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精算师

搜索文档
2025年上半年寿险公司利润榜(非上市):泰康蝉联第一,创新高!中邮、工银等4家盈利超10亿,2家亏损超5亿...
13个精算师· 2025-08-04 20: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合计净利润293.4亿元,同比增加206亿元,增幅达236% [7][12] - 行业保费增速持续提升,近两月单月增速维持在10%以上,预计三季度末增速较年初大幅提升 [9] - 亏损机构数量从2024年同期的30家减少至21家,执行新准则公司增至36家左右 [11] 头部公司表现 - 泰康人寿以159.98亿元净利润蝉联第一,同比增加99亿元创历史新高,投资收益率上升0.42个百分点至1.8% [16][18] - 中邮人寿净利润51.77亿元排名第二,新业务价值率提升至27.08%但投资收益率下降0.62个百分点 [20][22] - 中信保诚净利润10.26亿元,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0.33个百分点至1.97%,新单增速较快 [22] 中小型公司分化 - 英大人寿、陆家嘴国泰等公司投资收益率超2%且同比上升,带动利润增长 [22] - 横琴人寿、鼎诚人寿等21家公司持续亏损,其中鼎诚人寿净资产降至-2.64亿元 [25][28] - 和泰人寿、国联人寿等中小公司因投资收益率降至1%左右导致亏损加剧 [30] 财务数据亮点 - 中邮人寿ROE达44.5%居首,中意人寿(33.5%)、英大人寿(30.5%)紧随其后 [13] - 招商信诺保费增速153.9%最高,中美联泰(50.2%)、小康人寿(37.7%)增速显著 [13][26] - 多数公司退保率同比下降,农银人寿退保率降幅达2.13个百分点 [20] 准则切换影响 - 新准则下折现率波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降低净利润波动但加大净资产波动 [11] - 泰康人寿等执行新准则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回升至10%以上 [16] - 未执行新准则的中小公司受折现率影响更大,盈利压力显著 [30]
国寿、平安等7家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华夏人寿被吊销业务许可证,原董事长被终身禁业;李云泽会见香港保监局主席|13精周报
13个精算师· 2025-08-02 11:03
监管动态 - 五部门联合发文禁止面向不特定车辆开展交通安全统筹业务,要求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不得包含相关字样[5]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研究将长期护理智能化服务和支持性器具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6] - 人社部正在研究个人养老金"默认投资"机制,以提升产品吸引力[7] - 医保局印发《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经办规程》,推动医药费用即时结算[8] - 金融监管总局规范城市商业医疗险发展,要求差异化定价并扩大保障范围[9] - 2025年前6月保险业原保费收入达3.74万亿元,同比增长5.04%[10] - 香港保险市场第一季度新单保费达934亿港元,同比增长43.1%[15] 公司动态 - 平安人寿增持招商银行股份至16.10%[17] - 弘康人寿增持郑州银行1495万股,持股比例达12.36%[18] - 阳光保险拟申请H股全流通,涉及35.2亿股[19] - 中国人保拟派发A股现金红利每股0.117元,总计51.74亿元[20] - 新华保险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99元,总计分红62.08亿元[21] - 太保寿险在上海成立49.99亿元私募基金[22] - 中国太保产险拟向香港子公司增资不超过15亿港元[23] - 人保寿险半年规模保费首次突破千亿[24] - 泰康养老上半年净利润4.22亿元,个人养老金客户超22万人[25] - 信美相互上半年原保费收入25.76亿元,净利润591.63万元[26] - 招商仁和上半年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8.7%[27] - 华夏人寿因多项违规被吊销业务许可证,多名高管被处罚[28][29] - 中国太保拟撤销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相关职权[30] - 中国太保制定"人工智能+"战略规划,将在多个业务领域应用AI技术[31] 人事变动 - 多地金融监管局迎来新任纪委书记和副局长[33][34] - 金融监管总局前处长徐继华出任锦州市副市长[35] - 洪铃获批出任现代财险董事长[36] - 张龙获批担任长江财险董事长[37] - 钱芳拟出任国联人寿董事长[38] - 刘智勇获批担任新华保险董事会秘书[39] - 白平获批担任国寿财险董事及董事会秘书[40] - 张戬获批担任中邮保险资管总经理[41] - 中国平安聘任王晓航出任首席技术官[43] - 侯晋获批担任中国人寿总经理助理[44] - 马永丰获批担任太平财险总精算师[45] - 鲍迪出任和谐健康精算临时负责人[46] - 中再产险副总经理林伟离任[47][48] - 阳光财险元老级高管杨丰昱或将离场[49][50] 行业动态 - 7家中国保险机构上榜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52] - 2025年6月江苏原保险保费收入3757亿元居全国首位[53] - 年内保险公司撤销分支机构1799家,净减少1574家[54] - 摩根大通预测上半年主要中国保险公司净利润平均增长15%[55][56] - 东吴证券认为保障型保险产品发展空间广阔[57] - 瑞士再保险预测中国寿险和健康险保费将恢复增长[58] - 中国太保产险在泰国落地新能源车险业务[59] 产品服务 - 深圳推出普惠型家财险"深圳惠家保"[61] - 蚂蚁保上线"长钱保"系列储蓄型保险[62][63] - 中再寿险(香港)发布首款大湾区跨境医疗创新产品[64] - 泰康之家·津园开业,提供1550个养老单元[65] - 国寿"女性安康"工程在山东参保人数达200万[66]
近16年财险公司增资分红盘点:有五家公司分红金额超过股东投入,有54家公司股东累计投入金额高达1490亿元,但从未分过红!
