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光集团(03380)

搜索文档
龙光集团(0338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6:4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232.65亿元,2023年为471.67亿元;2024年净亏损66.18亿元,2023年为88.58亿元[10] - 2024年公司合约销售190.46亿元,2023年为71.79亿元[10] - 2024年公司收入为232.64613亿元,2023年为471.66787亿元;2024年毛利为 - 50.75271亿元,2023年为 - 45.09443亿元[43][59] - 2024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为62.98354亿元,2023年为89.34542亿元;2024年非控股股东应占亏损为3.2013亿元,2023年盈利7643万元[43][59] - 2024年度集团总收入为232.646亿元,较2023年减少239.022亿元(约50.7%)[60] - 2024年度物业开发收入约为229.641亿元,较2023年的467.819亿元减少约50.9%,长江三角洲区域、大湾区、西南区域及其他区域占比分别为37.5%、35.5%、14.5%及12.5%[60][61] - 2024年度销售成本较2023年减少233.363亿元(约45.2%)至283.399亿元,计提了约62.8亿元存货减值拨备[64] - 2024年度销售及营销开支约为8.132亿元,较2023年的14.526亿元减少约44.0%[65] - 2024年度行政开支约为5.159亿元,较2023年的8.925亿元下降约42.2%[65] - 2024年度财务成本净额减少至约11.048亿元(2023年:16.208亿元)[66] - 2024年度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净额分别约为拨回6.092亿元及拨回2.037亿元(2023年:约7.079亿元及10.783亿元)[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约为2125.859亿元,负债总额约为1877.807亿元,权益总额约为248.052亿元[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股东应占亏损为人民币6,298,354,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8,934,542,000元[15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公司全年合计顺利完成项目交付70个批次、约2.8万套[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规划新开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37万平方米,竣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352万平方米[50][51] - 于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发展中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763万平方米[52]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开发的土储面积约2361万平方米,大湾区和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储货值占比约7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现权益合约销售约71.8亿元,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区域、西南区域及其他区域占比分别约为52.1%、14.9%、9.2%及23.8%[49] - 2024年公司权益合约销售中,大湾区金额为37.43亿元,占比52.1%;长江三角洲区域金额为10.65亿元,占比14.9%;西南区域金额为6.61亿元,占比9.2%;其他区域金额为17.1亿元,占比23.8%[50] - 2024年公司土地储备中,大湾区建筑面积为1182.6955万平方米,占比50.1%;长江三角洲区域建筑面积为168.2768万平方米,占比7.1%;西南区域建筑面积为587.8423万平方米,占比24.9%;其他区域建筑面积为422.5973万平方米,占比17.9%[56] - 2024年度物业开发收入约为229.641亿元,较2023年的467.819亿元减少约50.9%,长江三角洲区域、大湾区、西南区域及其他区域占比分别为37.5%、35.5%、14.5%及12.5%[60][6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3月17日公司在境内向投资人发布了整体境内债重组方案[36] - 公司拟将2019年贷款及2020年融资纳入2025年1月10日公布的整体债务重组中[179][18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公司获MSCI维持「A」级ESG评级[9] - 2024年公司获“卓越指数•房地产卓越表现 — 2024房地产卓越企业表现”等集团奖项[14] - 2024年深圳龙光•锦绣公园壹号等项目获多个项目奖项[20] - 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至100280亿元,住宅投资同比减少10.5%至76040亿元[34] - 202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73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9%,销售额96750亿元,下降17.1%[34] - 公司创立于1996年,2013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拥有多项一级资质[8] - 