键技术等 [6][10] 特色活动与参与方 - 论坛设置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特色活动,将公开征集筛选50个具备商业化基础的创新成果和项目进行展示对接 [9][10] - 参会群体覆盖生物质能源与化学品生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仪器设备解决方案单位及园区政府协会组织 [14] - 同期举办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纤维素纤维产业闭门交流会及第四届绿色复合材料论坛等特色活动 [5]
谭天伟院士:第三代生物制造技术将解决“碳中和”问题
生物制造产业前景与战略价值 - 生物制造是可持续发展的前瞻领域 全球各国智库对此高度重视[4] - 本世纪末生物制造产品可覆盖70%化学制造产品 到2050年将占全球制造业1/3[4] - 2050年生物制造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经济价值 当前产业规模不足8万亿美元[4] 生物制造技术代际演进 - 第一代生物制造以玉米为原料 第二代以秸秆为原料[5] - 第三代生物制造以二氧化碳为原料 称为未来生物制造[5] - 第三代技术普及将极大推动解决碳中和问题[5] 中国绿色生物制造战略意义 - 提供不减增长只减排放的发展新路径 破解发展与降碳两难命题[5] - 是破解发展与降碳两难命题的关键[5] - 系统推动中国绿色生物制造体系建设与发展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2] 未来十年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 人工智能驱动的菌种智造[5] - 二氧化碳到长链化学品的生物转化[5] - 生物-化学耦合过程的集成与强化[5] 二氧化碳利用的科学与工程挑战 - 科学挑战在于高效捕获和活化惰性二氧化碳分子 需设计超越自然光合作用效率的全新酶催化剂和光-酶耦合系统[5] - 工程挑战在于将高效但脆弱的生物系统进行工程放大 设计稳定连续低成本运行的反应器[5] - 需从仿生走向超生 从实验室走向工厂 是从0到1再到100的全面挑战[5] 跨学科融合机制 - 构建项目共同体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设立项目实现多学科协同攻关[6] - 构建平台共同体 建设跨学院共享实体平台促进多学科思想碰撞[6] - 构建人才共同体 通过双导师制跨学科课程培养具有跨界思维的新生科研力量[6] 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 改革课程体系 增设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工程伦理等跨学科课程[6] - 改变评价方式 鼓励前沿性探索性研究并容忍失败[6] - 重塑师生格局观 培养科学家+工程师+战略家的复合体 科研为解决真问题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6] 中国在全球绿色科技竞争中的定位 - 中国正处于从并跑向领跑转变的关键阶段[7] - 在应用研究产业化和市场规模上已具备优势[7] - 倡导基于规则的开放国际合作模式 基础研究广泛开放 关键技术领域推行创新联盟模式 核心竞争力领域依靠自身突破[7] 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 - 第五届论坛聚焦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9] - 设置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等专场[10] - 包含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和非粮生物基材料四大专场[12] - 设置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和100+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12]
新一代醇制可再生航空燃油技术先行者!浙江大学李正龙任大会主席!
论坛基本信息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NFUCon 2025)将于2025年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 主题为"顶尖智汇 产业共生" [1][7] - 论坛由DT新材料与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等多所机构提供支持 [9] - 活动包含主题论坛、青年论坛及科技成果展示等环节 涵盖生物质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材料与能源等专题 [10] 核心研究方向 - 论坛聚焦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 重点探讨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与材料、生物质能(包括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等技术方向 [8] - 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23年4月获批建设 固定成员158人 聚焦纤维乙醇技术升级与生物基航/柴油在运输业的应用 [6] - 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为张锁江院士和应汉杰院士 学术委员会与战略委员会主任分别由曹湘洪院士和杜祥琬院士担任 [6] 关键人物与团队 - 大会共同主席李正龙教授为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担任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航油负责人 [5][6][9] - 