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壹账通(06638)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壹账通在第十个“中华慈善日”持续践行公益责任
环球网· 2025-09-08 15:24
公司公益行动 - 金融壹账通在第十个"中华慈善日"发起"壹起向善 温暖前行"公益行动 号召全体员工通过递热水 关灯电 问候环卫工人 救助流浪动物等微小善举传递温暖 [3] - 员工具体参与行动包括帮助同事解决工作难题 为孕妇让座 为流浪猫提供住所 坚持十年无偿献血 投身环保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等 [3] - 公司2025年以来持续开展公益志愿行动 包括响应"地球一小时"推广低碳生活 组织AHA急救培训提升社会安全意识 参与中国平安无偿献血活动 连续两年助力高考护航行动提供物资支持和暖心服务 [4] 公司ESG实践 - 金融壹账通2025年4月连续第三年发布ESG报告 全面呈现环境 社会与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果与承诺 [5] - 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金融行业数智化转型 以科技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帮扶中小企业应对挑战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5] - 公司积极支持绿色金融 以技术赋能低碳转型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为行业与自身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5] 公司战略定位 - 金融壹账通作为专注推动金融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商用科技服务商 将公益责任与社会价值融入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 [1] - 公司坚守"科技向善"初心 融合技术创新与公益实践 携手员工 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可持续社会 [5]
金融壹账通正式签约VPBank
证券日报网· 2025-09-08 14:46
业务合作 - 金融壹账通与越南VPBank签署业务合作协议 共同推进新一代银行核心系统建设 [1] - 合作涵盖客户信息文件 存款管理 贷款管理 总账管理及多个外围系统对接 [2] - 通过云原生微服务架构数字化基础设施 单系统可支撑每秒10000笔交易 每天处理量高达10亿次 [2] 市场拓展 - 金融壹账通境外业务覆盖20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客户达214家 [1] - 此次合作标志公司进一步深化东南亚地区业务布局 [1] - VPBank作为越南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零售和中小企业领域具有强大影响力 [1] 技术能力 - 新系统将显著提升VPBank交易效率和系统弹性 满足日益增长业务需求 [2] - 通过国际标准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机制 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安全保障 [2] - 公司将平安集团金融科技积累与本地需求结合 探索符合越南市场的数字化创新之路 [2] 合作方背景 - VPBank是越南主要商业银行之一 总资产 运营效率和利润均位居行业前列 [1] - 银行32年来保持可持续增长 业务涵盖公司金融 个人金融 外汇交易及国际贸易融资 [1]
金融壹账通(06638)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20:57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0,000美元,股份5,000,000,000股,面值0.00001美元/股,本月无增减[1] - 截至2025年8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1,169,980,653股,库存股0股,本月无增减[2] 激励计划 - 截至2025年8月底,2017年11月股份激励计划已授出股份期权6,129,568,较上月减41,880股[3] - 截至2025年8月底,2017年11月绩效股份单位已授出15,852,105,较上月减62,500股[3] 资金与股份变动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0美元[5] - 本月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和库存股增减总额均为0股[8]
金融壹账通(06638) - 联合公告 提交附表13E-3(第2号修订本)有关(1)根据公司法第86...
