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疆(02432)

搜索文档
港股机器人概念股走强 优必选涨近10%
快讯· 2025-05-13 09:45
港股机器人概念股表现 - 优必选(09770 HK)股价上涨9 98% [1] - 越疆(02432 HK)股价上涨3 48% [1] - 速腾聚创(02498 HK)股价上涨1 41% [1] 行业合作动态 - 腾讯与越疆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达成合作 [1] - 华为与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达成合作 [1] - 多家公司加速推进机器人技术落地应用 [1]
直击深圳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企业“十八般武艺”秀肌肉,产业格局“硬强软不弱”
经济观察网· 2025-04-26 17:26
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 -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为2012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新增机器人企业14534家,同比增长39.64% [5] - 深圳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拥有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上游核心零部件厂商,非工业机器人领域拥有激光雷达、芯片、舵机等核心零部件制造商 [1] - 人形机器人硬件60%至70%由深圳及周边城市产业链企业提供 [1] 行业展会与企业动态 - 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展出180余家产业链企业,包括优必选、越疆、乐聚机器人等整机厂商及兆威机电、速腾聚创等上下游企业 [2] - 优必选"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意向订单量达100台,售价低于30万元,拥有20个自由度,移动速度10km/h [3] - 腾讯"小五"机器人采用轮足复合式设计,集成五指灵巧手和感知系统,面向养老场景 [3] 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 - 领益智造推出自研工业机器人系列,含减速器和控制器,已进入北美人形机器人核心供应链 [4] - 戴盟机器人发布"视触觉传感器",可高分辨率捕捉三维力分布,应用于灵巧手精准操作 [5] - 逐际动力研发"多形态双足机器人",适配三种足端形态,适用于全地形移动和安防巡检 [6]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优势 - 深圳形成完整机器人生态链,从触觉传感器、激光雷达到机械臂、灵巧手均可快速匹配优质供应商 [7] - 《白皮书》指出深圳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完备,非工业机器人领域产品种类丰富,呈现"硬强软不弱"格局 [7] - 奥比中光双目3D相机G330系列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睿尔曼智能开发仿人协作机械臂并集成力觉反馈系统 [4][6]
越疆(0243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22:4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73,67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86,749千元人民币[16]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为199,69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61,905千元人民币[16]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73,97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4,844千元人民币[16] - 2024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为94,01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9,800千元人民币[16] - 2024年度公司整体收入为3.737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30.3%[18] - 2024年度公司净亏损为9540万元,较2023年度减少7.6%[18] - 2024年度经调整后净亏损为3650万元,较2023年度减少55.4%[18]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737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2.867亿人民币增加30.3%,主要因多行业需求增长带动六轴及复合机器人销量增加[36] - 2024年六轴协作机器人销售收入约2.089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1.343亿人民币增加约55.5%,因应用需求增加和新产品推出[39] - 2024年四轴协作机器人销售收入约9580万人民币,较2023年的9950万人民币减少约3.7%,因产品组合策略调整[40] - 2024年复合机器人销售收入约5650万人民币,较2023年的3430万人民币增加约64.7%,因制造业和零售业销售增加[41] - 2024年工业场景收入从2023年的1.512亿人民币增加32.3%至2亿人民币,因目标市场和客户需求增长及机器人功能增强[44] - 2024年教育场景收入从2023年的1.224亿人民币增加19.7%至1.465亿人民币,因产品市场渗透率提高[45] - 2024年商业场景收入从2023年的1210万人民币增加111.6%至2560万人民币,因新产品推出和获得更多合约[46]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74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1.248亿人民币增加39.4%,毛利率从43.5%增长3.1个百分点至46.6%[47]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约1.997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1.619亿人民币增加约23.3%,因六轴及复合机器人销量增加[48] - 