13个精算师· 2025-08-01 19:41
财险行业增资与分红概况 - 2009-2024年财险行业累计新增股东投入资本3253亿元,累计盈利6064亿元,累计分红2144亿元,分红次数达231次 [2][7][8][9] - 2024年行业新增股东投入138亿元,创造利润626亿元,分红274亿元,分红规模创历史新高 [7][8][9]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35家分红公司累计盈利6379亿元,54家未分红公司累计亏损315亿元 [2][13] 分红与增资结构分析 - 89家公司中有35家曾分红,其增资次数占比39%(96次),增资金额占比54%(1763亿元);未分红的54家公司增资次数占比61%(153次),金额占比46%(1490亿元) [2][13] - 分红公司中,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财险等9家公司分红次数超10次,其中5家(人保、平安、太保、美亚保险、东京海上)累积分红金额已超过股东累计投入 [3][16][17] - 仅3家公司(安盛天平、融通财险、锦泰财产)在统计期内仅分红1次 [17] 头部公司财务表现 - 人保财险以2795.7亿元累计利润、893.3亿元累积分红居首,分红/股东投入比达2.7倍;平安产险、太保财险分别以502.9亿元、372.7亿元累积分红位列第二、第三 [16] - 外资公司表现突出:美亚保险和东京海上分红/股东投入比分别为1.4倍和1.3倍,进入红利期 [16][17] - 部分公司投入产出比低:如紫金财产累积分红3.2亿元,股东投入达82亿元,比值仅0.04 [16] 数据更新内容 - 新增2025年2季度非上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如安盟保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318.76%,爱和谊达487.31% [21][22] - 补充2025年MDRT人数及投连险净值数据,如平安寿险发展投资账户2025年7月18日买入价5.7568元 [25][28] - 更新最近一周处罚信息,涉及泰康人寿、民生人寿等公司内控及代理人管理问题 [27]
普惠!金融监管总局:城市商业医疗险,要将创新药纳入责任,突出为民情怀,差异化定价,明确“六不得”...
13个精算师· 2025-07-31 21:35
惠民保新规核心内容 - 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时隔4年再次规范"惠民保"业务[1][8] - 新规从普惠定位、商业属性、产品管理、服务能力、市场秩序等方面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可持续发展[9] 产品定位与普惠性 - 突出普惠定位,强调为民情怀,优化产品供给[11] - 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责任范围,扩大惠及面[12][13] - 创新药已通过特药目录形式纳入保障,如北京普惠健康保含41种国内特药,上海沪惠保扩增至48种[15][16] 投保与定价机制 - 坚持自愿投保原则,保险公司自主经营[17][18] - 实施差异化定价,基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责任分级或费率分组[21][25] - 健康人群享有更高给付比例(如北京、上海达70%)和更低免赔额(北京连续三年投保可降至0.5万)[26][28][31] 产品优势与服务改进 - 与医保系统打通实现快赔,如北京普惠健康保主动提醒理赔并赔付[34][36] - 鼓励建立多方交流平台提升投保和理赔便利度[34] - 保险行业协会正制定统一药品目录和示范条款[37][38] 市场规范要求 - 提出"六不得"规定:包括不得调整已签合同的赔付条件、不得低价无序竞争等[40][41][42] - 共保业务不得设置歧视性准入条件,主承保公司需共享数据[41] - 条件不成熟地区不宜盲目推进惠民保项目[44][47] 产品标识与地区适用 - 要求在产品名称中注明"定制"字样并列明适用地区[53] - 部分项目已显成效:深圳惠民保参保人数达615万,三年累计超1800万人次[54]
