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美零售(00493)
icon
搜索文档
国美零售(00493) - 有关解决核数师无法表示意见之行动计划执行情况季度更新
2025-07-30 19:49
债转股协议 - 与两家主要供应商达成约5.37亿元债转股协议,磋商条款[3] - 与技术服务提供商达成债转股协议,提供商继续服务[3] - 与金融机构就5.5亿元债转股安排达成协议,磋商条款[3][4] 债务清偿 - 与京东可换股债券偿还协议2025年7月17日生效,推进资产过户交割[4] - 向拼多多提供资产清单,拼多多评估尽调,公司持续磋商[4] - 与金融机构商谈还款或清偿方案,商讨历史债务解决办法[4] 未来展望 - 力争2025年底前完成首批债转股,恢复部分供应链运作[4] 资产处置 - 与成都物业潜在买家达成意向,准备文件等政府准许,款项偿债[5] 投资磋商 - 与潜在投资者磋商投资,截至公告日未签约束性协议[6]
格隆汇个股放量排行榜 | 7月5日
格隆汇· 2025-07-05 17:43
港股放量个股数据 量比显著个股 - 阳光能源(00757)量比达2.35,成交额124.74万港元 [2] - 长城汽车(02333)量比2.21,成交额5.03亿港元 [2] - 郑煤机(00564)量比1.92,成交额6958.45万港元 [2] - 万国数据-SW(09698)量比1.83,成交额4.02亿港元 [2] - 映恩生物-B(09606)量比1.78,成交额1.24亿港元 [2] 中高量比个股 - 中国能源建设(03996)量比1.70,成交额9394.70万港元 [2] - 亚信科技(01675)量比1.60,成交额6904.85万港元 [2] - 中国飞鹤(06186)量比1.40,成交额2.62亿港元 [2] - 锦欣生殖(01951)量比1.40,成交额4.24亿港元 [2] - 泉峰控股(02285)量比1.36,成交额2471.78万港元 [3] 低量比个股 - 快手-W(01024)量比0.89,成交额23.03亿港元 [3] - 阿里巴巴-WR(89988)量比0.91,成交额1130.69万港元 [3] - 赣锋锂业(01772)量比0.63,成交额2.20亿港元 [4] - 天齐锂业(09696)量比0.50,成交额6196.99万港元 [4] - 香港中旅(00308)量比0.32,成交额5.76亿港元 [4] 特殊成交额个股 - 三生制药(01530)成交额10.69亿港元,量比0.88 [3] - 信达生物(01801)成交额18.62亿港元,量比0.67 [4] - 重庆钢铁股份(01053)成交额6.51亿港元,量比0.88 [3] - 洛阳钼业(03993)成交额5.25亿港元,量比0.84 [3] - 银河娱乐(00027)成交额4.99亿港元,量比0.71 [3] 备注 - 数据覆盖超100家港股公司,量比跨度从2.35至0.15 [1][2][3][4][5] - 金融、新能源、医药、消费等多行业个股均有放量现象 [2][3][4]
黄光裕不肯下桌
商业洞察· 2025-06-29 17:29
核心观点 - 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出狱后试图通过多元化战略复兴公司,但四年累计净亏损达388亿元,线上转型失败后转向新能源汽车销售领域 [4][41][54] - 公司先后尝试电商平台、元宇宙、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热门赛道,但均未达预期目标 [17][26][49] - 线下业务急剧萎缩,营收从2017年787.5亿元降至2023年9.22亿元,被迫关停86%门店 [44][45][48] 线上业务转型 - 2021年将国美APP更名为"真快乐",转型全品类电商平台并重点布局家装行业,日活仅300万 [20][32] - 投入VR家装公司"打扮家"80%股权,计划开设10000家元宇宙超级店 [25][26] - 直播业务表现不佳,双十一直播间仅1500人观看,后升级为Channel F频道仍无起色 [29][30] - 2023年APP名称改回国美,宣告线上战略失败 [41] 线下业务调整 - 零售营收从2022年179.2亿元骤降至2023年9.22亿元 [44][45] - 2023年推出"即时零售"业务,提出"6311N"配送模式但竞争力不足 [49][52] - 2024年4月开设4.5万平方米新能源汽车体验馆,吸引小米、问界等品牌入驻 [55][57] 管理层与执行问题 - 黄光裕管理风格与新时代团队存在冲突,导致人才流失 [71][72] - 2022年爆发员工集体讨薪事件,公司拖欠工资数月 [75] - 黄光裕曾套现20多亿元,但继续主导新业务开展 [78][79]
京沪两地汽车大卖场开门迎客,汽车新零售: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4 09:36
汽车新零售发展现状 - 阿里巴巴2016年提出"新零售"概念后,汽车新零售已探索7年,近期绿地云车汇和国美车市智能汽车体验馆相继开业[2] - "五一"期间全国80多个城市举办近百场车展,商务部监测零售企业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13.7%和10.5%,前4天以旧换新带动新车销售88亿元[3] - 北京市朝阳区发放1800万元汽车消费券,最高可省5000元,结合5月机动车指标释放刺激消费[3] 新零售模式创新实践 - 国美车市智能汽车体验馆总面积4.5万平方米,聚合30多个新能源品牌,形成"多品牌聚合+场景化体验+OMO运营"模式,计划3年内在全国落地50家[6][7] - 绿地云车汇强调线上直播为主结合线下试驾,首家旗舰店选址上海外滩中心,计划年内布局10家线下店聚焦核心城市市中心[8] - 绿地集团成立新能源汽车出口公司,依托进博会构建国际化经营体系,目标打造百亿级出口平台[7] 行业趋势与消费者行为 - 汽车新零售模式从电商发展到直营店、商超代理、主题商业体、仓储+直播等多种形态[9] - 新零售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商品服务体验一体化,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运营效率,注重智能化服务和定制化体验[9] - 消费者从关注价格转向关注品质体验和服务,传统4S店需数字化转型应对新零售冲击[10] 政策与市场环境 - 上海"五五购物节"推出6年来最大力度的汽车消费补贴,混动车首次纳入置换范围,燃油车置换补贴提升至1.3万元[4][5] - 2025上海车展与购物节同期举办,多款热门车型同步上市形成多重利好叠加效应[5] - 行业专家预计新零售市场份额将扩大,但传统经销商凭借成熟网络仍将发挥重要作用[11]