截至2025年2月27日,持有公司境外债务本金总额62.07亿美元中超过80.8%的同意债权人已加入整体CSA[35] - 公司呈報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期間的企業管治報告[82] - 公司企業管治常規以聯交所上市規則附錄C1企業管治守則第二部份原則為基礎[83] - 公司於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內採納、應用及遵守企業管治守則[84] - 公司秉持「務實、創新、陽光、高效」核心價值觀和「客戶至上、服務為先」經營理念,為超過百萬人口提供服務[85] - 公司一直採用上市規則附錄C3所載上市發行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標準守則[86] - 全體董事在2024年全年遵守標準守則,公司未發現僱員違反僱員書面指引情況[86] - 执行董事长纪海鹏先生,58岁,于2013年11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亦是公司创办人及主席[69] - 廖家瑩女士55歲,2013年11月18日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2024年11月7日辭任復興亞洲絲路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職務[75] - 蔡穗聲先生74歲,2013年11月18日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曾於2006 - 2010年任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常務理事[77] - 劉勇平博士69歲,2023年3月30日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現為萬嘉集團及悅達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78] - 公司高級管理層包括主席紀海鵬先生、行政總裁賴卓斌先生、執行總裁黃湘玲女士、副總裁陳勇先生和周吉先生[79] - 董事会由五名执行董事及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三分之一[89] - 主席与行政总裁分别由纪海鹏先生及赖卓斌先生担任[91] - 每位董事任期三年,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93] - 2024年全体董事均参与网上培训及阅读企业管治等材料[98] - 2024年各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及股东周年大会的出席率均为100%[100]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及提名三个委员会[101] - 审核委员会2024年审核并建议批准2023年度及2024半年度财务报表[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与外聘核数师沟通两次[104] - 2024年审核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的出席率均为100%[105] - 新董事履新应接受正式全面就职培训,公司鼓励董事持续专业发展[97] - 2024年薪酬委员会调整了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待遇[108] - 2024年薪酬委员会会议中,张化桥、纪海鹏、廖家莹出席次数/会议次数均为2/2[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年收入在人民币300万元以下的高级管理人员有2人,300万元至500万元的有3人[109] - 2024年提名委员会检讨了董事会架构、人数及组成等事宜[111] - 2024年提名委员会会议中,纪海鹏、张化桥、廖家莹出席次数/会议次数均为1/1[111] - 董事会九名董事中有两名女性董事[1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男性占约61.4%,女性占约38.6%[112] - 提名委员会每年将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及组成,尤其关注性别多元化[114]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独立性机制,2024年检讨执行情况及成效,结果令人满意[120][121] - 董事提名政策载列评估建议候选人的准则及股东大会甄选举程序[117] - 公司已制定股息政策,董事会可建议及宣派中期、末期、特别股息等,需考虑财务业绩、现金流等多因素[122][128] - 提名委员会每年评估独立董事独立性,对董事会独立性进行年度审查[124] - 公司制定反腐政策,对腐败及非法行为零容忍,审计监察室监督系统完整性[125] - 公司制定举报政策,审核委员会负责监督执行及调查投诉[126] - 2024年审核委员会审阅公司企业管治政策、人员培训等情况[127] - 公司建立与COSO 2013框架相符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程序包括识别、评估、管理阶段[129][131] - 管理层确认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外聘公司进行评估,结果2025年3月落实[130] - 董事会认为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充足,重大风险性质及程度无变动[132] - 董事负责编制及审阅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认为符合准则并充分披露[133]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外聘核数师核数服务薪酬260万元,中期审阅服务费85万元,总计345万元[135] - 