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创医疗(00853)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PTCA球囊行业产业链图谱、产业环节、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冠脉介入治疗手段不断普及,PTCA球囊应用需求持续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8 09:29
行业概况 - PTCA球囊是一种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扩张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改善心肌供血 [1] - 随着心血管病患病人口增加、冠脉介入治疗普及、基层医院发展、国家带量采购及国产医疗器械崛起,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1] - 2024年行业规模从2021年的10.59亿元增长至13.66亿元,预计2030年突破22.74亿元 [1][11]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原材料与设备供应环节,包括尼龙、聚氨酯、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不锈钢、镍钛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精密挤出机、激光切割设备等生产设备 [2] - 中游为PTCA球囊生产制造环节,代表企业包括波士顿科学、雅培、美敦力、微创医疗、乐普医疗等 [2] - 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通过各级医疗机构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治疗 [2] 产业环境 - 2024年国内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数量从2020年2527.2万人增长至2795.3万人,预计2030年突破3000万人 [4] - 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从2012年135.08/10万提升至305/10万,农村居民从148.19/10万提升至364/10万 [4] - 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上升推动治疗需求增长,为PTCA球囊行业发展提供基础 [4] 产业现状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选择,具有快速恢复血流、缓解心绞痛、降低并发症风险等优势 [6] - 2023年大陆PCI病例数达163万例,增长率26.44%,为历年最高 [7] - 国内PCI手术渗透率为690.9台/百万人,远低于美国的3022.1台/百万人,未来增长空间大 [9] 企业格局 - 全球PTCA球囊市场由波士顿科学、美敦力、雅培等国际巨头主导,占据超60%份额,尤其在高端药物洗脱球囊领域技术壁垒显著 [13] - 国内本土企业数量占比60%,但市场份额仅40%,波士顿科学与美敦力合计占有率接近50% [13] - 微创医疗、乐普医疗、蓝帆医疗等国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速追赶,部分产品如轻脉®外周球囊已具备差异化竞争力 [13] 重点企业 - 先瑞达医疗2024年营业总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12.69%,核心产品包括药物涂层球囊、PTCA球囊等 [15] - 业聚医疗2024年营业总收入1.64亿美元,同比增长6.65%,冠状动脉介入医疗器械销售收入1.36亿美元,同比增长6.78% [17] - 乐普医疗自主研发生物可吸收支架、切割球囊等产品,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15] 未来趋势 - 技术创新加速,新型高分子材料如TPU、PE提升球囊性能,药物涂层球囊降低血管再狭窄风险 [19] - 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微创医疗、乐普医疗等国内企业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20] - 应用领域从冠心病治疗拓展至外周血管疾病、颅内血管疾病等,带来新增长点 [21]
国产替代完成,冠脉支架集采后的行业格局与竞争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7-04 09:54