国美零售(0049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20:2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473,816千元,归属母公司拥有者应占亏损为11,629,391千元,资产总值为21,129,353千元,负债总值为41,750,053千元[8]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1,113百万元,归属母公司拥有者应占亏损为11,629百万元[18][19]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9百万元[22] - 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为4.74亿元,同比下跌26.74%[44] - 2024年综合毛利率为15.61%,较去年同期减少11.28个百分点[44] - 2024年经营费用为14.72亿元,去年同期为31.51亿元;财务成本净额为19.83亿元,去年同期为27.72亿元[44] - 2024年归属母公司拥有者应占亏损为116.29亿元,同比增加15.63%;扣除非经营性项目亏损为12.38亿元,同比减少59.69%[44]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收入为4.74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6.47亿人民币减少26.74%[62]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成本为4亿人民币,占整体销售收入84.39%,毛利为7400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57.47%,毛利率为15.61%,较去年同期减少11.28个百分点[63]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入及利得为10.55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6亿人民币增加75.83%[65] - 报告期内公司营销费用总计为2.83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6.75亿人民币减少83.10%[66] -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为11.89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4.76亿人民币减少19.44%[67] - 报告期内公司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为13.43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8.2亿人民币上升63.78%[69] - 报告期内公司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为36.85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5.42亿人民币上升138.98%[72]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费用及亏损为41.9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5.29亿人民币上升174.04%[74] - 公司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为116.2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0.57亿元增加15.63%,每股基本亏损为24.6分,去年同期为22.3分[80] - 报告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900万元,2023年末为6600万元[81] - 报告期末存货金额为1.2亿元,较2023年末的2.02亿元减少40.59%,存货周转天数由245天减至147天[82] - 报告期末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为24.2亿元,较2023年末的31.24亿元减少22.54%[83] - 报告期末应付账款为51.07亿元,较2023年末的48.61亿元增加5.06%,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由4150天增至4559天[84] - 报告期内资本开支为3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4100万元减少92.68%[87]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耗用现金净流量为1200万元,去年同期产生11.13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为2.53亿元,去年同期为3.73亿元;筹资活动耗用现金净流量为2.58亿元,去年同期为15.89亿元[8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与亏绌总额比率为112.45%,去年为264.28%;负债比率为109.74%,去年为81.63%[93] 公司门店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末门店数目为163家,覆盖全国141个城镇[24][30] - 2024年公司运营的门店中,旗舰店3家、精品店1家、新零售店155家、城市展厅4家[30] - 2024年公司净减少门店910家,进入城市总数141个,其中一线城市13个、二线城市7个、其他121个[31] 公司业务模式与战略布局 - 2024年公司聚焦主业,推动以加盟和类加盟为主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布局汽车流通领域[10] - 2024年底国美正式宣布战略布局汽车流通领域[37] - 首家国美智能汽车体验馆将集合30个左右新能源汽车品牌[37] - 公司以“轻资产、强运营、高科技”为核心,推进加盟、类加盟等新模式[35] - 公司国美汽车战略分三个阶段推进,包括打造卖场、拓展业务、开展售后及金融业务等[37] - 2024年4月国美无人零售生态业务供应商签约会举行,与50余家供应商签署合作协议[103] - 2024年5月乐活秀广州国美智慧城西塔商业项目试营业,总建面24万平米[104] - 2024年12月国美汽车战略发布会召开,首家体验馆集结约30个新能源汽车品牌[105] - 国美零零购目标改造千仓万店,布局百万网点,服务十亿用户[103] 公司债务化解与未来展望 - 新的一年公司将化解债务,拓展轻资产模式,在新增长点发力,有望重返稳健经营轨道[33] - 2024年公司年内清偿债务约12亿元人民币[34][35] - 公司通过出售和处置物流基地等非核心资产、协商债务转让转股等手段化解债务[34][35] - 公司管理层谨慎乐观预期2025年有更大范围和力度刺激政策,零售行业将筑底回升[38] - 公司未来将积极化解债务,加盟、类加盟力争签约量破千[101] - 2025年国家将采取财政货币双宽松政策,公司有望重返稳健经营轨道[101] 公司人员与股权相关信息 - 公司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8] - 主席兼非执行董事张大中现年76岁,自2011年3月10日起任职[108] - 执行董事邹晓春现年55岁,自2010年12月17日起任职[113] - 财务副总裁丁江宁现年46岁,自2021年起获委任[117] - 人力资源副总裁魏婷现年44岁,具有20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119] - 王高59岁,自2015年6月24日起任公司独立董事,还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120] - 雷伟铭54岁,在会计等领域有超30年经验,曾在多家香港上市公司任职[124] - 刘胤宏47岁,2004年加入律所,获多项法律界称号,2021年8月和2024年6月分别任两家公司独立董事[128] - 张栋49岁,2024年6月起任国美零售生态板块负责人,有丰富集团管理和创业经验[130] - 李俊涛59岁,自2012年3月起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分管零售板块经营系统工作,2015年获“十大营销人物”称号[130] - 李一冰45岁,现任集团信息技术副总裁,加入国美超10年,负责信息技术相关建设规划[131] - 2024年12月31日,魏婷持有公司股份54.4万股,王高持有100万股,持股百分比均为0.00%[157] - 2024年12月31日,独立受托人动用12.89亿港元购买15.06543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3.15%[164] - 2024年12月31日,黄先生和杜鹃女士分别持有49.23506602亿股股份,各占比10.28%[166] - 2024年12月31日,Shinning Crown Holdings Inc.