2024年公司资本开支约1460万人民币,较2023年的8290万人民币减少约82.4%,因2023年收购青岛生产设施[49] - 公司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约为4130万元,较2023年的4380万元减少约5.7%[50] - 2024年销售及经销开支约为1.38亿元,较2023年的1.274亿元增加约8.3%[52] - 2024年行政开支由2023年的5310万元增加67.2%至8880万元[53] - 2024年研发开支约为7180万元,较2023年的7050万元增加约1.8%[54] - 2024年融资成本稳定在180万元,2023年为200万元[55] - 所得税开支由2023年的135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130万元[56] - 2024年亏损净额约为9540万元,较2023年的1.033亿元减少约7.6%[57]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2024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3650万元,较2023年的8180万元减少55.4%[59] - 股东权益由2023年底的3.733亿元增加至2024年底的9.673亿元[60] - 2024年首次公开发售导致股本及股份溢价增加6.628亿元[6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883.8百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11.0百万元增加人民币772.8百万元[159]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约为人民币217.8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57.8百万元[159] - 2024年借款实际年利率范围为0.9%至2.58%,2023年为1.22%至1.83%[15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35.3%,2023年12月31日为49.2%[1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最大客户总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约5.1%(2023年:3.5%),五大客户总收入占比约16.5%(2023年:12.8%)[1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最大供应商及分包商总采购额占集团总采购额约14.7%(2023年:13.7%),五大供应商及分包商总采购额占比约37.3%(2023年:37.1%)[1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总额约为人民币177.2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189.8百万元)[17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560名雇员,2023年为552名[187] - 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约为人民币16180万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13260万元[18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关键零部件自研率超90%、国产替代率可达100%,截至2024年底累计全球出货量超八万台协作机器人,位列中国第一、全球前二,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及地区[10] - 2024年公司推出国内首个AI+机器人训练平台X–Trainer,成为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中首家将AI+协作机器人商业化的公司[12] - 公司推出全球首款同时具备“灵巧操作+直膝行走”能力的全尺寸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Atom,实现重要技术突破[12] - 截止2024年,超80家世界500强企业使用越疆机器人[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授权知识产权1067项,其中包括709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推出4个系列共27款机器人,覆盖0.25kg - 20kg负载[22] - 公司机器人产品服务全球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22] - 公司在全行业率先实现手术机器人应用数量超200台[23] - 公司NOVA协作机器人工业级重复定位精度达±0.05mm,工作半径850mm[23] - 公司全球累计出货量超8万台,产品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2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李贻斌64岁,2022年12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72] - 吴浩云48岁,2024年5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76] - 侯玲玲49岁,2022年12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77] - 万颖37岁,2017年3月加入公司,2021年1月任监事会主席[80] - 李刘伟42岁,2017年7月加入公司,2021年1月任监事[81] - 马静娴40岁,2023年5月受中网投委派加入公司任监事[82] - 刘主福36岁,2015年12月加入公司,任副总经理[84] - 李贻斌自2022年1月起任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73] - 吴浩云自2020年12月起任车市科技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76] - 侯玲玲自2022年4月起任东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78] - 公司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报中提呈企业管治报告[87] - 