2025-09-02 21:52
私有化进程 - 要约人及公司就私有化壹账通及撤销上市地位提交附表13E - 3(第2号修订本)[2] - 2025年7月18日向美国证交会提交附表13E - 3[4] - 2025年8月15日提交附表13E - 3修订本[4] - 2025年9月2日提交附表13E - 3第二次修订本[4] 其他信息 - 附表副本可于公司及美国证交会网站查阅[5] - 实行建议及计划须待条件达成或获豁免[6] - 联合公告日期要约人、平安集团、公司董事情况[6][7] - 中英文版本如有歧义以英文版本为准[9]
金融壹账通(0663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7 18: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8.012亿元,同比下降43.4%[6][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人民币7850万元,亏损同比扩大11.4%[6][7] - 净亏损率为-9.8%,较去年同期-5.0%恶化4.8个百分点[6][7] - 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057亿元,经营亏损率为-13.2%[7] - 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及摊薄美国存托股亏损为人民币-2.16元[6][7]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8.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4%[90] - 2025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06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90]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8571.3万元人民币[90] -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849.5万元人民币[90]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07元人民币[91] - 2025年上半年每股美国存托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16元人民币[91] - 本期亏损78,495千元,而去年同期为利润139,014千元,业绩由盈转亏[97][98] - 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亏损扩大11.4%,从7048万人民币增至7849万人民币[145] - 每股基本亏损从0.06人民币增至0.07人民币[146] - 每股美国存托股基本亏损从1.94人民币增至2.16人民币[146] 毛利率和毛利变化 - 毛利率为26.1%,较去年同期37.1%下降11.0个百分点[6][7]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同比下滑60.2%至2.09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37.1%降至26.1%[29] - 2025年上半年毛利润为2.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0.2%[90] - 毛利同比下降60.2%(从525,782千元降至209,161千元)[127] 成本和费用变化 - 研发开支同比大幅减少70.7%至1.17亿元人民币,因调整业务结构和投资回报导向管理[30]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的一般及行政开支减少26.8%,从人民币146.0百万元降至106.9百万元[32] - 公司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下降40.4%,从人民币23.2百万元降至13.9百万元[33] - 公司其他收入、收益或亏损净额减少50.1%,从人民币30.2百万元降至15.1百万元[34]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的财务收入下降14.4%,从人民币29.7百万元降至25.4百万元[3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的财务成本大幅减少61.6%,从人民币8.0百万元降至3.1百万元[3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1.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0.7%[90] - 持续经营业务总开支同比下降40.6%,从15.28亿人民币降至9.08亿人民币[134] - 技术服务费用大幅下降63.6%,从7.93亿人民币降至2.89亿人民币[134] - 雇员福利开支下降16.1%,从5.08亿人民币降至4.26亿人民币[134][135] - 研发成本同比下降70.7%,从4.00亿人民币降至1.17亿人民币[134] - 其他收入净额下降50.1%,从3018万人民币降至1508万人民币[136] - 财务收入净额增长3.0%,从2169万人民币增至2235万人民币[137] - 所得税开支从收益234.6万人民币转为开支236.8万人民币[138] - 物业及设备折旧开支同比下降41.2%,从2024年上半年的30,337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846千元人民币[148] - 无形资产摊销金额同比下降64.7%,从2024年上半年的36,032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702千元人民币[150][151] - 计入收入成本的无形资产摊销同比下降57.0%,从2024年上半年的29,228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565千元人民币[151] - 计入一般及行政开支的物业折旧同比下降43.0%,从2024年上半年的24,628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4,034千元人民币[149] - 研发开支中的物业折旧同比下降35.2%,从2024年上半年的1,797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64千元人民币[149] - 