持有33.15899938亿股股份,占比6.92%[166] 公司业务协议相关信息 - 2022 - 2024年总商品采购协议年度上限分别为280亿元、350亿元、450亿元,报告期内总交易金额为0.001百万元[168] - 2025 - 2027年总商品采购协议年度上限为每年10亿元[169] - 2022 - 2024年总商品供应协议年度上限分别为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报告期内总交易金额为65百万元[170] - 2025 - 2027年总商品供应协议年度上限为每年10亿元[171] - 2022 - 2024年物流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为每年9亿元,报告期内总交易金额为0.03百万元[172] - 2025 - 2027年物流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为每年3000万元[173] - 2022 - 2024年第一项仓储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不超900百万元,2022年交易金额为0 [174] - 2025 - 2027年第一项仓储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不超30百万元 [175] - 2022 - 2024年第二项仓储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不超900百万元,2022年交易金额为14百万元 [176] - 2025 - 2027年第二项仓储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不超30百万元 [177] - 2022 - 2024年房地产开发管理服务协议年度上限分别不超300百万元、400百万元、500百万元,2022年交易金额为0 [178] - 2022 - 2024年第一项服务协议年度上限分别不超80亿元、120亿元、150亿元,2022年交易金额为0.009百万元 [179] - 2025 - 2027年第一项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不超30百万元 [180] - 2022 - 2024年第二项服务协议年度上限分别不超100亿元、150亿元、200亿元,2022年交易金额为0.02百万元 [181] - 2025 - 2027年第二项服务协议年度上限不超30百万元 [182] - 2022 - 2024年第一项线下展示服务协议年度上限分别不超800百万元、1500百万元、2500百万元,2022年交易金额为0 [183] - 2022 - 2024年售后服务协议年度交易金额上限(不含增值税)分别为3亿元、4亿元、5亿元,2022年总交易金额为零[185] 公司其他相关信息 - 2024年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收入占比99.98%,县级城市收入占比0.02%[16] - 2024年第四季度限额以上家电零售额同比激增30%[38] - 2024年国内经济复苏步伐曲折,公司收入仍呈下滑趋势[34][43] - 2024年第四季度国家出台多项重大刺激政策,经济年末出现V型复苏势头[43] - 报告期内公司已清偿可转债2.5亿元,并与多个供应商和费用商就债务处置达成初步共识[52] - 截至报告期末,加盟和类加盟模式签约数超百家,推动毛利率明显提升[53] - 公司董事会提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董事会报告书及经审核财务报表[132] - 集团主要业务是以自营及平台方式在中国经营管理零售门店及在线销售网络,收入主要来自中国内地[133] - 集团报告期内的收入分析载于第125至127页财务报表附注5[133] - 集团报告期内的业绩载于第68页综合损益表及69页综合全面利润表内[140] - 董事会不建议派發报告期内末期股息,因公司无可用作分配的储备且需满足资金需求[145][148] - 报告期内集团五大客户收益占集团收益不足30%[150] - 报告期内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51.32%,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占比64.19%[151] - 报告期内集团在中港两地直接慈善及其他捐款共2.1万元人民币[152] - 2018年9月12日公司采纳购股權計劃,自采纳以来未授出任何购股權[159] - 2025年3月31日,购股權計劃下可发行最高股份数为21.55762742亿股,占采纳当日已发行股本10%[161] - 根据购股權計劃,可授出购股權涉及股份数不超采纳当日已发行股份10%[161] - 任何12个月内授予各参与人士购股權涉及股份数不超公司不时已发行股本1%(主要股东等不超0.1%)[161] - 购股權計劃于2018年9月12日起10年间生效有效[163] - 2021年11月26日,公司子公司以年利率5%认购9亿元可换股债券,期限五年可延长两年[186] - 2021年4月7日租赁协议,物业总代价178.651577亿元,以发行股份支付175.7558195亿元,转让子公司股权支付2.8957575亿元[18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用606名雇员,2023年为2196名[187] - 2024年5月28日,公司以每股1.24港元向债券持有人发行1.2864亿股换股股份,偿付1.45亿元债券[194] - 2024年12月31日,除财务报表附注31的可换股债券外,公司无尚未偿还的可换股证券等类似权利[195] - 报告期内,公司无根据上市规则第13.20条须披露的资料[196] - 集团退休金计划详情载于第133页财务报表附注9[189] - 承担详情载于第170页财务报表附注38[190] - 外汇风险详情载于第180页财务报表附注42[193]
国美零售(00493)2024年战略转型加速拓展轻资产模式 存货周转效率大幅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3-31 22:11
文章核心观点 - 国美零售2024年业绩有一定表现,通过多举措恢复增长动能,新一年将继续推进债务化解、拓展轻资产模式及发力新增长点 [1][2] 2024年业绩情况 - 实现收益4.74亿元,毛利7367.9万元,其他收入及利得约10.55亿元,同比增长75.87% [1] - 报告期末存货金额为1.2亿元,同比减少40.59%,存货周转天数由245天减少98天至147天 [1] - 其他收入及利得增长因报告期内债务重组利得及处置物业等利得增加 [1] 2024年发展举措 - 坚持“国美、家美、生活美”使命愿景,聚焦零售与家服务领域,通过债务化解、战略转型与新业务落地恢复增长动能 [1] - 2024年第四季度借国家刺激政策,在加盟、汽车体验馆等模式转型与业务创新发力,推进债务化解与处置 [1] 新一年发展规划 - 继续积极化解债务,推进落实与各主要债权人的债务化解方案 [2] - 加盟类加盟力争签约量破千,成为综合服务商 [2] - 汽车业务打造首家线下新型综合汽车卖场,搭建汽车直播销售中心,启动二手车出口线上拍卖平台开发 [2]
