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04333)
搜索文档
蓝思科技:2025 年 A 股行业会议,为人工智能服务器液冷解锁新布局
2025-09-08 00:19
蓝思科技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会议涉及消费电子和汽车玻璃行业[2] * 公司为蓝思科技 专注于消费电子产品触屏玻璃盖板生产 是某全球领先智能手机生产商的两大主要玻璃盖板供应商之一[11] 核心业务进展与增长机会 AI服务器液冷新业务 * 公司为北美AI客户开发了新的AI服务器液冷模块[2] * 预计液冷模块 机箱和插头的试产发货最早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2] * 公司目标在2026/27年分别提供服务器SSD模块组装和AI服务器模块组装服务[2] * 在关键客户处获得供应商编码的可能性已在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中分享[2] iPhone内容价值增长 * 公司预计将从金属外壳份额增长中受益[3] * 超硬盖板玻璃将应用于4款机型[3] * 后盖玻璃将升级至3D玻璃 涉及1款机型[3] * 市场预计在年底前NPI确定时 将分享更多关于折叠iPhone设计的颜色信息[3] * 公司作为主要供应商提供超薄玻璃 UTG PET保护膜和玻璃支撑面板的能见度似乎更高[3] 汽车超薄层压玻璃 * 公司有两条新的层压玻璃生产线将于下个月开始大规模生产 每年增加20万片产能[4] * 随着开始向国内主要电动汽车客户大规模发货 明年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4] * 公司最终目标为每年供应100万辆汽车[4] 财务表现与市场数据 股价与市值表现 * 公司A股股价自7月以来已上涨32% 超过26 0元人民币的目标价[5] * 当前股价为30 03元人民币 市值达1580亿元人民币 约合22 1亿美元[6][7] * 52周价格区间为15 00 - 32 34元人民币[7] 财务预测与估值 * 2025年预计每股收益UBS为1 05元 共识预期为0 99元[8] * 2026年预计每股收益UBS为1 31元 共识预期为1 28元[8] * 2027年预计每股收益UBS为1 57元 共识预期为1 57元[8] * 市净率 2025年12月预计 为2 8倍[7] * 净债务与EBITDA比率 2025年12月预计 为0 2倍[7] * 预测股票回报为-11 7% 其中预测价格增值为-12 8% 预测股息收益率为1 1%[10] 历史财务数据与预测 * 预计收入从2024年的698 9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的901 18亿元人民币[9] * 预计UBS净收益从2024年的36 2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的52 23亿元人民币[9] * 预计UBS EBIT利润率从2024年的6 1%提升至2025年的6 7%[9] * 预计股本回报率 ROIC 从2024年的8 3%提升至2025年的11 4%[9] 评级与风险 投资评级更新 * 由于股价已超过目标价 将评级和目标价置于审核中 Under Review [5][26] * 此前评级为买入 Buy 目标价为26 20元人民币[6][26] 下行风险 * 其他主要智能手机OEM对采用玻璃外壳的犹豫 导致渗透率低于预期[12] * 3D玻璃采用速度慢于预期[12] * 对华为的出口限制收紧 进一步损害其他中国OEM的需求[12] * 由于良率和产能利用率令人失望 毛利率低于基准情况[12] 其他重要信息 定量研究观点 * 行业结构在未来六个月内可能改善 评分4分 满分5分[14] * 监管 政府环境可能保持不变 评分3分[14] * 过去3-6个月情况有所改善 评分4分[14] * 下一次公司EPS更新可能带来相对于当前共识预期的正面惊喜 评分4分[14] * 驱动因素为可折叠iPhone和新AI设备带来的潜在盈利上行空间[14] * 下一次盈利结果的上行或下行风险大致相等 评分3分[14] 公司持股情况 * UBS持有该公司上市股份的多头或空头头寸达到或超过0 5%[27]
蓝思科技20250827
2025-08-27 23:19
