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无植入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完全可降解血管支架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行业需求升级,技术突破与临床价值凸显推动“介入无植入”时代加速到来[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01 09:20
行业概述 - 完全可降解血管支架是一种在完成血管支撑任务后能够逐渐降解并被人体吸收的支架旨在避免传统金属支架长期存在可能引起的慢性炎症血管再狭窄和迟发性血栓等问题 [2] - 按材料类型可分为金属可降解血管支架和高分子可降解血管支架两大类 [2] 行业发展历程 - 2013年葛均波院士团队完成中国首例国产完全可降解支架XINSORB人体试验开启中国可降解支架临床应用时代 [2] - 2019年乐普医疗NeoVas成为首个获NMPA批准的国产可降解支架采用聚乳酸材料2-3年降解 [2] - 至2024年国产支架国内市场占比超50%并出口一带一路国家2025年全球首款3D打印可降解外周血管支架预计获批推动技术迭代 [2]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镁合金铁合金锌合金镍钛合金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醇酸等原材料以及3D打印设备激光切割机等生产设备 [3] - 产业链中游为完全可降解血管支架生产制造环节 [3]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领域 [4] - 2022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公立医院出院人次数为84.88万人次同比增长30.20% [4]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完全可降解血管支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8亿元同比增长12.64% [1][5]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乐普医疗核心产品NeoVas于2019年2月获批成为中国首个国产完全可降解支架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3.69亿元同比下降0.43% [5][6] - 微创医疗旗舰产品Firesorb采用超薄壁设计厚度仅100-125微米结合靶向洗脱技术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48亿美元同比下降2.00% [5][7]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与材料升级驱动产品迭代聚乳酸镁合金等材料降解周期与血管重塑周期精准匹配3D打印技术实现支架结构定制化 [7] - 市场持续扩张国际化布局加速国产支架通过欧盟CE认证美国FDA认证等出口一带一路国家及欧美市场 [8] - 政策支持与监管加强国家集采政策推动支架价格下降医保报销比例提升监管审批加速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9]
心泰医疗(02291.HK)首次覆盖:可降解封堵器内资龙头 瓣膜高速增长-现有管线护城河深 第二增长曲线放量在即
格隆汇· 2025-10-16 03:4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的领导者 [1] - 公司传统业务依托生物可降解技术,并开辟心脏瓣膜产品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32.4%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29.8% [1] 核心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介入无植入”理念的践行者,其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受市场高度欢迎 [2] - 结构心介入封堵器“可降解”被认为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司成功推进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器械的可降解化 [2] - 生物可降解产品相比金属封堵器具备显著临床优势,减少了长期并发症的发生 [2] 第二增长曲线:心脏瓣膜业务 - 中国心脏瓣膜介入手术渗透率低,市场潜力巨大,2021至2025年预计复合年增长率达69.8% [2] - 公司的ScienCrown经导管植入式主动脉瓣系统是全球首款具有球扩优势的自膨短瓣 [2] - 该心脏瓣膜产品通过差异化方式,在半年内实现超过4千万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 [2] - 随着商业化进程深入,该产品销售增速预计将进一步提升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至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9元、1.15元和1.45元 [1] - 参考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市盈率50.8倍,给予公司2025年30倍市盈率,对应合理估值26.84元人民币/29.18港元 [1] - 参考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市净率5.9倍,给予公司2025年4倍市净率,对应合理估值26.62元人民币/28.94港元 [1]
海通国际:首予心泰医疗(02291)“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28.94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15 14:21
