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宁波见!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1 23:57
生物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领域 是我国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后推进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 [1] - 各地政府正通过"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模式发展合成生物 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 [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 [1] 大会核心内容 - 设置"1+4"主题:1个热门赛道(AI+生物智造)+4大应用领域 探讨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 [1] - 目标包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品规模化及人才挖掘 邀请国际企业、专家、资本等多方参与 [1] - 高层闭门研讨会将聚焦"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与增长点 30位行业领袖参与深度讨论 [9] 技术应用方向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领域关注:大宗化学品生物制造路径开发(苹果酸、己二酸等有机酸)、化学法与生物法协同产业化案例 [13] - AI+生物智造领域重点:AI辅助发掘关键酶、合成生物大语言模型应用、工业发酵动态控制 [13] - 未来食品领域突破:高值蛋白/油脂生物合成、功能糖/乳铁蛋白制造技术、非粮生物质转化 [13] 产业活动亮点 - 设置100+融资项目路演 覆盖合成生物新产品/工艺/技术团队 [4][12] - 青年创新论坛将安排30+场报告 聚焦原始创新与价值创新 搭建高效对接平台 [12][13] - 科技成果展示专区公开征集100个从0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 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 [14] 行业生态构建 - 大会汇聚头部企业、顶尖高校、园区资本及产业上下游资源 [4]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上海未来产业专委会等权威机构 [2] - 往届会议已形成行业影响力 2024年第三届会议在宁波成功举办 [18]
报告领取!《“十五五”时期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思路》, 释放哪些新信号?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1 23:57
"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规划 - "十五五"是我国生物制造全面崛起的关键时期 目标包括先进生物制造产业及相关服务业增加值超4万亿元 生物制造渗透率达到8%以上 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 [3] - 构建创新+产业+管理服务三大体系 加快发展"7+1"生物制造产业体系 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发酵、生物工程食品、生物饲料、生物技术装备和生物服务 [4]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大会聚焦"1+4"领域:AI+生物智造赛道 以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四大应用领域 [14] - 邀请国际领先企业、产业化专家、政府、园区、资本等各方共探"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品规模化 [14]
今年首个!又一重组蛋白企业要上市了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0 22:45
公司上市进展 -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并递交IPO注册申请,有望成为今年首个成功上市的重组蛋白企业[1] - 公司拿下第五套重启后的首家上会资格[2] 核心技术优势 - 专注植物源重组蛋白表达技术,基于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开发重组人血清白蛋白,1公斤稻米产出约10克血清白蛋白[4] - "稻米造血"技术突破使公司在资本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7] - 水稻表达体系表达量高达15-20g/kg糙米,具有高产量、低成本、易规模化生产优势[12] 业务布局与产品管线 - 入局化妆品赛道多年,推出"叁的三次方"、"玛克医生"等护肤品牌,原料产品重组人纤连蛋白已应用于护肤品[8] - 主要营收来自药用辅料、科研试剂销售,尚无获批上市药品[10] - 核心产品HY1001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预计近期获批上市,有望降低国内对进口人血清白蛋白的依赖[11] - 产品管线涵盖7种在研药物,适应症包括低白蛋白血症、儿童感染性腹泻、AATD肺气肿等[11] 产能与供应链建设 - 2023年建成10吨OsrHSA原液及制剂cGMP智能化生产线[12] - 启动年产120吨OsrHSA原液生产线建设,总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12] - 中国西部基因工程水稻种植面积达3700亩,2025年将建成全自动化稻谷烘干车间及仓储系统[1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39.97万元、2426.41万元、2521.61万元[9]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亿元、-1.87亿元、-1.51亿元,累计未弥补亏损达8.51亿元[9] - 2024年资产负债率(合并报表)43.37%,较2022年上升24.56个百分点[10]
谭天伟院士:我国如何发展新一代生物制造科技创新与关键技术?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0 22:45