蓝思科技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消费电子行业、智能汽车与座舱行业、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及机器人行业 [2] * 纪要核心公司为蓝思科技 一家主营玻璃、金属、陶瓷等外观结构件的上市公司 [2] 核心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公司营收从2020年370亿元增长至2024年近700亿元 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7.3% [2][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达36亿元 同比增长近20% [2][8] * 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和公司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突破 [2][8] 主要产品线业务表现 智能手机和电脑类业务 * 2024年该业务营收578亿元 占总营收83% 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2][10] * 业务毛利率约15% 表现相对稳健 [2][10] * 涵盖防护面板、触控模组、盖板玻璃、背板玻璃及金属、蓝宝石、陶瓷等零部件 [7] 智能汽车和座舱类业务 * 2024年该业务营收59亿元 占总营收8.5% 同比增长18.7% [2][4][17] * 业务毛利率约10% 主要受近两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影响 [2][11][17] * 产品包括中控模组、仪表面板、充电桩、车载电子玻璃组件、智能B柱等 [7][17] * 已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2][4] 智能头显和穿戴类业务 * 2024年该业务营收35亿元 [2][11] * 产品涵盖外观件、结构件及光学镜片 应用于高端AI眼镜及头显产品 [7] * 毛利率接近20% [2][11] 其他智能终端业务 * 2024年该业务营收14亿元 [2][11] * 为智能家居行业提供零部件配套生产 包括音箱、视频监控及门锁等 [7] * 毛利率接近20% [2][11] 核心竞争优势与战略布局 * 公司自2006年起与苹果深入合作 是其玻璃盖板的核心结构件主力供应商 建立了深厚护城河 [3] * 在蓝宝石、陶瓷等新材料方面有广泛应用 [3] * 通过收购可成可利(后更名为蓝思旺精密与蓝思精密)拓展了金属结构件业务 [3][13] * 2024年蓝思精密台州全年营收达102亿元 净利润为4亿元 [13] * 拥有9大研发生产基地 包括湖南、广东、江苏以及越南等地 实现了全球化产能布局 [9] 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发展详情 * 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740亿元增长到2025年1,000多亿元 [2][4] * 2023年中国智能座舱渗透率在55%-67%区间 2024年底已提升至75.6% [14] * 10万元以下车型智能座舱渗透率低于50% 30万元以下车型渗透率增长较快是普及主要推动力 [15] * 车载显示屏呈现大屏化、多屏化和高清化趋势 [15][16] * 2023年10~15英寸中控屏占比达65%并呈上升趋势 [16] * 15英寸以上中控屏占比在2024年同比增长111% [16] * 10英寸以下中控屏占比从2023年27%下降到2024年17% [16] * 2K以上分辨率显示器占比从2023年28%增加到2024年45% [16] * 公司在超薄夹层玻璃方面取得突破 预计2025年进入量产阶段 将提升单车价值量 [4][5] * 公司自2015年起布局 已与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宝马、奔驰等30多家主流车企建立合作 [17] 新兴领域布局与未来增长点 智能穿戴设备 * 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达234万台 其中Meta眼镜销量为225万台 [18] * 预计2025年是AI眼镜元年 Meta眼镜上半年出货量约120万副 全年度备货指引上修至1,200万副(2024年指引仅为300万副) [18][19] * 公司与临盼科技(Rokid)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为其全系AI眼镜整机组装合作伙伴 [6][19] 机器人领域 * 公司提前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自2016年以来已成功量产六维力矩传感器及其他核心零部件 [19] * 自主研发多款工业用机器人 如六轴机器人及AOI视觉检测机器人 [19] * 2025年1月 与智元机器人联合交付全球首款远征A1 并深度参与其关键模组生产 [19] 折叠屏与UTG技术 * 预计苹果2026年发布首款折叠屏产品(20周年纪念款手机) 公司作为其核心视窗玻璃供应商将在UTG领域迎来突破 [3][12] * 公司积极参与折叠屏幕技术研发 与三星合作 并独家研发UTG技术 [4][12] 未来业绩预期与投资评级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921亿元、1,155亿元和1,377亿元 [4][2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亿元、65亿元和78亿元 [4][20]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4][20]