股份支付开支为人民币396.6万元,较去年同期220.5万元增长80%[171]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中股份支付费用达人民币273.7万元,占股份支付总额的69%[171] 业务线收入表现 - 来自平安集团及陆金所的收入为人民币3.840亿元,同比下降59.0%[7][9] - 来自第三方客户的收入为人民币4.171亿元,同比下降13.1%[7]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3.4%至8.012亿元人民币,主要因云服务平台收入减少[26][27] - 云服务平台收入同比暴跌99.6%至234.9万元人民币,因2024年7月起战略性终止该业务[26][27] - 运营支持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6.6%至3.095亿元人民币,受益于保险解决方案交易量增加[26][27] - 风险管理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6.4%至1.058亿元人民币,因银行风险分析解决方案交易量减少[26][27] - 获客服务收入同比下降56.3%至994.2万元人民币,因数字化信贷解决方案放款系统交易量减少[26][27] - 开发后维护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2.3%至3884.2万元人民币,受境外客户需求增加驱动[26][27] - 实施收入同比下降10.6%至2.914亿元人民币,因中国金融服务系统需求减少[26][27] - 云服务平台收入同比暴跌99.6%(从607,416千元降至2,349千元)[128][130] - 实施收入同比下降10.6%(从326,086千元降至291,417千元)[128] - 获客服务收入同比下降56.3%(从22,775千元降至9,942千元)[128] - 风险管理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6.4%(从126,514千元降至105,785千元)[128] - 来自平安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的收入下降53.3%至人民币3.840亿元[191] - 关联方合并理财产品收益净额下降99.1%至人民币5万元[191] 产品和解决方案表现 - 数字信贷解决方案将贷款处理效率提升60%以上,AI风控能力提高50%,模块配置迭代效率提升30%[16] - AI抵押贷方案使客户经理产能提升约六倍,贷款审批时间缩短至约一天[14] - 财富管理产品将客户AUM提高超过20%,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增长38%[14] - 商机触达率提升2至3倍[14] - 数字化零售解决方案新增落地两家股份制银行[16] - 数字化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咨询+系统+运营"一体化服务[12] - 数字化信贷解决方案覆盖对公信贷和中小企业信贷场景,提供端到端管理系统[13] - 数字化经营解决方案涵盖资产负债分析、流动性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等全面决策功能[14] - 加马平台整合AI与数据技术,提供智能反欺诈和深度伪造检测功能[17] - 端到端数字产险解决方案帮助保险公司降低成本并打击欺诈性理赔[15] 地区和市场表现 - 境外业务已扩展至20个国家及地区,覆盖214名客户[20] 资产和负债变化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85.0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1947.9百万元大幅减少[42]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2.0%,较2023年末的1.7%有所上升[46]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967,252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727,470千元,减少239,782千元(约6.0%)[9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减少,从1,947,922千元降至385,031千元,减少1,562,891千元(约80.2%)[93]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显著增加,从455,016千元增至1,082,608千元,增长627,592千元(约137.9%)[93] - 受限制现金及超过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大幅增加,从51,940千元增至794,101千元,增长742,161千元(约1,428.5%)[93] - 权益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503,943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407,940千元,减少96,003千元(约3.8%)[93][97] - 累计亏损从8,333,291千元扩大至8,411,786千元,增加78,495千元[97] - 流动负债总额从1,439,693千元下降至1,292,149千元,减少147,544千元(约10.2%)[94]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流动)从993,842千元下降至913,319千元,减少80,523千元(约8.1%)[94] - 应付工资及福利从311,190千元下降至235,794千元,减少75,396千元(约24.2%)[94] - 合同资产总额下降7.5%(从125,842千元降至116,416千元)[133] - 减值亏损拨备下降20.3%(从62,422千元降至49,733千元)[133] - 物业及设备期末账面净值同比下降31.3%,从2024年6月30日的65,832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5,209千元人民币[148] - 使用权物业账面净值下降32.2%,从2024年6月30日的40,455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7,421千元人民币[148] - 无形资产账面净值同比下降46.4%,从2024年6月30日的340,483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82,559千元人民币[150] - 