生物制造的定义与重要性 - 生物制造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 利用酶 微生物细胞结合化学工程技术进行目标产品加工 包括生物基材料 化学品和生物能源等 [3] - 世界经合组织评价生物制造是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之一 [3] - 生物制造将替代传统化工和植物提取的生产方式 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 促进制造业双碳目标实现 [3] 生物制造的全球发展态势 - 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已明确生物制造产业的战略目标 [4] - 中国凭借完善的工业基础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在发展生物制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4] 中国生物制造的发展方向 - 需要发展新一代生物制造科技创新产品与关键技术 [5] - 加快开发重要生物化学品与材料 减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5]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保障产业支撑能力 攻克重点战略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 [6]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大会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以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 未来食品 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四大应用领域 [8] - 邀请行业领先企业 产业化专家 政府 资本等多方共探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8] - 致力于促进产品规模化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8]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宁波见!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0 22:45
生物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领域,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1] - 各地政府正通过"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1] 大会核心内容架构 - 采用"1+4"模式:1个热门赛道(AI+生物智造)+4大应用领域[1] - 设置30+场专题报告,覆盖生物基化学品/精细化学品/一碳生物制造/生物基材料等技术方向[13] - 包含100+融资项目路演,重点展示从0到产业化的100个创新成果[4][14] 技术应用方向 - 绿色化工领域:开发生物基苹果酸/己二酸等平台化学品,探索化学法与生物法协同路径[13] - AI应用场景:包括酶发掘/大语言模型构建/工业发酵控制/菌株基因型分析等[13] - 未来食品方向:涉及新质蛋白/功能糖/乳铁蛋白等食品配料的生物合成技术[13] - 美妆原料突破:聚焦虾青素/类胡萝卜素等功效成分的绿色制造工艺[13] 产业生态建设 - 设置生物制造青年论坛,发掘30+个科研团队创新成果,搭建人才对接平台[12][13] - 组织第3期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邀请30位头部企业高管探讨"十五五"发展趋势[9] - 往届大会已形成产学研联动机制,2024年第三届大会获得宝山合成生物学研究院等机构支持[18] 活动组织形式 - 首日开展审核制闭门研讨会,后续两天设置全体大会+4大分论坛[9][13] - 设置科技成果展示墙,公开征集100个阶段性创新成果进行现场对接[14] - 由DT新材料主办,获得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上海未来产业专委会等机构支持[2][18]
袁其朋教授:高效细胞工厂构建生产芳香族化合物 | SynBioCon 2025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0 22:45
芳香族化合物绿色生物制造 - 芳香族化合物在材料、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广泛,但传统生产方法存在资源不可持续和污染问题 [1] - 绿色生物制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但面临细胞工厂产率低、产量低、耐受性差等瓶颈问题 [1] - 北京化工大学袁其朋教授团队构建了高版本芳香族化合物合成底盘,突破了天然理论收率 [1] - 团队设计构建了对乙酰氨基酚、香豆素、对羟基苯乙酮等20余种重要芳香族化合物的细胞工厂 [1] - 通过驱动力强化策略大幅提升了熊果苷、阿魏酸等的合成能力 [1] - 已建立熊果苷、五羟色氨酸等的工业生产线 [1] SynBioCon 2025大会 - 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和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4] - 袁其朋教授将在"未来食品&农业论坛"分享《高效细胞工厂构建生产芳香族化合物》[1] - 大会由DT新材料主办,酶赛生物协办,多个专业机构和联盟支持 [4] - 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和革新技术产品 [4] - 致力于促进产品规模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4] 大会分论坛设置 - 生物制造产业宏观论坛 [6] - 分论坛一:绿色化工与新材料(含化学品与新材料专场、新型碳源生物制造专场)[6] - 分论坛二:AI+生物智造 [6] - 分论坛三:未来食品&农业 [6] - 分论坛四:美妆原料 [6] - 同期活动包括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合成生物创新展览 [7]
生物制造领域前沿进展!生物制造青年论坛,报告征集中!8月20-22日宁波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09 23:26
会议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同期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聚焦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领域的创新成果交流与产业对接[2] - 会议时间为8月20日在浙江宁波举办,包含两场报告时段(13:30-17:30和19:00-20:30)[6] - 青年论坛席位限制为30席,采用扫码报名形式[6] 会议内容 - 设置15分钟快速了解研究方向的环节,重点探讨科学问题、解决方案、成果转化可行性及未来发展方向[3] - 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专场,公开征集100个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进行现场展示[6] 组织架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11] - 协办单位包括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机构[11] - 该会议已连续三年(2022-2024)在宁波成功举办,2024年会议获得上海宝山合成生物学转化研究院等机构支持[13] 行业平台 - 会议关联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www.bio-basedlink.net[20]
