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瑞人才(06919)

搜索文档
内生动力强劲:人瑞人才(06919)2024年业绩同比增长22.4%背后
智通财经网· 2025-04-01 21:12
文章核心观点 - 人瑞人才2024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营收、毛利、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各业务板块收入稳健增长,内生增长是业绩增长关键 [1][3][4] 业绩情况 - 2024年营收54.73亿元,同比增加约22.4%;毛利约4.99亿元,同比增加约18.1%;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约0.88亿元,同比增加约28.8% [1] - 2024年收入主要来自通用服务外包、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数字化运营与客服、招聘等业务板块,各板块收入均稳健增长 [3] - 2024年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收入约54.3亿元,同比增长约22.5%,综合灵活用工在岗人数由2023年底35908人增至2024年底41868人 [4] - 通用服务外包灵活用工在岗人数同比增加14.8%至26319人,信息技术人才灵活用工在岗人数增加25.0%至11834人 [4] - 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约21.4亿元,同比增长22.4%,该业务毛利同比增长14.5%至2.75亿元,占整体毛利约55.2% [4] 内生增长情况 - 内生增长是公司2024年业绩增长关键,体现业务可持续性和长期竞争力,依赖自身能力提升形成结构性优势 [4] - 自2021年中提出“二次创业”聚焦数字技术人才业务,3年实现从0到超20亿元跨越,内生部分按2024年底在岗人数占比达58.3%,是业绩持续爆发最大推动力 [5]
人瑞人才(0691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22:5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5473251千元,较2023年的4472172千元增长22.4%;毛利为498831千元,较2023年的422498千元增长18.1%[3]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23270千元,2023年经营溢利82793千元;年内亏损58212千元,2023年年内溢利67786千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70970千元,2023年应占溢利41045千元[3] - 2024年公司年内经调整溢利为114390千元,较2023年的105125千元增长8.8%;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经调整溢利为87888千元,较2023年的68249千元增长28.8%;应占经调整净利润率为1.6%,较2023年的1.5%增加0.1%[3] - 2024年集团收入总额约5473.3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约1001.1百万元,增幅约22.4%[25] - 2024年综合灵活用工收入约5425.0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约997.5百万元,增幅约22.5%[27][28] - 2024年集团成本总额约4974.4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约924.7百万元,增幅约22.8%[33] - 2024年综合毛利率约为9.1%,较2023年的9.4%下降约0.3%;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毛利率约为8.8%,较2023年的9.0%下降约0.2个百分点[34][35]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约为1.82亿元,较2023年的1.766亿元增加约540万元,增幅约3.0%,占收入百分比由3.9%降至3.2%[36] - 2024年研发开支约为6050万元,较2023年的5820万元增长约230万元,增幅约4.0%,占收入百分比由1.3%降至1.1%[37] - 2024年行政开支约为1.552亿元,较2023年的1.602亿元下降约490万元,降幅约3.1%,占收入百分比由3.6%降至2.9%[38] - 2024年其他收入约为3040万元,较2023年的6810万元减少约3770万元,降幅约55.3%[39]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约为1.426亿元,较2023年的740万元增加约1.352亿元[40] - 2024年金融及合同资产的减值亏损约为1220万元,较2023年的540万元增加约680万元,增幅约125.9%[41]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约2330万元,2023年经营溢利约8280万元[42] - 2024年融资收入约为450万元,较2023年的360万元增加约90万元,增幅约24.5%[43] - 2024年融资成本约为1400万元,较2023年的960万元增加约440万元,增幅约45.7%[44] - 2024年分佔聯營公司業績淨虧損1060萬元,較2023年的550萬元增加510萬元,增幅93.0%[45] - 2024年除所得稅前虧損3950萬元,2023年除所得稅前溢利7460萬元[46] - 2024年年內虧損5820萬元,2023年年內溢利6780萬元[47] - 2024年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虧損7100萬元,2023年應佔溢利4100萬元[48] - 2024年經調整淨溢利1.1439億元,2023年為1.05125億元;2024年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經調整溢利8788.8萬元,2023年為6824.9萬元[49] - 2024年末流動資產淨額10.471億元,較2023年末的9.856億元增加6150萬元,增幅6.2%[51] - 2024年末貿易應收款項、合同資產及應收票據餘額17.309億元,較2023年末的13.019億元增加4.29億元,增幅33.0%[52] - 2024年末貿易應收款項及合同資產的減值撥備2520萬元,較2023年末的1390萬元增加1130萬元,增幅81.7%[53] - 2024年貿易應收款項、合同資產及應收票據周轉天數為102天,2023年為93天[55] - 2024年經調整貿易應收款項、合同資產及應收票據周轉天數為96天,2023年為86天[55]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为102天,经调整为96天,较2023年均增加[56] - 2024年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约4300万元,较2023年的约8670万元减少约4370万元或约50.4%[57]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金融资产余额约1740万元,较2023年的约370万元增加约1370万元或79.0%[58] - 2024年流动资产中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余额约2710万元,较2023年的约5760万元减少约3050万元或52.9%[59] - 2024年流动资产中受限资金约1940万元,较2023年的约40万元增加约1900万元[60]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约7.011亿元,较2023年的约5.41亿元增加约1.601亿元,增幅为29.6%[61] - 2024年借款约4.556亿元,较2023年的约1.845亿元增加约2.711亿元或147.0%[64]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约4630万元,较2023年的约3190万元增加约1440万元,增幅约45.2%[65] - 2024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约2.451亿元,较2023年的约4.008亿元减少约1.557亿元,降幅约38.8%[66] - 2024年使用权益法入账合营企业投资余额约3230万元,较2023年的约2850万元增加约380万元,增幅约13.4%[67] - 2024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约为79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710万元减少约920万元,降幅约53.8%[70] - 2024年收入增长22.4%,2023年为22.9%;2024年毛利率9.1%,2023年为9.4%;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率2.1%,2023年为2.4%;2024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经调整净利润率1.6%,2023年为1.5%[71] - 2024年12月31日经调整流动比率为1.9,2023年12月31日为2.2[71]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3.97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2.849亿元增加约1.128亿元,增幅约39.6%[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1.06亿元,较2023年的约1.519亿元减少约4590万元,降幅约30.2%[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为2830万元,2023年约为3880万元[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为1.901亿元,较2023年的约4320万元增加约1.468亿元[77] - 2024年12月31日未偿还借款约为4.55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845亿元增加约2.711亿元;租赁负债约为346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900万元增加约1560万元[78]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为3.9%[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资本开支约为910万元[80] - 2024年公司收入为547325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472172千元人民币增长22.4%[93]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58212千元人民币,而2023年为溢利67786千元人民币[93][95]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亏损0.47元人民币,2023年为每股盈利0.27元人民币[93]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40217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537579千元人民币下降25.2%[97]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224887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753778千元人民币增长28.2%[97]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265104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291357千元人民币增长15.7%[97] - 2024年公司权益总额为141888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504528千元人民币下降5.7%[99] - 2024年公司负债总额为123216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786829千元人民币增长56.6%[99] - 2024年公司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70113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541039千元人民币增长29.6%[99] - 2024年公司借款为45561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84472千元人民币增长147%[99] - 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总额为12.46092亿元,2024年为11.97351亿元[100] - 2023年全面收益总额为7.0425亿元,2024年全面亏损总额为5.7711亿元[100] - 2023年以权益持有人身份与权益持有人的交易总额为-1.5491亿元,2024年为-2.7933亿元[100]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出净额为1.05999亿元,2023年为1.51887亿元[101] - 2024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入净额为2827.2万元,2023年为3877.9万元[101] - 2024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入净额为1.90056亿元,2023年为4322.2万元[101]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12329亿元,2023年减少净额为6988.6万元[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综合灵活用工分部收入5425024千元,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分部收入48227千元,总计5473251千元[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综合灵活用工分部毛利477528千元,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分部毛利21303千元,总计498831千元[111] - 2024年未分配销售及营销开支181999千元、研究与开发开支60494千元、行政开支155231千元[111] - 2024年其他收入30431千元,其他亏损净额142631千元,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12177千元,融资成本净额9444千元[111] - 2024年权益法核算的合营企业分占纯利3828千元,联营公司分占亏损净额10578千元,除所得税前亏损39464千元,所得税开支18748千元,年内亏损58212千元[11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综合灵活用工分部收入4427506千元,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分部收入44666千元,总计4472172千元[11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综合灵活用工分部毛利399986千元,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分部毛利22512千元,总计422498千元[113] - 2023年未分配销售及营销开支176649千元、研究与开发开支58168千元、行政开支160179千元[113] - 2023年其他收入68119千元,其他亏损净额7409千元,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5419千元,融资成本净额5952千元[113] - 2023年权益法核算的合营企业分占纯利3218千元,联营公司分占亏损净额5480千元,除所得税前溢利74579千元,所得税开支6793千元,年内溢利67786千元[113] - 2024年商誉减值130,945千元,2023年为0[117]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股权投资公平值亏损11,183千元,2023年为12,117千元[117] - 2024年融资成本净额为9,444千元,2023年为5,952千元[118] - 2024年即期所得税为13,248千元,2023