李昕颖于2024年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2025年3月27日辞任公司秘书,苏嘉敏获委任[138]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有投票权)十分之一以上的股东可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大会应在要求提出后两个月内举行[140] - 公司2024年未对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作出变动,最新版本可在公司及联交所网站浏览[148] - 公司董事会提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报及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50] - 公司于开曼群岛注册,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环球贸易广场68楼02–03A室[151] - 公司作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从事物业开发及经营[152] - 集团业务回顾、未来发展讨论、风险因素描述及财务表现分析分别载于年报相应页面[153] - 集团遵守环保法规,设定合规程序确保合规[154] - 集团注重与雇员、客户、业务伙伴的关系,采取多种措施维护[155][156] - 公司不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2023年:零)[159]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16日至6月19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须不迟于2025年6月13日下午4时30分送达[160] - 2019年贷款协议初始金额为16.1亿港元,可增至不超25亿港元,年利率3.95%,截至年报日期8.8亿港元未偿还[178][179] - 2019年7月15日,定期贷款融资增加1.5亿港元至17.6亿港元[178] - 2022年7月25日,2019年贷款协议最终到期日延长至2023年1月24日[178] - 2020年融资协议获授相当于25.2564亿港元的双货币定期贷款融资,附上限7.7亿港元增额权,截至年报日期7.8亿港元及2.2388亿美元未偿还[180] - 纪海鹏先生、张化桥先生及刘勇平博士将在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符合资格并同意膺选连任[170] - 每名董事任期三年,其后可续任,直至一方发出不少于三个月书面通知终止[1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持有库存股份,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167][168] - 购股计划有效期为2013年11月18日至2023年11月17日,期满后2024年12月31日无购股可授出[181][186][191] - 购股计划涉及股份上限为全球发售完成后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即5亿股,相当于年报日期已发行股份约8.79%[182] - 因购股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未行使购股获行使可能发行股份,任何时候不得超已发行股份30%[183] - 接受购股计划授出购股时,承授人需支付1.0港元作为代价[184] - 截至报告日期,购股计划已授出未行使购股可发行5878.2万股,相当于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约1.03%[186] - 十二个月内,向各合资格参与者授出购股获行使时,已发行及可能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授出日期已发行股份1%[187] - 购股可在董事决定期间行使,不超授出日期起计10年,受提早终止条款规限[187] - 除非董事另行规定,获授购股可行使前无最短持有期限[188] - 购股行使价不得低于授出日期收市价、前五营业日平均收市价及普通股面值最高者[189] - 购股计划参与者包括公司或附属公司雇员、董事及对公司有贡献的其他人士[185] - 2024年概无授出购股权[19
“债转股”成主流方式,房企化债进度加速
证券时报· 2025-04-23 19:50
房企债务重组进展 - 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取得重大进展 推出全额债权转股权方案 涉及总规模约95.5亿美元 向债权人分派两种新强制可转债 转股价分别为6.80港元/股和3.85港元/股 后者总量不超过债权总额25% [2] - 佳兆业计划发行六档新美元债(约50亿美元)和八档强制可转换债券(约68.92亿美元) 若全部转换将形成130.16亿股新股 [2] - 龙光集团境内债务重组涵盖21笔债券 本金余额合计219.62亿元 提供折价购回/资产抵债/债转股等五种选项 [3] 债务重组方式创新 - 荣盛发展通过搭建挚享平台及至启平台两大轻资产运营主体 以平台股权抵偿约160亿元债务 涉及酒店/代建/商业管理等业务板块 [3] - 新一轮债务重组从展期为主转向全面削债 主要通过折价赎回债券和强制转股实现 债转股成为大多数出险房企重组标配 [4] - 折价回购和债转股能从源头减少债务 为企业争取恢复流动性时间 换取未来企业价值回升空间 [4] 行业发展趋势 - 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市场出清与风险化解需政策/企业/金融系统多方协同 [5] - 短期现金流紧张和债务压力仍是最大挑战 中长期需通过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端刺激重建行业健康生态 [5] - 具备稳健现金流/聚焦核心城市/创新能力强的房企有望率先突围 [5]
2025年房企债务重组进展
