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精算师

搜索文档
利率进入下行周期,“保底+浮动收益”分红险产品的优势愈发明显,哪些公司值得推荐?(第一期)
13个精算师· 2025-08-14 11:03
利率下行与预定利率调整 - 行业首次触发预定利率下调机制,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连续2个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基点 [2] - 自9月起预定利率全面下调:普通型最高2.0%(下调50个基点),分红型最高1.75%(下调25个基点),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最高1.0%(下调50个基点) [2] - 2023年以来行业连续三次下调预定利率,主因市场利率持续下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2.65%降至1.3%(下降135个基点) [4]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2024年加速下降88个基点,创历史新低 [6] 分红险成为行业策略重点 - 分红险预定利率仅下调25个基点,与普通型产品利差收窄至25个基点,反映保险公司"力推分红险"策略 [8] - 分红险具备"保底+浮动收益"特性:保证利率基础上,投保人可分得70%利差收益,监管要求至少分配70%可分配盈余 [9] - 保险公司通过分红特储账户平滑红利分配,在利率下行期兼具锁定利率和分享未来收益的优势 [12] 分红险经营与公司选择标准 - 评估分红实力需关注四大维度:长期红利实现率、长期投资收益率、偿付能力充足率(BB级以上)、整体经营稳健性 [18] - 高风险或特储为负的公司需审慎分红,监管要求论证分红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15] - 分红险本质是长期经营能力比拼,需选择具备抗周期能力的公司 [16] 恒安标准人寿分红险案例 - 2008年率先推出英式保额分红产品,特点包括全差分红、保额增长、双重红利(年度+终了)、复式增长和公平定价 [21] - 2024年分红险原保费收入58.82亿元(同比增长21%),红利实现率高出行业平均34个百分点 [22][25] - 主力产品(如幸福到老养老年金、传世臻耀终身寿险)实现率均达100%以上,年度红利实现率均值95.1%(行业前4) [24][27] - 投资能力支撑高分紅:2024年总投资收益率6.14%,综合收益率15.57%,近三年平均收益率5.29% [30][33] - 独立账户管理和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策略增强分红稳定性 [32]
初审名单公布!商保创新药目录121个:百万元一针的抗癌药,五款CAR-T通过...
13个精算师· 2025-08-14 00:00
医保商保"双目录"初审结果 - 2025年医保和商保"双目录"初审结果公布 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纳入调整方案 标志着双目录时代正式到来[1][5][6] - 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通过121个药品 涵盖癌症、罕见病等领域 包括5款CAR-T抗癌药 价格在99 9万至129万之间[2][12][16][24][25] - 基本医保目录涉及534个药品 商保创新药目录旨在解决高值创新药支付问题 通过商业保险报销未被医保覆盖但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药品[12][14] 商保创新药目录特点 - 目录定位为补充基本医保 重点纳入原研药和创新药 如CAR-T疗法、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等[14][16][28] - 121个初审药品中包括35个罕见病药物 以及治疗糖尿病、白血病等疾病的药品 部分尚未包含在现有保险特药清单中[28][29] - 目录药品需经过专家评审和价格协商才能正式纳入 目前仅通过形式审查[15] 商保创新药支付机制 - 医保局将给予"三除外"支持 不纳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和集采监测 保障药品可及性[33] - 推行"医保+商保"一站式秒赔 试点地区已实现数据互联和同步结算 缩短理赔周期至30分钟[34] - 2024年平安健康特药支付达19 8亿元 同比增长70% 太保健康单笔最大送药金额达120万(CAR-T药品)[36]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当前保险公司特药清单差异较大 121个商保创新药与现有清单交叉仅几十个 目录或将成为统一参考基础[23] - 医疗险已实现高额赔付 2024年富德生命、新华保险等公司出现超300万理赔案例[37][39] - 行业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 通过基本医保、惠民保和商业健康险共同解决创新药支付问题[14]
2024年73家寿险公司退保率排行榜:4家超5%,2款产品退保超100亿!