人瑞人才20241115
2024-11-18 00:51
一、涉及公司 人瑞公司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业务模式与发展历程[2][3][4][5] 1. 2010年成立,开创中国全风险全流程的人力资源外包模式,前十年聚焦通用岗位外包,员工与公司签劳动合同,派驻到客户现场,按月收取服务费,客户多为新经济领域企业,岗位包括客服、经济审核、标签标注等职能性岗位。 2. 2020年开始拓展第二增长曲线,聚焦数字技术人才外包,服务客户扩展到新能源、智能制造、AI、通讯等行业的头部企业。 3. 业务结构上第一增长曲线(通用外包岗位)和第二增长曲线(数字技术人才外包)并驾齐驱,同时2015年左右开创BPO业务模式(商业流程外包),以业务结果向客户收费,约4000人规模,还有单独的招聘业务服务模式。 (二)业务增长情况[5][6] 1. 上半年收入24.8亿,同比上升20%,毛利从8.1提升到9.3。 2. 数字技术人才外包业务表现强劲,上半年同比增长28.8%,收入达到9.5亿,整体规模突破万人,在公司整体毛利贡献率超过50%;通用外包实现15%的增长,BPO和招聘业务也有增长。 3. 三季度在岗人数进一步增长,高价值岗位需求持续增长带来毛利进一步提升。 (三)行业相关情况[10] 1. 行业目前相对分散,企业使用外包的渗透率在中国比较低,处于逐渐增加的状态,大部分企业从不用外包到用外包,或增加外包岗位、考虑多元化用工,头部企业受益于渗透率提升。 (四)核心竞争力[16][17][18][19] 1. 全风险外包能力,其中招聘能力重要,招聘人效在行业里有1.5倍优势,在通用岗位和技术岗位的人均月度招聘数量表现不错。 2. 服务能力,涉及全国跨区域、跨客户业务线管理,线上到线下整体服务的效率和速度在行业内较优秀。 3. 能为客户提供增效方案,通过外包员工薪资绩效考核等提升员工意向或满意度,帮助企业管理大批量员工,专注自身业务目标。 4. 合规方面表现较好,满足大客户对合规、ESG的要求。 (五)毛利率趋势[20][21] 1. 上半年毛利率从8.1%提升到9.3%,Q3随着技术人员或职能白领岗位比例上升,整体毛利率稳步上升,未来随着高价值岗位在业务中的占比持续提升,毛利率有继续向好的空间。 (六)增长指引与动力[22] 1. 目前没有明确的明年增长指引,但按照过去一两年业绩情况,基本会维持行业平均20%左右的增长。 2. 增长动力主要包括向高价值服务(如数字技术人才、职能白领岗位)发展,以及海外业务的发力,海外业务今年进行全球部署,明年部分地区有望落地带来增长。 (七)股东回报[23] 1. 公司比较关注股东回报,在公司持续增长盈利的情况下,希望持续执行分红政策,但要根据实际业务经营结果确定。 (八)客户续约情况[24][25][26] 1. 客户签约时间全年都有,并非集中在年底,与客户签大的框架协议(周期有两年、一年等),框架协议下具体项目再做定价等服务。 2. 只要有在岗人数,框架协议一般会正常续约,因为要考虑员工安置等问题;价格方面,续约主要是框架协议,具体跟着项目走,虽可能有指导性意见,但更多看如何服务客户价值,也会有价格调整情况,若公司内部业务运营提效降低服务成本则可接受调整,若客户提出难接受的调整可能无法继续合作,大客户更注重人员的价格增效和服务价值。 (九)效率提升方面[29][30][31] 1. 内部系统化或数字化重要,目前业务流程基本线上化,上线业务工作台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和透明度,降低服务平均成本,在人员规模增长、涉及更多城市和点时尤为重要。 2. 外部并购或合作提升效率方面,看过与招聘、AI等工具的合作,但目前看起来外部工具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真正匹配的较少,会持续关注尝试。 三、其他重要内容 (一)政策影响[9] 1. 公司业务是大客户模式,客户采购多跟着年初预算或年度业务发展计划,对政策转型反应不明显,从三季度及近期来看,中高端或职能岗位企业持续释放需求带来增长和毛利改善,短期看不出政策实际影响。 (二)合规影响[12] 1. 行业监管趋于严格,公司在人员管理和招聘方面合规做得较好,企业从降本增效需求出发对业务需求增长明显,合规会使行业内头部有规模且合规的企业市场份额集中,但最大推动因素还是企业降本增效需求。 (三)客户带动增长情况[13][14] 1. 今年增长来源从岗位看,技术人才或数字化人才增长最为明显,其衍生的新型数字人才岗位或白领职能岗位也较多,通用岗位随着消费、零售等企业拓展有增量。 2. 从行业看,数字技术人才主要是高科技或智能制造行业,传统消费零售企业也有明显增长,头部互联网企业(包括跨境电商、线上电商等)有较好增长,国央企类型客户因智能制造、科技类采购增加而逐步增多。 (四)外包员工合同结构与费率关系[32][33] 1. 无法提供外包员工合同结构(如一年以上、六个月到一年、三个月到六个月等)的详细统计数字,平均在岗时间可能在一到两年之间;收费根据提供的服务和职位价值收取,与年资无关。
人瑞人才(0691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0 16:3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收益为2482348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068304千元人民币[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毛利为230442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67512千元人民币[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经营溢利为31487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3402千元人民币[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21853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0058千元人民币[26]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和摊薄盈利均为0.14元人民币,2023年分别为0.07元和0.06元人民币[2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2464445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2291357千元人民币[2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954148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786829千元人民币[27]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9.3%,2023年为8.1%[28]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经调整净利润率为1.3%,2023年为1.1%[2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24.823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20.0%[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增长约37.6%,毛利率约9.3%[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净额约219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117.3%[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集团收入总额约24.823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20.683亿元增加约20.0%[37] - 2024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收入约24.564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20.512亿元增加约19.8%[38] - 2024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的收入约为8.949亿元,占总收入的约36.0%,最大客户占比约11.3%[37] - 2024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业务收入占比99.0%,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占比1.0%[37] - 2023年综合灵活用工业务收入占比99.2%,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占比0.8%[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收入约2590万元,2023年同期为约1710万元[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集团成本总额约22.519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9.008亿元增加18.5%[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毛利率约为9.3%,2023年同期约为8.1%,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毛利率约为8.9%,去年同期为7.9%,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毛利率约为47.8%,去年同期为37.4%[43][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销售及营销开支约为988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8830万元增加12.0%,占收入百分比由4.3%降至4.0%[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研发开支约为315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2620万元增长20.2%,占收入百分比约1.3%,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行政开支约为717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7500万元下降4.3%,占收入百分比由3.6%降至2.9%[4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有约39372名员工,包括1072名内部员工及约38300名综合灵活用工员工,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内部员工成本约为9450万元,2023年同期为1.305亿元[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其他收入约为人民币96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人民币5200万元下降约人民币4240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减少约人民币3960万元[6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其他亏损净额约为人民币17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人民币330万元减少约人民币160万元,主要由于股权投资的公平值变动损失[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金融资产的减值亏损净额拨备由2023年同期的约人民币330万元增加至约人民币480万元,主要因贸易应收款项的结余增加[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集团经营溢利约人民币3150万元,较2023年同期约人民币2340万元增加约34.5%[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融资收入约为人民币230万元,与2023年同期的约人民币220万元基本持平[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融资成本约为人民币59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人民币470万元增加约人民币120万元,主要因拓展业务增加银行借款产生的利息支出增加[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分占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业绩净亏损约人民币100万元,2023年同期为净亏损人民币80万元[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除所得税前溢利约为人民币2690万元,较2023年同期约人民币2010万元增加约33.9%[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内溢利约为人民币2040万元,较2023年同期约人民币1890万元增加8.2%[7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19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人民币1010万元增加117.3%[73]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039.3万元,2023年同期为1885.1万元;经调整期内溢利为3463.5万元,2023年同期为3634.2万元[7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约为9831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98560万元减少约250万元[75]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约为15341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23220万元;2024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约20.0%;数字技术与云服务业务占收入比重从2023年上半年的35.6%增长到2024年上半年的约38.2%[7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的亏损拨备约为180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410万元[7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为104天,经调整为98天,较2023年度均有增加[77] - 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约为6300万元[78]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余额约为500万元[7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及非流动资产中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余额分别约为3390万元和2120万元[8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约为5579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3.1%[8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借款约为3240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75.6%[83] - 