国美零售(00493)积极化解债务 将向京东转让武汉物业及发行新股以结算未偿还债券
智通财经网· 2025-03-31 21:52
文章核心观点 国美零售就2020年6月30日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与债券持有人订立协议 以物业转让和发行新股份的方式结算未偿还债券[1] 分组1:债券情况 - 2020年6月30日公司发行本金总额1亿美元的5%可换股债券 截至公告日未偿还本金约7374.17万美元[1] 分组2:结算协议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及卖方与债券持有人订立协议结算债券[1] - 卖方将物业权利转让予买方 资产转让代价为人民币3.015亿元[1] - 资产转让完成后 公司以每股港币1.255元的发行价向债券持有人发行约2.84亿新股份 结算剩余未偿还债券本金、应计利息及罚息总金额约4589.02万美元(约人民币3.29亿元) 发行价较协议日期联交所股份收市价港币0.017元溢价约7282.35%[1] 分组3:物业情况 - 物业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183号银鹤•上林苑第C幢1 - 4层9号楼 包括对应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1] - 物业总建筑面积13,047.38平方米 用于商业及住宅用途 建设已完成 目前空置且无人居住[1] 分组4:债券持有人情况 - 债券持有人为英属处女岛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投资控股业务 最终由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业务的JD.com, Inc.控制 该公司股份于联交所及纳斯达克上市[2]
国美零售(0049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21:35
销售收入相关 - 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为4.74亿元,去年同期为6.47亿元[3]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收入为473,816千元,2023年为646,904千元[26] - 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为4.74亿元,较去年同期6.47亿元下跌26.74%[47][48] 毛利率相关 - 2024年毛利率为15.61%,较去年同期的26.89%减少11.28个百分点[3] - 2024年综合毛利率为15.61%,较去年同期26.89%减少11.28个百分点[47][49]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亏损相关 - 2024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亏损116.2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0.57亿元增加15.63%[3] - 2024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为116.29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00.57亿元增加15.63%;扣除非经营性项目亏损为12.38亿元,较去年同期30.71亿元减少59.69%[47] - 报告期内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为116.29亿元,较去年同期100.57亿元增加15.63%[60] 扣除非经营性项目亏损相关 - 2024年扣除非经营性项目亏损为12.3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0.71亿元减少59.69%[3] 每股基本亏损相关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246元,去年同期为0.223元[3]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相关 - 2024年全年耗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0.12亿元,去年同期产生现金净流量为11.13亿元[3] 非流动资产相关 - 2024年非流动资产合计17.82亿元,去年同期为24.47亿元[6] 流动资产相关 - 2024年流动资产合计3.31亿元,去年同期为5.50亿元[6] 流动负债相关 - 2024年流动负债合计41.27亿元,去年同期为38.26亿元[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为412.71381亿元,其中230.87992亿元为有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412.71381亿元,其中有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230.87992亿元[84] 净负债相关 - 2024年净负债为20.62亿元,去年同期为9.26亿元[7] 集团亏损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亏损117.03596亿元[10] - 2024年公司亏损117.03596亿元,流动负债较流动资产多379.58888亿元[84] 集团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差额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较流动资产多出379.58888亿元[10] 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916.3万元[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916.3万元[84] 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231.87901亿元,大部分为违约或交叉违约[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231.87901亿元,大部分违约或交叉违约[84] 集团可换股债券偿还商讨相关 - 集团正与可换股债券持有人商讨偿还到期应付的2.73742亿美元(相当于19.67872亿元)本金及利息的解决方案[14] 深圳十分到家股权交易相关 - 2023年12月27日,集团以1.05亿元出售深圳十分到家21.6495%股权给债券持有人[14] - 2024年1月23日,深圳十分到家的股权完成转让给债券持有人[14] - 2024年5月28日,债券持有人将1.45亿元债券转换为公司1.2864亿股股份[14] - 2023年12月27日,公司以1.05亿元代价向债券持有人出售深圳十分到家21.6495%股权;2024年1月23日完成股权过户;2024年5月28日,债券持有人将1.45亿元应偿还债券总额转换为1.2864亿股公司股份,该交易产生1.5164亿元利得[44] - 