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宝钛股份(600456)
icon
搜索文档
小金属板块10月15日跌1.67%,北方稀土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0.9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15 16:27
小金属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15日小金属板块整体下跌1.67%,表现弱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1.22%,深证成指上涨1.73% [1] - 板块内部分化明显,盛和资源领涨5.04%,而北方稀土领跌4.05% [1][2] - 板块资金整体呈净流出态势,主力资金净流出20.92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73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2.65亿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盛和资源涨幅最大为5.04%,收盘价26.26元,成交量为319.28万手,成交额为85.97亿元 [1] - 盛和资源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6.50亿元,主力净占比达7.56%,是板块中唯一获得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入的个股 [3] - 安宁股份上涨2.05%,收盘价33.85元,成交量为6.84万手,成交额为2.31亿元 [1] 领跌个股表现 - 北方稀土下跌4.05%,收盘价54.50元,成交量为303.12万手,成交额为166.17亿元 [2] - 东方锆业下跌3.83%,收盘价27.14元,成交量为28.59万手,成交额为7.70亿元 [2] - 中国稀土下跌3.16%,收盘价59.45元,成交量为100.66万手,成交额为59.48亿元 [2] 个股资金流向 - 多只个股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宝钛股份主力净流出2717.45万元,主力净占比-8.80% [3] - 浩通科技主力净流出1883.53万元,主力净占比-13.37% [3] - 宝武镁业主力净流出1536.41万元,主力净占比-4.05% [3]
宝钛股份: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实施完毕暨增持结果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10-13 22:13
增持计划完成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宝钛集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7,791,653股 [2] - 累计增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6308% [2] - 累计增持金额为238,599,087.21元(不含交易费用) [2] 增持计划实施细节 - 本次增持计划的实施期限于2025年10月10日届满 [2] - 增持计划实施期间为自公告发布至2025年10月10日 [2] - 增持已超过计划拟增持金额和比例区间的下限,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完毕 [2]
中马联合军演临近,当前军工板块具有较高配置价值
江海证券· 2025-10-13 20:40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增持(维持)[5] 报告核心观点 - 军工板块在经过前期调整后,已步入企稳反弹阶段,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蓄势待发,叠加海外政局持续动荡的背景下,军工板块的投资价值已逐渐凸显[8] - 中马联合军演临近,当前军工板块具有较高配置价值[4] 行业事件与驱动因素 - 10月15日至23日,“和平友谊—2025”中马联合演习将在马来西亚及其附近海域举行,中马双方共1000余人及500余台装备参演[5] - 10月5日,我国首次公开了歼-35机库,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最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的生产线画面[7] - 10月11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等卫星送入预定轨道,9月份我国进行了多次卫星发射任务[7] 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 随着我国新型战机(如歼-35)的批量入队列装,军事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新型装备亮相有望吸引更多海外订单,推动军贸业务快速发展[7] - 在我国卫星发射频次加快的背景下,商业航天产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产业链相关企业有望充分受益[7] - 2025年第三季度新造船订单同比显著下滑,散货船和油轮的新订单数量分别为39艘和28艘,而2024年同期分别为149艘和120艘,但按船舶数量计算,该季度新签订单中有75%由中国船厂获得,证明我国在造船领域保持优势地位[7][8] 投资建议与关注标的 - 提示关注相关标的:中航西飞、中航沈飞、中航成飞、内蒙一机、中直股份、智明达、宝钛股份、航天南湖、航亚科技、楚江新材、航宇科技、航发控制、中国卫星、国睿科技、航天电子、奥普光电、同益中、中国船舶、中航重机、中船防务、中航机载、纳睿雷达、中兵红箭、中无人机等[8] 近十二个月行业表现 - 近1个月相对收益0.69%,绝对收益4.76%;近3个月相对收益-7.36%,绝对收益8.31%;近12个月相对收益4.39%,绝对收益21.1%[3]
宝钛股份(600456) - 北京观韬(西安)律师事务所关于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增持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法律意见书
2025-10-13 17:16
T (86-29) 8842 2608 E guantaoxa@guantao.com www.guantao.com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团结南路35号 高新新天地广场3号楼35层3501-08 35/F, Building 3, Gaoxin Xintiandi Square, 35 Tuanjie South Road, Yanta District, Xi'an 北京观韬(西安)律师事务所 关于宝钛集团有限公司 增持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 的法律意见书 观意字 2025XA000510 号 二零二五年十月 11 1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团结南路35 新新天地广场3号楼35层3501-1 /F. Building 3. Gaoxin Xintiandi Square. 35 Tuaniie South Road. Yanta District, Xi'an 北京观韬(西安)律师事务所 关于宝钛集团有限公司 增持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 的法律意见书 观意字 2025XA000510 号 致:宝钛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观韬(西安)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为"本所")接受宝钛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增持人"或"宝钛 ...
