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同仁堂(600085)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赋能与门店扩张驱动高质量发展 同仁堂焕发传统中药新活力
北京商报· 2025-04-15 11:09
文章核心观点 - 同仁堂2024年业绩稳中增长,受益于大品种战略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未来将紧抓中医药产业机遇,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升级与创新转化 [1][6] 营收增长、门店拓展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净利润15.2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1.11元 [2] - 期末资产总计为311.9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1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00.08亿元 [2] - 同仁堂商业共设立零售门店1251家,2024年内新增门店250家,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分别新增97家、63家、40家 [2] - 零售药店中西成药及饮片销售收入占零售总收入的81.87%,720家设立中医医疗诊所,占比7.55%,809家取得“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占比64.67% [2] 精准战略、实现突围 - 2024年中药行业企业营收分化,同仁堂业绩稳定性出色,依托“大品种战略”形成400个常年生产的中成药品规 [3] - 心脑血管产品营收51.46亿元,同比增长17.26%,补益类产品营收21.27亿元,同比增长22.98% [3] - 研发团队围绕多方面开展科研项目并取得部分成果,对重点品种二次开发,开展潜力品种研究和关键技术装备集成研究 [3] - 未来将加大科研成果转化,构建中成药全产业链格局,推进种植基地建设,开展新品研发,深化科研合作 [4] 科技护航、锚定新技术 - 2024年公司加速科技与产业融合,搭建大兴分厂一期大蜜丸数字化生产线,借助营销可视化数字管理平台强化数据分析 [5] - 2025年将加快医药工业升级,以销定产,优化库存和产能布局,推动生产数据标准化,加速“中药智造”数字化转型 [5] 行业与公司前景 - 2025年我国中药制造和销售市场机遇良好,空间广阔,中医药行业将“量质齐升” [6] - 公司深耕主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将紧抓机遇,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升级与创新转化,推动中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6] - 华泰证券认为公司具备强品牌力与高产品壁垒,受集采影响小,毛利率有望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6]
百亿私募持股动向曝光 高毅资产去年四季度增持同仁堂
深圳商报· 2025-04-15 00:48
【深圳商报讯】(记者陈燕青)伴随着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披露年报,去年底百亿私募重仓股随之浮出水 面。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去年四季度共有21家百亿私募旗下产品出现在51家A股 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汇总,合计持股市值达202亿元。 从持股数量变动情况来看,百亿私募去年四季度新进个股16只,增持个股7只,持股不变个股17只,减 持个股11只。 从百亿私募去年四季度重仓股行业分布来看,51只百亿私募去年四季度重仓股中,基础化工行业个股数 量最多,占到10只;其次是电子行业个股,占到9只;紧随其后的是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行业,均占到6 只。 数据显示,高毅资产旗下产品去年四季度重仓持有11只个股,合计持股市值达101.94亿元,其中,高毅 资产去年四季度新进化工股扬农化工393.20万股,合计市值达22.75亿元。高毅资产去年四季度增持同仁 堂、中炬高新、紫金矿业、瑞丰新材等4只个股,依次增持850万股、770万股、721.51万股和100万股, 持股市值依次为9.54亿元、6.94亿元、51.69亿元和6.19亿元。 高毅资产去年四季度持有生益科技和天地科技数量不变,持股市值依次为12.03亿元和1. ...
