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600536)

搜索文档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11日(周五)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一览





快讯· 2025-07-11 10:59
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 市值排名 - 台积电以11916.56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 [3] - 腾讯控股以5885.24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二 [3] - 阿里巴巴以2544.49亿美元市值位列第三 [3] - 拼多多以1490.2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四 [3] - 美团-W以947.31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五 [3] 头部公司分布 - 前五名公司中,台积电、腾讯控股、阿里巴巴、拼多多和美团-W占据主导地位 [3] - 网易以807.83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六 [3] - 东方财富以528.02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七 [3] 中游公司表现 - 中芯国际以472.08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八 [4] - 京东以450.04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九 [4] - 腾讯音乐以309.78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十 [4] - 百度以304.03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十一 [4] - 理想汽车以291.16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十二 [4] 细分行业代表 - 贝壳以233.54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十三 [4] - 同花顺以213.36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十四 [4] - 小鹏汽车以166.15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十五 [4] - 中通快递以154.59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十六 [4] - 科大讯飞以149.34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十七 [4] 尾部公司市值 - 宝信软件以95.1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十八 [4] - 哔哩哔哩以91.91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十九 [4] - 恒生电子以90.86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二十 [4] - 新东方以86.54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二十一 [4] - 蔚来以83.56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二十二 [4] 其他上榜公司 - 唯品会以77.28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二十三 [4] - 巨人网络以70.9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二十四 [4] - 金蝶国际以70.72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二十五 [5] - 万国数据以67.09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二十六 [5] - 好未来以64.35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二十七 [5] 市值分布特点 - 前50名公司市值从11916.56亿美元(台积电)到35.78亿美元(东方明珠)不等 [3][6] - 头部公司与尾部公司市值差距显著,头部公司市值远超中下游公司 [3][4][5][6] - 榜单涵盖半导体、互联网、电商、新能源汽车、软件服务等多个细分行业 [3][4][5][6]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10日(周四)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一览





快讯· 2025-07-10 10:58
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 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10日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中,台积电以12024.43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分别以5789.49亿美元和2477.44亿美元位列第二和第三 [3] - 排名前10的公司还包括小米集团-W(1891.26亿美元)、拼多多(1490.63亿美元)、美团-W(930.19亿美元)、网易(824.74亿美元)、东方财富(510.75亿美元)、中芯国际(460.89亿美元)和京东(455.51亿美元) [3][4] - 市值在100-500亿美元区间的公司包括快手-W(350.62亿美元)、腾讯音乐(315.2亿美元)、百度(304.79亿美元)、理想汽车(290.95亿美元)等 [4] 市值分布 - 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公司有3家:台积电(12024.43亿美元)、腾讯控股(5789.49亿美元)和阿里巴巴(2477.44亿美元) [3] - 市值在500-1000亿美元的公司有4家:小米集团-W(1891.26亿美元)、拼多多(1490.63亿美元)、美团-W(930.19亿美元)和网易(824.74亿美元) [3][4] - 市值在100-500亿美元的公司有13家,包括东方财富(510.75亿美元)、中芯国际(460.89亿美元)、京东(455.51亿美元)等 [4] - 市值低于100亿美元的公司有30家,最低为阅文集团(39.87亿美元) [4][5][6] 行业分布 - 半导体行业表现突出,台积电(12024.43亿美元)和中芯国际(460.89亿美元)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九 [3][4] - 互联网平台公司占据重要位置,包括腾讯控股(5789.49亿美元)、阿里巴巴(2477.44亿美元)、拼多多(1490.63亿美元)等 [3] - 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三家公司上榜:理想汽车(290.95亿美元)、小鹏汽车(168.25亿美元)和蔚来(78.81亿美元) [4][5] - 金融科技类公司如东方财富(510.75亿美元)、同花顺(206.69亿美元)等也进入榜单 [4] 排名变化 - 部分公司排名出现显著变动,如常山北明上升11位至第43名,岩山科技上升14位至第46名 [6] - 金山软件排名下降2位至第35名,昆仑万维下降1位至第37名 [5] - 多数公司排名保持稳定,尤其是前10名公司 [3][4]