公司自上市起采纳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除董事长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外,已遵守守则所有适用条文[88][89] - 公司董事长及行政总裁由刘培超先生兼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能确保领导一致、战略规划有效及促进信息交流,将适时考虑分开两角色[89] - 公司制定政策促进多元化及安全工作场所,定期向雇员提供培训加强企业文化意识[90][92]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监管董事及监事证券交易,董事及监事自上市起至年报日期止遵守规定准则[93] - 公司董事会负责领导及控制集团,全体董事真诚履职,各董事任期三年,可膺选连任[94] - 公司现有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政策,为董事及高级职员法律诉讼提供保障[94] - 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公司认为组成取得良好平衡[96] - 公司自上市起至年报日期止遵守上市规则有关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规定,全体独董符合独立性指引[96] - 刘培超先生担任董事长及最高行政人员,负责监督董事会、集团运营管理、生产安全及业务协调[97] - 所有董事获委任指定任期为三年,均有资格于任期届满后膺选连任[101] - 企业管治守则要求每年至少举行四次定期董事会会议,公司计划约每季度举行一次[102] - 公司于2024年12月23日上市,自上市至年报日期已举行二次董事会会议和一次临时股东会[102] - 各董事在董事会会议和股东会会议的出席率均为100%[102] - 召开董事会定期会议须发出至少14日通知,董事会文件于会议前至少三日寄发[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体董事按阅读有关监管更新材料的方式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05] - 董事会已成立审核、薪酬与考核、提名、战略四个委员会协助执行职能[108] - 2024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有三名成员,包括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110] - 公司于2024年12月23日在联交所上市,有关期间未举行审核委员会会议[111] - 2024年12月31日提名委员会有三名成员,包括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2] - 公司于2024年12月23日在联交所上市,有关期间未举行提名委员会会议[113]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有一名女性成员及六名男性成员,性别多元化达14.3%[120]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年龄结构合理,31至40岁董事两名,41至50岁董事四名及60岁以上董事一名[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成员三分之一以上[116] - 审核委员会认为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报编制符合适用准则和规定[111] - 提名委员会至少每年检讨董事会多元化政策以确保持续有效[1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包括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1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战略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和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25] - 2024年度高级管理层薪酬范围在500,000 - 1,000,000元的有1人,1,500,001 - 2,000,000元的有1人,2,000,001 - 2,500,000元的有1人,6,500,001 - 7,000,000元的有1人[124] - 董事会负责编制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并确保合规及时刊发[127] - 自上市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建立了适当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128] - 公司风险管理系统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管理等阶段,内部控制系统框架包括监控环境、风险评估等部分[130][131] - 公司采用并实施内幕消息政策及程序,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内幕消息保密性[132][136] - 公司建立内部制度管理营运风险,期望将营运风险维持在合理范围[132] - 公司实施标准防护措施管理信息安全及数据隐私风险,建立全面信息安全管理系统[1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且充分[1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付/应付公司独立核数师酬金总计1800千元人民币,其中审计服务1800千元人民币,非审计服务为0 [142] - 王勇先生及程淑华女士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二人接受相关专业培训不少于15小时[143] -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在拟召开会议上具有表决权股份超10%的股东,可提请董事会召开临时股东会或类别股东会;董事会未按要求通知,持股10%以上股东可提请监事会召开;监事会未按要求通知,连续90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股10%以上股东可自行召开[148] - 公司召开股东会时,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1%或以上的股东有权书面提出新决议案,并在股东会召开10日前提交召集人[149] - 一股一票基准下,持有少数股权股东召开临时股东会并在议程中增加决议案所需最低股东支持比例不得超公司股本所附表决权的10% [149] - 