研报评级与财务预测 - 海通国际首次覆盖心泰医疗,给予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为26.62元或28.94港元 [1] - 预测公司2025至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9元、1.15元和1.45元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32.4%,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29.8% [1] 核心业务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国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导者 [1] - 传统业务依托生物可降解技术,利润稳步提升,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因减少长期并发症而广受欢迎 [1] - 结构心介入封堵器可降解被视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司成功推进了该领域的可降解化 [1] 增长曲线与市场潜力 - 心脏瓣膜产品被开辟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预计未来1-5年将对利润有较大增厚 [1] - 中国心脏瓣膜介入手术渗透率低,市场潜力巨大,2021至2025年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69.8% [2] - 公司的ScienCrown经导管植入式主动脉瓣系统作为全球首款具有球扩优势的自膨短瓣,通过差异化竞争,在半年内实现超4000万元人民币销售收入 [2]
海通国际:首予心泰医疗“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28.94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15 14:13
投资评级与财务预测 - 首次覆盖心泰医疗,给予"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为26.62元人民币或28.94港元 [1] - 预测公司2025至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89元、1.15元和1.45元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4%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8% [1] 核心业务与增长动力 - 公司是国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导者 [1] - 传统业务依托生物可降解技术,利润稳步提升 [1] - 心脏瓣膜产品被开辟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1] - 传统业务与心脏瓣膜业务预计将对公司未来1-5年的利润有较大增厚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介入无植入"理念的践行者,其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受到市场高度欢迎 [1] - 结构心介入封堵器的"可降解"被认为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 - 生物可降解产品相比金属封堵器能减少长期并发症,具备显著的临床优势 [1] - 公司的ScienCrown经导管植入式主动脉瓣系统是全球首款具有球扩优势的自膨短瓣 [2] - ScienCrown产品在半年内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千万元人民币 [2]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心脏瓣膜介入手术的渗透率较低,市场潜力巨大 [2] - 中国心脏瓣膜介入市场在2021至2025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预计达到69.8% [2] - 随着商业化进程的深入,公司ScienCrown产品的销售增速预计将进一步提升 [2]
心泰医疗(02291):首次覆盖:可降解封堵器内资龙头,瓣膜高速增长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15 11:15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3] - 目标价26.62元人民币/28.94港元 [3]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国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领导者,传统业务依托生物可降解技术,开辟心脏瓣膜产品为第二增长曲线,两块业务预计对公司未来1-5年利润有较大增厚 [1] - 公司是“介入无植入”理念的践行者,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相比金属封堵器具备显著临床优势,可能引领全球创新医疗迈向新高度 [3] - 心脏瓣膜治疗市场潜力巨大,公司ScienCrown®经导管植入式主动脉瓣系统商业化进程深入,销售增速预计进一步提升 [3]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成立于1994年,深耕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20余年,截至2025年8月拥有30款已上市产品 [8]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72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归母净利润246百万元,同比增长62% [3][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32.4%;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29.8% [3][9] - 财务预测显示2025-2027年营收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营收728百万元(+54%),2026年959百万元(+32%),2027年1231百万元(+28%)[3]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89元、1.15元、1.45元 [3] 业务板块分析 - 