2024年5月28日,公司以每股港币1.24元向债券持有人发行128,640,000股换股股份,偿付本金人民币145,000,000元债券[92] 财务报表编制基准相关 - 集团董事认为以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是适当的,但计划实施存在重大不确定性[17] 综合财务报表涵盖期间相关 - 综合财务报表涵盖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19] 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用相关 - 2024年集团首次应用多项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表现及状况无重大影响[22] 集团经营分部相关 - 集团作为单一可报告经营分部运作[23] 集团客户收入来源相关 - 2024年和2023年集团所有收入均来自中国内地客户,超99%非流动资(金融工具及递延税项资产除外)位于中国内地[24] 集团单一客户收入占比相关 - 2024年和2023年均无单一客户收入占集团收入10%或以上[25] 投资物业经营租约租赁总收入相关 - 2024年投资物业经营租约租赁总收入为111,485千元,2023年为109,730千元[26] 处置附属公司利得相关 - 2024年处置附属公司利得(清盘及注销)为278,327千元,2023年为93,337千元[26] 处置物业及设备利得相关 - 2024年处置物业及设备利得为342,715千元,2023年为0千元[26] 债务重组利得相关 - 2024年债务重组利得为141,304千元,2023年为0千元[26] 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相关 - 2024年存货成本445,953千元,销售成本400,137千元,较2023年的510,010千元和472,667千元有所下降[28] 物业及设备折旧相关 - 2024年物业及设备折旧258,947千元,使用权资产折旧716,232千元,较2023年的478,543千元和1,300,382千元减少[28] 财务成本及收入相关 - 2024年财务成本为1,993,264千元,较2023年的2,816,911千元降低;财务收入为10,278千元,较2023年的44,504千元减少[29] - 报告期内财务成本净额为19.83亿元,去年同期为27.72亿元[58] 税项抵免相关 - 2024年税项抵免总额为126,459千元,而2023年为支出8,422千元[31] - 报告期内所得税抵免为1.26亿元,去年同期所得税支出为0.08亿元[59] 末期股息相关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末期股息,2023年亦未派发[32]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计算相关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所有者应占亏损为11,629,391千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7,258,062千股[34] 商誉账面净值相关 - 2024年商誉账面净值为0,2023年为903,364千元,年内减值62,208千元[35] 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金额计算相关 - 2023年各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金额使用价值计算,税前折现率为11.55% - 12.10%,5年期后现金流量增长率为3%[36] 员工成本相关 - 2024年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和最高行政人员薪酬)为171,527千元,较2023年的615,822千元大幅减少[28]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损失净额相关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损失净额为1,158,698千元,2023年为利得86,930千元[28] 应收账款相关 - 2024年应收账款为166,127千元,减值74,752千元,净额91,375千元;2023年应收账款为207,478千元,减值77,682千元,净额129,796千元[37] 应付账款相关 - 2024年应付账款无担保为4,544,975千元,有担保为562,180千元,总计5,107,155千元;2023年应付账款无担保为4,860,606千元,总计4,860,606千元[37] - 报告期末应付账款金额为51.07亿元,较2023年末48.61亿元增加5.06%,周转天数由4150天增至4559天[64]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相关 - 2024年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即期总计23,087,992千元,2023年为24,266,291千元;非即期2024年应付债券为99,909千元,2023年为205,403千元[40] - 2024年须偿还银行借款1年内为16,499,338千元,第3至第5年为10,000千元,总计16,509,338千元;2023年1年内为15,925,091千元,第2年为75,000千元,第3至第5年为1,611,503千元,超过5年为856,847千元,总计18,468,441千元[40] - 2024年须偿还其他借款1年内为6,578,654千元,第2年为99,909千元,总计6,678,563千元;2023年1年内为5,745,141千元,第2年为5,743千元,第3至第5年为252,369千元,总计6,003,253千元[40] 可换股债券认购协议相关 - 2024年公司与拼多多签订可换股债券认购协议,认购价2亿美元,初始转换价每股港币1.215元,后变更为1.20元,全部行使转换权将发行1,300,000,000股[42] - 2024年公司与JD签订可换股债券认购协议,认购价1亿美元,初始转换价每股港币1.255元,后变更为1.24元,全部行使转换权将发行629,032,258股[43] 可转债计息及到期相关 - 可转債自发行日开始计息,年利率5%,初步到期日为发行日期满第三周年当日,某些条件下可延长2年[43] 应付账款及借款担保相关 - 2024年公司若干应付账款由位于中国内地的楼宇、投资物业、使用权资产等作担保[39] - 2024年公司若干银行及其他借款由位于中国内地的楼宇、投资物业、在建物业、使用权资产等作担保,部分应付债券以美元计值[41] 经营费用相关 - 2024年经营费用为14.72亿元,去年同期为31.51亿元;财务成本净额为19.83亿元,去年同期为27.72亿元[47] 其他收入及利得相关 - 2024年其他收入及利得为10.55亿元,较去年同期6亿元增加75.83%[50] 营销费用相关 - 2024年营销费用为2.83亿元,较去年同期16.75亿元减少83.10%[51] 管理费用相关 - 2024年管理费用为11.89亿元,较去年同期14.76亿元减少19.44%[52] 金融资产及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相关 - 2024年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为13.43亿元,较去年同期8.2亿元上升63.78%;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为36.85亿元,较去年同期15.42亿元上升138.98%[54][55] 