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李开复,在成都投了一家 “0卡糖” 合成生物企业
盈嘉合生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一家甜菊糖苷生产销售商,专注于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制造天然产物 [2][4]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成都天府新区合成生物赛道的代表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发和生产平台 [4] - 公司自主研发的稀有甜菊糖苷成分莱鲍迪苷I获得美国FDA的GRAS认证,全球仅三家企业获得该认证,公司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4][5] - 公司产品管线覆盖制药、保健品和食品多个领域,包括辅酶Q10、新型甜菊糖苷、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香兰素等 [5] 甜菊糖苷产品与技术 - 甜菊糖苷是风味上最接近蔗糖的代糖,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 [2] - 公司不仅通过合成生物手段量产甜菊糖苷,更推出了多种甜菊糖苷复配产品与复配甜味剂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烘焙、饮料、乳品等食品 [7] - 甜菊糖苷可以和多种不同类型的原料进行组合,如膳食纤维、氨基酸、其他高倍甜味剂等 [2] 市场地位与全球化 - 中国是甜菊糖苷最大的生产国,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甜菊糖苷供应商之一 [3] - 自2019年起,公司凭借合成生物技术打造的甜味剂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跻身多家国际知名食品与饮料企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5] - 公司在英国、东南亚等地区的销售额持续攀升,有望进一步开拓日本、韩国等新兴市场 [5] 成都产业环境与支持 - 公司位于四川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良好的科创生态帮助公司吸引了众多青年科技人才,研发队伍中有近90%的人员来自外地 [9] - 公司正在成都规划建设新工厂,力争今年投产 [9] - 截至2024年底,仅成都高新区就已累计引进生物医药相关项目超300个,聚集本土上市企业10家,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超3500亿元 [9] - 成都政策支持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在《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及超前布局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 [10]
总投资145.3亿:重庆市签约32个项目,生物制造领域聚焦中试平台建设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正从中央到地方层面大力推动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5][6][12] - 多个省市已出台具体政策并投入巨额资金,目标明确,显示出生物制造产业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焦点 [8][10][11][12] 重庆市生物制造产业进展 - 重庆市璧山区集中签约32个总投资达145.3亿元的项目,涵盖生物制造等多个领域 [5] - 璧山区签约重庆生物制造产业中试平台项目,旨在打造国家级生物制造中试平台,成为生物制造产业“西南中心” [6] - 重庆市2025年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约3.2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00亿元,生物制造产业中试平台被列入重点开工项目 [6] - 重庆两江新区已聚集博济医药、博腾制药等中试平台,其中重庆博济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生物医药CRO,于2021年投用 [6] 常德市生物制造平台建设 - 常德经开区合成生物制造中试转化平台是2025年度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69亿元,占地面积46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8] - 平台规划建设从0.5吨级到20吨级的多条中试生产线,配套建设转化车间、动力中心等设施,形成闭环的合成生物制造生态系统 [8] - 平台覆盖从发酵到精制的全工艺流程,可承接医药级、护肤品级等多种生物活性原料产品的中试及小规模商业化生产 [8] 其他省市政策与投资 - 广东省发改委批复广东省合成生物制造中试平台项目,概算总投资2.1733亿元,其中工程费用19459万元 [9] - 上海市已建设中试平台或具有中试功能的企业和机构逾360家,并发布《上海市中试平台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建设 [10] - 四川省、河南省、贵州省、福建省均在2025年发布了支持中试平台建设的方案,设定了明确的数量和目标 [11]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 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力争培育中试能力建设平台20个以上,服务企业超过200家,孵化产品400个以上 [12]
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11月杭州启程!