2024年6月30日,使用权益法入账合营企业投资余额约为302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6.2%[86] - 2024年6月30日,使用权益法入账联营公司投资余额约为1770万元[87] - 2024年6月30日,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约为231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35.0%[8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增长20.0%,毛利率9.3%,经调整净利润率1.4%,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经调整净利润率1.3%[89] - 2024年6月30日,经调整流动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约2.2下降至2.0[91]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55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约2970万元[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1.71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1500万元[94] - 2024年6月30日,未偿还借款约为3.2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1.395亿元[97] - 2024年6月30日,资本负债比率为4.4%[9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资本开支约为580万元[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收益为24.8234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0.68304亿元增长20.02%[133]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30442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67512亿元增长37.57%[133]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3148.7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2340.2万元增长34.55%[133]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0393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8851亿元增长8.18%[133]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4元,较2023年同期的0.07元增长100%[133] - 2024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0.14元,较2023年同期的0.06元增长133.33%[1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24.6444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91357亿元增长7.55%[1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5.1029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04528亿元增长0.38%[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9.5414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86829亿元增长21.26%[136]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0865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4022亿元下降13.14%[134] - 2024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5.04528亿元,6月30日为15.10297亿元[13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2.1853亿元,全面收益总额2.2325亿元[137] - 2023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4.49594亿元,6月30日为14.77847亿元[13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1.0058亿元,全面收益总额1.5229亿元[138]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70984亿元,2023年为1.86035亿元[139]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127.5万元,2023年为4164.7万元[139]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19667亿元,2023年为2395.3万元[139]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3004.2万元,2023年为1.20435亿元[139] - 2024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4877亿元,期末为2.55207亿元[139] - 2023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54436亿元,期末为2.34537亿元[1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除所得税前溢利为人民币2687.4万元,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648.1万元,期内溢利为人民币2039.3万元[1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除所得税前溢利为人民币2007.2万元,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122.1万元,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885.1万元[1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总开支为2453989千元,2023年同期为2090245千元[174] - 2024年上半年员工福利开支2325175千元,2023年同期为1970298千元,其中工资、薪金及花红2024年为1977184千元,2023年为1667837千元[174][175] - 2024年上半年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约为3625000元,2023年同期约为4231000元[17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9638千元,2023年同期为5
人瑞人才(0691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1 22:18
收入与利润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0.0%至人民币2,482.3百万元[4] - 毛利同比增长37.6%至人民币230.4百万元,毛利率提升至9.3%[4]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17.3%至人民币21.9百万元[4] - 数字人才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8%至人民币948.2百万元,占收入38.2%,毛利贡献56.1%[5] - 通用服务外包收入同比增长15.3%至人民币1,376.0百万元,主要来自战略客户和大客户的业务需求增长[5] - 公司收入总额为人民币2,482.3百万元,同比增长20.0%[8] - 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456.4百万元,同比增长19.8%[9] - 前五大客户收入为人民币894.9百万元,占总收入的36.0%,最大客户占比为11.3%[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总收入为人民币2,456.4百万元,同比增长20%[1] - 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占比从2023年同期的35.9%上升至38.6%,收入为人民币948.2百万元,同比增长28.8%[1] - 通用服务外包收入为人民币1,376.0百万元,同比增长15.3%[1] - 数字化运营及客服收入为人民币132.3百万元,规模相对稳定,毛利率有所提高[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从8.1%上升至9.3%,主要由于数字技术及云服务业务收入贡献增加[1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98.8百万元,同比增长12%,但占收入比例从4.3%降至4.0%[1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为人民币31.5百万元,同比增长20.2%,占收入比例保持1.3%[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行政开支为人民币71.7百万元,同比下降4.3%,占收入比例从3.6%降至2.9%[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其他收入为人民币9.6百万元,同比下降42.4百万元,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减少[20] - 金融资产的减值亏损净额拨备从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3.3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4.8百万元[22] - 经营溢利从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23.4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31.5百万元,增幅为34.5%[23] - 融资收入在2024年6月30日约为人民币2.3百万元,与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2.2百万元基本持平[24] - 融资成本从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4.7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5.9百万元,增加了约人民币1.2百万元[25] - 除所得税前溢利从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20.1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26.9百万元,增幅为33.9%[27] - 期内溢利从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18.9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20.4百万元,增幅为8.2%[27]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从2023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10.1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人民币21.9百万元,增幅为117.3%[2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综合灵活用工员工流失率从7.4%降至6.7%[1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14元,同比增长133%[7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1,853千元,同比增长117%[78] - 2024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50,995千股,较2023年同期减少1.3%[7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54]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收入为7,88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72]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482,34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8][69]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30,44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68][69]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0,39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8][69] - 2024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收入为2,456,41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8][69] - 2024年上半年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收入为25,93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8][69] - 2024年上半年通用服务外包收入为1,375,96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1] - 2024年上半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为948,19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71] - 2024年上半年数字化运营及客服收入为132,25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7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1,853千元,同比增长117%[78] - 2024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50,995千股,较2023年同期减少1.3%[7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14元,同比增长133%[7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1,853千元,同比增长117%[78] - 