宝钛股份:宝钛集团增持计划完成,累计增持约779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17:07
增持计划实施情况 - 控股股东宝钛集团增持计划于2025年10月10日实施期限届满 [1] - 增持期间累计增持公司股份约77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308% [1] - 累计增持金额约2.39亿元,已超过计划拟增持金额和比例区间的下限,增持计划实施完毕 [1] 公司财务与业务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钛产品,占比86.74% [1] - 其他金属产品收入占比8.74%,其他业务收入占比4.52% [1] - 截至发稿,公司市值为157亿元 [1]
宝钛股份(600456) - 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实施完毕暨增持结果的公告
2025-10-13 17:01
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实施完毕 暨增持结果的公告 证券代码:600456 证券简称:宝钛股份 公告编号:2025-049 (一)增持计划的实施结果 | 增持主体名称 |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 | | --- | --- | | 增持计划首次披露日 | 2025 年 4 月 11 日 | | 增持计划拟实施期间 | 2025 年 4 月 11 日~2025 年 10 月 10 日 | | 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 | 不低于 1.5 亿元且不超过 3 亿元人民币 | | 增持计划拟增持数量 | 未设置具体增持数量 | | 增持计划拟增持比例 | 增持比例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 1%且不超过公司总股本 | | | 的 2% | | 增持股份实施期间 | 2025 年 4 月 11 日~2025 年 10 月 10 日 | | 增持股份结果 | 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 | | 对应方式及数量 | 7,791,653 股 A 股股份 | | 累计增持股份金额 | 238,599,087.21 元(不含交易费用) | | 累计增持股份比例 | 1.6308% | | (占总股本) ...
宝钛股份(600456.SH):宝钛集团累计完成增持2.39亿元公司股份
格隆汇APP· 2025-10-13 17:00
增持计划完成情况 - 增持计划于2025年10月10日届满并实施完毕 [1] - 累计增持公司股份779.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308% [1] - 累计增持金额达2.39亿元人民币,超过计划增持金额和比例区间的下限 [1] 增持操作细节 - 增持主体为宝钛集团 [1] - 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增持 [1] - 增持金额不含交易费用 [1]
创新引路 “钛”有看头
陕西日报· 2025-10-10 08:48
行业规模与地位 - 2024年陕西钛材生产加工量近7万吨,年产值超600亿元,占全国产量的65%,全球产量的33%,产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 [1] - 在宝钛集团带动下,600余户钛及钛合金加工和贸易企业落户宝鸡,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 2021年以来,宝钛集团钛产品产量保持世界第一 [7] 公司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攻克熔炼、加工、深加工及装备制造等难关,产品应用于航空、深海等国家重大工程和关键领域 [1][2] - 公司拥有国内首条自主设计研发的钛及钛合金热连轧生产线,可将直径150毫米棒坯轧制为直径0.8毫米盘丝 [4] - 公司研制哈氏合金宽幅卷带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指标满足板式换热器设计需求,填补国内工业发展空白 [5] - 公司主导制定中国钛领域90%以上的标准,4项钛国际标准发布实施,实现我国钛国际标准制定零的突破 [5] 市场应用与拓展 - 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消费电子、医疗和汽车轻量化等新兴应用领域,消费类钛制品已超过200种 [2][3] - 钛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新能源、化工、医疗健康等领域,产品有300多个品种、5000多种规格 [2][7] - 今年上半年,宝钛集团新品订货量同比增长29.8% [3] 生产优化与效率提升 - 公司通过设立创新工作室优化工艺流程和设备,去年为分公司节约资金超1000万元 [6] - 工作室注重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通过师带徒、技术比武提升全员自主创新意识 [6] - 公司持续提升装备保障能力和热连轧生产线水平,加大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力度 [4]
宝钛股份涨2.03%,成交额4.5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44.9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13:54