李正龙团队专注于生物质等低碳资源转化利用 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高效绿色分离、三组分高值化利用、可再生航空燃油、C1催化及电催化 [5] - 其他共同主席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朱锦研究员(浙江省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及浙江大学张兴宏教授(实验室副主任) [9] 产学研协同 - 论坛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专家 推动非粮生物质大规模应用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8] - 实验室采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联合河南天冠集团、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共同组建 致力于成为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创新高地与人才培养摇篮 [6] - 配套活动包括科技成果展示对接及第四届绿色复合材料论坛 强化产业与学术联动 [10]
江南大学刘立明团队 | 最牛菌株!1,3-PDO发酵产量达到122.7 g/L
1,3-PDO生产技术突破 - 微生物发酵法成为经济高效且环境友好的1,3-PDO生产技术 替代了存在使用有毒物质、需高压等条件的化学合成法 [2] - 江南大学团队通过系统代谢工程改造肺炎克雷伯菌菌株FMME-51 在48小时内生产138.6 g/L 1,3-PDO 产量达到0.52g/g 且无需额外添加VB12 [2] - 以粗甘油为底物时1,3-PDO产量达到122.7 g/L 这是迄今为止已报道的微生物1,3-丙二醇产量和产率最高的菌株 [2] 副产物优化与基因改造 - 通过破坏或下调副产物合成相关基因 菌株FMME-14在摇瓶实验中1,3-PDO效价最高达到3.38 g/L [6] - 提高合成途径酶表达量可显著增强菌株的1,3-PDO生产性能 [6] - 菌株FMME-01在48小时内生产1,3-PDO 67.2 g/L 甘油产率达0.36 g/g 但会产生多种副产物降低产率 [6] 细胞耐受性提升 - 通过筛选1,3-PDO响应型启动子并进行短期进化实验 获得最优菌株FMME-38 其1,3-PDO IC₅₀值为130 g/L 耐受性提升62.5% [9][10] - 在5 L发酵罐中发酵48小时后 FMME-38的OD₆₀₀、1,3-PDO效价与产率分别为18.84、109.5 g/L和0.45 g/g 细胞死亡率降低41.2% [10] - 对细胞膜组成的改造及1,3-PDO耐受性的提升在增强工程菌株的细胞耐受性与生产性能中发挥关键作用 [10] VB12合成与NADH再生优化 - 通过整合VB12合成靶基因(cobB、cobS、cobC)到基因组中 发酵24小时时FMME-48的VB12浓度达50.8 μg/L 1,3-PDO效价达到118.3 g/L 产率达到0.46 g/g [14] - 构建动态NADH调控系统 FMME-51的NADH/NAD⁺比值较FMME-48提升31.3% 摇瓶实验中1,3-PDO效价达4.85 g/L 较FMME-48提升12.3% [14] - 增强VB12生物合成与甘油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提升了甘油利用率 显著增加了1,3-PDO产量 [14] 发酵工艺优化 - 通过优化甘油流加速率与pH 1,3-PDO效价提升至131.5 g/L 转化率达0.51 g/g 较优化前分别提升5.0%、8.5% [19] - 将pH维持在6.8时 1,3-PDO效价可提升至135.9 g/L [19] - 整合优化条件后 FMME-51的1,3-PDO效价达138.6 g/L 转化效率达0.52 g/g 较FMME-01分别显著提升118.6%、44.5% [20] 副产物控制与工业化潜力 - 优化后副产物水平大幅降低 2,3-BDO、乙酸、乳酸、乙醇浓度分别降至8.2、7.4、0、0 g/L 较FMME-01分别降低55.0%、51.6%、100%、100% [20] - 以粗甘油为底物时 FMME-51的1,3-PDO效价达122.7 g/L 对粗甘油的产率为0.42 g/g 生产强度为2.56 g/(L・h) [20] - 菌株生长未受粗甘油中有毒化合物影响 展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和工业化规模生产潜力 [20]
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11月杭州启程!
论坛背景与定位 - 国家已发布一系列关于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的方案 致力于打造基于大宗农作物秸秆 竹子等非粮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体系[2] - 论坛将探讨非粮生物质利用产业未来3-5年的发展趋势 可商业化路径 值得关注的技术团队和企业 以及产业链和技术角度的挑战和解决方案[2] - DT新材料旗下生物基能源与材料平台拥有5万多产业上下游数据 是行业最重要的资源和信息枢纽之一[2] 论坛基本信息 - 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 名称为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NFUCon 2025)[2]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和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3] - 论坛共同主席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锦和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李正龙[3] - 支持单位包括浙江大学多个院系 多个重点实验室和三家学术期刊编辑部[4] 