46家险企上榜!《财富》世界500强:7家中国险企上榜,国寿、平安、人保、太保、泰康、友邦!新华重新上榜~
13个精算师· 2025-07-30 11:42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国险企表现 - 2025年共有7家中国保险公司上榜《财富》世界500强,较上年增加1家,其中新华保险时隔1年重新上榜[1][8][11] - 中国人寿首次成为中国险企榜首,排名第45位,已连续23年上榜[17] - 中国平安排名第47位,连续16年上榜,并入选最赚钱的50家公司之一,利润排名第28位[17][35] - 中国太保排名上升80位至251位,是12家排名上升超50位的中国公司之一[14] - 泰康保险排名上升47位至334位,友邦保险上升29位至417位,中国人保上升17位至141位[26] 中国险企经营数据 - 中国上榜公司平均利润从39亿美元增至42亿美元,同比增长7.4%[8] - 中国人寿营业收入16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中国平安营业收入1586亿美元同比增长9%[22] - 中国人保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3%至872亿美元,利润同比增长86%至58.58亿美元[22] - 中国太保利润同比增长62%至62.49亿美元,友邦保险利润同比增长82%至68.36亿美元[22] - 新华保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至323亿美元,但亏损14.38亿美元[22] 全球保险行业格局 - 2025年世界500强中共有46家保险公司,较上年增加1家[42] - 美国以20家险企居首,中国7家第二,日本8家第三[42] - 美中日三国险企营收占比分别为54.7%、15.0%、10.8%,利润占比分别为55.9%、13.9%、8.5%[43][44] - 联合健康集团以4003亿美元营收居全球险企首位,伯克希尔哈撒韦以890亿美元利润居首[40] - 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分别以1603亿和1586亿美元营收位列全球险企第5和第6位[40] 行业发展趋势 - 保险公司排名集体上升得益于投资收益和保费收入增长[26] - 泰康人寿、友邦人寿2024年保费增速均超10%[27] - 头部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显著提升,投资收益总额上升[28] - 执行新准则和资本市场机遇推动保险公司规模和效益向好发展[37] - 中国保险公司市值显著增长,中国人寿市值9741亿美元同比增长48%,中国平安市值8842亿美元同比增长32%[36]
【独家拆解】揭开分红实现率数字看背后本质:死差红利如何影响你的判断?
13个精算师· 2025-07-29 20:32
监管限高背景下的分红实现率差异 - 监管要求分红水平不超过人身保险业过去3年平均财务收益率3.2%,推算出实现率理论上限为114% [3] - 实际披露的实现率存在显著高于114%的情况,核心原因是部分公司计算分子时包含死差红利 [3] - 行业存在两种实现率计算口径:两差分红实现率(含利差+死差)和利差分红实现率(仅含利差) [4] 主要保险公司产品实现率对比 - A公司臻耀传家终身寿险两差实现率138%,利差实现率100% [5] - B公司嘉传未来(2024版)两差实现率145%,利差实现率124% [5] - C公司盛世金越(司庆版)仅计算利差实现率为114% [5] - D公司泰盈人生A款年金保险两差实现率105%,利差实现率100% [5] - E公司鸿赢金生2.0终身寿险两差与利差实现率均为100% [5] 两差分红实现率的特性 - 保单年度前期实现率存在虚高,因死差影响被放大 [8][11] - 以50岁男性投保10年交增额寿为例,首年两差实现率偏离最大但红利金额最小 [12] - 两差实现率仅代表投保人群平均值,个体保单差异较大,可能形成误导 [15] 长期评估建议 - 利差红利在全周期贡献占比绝对大头,利差实现率反映中枢价值 [10][17] - 建议关注实现率计算口径、长期视角下的实现率、保险公司长期投资能力 [18] - 行业统一计算口径可提升横向对比客观性 [18]
2024年度寿险公司加权薪保比指标排行榜,薪保比已创近15年来历史新低!