论坛背景与行业趋势 - 国家已发布一系列关于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的方案,致力于打造基于大宗农作物秸秆、竹子等非粮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体系 [2] - 论坛旨在探讨非粮生物质利用产业未来3-5年的发展趋势、可商业化路径、值得关注的技术团队和企业,以及从产业链和技术角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2] - 行业平台拥有超过5万条产业上下游数据,是行业重要的资源和信息枢纽之一 [2] 论坛基本信息 - 论坛全称为“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NFUCon 2025)” [2] - 举办时间为2025年11月27日至29日,地点在浙江杭州 [2]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和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3] 论坛核心议程与议题 - 主题论坛一聚焦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下设四个专场: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非粮生物基材料 [5][6][7][8] - 主题论坛二聚焦非粮生物质能源,下设两个专场: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5][9] - 具体技术议题包括蒸汽爆破技术与装备、组合型生物质绿色高效预处理技术、工业发酵菌株和酶培育、木质素解聚及高值化学品转化、非粮大宗醇类/有机酸类/氨基酸/呋喃类化学品、竹基开发和利用、纤维素微纳米功能材料、生物质基聚氨酯泡沫材料、生物质基碳材料等 [6][10] 特色活动与参与方 - 论坛设置特色活动“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将公开征集与筛选50个具备商业化基础的创新成果和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和精准对接 [9][10] - 参与方涵盖生产企业(如生物质能源与化学品开发企业、石化能源企业、乙醇/SAF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仪器设备与解决方案单位、以及园区政府协会组织 [14]
首创!我国科学家实现海水中二氧化碳变生物塑料,可拓展多种生物制造产品
文章核心观点 - 研究团队首次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电催化+生物催化”耦合策略的“人工海洋碳循环系统” [2] - 该系统可捕集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并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与材料 为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发展奠定关键技术基础 [2][4] - 该平台技术以可降解塑料单体为示范案例 未来有望扩展至燃料、医药与食品配料等更广谱产品 服务于材料、化学、医药与食品等产业场景 [2][11] 技术原理与系统构成 - 系统采用“电催化+合成生物学”协同方案 构建了从“海水吸碳”到“材料与分子产出”的完整链条 [5] - 首个关键环节是电催化海水碳捕集 团队设计的新型电解装置能在天然海水里连续稳定运行超过500小时 二氧化碳捕碳效率高达70%以上 每吨二氧化碳捕集成本约为229.9美元 [8] - 第二个关键环节是生物催化转化 团队构建了能高效利用甲酸并将其转化为塑料单体的“超级细胞”工程菌 [9][10] 技术成果与性能指标 - 电催化环节通过两步法研制出高活性、高甲酸选择性的铋基催化剂 经放大电解系统可连续稳定运行20天 持续获得高浓度纯甲酸溶液 [8] - 生物催化环节的工程菌能够将甲酸精准转化为PBS核心单体琥珀酸和PLA单体乳酸 碳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最终产物碳原子来源于捕获的二氧化碳 [10] - 研究在1升和5升发酵罐中完成放大实验 成功实现从实验室摇瓶级到中试水平的过渡 [10] 产业化应用前景 - 研究团队已基于合成的生物塑料单体进一步合成了可完全生物降解的PBS及PLA 并制备出示范吸管产品 [11] - 未来计划在沿海地区构建集成化“绿色工厂” 依托电催化装置捕碳产甲酸 再通过发酵罐中的工程菌将甲酸转化为绿色塑料原料 [11] - 该技术平台具备模块化设计潜力 有望扩展至有机酸、单体、表面活性剂、营养配料等多元产品谱系 [11]
宁夏伊品采用新菌种产酸率提升2.5倍,L精氨酸产能至1万吨/年
项目概况 - 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对位于银川市永宁县杨和镇B区内的现有精氨酸生产车间进行技术改造 [3] - 项目属于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业 建设性质为技术改造 总投资6551.57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90万元 占总投资的1.37% [3] - 项目预计2025年6月开工 2025年9月竣工试生产 建设周期约为3个月 [3] 产能与技术升级 - 技术改造利用现有年产4000吨精氨酸生产线的厂房和设备 通过更换新菌种Arg25-01提升产能 [4][5] - 新菌种产酸率为现有菌种Arg004-13的2.5倍 技改后饲料级L-精氨酸年产能将从4000吨提升至1.0万吨 净增6000吨 [5] - 项目将购置陶瓷膜、三效结晶器、流化床、自动包装机、码垛机等新设备以支持产能扩张 [4]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宁夏伊品是全球生物氨基酸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产品涵盖动物营养类、食品添加剂及调味品、植物营养复合肥、新材料类等 [7] - 公司动物营养类产品包括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 [7] - 公司现有主要产品设计产能为:赖氨酸21万吨、味精22万吨、苏氨酸5万吨、色氨酸3500吨、过瘤胃饲料添加剂10万吨 [6][7]
金明杰教授:非粮生物炼制如何实现全链条创新?