蓝思科技20250826
2025-08-26 23:02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蓝思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229.6亿元,同比增长14.18%[3] * 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3] * 扣非归母净利润9.4亿元,同比增长41.85%[3] * 拟分红约5.26亿元,占上半年净利润的46.03%[2][3] * 货币资金从年初的110亿降至62亿,主要因提前归还银行借款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8] * 上半年汇兑收益约1.7亿元[18] 业务进展与战略布局 * **AI驱动智能终端**:在折叠屏3D玻璃、多功能汽车玻璃、智能AI眼镜等领域取得突破[2][4] * **组装业务**:2024至2025年快速成长,通过高度垂直整合提升毛利率,未来重点发展AI服务器、AR眼镜、云台相机等高毛利硬件组装[2][8][9] * **港股上市**:以100天速度完成港股上市,于7月9日挂牌,加速全球化布局并优化产品组合[2][6] * **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加3.7亿元,增长29%,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2][5] 各业务板块展望 *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受益于大客户新一轮外观改款和新机型发布的创新周期,组装业务将带动上游外观件、结构件及功能模组业务,提升利润水平[14] * **智能汽车与座舱类**:拓展无线充电模组、车载通讯模组和域控制器等新品,超薄加胶汽车玻璃导入国内头部客户并进入批量生产,预计单车价值量将迎来较大增长[14][15] * **智能头显与穿戴类**:在AI眼镜、AR眼镜和头显产品上实现突破,预计带来可观营收和利润增长,北美大客户手表类产品量产,份额大幅增加[12][14] * **其他智能终端**:为多家人形机器人头部公司提供整机组装及相关模组开发,上半年已取得实质性营收和利润增长,在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也有新突破[14] 技术与产品创新 * **折叠屏UTG**:拥有30年玻璃材料技术积累,为国内外头部客户供应UTG屏,目标实现弯折后无折痕且寿命达到100万次弯折[23] * **多功能汽车玻璃**:超薄夹胶汽车玻璃具备轻量化、隔音、隔热、隔紫外线、防水、防污以及HUD投射、电致变色等功能,已通过美规、欧规、中规认证[16][17][21] * **AI眼镜**:与北美两大客户A和M长期合作,参与AR和AI眼镜开发,并协助国内灵伴科技开发AR眼镜,推进光波导镜片技术[21][22] * **AI服务器**:液冷模组及连接头将在年内实现量产,SSD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整机组装初步考虑放在泰国[12][13][26][28] 运营管理与效率提升 * 集团期间费用率合计为9.58%,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5] * 长沙蓝思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0.92%,减亏4亿元,目标实现扭亏并盈利[2][5][11] * 湘潭子公司营收增长30%,但利润有所下降,主要因订单增加及B2C结算方式增多,新产品研发费用增加影响短期利润[10] * 蓝思精密子公司利润下降约1,000万元,主要因产品结构仍以老产品为主,廉价机型拉货节奏平稳[10] 风险与挑战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较多,对短期利润产生一定影响,若非研发费用快速增长,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接近30%[7][19] * 新产品研发费用增加影响短期利润,但增长速度非常快,全年目标能够实现[10][19]
海思科20250825
2025-08-25 17:13