13个精算师· 2025-07-28 19:46
寿险行业薪保比状况 - 2024年寿险行业职工薪酬1085亿元,同比下降4.6%,薪保比为3.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创近15年新低 [2][14] - 行业薪保比呈现周期性变化:2010-2015年为上升期(4.2%→5.3%),2016-2018年平稳,2018年后连续五年下降,主要受"保险回归保障"政策、报行合一、人员优化等因素影响 [16] - 规模保费口径下2023年薪保比为3.3%,较原保费口径低0.6个百分点 [16] 不同类型公司差异 - "TOP7+1"头部公司(含中国人寿、平安寿险等)2024年薪保比为3.3%,低于中小型公司的3.7% [17][18] - 头部公司薪保比波动较小(2010年3.6%→2015年4.9%→2024年3.3%),中小型公司2019年后加速下滑 [17][18] - 按渠道划分:个人代理为主的公司薪保比3.3%(降0.5pct),银行邮政渠道为主的公司3.0%(降0.2pct) [20] 薪保比与经营绩效关系 - 实证研究表明薪保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公司ROE下降0.37个百分点,验证人力成本对盈利的负向影响 [25] - 研究模型控制公司规模(总资产对数)、渠道类型和时间变量,确保结论可靠性 [24] 行业薪酬数据 - 2023年寿险行业职工人数34.5万人,人均薪酬福利33万元,近年呈现"人数略降、薪酬略升"趋势 [10][22] - 职工薪酬数据基于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职工现金"科目计算,反映实际人力成本支出 [14][20] 公司排名与分布 - 70家寿险公司近五年加权薪保比均值4.0%,中位数4.9%,极值区间0.8%-161.7%,11家公司超10% [5][28] - 弘康人寿以0.89%的加权薪保比位列效率榜首,中邮人寿(1.02%)、工银安盛(1.84%)分列二三名 [31][32] - 头部公司中平安寿险(3.41%)、中国人寿(3.62%)排名13-14位,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32] 数据更新动态 - 新增2025年6月万能险结算利率数据2000余条,包含国寿多款产品利率2.5%-2.7% [39][40] - 补充34家公司2025年分红险红利实现率数据,如平安寿险部分产品现金分红实现率35%-52.5% [41] - 更新最近周度监管处罚及投连险净值数据,完善市场监测维度 [42]
【保险学术前沿】文章推荐:再保险实践与趋势的全面回顾
13个精算师· 2025-07-26 10:58
再保险基础概念 - 再保险是保险公司将风险转移给再保险机构的协议,被称为"保险公司的保险",通过该机制原保险人可转移全部或部分赔偿责任[2] - 再保险使保险公司总承保额度远大于净资产,通过收取保费承担风险,设定的费率需覆盖所有赔偿[2] - 再保险意义包括提高承保能力、稳定损失经验、限制单一事件责任,保护保险公司免受灾难性事件影响[2] - 再保险提供破产保护,确保理赔能力,帮助公司服务更广泛客户群,应作为关键管理策略[3] 再保险风险类型 - 再保险回收风险指再保险人违约时风险重新落回保险公司,影响财务报表并带来资本冲击[6] - 交易对手风险是选择再保险人时面临的信用风险,再保险人破产或延迟支付会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6] - 抵押账户机制可管理交易对手风险,再保险人需在协议期内将资金存入保险公司控制的托管账户[6] - 再保险成本通常高于转移风险的精算价值,可能源于风险不确定性定价或信息不对称[7] 巨灾风险与再保险 - 巨灾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更可能削弱再保险市场与行业的联系[8] - 灾后保险公司对再保险需求上升,但获取保障成本高昂,促使更早或更频繁购买再保险[9] - 非比例合同更适用于巨灾风险管理,传统再保险面临压力催生CAT指数期货等替代机制[10] - CAT期货存在基差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当覆盖公司数量多时保险公司倾向回归传统再保险[12] - 全球巨灾风险分担不均衡,许多国家主要靠本国资源而非国际再保险应对灾难[12] 寿险与非寿险业务 - 再保险能阻止寿险产品资本保证水平下降趋势,结合动态机制可降低成本并提供高保证[14] - 非寿险业务中再保险是保障整体风险组合的工具,均衡准备金受多重因素影响[16] - 专业再保险公司倾向于增加均衡准备金,GLM模型在分析再保险业务方面更有效[16] 赔偿机制与合同设计 - 在Vajda条件下构建最优再保险协议,最优边际赔偿函数应具有下限特性或线性结构[18] - 结构化再保险合同基于个别公司损失率设定赔付,能更有效降低财务困境时的风险[19] - 赔偿机制可降低保险人和再保险人总体风险指标,在财务困境时提供更高赔偿额度[20] 财务绩效影响 - 流动性与再保险需求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投资高风险资产的保险公司更倾向购买再保险[23] - 财务灵活性差的保险公司中,再保险与债务承载能力呈正向关系[23] - 借款利率高于贷款利率时,保险公司财富水平低于储蓄目标会倾向投资高风险资产[24] 数学建模应用 - 数学模型可预测索赔前应支付金额,帮助计算产品价格和预测潜在收益[30] - 同伦分析法可求解最优投资-再保险策略问题,通过数值示例验证有效性[31] - 停损再保险与定额分保结合时,一方总损失下降会以另一方损失上升为代价[31] 行业发展趋势 - 再保险公司可采用"再转分保"策略,自身也购买再保险保障[33] - 当代技术使风险评估更简便,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型提升风险管理能力[33] - 再保险是管理极端风险和减少年度损失波动性的重要工具[34]
预定利率下调!国寿、平安等公告旧产品于8月31日停售;二季度研究值仅为1.99%;年内险资举牌次数已超去年全年|13精周报