技术突破与全链条创新 - 构建新型预处理技术及生物炼制体系,解决了原料收储运成本高、预处理条件苛刻、毒性副产物多、生物转化效率低及木质素降解利用难等关键难题[2] - 通过数学建模解析秸秆高固酶解过程,开发高固酶解技术使可发酵糖浓度达200g/L以上[2] - 所得水解液无需水洗或脱毒即可利用工程微生物高效发酵生产纤维素乙醇、乳酸、丁二酸、柠檬酸、油脂等产品[2] - 利用"生物漏斗"策略构建多株工程菌,实现木质素向黏糠酸和没食子酸等高值化产品的高效转化[2] 产业化进展与公司动态 - 金明杰教授于2024年在苏州高新区创办苏州溿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领先成套技术[4] - 公司技术突破了秸秆等非粮生物质废弃物到高附加值生物化学品的产业化瓶颈[4] - 相关企业畔米生物已获得天使轮融资[5] - 金明杰教授将出席2025年11月27-29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并作报告[5]
超“月”想象 · 六聚鹏城丨第六届生物制造产业大会将于12月2日重磅启幕
大会基本信息 - 大会名称为第六届生物制造产业大会 [2] - 大会主题为合成生物制造 重塑人类生活 [2] - 大会将于2025年12月2日在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召开 [2] 大会背景与目标 - 大会旨在落实国家关于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产业的相关部署 完善产业生态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4] - 目标为打造集专业性 权威性 知名度高为一体的品牌盛会 [4] 大会核心亮点与议程 - 将发布《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及市级产业政策 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指引和战略坐标 [4] - 将有一系列重磅平台集中揭牌 包括未来食品合作中心 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基地等 [5] - 将首发《中国生物制造产业白皮书》和全国生物制造慧眼系统 [6] - 将举行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首批企业入驻仪式 [7] - “造物”2025十大新品将集体亮相 [7] - 新增重磅嘉宾一对一战略对话及定向邀约参访环节 [8] - 设置“生物制造+人工智能”专场 推动引领产业发展新方向 [8] - 上午议程包括开幕 领导致辞 政策发布 平台揭牌 成果发布及战略对话 [11] - 下午议程包括高端圆桌 “生物制造+X”主题演讲及“生物制造+人工智能”主题演讲 [11] - 晚上设有项目路演环节 聚焦生物制造产业的新兴力量 [12] 历届大会回顾 - 首届大会聚焦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100余位企业代表参会 [17][18] - 第二届大会近500位专家企业与资本代表共聚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揭牌并迎来18家企业入驻 [20][21] - 第三届大会线上线下观众超530万人次 数百家机构与企业参与 [23] - 第四届大会50余位院士专家与产业投资大咖齐聚 现场参会近2000位代表 线上线下参会人数合计近3000万人次 [26][27] - 第五届大会近200家科研机构 300家投资机构 600余家企业参与 约3000人现场参会 发布十大新品与《路线图2030》 [29]
合成生物学-培养肉!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发文!