公司概况 * 海思科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和商业化的制药公司 目标在2029年实现整体收入100亿元人民币 其中创新药贡献70多亿元[2][6][25] 财务表现与预期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18% 第二季度营收11亿元创单季度历史新高[3]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45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90%[3] * 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增长20%[2][4]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3% 主要因新药上市市场活动增加及销售团队扩建[9]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3.4亿元 同比增长60% 整体研发投入5亿元 同比增长43%[2][9] * 预计未来几年研发费用增速趋于稳定 与收入增速大致相当[2][9] * 第二季度现金流改善显著 得益于行业支付周期提升和公司财务优化[21] 核心产品进展与销售预期 环泊酚 * 2025年预计收入16亿元[2][4] * 2025年7月获美国FDA受理 预计2026年下半年获批上市[2][7] * 2029年预计销售额约30亿元[2][6] 创新药16,149(克里加巴林)和7,653(考考虑听)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均约6000万元 预计全年保持相似水平[2][11] * 2025年全年预计收入3亿元 进院数量已超过300家[2][4] * 2029年预计各自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2][6] 创新药21,542(艾瑞克芬) * 2025年因未进医保预计销售额几千万元[11] * 预计2026年进入医保后销售额达3亿元[2][11] 研发管线进展 呼吸领域 * 重点布局COPD IPF和哮喘 靶点包括DP1 PDE34和PDE14B 探索协同作用以突破现有疗法局限[5][18] * PDE34主要集中于哮喘适应症 暂无扩展计划[5][20] * PD34为小分子药物 给药方式方便 有吸入溶液或混旋液以及粉雾剂两种形式[8] * PD134未来可能与吸入激素 吸入扩张剂等联合使用或组成复方制剂[9] * 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二期临床试验希望在未来半年到一年内完成[14] 自身免疫与代谢领域 * 39,297针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三期临床预计2025年底前提交上市申请 并计划启动针对IgA肾病的三期临床[2][7] * 39,297针对PNH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三期研究 争取2025年12月31日前提交NDA申请 因属孤儿药审批速度可能较快 预计从提交NDA到获批约需一年时间[17] * 39,297针对IgA肾病的二期临床数据预计2025年底公布[17] * 31,679主要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 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 预计2025年内完成二期临床 2026年读出数据 三期临床计划于2026年展开[12] * 口服白介素23抑制剂47,388是自免领域重要项目 正积极推动研发 先推进银屑病等较大适应症[15] * 47,388已在澳洲进行临床试验 并计划进行美国IND申报[5][23] * 47,388处于一期临床剂量爬坡阶段 预计一期临床在五千万美元以下完成[23] 肿瘤领域 * 目前有三到五个新药处于一期临床阶段 每年还会有新项目进入一期临床[12] * 主要以小分子为主 包括BCL-6 PROTAC CYP11A1靶点用于治疗前列腺癌 以及PRMT5等靶点 在BRAF和USP1方面也有进展[12] * 45,030靶点为非肌肉型肌球蛋白抑制剂 适用于肌营养不良症和某些肿瘤[5][24] 其他研发项目 * 31,858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三期临床数据并提交NDA申请 走优先审评通道 预计审批时间一年或稍长 其针对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的三期数据也将在2026年上半年读出[17] * I223口服肽已在中美两地申报 