AI+生物制造风口!9个涉及蛋白质设计案例获国家级认可!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09 23:26
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案例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一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涉及15家企业和1家科研院所 [1] - 案例征集工作于2024年10月启动,聚焦AI与生物制造融合,围绕创新研发、中试放大、生产制造等重点环节 [1] - 16个案例中有9个应用于高性能蛋白质元件设计及构建领域,占比超过50% [1] - 典型案例包括天鹜科技的蛋白质工程大模型AIACCLBIO™、安徽元构生物的蛋白质从头设计技术、百图生科的AI大模型改造药用酶等 [1] 典型企业案例技术亮点 - 北京昭衍生物:整合机器学习算法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开发智能化细胞工厂开发平台,构建高产高质量生物制造细胞株 [3] - 北京诚益通:利用工艺参数大数据分析和AI模型预测技术,实现生物制造过程全链条精准工艺控制 [3] - 上海天鹜科技:自主研发蛋白质通用AI模型,基于90亿条蛋白质数据实现"从序列到功能"的端到端预测 [4] - 安徽元构生物:开发蛋白质AI设计算法SCUBA和ABACUS,突破蛋白质结构从头精准设计等共性复杂问题 [4] - 百图生科:通过AI大模型进行酶突变设计和多目标优化,提高酶活性和稳定性,用于酶替代疗法 [4] 行业发展趋势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7] - 大会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四大应用领域 [7] - 会议将探讨"十五五"期间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7]
推荐 | 江南焕仪,全球首款“超分子弹性蛋白”黑科技企业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09 23:26
公司概况 - 江南焕仪生物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合成生物科技驱动的高端护肤与医美材料创新企业,以超分子弹性蛋白为核心技术 [3] - 公司融合合成生物学、超分子化学、纳米科技与蛋白材料学,自主构建微生物发酵平台 [3] - 成功生产出全球首款高纯度(≥95%)超分子弹性蛋白,解决了小分子功能性不足与大分子吸收受限的行业难题 [3] - 拥有四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覆盖蛋白纯化、超分子结构设计、功能化及绿色发酵体系 [3] 核心技术 - 微生物发酵生产方式相较于传统化学工艺更清洁、安全,能耗低,无化学废水,符合制药二类无菌标准 [3] - 自主研发的超分子弹性蛋白引领护肤与医美材料向"多功能、高活性、绿色制造"迭代升级 [3] - 超分子弹性蛋白融合并超越玻尿酸、胶原蛋白、贻贝蛋白、天然弹性蛋白的多重功效 [3][5] 核心产品 - 全球首款超分子弹性蛋白塑颜水凝胶,专为肌肤补弹设计,兼具便捷性与安全性 [3][5] - 产品性能包括超分子结构稳定性、生物活性、超强持水特性和细胞修复特性 [5] - 功能性涵盖抗皱、改善肌肤弹性、紧致、淡纹、保湿 [5] - 年理论产能一万盒,定价400元/盒 [5] - 适用于25+有初老需求者、干燥/敏感肌及需急救护理的人群 [5] 产业化合作 - 与同康有道供应链合作,利用其35条GMPC标准化生产线和年产能4亿支的生产实力,保障产品包装及流通环节的品质稳定性 [6] - 与扬中酵诚生物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建立专属菌株表达体系,提升蛋白产率和发酵效率 [6] 行业平台 - 公司已入驻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新品库(bio-basedlink) [2] - 该平台涵盖材料、能源与化学品、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等8大细分领域,已入驻万华化学、三菱化学等头部企业 [7]
华南理工魏东教授组:微藻高光强化CO₂高效定向转化为脂质最新研究进展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09 23:26
微藻生物固碳联产油脂研究 - 微藻生物固碳可利用温室气体CO₂合成油脂用于生物柴油生产,为实现碳中和与缓解能源危机提供绿色、可持续方案 [1] - 传统微藻生物固碳联产油脂面临"生物量-油脂"不可兼得的困境,油脂积累所需的胁迫条件通常会抑制细胞生长和CO₂固定 [1] - 开发同步提升固碳速率、油脂含量的创新策略至关重要 [1]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成果 - 魏东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Renewable Energy》发表研究论文,实现了CO₂高效定向转化为脂质 [1] - 采用极地微藻亚椭圆胶球藻为研究对象,在高光强(300 μmol/m²/s)下获得生物量浓度10.00 g/L、固碳速率1.42 g/L/d、脂质含量51.84%干重和脂质产率401.75 mg/L/d的协同优化 [2] - 高光强通过激活高效非光化学淬灭(NPQ)发挥光保护作用,增强了藻体的耐高光能力 [4] - 代谢组学分析表明高光通过上调蛋白质与游离氨基酸降解,实现了氮和碳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将碳流定向诱导至乙酰辅酶A用于脂质合成 [5] 应用前景 - 该藻株脂肪酸甲酯的特性满足中国、美国和欧盟生物柴油的参考标准 [6] - 研究为发展碳中和和生物燃料生产技术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应用案例 [6] 研究人员背景 - 魏东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藻生物技术,重点探索营养与环境因子对微藻的分子作用机制及代谢调控机制 [9] - 着重开发微藻高密度(光)发酵技术及其在生物转化积累蛋白、油脂、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技术 [9] - 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173余篇、授权专利18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