细胞农业与培养肉概述 - 细胞农业作为新兴革命性生物技术,通过体外培养动物肌肉细胞生产可食用组织,其核心产品培养肉无需直接屠宰牲畜 [2] - 与传统肉类相比,培养肉可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环境负担,降低抗生素耐药性与人畜共患病风险 [2] - 培养肉生产面临细胞系筛选、无血清培养体系构建、组织成熟度控制及风味与营养特性重建等技术瓶颈,生产过程包括细胞分离、增殖扩增、组织分化与后处理四个阶段 [2] 合成生物学的技术突破与应用 - 合成生物学通过代谢与基因重编程设计微生物底盘细胞,用于生产重组生长因子、风味增强物及可食用生物聚合物,是推动培养肉产业化的突破口 [3] - 该技术核心优势在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并强化产品定制化与可持续性,可开发低成本无血清培养体系,实现规模化与模块化生产 [3] - 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在权威期刊(IF 2024=15.4)发表综述,系统总结了合成生物学在培养肉生物制造关键阶段的应用 [4]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与创新策略 - 通过单一宿主实现多分子合成的整合生物加工,辅以水解物添加或微生物共培养体系,是降低成本的可行策略 [6] - 将基因编码的“感应—释放”电路应用于细胞,可实现自主代谢调控,工程遗传电路有助于解决细胞增殖与分化阶段转换的瓶颈 [6] -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融合,机器学习辅助的蛋白质设计可发现新型生物活性因子与生长因子,AI驱动的代谢建模可实现培养基精准优化 [6] - 基于合成生物学的自下而上设计思路可实现多功能分子的模块化整合,构建复合支架体系并加入食品级交联剂以降低成本 [7] 商业化挑战与产业前景 - 培养肉商业化面临生物安全、法规及公众接受度等挑战,大规模生物反应器中的病原污染风险尤为突出,需严格执行GMP规范 [8] - 在欧盟及部分美国州,培养肉不符合传统肉类定义,限制其在标签中使用“肉类”术语,作为转基因食品上市需提交详尽技术文件及安全数据 [8] - 合成生物学中“自上而下”的系统生物学与“自下而上”的工程设计理念,结合机器学习与生成式AI,将推动培养肉生物制造体系的持续迭代 [8]
重磅!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奖项授予玛丽·E·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坂口志文,表彰其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贡献,获奖者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832万元人民币)奖金 [2] - 研究揭示了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耐受中的关键作用,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和过度免疫反应提供了新思路 [7] - 该发现推动了多种疾病治疗策略的革新,为精准医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8] 获奖者背景与研究影响 - 玛丽·E·布伦科于1991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研究涉及生物医学、免疫学与系统生物学交叉领域 [7] - 弗雷德·拉姆斯德尔致力于将免疫学基础发现转化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癌症或免疫调节的干预策略 [7] - 坂口志文是日本大阪大学免疫前沿研究中心教授,其开创性工作获得过多个国际和日本国内奖项 [8]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 - 论坛将于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主题包括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非粮生物质能源 [10] - 设置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非粮生物基材料等专场,涵盖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可持续航空燃料等领域 [10] - 特色活动包括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和100多项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 [10] 行业平台与社群 -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覆盖未来食农、绿色化工、大健康、美妆个护等上下游产业 [1] - 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网址为www.bio-basedlink.net,提供新品库和产品发布服务 [13][14]
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11月杭州启程!
论坛概况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NFUCon 2025)将于2025年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 [2] - 论坛由DT新材料与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2] - 论坛旨在探讨非粮生物质大规模应用,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 组织机构与主席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和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3] - 论坛共同主席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锦,以及浙江大学的李正龙教授和张兴宏教授 [3][4] - 支持单位涵盖浙江大学多个院系、重点实验室及行业期刊编辑部 [4] 论坛核心议程与议题 - 主题论坛一聚焦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下设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非粮生物基材料四个专场 [5][6][7][8] - 主题论坛二聚焦非粮生物质能源,下设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两个专场 [5][9] - 具体技术议题包括蒸汽爆破技术、木质素解聚、非粮大宗醇类/有机酸类化学品、竹基材料开发、纤维素乙醇及SAF关键技术等 [6][7][8][10] 特色活动与产业参与 - 论坛设置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特色活动,将公开征集并筛选50个具备商业化基础的创新成果和项目进行现场展示与对接 [9][10] - 参会产业分布广泛,包括生物质能源与化学品生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仪器设备解决方案单位、园区政府协会组织等 [14] - DT新材料作为行业服务平台,拥有超过5万产业上下游数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