论坛议程安排 - 11月27日为签到注册日 安排有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和纤维素纤维产业闭门交流会两项特色活动[5] - 11月28日进行开幕仪式 论坛特邀报告和主题论坛一 包含四个专场:生物质绿色预处理 非粮糖 生物基化学品和非粮生物基材料[5] - 11月29日进行主题论坛二 包含两个专场:生物质甲醇 燃料乙醇 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5] - 11月28-29日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特色活动 公开征集与筛选50个生物质利用领域具备商业化基础的创新成果和项目[9] 技术专题内容 - 生物质绿色预处理专场将探讨蒸汽爆破技术与装备 组合型生物质绿色高效预处理技术 以及工业发酵菌株和酶(系)培育与非粮生物质利用[6] - 非粮糖专场将涵盖纤维素葡萄糖开发 产业化实践与标准化 非粮工业用果糖开发及产业化实践 以及生物质功能糖开发及产业化实践[10] - 生物基化学品专场包括木质素解聚及高值化学品转化 非粮大宗醇类 非粮有机酸类 非粮氨基酸及其下游产品 以及非粮呋喃类/芳香族化学品[10] - 非粮生物基材料专场涉及竹基开发和利用 纤维素微纳米功能材料 纤维素纤维技术及产业化案例 木质素高值化利用与产业化实践 生物质基聚氨酯泡沫材料和生物质基碳材料[10] - 非粮生物质能源专场包含生物质制甲醇技术路径及产业化实践 纤维素乙醇开发核心挑战及产业化实践 生物沼气项目案例 以及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发展现状 关键技术与创新工艺[10] 参与群体覆盖 - 论坛汇聚生产企业包括生物质能源与化学品开发企业 纤维素材料开发企业 石化能源企业 乙醇/SAF等企业 绿色复合材料/环保材料等相关企业 以及拥有非粮原料/工业废弃物资源及产业转型企业[14] - 高校科研院所参与方向包括生物质化学与工程 生物质基先进催化及功能材料 农林废弃物资源利用 生物质高效预处理工艺开发 合成生物学和生物炼制等[14] - 仪器设备与解决方案单位涵盖生物质粉碎解决方案 蒸汽爆破预处理解决方案 分离纯化技术与解决方案 检测分析 发酵优化控制和反应釜等[14] - 园区 政府 协会组织也是重要参与群体[14] 实验室背景 - 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大学 郑州大学共同组建 于2023年通过战略重组并完成建设验收[17] - 实验室重点开展四大核心领域:纤维乙醇技术升级及产业化应用 生物醇基航油/柴油前沿技术开发 CO2基聚碳酸酯技术产业化和生物燃料技术评价标准体系建设[17]
不少于30亿元!合肥高新区设立“合成生物专项基金”
产业政策与目标 - 合肥高新区发布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高地 [2] - 方案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材料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食品四大赛道的创新应用 [2] - 设立不低于30亿元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通过补助 贴息 投资等形式支持重大成果产业化 [2] 产业发展基础 - 已形成企业+平台双轮驱动格局 培育安科生物 智飞龙科马等30余家核心企业 [2] - 建成基因测序 中试工程化等14家产业平台 提供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支撑 [2] - 企业覆盖抗体药物 新型疫苗 底盘细胞研发 生物活性原料等关键领域 [2] 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引育产值过亿企业10家以上 产值超5亿企业3家以上 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 [3] - 集聚合成生物学产业链企业不少于50家 产值突破100亿元 [3] -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 绿色化发展 打造全国领先的合成生物产业集群 [2]
推进万吨级!又一生物酶法再生PET企业完成数千万元融资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塑新科技完成pre-A轮和pre-A+轮融资 总额达数千万元人民币 [2] - 新一轮资金主要用于推进万吨级生物酶法再生PET产线建设与技术迭代 [2] - 公司已启动后续融资计划 [2] 技术优势与研发进展 - 公司依托AI增强酶设计平台和规模化酶库 实现生物降解酶在耐酸性、稳定性和催化效率方面的突破 [4][5] - 已成功运行千吨级中试产线 生产工艺趋于稳定 [5] - 预计2025年底实现万吨级产线投产 [5] 市场前景与成本目标 - 全球每年塑料废弃物总量近4亿吨 [4] - 公司有望在三至五年内将生物法再生PET价格降至与原生PET相近水平 远期成本甚至低于原生PET [5] - 2026年公司年收入有望突破一亿元 [5] 商业合作与客户进展 - 已向车用涤纶丝龙头企业海利得和多家国际知名品牌提供试样产品 [5] - 预计在半年内实现单月千吨供货 [5] 团队背景与专业能力 - 核心技术负责人董维亮来自南京工业大学 深耕生物工程领域 [5] - CEO向科炜具备连续创业及高分子材料产业经验 曾推动多个年销过亿产品从研发到市场化 [5] - CFO齐云达拥有投资行业背景 擅长资源整合与资本战略 [5] 行业活动与平台信息 -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覆盖未来食农、绿色化工、大健康、美妆个护等产业 [1] - 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网址为www.bio-basedlink.net [9] - 行业论坛包含非粮生物基化学品/材料/能源等专题 含100+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 [7]
奔驰,入局生物制造!