2024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50,995千股,较2023年同期减少1.3%[7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54]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收入为7,88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72]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482,34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8][69]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30,44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68][69]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0,39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8][69] - 2024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收入为2,456,41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8][69] - 2024年上半年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收入为25,93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8][69] - 2024年上半年通用服务外包收入为1,375,96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1] - 2024年上半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为948,19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71] - 2024年上半年数字化运营及客服收入为132,25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7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1,853千元,同比增长117%[78] - 2024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50,995千股,较2023年同期减少1.3%[7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14元,同比增长133%[7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1,853千元,同比增长117%[78] - 2024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50,995千股,较2023年同期减少1.3%[7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54]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收入为7,88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72]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482,34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8][69]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30,44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68][69]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0,39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8][69] - 2024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收入为2,456,41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8][69] - 2024年上半年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收入为25,93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8][69] - 2024年上半年通用服务外包收入为1,375,96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1] - 2024年上半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为948,19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71] - 2024年上半年数字化运营及客服收入为132,25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7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1,853千元,同比增长117%[78] - 2024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50,995千股,较2023年同期减少1.3%[7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14元,同比增长133%[7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1,853千元,同比增长117%[78] - 2024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50,995千股,较2023年同期减少1.3%[7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54]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收入为7,88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72]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482,34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8][69]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30,44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68][69]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0,39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8][69] - 2024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收入为2,456,41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8][69] - 2024年上半年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收入为25,93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8][69] - 2024年上半年通用服务外包收入为1,375,96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1] - 2024年上半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为948,19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71] - 2024年上半年数字化运营及客服收入为132,25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7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1,853千元,同比增长117%[78] - 2024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50,995千股,较2023年同期减少1.3%[7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14元,同比增长133%[7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1,853千元,同比增长117%[78] - 2024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50,995千股,较2023年同期减少1.3%[7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54]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收入为7,88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72]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482,34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8][69]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30,44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68][69]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0,39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8][69] - 2024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收入为2,456,41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8][69] - 2024年上半年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收入为25,93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8][69] - 2024年上半年通用服务外包收入为1,375,96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1] - 2024年上半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为948,19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71] - 2024年上半年数字化运营及客服收入为132,25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7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1,853千元,同比增长117%[78] - 2024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50,995千股,较2023年同期减少1.3%[7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14元,同比增长133%[7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1,853千元,同比增长117%[78] - 2024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50,995千股,较2023年同期减少1.3%[7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54]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收入为7,88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72]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482,34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8][69]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30,44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68][69]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0,39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8][69] - 2024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收入为2,456,41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8][69] - 2024年上半年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收入为25,93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8][69] - 2024年上半年通用服务外包收入为1,375,96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1] - 2024年上半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为948,19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71] -
人瑞人才(0691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7:15