董事会负责监督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实施管理,每年检讨其有效性,检讨涵盖财务、营运及合规控制等重大控制[138] - 公司不容忍贪污,制定反欺诈政策,对贪污零容忍,发现贪污行为的雇员和业务伙伴将受相应处分[140] - 董事会制定并采纳举报政策,审核委员会负责执行监督,每年审查[141] - 公司采纳股东通讯政策,确保与股东透明、准确、公开沟通,每年定期检讨[145] - 公司董事及监事均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的服务合约或委任函,任期三年,可在股东会上重续委任[183] - 各董事于2024年5月31日取得上市规则第3.09D条所述法律意见,并明白作为上市发行人董事的责任[184] - 公司收到各独立非执行董事根据上市规则第3.13条发出的年度独立性确认函,认为彼等均为独立人士[18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港股机器人概念股多数调整 地平线机器人跌超15%
快讯· 2025-04-24 09:36
港股机器人概念股表现 - 机器人概念股多数出现调整 地平线机器人-W股价下跌15.21%[1] - 越疆股价下跌1.58% 微创机器人-B股价下跌1.24%[1] 个股表现详情 -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HK)跌幅最大 达15.21%[1] - 越疆(02432.HK)下跌1.58% 跌幅相对较小[1] - 微创机器人-B(02252.HK)下跌1.24% 表现相对稳定[1] 市场交易时点 - 股价数据统计截至发稿时 即4月24日交易时段[1]
港股概念追踪|马斯克押注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战略 相关产业链环节需求空间大(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4-23 13:51
行业动态 -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将于4月24日至26日在无锡市惠山区举办 宇树 小米相关负责人将参与话题讨论 [1] -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 标志着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高强度运动场景的规模化实践方面取得领先优势 [1] - 赛事全面检验了机器人的关节模组协调性 控制算法稳定性等关键技术 同时暴露出电机 传动机构 "小脑"运控等短板 [1] 公司动态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Optimus方面取得不错的进展 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进行有用的工作 公司计划扩大Optimus规模 [1] - 特斯拉在电话会议上表示长期来看预计与硬件相关的利润将伴随着人工智能 软件及车队运营业务利润的加速增长 [1] - 特斯拉表示包括更实惠车型在内的新车计划仍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开始生产 [1] 行业观点 - 人工智能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 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有望充分受益 [2] -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仍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 建议逢低布局 [2] - 建议核心关注大小脑 核心零部件等环节的投资机会 [2] 相关公司 - 机器人相关产业链港股包括优必选(09880) 越疆(02432) 小米集团(01810) 速腾聚创(02498) 德昌电机控股(00179)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 金力永磁(06680) 上海电气(02727)等 [3]
越疆科技20250324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岳江科技,一家专注于协作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于2024年12月23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R7.0营业收入3.74亿人民币,增幅30.3%,较R3.0的19%大幅加快 [1] - **产品分类增长**:六轴增长56%,因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商业场景,客户基础增多,从测试走向小批量及放量;四轴略微下降,但增长超20%,因推出E6系列;复合机器人增长65%,主要由咖啡机器人和巨声智能贡献 [1][9] - **应用领域增长**:工业增长32%,教育增长20%,商业增长111%,商业可复制性强,测试通过后放量速度比工业快 [2] - **销售区域增长**:中国大陆增长47%,海外增长19%,国内增长略快,因大客户策略效果明显,销售环境短;海外依赖大客户且通过渠道商,链条长 [3] - **毛利率**:管理口径剔除存货增加准备后毛利率49.5%,未来长期将维持在50%左右,因海外市场和国内工业领域毛利率已较低 [4] - **期间费用**:三项费用(销售、管理、研发)小幅增长,管理费用大幅增长67%是因一次性上市费用3300万,剔除后仅略微增长 [4][5] - **净利润**:报表口径净亏损去年9500万,考虑股份支付和上市费用后,23年亏损8200万,24年亏损3600万,大幅收窄55% [5]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研发计划与技术突破**:24年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验收并突破柔性连接器组装技术,自研力控和视觉臂环;突破协作产品与多模态感知、具身数据及端到端模型的技术融合 [6][7] - **产品丰富度**:是行业内产品最丰富的公司之一,有四个系列27款型号,负载0.25到20千克,涵盖工业、商务、教育等领域 [7] - **巨像智能训练平台**:通过自研垂直模型,搭载约一亿三千万参数,经示教可完成不同任务,如刷盘子、化妆品组装、切黄瓜等,产品已实现销售 [8] - **标准化工作站**:推出面向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码头工作站,可降低部署成本;适配全球前十焊接品牌,可快速部署焊接工作 [10] 市场战略与展望 - **双轮驱动战略**:坚持学科基础智能化升级和具身智能基础创新双轮驱动,认为协作机器人是具身智能最直接载体,可通过具身智能大向导技术赋能,加快落地 [12] -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加强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注重协作机器人安全、易用、灵活等核心特征,以手臂为核心进行技术融合和生态开放 [13][14] - **深耕海外市场**:海外市场深耕多年,国内大客户策略效果好,未来将继续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提升世界五百强企业合作数量 [14][15] - **全面布局具身智能机器**:认为具身智能是现象级技术变革和场景爆发领域,公司在硬件工程能力、场景应用落地、产品定义、大脑研发等方面有竞争力 [15] 产品落地与市场需求 - **具身智能产品落地节奏**:同步推进单臂、双臂、人形和轮式产品,聚焦工业、商业、科研三个业务线,工业场景中机床管理等工作有机会被人形机器人替代 [20][21][22] - **市场需求与场景应用**:商业爆发取决于产品稳定性提升和回报率,工业和商务场景增长较快;人形机器人可分为表演娱乐互动类、全尺寸操作类、科研类,公司在全尺寸操作类有积累,可在简单工业搬运和商用连锁场景尝试落地 [18][19][23] 技术方案与成本控制 - **大模型与软件方案**:全球技术路线趋于高端端分层训练模型,先做大模型再整理小模型用于特定场景,结合VRM平台进行多模型训练,可降低部署难度,提升单一场景准确率 [25][34][35] - **林翘首方案**:林翘首属于末端夹具一种,不能覆盖所有场景,手臂末端支持多种夹具形态;工业领域物件标准化,两指或三指夹具效率更高;生活和高端场景中,林翘首更具情绪价值 [26] - **数据与训练效率**:数据质量对模型训练效果影响大,公司手臂精度和稳定性高,采集数据质量好,训练效率高;S - Trigger训练五十次两到三个小时即可完成任务,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8][29] - **硬件自研与成本管控**:核心零部件如控制器、伺服器、电机、编码器等坚持自研,推出不同方案以匹配不同价格层次产品,供应链管控有效,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 [30][31][32] 竞争优势与行业展望 - **竞争优势**:坚持做产品型公司,将产品性能和质量提升,实现产品和方案标准化,降低集成商和终端成本;全自研核心零部件,可根据场景组合硬件成本 [39][40][41] - **行业竞争与成本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公司认为产品端降价对终端支付成本影响不大,未来将继续优化产品和方案;随着更多企业进入,行业成本理论上会下降,但公司毛利率保持稳定 [37][38][42] - **人形机器人发展趋势**:大脑突破后,具身机器人可自主工作,降低生活成本,在工业、商业和家庭场景有发展潜力;公司在本体和小脑方面有优势,场景数据积累有助于大脑场景训练 [44][45][46] - **大模型布局**:会根据场景理解和行业发展节奏推进大模型布局,与大厂合作开放,注重高质量数据采集和处理,成本可控 [52][53][5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教育市场产品**:教育市场占比25% - 30%,去年增长较多,主要销售四轴的Modernization和去年推出的六轴E6系列,搭载具身智能方案 [55] - **数据知识产权**:采集的数据来自客户端真实场景,未来数据知识产权归属及合作方式待明确,解决方案可能是数据提供方自愿低成本使用模型 [56][57] - **硬件一致性挑战**:人形机器人硬件一致性对模型、行动稳定性和训练效果影响大,公司在突破手臂六个一致性方面有经验,可从供应链、设计、生产等方面进行突破 [58][59] - **手术机器人应用**:岳江协作手臂在手术机器人领域有应用,去年为客户提供两百台用于膝盖手术,未来将持续为更多医疗设备厂商服务 [61] - **上市与融资方式**:作为协作机器人第一股上市,市占率国内第一;与其他公司单独成立具身智能平台融资不同,公司在上市公司体内孵化具身智能路线,认为在硬件基础上迭代有利于产品进化 [62][63][64] - **产品推荐策略**:根据工作岗位是否有移动需求和场景结构化程度,推荐双臂、双臂加菱乔手或人形机器人 [65]
港股掀起机器人企业上市热潮 尽管有资本输血,但何时盈利仍是难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3 22:23
行业动态 - 机器人行业加速发展,多家细分领域头部公司如优必选、越疆、极智嘉科技和云迹科技相继赴港上市 [1] - 行业普遍面临高销售开支和研发开支支撑快速发展的问题,仅极智嘉科技明确表示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盈利 [1] - 海外市场成为多家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部分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已超过50% [11][12] 公司概况 - 优必选成立于2012年,2023年底登陆港交所,主要聚焦工业应用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已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领导者之一 [2] - 越疆号称"协作机器人第一股",2024年12月23日登陆港交所,按2023年出货量计全球市场份额达13%,在中国协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 [2] - 极智嘉科技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仓储机器人,其柔性分拣解决方案在自动化、效率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 - 云迹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研发及商业化的先行者,在2024年机器人智能体市场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及服务消费者数量排名全球第一 [3] 财务表现 - 优必选2020-2024年收入从7.40亿元增长至13.05亿元,但同期亏损从7.07亿元扩大至11.60亿元 [5] - 越疆2021-2024年收入从1.74亿元增长至3.74亿元,亏损从4180万元扩大至9540万元 [5] - 云迹科技2022-2024年收入从1.61亿元增长至2.45亿元,亏损从3.65亿元收窄至1.85亿元 [6] - 极智嘉科技2021-2024年上半年收入从7.90亿元增长至21.43亿元,亏损从10.50亿元扩大至15.67亿元后收窄至5.50亿元 [6] 