其他费用及亏损相关 - 报告期内其他费用及亏损为41.9亿元,较去年同期15.29亿元上升174.04%[57] 存货相关 - 报告期末存货金额为1.2亿元,较2023年末2.02亿元减少40.59%,存货周转天数由245天减至147天[62] 资本开支相关 - 报告期内资本开支为0.03亿元,较去年同期0.41亿元减少92.68%[65] 负债比率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与亏绌总额比率为112.45%,去年为264.28%;负债比率为109.74%,去年为81.63%[72] 集团有担保的应付账款及借款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担保的应付账款及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分别为5.62亿元和205.13亿元[73] 集团雇员数量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聘用606名雇员,2023年为2196名[74] 企业债券发行相关 - 2018年发行、2020年续期的企业债券总票面价值1.02亿元,定息票面利率7.8%,2022年到期[75] - 2019年发行、2021年及2023年续期的企业债券总票面价值700万元,定息票面利率7.8%,存续限期2年[75] - 2020年发行、2023年续期的企业债券总票面价值1亿元,定息票面利率7%,限期3年[75] 可换股债券发行及使用相关 - 2020年4月发行本金总额2亿美元的可换股债券,2024年12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
国美零售(0049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6:55
财务表现 - 收入约为人民币169百万元,同比下降59.28%[3] - 毛利约为人民币18百万元,去年同期为毛虧损人民币120百万元[3] - 经营费用约为人民币747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083百万元[3] - 其他费用及损失约为人民币1,926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79百万元[3] - 财务成本净额约为人民币912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131百万元[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应佔虧损约为人民币4,432百万元,同比增加25.23%[3] - 报告期内销售收入约为人民币169百万元,同比减少59.28%[17] - 毛利约为人民币18百万元,去年同期为毛虧损人民币120百万元[17] - 其他收入及利得约人民币224百万元,同比增加约70.99%[17] - 营销费用总计约人民币193百万元,同比减少85.15%[18] - 管理费用约为人民币554百万元,同比减少29.25%[19]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约为人民币927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8百万元[20] - 其他费用及损失约为人民币1,926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79百万元[21] - 税前虧損約為人民幣4,404百萬元,去年同期虧損為人民幣3,609百萬元增加22.03%[22] - 歸屬予母公司擁有者應佔虧損約為人民幣4,432百萬元,去年同期虧損人民幣3,539百萬元增加25.23%[22] - 於報告期末,本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人民幣55百萬元[22] - 本期虧損為人民幣4,416,336千元[35] - 收入同比下降59.2%,由人民币4.15亿元下降至人民币1.69亿元[57] - 投资物业经营租约的租赁总收入下降36.4%,由人民币9.51亿元下降至人民币6.05亿元[56] - 政府补贴收入下降98.5%,由人民币1.53亿元下降至人民币23.2万元[56] - 处置附属公司的利得为人民币9.97亿元[56] - 租赁变更的利得为人民币1.28亿元[56] - 销售成本下降71.7%,由人民币5.35亿元下降至人民币1.51亿元[59] - 物业及设备折旧下降64.2%,由人民币2.70亿元下降至人民币9,650万元[59] - 使用权资产折旧下降52.2%,由人民币7.82亿元下降至人民币3.74亿元[59]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为人民币9.27亿元[59] - 承担被法院裁定破产附属公司连带责任产生的损失为人民币15.02亿元[59] 资产负债情况 - 於2024年6月30日,負債與虏絕總額比率為負171.88%,負債比率為82.54%[28] - 非流動資產合計為人民幣23,264,778千元,主要包括物業及設備、投資物業、使用權資產等[36][37][38] - 流動負債合計為人民幣40,526,826千元,主要包括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及預提費用、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等[39] - 淨負債為人民幣13,411,942千元,歸屬於母公司擁有者的虧絀為人民幣9,761,286千元[39] - 本集團於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產生人民幣44億元的虧損[45]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流動負債超出其流動資產人民幣359億元[45] - 本集團的流動負債為人民幣405億元,其中人民幣229億元為於2024年6月30日的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45]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55百萬元[45] - 應收賬款餘額為5.32億元人民幣,較2023年12月31日的1.30億元人民幣增加了308.8%[70] - 應收賬款賬齡在3個月內的占比為32.1%,3-6個月的占比為67.6%[70] - 應收關聯公司款項合計4.02億元人民幣,主要為應收北京國美鋭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安迅物流有限公司的款項[71][72]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5.46億元人民幣,較2023年12月31日的6.62億元人民幣下降17.6%[73] - 應付賬款餘額為57.59億元人民幣,較2023年12月31日的48.61億元人民幣增加18.5%[74] - 應付賬款賬齡在3個月內的占比為20.9%,3-6個月的占比為3.2%,6-12個月的占比為11.3%,超過12個月的占比為64.6%[74] - 部分應付賬款5.31億元人民幣由公司資產作為擔保[74] 债务情况 - 本集團已逾期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包括應付債券)本金金額共約人民幣188億元[26] - 本集團的總借貸包括計息銀行借款、其他借款、企業債券及可換股債券,除企業債券外,其他均於一年內到期[27] - 可換股債券總金額為3億美元[77] - 可換股債券初始轉換價格為每股港幣1.215元和1.255元[77] - 可換股債券轉換價格後調整為每股港幣1.20元和1.24元[77] - 可換股債券按年利率5%支付利息[77] - 可換股債券初始到期日為發行日滿3週年[77] - 在某些條件下可延長2年[77] - 在某些債券持有人贖回事件發生後,持有人可選擇全部或部分贖回[77] - 假設全部轉換,可發行最高1,300,000,000股和629,032,258股新股[77] - 部分銀行及