财务表现 - 公司收益在2023年达到4,472,172千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3,638,203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4] - 2023年毛利为422,498千元人民币,毛利率为9.4%[4][5] - 2023年经营溢利为82,793千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的11,445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4] - 2023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佔年內溢利为41,045千元人民币,每股基本盈利为0.27元人民币[4]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537,579千元人民币,流动资产为1,753,778千元人民币,资产总值为2,291,357千元人民币[4] - 2023年非流动负债为18,614千元人民币,流动负债为768,215千元人民币,负债总额为786,829千元人民币[4] - 2023年权益总额为1,504,528千元人民币,权益及负债总额为2,291,357千元人民币[4] - 2023年经调整个别财务报表的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佔溢利为68,249千元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潤率为1.5%[4][5] - 2023年经调整贸易应收款項及应收票据的周转天数为86天,经调整流动比率为2.2倍[5] - 2023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4,472.2百万元,同比增长22.9%[15] - 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752.5百万元,同比增长225.2%[15] - 毛利率从2022年的5.1%提高至2023年的9.4%[15] - 公司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数字化人才业务快速扩张、运营效率提升及成本管控[15] - 2023年公司亏损净额约为人民币41.0百万元,相比2022年的7.3百万元亏损有所增加[1] - 2023年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427.5百万元,同比增长23.9%[29] - 2023年综合灵活用工员工人数从30,800人增加至36,000人,增幅16.9%[29] - 2023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752.5百万元,同比增长225.2%[30] - 2023年通用服务外包收入为人民币2,415.7百万元,同比下降12.9%[30] - 2023年综合灵活用工员工流失率从9.8%下降至8.3%[31] - 2023年前五大客户收入为人民币1,596.5百万元,占年度总收入的35.7%[28] - 2023年最大客户占年度总收入的10.8%,客户结构持续优化[28] - 2023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占综合灵活用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15.1%上升至39.6%[30] - 2023年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人才服务在岗人数从6,300人增加至9,500人[30] - 2023年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44.7百万元,较2022年的64.2百万元减少[33] - 2023年专业招聘服务费平均单价从2022年的约人民币4,200.0元/人提升至2023年的约人民币6,000.0元/人[34] - 2023年下半年专业招聘服务较上半年增长25.1%[35] - 2023年综合灵活用工服务员工每月平均人工成本从2022年的每月约人民币9,067元/人提升至每月约人民币11,000元/人[35] - 2023年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毛利率为9.0%,较2022年的4.5%提升[38] - 2023年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毛利率为50.4%,较2022年的39.4%提升[36] - 2023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58.2百万元,较2022年的32.6百万元增加78.4%[39] - 2023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176.6百万元,较2022年的50.2百万元增加251.8%[40] - 2023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60.2百万元,较2022年的116.5百万元增加37.5%[40] - 2023年其他收入为人民币68.1百万元,同比增长77.3%,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增加约人民币58.8百万元[42] - 2023年融资收入为人民币3.6百万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42] - 2023年融资成本为人民币9.6百万元,同比增长约人民币4.5百万元,主要由于数字技术与云服务业务扩展增加的银行借款利息支出[42] - 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41.0百万元,而2022年为亏损人民币7.3百万元[43] - 2023年经调整净溢利为人民币105.1百万元,同比增长339.5%[44] - 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经调整溢利为人民币68.2百万元,同比增长1198.2%[44] - 2023年流动资产净额为人民币985.6百万元,同比增长15.3%,主要由于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增加[46]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人民币1301.9百万元,同比增长36.2%,主要由于收入增长及数字技术与云服务业务占比增加[47]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的周转天数为93天,同比增长6天[48] - 2023年经调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的周转天数为86天,同比增长6天[48] - 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中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余额约为人民币22.2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4.3百万元减少[49] - 2023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约为人民币541.0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98.0百万元增加8.6%[50] - 2023年12月31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增加至约人民币86.7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0.4百万元增加114.4%[51] - 2023年12月31日,即期所得稅負債約為人民幣11.9百萬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10.5百萬元增加13.6%[52] - 2023年12月31日,借款由2022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95.2百万元增加至184.5百万元,增加93.8%[53] - 2023年12月31日,物業、廠房及設備的賬面值約為人民幣31.9百萬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65.1百萬元減少51.1%[54] - 2023年12月31日,無形資產的賬面值約為人民幣400.8百萬元,較2022年12月31日減少4.6%[56] - 2023年12月31日,使用權益法入賬合營企業投資餘額約人民幣28.5百萬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25.3百萬元增加12.7%[57] - 2023年收入增長22.9%,毛利率9.4%,經調整淨利潤率2.4%,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經調整淨利潤率1.5%[60]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約人民幣284.9百萬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較2022年12月31日的354.4百萬元減少19.6%[62] - 2023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人民币151.9百万元,而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为人民币118.9百万元[64] - 2023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人民币1,213.6百万元[65] - 2023年租赁物业的租赁负债约为人民币19.0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42.6百万元有所减少[65] - 2023年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6.6百万元,主要用于电脑系统开发[68] - 2023年未能达成目标,实际净服务费约为人民币46.1百万元,较目标缺少约人民币14.2百万元,或23.5%[68] - 2023年汇兑净亏损约为人民币2.2百万元[68] - 2023年公司处于净现金状况,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于借款[66] - 2023年公司无重大资产负债表外承当或安排[68] - 2023年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68] - 2023年公司无资产抵押作为银行融资的担保[7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可供分派的可供分派儲備共計約人民幣2,167.8百萬元[10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的銀行貸款為人民幣184.5百萬元[10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一直維持上市規則所規定的最低公眾持股量25%[10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員於本公司股份及相關股份中擁有的權益如下:張建國先生持有46,970,500股,佔29.97%;張峰先生持有6,015,200股,佔3.84%;張健梅女士持有5,826,000股,佔3.72%;陳美寳女士、沈浩先生及梁銘樞先生各持有80,000股,各佔0.05%[113] - 张健梅女士持有菱豐控股有限公司5,826,000股股份[114] - 张健梅女士有权认购928,800股股份(中高级管理层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和300,000股股份(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114] - 张建国先生、张峰先生及张健梅女士为一致行动人士[115] - 陈美寳女士、沈浩先生及梁銘樞先生各自有权认购80,000股股份[11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156,699,879股股份[116] - 张建国先生、张峰先生及张健梅女士分别持有成都天符人瑞教育諮詢有限公司80.00%、10.00%及10.00%的股权[117] - 王芬女士、吳頎女士及陳斌先生分别持有公司38.80%的股份[120] - 名豐持有公司29.97%的股份[120] - LC Fund V, L.P.及LC Fund V GP Limited分别持有公司12.93%及13.88%的股份[120] - VMS Strategic Investment Fund, L.P.及其相关实体持有公司7.89%的股份[120] - 公司于2022年5月31日与起航订立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框架协议,有效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为期两年[125] - 2024年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框架协议于2023年12月27日订立,有效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为期两年[126] - 2024年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框架协议下,2024年和2025年的年度服务费上限分别为人民币35,600,000元[126] - 2022年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框架协议下,2022年和2023年的年度服务费上限分别为人民币26,000,000元和人民币39,000,000元[125] - 公司于2022年9月21日与东软教育订立技术人员供应服务框架协议,有效期为2022年9月28日至2024年12月31日[127] - 公司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技术服务费用年度上限分别为人民币15,000,000元、人民币30,000,000元及人民币30,000,000元[129] - 公司通过修订合同安排控制的实体被视为全资附属公司,涉及增值电信业务的外资所有权限制[129] - 公司通过综合联属实体按照旧负面清单及工信部咨询经营上海人瑞招聘服务、客户服务代表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及有客户所定牌照规定的客户服务代表灵活用工服务[132] - 公司已成立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辽宁企业,并于2021年7月30日取得工信部核发的增值电信业务呼叫中心经营许可证[132] - 公司正在向辽宁企业转让辽宁人瑞经营的客户服务代表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及北京瑞联经营的客户服务代表灵活用工服务,预计将于2024年末前完成[13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自客户服务代表业务流程外包服务获得的收益金额约为人民币40,000,000元[132] - 公司2023年收益为人民币3.5百万元,占集团总收益的0.1%,相比2022年的人民币57.1百万元和1.6%有所下降[133] - 公司已在中国境外申请并正在注册商标,以推广相关业务[133] - 公司已在中国境外获得四个域名,并正在构建海外网站,主要用于向海外用户推介相关业务[133] - 公司已获得香港本地电话号码,以在海外推广呼叫中心业务[133] - 2022年5月1日生效的2022年决定删除了对外国投资者的增值电信业务资质要求,但目前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134] - 公司认为,经修订合同安排可能不符合中国适用的法律及法规,可能导致公司面临严重处罚并对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3
人瑞人才(0691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1:58
公司业绩 - 公司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收入达到人民币44.72亿元,较2022年增长22.9%[1] - 毛利为人民币4.22亿元,较上年增长128.7%[1] - 經營溢利达到人民币8.28亿元,较上年增长623.4%[1] - 年内溢利为人民币6.78亿元,较上年增长888.7%[1] -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經調整溢利为人民币10.51亿元,较上年增长338.6%[1] 业务拓展 - 公司數字化人才業務快速擴張,2023年數字技術與雲服務收入为人民币17.52亿元,较2022年增长225.2%[4] - 公司员工人数增加至约36,000名,其中數字化人才达到约9,500名,服务规模稳步提升[4] -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为客户提供约9,500名信息技术及数字化人才,服务范围广泛[7] 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度总收入约为人民币4,472.2百万元,较上一年增长约22.9%[15] - 2023年度毛利率约为9.4%,较2022年的5.1%增加[25] - 2023年公司成本总额约为4,049.7百萬元,较2022年增加约17.3%[22] 资产负债 - 2023年流动资产净额为985.56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855.1亿人民币增长了约15.3%[46]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1301.9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955.9亿人民币增长了约36.2%[47]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为93天,经调整后为86天[48] 股东相关 - 董事会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09港元,总额约为1.41亿港元[3] - 公司股本为53千元,股份溢价为2,167,837千元[88] - 股东指的是股份持有人,股份是指公司的普通股[152]
人瑞人才(0691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17:15