13个精算师· 2025-08-12 23:53
行业退保概况 - 2024年73家寿险公司综合退保率中位数为1.68%,同比下降0.73个百分点,简单平均值为1.86%,同比下降2.38个百分点 [17] - 行业退保率连续两年下降,2023年人身险公司退保率为2.4%,较2022年下降0.33个百分点 [15] - 约900款产品累计退保规模近1.8千亿,同比减少约500亿 [11] 公司退保表现 - 2家公司综合退保率超8%(德华安顾11.55%、弘康人寿8.10%),4家超4% [10] - 36家公司退保率低于2%,占比49% [20] - 50家公司退保率同比下降,占比近70%,主要集中在中小险企 [22] - 头部公司中,中国人寿退保率1.01%(-0.10%),平安寿险0.76%(+0.02%),太保寿险1.68%(-0.13%)[47][63][9] 产品退保特征 - 万能险退保规模最大,以万能型终身寿险和年金险为主,部分产品因达到预定退保期间集中退保 [30] - 增额终身寿险开始出现退保,如长生人寿两款产品2024年退保超2亿 [32] - 投连险退保明显增加,涉及弘康人寿、汇丰人寿等公司 [33] - 年金险退保规模显著下降,终身寿险退保增多 [11][23] 业务品质改善 - 上市险企继续率提升:中国人寿13个月保单继续率91.6%,平安寿险96.4%,太保寿险97.4% [9] - 退保率下降与利率下行环境下保险产品锁定利率优势、养老保障产品占比提升有关 [22] 数据统计口径 - 综合退保率计算公式包含退保金、保户储金及投资款退保金等,非年化指标 [34] - 部分公司披露当季数据(如平安寿险、中信保诚),多数披露年度数据,横向对比需注意差异 [36]
2025年上半年寿险公司(非上市)偿付能力排行榜:1家风险评级为C!所有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环比提升,超5成偿付能力上升...
13个精算师· 2025-08-11 20:19
2025年上半年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分析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排名 - 国寿养老以1077%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位居榜首,环比上升43个百分点 [2] - 新华养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71.9%,但环比大幅下降645个百分点 [2] - 中银三星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3190.8%,环比上升28个百分点 [4] - 建信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120%,环比上升5个百分点 [4]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变动 - 57%的非上市寿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一季度上升 [23] - 三峡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上升240个百分点至396.9% [2] - 国联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上升91个百分点至194.6% [5] - 华汇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下降8个百分点至2006.1% [15] 偿付能力监管动态 - 鼎诚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18%,低于120%的监管重点核查线 [18] - 华汇人寿是唯一风险评级为C的寿险公司 [17] - 2025年上半年6家险企获批发行近20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 [27] - 寿险公司2024年至今累计发债超1200亿元 [29]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利率下调幅度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从2.5%降至2.0% [9] -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从2.0%降至1.75% [9] - 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从1.5%降至1.0% [9] 产品结构调整 - 分红险预定利率仅下调25个基点,幅度最小 [11] - 行业推动"保底+浮动收益"类产品发展 [11] - 利率下行背景下保险产品长期锁定利率优势凸显 [11] 行业资本运作与投资表现 资本补充活动 - 2025年多家险企公告拟增资总额超270亿元 [27] - 阳光人寿获批发行5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27] - 泰康养老获批发行2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27] 投资收益率 - 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中64%综合投资收益率超2% [25] - 二季度资本市场上涨推动险企投资收益提升 [25] - 部分公司因提前执行新准则净利润增长 [23]
【保险学术前沿】期刊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025年102卷(2)
13个精算师· 2025-08-10 10:03