业务覆盖先天性心脏病、心源性卒中及瓣膜病三大领域 [12] -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是业务压舱石,2020-2024年该板块收入CAGR达23.1%,2024年收入2.46亿元 [12][35] - 心源性卒中封堵器板块2020-2024年收入CAGR高达97.3% [54] - 通路类产品2020-2024年收入CAGR达26.1% [77] - 心脏瓣膜产品商业化成果显著,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超4千万元 [3][1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021年市场份额达38% [30][34] - 已推出IV代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产品,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封堵器 [40][44][60] - MemoSorb®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为全球首款生物可降解产品,截至2025年6月累计销售额超2亿元 [60][81] - MemoSorb®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于2024年8月获批,采用专利降落伞锁定设计,商业化迅速 [40][84] - 产品已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持续推进海外市场拓展 [85] 行业与市场前景 - 全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市场预计2025年达198亿美元,2021-2025年CAGR为20.8% [19] - 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市场预计2025年达104亿元,2021-2025年CAGR为51.0% [22] -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市场预计2025年达6.59亿元,2021-2025年CAGR为11.5% [25] - 中国心脏瓣膜介入器械市场预计2025年达79亿元,2021-2025年CAGR为69.8% [88] - 中国TAVR市场预计2021-2025年CAGR达52%,TMVr市场预计同期CAGR高达152% [93][103] 研发与管线布局 - 拥有强大研发平台,截至2025年8月共有28款在研产品 [15] - 核心在研产品包括Bio-Lefort®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预计2027Q3获证)、多款瓣膜治疗系统等 [16] - 心脏瓣膜在研产品初始购自乐普医疗,现已组建独立研发团队,自主发起新管线 [114][115]
蓝帆医疗:药物球囊及与之配合使用的特殊球囊是公司的发展重点
证券日报网· 2025-09-19 17:41
公司发展策略 - 药物球囊及特殊球囊是公司发展重点 [1] - 雷帕霉素类药物球囊是公司差异化领先优势 [1] - 未来将实现一体化解决方案并秉承"介入无植入"理念 [1] 产品布局方向 - 横向布局药物球囊、特殊球囊、腔内影像等多产品线 [1] - 纵向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1]
蓝帆医疗(002382) - 2025年9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09:18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81亿元,同比下降7.49%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1.35亿元,同比减亏15.88%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2.10亿元,同比下降11.82% [2]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3.35亿元,同比增加407.48% [2] 心脑血管事业部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95亿元,同比增长22.19% [2][3] - 国内收入提升约60%,海外APAC区增长23%,EMEIA区略有下降 [3] - 毛利率从集采后30%恢复至65%左右 [4] - 冠脉业务营收约6.5亿元,心脏瓣膜营收约0.5亿元 [8][9] - 经营层面贡献超亿元净利润(剔除苏州同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22亿元) [3][13] - 海外营收占比60%,国内占比40% [8][13] - 血管内冲击波碎石术(IVL)上半年营收数千万元 [15] 健康防护事业部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9.86亿元,同比下降14.61% [4] - 总产能约500亿支,开工率维持在80%以上 [5][12] - PVC手套受贸易政策影响价格跌至历史最低 [4] - 丁腈手套因贸易政策限制仅能供应非美市场,价格承压 [4] - 9月采取减量保价策略,行业价格处于历史低点 [11] - 与万华化学合作研发聚氨酯手套,定位高端差异化市场 [5][17] 应急救护事业部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7亿元,净利润1154万元 [6] - 年产能达2000万套,覆盖多场景急救包产品 [6] - 主要客户为发达国家市场,海外年均增长率良好 [7] 战略与布局 - 心脑血管事业部推行"介入无植入"理念,重点发展药物球囊及特殊球囊 [10] - 通过海外平台化能力代理百心安RDN系统、北芯生命IVUS系统等产品 [3][17] - 参与制定《医用手套安全技术要求》(GB 24788-2025)、《家用防灾应急包》(GB/T 36750-2025)等国家标准 [5][7] - 未来业绩增长主要驱动为心脑血管产品,健康防护业务依赖周期性修复 [15]
开立医疗与巴泰医疗正式达成战略合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9:32