双汇携手同仁堂 推动传统食养文化新传承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4-14 14:49
文章核心观点 同仁堂与双汇基于合作共识展开深度研讨,探索“实验室到生产线”的产业化通路,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1][3][4] 合作洽谈情况 - 4月11日同仁堂供应链总经理唐辉一行赴双汇开展合作洽谈,双汇营销负责人李凯等参与 [1] - 双方基于“原料优势互补、工艺创新协同”共识,围绕打造健康食品新范式展开研讨 [1] 双方优势 - 同仁堂有三百年中医药积淀,发挥道地药材选材与宫廷食补秘方优势,遵循溯源体系,有16个原料基地,保存136种传统配伍工艺,将活化古籍养生智慧提供经典配方 [3] - 双汇是肉类行业品牌,旗下生物工程公司专注骨类资源开发,有国际先进生产线,引进日本设备结合自主技术,骨类营养提取率超85%,“三温三段”萃取工艺保留营养精髓 [3] 合作路径与产品特点 - 双方专家提出“古方今制”产业化路径,同仁堂专家组组方设计,双汇研发中心完成配方转化,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32道工序数字化控制 [3] - 首批联名产品既保留中药材活性成分,又通过纳米乳化技术提升营养吸收率 [3]
同仁堂净利下滑:成本高企叠加信任危机,百年老字号如何破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4 09:11
文章核心观点 同仁堂2024年年报显示业绩有增有减,营收增加但归母净利润下降,毛利率降低且经营现金流创新低,虽现金分红比例提升,但公司面临成本、信任等多方面问题,未来发展待解 [2][4] 公司概况 - 始创于1669年,1997年股份成立并上市,主营中成药生产与销售,有完整产业链 [3] - 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 [3]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85.97亿元,同比增4.12%;归母净利润15.26亿元,同比降8.54%;扣非归母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降10.55% [2][4] - 医药工业和商业营收分别增7.52%和9.60%,营业成本分别增14.04%和15.52%,毛利率均降超3个百分点 [4] - 经营现金流降59.29%至7.61亿元,创十年新低 [2][8] - 2024年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3.71亿元,占归母净利润89.86%,比例大幅提升 [2] 成本与毛利率 - 医药工业营业成本上涨因原材料价格上涨,2024年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66.80%,金额增23.07% [4] - 心脑血管、补益、清热类品种营业成本分别涨40.24%、26.40%、25.98%,毛利率分别降8.31%、1.74%、3.66% [4] - 心脑血管类产品毛利率5年来首次跌破50%,仅49.31% [4] - 安宫牛黄丸关键成分天然牛黄2024年底价格较2023年初涨幅达198.25% [5] 市场竞争与价格趋势 - 超120家公司获批生产安宫牛黄丸,市场竞争激烈 [6] - 2024年7月起中药材价格指数持续下跌,2025年4月较2024年7月高点跌幅近20% [6] - 相关部门拟允许进口牛黄,公司成本压力有望缓解 [6] - 港版安宫牛黄丸涨价20.75%,不排除后续大陆地区调价可能 [6] 信任危机与应对 - 经营现金流下降受销售现金下降和采购现金增加影响 [8] - 研发支出占营收2.20%,公司称科研投入聚焦工业领域 [8] - 员工总数增6.59%,平均薪酬下降,管理层薪资普遍上涨 [8] - 产品质量和冒用商标问题使公司多次陷入信任危机 [9] - 加强与头部电商合作,强化品牌效应 [9] - 加速搭建销售体系,自营药店新增252家,达1251家 [9] 零售业务情况 - 零售药店中西成药及饮片销售收入占零售总收入81.87% [10] - 720家零售药店设中医医疗诊所,占比57.55%;809家取得医保定点资格,占比64.67% [10] - 公司将继续布局省级平台和线下门店,开拓市场规模 [10]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11 03:1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计划于2025年4月18日召开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2] 说明会基本信息 - 召开时间为2025年4月18日上午9:30 - 10:30 [2][4] - 召开地点是上证路演中心平台(https://roadshow.sseinfo.com/) [2][4] - 召开方式为上证路演中心视频和网络文字互动 [2][3][4] 参加人员 - 包括公司董事长邸淑兵,董事、总经理张朝华,董事、总会计师温凯婷,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冯莉,独立董事乔延江、王桂华、王钊、杨庆英 [4] 投资者参加方式 - 可在2025年4月18日上午9:30 - 10:30通过互联网登录上证路演中心在线参与,公司及时答疑 [5] - 可在2025年4月17日16:00前将问题发至公司投资者关系邮箱,公司在说明会上就普遍关注问题回答 [2][5] 联系方式及咨询办法 - 联系人是公司董事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10 - 67179780,传真010 - 67152230,电子邮箱tongrentang@tongrentang.com [6] 其他事项 - 说明会召开后,投资者可通过上证路演中心平台查看召开情况及主要内容 [6]