政策动态 - 上海医保新规打破冠脉支架"唯集采论",允许高价创新产品在患者自付20%后进入医保报销框架,集采范围外产品最高支付标准调整为848元 [1] - 国家医保局同日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2] - 政策组合标志着中国医疗支付体系从"单一控费"转向"多元协同",为创新药械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2] 行业影响 - 医疗耗材指数(887740.WI)连续两日涨幅近4%,微创医疗(00853)、康基医疗(09997)等个股上涨 [2] - 冠脉支架市场已完成80%国产替代,微创、乐普、吉威三家国产企业合计份额达45% [10] - 集采规则趋向精细化,续约降价幅度降低,部分产品实现价格平稳过渡甚至涨价 [13] 市场需求 - 中国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数量预计从2020年2527.2万人增长至2030年3166.7万人,CAGR 2.28% [5] - 2023年中国PCI手术量达163.61万例,同比增长26.44%,但渗透率(690.9台/百万人)仍远低于美国(3022.1台/百万人) [7] - 冠脉支架集采后平均降价93%,价格下行推动手术渗透率提升 [9] 企业动态 - 微创医疗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15亿美元,拥有36款绿通产品和46项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证 [16] - Fire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获NMPA批准,可在3-4年内完全降解,受益于多元化支付政策 [16] - 公司预计2025年收入增长10%-11%,下半年同比恢复20%以上增长,出海业务同比增80%达1.7亿美元 [16] 发展趋势 - 政策重心从"扩面降价"转向"稳价提质",鼓励企业向高端创新方向发展 [12] - 国家药监局加大对创新医疗器械支持力度,优化审评审批流程 [14] - 全国耗材联采快速推进,形成"一地集采、全国降价"新局面 [13]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16:41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7月2日收盘,共有137只股票创52周新高,领航医药生物科技(00399)、重庆钢铁股份(01053)、富誉控股(08269)创高率位列前三,分别为180.00%、52.52%、36.81% [1] - 领航医药生物科技收盘价0.260港元,最高价0.700港元,创高率180.00% [1] - 重庆钢铁股份收盘价1.720港元,最高价2.120港元,创高率52.52% [1] - 富誉控股收盘价0.249港元,最高价0.249港元,创高率36.81% [1] - 黄河实业(00318)收盘价0.390港元,最高价0.600港元,创高率33.33% [1] - 中国东方集团(00581)收盘价1.460港元,最高价1.830港元,创高率23.65% [1] - 鞍钢股份(00347)收盘价1.860港元,最高价2.620港元,创高率23.00% [1] 其他显著新高股票 - 荣晖国际(00990)收盘价0.740港元,最高价0.840港元,创高率21.74% [1] - HOME CONTROL(01747)收盘价2.840港元,最高价2.840港元,创高率20.85% [1] - 天安卓健(00383)收盘价1.140港元,最高价1.150港元,创高率17.35% [1] - 马鞍山钢铁股份(00323)收盘价2.020港元,最高价2.490港元,创高率16.90% [1] - 兴利集团(00114)收盘价0.550港元,最高价0.640港元,创高率16.36% [1] - 盛良物流(08292)收盘价0.660港元,最高价0.660港元,创高率13.79% [1] 中低涨幅新高股票 - 三生制药(01530)收盘价24.250港元,最高价26.100港元,创高率4.61% [2] - 信义能源(03868)收盘价1.170港元,最高价1.200港元,创高率4.35% [2] - 中国飞机租赁(01848)收盘价4.170港元,最高价4.180港元,创高率4.24% [2] - 华油能源(01251)收盘价0.213港元,最高价0.248港元,创高率4.20% [2] - 江南布衣(03306)收盘价18.340港元,最高价18.380港元,创高率3.90% [2]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青瓷游戏(06633)收盘价3.100港元,最低价1.000港元,创低率-54.55% [4] - 迪信通(06188)收盘价0.231港元,最低价0.211港元,创低率-14.57% [4] - 钧濠集团(00115)收盘价2.700港元,最低价2.690港元,创低率-10.33% [4] - 新明中国股权(02974)收盘价0.042港元,最低价0.019港元,创低率-9.52% [4] - 易站绿色科技(08475)收盘价0.063港元,最低价0.055港元,创低率-8.33% [4]
上海医保政策利好,非集采冠脉支架产品入院通道开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6:38