适应症布局初步考虑跟随强生从某些病种入手[13] * 在GLP-1受体激动剂方面有一个项目处于临床前阶段 未来考虑与THR-beta药物31,679联合用于减重[13][16] * PD4B靶点主要定位于呼吸系统疾病 已开设多个适应症包括IPF和自免疾病等[13] 业务发展与国际策略 * 计划未来每年推出一到三个新产品 采取中美双报策略[5][23] * 目前已有两个产品确定将采用中美双报路径[23] * 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 通过对外授权 合作等方式与跨国公司(MNC)展开更多互动[26] * 目前没有计划在核药领域进行布局[1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合成药领域取得一定发展 包括成都地区丰富的合成药资源储备[10] * 未来将继续探索新的靶点和产品储备策略 以确保持续创新和竞争力[18]
核心EDA渗透+并购协同+中国市场复苏 新思科技(SNPS.US)获高盛看多至700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6:40
核心观点 - 高盛维持新思科技买入评级及700美元目标价 基于核心业务增长及并购协同效应预期[1] - 2025财年营收预计72.99亿美元(同比+16.5%) 非GAAP每股收益13.70美元[1] - 收购Ansys推动2026财年营收跃升至104.22亿美元(同比+42.8%) EPS提升至16.90美元[1]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Q3营收预计17.48亿美元 Q4突破24.92亿美元 主要受益Ansys并表及EDA业务稳健表现[1] - 季度营收环比呈现显著增长态势[1] 市场与政策影响 - 中国EDA出口管制临时禁令影响有限 基础EDA需求具韧性[1] - Cadence等同行强劲季度业绩印证行业需求韧性[1] 增长驱动因素 - 核心EDA软件在定制芯片设计领域渗透进度[2] - Ansys整合协同效应规模及落地速度[2] - 中国市场禁令解除后需求复苏节奏[2] 竞争优势 - EDA市场技术壁垒持续强化[2] - 将在财报电话会披露客户扩展案例及AI芯片、高性能计算等前沿领域设计项目突破[2] 估值分析 - 基于40倍标准化市盈率估值模型[2] - 当前股价未充分反映长期增长潜力[2]
特朗普政府为企业忠诚度排名?思科、Uber等企业或为“优质伙伴”
人民网· 2025-08-16 21:50
企业忠诚度清单制定 - 特朗普幕僚依据企业对税收和支出法案的支持度对553家企业进行排名 将公司分类为高度 中度 低度合作伙伴 [1] - 清单为动态文件 企业未来支持贸易保护或经济改革等政策可提升评级 [1] 优质伙伴企业名单 - 包括DoorDash 联合航空 达美航空 Uber AT&T 思科 美国航空协会与钢铁制造协会等企业 [1] - 美国航空协会赞扬法案为空中交通管制投资125亿美元 AT&T宣布加速基础设施建设 [1]
思科(CSCO.US)财报“缺乏惊喜”?华尔街:AI驱动下稳健改善更可贵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21:37
财务表现 - 公司最新财报显示营收增速达7.6% 高于市场预期的7.3% 每股收益0.99美元 较共识预期高出1美分 [1] - 网络业务营收实现同比12% 环比8%的增长 受云服务和企业基础设施需求周期驱动 [1] - 2025财年AI相关营收达10亿美元 网络AI订单实现三位数增长 企业AI渠道储备达数亿美元 [2] 业务亮点 - 剔除疲弱的政府业务后订单增长达10% 网络业务保持强劲势头 安全业务增长呈现复苏迹象 [1] - 本季度AI基础设施订单达8亿美元 全年累计21亿美元 第四季度整体网络订单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产品组合革新在各垂直领域产生成效 校园网络设备更新周期将带来持续收益 [1][2] 分析师观点 - 美国银行重申"买入"评级 目标价从76美元上调至85美元 认为公司呈现持续改善态势 [1] - KeyBanc维持"增持"评级和77美元目标价 同时上调盈利预测 [1] - 花旗将目标价从71美元大幅上调至80美元 维持"买入"评级 看好AI业务前景 [2] 业绩展望 - 2026/2027财年营收预测分别上调0.2%/0.4% 调整后每股收益预测均上调0.2% [2] - 网络业务增长足以抵消其他产品线的疲软表现 [2] - 安全业务要实现15%以上的增速仍面临较高门槛 本季度同比增幅为9% [2]
思科 - 基本符合预期,看涨理由的验证时间提前一个季度Cisco Systems Inc-Largely as Previewed, Kicking Bull Case Argument Forward a Quarter
2025-08-15 10:26