克而瑞研究中心· 2025-04-03 08:5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3][4] 核心观点 - 房企债务重组与重整进入深水区 消债比例逐渐提升 债转股成为主流手段 [6][10][15] - 债务重组并非一蹴而就 回归正常经营仍需依赖市场复苏 [20][22][23] - 香港与内地破产程序存在差异 香港注重债权人自治 内地侧重法院主导 [6][8] 香港与内地破产程序对比 - 香港法律下企业可选择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盘 债务重组需法院批准并对所有债权人具约束力 [6][8] - 内地破产程序分和解 重整及清算三类 重整需法院批准且程序复杂 清算则限制债务人与债权人权利 [8][9] 房企债务重组进展 - 截至2025年2月底 59家出险房企披露债务重组或破产重整进展 [10] - 39家房企披露债务重组情况 13家完成全部或部分重组 宝龙和正荣重组协议失效 金辉偿清所有逾期债务 [10] - 42家H股内房企中25家收到清盘呈请 4家被颁令清盘 6家撤回呈请 [10] - 16家A股或未上市房企中 3家主动申请破产重整 2家被债权人申请重整 2家已完成重整 [10] H股房企重组案例 - 花样年 融创中国 中国奥园 龙光集团 远洋集团基本完成境内境外债务整体重组或展期 [11] - 时代中国 碧桂园 方圆地产基本完成境内债券展期 [11] - 禹洲集团 中梁控股 当代置业完成境外债重组或展期 [11] - 远洋集团境外债务重组获香港及英国法院批准 [11] - 龙光集团76.4%同意债权人加入整体CSA 境外债重组基本成功 [11] - 碧桂园提出116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提案 [12] 内地房企重整案例 - 华晨地产 新华联成功完成重整 [13] - 金科股份重整进入倒计时 关键债权人博裕资本终止仲裁程序 表决结果将于2025年3月31日揭晓 [13] - 协信远创重整搁浅 债权人申报金额928.6亿元 确认债权623.78亿元 重整计划草案未通过 [14] 债转股成为重组标配 - 碧桂园采用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形式进行债转股 [16][19] - 融创中国向特殊目的信托增发约4亿股股票偿付债券持有人 [16] - 华夏幸福以下属公司股权搭建平台实施债务重组 [16] - 中国奥园发行新债务工具及股权置换境外债务 [19] - 远洋集团发行强制可转换债券及永续权益 初始金额约40.18亿美元 最多转换73.97亿股 [19] - 龙光集团强制可转债以6港元/股转股 [19] - 花样年13亿美元负债股权化 债务工具持有人将持股45.2% [19] 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 - 2024年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行 各地政府落实白名单机制 [20] - 2024年白名单项目审批贷款超5万亿元 全年处置不良资产超3万亿元 [20] - 收储机制建立 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可发放贷款收购存量土地 [21] - 2025年广东省7城市披露专项债闲置土地收储清单 [21] - 政策利好有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 为房企资金状况改善提供支持 [22] 行业挑战与风险 - 部分房企如恒大中国已被清盘 蓝光发展 泰禾集团仍深陷债务危机 [22] - 二次违约风险需警惕 重组或需更大力度消债 [6][15] - 重组成功不代表上岸 恢复盈利仍需市场检验 [23]
青岛调整公积金贷款借款人年龄上限;龙光集团2024年净亏损66.2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3-28 10:49
房地产行业政策 - 3月27日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通知,缴存人购青岛市商品房现房申请公积金贷款额度可上浮10%,且可与其他上浮政策叠加,叠加后最高限额150万元 [1] - 通知调整青岛市公积金贷款借款人年龄上限,贷款到期日男性不超过68岁,女性不超过63岁,或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 [1] 企业业绩情况 龙光集团 - 3月27日龙光集团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2024年权益合约销售额71.8亿元,确认收入232.6亿元,年内净亏损66.2亿元,持续亏损因房地产业务低迷、项目结转毛利率下行及计提存货减值 [2] - 截至2025年2月27日,龙光境外债务整体重组获持有62.07亿美元境外债务本金总额超80.8%的债权人加入支持协议 [2] 金融街物业 - 3月27日金融街物业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2024年收入约17.52亿元,同比增加约15.65%,年内利润约1.32亿元,同比减少约7.87%,股东应占利润约1.16亿元,同比减少约9.39% [2] 碧桂园服务 - 3月27日碧桂园服务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2024年全年总收入439.9亿元,同比增长3.2%,物业管理等业务合计经调整收入同比增长10.2%,核心业务合计经调整毛利增长6.4%至92亿元 [3] 弘阳地产 - 3月27日弘阳地产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2024年度营收约113.06亿元,同比减少42.9%,净亏损55.256亿元,报告期间毛损率为1.6%,去年同期为3.4% [4]
龙光集团(03380)公布2024年业绩 全年完成交付约2.8万套