上海市冠脉支架医保支付政策调整 - 上海市医保局发布《医保支付通知》,对冠脉支架实施三类细化支付规则:集采中选产品费用全部纳入医保支付,集采范围内未中选产品最高支付标准由7000元降至848元,集采范围外产品按比例支付(参保人员先自负20%)[1] - 政策调整焦点在于为高值创新器械提供与目录内产品竞争的空间,放松履约完成后医院使用非集采产品的限制[1][2] - 非中选产品在医保支付价格之外的费用由其他支付方式支付,被视为多元支付的一种尝试,本质是医保支付价的实施[2] 冠脉支架集采市场现状 - 2020年国家集采后冠脉支架均价从1.3万元降至700元,首年意向采购量107万个占全国使用量80%,截至2022年10月采购量达约定量的1.3倍(320万个)[3] - 2022年接续采购平均中选支架价格770元,终端价格区间730-848元,采购量约178万个,微创医疗以59.12万个(占比31.7%)成为最大供应商[3][4] - 中选支架占所有心脏支架使用量95%以上,但医疗机构可继续采购非中选产品(如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23年仅使用10多根集采外产品)[4] 政策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 政策在保障集采履约(要求优先采购中选产品、完成约定量)的同时,为创新产品预留弹性空间,强调企业需合理定价并加强监管[5] - 行业面临价格竞争压力,如赛诺医疗2024年冠脉介入业务收入增长59.19%但净利润仅149.78万元,乐普医疗提及DRG/DIP支付方式对高价新产品推广的影响[6][7] - 国内冠脉介入市场技术突破显著(如生物可吸收支架、药物涂层球囊),但竞争激烈,国产升级与外资厂商角逐持续[6] 企业战略转型方向 - 研发投入成为破局关键,赛诺医疗推出全球首款愈合导向冠脉药物支架系统HT Supreme,同步在美日欧申请专利[7] - 出海战略加速,微创医疗2024年冠脉介入海外收入增长47%(剔除汇率影响),产品覆盖92个国家和地区[7]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22年达57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23.3%,海外拓展成为国内企业增长重要路径[8]
微创医疗(00853):Jonathan W Chen已获委任为轮值联席首席执行官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23:14
高管任命 - Jonathan W Chen获委任为公司轮值联席首席执行官 自2025年6月27日起生效 须每年轮值一次并可视表现调整 [1] - Brian Yale Chang获委任为公司首席医学官 自2025年6月27日起生效 [1] - Benoit Clinchamps获委任为首席海外营运官 负责建立海外业务质量保证机制 制定CE认证和FDA注册策略 辅导中国监管事务团队 [1] 股权激励 - 董事会向Brian Chang及Clinchamps授出合共370万份购股权 可认购370万股普通股 占已发行股本0.20% [2] - Brian Chang获授350万份购股权 占已发行股本0.19% [2] - Clinchamps获授20万份购股权 占已发行股本0.01% [2] 海外业务战略 - 首席海外营运官将系统性建立海外质量保证培训课程 统一集团海外业务质量标准 [1] - 重点推进新产品CE认证和FDA注册的市场准入路径 强化监管事务与临床策略 [1] - 通过本地化辅导实现海外计划与中国监管团队的高效协同 [1]
6月20日电,港股医疗设备股集体上攻,先健科技涨超13%, 鹰瞳科技-B涨超10%,威高股份涨超3%,微创医疗涨超2%。
快讯· 2025-06-20 10:42
港股医疗设备股表现 - 先健科技股价上涨超过13% [1] - 鹰瞳科技-B股价上涨超过10% [1] - 威高股份股价上涨超过3% [1] - 微创医疗股价上涨超过2% [1] 行业整体趋势 - 港股医疗设备板块呈现集体上涨态势 [1]
重大利好政策出台!港股医疗ETF(159366)高开2%,冲击3连涨
搜狐财经· 2025-06-10 11:27
医疗医药板块行情 - 港股医疗ETF(159366)早盘一度上涨超2% 冲击3连涨 成分股凯莱英上涨5 90% 微创医疗上涨5 47% 昭衍新药上涨4 73% 微创脑科学 心泰医疗等个股跟涨 [1] - 截至2025年6月9日 港股医疗ETF近1周累计上涨6 32% [1] 政策利好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提出制定药品目录调整机制 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1] - 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完善有望拓宽创新药械支付渠道 结合《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意见》第二稿 加速创新药械进入医保/商保覆盖范围 促进市场拓展和可及性提高 激励企业加大新药研发投入 [1] 创新药行业前景 - 2025年为创新药至少3年行情的元年 三大因素共振:创新药重磅BD首付款屡创新高 2026年更多公司盈利 国内创新药环境边际变好 [2] - 中国创新药市场产业逻辑向上 政策支持和出海突破推动市场规模快速爆发 成为医药行业最具想象力空间和蓬勃发展的子版块 也是科技板块"新质生产力"中极具成长性的重要创新赛道 [2] 港股医疗ETF特点 - 港股医疗ETF(159366)汇聚内地稀缺的特色医疗细分龙头 布局互联网医疗 CXO 医疗器械 产品为纯港股通ETF 支持T+0交易 [2]