国美零售(0049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7: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相关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1.69亿人民币,2023年上半年为4.1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59.28%[2]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169,160千元,2023年同期为414,763千元[22] - 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经营租约租赁总收入为60,495千元,2023年同期为95,062千元[22]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贴收入为232千元,2023年同期为15,315千元[22] - 2024年上半年集团销售收入1.69亿元,较去年同期4.15亿元减少59.28%[41][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利润与亏损相关 - 2024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拥有者应占亏损44.32亿人民币,2023年上半年为35.39亿人民币,同比扩大25.23%[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9.4分人民币,2023年上半年为8.2分人民币,同比增加14.63%[2]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796万人民币,2023年上半年亏损1.19982亿人民币[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产生亏损44亿元人民币[11]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及设备折旧为96,535千元,2023年同期为270,092千元[23] - 2024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374,286千元,2023年同期为782,138千元[23] - 2024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为927,064千元,2023年同期为17,945千元[23] - 2024年上半年承担被法院裁定破产附属公司连带责任产生的损失为1,501,701千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损失[23]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917,838千元,2023年同期为1,030,560千元[24]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收入为5,599千元,2023年同期为 - 100,929千元[24]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毛利1800万元,去年同期毛亏损1.2亿元[41][43] - 2024年上半年集团经营费用7.47亿元,去年同期20.83亿元[41]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其他费用及损失19.26亿元,去年同期2.79亿元[41] - 2024年上半年集团财务成本净额9.12亿元,去年同期11.31亿元[41]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44.32亿元,较去年同期35.39亿元增加25.23%[41] - 报告期内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约为9.27亿元,去年同期为1800万元[46] - 报告期内其他费用及损失约为19.26亿元,去年同期为2.79亿元;联营公司权益减值损失为1.24亿元,去年同期为零[47] - 报告期内财务(成本)收入及税前亏损约为34.92亿元,去年同期亏损为24.77亿元;财务成本净额约为9.12亿元,去年同期为11.31亿元[48] - 报告期内税前亏损约为44.0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6.09亿元增加22.03%[49] - 报告期内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约为44.3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5.39亿元增加25.23%;每股基本亏损约为0.094元,去年同期为0.082元[5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相关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合计23.264778亿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24.47299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94%[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4.663214亿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5.50466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5.29%[7]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减值后)为531,82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9,796千元[29] - 2024年3个月内、3至6个月、超过6个月应收账款分别为170,904千元、359,709千元、1,208千元;2023年对应为110,017千元、3,804千元、15,975千元[3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用于担保的内地楼宇账面净值约3,344,783,000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26,036,000元[3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位于内地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总额约4,481,829,000元,2023年12月31日为4,792,611,000元[37] - 