投资者与市场反应 - 优必选获得腾讯控股(持股6.31%)、启明创投(5.82%)和鼎晖投资(1.73%)等明星机构投资 [4] - 越疆获得深创投(2.88%)、中车创投(2.71%)和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3.68%)等投资 [4] - 云迹科技获得林芝腾讯(9.09%)、联想基金(4.22%)和阿里巴巴旗下杭州灏月(2.94%)等投资 [4] - 腾讯在2024年1月减持优必选股份,持股比例从8.05%降至2.08%,套现10.3亿港元 [9] - 越疆上市后股价最高较IPO发行价涨幅超3倍 [10] 商业化与盈利前景 - 行业普遍面临商业化落地挑战,销售开支普遍高于研发投入,越疆2021-2024年销售开支占收入比重达36.5%-44.4% [6] - 极智嘉科技是唯一明确表示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盈利的公司 [1][8] - 业内人士认为仓储机器人有明确场景需求,可能率先实现盈利,而人形机器人商业路径尚不清晰 [7][8][12] - 大部分机器人公司仍在寻求场景落地应用,个别企业可能在3-5年内实现商业突破 [8]
越疆:协作机器人龙头企业,切入具身智能赛道焕新机-20250403
东吴证券· 2025-04-03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越疆“增持”评级 [1][11][6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越疆在协作机器人领域龙头地位稳固,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打造第二增长曲线,预测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4.96/6.73/8.9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S分别为46/34/25倍 [11][6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越疆:深耕协作机器人十载,近年来营收稳健增长 - 深耕协作机器人赛道成长为行业龙头,2015年成立后不断推出新产品,2024年港交所上市并推出具身智能机器人X - Train [17] - 聚焦六轴、四轴、复合、具身智能机器人四大业务板块,产品应用于多行业 [19] - 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较高,设立多家全资子公司推动业务多元化 [22] - 2021 - 2024年营业收入由1.74亿元提升至3.74亿元,CAGR达29.1%,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幅收窄,因六轴与四轴协作机器人出货量提升摊薄固定成本 [25] - 2021 - 2024年毛利率(考虑存货减值)分别为50.5%/40.8%/43.5%/46.6%,维持较高水平;2024年期间费用率下降,因销售费用管控得当 [30][31] - 2021 - 2024年六轴协作机器人收入占比从15%提升至56%,四轴协作机器人毛利率最高,保持在50%以上 [34] - 2021 - 2024年海外收入从0.84亿元增长至2.01亿元,CAGR = 34%,增速高于营收整体增速,海外渠道建设带动综合毛利率提升 [36][38] 从协作机器人龙头企业起步,向具身智能研发领域拓展 - 机器人分为协作、传统工业、服务和其他专业机器人四类,协作机器人现阶段规模小但2023 - 2028E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36.6%,集成成本低、产线布置柔性化,成长潜力大 [42][44] - 全球协作机器人工业场景需求最大,2019 - 2023年工业板块复合年增长率为18.7%,2023年市场规模达7.89亿美元;2023 - 2028年商业板块增速突出,预计复合年增长率75.3% [47][48] - 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头部企业引领,越疆出货量1.4万台,市场份额13.0%位居第二,产品覆盖中国及8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 [51] - 越疆具备关键部件设计与开发、通用控制平台、安全技术、机器人技术、AI技术五大技术优势,构筑技术壁垒 [53] - 协作机器人企业切入具身智能赛道有闭环反馈能力、机械结构匹配、安全技术可复用三大优势 [54] - 2025年3月18日预售全球首款「灵巧操作 + 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售价19.9万元起,推进人形机器人行业商业化 [58] - Dobot Atom搭载具身智能操作模型和1500 TOPS超大AI端侧算力,操作精度高,数据采集能力强 [61] - 越疆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已与多行业合作,计划2025年年中试产和批量 [6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六轴协作机器人收入为2.94/4.22/5.85亿元,同比+41%/+44%/+39%,毛利率50%/51%/52% [67][68] - 预计2025 - 2027年四轴协作机器人收入0.97/1.13/1.30亿元,同比+2%/+16%/+16%,毛利率55%/57%/60% [68] - 预计2025 - 2027年复合机器人收入0.89/1.18/1.55亿元,同比+58%/+32%/+32%,毛利率53%/55%/55% [68] - 预计2025 - 2027年其他业务收入0.16/0.21/0.27亿元,同比+30%/+30%/+30%,毛利率15%/15%/15% [68] - 预测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4.96/6.73/8.9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S分别为46/34/25倍 [69]
越疆(02432):协作机器人龙头企业,切入具身智能赛道焕新机