产业生态趋势 - 奔驰推出全球首款无动物成分内饰选装包 应用于新款电动GLC车型 包含座椅/方向盘/车顶内衬等部件 多数材料含高比例回收成分[7] - 奔驰合作方AMSilk将蛛丝蛋白产量从公斤级提升至吨级 其生物合成蜘蛛丝通过微生物生产 具备强度与柔韧性平衡特性[9] - 另一合作方Modern Meadow生产含80%可再生碳的生物基混合材料 已与Tory Burch/巴斯夫等品牌合作集成至汽车/鞋类行业[9] - 加拿大政府通过Protein Industries Canada投资3250万加元支持蚕豆和菌丝体蛋白开发 2023年公共资金占比达30%[12][13] 潜力市场与产品 - AMSilk完成5200万欧元融资(约4.3亿元) 由ATHOS领投 资金用于工业规模扩张 其丝蛋白材料可生物降解且不含微塑料[17] - 澳大利亚品牌Bellroy推出INNOVERA™植物蛋白材料手机配件 含80%可再生碳 强度为传统皮革两倍[20] - 英国Xampla获1400万美元投资 开发植物蛋白基Morro™材料替代一次性塑料 可生物降解且具备油脂阻隔性能[22][24] - 新加坡Greenitio融资150万美元 开发蘑菇壳聚糖生物聚合物 碳足迹比传统化学品低87% 成本为天然替代品三分之一[25] - 以色列Imagindairy通过基因工程米曲霉生产无动物乳清蛋白 发酵能力达10万升 获FDA无动物成分GRAS认证[27] - 加拿大Burcon推出纯度超90%的油菜籽蛋白Puratein®C 具备完整必需氨基酸 PDCAAS评分为满分[30] - 新西兰Leaft Foods从苜蓿提取RuBisCO蛋白 每月产量达数十吨 每公顷苜蓿可产出近6吨蛋白质[34] 产能建设与资本运作 - 以色列Aleph Farms在瑞士建设人造牛肉设施 现有以色列工厂年产10吨培养牛排 测算显示生产成本可降至每磅4.08美元[36] - 新加坡Full Circle Biotechnology在泰国建设7000吨昆虫蛋白工厂 结合黑水虻幼虫与微生物蛋白 可替代75%水产养殖鱼粉[37] - Cascade Bio获600万美元融资 其酶稳定性技术成功率达100% 服务化学/香精香料/制药领域客户[38] 研发创新 - Arzeda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630万美元资助 通过AI设计酶推进无细胞制造 突破天然酶限制提升反应效率[39] - Frontier Bio开发3D生物制造技术 创建功能性血管组织 采用器官芯片平台构建血脑屏障模型和迷你肺[16]
发酵设备:西尔曼AMF-101生物培养系统开放试用申请
行业技术趋势 - 智能化科研级微生物发酵罐向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发展,集成实时监测温度、压力、pH值、溶解氧等参数功能[4] -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远程传输和云平台存储分析,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优化工艺参数[4] -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发酵罐,实时模拟罐内流场和搅拌效果,提升工艺开发效率和产能[4] 公司产品特点 - 集成无菌化自动取样流路,实现在线生化检测和智能闭环精准控制[8] - 采用新型光学技术实现在线OD检测,动态调整补料策略[8] - 采用高性能ARM芯片实现精细培养控制,配备无线可移动式平板操控[8] - 自研数字传感器与反应器深度智能协同,配备灵活的PID智能控制算法[8] - 参数模板保存及多批次数据对照功能,支持数据导出和FDA 21CFR Part11合规审计追踪[8] - 支持手机APP远程操控及软件平台互联,实现实验设计和反应器放大计算[8] - 国产化自主可控且开箱即用,配备完整必要组件[8] 公司业务定位 - 专注于为生命科学领域提供高质量生物培养解决方案,服务科研机构、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7] - 产品体系涵盖生物培养振荡器、生物过程生化分析仪、在线pH溶氧传感器等关键设备[9] - 通过智能数据分析提供实时信息,帮助客户优化培养过程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9]
【大会主席官宣】浙江大学张兴宏任“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主席!
论坛基本信息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NFUCon 2025)将于2025年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 主题为"顶尖智汇 产业共生" [2][5][11] - 论坛由DT新材料联合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 [2][12]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包括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和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12] - 支持单位包括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等多家学术机构 [12] - 承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2] 学术领导团队 - 大会共同主席包括浙江大学张兴宏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朱锦研究员和浙江大学李正龙教授 [3][12] - 张兴宏教授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发表论文200余篇 引用7000余次 H指数50 2023-2024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8] - 张兴宏教授担任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负责CO₂基聚碳酸酯技术产业化方向 [8][10] 重点实验室背景 - 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23年4月获批建设 由河南天冠集团联合浙江大学和郑州大学共同组建 [8] - 实验室固定成员158人 主任为王林风研究员 曹湘洪院士和杜祥琬院士分别担任学术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主任 [8] - 实验室聚焦纤维乙醇技术迭代升级 生物基航/柴油前沿技术研发 致力于成为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创新高地 [8][10] 论坛议程设置 - 11月27日进行签到注册并举办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 [13] - 11月28日举办主题论坛一 涵盖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四个专场 [13] - 11月29日举办主题论坛二 聚焦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13] - 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 [13] 行业关注领域 - 论坛将探讨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质基化学品和材料、生物质能等重要方向 [11] - 重点关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生物基航/柴油技术在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 [10][13] - 旨在推动非粮生物质大规模应用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