同仁堂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 传承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4-10 22:15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北京同仁堂深入践行ESG理念,从多方面展现可持续发展成果,未来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竞争力 [1][6] 各部分总结 科技赋能,共赢发展 - 2024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新产品研发和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研究,同仁牛黄清心丸和锁阳固精丸研究取得突破 [2] - 数字化转型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优化升级“北京同仁堂中医药知识图谱”系统,智能机器人亮相科博会 [2] 低碳引领,绿色制药 - 2024年聚焦“双碳”目标,将ESG理念融入公司治理与运营全链条,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体系 [3] - 环境管理上建立科学完备体系,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合规处置,同仁堂科技公司大兴分厂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3] - 能源管理上积极推进绿色运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北分厂改用天然气供热、亦庄分厂更换节能LED照明、配送中心新能源车辆占比达76.92%、大兴分厂计划推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3] 以人为本,共筑未来 - 2024年通过完善薪酬与福利体系、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和全面员工关怀举措营造温暖和谐企业文化,员工培训覆盖率100%,建立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帮扶困难员工2181人次,女性员工占比67.92%并给予专属关怀 [4] - 乡村振兴方面,通过消费扶贫、就业帮扶和产业扶贫等助力受援地区经济发展,2024年向乌兰察布市捐赠近百万元药品并吸纳人员就业 [4] - 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组织义诊等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和支持,通过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弘扬中医药文化 [4] 责任治理,稳健前行 - 坚持科学、高效的公司治理架构,董事会由11名成员组成,其中独立董事4名,女性董事6名,董事会成员出席率达100%,通过三层管理架构将ESG理念融入日常运营 [5] - 合规管理方面,制定多项制度构建全面合规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员工和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相关承诺书和协议书签署率达100% [5]
同仁堂:经营稳健 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4-10 19:44
文章核心观点 - 同仁堂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公司通过加强治理、营销、研发等多方面举措发展良好,注重股东权益,未来将培育新质生产力落实各项工作 [2][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6亿元 [2] - 2024年心脑血管产品营收51.46亿元,同比增长17.26%;补益类产品营收21.27亿元,同比增长22.98% [2] - 2024年同仁堂国药在香港市场收入达10.70亿港元,同比增长16.9% [4]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合并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个业务板块 [2] - 自营药店数量净增250家,达到1251家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同仁堂国药在中国香港的门店数量较上年净增加2家 [4] 公司治理与营销 - 公司持续深化改革推动降本增效,工业端考核生产相关指标,销售端考核销售相关指标,针对子公司制定针对性考核指标 [3] - 公司将ESG理念深植于公司治理与运营全链条,构建绿色生产运营体系 [3] - 营销上巩固现有市场开拓新市场,结合战略统一规划,孙公司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开展活动增强推广和宣传 [3] 公司研发创新 - 随着政策推动中药行业转型升级,公司加码研发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新产品 [6] -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创新药等开发和研究,完成多项药效和临床研究 [6] - 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中药制造现代化变革,生产供应链运营平台上线,大兴分厂一期大蜜丸数字化生产线搭建完成 [6] 股东权益与未来规划 - 2024年公司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3.71亿元(含税),占净利润的89.86% [7] - 2025年公司将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国企改革,落实“三大发展战略”和“提质增效年”工作 [7]
同仁堂(600085) - 同仁堂 关于召开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04-10 17:00