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Cisco Systems Inc (CSCO.O) [1][5][7] * 行业:电信与网络设备(Telecom & Networking Equipment)[5][94]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FQ4营收/EPS为147亿美元/099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146亿美元/097美元)[10] * 产品订单同比增长7%(预期5%)[3][7] * 非GAAP毛利率684%(预期679%)受益于关税影响减弱 [10] * 网络部门收入763亿美元(预期7337亿美元)驱动增长 [10] * 安全部门收入195亿美元(预期2095亿美元)同比增长9% 低于分析师日目标15-17% [3][8] AI业务进展 * 当季AI订单达8亿美元(上季度5亿美元)全年AI订单超20亿美元 [7][8] * 已确认约10亿美元AI相关收入 [8] * 2个超大型客户订单超10亿美元(网络/安全/协作/可观测性)[8] * 主权AI项目(HUMAIN/G42/Stargate)按计划推进 [8] 产品周期与指引 * Cat9K更新周期预计在2H26加速 可能持续多年 [3][7][11] * FY26收入增长指引维持5% FQ1指引隐含65%同比增长 [8][9] * 上调目标价从70美元至73美元(18x FY26 EPS)[1][11] 风险因素 * 公共部门订单同比下降6% 美国联邦业务持续疲软 [3][8] * 关税政策变化可能导致熊市目标价46美元(12x EPS)[11] * Splunk整合进度与安全业务复苏速度是关键变量 [8][18] 其他重要内容 市场预期对比 * 摩根斯坦利FY26 EPS预估403美元 vs 市场共识403美元 [5][28] * 62%分析师给予"增持"评级 [21] 资金流向 * 当季未出现显著需求前置现象 [8] * 电信/有线客户订单增长超20% [10] 估值情景分析 * 牛市目标84美元(20x FY26 EPS)需AI/安全业务加速 [11][16] * 基础情景假设网络支出优先度提升 关税影响小于预期 [17] 注:所有数据引用自原文标注的doc编号 未进行额外换算
高盛 US TMT-五大焦点:思科、英伟达、苹果、软件行业、市场规模
高盛· 2025-08-15 09:24
行业投资评级 - 高盛研究部对思科(CSCO)维持中性评级,但将预估上调约5% [6][7] 核心观点 思科(CSCO) - 第四财季EPS仅超预期1%,为2022年4月以来最小幅度,股价下跌2% [3] - 亮点包括AI订单增长、WiFi 7订单三位数增长、企业校园网络升级潮(价值数百亿美元旧代设备待更新) [4][5] - 争议点:1)多重利好下营收增长空间存疑 2)安全业务收入同比+9%低于预期的15-17%目标 3)服务收入同比持平 [6] - 新目标市盈率倍数处于高位,但盈利预测调整温和 [7] 英伟达(NVDA) - 过去48小时股价波动引发讨论,过去两天落后半导体指数约400个基点 [10][11] - 自4月低点上涨约100%,期间回调幅度从未超过5-7% [13] - 投资者对AI主题信心仍处高位,但战术性讨论增加 [12] 软件行业 - 软件板块相对纳指RSI触及20(严重超卖),CRM测试18个月低点,ADBE自由现金流倍数约14倍 [14] - 价格走势疲软是最大变化,利好财报未能提振股价 [15][16] - 市场情绪分化:沮丧(CRM市盈率25倍)、看跌、困惑、部分乐观 [17] - 扭转局面需AI预期降温、高端市场企稳或AI带来边际改善 [18] 苹果(AAPL) - 10天内推动纳指上涨近10个点,创十余年最佳表现之一 [19] - 即将进入季节性波动较大的9月 [19] - 市场情绪从上半年全面负面转向近期积极(关税缓解、AI/机器人等) [20] 规模因子 - 小型股与大型股两日走势差异创近五年最显著波动之一 [21][22]
美股异动|思科盘前跌1.4% 高盛指公司业绩预测未有惊喜略令人失望
格隆汇· 2025-08-14 17:07
财务表现 - 第四财季收入及每股盈利超出市场预期 [1] - 新财年每股盈利预测区间为4至4.06美元 略高于市场预测的4.02美元 [1] - 新财年收入指引590亿至600亿美元 中位数同比增长5% 符合此前4%至6%的增长指引 [1] 市场反应 - 股价盘前下跌1.4% 收盘价71.38美元 盘前价69.42美元 [1] - 总市值2787.84亿美元 市盈率26.97倍 市净率5.916倍 [1] - 成交量3809.64万股 成交额26.88亿美元 [1] 业务展望 - 投资者预期收入指引存在上调空间 主要基于校园设备更换周期和人工智能业务贡献 [1] - 最终指引符合预期 导致市场略感失望 [1] - 股息TTM为1.61美元 股息率2.2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