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3个精算师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渠道的过去和未来(一):银保渠道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业年度保费
13个精算师· 2025-06-10 14:33
中国银保渠道发展历程 - 银保业务从1996年开始起步,比个险代理人体系引进中国晚四年 [6] - 2004年前为起步阶段,2001年银保总保费仅47亿占寿险总保费2%,2002年快速增至388亿占17% [7][8] - 2005-2012年为正常增长阶段,银保总保费从952亿增至3897亿,期交保费从30亿增至385亿 [8] - 2013-2016年为投资驱动阶段,受非标投资放开和A股牛市推动,趸交保费增长超200% [11][12] - 2017-2019年为去短期化阶段,监管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要求不超过银保新单保费50% [12] - 2020-2023年为增额终身寿阶段,定价利率降至3.5%,长期期交占比从60%升至95% [13][14] - 2024年起进入"报行合一"新阶段,手续费标准化,三年交9%、五年交14%、十年交18% [20][21] 银保市场格局变化 - 2022年初将银保公司分为"银保七雄"和"八大金刚"两组,15家公司银保保费占比超90% [1][16] - 2015-2019年银保七雄市场份额50%左右,加上八大金刚达60-72% [16] - 2020-2024年老七家市场份额从10.9%升至24.8%,银行系从15.1%升至18.1% [47][48] - 2024年一季度老七家期交保费增长29%,银行系下降21%,非银外资增长26% [25] - 期交市场集中度提高,前10名份额从2019年62%降至2024年50%后回升至54% [25][28] 产品结构演变 - 早期以五年趸交产品为主,2008年分红险占比超80% [8][9] - 2014年后转向万能险,2020年起增额终身寿占比达90%以上 [10][14] - 长期期交占比从2019年60%升至2023年95%,2024年短期交产品重现占10% [14][18][19] - 银行系公司长期期交占比从2020年44%升至2021年91%,转型最成功 [15] - 2025年部分公司转向分红险,但四大行因历史教训意愿不强 [26] 财务与监管影响 - "报行合一"后银保新业务价值率大幅提升,太平人寿从5.9%升至20.8% [23] - 新华、太平、人保寿险银保新业务价值分别增长517%、219%、134% [30] - 监管要求销售费用不超过附加费用倍数从8倍降至1.5倍 [16][17] - 定价利率从2023年3.5%降至2024年3.0%,分红险降至2.5% [17][23] - 老七家个险新业务价值占比普遍下降,新华从97%降至64% [30][35]
2025一季度财险公司保费排名榜:平安超市场,紫金、中原、大家等增速超20%,比亚迪、长江、众惠、三星排名飙升!
13个精算师· 2025-06-09 22:03
财险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财险行业实现"双优":保费收入5155亿元(同比增长5.1%),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64%),均为近十年一季度新高 [16][18] - 车险增速提升至4.3%(贡献行业增速1.88%),非车险增速3.16%保持领先,健康险(7.65%增速)和意外险(8.91%增速)表现突出 [24][25] - 行业集中度维持高位,"老三家"(人保、平安、太保)合计市场份额65.33% [32] 头部公司竞争格局 - 平安产险以7.4%增速领跑"老三家",车险(3.7%)和非车险(14.4%)增速均超行业水平 [28][29] - 人保财险车险增速3.5%与市场持平,非车险受农险(-4.1%)拖累增速放缓至4.4% [30] - 大地财产(8.9%)、众安财产(12.3%)、紫金财产(20.7%)等中型公司增速显著高于行业 [6][11][32] 新兴势力与细分亮点 - 比亚迪保险成立半年即实现7.5亿元保费,超2024年全年50%,车均保费连续三季下降至4300元 [37][38] - 众惠相互以78.8%增速跃居第32位,三星产险(36.7%)、长江财产(68.7%)等持续超高速增长 [32][37][40] - 30亿规模以下公司中有33家增速超行业,主要依靠非车险业务拉动(如中路财产非车险贡献40.5%增速) [35][37] 业务结构转型趋势 - 300亿规模公司整体车险负增长,但大地、阳光、众安非车险增速超10% [32][33] - 健康险占比提升至22.1%(+0.5pct),车险占比降至43.3%(-0.3pct) [24][25] - 部分公司出现极端分化:燕赵财产车险增长1102.3%但非车险下滑53%,富德财产车险贡献25%增速 [50][53] 数据统计口径说明 - 采用"签单保费"新口径替代原保险保费收入,反映直保业务实际规模 [8][11] - 部分公司数据存在含税/不含税口径差异(如人保不含税 vs 平安含税),影响可比性 [14][15]
【保险学术前沿】文章推荐:竞争性保险市场中的均衡:论信息不完全经济
13个精算师· 2025-06-06 22:00
文章核心观点 - 信息不完全会显著改变竞争市场的均衡特性,传统单一价格均衡在保险市场中不可行 [3][5] - 市场均衡若存在,由同时规定价格与数量的合同构成,高风险个体对低风险个体产生完全耗散的负外部性 [3][5][26] - 个体自愿或强制披露信息可能使所有个体境况改善,竞争均衡可能不存在或非帕累托最优 [3][25][27] 基本模型分析 - 个体通过保险合同改变收入分布,保险公司为风险中性且追求预期利润最大化 [9][10] - 保险公司无法直接观察个体事故概率,需通过自我选择机制推断客户风险特征 [12] - 均衡定义为合同集合满足零利润且无外部合同能获得非负利润 [13] 同质客户均衡 - 在客户事故概率相同时,竞争均衡使客户以精算公平价格购买完全保险 [17] - 均衡点位于45度线与公平赔率线交点,边际替代率等于赔率线斜率 [18] 两类风险客户均衡 - 混合均衡不可行,因存在合同能吸引低风险客户并盈利,破坏原有均衡 [19] - 分离均衡需满足高风险客户选择完全保险合同,低风险客户合同须位于高风险无差异曲线下方 [22] - 均衡不存在条件包括低风险客户混合成本低或分离成本高时 [25] 模型稳健性检验 - 结论在个体风险认知存在偏差或风险厌恶程度差异时仍成立 [30][32] - 价格与数量竞争比单纯价格竞争更适应保险市场,可应对道德风险问题 [34] - 保险公司提供多种合同组合可能打破均衡,最优补贴问题影响分离均衡效率 [36][38] 替代均衡概念 - 信息一致均衡和局部均衡要求较低理性程度,Wilson均衡引入非短视行为但存在适用局限性 [43][44][45] - 均衡存在性依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假设,不同概念对市场稳定性有不同推论 [48] 理论应用与实证意义 - 分析框架适用于教育筛选、劳动力市场等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领域 [50] - 信息不完全可能解释某些市场缺乏竞争性的现象,需实证研究验证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