期刊介绍 -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成立于1982年,专注于健康和医疗保健经济学领域,涉及健康服务的生产、需求、融资、政策干预评估等主题 [2] - 该刊每年发行6期,平均每期发表文章10篇左右,2024年影响因子为3.4 [2] 健康信念研究 - 新冠疫情背景下,认为防护行为能降低负面健康结果主观概率及减少信念不精确性的人,更倾向于采取积极防护行为 [3][9] - 健康不平等厌恶导致对健康优势群体(女性和非吸烟者)的福利权重降低,对健康劣势群体(贫困者)的权重提高 [3][11] - "时间权衡"(TTO)与"标准赌博"(SG)任务对同一健康状态的效用评估存在差异,注意力分配方式影响效用评分 [3][15] 政策影响分析 - 诊断性影像必要性证书(CON)政策减少低价值医疗服务使用(Medicare受益人接受低价值影像检查概率下降),且不影响高价值服务 [4][6] - 新冠疫情期间返校政策使感染率上升,低收入县和高患病率县增幅更明显(基于1.3亿家庭周观察数据) [4][13] - 风味电子烟禁令实施后,青少年使用率短期下降2-3个百分点,但两年后效果减弱;18-30岁群体使用率下降趋势两年后增强 [4][22] - 产假每延长1个月,母亲终身吸烟概率上升1.2个百分点,每日吸烟量增加0.2支,伴侣财务支持不足是主要驱动因素 [4][18] - 针对女性的肥胖干预可使整体BMI降低效果提升8%,男性学生对女性朋友体重变化反应更敏感 [4][20] 研究方法与数据 - 影像CON政策研究采用州边界回归不连续设计(RDD),构建原创数据集分析Medicare受益人行为 [6] - 健康信念研究通过调查年轻成年人,量化主观概率范围(最低/最高值差异)衡量信念不精确性 [9] - 福利权重实验基于英国569名参与者对41,460个虚拟个体的资源分配观测,结合责任归属信念分析 [11] - 返校政策研究整合1.3亿家庭周医疗索赔数据与智能手机移动数据,采用三重差分法 [13] - 肥胖干预研究利用青少年BMI和社交网络数据,控制网络内生性并模拟性别差异化效果 [20] 跨学科发现 - 注意力分配差异解释TTO与SG任务效用评估差距:关注持续时间(TTO)或概率(SG)属性者更不愿妥协 [15] - 电子烟禁令导致部分群体转向无风味电子烟或传统卷烟,呈现替代效应 [22] - 同伴效应存在性别异质性,女性定制干预对学校肥胖防控更具成本效益 [20]
港险将推报行合一;平安、国寿等五大上市险分红近千亿;泰康、友邦等接盘160亿购物中心|13精周报
13个精算师· 2025-08-09 10:07
监管动态 - 七部门推动政府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等长线资金重点布局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方向 [5] - 两部门恢复征收国债等利息收入增值税 新发行债券8月8日起征税 [6] - 银保信首次统一保险产品投资收益率假设上限为3.9% 强化"报行合一"费用约束 [7] -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拟更名为"中国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覆盖银行理财公司 [8] - 海南鼓励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产业保险 [9] - 上海七部门联合发文支持创新药械 探索"监管沙盒"试点和医保商保数据互通 [10][11] - 香港监管机构推动寿险公司将投资决策职能从新加坡迁回香港 [14] 公司投资与股权变动 - 弘康人寿连续增持郑州银行(持股14.03%)和港华智慧能源(持股5%) [17][18] - 中国平安增持邮储银行935.7万股 持股比例升至15.02% [19] - 阳光人寿减持胜利股份0.5%至4.72% [20] - 太平人寿35亿投资中国电建解套浮盈 股价近月涨超30% [22] - 中国人寿联合设立50亿河北临空股权投资基金 [23] - 泰康人寿领投160亿接盘无锡、北京、武汉荟聚购物中心 [24] - 中邮人寿上半年保险收入1180亿 年内举牌绿色动力环保和东航物流 [25][26] 财务与业绩表现 - 58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上半年净利润286亿 同比大增242% [44] - 76家财险公司上半年净利润92.52亿 同比增长92% [45] - 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累计分红907.89亿 同比增长20.21% [46] - 中宏人寿净利润大增343%至2.22亿 综合投资收益率仅1.74% [27] - 台湾保险业2025年上半年亏损6.5亿美元 寿险利润降98.4% [15] - 伯克希尔Q2营业利润111.6亿美元 受保险疲软和汇率损失拖累 [55] - 加拉格尔上半年净利润13.18亿美元 同比增长17.26% [57] 行业趋势与创新 - 香港拟实施分红险佣金改革 首年佣金不超70% 剩余分5年发放 [41] - 险资年内举牌达22次 偏好公用事业、银行等高股息标的 [42][43] - 全国性"医保+商保"清分结算中心落地北京 实现数据互通和快速理赔 [54] - 阳光人寿推出"美好人生"银发产品体系 覆盖高龄及慢病人群 [59] - 全国首单新能源"贷+保"气候贷落地成都 以太阳辐射量为赔付指标 [60] 公司治理与人事 - 中国财险和紫金财险取消监事会 9位监事被免职 [28][29] - 民生人寿高管层仅剩4人 总经理吴志军卸任合规负责人 [33] - 横琴人寿高管离职潮后补位 严志扬出任审计责任人 [36] - 幸福人寿董事会更新 何六艺等新任董事 [38] - 傅安平卸任珠江人寿总经理 拟任幸福人寿董事 [39] 行业监管与风险 - 143家险企偿付能力报告显示5家"亮红灯" 华汇人寿等评级为C [47][48] - 四家问题险企清算完成 华夏人寿23名责任人被罚 [49] - *ST天茂拟主动退市 系年内第三家退市险企 [50]
2025年第二季度非上市财险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75%,其中承保利润率增0.80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增0.34个百分点!