东吴证券· 2025-04-02 22: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越疆(02432.HK)“增持”评级 [1][11][6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越疆在协作机器人领域龙头地位稳固,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打造第二增长曲线,预测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4.96/6.73/8.9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S分别为46/34/25倍 [11][6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越疆:深耕协作机器人十载,近年来营收稳健增长 - 深耕协作机器人赛道成长为行业龙头,2015年成立后不断推出新产品,2024年港交所上市并推出具身智能机器人X - Train [17] - 聚焦六轴、四轴、复合、具身智能机器人四大业务板块,产品应用于多行业 [19] - 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较高,设立多家全资子公司推动业务多元化 [22] - 2021 - 2024年营业收入由1.74亿元提升至3.74亿元,CAGR达29.1%,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幅收窄,因六轴与四轴协作机器人出货量提升摊薄固定成本 [25] - 2021 - 2024年毛利率(考虑存货减值)分别为50.5%/40.8%/43.5%/46.6%,维持较高水平;2024年期间费用率下降,未来规模效应有望摊薄销售与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维持稳定 [30][31] - 2021 - 2024年六轴协作机器人收入占比从15%提升至56%;四轴协作机器人毛利率最高,保持在50%以上,六轴协作机器人毛利率近年提升至45%以上,复合机器人毛利率2024H1降至47% [34] - 2021 - 2024年海外收入从0.84亿元增长至2.01亿元,CAGR = 34%,增速高于营收整体增速;欧洲、美洲、亚太市场毛利率高于中国市场,海外渠道建设有望提升海外收入和综合毛利率 [36][38] 从协作机器人龙头企业起步,向具身智能研发领域拓展 - 机器人分为协作、传统工业、服务和其他专业机器人四类;全球机器人市场中工业和服务机器人规模大但增速趋缓,协作机器人现阶段规模小但2023 - 2028E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36.6%,成本优势有望助推其市场成长 [42][44] - 全球协作机器人下游行业中工业场景是最大需求来源,2019 - 2023年工业板块复合年增长率为18.7%,2023年市场规模达7.89亿美元;2023 - 2028年商业板块增速突出,预计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5.3% [47][48] - 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头部企业引领,越疆出货量1.4万台,市场份额13.0%位居第二,产品覆盖中国及8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地域覆盖更具优势 [51] - 越疆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具备关键部件设计与开发、通用控制平台、安全技术、机器人技术、AI技术五大技术优势,构筑技术壁垒 [53] - 协作机器人企业切入具身智能赛道有闭环反馈能力适用于具身智能、机械结构与上肢设计思路匹配、安全技术可复用三大优势 [54] - 2025年3月18日越疆预售全球首款「灵巧操作 + 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售价19.9万元起,采用全尺寸仿生设计,推进人形机器人行业商业化加速 [58] - Dobot Atom搭载具身智能操作模型和1500 TOPS超大AI端侧算力,操作精度高,数据采集层面表现出色 [61] - 越疆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已与一线车厂等开展合作,计划2025年年中试产和批量 [62] 盈利预测 - 预计六轴协作机器人2025 - 2027年收入为2.94/4.22/5.85亿元,同比+41%/+44%/+39%,毛利率分别为50%/51%/52% [67][68] - 预计四轴协作机器人2025 - 2027年收入0.97/1.13/1.30亿元,同比+2%/+16%/+16%,毛利率为55%/57%/60% [68] - 预计复合机器人2025 - 2027年收入0.89/1.18/1.55亿元,同比+58%/+32%/+32%,毛利率为53%/55%/55% [68] - 预计其他业务2025 - 2027年收入0.16/0.21/0.27亿元,同比+30%/+30%/+30%,毛利率为15%/15%/15% [68]
越疆科技2024营收同比增长30.3%
广州日报· 2025-03-26 03:04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达3.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3%,增速较2023年的19.0%提升11.3个百分点 [3] - 亏损9536万元人民币,同比收窄7.6% [3] - 六轴协作机器人收入2.09亿元人民币(占比55.9%),同比增长55.5% [4] - 四轴协作机器人收入958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 [4] - 复合机器人收入565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7% [4] 产品结构 - 工业场景营收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3% [4] - 教育场景营收1.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7% [4] - 商业场景营收2557.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6%,主要受自动化咖啡机等新产品推动 [4] - 四轴产品收入下降因部分STEAM教育产品转为六轴机型 [4] 战略布局 - 采用"协作机器人智能化升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双轮驱动战略 [6] - 已推出4个系列共27款机器人,负载覆盖1-20kg,全球累计出货量超8万台 [6] - 产品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手术机器人应用数量超200台 [6] - 2023年以13%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协作机器人出货量前二 [6] 技术发展 -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涵盖AI+双臂机器人、AI+单臂机器人、AI+轮式+双臂、AI+双足+双臂四大系列 [6][7] - 全栈自研技术优势支撑规模化商业应用 [7] - AI技术普及预计加速协作机器人在多场景应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