报告期末存货金额约为1.81亿元,较2023年末的2.02亿元减少10.40%;存货周转天数由2023年上半年的109天增加至约231天[5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负债相关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40.526826亿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38.259294亿人民币,同比增加5.92%[8]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35.863612亿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32.754633亿人民币,同比扩大9.49%[8] - 2024年6月30日净负债为-13.411942亿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9.259522亿人民币,同比扩大44.84%[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359亿元人民币[1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405亿元人民币,其中229亿元为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11] - 2024年应付账款(无担保)为5,228,224千元,有担保为531,122千元,总计5,759,346千元;2023年无担保为4,860,606千元,总计4,860,606千元[32] - 2024年3个月内、3至6个月、6至12个月、超过12个月应付账款分别为1,208,028千元、182,984千元、651,793千元、3,716,541千元;2023年对应为819,564千元、296,673千元、874,306千元、2,870,063千元[34] - 2024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计22,852,54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266,291千元[36] - 2024年须偿还银行借款1年内为15,622,609千元,第2年为313,700千元,第3年至第5年为1,106,770千元,超过5年为686,602千元;2023年对应为15,925,091千元、75,000千元、1,611,503千元、856,847千元[36] - 2024年须偿还其他借款1年内为5,070,151千元,第2年为252,475千元;2023年对应为5,745,141千元、5,743千元、252,369千元[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集团公司债券到期赎回金额为零,2023年12月31日为9,241,000元;重续金额为零,2023年12月31日为206,970,000元[37] - 报告期末应付账款金额约为57.59亿元,较2023年末的48.61亿元增加18.47%;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由去年同期的1801天增加至约6392天[51] - 截至报告期末,已逾期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本金金额共约188亿元;涉及未决诉讼案件共1435宗,涉及金额共约130亿元[53] - 2024年6月30日,负债与亏绌总额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 - 264.28%减少至 - 171.88%;负债比率为82.54%,2023年12月31日为81.63%[56] - 集团有担保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203.45亿元,应付账款约为5.31亿元[57] - 集团部分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以账面价值约85.15亿元的物业及设备等、约0.48亿元的联营公司投资、约1.92亿元的使用权资产作抵押[57] - 集团部分应付账款以账面价值约2.37亿元的楼宇作抵押[57] - 集团部分物业及设备约4.11亿元、使用权资产约0.8亿元被法院查封[5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 - 2024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时产生的汇兑差额为8424万人民币,2023年为-1.66935亿人民币[5] - 2024年上半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7,205,472千股,2023年同期为43,077,734千股[28] - 报告期内资本开支约为700万元,较2023上半年的8000万元减少91.25%[52] 公司业务与决策 - 股权与债券相关 - 公司正与可换股债券持有人商讨管理偿还到期债券本金总额2.74亿美元(相当于19.5亿元人民币)加应付及未付利息的解决方案[16] - 2023年12月27日公司与一名债券持有人协议,以1.05亿元人民币出售深圳十分到家21.6495%股权[16] - 2024年1月23日深圳十分到家的股权完成转让给债券持有人[16] - 债券持有人将1.45亿元人民币债券总额转换为公司股份,2024年5月28日发行1.2864亿股换股股份[16] - 2020年4月17日公司与拼多多签订可换股债券认购协议,认购价2亿美元,初始转换价每股港币1.215元,假设全部行权将发行1,283,950,617股,2021年3月9日转换价调整为每股港币1.20元,最高发行1,300,000,000股[38] - 2020年5月28日公司与JD签订可换股债券认购协议,认购价1亿美元,初始转换价每股港币1.255元,假设全部行权将发行621,513,944股,2021年3月9日转换价调整为每股港币1.24元,最高发行629,032,258股[38] - 可转债券自发行日开始按年利率5%每年支付利息,初步到期日为发行日期满第三周年当日,某些条件下可延长2年[38] - 2023年12月27日集团以1.05亿元出售深圳十分到家21.6495%股权给债券持有人,2024年1月23日完成转让,债券持有人将1.45亿元应偿还债券总额转换为公司股份,2024年5月28日发行128,640,000股换股股份[39] - 2024年5月28日,公司以每股1.24港元向一名债券持有人发行1.2864亿股换股股份,偿付本金1.45亿元的债券[61] 公司业务与决策 - 资产出售与磋商 - 公司正与投资者就出售若干投资物业及在建物业进行磋商[17] 公司业务与决策 - 资金资源评估 - 公司董事认为集团未来12个月内有足够现金资源满足营运资金及融资要求[17] 公司业务与决策 - 雇员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共聘用1293名雇员[58] 公司业务与决策 -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股息[61] 公司治理 - 董事会性别合规 - 2024年8月30日前公司董事会成员全属单一性别,不符合联交所上市规则要求[62] 公司治理 - 财务资料审阅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64] 公司治理 - 董事会构成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