13个精算师· 2025-08-08 19:03
2025年第二季度非上市财险公司经营情况 - 2025年第二季度非上市财险公司净利润合计9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5% [11][13] - 净利润增长主要来自承保端和投资端共同发力,承保利润率同比提升0.80个百分点至2.11%,总投资收益率同比提升0.34个百分点至1.61% [2][13] - 综合投资收益率达1.77%,同比提高0.24个百分点 [14] 盈利能力分析 - 承保利润率呈现正态分布,45%的公司实现承保盈利(34家),加权平均值为2.11%,中位数为-0.43% [6][7][21] - 总投资收益率呈现负偏态分布,中位数1.47%,简单平均值1.83%,加权平均值1.61%,18家公司收益率超过2.0% [4][17][19] - 富邦财险以22.15%的总投资收益率位居榜首 [16][19] 双轮驱动分组表现 - 第1组(承保+投资双盈利)包含35家公司,代表企业包括国寿财产(净利润24.3亿元)、英大财产(10.5亿元)、中华联合(8.2亿元) [8][27][28] - 第2组(一盈一亏但整体盈利)有33家公司,包括泰康在线、国任财险等 [27][29] - 第3组(一盈一亏且整体亏损)含8家公司,如东吴财险、日本兴亚等 [27][30] - 无公司落入第4组(双亏损) [27] 关键榜单数据 - 净利润前十:国寿财产(24.3亿)、英大财产(10.5亿)、中华联合(8.2亿)、鼎和财产(6.5亿)、永安财险(3.2亿) [28] - ROE前十:富邦财险(51.8%)、众惠相互(11.3%)、英大财产(9.2%)、京东安联(6.8%)、华安财险(6.7%) [31] - 投资收益率前十:富邦财险(22.15%)、广东能源自保(4.95%)、鑫安汽车(3.25%)、泰山财险(3.25%)、国任财险(3.21%) [33] 理论背景 - 行业存在"海派"(侧重投资收益)与"山派"(侧重承保利润)经营理念差异 [9][10] - 2025年数据表明头部公司已实现承保与投资双轮驱动的盈利模式 [8][35]
2025上半年财险公司利润榜&成本率榜(非上市):国寿财产第一,英大财产超10亿,中华联合、鼎和财产超5亿...
13个精算师· 2025-08-07 18:24
2025年上半年非上市财险公司业绩分析 - 76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68家盈利8家亏损,净利润总额超90亿创近年新高 [1][6][7] - 行业整体投资收益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1.27%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59%,上升0.32个百分点 [10] - 综合成本率改善,48家公司成本率下降占比64%,推动承保利润增长 [12] 头部财险公司表现 - 国寿财产以24.28亿净利润蝉联第一,同比增加6.83亿,费用率实现三连降 [2][18][20] - 英大财产净利润10.53亿排名第二,成本率79.42%同比下降10.72个百分点 [22] - 中华联合净利润8.22亿同比增3.26亿,投资收益率升至1.48% [14][20] 中型险企发展态势 - 百亿规模险企如永安财险(3.23亿)、紫金财产(3.00亿)等净利润均实现增长 [22] - 15家险企扭亏为盈,永诚保险成本率下降6个百分点,安盛天平下降近4个百分点 [24][26] - 新能源车险发展带动车险保费增速提升 [7] 亏损机构问题分析 - 8家持续亏损机构中前海联合亏损0.51亿,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00.84%逼近监管红线 [29][31] - 亏损机构普遍综合成本率高于110%,如太平科技216.07%、日本兴亚193.28% [34] - 责任险等特定业务持续亏损是前海联合等机构的主要问题 [32] 行业结构性变化 - 财险公司股票投资占比从2024年一季度的6.36%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7.56% [10] - 非车险赔付率改善显著,健康险等业务成本优化成为利润增长新动力 [26] -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对部分公司财务表现产生影响 [2][7]
2025年第二季度非上市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排行榜:总投资收益率为什么会企稳回升?我们尝试给出行业层面投资收益率的“公式化拆解”
13个精算师· 2025-08-06 19:04