战略合作 - 开立医疗与巴泰医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聚焦新一代介入技术发展和推广 [1] - 双方整合各自优势资源 为中国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全面精准的治疗选择 [1] 市场背景 - 中国市场心血管疾病诊疗需求日益增长 [1] 技术方向 - 合作聚焦"精准诊疗"和"介入无植入"为代表的新一代介入技术 [1]
前沿高值耗材研究系列(五):外周介入行业全景图:国产企业厚积待发,替代进口有望加速
平安证券· 2025-08-01 19:00
行业投资评级 - 生物医药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外周介入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1-2030年外周动脉介入手术量CAGR预计为15.6%,静脉介入手术量CAGR预计为29.3%[3] - 行业面临双重机遇:治疗渗透率提升(目前动脉手术渗透率仅0.2% vs 美国5.4%)和国产替代加速(目前外资主导市场)[3][12] - 2021年市场规模:动脉介入21.7亿元,静脉介入10.1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增长至40.5亿元和22.2亿元[22][23] 行业概览 - 患者基数庞大:2021年外周动脉疾病患者5100万,静脉曲张患者1.2亿[3][10] - 驱动因素:治疗意愿提升、医院能力增强、术式下沉、政策支持、器械迭代[3][15] - 市场空间:2030年动脉介入市场规模预计达68亿元,静脉介入49.9亿元[23][24] 动脉疾病 - 治疗趋势:腔内治疗成为首选,DCB药物球囊和减容装置逐步替代传统裸支架/球囊[42][51] - 产品格局:膝上DCB占比提升(预计2025年占介入手术44%),膝下治疗仍需更多临床验证[54][58] - 国产进展:心脉医疗、先瑞达等企业在DCB领域取得突破,先瑞达膝下DCB为全球独家[58][70] 静脉疾病 - 治疗潜力:静脉疾病治疗渗透率更低,介入治疗处于早期阶段[80] - 主要术式:腔静脉滤器(IVCF)、机械取栓(PMT)、导管溶栓(CDT)[86][87] - 国产替代:先健科技等在滤器市场占据份额,但机械取栓仍以进口为主[90][93] 投资建议 - 重点关注产品线完善的国产领军企业:心脉医疗、先瑞达医疗、归创通桥等[3][70] - 动脉领域关注DCB和减容装置布局,静脉领域关注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52][80]
获批上市!全球首款椎动脉药物涂层球囊
思宇MedTech· 2025-07-22 12:18
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4-5日召开 [1][22] 先瑞达医疗创新产品获批 - 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椎动脉紫杉醇涂层球囊扩张导管AcoArt Verbena®获NMPA批准注册(国械注准20253031109)[2] - 该产品标志着椎动脉狭窄治疗领域重大突破,开启"介入无植入"新时代 [2] "介入无植入"理念 - 核心理念:在开通和修复病变血管同时避免永久性植入器械留存体内,使血管最大限度恢复原始健康状态 [4] - 解决传统金属支架植入后的远期问题:支架内再狭窄、慢性炎症反应、血管弹性受限等 [4] 主要技术手段 - 生物可吸收支架:完成支撑任务后逐渐降解消失 [6] - 药物涂层球囊:球囊表面涂覆药物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6] - 切割球囊:物理切割病变组织改善血管通畅性 [6] - 自灌注药物球囊:通过微通道保持血流灌注避免扩张时血流中断 [6] AcoArt Verbena®产品特性 - 针对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AOS)设计,适用于狭窄≥70%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患者 [9] - 采用硬脂酸镁亲脂性基质作为紫杉醇载体,提升药物涂层稳定性和传输效率 [9] - 紫杉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硬脂酸镁提升药物组织渗透率与滞留时间 [9] 产品优势 - 无永久植入物:避免长期植入物引发的远期安全问题 [11] - 恢复血管弹性:摆脱金属支架对血管的"禁锢" [11] - 减少炎症反应:有望缩短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 [11] - 不影响后续治疗:不影响再次血运重建和影像学检查 [11] - 适用人群广泛:特别适合高出血风险、金属材料过敏等特殊人群 [11] 临床试验结果 - 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入组184名患者按1:1随机分配 [13] - 术后12个月靶病变再狭窄率:试验组13.04% vs 对照组37.31%(P<0.01),降幅达67% [16] - 无器械相关严重不良事件,避免金属支架长期植入导致的再狭窄、断裂及终身抗凝负担 [16]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全球外周DCB市场规模49.1亿元,预计2030年达122.8亿元(CAGR14.1%) [15] - 先瑞达2020年凭借AcoArt Orchid®占据中国外周DCB市场86.9%份额 [15] - 国内PTCA球囊扩张导管市场前10企业中,国外企业占60%以上份额,波士顿科学与美敦力合计占近50% [1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12.7%;毛利润4.03亿元,毛利率75.42% [17] - 净利润5228万元,同比增长260.9% [17] - 核心产品膝上药球营收2.67亿元(占比50%),膝下药球营收0.53亿元(占比10%) [17] 战略合作 - 2023年7月与波士顿科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交叉销售 [17] - 2023-2025年波士顿科学采购先瑞达产品金额上限分别为2000万/5000万/1.1亿美元 [18] - 预计未来三年通过波士顿科学海外销售带来超12亿元收入 [19] 公司概况 - 创立于2008年,2021年8月港股上市(6669.HK) [20] - 拥有四大技术平台:药物涂层、射频消融、高分子材料及抽吸平台技术 [20] - 产品管线30余条,覆盖血管外科、心脏科、肾脏科及神经科四大领域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