业绩说明会安排 - 2025年4月18日9:30 - 10:30召开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1][3][5] - 召开地点为上证路演中心平台(https://roadshow.sseinfo.com/)[3] - 召开方式为上证路演中心视频和网络文字互动[2][3] 参与人员 - 董事长邸淑兵、董事兼总经理张朝华等参加[4] 投资者参与方式 - 2025年4月18日9:30 - 10:30登录上证路演中心在线参与[5] - 2025年4月17日16:00前将问题发至邮箱tongrentang@tongrentang.com [1][5] 联系信息 - 联系人是公司董事会办公室[6] - 联系电话为010 - 67179780 [6] - 传真为010 - 67152230 [6] - 电子邮箱为tongrentang@tongrentang.com [1][5][6]
ESG年报解读|原料成本飙升,同仁堂强调风险与机遇,“三家合一”品牌整合提速
搜狐财经· 2025-04-09 15:12
文章核心观点 同仁堂2024年营收增长但利润下降,“增收不增利”或因原材料成本上涨及仁丹汞超标事件影响品牌形象,公司在ESG多方面有成效且采取应对措施,未来有望统一品牌提升价值 [3][4][9] 经营业绩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归母净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8.54%;扣非归母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下降10.55%,营业收入增速放缓且与净利润变动背离,毛利率43.96%,同比下降7.04% [3] 增收不增利原因 - 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营业成本同比上涨10.7%,其中原材料成本增长23.07%,达44.76亿元,中药材价格上涨是主因,如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57万元/千克涨至2024年6月165万元/千克 [4] - 2024年仁丹汞超标事件损害品牌形象,影响消费者对产品信任度 [9] ESG成效 - 董事会11名成员中,独立董事4名,女性董事6名,保障决策科学性与包容性 [3] - 将ESG风险纳入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三级风险防控架构,识别25项ESG议题 [3] 原材料风险与机遇及应对 风险 - 环境、温度、水供应等长期影响原材料供应,短期极端气候影响供应链供给,如风暴、洪水影响药品生产和门店运营、供应链中断,长期降水与温度变化使药品存储环境不稳定、生产成本上升等 [5][6] 机遇 - 通过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循环利用水资源,高效管理原材料提升利用率,降低成本 [5][6] 应对措施 - 完善应急预案,打造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强化门店、自有建筑抗灾性能,打造抗风险供应链,引入节能设备与技术,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精准把控原材料采购与使用,提升利用率 [5][6] 原料管理理念与方式 - 秉持“依地取材、顺时采收”理念,采取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运营方式,打造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优先选择自有及合作基地药材保障原料品质 [7] 汞超标事件情况 - 2024年4月,北京同仁堂因仁丹汞含量问题引发关注,该批次仁丹汞含量高达9729.985mg/kg,远超中国药典规定的0.2mg/kg标准,超标近5万倍 [9] - 同仁堂回应产品生产符合GMP要求,按相关标准检验合格后上市,事件爆出后线上官方旗舰店一度下架仁丹产品,后称因暂时没库存,客服称按说明书使用不会中毒 [9] - 2013年,同仁堂曾因“健体五补丸”汞含量超标5倍被香港卫生署召回 [9] 争议焦点 - 检测标准不同,国内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朱砂日服用量,王女士服用剂量未超规定,美国和欧盟按食品标准以元素总含量检测使中药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 [10] 品牌相关 - 同仁堂将“产品质量与安全”作为ESG风险管理重要议题之一 [11] - 近年来频发品牌被滥用事件,涉及商标侵权、贴牌乱象等问题,北京同仁堂2024年底取得天津同仁堂60%股份控制权,南京同仁堂2025年3月开始转让55%股权,业内认为北京同仁堂可能再出手统一品牌 [13]
伊利同仁堂强强联合打造营养健康新供给 共拓药食同源“黄金”市场
经济观察网· 2025-04-09 13:05
文章核心观点 - 伊利与同仁堂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基于“药食同源”理念创新实践,以“精准营养”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合作在模式、品质等方面有积极意义,书写健康食品产业新叙事 [1][5] 合作背景 - 中式养生潮流下“药食同源”成消费理念,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带动健康食品消费需求增长,健康消费市场发生结构性变革 [1] 合作模式创新 - 合作深层逻辑是乳业科技与中医药理论互补性创新,伊利提供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实力和“药食同源健康功效数据库”,同仁堂提供经典名方 [2] - 合作价值溢出效应超产品本身,伊利强化功能性乳制品新赛道,同仁堂有望突破中药饮品市场规模天花板,重新评估经典名方商业价值 [2] - 合作带来产业协作模式创新,“老字号背书 + 现代化生产体系”融合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可复制范式 [2] 合作品质追求 - “品质”是合作核心关键词,伊利“伊利即品质,视品质如生命”与同仁堂对品质的坚守相符,品质是伊利最强护城河 [3] - 伊利以“质量管控三条线”贯穿生产全程,在牧场、工厂、研发中心保障品质;同仁堂从原料把控到生产工艺全流程监督保障品质 [3] 合作产品成果 - 合作落地推出7款融合中医药智慧的功能性乳制品,将乳制品与药食同源营养成分融合,提供健康与品质双重保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