数字技术与云服务业务增长 - 2023年上半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达人民币736.1百万元,同比增长560.5%[5] - 2023年上半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占综合灵活用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2022年同期的6.6%上升至35.9%,数字技术人才人数从1,214人增加至7,830人[38] - 2023年上半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为人民币736.1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560.5%,其中现有业务收入为286.6百万元,上海思芮贡献收入为449.5百万元[3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业务收益为7.3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0.5%[67] - 数字技术与云服务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上半年的6.4%增长到2023年上半年的约35.6%[174] 综合灵活用工业务表现 - 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0.512亿元,同比增长21.0%,员工人数从28,873人增加至33,864人,增幅17.3%[22] - 2023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051,202千元,占总收入的99.2%,较2022年同期的1,695,163千元增长21%[3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员工人数为33,864人,较2022年同期的28,873人增加17.3%[6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目标公司提供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所产生的服务溢价较2022年同期增加至少19%[199]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20.683亿元,同比增长19.3%,主要得益于数字技术与云服务业务的迅猛增长[2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8.1%,较2022年同期的3.8%显著提升[6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率为1.1%,相比2022年同期的-1.3%实现扭亏为盈[6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20.6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3%[8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340万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同期的-2962万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8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8,851千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亏损人民币24,615千元,实现扭亏为盈[14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溢利为人民币36,342千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亏损人民币20,244千元,大幅改善[149] 研发与创新投入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2023年上半年研发开支由2022年上半年的13.3百万元增至26.2百万元[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262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8%[80] 员工与人才管理 - 2023年上半年人均收入约人民币1.93百万元,高于行业同期人均收入约人民币1.50百万元[9] - 综合灵活用工员工流失率约7.6%,远低于行业同期平均流失率的15%[9] - 综合灵活用工员工每月平均人工成本从人民币8,500元/人增加至9,900元/人,主要由于数字化与信息技术人才比例上升[2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招聘入职19,032名综合灵活用工员工,较2022年同期的15,011名增加26.8%[22]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總共有34,934名員工,其中內部員工1,070名[1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內部員工中,高級管理層4人,研發26人,銷售及營銷129人[129] 收购与协同效应 - 公司通过收购上海思芮实现协同效应,并在高利润率领域不断获取市场份额[13] - 2023年上半年上海思芮贡献收入人民币449.5百万元[5] 市场与行业趋势 - 预计中国的数字经济将于2035年达到16万亿美元,数字人才缺口预计为25至30百万人[1] - 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人民币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占GDP的41.5%[1] - 2023年上半年中国GDP达约人民币59万亿元,同比增长5.5%[12] 财务结构与流动性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流动比率为2.2倍,较2022年底的2.0倍有所提升[60]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额为人民币909,472千元,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55,095千元,增长6.4%[15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额约为人民币909.5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人民币54.4百万元[17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经调整流动比率由2022年12月31日的约2.0上升至约2.2[185] 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的亏损拨备为人民币11.7百万元,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5百万元,增加37.6%[15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的周转天数为92天,相比2022年度的87天有所增加[154]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约为人民币1,146.8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人民币190.9百万元[174]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人民币461.5百万元,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98.0百万元,减少7.3%[157] 购股权与股份奖励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项下可认购合共17,674,1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额约11.3%[111]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项下可认购合共13,457,4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额约8.6%[114]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项下6,993,000份购股权已获授出[114]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项下301,000份购股权已失效或被没收[114]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项下无购股权已行使或注销[114]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所有计划授出购股权和奖励可能发行的股份数目为6,993,000股,占加权平均股份数约4.6%[114]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購股權總數為13,457,400份[118] - 首次公開發售後股份獎勵計劃可授予的獎勵股份數目從13,210,947股增加至13,304,247股[124] - 公司於2023年5月2日授出6,393,000份購股權,行使價為4.28港元[11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首次公開發售後購股權計劃可供授出的購股權數目從8,288,547份減少至1,596,547份[133] - 公司2021年1月22日授出的購股權中,340,200份尚未行使,行使價為27.3港元[118] - 公司2022年6月17日授出的購股權中,4,404,500份尚未行使,行使價為5.99港元[118] - 公司2021年7月16日授出的購股權中,1,479,700份尚未行使,行使價為10.668港元[118] - 公司执行董事张峰先生和张健梅女士分别于2023年5月2日获得300,000股购股权,行使价为4.28港元[135] - 公司非执行董事邹小磊先生于2021年1月22日获得的40,000股购股权已失效[135] - 公司非执行董事邹小磊先生于2022年6月17日获得的40,000股购股权已失效[135] - 公司购股权的归属期分为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三个阶段[135] 其他财务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其他收入为人民币52.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人民币36.2百万元,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增加人民币37.5百万元[1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其他亏损净额为人民币3.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人民币9.2百万元[1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经营溢利为人民币23.4百万元,去年同期为经营亏损人民币29.6百万元[1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融资成本为人民币4.7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人民币1.7百万元,主要由于上海思芮并表产生的银行借款利息开支[14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除所得税前溢利为人民币20.1百万元,去年同期为除所得税前亏损人民币28.6百万元[14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8.9百万元,去年同期为期内亏损人民币24.6百万元[14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即期所得税负债为人民币8.6百万元,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0.5百万元,减少18.1%[158]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余额为人民币19.2百万元,主要为应收银行票据[15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录得汇兑净亏损约人民币3.4百万元[195] 资产与负债 - 公司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594,000千元,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558,862千元,资产总值为人民币2,152,862千元[99] - 公司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477,847千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675,015千元[9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借款约为人民币136.2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人民币41.0百万元[180] 业务调整与重组 - 2023年上半年通用服务外包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193.8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461.4百万元减少18.3%,主要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及客户业务重组导致需求下降[39] - 2023年上半年高价值业务岗位(如财务及法律)收入为人民币129.4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42.9百万元大幅增长[39] 奖励与补偿机制 - 买方应付卖方的最后6%代价需在目标一达成后方可作实[200] - 若目标二未达成,卖方需在2023年7月1日起60个工作日内支付6%代价作为补偿[200] - 若目标三未达成,买方有权要求卖方在2023年7月1日起60个工作日内转让最多8%的上海领时及领时云天股权[200] 行业认可与奖项 - 公司荣获2023年金帜奖-年度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大奖[14]
人瑞人才(0691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2 21:07