资料显示,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开发区高新大道88号,成立日期1999年7月21 日,上市日期2002年4月12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本公司主要从事钛及钛合金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钛产品86.74%,其他金属产品8.74%,其他(补充)4.52%。 宝钛股份所属申万行业为:有色金属-小金属-其他小金属。所属概念板块包括:航母产业、大飞机、商 业航天(航天航空)、航天军工、国资改革等。 截至6月30日,宝钛股份股东户数6.30万,较上期减少2.94%;人均流通股7588股,较上期增加3.03%。 2025年1月-6月,宝钛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9.67亿元,同比减少20.45%;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减少 49.00%。 10月9日,宝钛股份盘中上涨2.03%,截至13:34,报33.19元/股,成交4.51亿元,换手率2.87%,总市值 158.57亿元。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544.99万元,特大单买入4576.90万元,占比10.14%,卖出4432.20万 元,占比9.82%;大单买入1.10亿元,占比24.38%,卖出1.06亿元,占比23.50%。 宝 ...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海洋金属钛‌行业政策、发展现状、细分市场需求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深海科技”赋能,海洋金属钛市场空间持续扩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03 10:31
文章核心观点 - 海洋金属钛凭借其卓越的耐腐蚀性、高比强度、轻质及无磁等特性,成为解决海洋工程、船舶制造等领域材料难题的关键战略材料 [1] - 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2025年将"深海科技"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行业提供了系统支持和政策通道,推动行业迈入产业化爆发期 [1][7] - 行业未来将沿"高性能"与"低成本"双路径并行推进,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推动产业从材料供应向一体化解决方案升级 [1][17][19] 行业定义与特性 - 海洋金属钛特指钛及钛合金材料在海洋环境及相关产业中的应用体系,并非天然存在于海洋中的钛金属 [2] - 核心优势包括优异的耐腐蚀性、高比强度、低密度和无磁性,直接影响海洋装备的可靠性、耐久性与经济性 [1][2] - 是深海耐压装备,尤其是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耐压舱的首选材料,能完美平衡装备的"轻量化"与"抗压刚性"需求 [5] 政策发展背景 - 近年来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如《"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等,从产业布局、技术攻关到应用示范形成全链条支持体系 [7]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为海洋金属钛在深海探测、载人潜器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开辟政策通道 [1][7] - 政策驱动与市场牵引共同构成行业发展引擎,推动行业从技术储备阶段迈向产业化爆发期 [7][17] 产业链结构 - 中国已形成从上游钛矿采选、中游海绵钛冶炼及钛材加工,到下游高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1][7] - 以宝钛股份、西部超导、西部材料等龙头企业主导高端钛材加工环节 [1][7] - 下游应用重点覆盖深海装备耐压壳体、舰船制造、海水淡化及海上风电等新兴领域 [1][7]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钛加工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9-2024年间产量由7.53万吨跃升至17.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 [9] - 2024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1032亿元,2022-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5.54% [10] - 2024年海洋工程钛材需求量约为2555.3吨,船舶领域钛材需求量达4733.6吨 [13][15] 关键应用领域与需求 - 在海洋工程领域渗透率仍较低,2024年占比仅为1.1%,但随着"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规划推进,有望成为钛材消费新增长极 [9][13] - 中国造船业全球领先,2024年造船完工量达4818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20872万载重吨,三大指标全球占比均超50% [14] - 深海空间站建设将形成大规模钛材需求,例如单项目钛材用量即超过500吨,批量化建设预计将形成年均1000-1500吨的需求规模 [15]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演进将沿"高性能"与"低成本"双轨并行,一方面开发先进钛合金,另一方面通过工艺创新破解成本约束 [17][18] - 应用生态将从传统舰船与深潜器,加速扩展至海上风电、海底数据中心、蓝色能源等新兴海洋场景 [17][19] - 推动产业从材料供应向"研发-制造-工程化"一体化解决方案升级,构建自主、高效和可持续的钛金属产业体系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