智通财经网· 2025-03-27 17:55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龙光集团面临挑战积极应对,虽业绩亏损但交付房屋,境外债务重组获进展,境内债重组方案公布且具合理性 [1][2] 行业情况 - 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延续深度调整态势,行业整体销售规模持续收缩,房企经营压力加剧 [1] - 百强房企全年销售总额同比降幅超30%,市场下行压力显著 [1] - 已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的90余家上市房企中,约60%企业面临不同程度亏损,行业盈利空间持续收窄 [1] 公司经营举措 - 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深化精细化管理 [1] - 狠抓销售去化与资金回笼,全力保障项目开发运营 [1] - 始终将“稳经营、保交”付作为重要任务,2024年累计完成70批次、约2.8万套房屋交付 [1]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32.6亿元,录得净亏损人民币66.2亿元,主要系项目结转毛利率下行及计提存货减值所致 [1] 公司债务重组情况 - 截至2025年2月27日,境外债务已获得持有境外债务本金总额62.07亿美元中超过80.8%的债权人加入支持协议 [1] - 境内债重组方案于2025年3月17日正式公布,提供折价购回、资产抵债、债转股、特定资产和全额展期留债等五个选项 [2] - 分析人士认为境内债重组方案设计合理全面,为投资人提供灵活多元退出路径,反映企业诚意,具较高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 公司后续计划 - 继续采取积极措施“稳经营、保交付”,加快推进境内外债务整体重组方案实施落地 [3]
龙光集团(03380)发布年度业绩 取得收入232.65亿元 全年合计顺利完成项目交付约2.8万套
智通财经网· 2025-03-27 17:40
文章核心观点 - 龙光集团2024年业绩亏损,主要因行业低迷和存货减值,集团积极应对挑战,推进交付和债务重组 [1][2]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集团收入232.65亿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62.98亿元,每股基本亏损113.95分 [1] - 持续亏损主因房地产行业低迷、毛利率低及存货计提减值拨备 [1] 公司经营举措 - 积极应对挑战,调整经营策略,落实精细化管理,强化项目销售及资金回笼,保障项目开发运营 [1] - 2024年全年完成项目交付70个批次、约2.8万套 [1] - 坚持生产经营和债务管理两手抓,继续采取措施“保交付,稳经营” [2] - 境外债务整体重组方案获多数债权人支持批准,将加快推进实施落地,继续与境内债权人沟通完成境内外整体债务重组 [2] 公司土地储备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2361.41万平方米,大湾区及长三角区域货值占比约76% [2] 行业政策情况 - 中央政府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目标,出台优化增量住房和消化存量住房措施,放宽限购,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政策,但效果显现需过程 [2]
龙光集团(0338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17:21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权益合约销售额为人民币71.8亿元,确认收入为人民币232.6亿元,年内净亏损为人民币66.2亿元[2] - 2024年公司收入为232.65亿元,较2023年的471.67亿元下降50.67%;年内亏损66.18亿元,较2023年的88.58亿元收窄25.29%[4] - 2024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75.66亿元,较2023年的91.62亿元收窄17.42%[5]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48.60亿元,较2023年末的558.87亿元下降1.84%;流动资产总值为1577.26亿元,较2023年末的1924.95亿元下降18.06%[6] - 2024年末流动负债总额为1577.61亿元,较2023年末的1633.90亿元下降3.44%;净流动负债为3462.2万元,2023年末为净流动资产29.11亿元[6] - 2024年末非流动负债总额为300.20亿元,较2023年末的522.59亿元下降42.56%;净资产为248.05亿元,较2023年末的327.33亿元下降24.22%[7] - 2024年末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02.37亿元,较2023年末的274.83亿元下降26.36%;非控股权益为45.68亿元,较2023年末的52.50亿元下降12.9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总值为1577.26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6.54亿元,流动负债总额为1577.61亿元[12] - 2024年可申报分部收入为233.17026亿元,2023年为472.14843亿元;2024年综合收入为232.64613亿元,2023年为471.66787亿元[25] - 2024年可申报分部亏损为62.04307亿元,2023年为66.29493亿元;2024年综合除税前亏损为74.31398亿元,2023年为70.7191亿元[25] - 2024年集团总收入232.65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239.02亿元(或约50.7%),主要因物业开发收入减少[59][60] - 2024年销售成本283.40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233.36亿元(或约45.2%),计提存货减值拨备约62.80亿元[61] - 2024年末集团资产总值2125.86亿元,负债总额1877.81亿元,权益总额248.05亿元[65] 