13个精算师· 2025-07-26 09:47
监管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研究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7] - 央行维持5年期和1年期LPR不变,分别为3.5%和3.0% [8] - 2024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亿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2.0% [9] - 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9.83万亿,上半年总收入4.53万亿 [9] - 社保卡覆盖98.9%人口,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10.97亿 [10] - 人社部推动基本养老金扩大投资规模,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 [11][12] - 医保局计划"十四五"期间保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左右,2024年参保人数13.27亿 [13] - 长期护理保险累计筹集资金超千亿,支出850亿,参保群众近1.9亿 [15][16] - 中保协公布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18] - 保险资管业协会数据显示三季度权益投资信心指数环比上升至56.11 [19] - 广东银行业发布自律公约防止"内卷式"竞争 [20] 公司动态 - 中邮保险举牌绿色动力环保H股,年内险资举牌次数达21次 [22] - 中国平安增持中国电信125.32万股,持股比例5% [23] - 瑞众人寿增持中国神华100万股和龙源电力330万股 [24][25] - 弘康人寿增持郑州银行2470.1万股,持股比例升至8.04% [26] - 中国人保50亿战略投资国网新源 [27] - 泰康人寿1.79亿参与峰岹科技H股IPO,持股8.69% [28] - 中意财险获批增资3.92亿 [29] - 汇丰人寿注册资本增至26.76亿,累计增资16.51亿 [30] - 中国太平上半年总保费收入1556.7亿,同比增长2.6% [31] - 中国人寿上半年公开市场权益投资净买入超900亿 [32] - 国寿养老管理养老金资产规模近2.2万亿 [33] - 泰康人寿上半年赔付总额46亿,重疾险占比52% [34] - 天安人寿获批退出 [35] 行业数据 - 3家上市险企上半年保费收入近4200亿,银保渠道贡献提升 [48] - 1380余款分红险产品中20%红利实现率超100% [49] - 上半年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661.7亿,同比增长41.44% [50] - 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超90%和95% [51] -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中10家险企上榜,中国人寿排名第12 [52][53] - 南向资金年内流入近8000亿港元,险资为主要力量 [54] - 近十年健康险保费年均复合增速达20%,2024年规模达9773亿 [55] - 交大昂立前高管涉嫌通过团体险违规转移资金1694万 [56] 产品与服务 - 平安产险推出全国首单陆基三文鱼养殖保险,保额2.2亿 [58] - 多地惠民保推出分层方案,如达州达惠保分普惠款、优选款、安享款 [59]
预定利率再下调!分红险1.75%,普通型2.0%:国寿、平安、太保等公告,中保协公布新一期预定利率研究值1.99%...
13个精算师· 2025-07-25 19:37
预定利率调整 - 中保协公布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 99%,触发下调条件为连续2个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基点[1][3][6][8] - 国寿、平安、太保等头部险企自9月起调整预定利率最高值:普通型2 0%、分红型1 75%、万能型1 0%[2][9][16][17][18] - 2023年以来预定利率第三次下调,普通型产品一次性下调50个基点,幅度显著[19][20][22][26] 利率调整机制 - 动态调整机制要求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连续2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基点时需在2个月内完成产品切换[23] - 三大参考利率(5年期LPR、5年定存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5年定存利率累计下调135个基点至1 3%[29][31][32] - 行业考虑长期利率下行趋势及"开门红"筹备期,避免频繁调整利率[32] 分红险发展 - 分红险预定利率仅下调25个基点至1 75%,与普通型产品利差缩减至25个基点[33][34][35][36] - 分红险有利于险企增加权益投资,提升浮动收益,符合"保底+浮动收益"产品转型方向[38][41] - 2024年10月后销售的分红险新产品中94%实现率超100%,客户实际收益率达3 05%[42][43][49][50][52] 产品切换准备 - 部分公司已提前布局1 75%分红险和1 0%万能险产品,如同方全球、光大永明等[54][56]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差异化分红险监管要求,推动产品多样化发展[57] - 行业投资收益率提升至7 21%,为分红险实现率提供支撑[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