创新药行情再起,多只港股医药ETF年内涨超40%
第一财经· 2025-05-29 22:06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A股创新药板块多只个股涨停,舒泰神(300204.SZ)20%涨停刷新近三年新高,睿智医药(300149.SZ)、益方生物(688382.SH)均收涨20%,华森制药(002907.SZ)实现三连板 [1] - 港股创新药板块同步走强,药明巨诺(02126.HK)收涨19.88%,药明生物(02269.HK)、微创医疗(00853.HK)涨超10% [1] - 多只创新药ETF年内涨幅突破30%,港股创新药ETF涨超40%领跑同类产品 [1] 创新药ETF资金流向与分化 - 年内涨幅超20%的医药ETF有16只,其中14只为港股创新药ETF,5只港股创新药ETF涨幅超40% [2] - 涨幅前十的医药ETF中,5只份额不足5亿份,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涨幅达40.5%,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涨幅仅3% [2] - 工银港股通创新药ETF、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净流入额分别为24.3亿元、23.1亿元,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净流出25亿元 [3] 行业驱动因素 - 国产创新药进入集中上市期,全链条支持政策、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推动商业化进程超预期 [1] - 海外授权新药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将陆续公布,临床数据验证有望抬升企业估值 [1] - ASCO年会召开在即,71项国产创新药研究成果入选会议发言环节,显示中国药企创新研发国际竞争力 [4] - 5月以来6款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涵盖糖尿病、肿瘤、流感等重要治疗领域 [5] 市场情绪与机构观点 - 医药板块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集采政策优化、AI产业赋能,表现过去三年最佳 [3]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开启每周定投计划,认为出海、政策、研发创新是三重利好 [4] - 国信证券指出创新药板块投资价值显著,多项国产创新药进入关键临床阶段并显示优异疗效数据 [5] 行业挑战与波动特征 - 创新药行业短期估值压力仍存,部分企业盈利兑现能力待观察 [5] - 创新药高波动特征源于临床数据、竞品、授权进程、销售爬坡等多变量非线性影响 [5]
超2500亿营收!2024医疗器械百强背后的突破与隐忧
思宇MedTech· 2025-05-16 18:2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收入约为2542.67亿元,同比增长0.19%,扣非净利润下降13.82% [1] - 子板块收入增速排序:低值耗材(+12.86%)、高值耗材(+3.58%)、医疗设备(-1.38%)、体外诊断(-6.13%) [1] - 子板块扣非利润增速排序:低值耗材(+114.83%)、高值耗材(-4.09%)、医疗设备(-17.93%)、体外诊断(-47.04%) [1]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微创医疗等头部企业稳居第一梯队 [2] - 行业进入"存量整合+创新驱动"并行的新阶段 [2] 医疗设备板块 - 2024年收入下降1.38%,扣非净利润下降17.93% [3] - 2025Q1收入下降5.27%,扣非净利润下降14.10% [3] - 受招投标放缓和渠道去库存压力影响,影像设备和监护设备领域表现不佳 [3] - 联影医疗2024年营收103亿元(-9.73%),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36.08%) [3] - 政策将释放超500亿元设备需求,联影医疗有望斩获20%以上份额 [5] 高值耗材板块 - 2024年收入增长3.58%,扣非净利润下降4.09% [6] - 2025Q1收入增长0.25%,扣非净利润下降6.15% [6] - 封堵器、冠脉支架、骨科创伤国产占有率分别达95%、75%、68% [6] - 微创医疗2024年营收10.3亿美元(+9.6%),手术机器人业务收入增长146% [7] - 公司毛利率55.7%(-0.3pct),2025年预计收入增长10-11% [7] 低值耗材板块 - 2024年收入增长12.86%,扣非净利润增长114.83% [8] - 2025Q1收入增长2.37%,扣非净利润增长7.19% [8] - 