各业务线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开发分部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229.64107亿元,物业经营分部为3.00506亿元,总计232.64613亿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467.81883亿元、3.84904亿元、471.66787亿元[23] - 2024年物业开发收入为23,113,967千元,2023年为46,987,885千元,同比下降约50.81%[27] - 2024年投资物业经营租赁的其他租赁付款收入为305,684千元,2023年为387,124千元,同比下降约21.04%[27]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为127,848千元,2023年为200,216千元,同比下降约36.14%[27] - 2024年财务成本为1,104,841千元,2023年为1,620,802千元,同比下降约31.83%[28] - 2024年所售物业成本为22,040,916千元,2023年为45,196,633千元,同比下降约51.24%[29] - 2024年撇减存货至可变现净值为6,280,000千元,2023年为6,030,000千元,同比增长约4.15%[29] - 2024年年内税项抵免为812,914千元,2023年税项开支为1,786,202千元[31]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298,354千元,2023年为8,934,542千元,同比下降约29.51%[33] - 2024年30日内贸易应收款项为52,587千元,2023年为137,944千元,同比下降约62.02%[35]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1,136,478千元,2023年为1,361,684千元,同比下降约16.54%[35] - 跨境担保安排负债2024年为818,896千元,2023年为829,074千元[37] - 贸易应付款项2024年总计23,277,191千元,2023年为29,795,615千元[38] - 2024年物业开发收入229.64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50.9%,来自长三角、大湾区、西南及其他区域占比分别为37.5%、35.5%、14.5%及12.5%[60][61]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8.13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44.0%;行政开支5.16亿元,较2023年下降约42.2%[62] - 2024年财务成本净额减少至11.05亿元(2023年:16.21亿元)[63] - 2024年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净额分别拨回6.09亿元及2.04亿元(2023年:7.08亿元及10.78亿元)[64] 境外债务重组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美元优先票据及港元股本挂钩证券的未偿还本金为36.19亿美元(人民币260.77亿元)[10] - 2025年1月6日公告境外债务整体重组方案,1月10日与债权人小组签署附有条款的整体债权人支持协议[10] - 截至2025年2月27日,持有公司境外债务本金总额62.07亿美元中超80.8%的同意债权人已加入整体债权人支持协议[10] - 截至2025年2月27日,持有公司境外债务本金总额62.07亿美元中超过80.8%的同意债权人加入整体CSA[45] 公司运营策略 - 集团正与金融机构及债务持有人磋商借款、优先票据及担保债务展期事宜[14] - 集团会加快开发中及已竣工物业预售及销售,加快销售回款及应收款项收回[14] - 集团将在需要时出售资产[14] - 集团将落实措施管控行政成本[14] 财务准则相关 - 集团本年度首次采纳多项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表现及状况无重大影响[17] 地理资料相关 - 集团超90%外部客户收入和分部资产来自中国内地,不呈列地理资料[26] 行业市场数据 - 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至100,280亿元,住宅投资同比减少10.5%至76,040亿元[44] - 202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7,3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9%,销售额96,750亿元,下降17.1%[44] 项目交付情况 - 2024年公司全年完成项目交付70个批次、约2.8万套[44] 区域权益合约销售情况 - 2024年公司权益合约销售额约71.8亿元,大湾区、长三角、西南及其他区域占比分别约为52.1%、14.9%、9.2%及23.8%[51] - 2024年大湾区权益合约销售金额37.43亿元,占比52.1%,建筑面积172,318平方米,占比34.5%,平均售价23,890元/平方米[52] - 2024年长江三角洲区域权益合约销售金额10.65亿元,占比14.9%,建筑面积56,838平方米,占比11.4%,平均售价17,863元/平方米[52] 项目规划与土地储备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37万平方米[52] - 2024年末集团规划竣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52万平方米,发展中项目约763万平方米[53][54] - 2024年末集团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2361.41万平方米,大湾区及长三角区域货值占比约76%[56]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2023年:零)[67] 财务数据核对与核证情况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初步公告财务数据与综合财务报表草稿金额核对一致[74] - 公司核数师工作不构成核证聘任,未对初步公告发表核证[74] 公告相关说明 - 公告载有前瞻性陈述,涉及风险和不确定性[75] 年报发布计划 - 公司2024年年报将在适当时候刊登于港交所及公司网站[76] 公司人员情况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纪海鹏、赖卓斌、黄湘玲、陈勇及周吉[77] - 公告日期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张化桥、廖家莹、蔡穗声及刘勇平博士[77]