商誉账面净值同比下降45.6%,从2024年6月30日的289,161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57,260千元人民币[150] - 业务牌照账面净值同比下降92.6%,从2024年6月30日的14,667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082千元人民币[150]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末5.065亿人民幣增至2025年6月末5.598亿人民幣[156][161] - 1年內賬齡貿易應收款項占比84.1%(5.345億/6.353億)[162] - 預付款項及其他應收款項從2024年末3.487億人民幣降至2025年6月末2.899億人民幣[156][163] - 租賃負債從2024年末2440.5萬人民幣增至2025年6月末2800.0萬人民幣[158]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中理财产品达人民币108.26亿元,较期初45.50亿元增长138%[164] - 由平安集团附属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金额为人民币107.68亿元,占理财产品总额的99.5%[164] - 受限制现金及定期存款增至人民币79.41亿元,较期初5.19亿元增长1429%[165] - 初始期限超三个月定期存款达人民币75.70亿元,较期初1.05亿元增长7083%[16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降至人民币3.85亿元,较期初19.48亿元减少80%[166] - 银行存款减少至人民币3.85亿元,较期初19.48亿元减少80%[166]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93.84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913.32百万元[182] - 赎回负债为人民币232,951千元,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182][183] - 短期借款为人民币20,658千元,加权平均年利率为4.90%[184] - 衍生金融负债面值增加至人民币3.697亿元,公允价值为人民币389万元[185] - 衍生金融资产面值从人民币3.865亿元降至0,公允价值从人民币4036万元降至0[185] - 贸易应收款项中平安集团及其附属公司部分增长40.9%至人民币2.522亿元[19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中平安集团及其附属公司部分增长204.9%至人民币5.872亿元[192] - 关联方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增长313%至人民币10.768亿元[194] - 第三方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下降97%至人民币577万元[194] 现金流量变化 - 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09.8百万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达1333.4百万元[41] - 经营活动中使用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09.799百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297.993百万元有所减少[100] - 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333.389百万元,而2024年同期为获得现金480.298百万元[100] - 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5.558百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29.792百万元有所减少[10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人民币1,558.746百万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增加52.513百万元[10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85.031百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438.886百万元大幅减少[100]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付款为人民币1,223.532百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498.77百万元显著增加[100] - 支付受限制现金及超过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净额为人民币753.173百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410.078百万元有所增加[100] - 出售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所得款项为人民币544.099百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786.436百万元有所减少[100]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已收利息为人民币62.12百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6.552百万元大幅增加[100] - 物业及设备付款为人民币3.537百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3.774百万元略有减少[100] - 公司资本开支为人民币3.