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068.3百万元,同比增长19.3%[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人民币23,402千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亏损29,619千元实现扭亏为盈[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收入约人民币2,051.2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1.0%[3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总额约人民币2,068.3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9.3%[2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2,068,30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3%[9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67,51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8%[9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3,402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29,619千元人民币[9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8,851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24,615千元人民币[9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7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0.17元人民币[9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0,058千元人民币[10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0,058千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同期的亏损25,425千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12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7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同期的每股基本亏损0.17元人民币,显著改善[12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0.06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同期的每股摊薄亏损0.17元人民币,同样实现扭亏为盈[129] 数字技术与云服务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36.1百万元,同比增长560.5%,其中收购事项贡献收入人民币449.5百万元[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上海思芮贡献收入人民币449.5百万元,主要来自数字化建筑、新能源汽车及医疗保险等行业[15] - 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1.1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上半年的7.36亿元人民币,增长560.5%[3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8.1%,较2022年同期的3.8%大幅提升,主要由于高毛利率的数字技术及云服务业务收入贡献增加[3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883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1.1%,主要由于数字技术及云服务业务的销售力度加大[4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262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8%,主要由于数字化与信息技术人才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瑞智系统进一步开发[4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860亿元,主要用于拓展数字技术与云服务业务[7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86.0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9.7百万元增加166.3百万元,主要由于数字技术与云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4.7百万元或560.5%,以及销售及营销开支增加[80] - 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为736,08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0.5%[119] 灵活用工与员工管理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员工人数从2022年6月30日的28,873人增加至33,864人,其中7,830人为数字人才[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员工人数从28,873人增加至33,864人,增幅约17.3%[3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招聘入职19,032名综合灵活用工员工,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6.8%[31] - 2023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员工流失率约7.6%,远低于行业同期平均流失率的15%[21] - 综合灵活用工分部收入为2,051,202千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99.17%[117] - 综合灵活用工分部毛利为161,116千元人民币,毛利率为7.85%[117] 毛利率与成本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从2022年同期的3.8%上升至8.1%,主要得益于高价值的数字人才服务[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8.1%,较2022年同期的3.8%大幅提升[7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综合灵活用工服务的毛利率为7.9%,较2022年同期的3.1%提升,主要由于高价值的数字化及信息技术岗位比例增加[3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成本总额为19.01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6.68亿元人民币增加13.9%,与收入增长一致[36] - 公司总毛利为167,512千元人民币,毛利率为8.10%[117] 客户与市场拓展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新签超过200名客户,并在汽车、通讯及金融等行业取得重大突破[1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约人民币747.4百万元,占总收入的约36.1%[30] - 公司计划动用所得款项净额进行若干扩张项目,包括扩大地理范围和通过收购及内生增长扩大行业范围,以满足金融、信息科技及新零售客户的需求[93]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动用的所得款项净额及未动用的所得款项净额拟用于扩大地理范围和行业范围,分别计划在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96] 研发与创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从2022年同期的13.3百万元增至26.2百万元,主要用于推进数字化转型[1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262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8%,主要由于数字化与信息技术人才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瑞智系统进一步开发[43] - 公司计划进一步提升一体化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并建立人工智能及数据挖掘技术能力,拟动用218.3百万港元[97] 财务与现金流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5200万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580万元人民币增加3620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增加[4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750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1%,主要由于纳入了上海思芮的相关开支[4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41.6百万元,而2022年同期为所用现金净额130.5百万元,主要由于赎回部分短期投资资金[8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4.0百万元,而2022年同期为所用现金净额17.7百万元,主要由于上海思芮增加银行借款41.0百万元[8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资本开支约人民币1.8百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办公设备及软件[8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在简明综合收益表中录得汇兑净亏损约人民币3.4百万元,主要由于人民币列值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存在外汇风险[8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34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544亿元减少人民币1.199亿元[78] - 公司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人民币4.61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980亿元减少人民币3650万元[6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借款为人民币1.36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520万元增加人民币4100万元[6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无形资产账面值为人民币4.090亿元,主要为收购上海思芮、上海领时与领时云天的商誉及客户关系[7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经调整流动比率为2.2,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有所提升,显示短期偿债能力保持稳健[75][7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所用现金净额为-186,035千元人民币[10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1,647千元人民币[10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3,953千元人民币[10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20,435千元人民币[10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4,537千元人民币[104]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为2,152,862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底增长1.2%[10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货币换算差额为5,171千元人民币[10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以股份为基础的酬金为4,231千元人民币[10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货币换算差额为13,224千元人民币[10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5,425千元人民币[10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净额为2,50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0.2%[120] - 公司在中国注册的实体按适用税率计算企业所得税,并享受税收优惠[12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为409,048千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同期的70,824千元人民币,大幅增长[13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商誉账面净值为307,862千元人民币,与2022年12月31日的307,862千元人民币持平[13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对领时云天及上海领时的商誉未计提减值拨备,而2022年同期计提了16,372千元人民币的减值拨备[13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对上海思芮的商誉未计提减值拨备[13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对领时云天及上海领时的商誉减值测试进行了敏感度分析,认为关键参数无合理可能变动导致账面值超过可收回金额[13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对上海思芮的商誉减值测试进行了敏感度分析,认为关键参数无合理可能变动导致账面值超过可收回金额[135]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951,194千元人民币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1,132,618千元人民币,增长19.1%[136] - 按摊销成本列账的应收票据净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4,746千元人民币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14,170千元人民币,增长198.5%[136] - 贸易应收款项中,3个月内的应收款项从2022年12月31日的786,257千元人民币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872,123千元人民币,增长10.9%[137] - 贸易应收款项中,4个月至6个月的应收款项从2022年12月31日的113,125千元人民币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184,403千元人民币,增长63.0%[137]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497,988千元人民币减少到2023年6月30日的461,494千元人民币,下降7.3%[138] - 应付第三方贸易应付款项从2022年12月31日的37,476千元人民币减少到2023年6月30日的16,448千元人民币,下降56.1%[138] - 公司未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6个月内派付或宣派任何股息[139] - 公司于2023年5月2日向162名承授人授出购股权,可认购最多6,993,000股股份,行使价为每股4.28港元[145] - 公司未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6个月内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47]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已发布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150] - 公司以人民币408,020,000元收购上海思芮46.0%股权[152]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992.2百万港元[153] - 公司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张建国、张峰及张健梅,非执行董事陈瑞及徐喆童,独立非执行董事陈美宝、沈浩及梁铭枢组成[154] 行业与市场展望 - 公司预计中国数字经济将在2035年达到16万亿美元,数字人才缺口预计为25至30百万人[11] - 2023年上半年中国GDP达约人民币59万亿元,同比增长5.5%[25] 业务拓展与战略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扩展业务流程外包及猎头服务,拟动用129百万港元[97] - 公司计划支持未来四年的全球扩张策略,拟动用79.4百万港元[97]