行业投资收益率分析 - 2025年第二季度非上市寿险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加权平均值为1.98%,同比提高0.06个百分点,呈现企稳回升趋势[2][4] - 综合投资收益率加权平均值为2.67%,同比下降2.14个百分点,与上证指数收益率2.76%形成对比[4][14] - 权益资产回报显著回暖是总投资收益率企稳的主因,其对收益率差异的解释贡献率达115%[18][19] 资产配置模型 - 行业投资收益率公式化拆解为:固收类(75%权重×1.76%)+权益类(20%×(2.76%+3.80%))+流动性资产(5%×0.7%)=2.67%[10][18] - 上市公司配置结构为行业基准:固收类占比75%,权益类20%,流动性资产5%,近十年呈现定存降、债券增、股票增趋势[10][17] - 权益类风险溢价估算达3.80%,显著高于基准收益率[10][11] 公司排名数据 - 总投资收益率前十公司中,君龙人寿以4.67%居首,北京人寿(3.65%)、利安人寿(3.22%)分列二三位[26][28] - 综合投资收益率前十公司中,长城人寿(6.82%)、小康人寿(5.53%)、光大永明(5.10%)位列前三[32][34] - 近三年平均收益率显示,同方全球(8.98%)、中英人寿(8.23%)、复星联合(7.85%)领跑综合收益率榜单[49][50] 会计准则影响 - 资产重分类导致四类公司差异:2025年调整HTM资产的公司(如平安寿险)综合收益率显著高于总投资收益率[19][22] - 59家样本公司总资产占行业26%,其中13家综合收益率超3%,6家总投资收益率超3%[6][19][31] - I9准则实施公司(如阳光人寿)与I39口径公司投资收益披露存在结构性差异[20] 数据更新内容 - 新增2025Q2非上市险企偿付能力指标,如安盟保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318.76%[56][57] - 补充MDRT人数及投连险数据,249个投连险账户加权收益率2.5%[11][60][63] - 更新处罚信息涉及泰康人寿等公司内控问题[58][62]
寿险公司的保单未来盈余
13个精算师· 2025-08-05 17:34
偿二代二期工程与保单未来盈余 - 中国保险行业从2022年一季度开始实施偿二代二期工程,要求公司披露比一期更详细的数据和指标,并引入"保单未来盈余"这一新概念来衡量公司未来盈利能力[1] - 保单未来盈余定义为会计准备金与偿二代准备金之差(ACCIF),减去可能的10%所得税准备和现金价值保证影响,大多数中小寿险公司因无这两项影响,其保单未来盈余即为ACCIF[2] - 从2023年开始,部分公司实施IFRS17新会计准则,但可通过特定公式推导保单未来盈余,该公式适用于所有公司且无需知道所得税准备和现金价值保证情况[3][4] 保单未来盈余计算方法与验证 - 通过特定公式可验证公司偿付能力报告中会计准备金、偿二准备金等数据的内在一致性,公式涉及递延所得税负债(DTL)、实际资本(AC)、净资产(NA)等多项指标[6] - 公式中DTL需与其他认可负债中的DTL保持一致,无论公司使用抵销前还是抵销后的DTL,公式均成立[7] - 大多数公司(包括所有上市公司和几乎全部外资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使用抵销后的DTA和DTL,但农银人寿等公司在计算偿付能力时使用抵销前的资产负债表数据[8] 行业保单未来盈余现状 - 66家寿险公司2024年底保单未来盈余总额2.26万亿元,占总资产8.8%,较2022年底下降约1500亿元[14] - "老七家"保单未来盈余1.86万亿元占行业总额82%,其占总资产比例约10%(太平最高13.3%,国寿最低7.2%)[14] - 五家公司比例超15%:友邦人寿(15.5%)、君龙人寿(18.6%)、复星健康(17.7%)、人保健康(16.7%)和泰康养老(15.1%)[14][27] - 仅三家公司在2024年底保单未来盈余为负:横琴人寿(-3.4%)、瑞华健康(-6.8%)和华贵人寿(-18.5%)[14][27] 公司变动分析 - 国寿、平安、太保和泰康人寿保单未来盈余下降明显,主要因历史分红险存量过大或主打分红养老年金产品[15] - 中邮人寿2024年保单未来盈余273亿元(占总资产4.3%),但因净资产仅64亿元(占总资产1%),2025年下调期交保费目标并向分红险转型[18] - 友邦人寿2024年保单未来盈余下降金额最大,中意和信诚人寿下降比例最大[15] 产品结构与影响因素 - 分红险保单未来盈余约为传统险的1/3,近年750天平均曲线快速下降导致两三年前承保的分红险在2024年可能已转为负值[16] - 2023年主流3.5%定价增额终身寿产品保单未来盈余差异大(首年保费10%-35%),2024年定价利率降至3.0%后,五年期交产品盈余上升至期交保费50%左右[17] - 负债评估曲线终极利率如从当前4.5%降至3.0%,将显著影响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和保单未来盈余[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