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4.7百万元显著下降[51] 公司结构和股权变化 - 陆金所于2024年7月30日成为平安集团附属公司,其收入并入平安集团[9] - 公司于2024年4月2日完成虚拟银行业务出售,获现金对价9.33亿港元[9]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1,169,980,653股[58][59] - 董事窦文伟与王文君通过受控法团各持有385,077,588股,合计持股比例32.91%[58] - 融焻有限公司直接持有385,077,588股,持股比例32.91%[59] - 森荣有限公司持有188,061,642股,持股比例16.07%[59] - 中国平安保险通过受控法团持有375,764,724股,持股比例32.12%[59] - 香港中央证券信托作为受托人持有77,009,867股,持股比例6.58%[59] - 融焻与森荣组成一致行动集团共同控制公司约32.91%已发行股本[59] - 铂煜直接持有353,077,356股股份,并通过美国存托股间接持有22,687,368股股份[64] - 铂煜行使境外认购期权后可获得最多188,061,642股普通股[64] - 李捷先生和许良女士各自持有壹传金5,000股普通股,相当于100%股份[64] - 公司出售平安壹賬通銀行100%股權,現金對價為9.33億港元[152] - 已終止經營業務處置產生除稅後收益2.601億人民幣[154] - 已終止經營業務在處置前六個月收入4429.5萬人民幣,虧損5063.8萬人民幣[154] - 處置交易現金流入淨額7.232億人民幣,扣除交易成本後實收8.391億人民幣[155] - 2024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利润为2.09亿元人民币[90] 股份激励计划 - 股份激励计划允许发行的股份总数上限为116,998,065股,占上市后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65] - 任何12个月内授予单一参与者的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66] - 已授出购股权的行使期自归属日起至授出日期起计十年止[67] - 奖励通常在四年内归属,每年归属上限为奖励的25%[68] - 购股权的行使价不低于授出日收市价或前五个营业日均收市价的较高者[70] - 股份激励计划有效期自采纳之日起为期十年[71] - 截至报告日期,股份激励计划的计划上限尚未被动用[65] - 尚未行使购股权加权平均行使价降至每股人民币14.19元,较去年同期16.28元下降13%[173] - 期末尚未行使购股权数量为620.09万份,较去年同期730.83万份减少15%[173] - 购股权总数从2024年12月31日的6,830,110份减少至2025年
Deepfake风险加剧,金融壹账通智能视觉反欺诈产品服务香港头部银行
中金在线· 2025-08-26 13:29
行业背景与挑战 - Deepfake技术正从娱乐工具演变为金融风险工具 全球银行系统面临AI攻防战[1] - 2023年全球基于AI的身份欺诈案件增长超30倍 银行系统成为攻击重灾区[4]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 海量跨境业务与远程开户需求对身份验证准确性提出更高要求[4] 公司技术解决方案 - 金融壹账通智能视觉反欺诈产品在香港实现关键性落地 涉及eKYC与大模型防伪技术的合作项目总金额达亿元级[3] - 系统具备人脸识别 多国证照NFC识别 深伪检测等七大核心功能 采用显式+隐式双重特征学习方式[5] - 实验室数据显示端到端识别准确率超过99% 可有效识别对抗性换脸和伪造视频等复杂攻击[5] 市场落地与覆盖 - 技术预计为香港超过70%的零售银行用户提供在线认证服务[5] - 采用可持续SaaS服务模式 支持香港身份证鉴伪 活体检测与犯罪记录筛查[5] - 项目标志SaaS订阅模式在高端市场的全面破局 并为拓展更多场景打开空间[5] 技术优势与合规性 - 产品高度适配香港市场 符合数据跨境 安全运营 身份审核等多项合规要求[6] - 依托平安集团三十余年AI与金融风控积累 具备百万级Deepfake图像样本库训练的强泛化能力[5] 战略意义与全球化布局 - 香港作为平安综合金融生态协同战略的国际市场关键支点[7] - 项目落地巩固高端市场技术壁垒 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提供路径示范[7] - 未来将在东南亚拓展大数据 人工智能 车生态等核心能力应用场景[7]
数字化“贷”动新型工业 金融壹账通让“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环球网· 2025-08-25 20:08
政策背景与行业趋势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明确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 要求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并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1] - 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5.3万亿元(2025年一季度末) 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管理庞大客群的必选项[1] - 信贷数字化核心在于全链条技术协同 覆盖尽调-审批-风控-运营完整闭环 成为金融机构突破转型瓶颈的关键方向[1] 技术解决方案与创新 - 金融壹账通打造端到端数字化信贷体系 通过AI与大数据实现主动风险管理与智能决策 助力银行降本增效[2] - 大模型智能尽调方案实现80%自动化报告生成 撰写质量提升70% 支持超100种尽调材料自动校验[2] - 语音大模型4.0支持混合语言及方言识别 响应速度小于200毫秒 智能视觉技术整合多模态能力实现实时反欺诈分析[3] - AI抵贷方案将客户经理产能提升约6倍 贷款审批时间缩短至约1天[4] 场景化应用案例 - 智能视觉反欺诈产品在汽车金融公司应用 实现零售贷款面审自动审批通过率超70% 累计放款超10亿元 拦截欺诈金额70万元[4] - 湘银房抵贷产品实现全流程线上化 累计进件22410户 投放金额61.1亿元 贷款额度达房产评估价100% 年化利率3.15%-6%[5] - 国际银行小微信贷系统实现全流程闭环 人工处理时间缩短70% 境外市场贷款处理效率提升60% AI风控能力提高50%[5] 普惠金融与社会价值 - 数字化信贷推动普惠金融逻辑重构 从"看清单个客户"转向"群体风险排序" 通过数据整合降低风控成本[6] - 数字SME信贷系统10秒完成活体检测与身份核验 整合企业纳税水电数据 让无抵押物中小企业凭"数据信用"获贷[6] - 累计服务超200万家中小企业 带动普惠贷款余额达32.93万亿元 并将数据信用模式延伸至三农领域[6] 量化成果与行业范式 - 湘银房抵贷累计投放61.1亿元 在贷余额42.22亿元 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7] - 数字化信贷范式包含端到端系统破解效率瓶颈 数据信用拓展普惠边界 场景化方案落地实体需求[7] - 行业需向产业场景深度融合演进 对接产业链数据 通过大模型实现策略生成 突破跨机构数据协同[8]