龙光集团公布219.62亿元境内债务重组方案,为投资人提供折价购回等五个选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18 22:02
文章核心观点 3月18日龙光集团向债权人公布219.62亿元境内债务重组方案 提供五个选项满足不同投资人需求 此前已公布境外债务重组方案 并呈现相关资产负债及项目面积数据 [1][3] 境内债务重组方案 - 涵盖21笔债券 本金余额合计219.62亿元 [1] - 提供五个选项 包括折价购回 资产抵债 债转股 特定资产和全额展期留债 [1] - 折价购回拟筹集不超5亿元现金 以债券面值15%价格购回 [1] - 资产抵债分实物资产和财产权信托份额抵债 资产分布多地 信托期限3至5年分配资金含0.5%头部现金 [2] - 债转股拟增发不超5.3亿股普通股 转股价6港元/股 [2] - 特定资产依托上海项目设信托 期限15年 存续期靠项目现金流受偿含0.5%头部现金 [2] - 展期留债未参与其他选项的债券剩余本金展期9.5年 利息调为1% 第5年期末开始分期兑付 [2] 境外债务重组方案 - 2月公布境外债务重组方案 约76.4%债权人加入整体CSA 提供四个选项 [3]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 总资产2264.88亿元 流动资产1716.19亿元 现金及银行结余95亿元 [3] - 负债总额1959.75亿元 流动负债总额1593.97亿元 资产负债率86.53% [3] 项目面积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面积约27万平方米 竣工项目面积228万平方米 发展中项目面积887万平方米 [3] - 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9万平方米 111万平方米 999万平方米 [3]
龙光集团公布219.62亿元境内债务重组方案 为投资人提供折价购回等五个选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18 21:59
文章核心观点 龙光集团公布219.62亿元境内债务重组方案 为投资人提供折价购回等五个选项 [1] 分组1:境内债务重组方案 - 3月18日龙光集团向债权人公布整体境内债务重组方案 涵盖21笔债券 本金余额合计219.62亿元 [2] - 方案提供折价购回、资产抵债、债转股、特定资产和全额展期留债五个选项 [2] - 折价购回拟筹集不超5亿元现金 以债券面值15%价格购回 [2] - 资产抵债包括实物资产和财产权信托份额抵债 抵债资产含自持商业等 分布多地 [2] - 债转股拟增发不超5.3亿股普通股 转股价6港元/股 与海外方案一致 [3] - 特定资产依托上海13万平方米商业项目设信托 每100元债券面值可登记100份信托份额 [3] - 展期留债未参与其他选项的债券剩余本金展期9.5年 利息调为1% 第5年期末开始分期兑付 [3] 分组2:境外债务重组情况 - 今年2月公布境外债务重组方案 约76.4%债权人加入整体CSA [3] - 境外债务为债权人提供现金支付等四个选项 [3] 分组3:财务及项目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 总资产2264.88亿元 流动资产1716.19亿元 现金及银行结余95亿元 [4] - 负债总额1959.75亿元 流动负债总额1593.97亿元 资产负债率86.53% [4] - 2024年上半年新开工、竣工、发展中项目面积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9万、111万、999万平方米 [4]
债务重组重大进展!龙光集团宣布
证券时报网· 2025-01-06 12:48
龙光集团债务重组进展 - 龙光集团境外债务整体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已与若干境外债权人达成一致,推出包含现金收购、短期票据与强制可转债组合、强制可转债、长期票据四个选项的重组方案 [1] - 龙光集团境外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为75.62亿美元,公司通过加快销售回款、缩减运营开支等方式全力做好"稳经营、保交付"工作,2024年全年共计完成交付2.8万套 [1] - 龙光集团拥有优质的境外资产和现金资源,包括现金、境外项目和股票等,是已公告重组方案的同行中境外资源价值较高的房企之一 [1] 房企债务重组趋势 - 房企债务重组策略从以展期为主转向全面削债,主要通过折价赎回债券和强制转股等方式实现 [2] - 融创房地产集团PR融创01债券重组获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其境内债务二次重组方案涵盖现金要约收购、股票及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以资抵债和全额长展期四个选项 [2] - 折价回购、债转股等方式能够从源头减少债务,有助于企业真正走出债务危机,为房企争取恢复流动性的时间 [2] 房企债务现状与应对策略 - 2024年房企到期债券规模为7703.1亿元,同比下降19.6%,其中信用债占比69.0%,境外债占比31.0%,房企境内债务偿债压力较大 [3] - 房企应紧抓"因城施策"窗口期,加速布局较好项目的销售去化,快速回笼资金,增强偿债能力 [3] - 房企在加快销售去化、出售资产、回笼资金的同时,还应减少拿地、减少支出,积极进行债务重组,与债权方沟通协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