注射穿刺类市场份额30%,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22% [8] - 奥美医疗2024年营收33.26亿元(+20.66%),净利润3.69亿元(+233.95%) [9] - 产品销往全球近70个国家,自2008年起稳居中国敷料行业出口榜首 [9] 体外诊断板块 - 2024年收入下降6.13%,扣非净利润下降47.04% [10] - 2025Q1收入下降15.39%,扣非净利润下降40.27% [10] - 九安医疗2024年营收25.92亿元(-19.77%),净利润16.69亿元(+33%) [10] - iHealth系列产品2023年营收22.50亿元(占总营收86.79%),2024年下降22.75% [11] - 安徽28省集采中选检验试剂平均降幅52.62%,最高降幅84.25% [11] 行业展望 - 政策将支持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安排100亿元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 [5] - 全球医用敷料市场预计2026年达235亿美元 [8] - 具备系统化能力的企业将能穿越周期、持续领跑 [14]
微创医疗(0853.HK):2024年利润端达到业绩指引 公司扭亏为盈在即
格隆汇· 2025-05-15 18:22
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持续践行降本增效和聚焦主业的经营战略,利润端亏损大幅收窄58.6%至2.69亿美元,符合预期,但收入端增速9.6%略低于预期,主要因部分产品受国内集采和政策指导影响出厂价调整 [1] - 展望2025年,冠脉、骨科和心律管理业务有望稳健增长,手术机器人、神经介入、心脏瓣膜和主动脉及外周介入业务将保持快速增长,自有产品出海在1亿美金基础上继续高速增长 [1] - 公司扭亏为盈在即,长期集团化、多元化、全球化战略有助于整合全球研发、销售和品牌优势,打开可持续增长空间 [1] 2024年业绩表现 - 实现收入10.31亿美元,同比增长9.6%(剔除汇率影响),其中国内收入5.22亿美元(+6.0%),海外收入5.09亿美元(+11.1%)[3][5] - 净利润亏损2.69亿美元,同比收窄58.6%,EBITDA从去年亏损3.70亿美元改善至盈利0.60亿美元 [1][2] - 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合计下降2.17亿美元,三项费用率合计下降28.5 pct,其中研发费用率下降19.0 pct [2] - 毛利率55.7%,同比下降0.3 pct,主要因产品组合调整和通胀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6] 分业务表现 - 冠脉业务收入1.66亿美元(+9.9%),其中国内+2.0%,海外+47.0% [4] - 骨科业务收入2.53亿美元(+6.2%),其中国内+26.1%,海外+3.6%,EBITDA转正 [4] - 心律管理业务收入2.21亿美元(+7.2%),其中国内+51.3%,海外+3.4% [4] - 主动脉及外周介入收入1.70亿美元(+1.6%),海外+99.4%,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3.6% [4] - 神经介入收入1.07亿美元(+14.4%),海外+137.6%,海外收入占比9.9% [4] - 瓣膜介入收入0.51亿美元(+7.5%),海外+108.3%,占比6.5% [4] - 手术机器人收入0.36亿美元(+146.0%),海外+388.3%,海外收入占比40.2% [4] 分地区表现 - 北美洲收入0.92亿美元(-7.5%)[5] - 欧洲收入2.80亿美元(+10.5%)[5] - 亚洲(除中国)收入0.88亿美元(+23.6%)[5] - 南美洲收入0.33亿美元(+46.5%)[5] - 其他地区收入0.15亿美元(+43.2%)[5] 自有产品出海表现 - 2024年自有产品出海收入0.96亿美元,同比增长85%(剔除汇率影响),近5年CAGR达56% [5][6] - 产品进入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医院超20,000家 [6] - 预计自有品牌出海将成为下一增长曲线,保持长期快速增长 [6] 研发与产品注册 - 2024年国内新获NMPA注册58款产品,9款进入"绿通",累计39款"绿通"产品,连续10年同业第一 [6] - 海外新获FDA注册4款产品,CE注册18款产品,累计在43个国家和地区获得249项首次注册证 [6] 财务与运营 - 在手现金及等价物7.13亿美元,同比减少3.07亿美元,主要因抵押金、定期存款增加及经营支出和资本化开支增加 [6]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1.41亿(+10.67%)、13.20亿(+15.65%)、15.26亿(+15.66%)美元 [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3亿(+75.39%)、0.91亿(+272.53%)、1.32亿(+44.74%)美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