金融壹账通连续六年入选“IDC中国新兴金融科技50”称号
证券日报网· 2025-08-25 19:41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公司连续六年入选IDC中国新兴金融科技50强榜单 [1] - 公司为美股港股双重上市金融科技企业 [1] - 作为平安集团旗下商业科技服务提供商 [1] 技术领域布局 - 深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前沿领域 [1] - 研发基于大模型与专业垂直模型的小型风控与智能决策模型 [1] - 自研智能体平台实现AI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 [1] - 基于湖仓一体架构构建数据底座 [2] - 通过隐私计算与可信数据空间实现跨机构安全数据共享 [2] 业务应用与成果 - 人工智能技术已在报告生成、客服和开发环节显著提效 [1] - 金融数据隐私计算平台吸引逾50家金融机构参与试点 [2] - 平台获央行多地分支机构推广 [2] - 在银行保险及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形成全流程数字化能力 [2] 战略方向与发展目标 - 以业务+技术双驱动模式赋能金融机构降本增效 [1] -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并输出可复制数字化能力 [1][2] - 聚焦AI与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 [2] - 推动金融机构实现服务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2]
金融壹账通数字化“贷”动新型工业 让信贷“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中金在线· 2025-08-25 15:53
政策背景与行业现状 - 八月初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明确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 要求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并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1] - 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5.3万亿元 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管理庞大客群的必选项[1] - 银行信贷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人工审批传统贷款停滞 系统自动审批的小微普惠贷款持续增长 反映经济下行周期中风控策略的矛盾与转型阵痛[1] 数字化信贷技术体系 - 信贷数字化核心是全链条技术协同 形成覆盖尽调-审批-风控-运营的完整技术闭环[2] - 金融壹账通数字化信贷解决方案通过AI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主动风险管理与智能决策 助力银行降低运营成本[2] - 大模型智能尽调方案将信贷调查报告自动化生成占比提升至80% 撰写质量提升70% 解决传统尽调耗时长痛点[2] - 语音大模型4.0支持混合语言及方言识别 语音合成响应速度小于200毫秒 智能视觉技术实现实时活体检测与反欺诈分析[3] 场景化应用成效 - AI抵贷方案将客户经理产能提升约6倍 贷款审批时间缩短至约1天[4] - 智能视觉反欺诈产品使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面审自动审批通过率超70% 累计放款超10亿元 拦截欺诈金额超70万元[4] - 湘银房抵贷实现全流程线上化 累计进件22410户 投放金额61.1亿元 贷款额度达房产评估价100% 年化利率3.15%-6%[4] - 国际银行小微信贷系统将人工处理时间缩短70%以上 境外市场贷款处理效率提升60% 风控能力提高50%[5] 普惠金融创新模式 - 数字化推动普惠信贷从看清单个客户转向对客户群体风险排序 通过技术整合数据降低风控成本[6] - 数字SME信贷系统10秒内完成活体检测与身份核验 整合企业纳税水电数据让无抵押物中小企业凭数据信用获贷[6] - 累计服务超200万家中小企业 带动普惠贷款余额达32.93万亿元 并将数据信用模式延伸至三农领域[6] 行业范式与未来方向 - 端到端系统加大模型技术破解效率瓶颈 数据信用加场景化方案拓展普惠边界 湘银房抵贷在贷余额42.22亿元[7] - 未来需向产业场景深度融合演进 对接产业链数据实现精准信贷支持 向大模型深度决策赋能升级 向跨机构数据协同突破[8]
私有化退市加速!金融壹账通上半年亏损逾7800万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8-22 20:20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8.01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43.4% [1]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26.1% 较上年同期37.1%下降11个百分点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亏损7849.5万元人民币 较上年同期7048.5万元亏损扩大11.4% [1] 收入结构分析 - 实施类收入2.91亿元人民币 基于交易的收入和支持服务收入5.10亿元人民币 [1] - 运营支持服务收入3.0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6% 主要受益于保险解决方案交易量增加 [1] - 开发后维护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2.3% 得益于境外客户需求增长 [1] 业务拓展情况 - 境外业务覆盖20个国家及地区 服务客户达214家 [1] - 公司为面向金融机构的商业科技服务提供商 提供数字化银行、数字化保险和加马平台等整合产品 [2] 资本运作进展 - 公司正处于私有化退市进程中 已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营者集中申报批准 [2] - 私有化主因为股价长期低迷 计划撤销联交所和纽交所上市地位 [2] - 公司2019年12月登陆纽交所 2022年7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