人瑞人才(0691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16:36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益为3,638,203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23.2%[4] - 2022年毛利为184,70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26.6%[4] - 2022年经营溢利为11,445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90.2%[4] - 2022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7,303千元人民币,而2021年为溢利101,667千元人民币[4]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05元人民币,而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66元人民币[4]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631,668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85.6%[4] - 2022年流动资产为1,496,219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9.5%[4] - 2022年毛利率为5.1%,较2021年下降0.2个百分点[5] - 2022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经调整净利潤率为0.2%,较2021年下降2.1个百分点[5] - 2022年经调整流动比率为1.6倍,与2021年持平[5] - 2022年公司收入约为人民币36.382亿元,较2021年减少约23.2%[1] - 2022年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36.382亿元,同比下降23.2%[30] - 2022年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5.74亿元,同比下降22.7%[32] - 2022年综合灵活用工员工人数为30,833人,同比下降38.9%[32] - 2022年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为人民币5.389亿元,同比增长453.2%[35] - 2022年专业招聘收入为人民币45.4百万元,同比下降49.6%[35] - 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为人民币12.741亿元,占总收入的35.0%[31] - 2022年公司最大客户收入占总收入的12.4%[31] - 2022年公司综合灵活用工员工流失率为9.8%,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35] - 2022年公司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人才在岗人数为6,386人,同比增长550.1%[35] - 2022年公司专业招聘服务平均单价为人民币4,195.3元/人,同比增长92.4%[35] - 企业培训收入减少至人民币0.1百万元,较2021年减少90%[37] - 成本总额减少至人民币3,453.5百万元,较2021年减少23.0%[37] - 劳务派遣服务收益减少至人民币4.2百万元,较2021年减少30%[37] - 其他服务收益减少至人民币14.4百万元,较2021年减少29.4%[38] - 2022年毛利率为5.1%,较2021年略微下降0.2个百分点[39] - 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毛利率为4.5%,与2021年持平[40] - 专业招聘服务毛利率为28.1%,较2021年微降0.2个百分点[41] - 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毛利率为66.7%,较2021年下降3.6个百分点[42] - 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至人民币50.2百万元,较2021年减少23.4%[44] - 研发开支增加至人民币32.6百万元,较2021年增长80.1%[44] - 2022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16.5百万元,同比增长16.2%[46] - 2022年行政开支占收入比例从2.1%增加至3.2%[46] - 2022年员工总数为31,910人,其中综合灵活用工员工占比83.0%[47] - 2022年其他收入为人民币38.4百万元,同比下降20.3%[48] - 2022年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1.4百万元,同比下降90.2%[48] - 2022年融资收入为人民币3.9百万元,同比下降40.9%[49] - 2022年其他亏损净额为人民币13.2百万元,2021年为收入净额人民币5.5百万元[50] - 2022年融资成本为人民币5.1百万元,同比略微增加[50] - 2022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2.9百万元,同比下降89.3%[53] - 2022年年内溢利为人民币6.9百万元,同比下降93.3%[54] - 2022年12月31日的流动资产净额为人民币855.1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994.992百万元减少约14.1%[58] - 2022年12月31日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人民币955.9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61.0百万元增加约25.6%[59]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的周转天数为87天,经调整周转天数为80天,均较2021年的44天和49天有所增加[60][61] - 2022年12月31日的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人民币40.4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8.8百万元增加约4.1%[63] - 2022年12月31日的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金融资产余额为人民币5.4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02.1百万元减少[64] - 2022年12月31日的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余额为人民币114.7百万元,主要为投资级债券基金[64] - 2022年12月31日的物業、廠房及設備账面值为人民币65.1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13.2百万元减少约42.5%[65] - 2022年12月31日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人民币498.0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增加[65] - 2022年12月31日的借款为人民币95.2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0百万元增加约90.2百万元[64] - 公司2022年收入减少23.2%,2021年增长67.5%[70] - 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5.1%,2021年为5.3%[70] - 公司2022年即期所得税负债为1050万元,较2021年的1770万元减少40.7%[66] - 公司2022年无形资产账面值为4.2亿元,较2021年的9130万元增加[66] - 公司2022年使用权益法入账合营企业投资余额为2530万元,较2021年的2160万元增加17.1%[67]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流入为1.189亿元,2021年为净流出9000万元[71] - 公司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281亿元,较2021年的1.262亿元增加2.019亿元[72] - 公司2022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130万元,较2021年的1.089亿元减少1760万元[75] - 公司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544亿元,较2021年的6.384亿元减少2.84亿元[72] - 公司2022年经调整流动比率为1.6,与2021年相同[70] - 2022年向股东分红的现金支付减少至人民币31.4百万元,相比2021年减少约人民币22.1百万元[76] - 2022年租金减少约人民币6.3百万元,主要由于关闭了七个二级服务地点和两个数字化运营及客服中心[76] - 2022年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3.0百万元,其中人民币8.2百万元用于装修,人民币4.8百万元用于系统及电脑设备开发[76] - 2022年未动用的银行融资额度为人民币275.0百万元[78] - 2022年租賃負債減少至人民币42.6百万元,相比2021年减少约人民币35.3百万元[79] - 2022年未償還借款为人民币95.2百万元,主要为上海思芮的未償還銀行借款[77] - 2022年完成收购上海思芮46.0%股权,总代价为人民币408.0百万元[81] - 2022年上海領時及其附屬公司以及領時雲天的佣金增長未達到19%,因此未支付代價的最後一期付款[83] - 2022年外匯風險主要來自人民幣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錄得匯兌淨收入約人民幣3.9百萬元[78] - 2022年公司未持有任何重大投資[80]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业绩载列于本年報第136至228頁的經審計綜合財務報表內[114] - 公司不建議派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每股股份0.24港元)[114]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可供分派儲備共計約人民幣2,167.8百萬元,相比2021年的人民幣2,199.1百萬元有所減少[119]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銀行貸款為人民幣95,164,000元,相比2021年的人民幣5,017,000元有所增加[119] - 公司一直維持上市規則所規定的最低公眾持股量25%[116]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56,699,879股[125] - 张建国持有公司股份46,970,500股,占公司股权29.97%[124] - 张峰持有公司股份6,015,200股,占公司股权3.84%[124] - 张健梅持有公司股份5,826,000股,占公司股权3.72%[124] - 张建国、张峰及张健梅为一致行动人士,共同持有公司股份53,725,300股,占公司股权34.29%[124] - 张建国持有成都天符人瑞教育諮詢有限公司80.00%股权[126] - 张峰持有成都天符人瑞教育諮詢有限公司10.00%股权[126] - 张健梅持有成都天符人瑞教育諮詢有限公司10.00%股权[126] - 鄒小磊、陈美寳、沈浩及梁銘樞各持有公司股份80,000股,占公司股权0.05%[125] - 除上述披露外,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无其他相关权益或淡仓[127]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56,699,879股[129] - 王芬、吴頎、陈斌分别持有60,196,300股,占股38.42%[128] - 名豐持有46,970,500股,占股29.97%[128] - LC Fund V, L.P.及其受控法团LC Fund V GP Limited分别持有20,266,244股和21,750,495股,占股12.93%和13.88%[128] - VMS Strategic Investment Fund, L.P.及其受控法团VMS Strategic Investment GP Limited、VMS Auto Italia Fin Services Holdings Limited、VMS Holdings Limited、麥少嫻分别持有16,747,481股,占股10.69%[128] - FIL Limited及其受控法团Pandanus Associates Inc、Pandanus Partners L.P.分别持有13,879,683股,占股8.86%[128] - FIDELITY CHINA SPECIAL SITUATIONS PLC持有10,870,983股,占股6.94%[128] - 公司与起航订立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框架协议,期限为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133] - 公司于2022年1月27日发行156,600股股份,行使价为每股0.1111美元[133] - 公司未发行任何债券或债务证券[133] - 2022年及2023年综合灵活用工服务框架协议的年度上限分别为人民币26,000,000元及人民币39,000,000元[137]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技术人员供应服务框架协议的年度上限分别为人民币15,000,000元、人民币30,000,000元及人民币30,000,000元[137] - 2022年9月21日,公司与东软教育订立技术人员供应服务框架协议,规范集团与东软教育集团的技术人员供应服务交易[138] - 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通过综合联属实体按照旧负面清单及工信部咨询经营上海人瑞招聘服务、客户服务代表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及有客户所定牌照规定的客户服务代表灵活用工服务[140] - 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客户服务代表业务流程外包服务获得的收益金额约为人民币57.1百万元,占集团总收益的1.6%[142] - 公司已成立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辽宁人瑞企业服务外包有限责任公司,并于2021年7月30日取得增值电信业务呼叫中心经营许可证[145] - 公司计划于2024年末前完成向辽宁企业转让客户服务代表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及相关合同[146] - 2022年5月1日生效的2022年决定移除了对外国投资者的良好业绩和运营经验要求,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