AI浪潮席卷!中国软件业依托三大引擎发力,消费端变现困境待解
环球网· 2025-07-09 15:15
中国软件行业增长引擎 - 智能代理(AI Agent)、多模态AI模型和模型部署成为行业三大核心增长引擎 [1] - AI智能体从概念快速演进为可商业化产品 有望成为企业和知识工作者的新型用户界面 [1] - 软件供应商加速将AI智能体集成到专业平台中 [1] 企业端AI应用趋势 - 2025年二季度企业应用项目中标势头稳健 基础模型发布刺激国有企业、学校和政府客户部署私有化AI模型需求 [3] - AI模型部署项目规模普遍大于ERP或系统升级项目 因包含计算硬件等集成解决方案推高合同价值 [3] - EDA软件国产化提速成为AI厂商确定性增长赛道 [3] 消费端AI商业化挑战 - 面向消费者的AI工具付费转化率普遍偏低 [3] - AI功能对总收入的贡献占比仍然很小 [3] 技术发展方向 - AI厂商持续推动多模态模型向更低成本、更高质量和更长上下文方向发展 [3]
高盛:中国软件_产品追踪_人工智能代理升级,多模态人工智能模型解锁应用场景;软件项目投标评审
高盛· 2025-07-09 10: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公司:办公软件领域的金山办公、ERP领域的金蝶、EDA领域的华大九天 [5][3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二季度,原生AI应用和具备AI特性的软件新品发布势头强劲,各厂商正从基础的大语言模型集成向更高级的AI应用迁移 [1] - AI代理有望成为企业和个人知识工作者的新用户界面,多模态AI模型升级,软件项目中标情况良好,EDA/IP软件扩张加速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软件新品发布亮点 - AI代理赋能行业AI解决方案:3月Manus推出通用AI代理并宣布收费计划,此后软件供应商加速在定制化AI平台上采用AI代理,如金蝶5月推出5个AI代理,美图计划在下半年推出AI代理 [4][12] - 多模态AI模型及应用进展:AI厂商持续研发增强型多模态AI模型,降低成本,如Stepfun推出图像编辑和3D模型,万兴科技与华为合作推出天慕2.0大语言模型,德赛西威与ModelBest合作开发智能座舱AI音频解决方案 [4][13] - 基础AI模型升级:2025年初DeepSeek发布产品后,5月又发布DeepSeek R1 - 5028,提升推理和推断能力,软件厂商专注于在应用中集成该模型并进行部署 [14] 软件项目中标情况 - 2025年第二季度企业应用项目中标势头良好,DeepSeek的发布促使更多国企、政府和学校客户通过私有部署采用AI模型,软件供应商协助客户进行定制化AI模型和私有部署,AI项目规模通常较大 [4][21] EDA/IP软件扩张 - 2025年第二季度本土EDA供应商加速新产品发布,以抓住模拟/数字无晶圆厂和代工厂客户的本地化机遇,如华大九天发布升级工具,UniVista推出数字仿真和验证工具并提供试用 [4] 消费者端AI工具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10日,消费者端AI工具付费比例在3% - 13%之间,AI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比例也有所不同 [9][11]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08日(周二)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一览





快讯· 2025-07-08 10:56
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 头部企业格局 - 台积电以11,885.95亿美元市值稳居榜首,断层领先第二名腾讯控股(5,867.71亿美元) [3] - 阿里巴巴以2,535.66亿美元位列第三,与第四名小米集团-W(1,935.9亿美元)构成第二梯队 [3] 中段竞争态势 - 京东(461.57亿美元)与中芯国际(456.82亿美元)在8-9名展开激烈角逐 [4] - 新能源汽车领域分化明显:理想汽车(286.24亿美元)领先小鹏汽车(170.73亿美元)和蔚来(77.22亿美元) [4] - 百度(308.67亿美元)与腾讯音乐(310.4亿美元)在10-12名区间形成胶着状态 [4] 尾部企业特征 - 软件服务类企业集中出现在30-50名区间,如金山软件(60.48亿美元)、用友网络(61.92亿美元) [5] - 游戏公司呈现梯队分布:恺英网络(59.27亿美元)、三七互娱(57.36亿美元)、完美世界(41.24亿美元)分别占据不同位次 [5][6] - 末位企业市值差距收窄,第50名四方精创(36.02亿美元)与第40名柏楚电子(52.34亿美元)跨度达16.32亿美元 [5][6] 行业分布特点 - 半导体领域仅有台积电、中芯国际两家进入前十,但包揽冠亚军 [3][4] - 电商平台形成三级格局:阿里/京东/唯品会(77.03亿美元)分别代表不同规模层级 [3][4] - 智能硬件企业小米集团-W市值接近2000亿美元,显著高于汽车新势力 [3][4] 注:所有市值数据单位为亿美元,按当日汇率中间价折算 [6]
中国软件(600536) - 中国软件关于新增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并签订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四方监管协议的公告
2025-07-07 18:45
募集资金情况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90,130,689股,每股22.19元,募资1,999,999,988.91元,净额1,993,086,375.12元[2] - 截至2025年6月25日,募集资金足额划至专户[2] 资金存储账户 - 公司在工行北京公主坟支行开立专户,账号0200004629200921057[3] - 麒麟软件在农行、招行、民生银行新增三个专户[5] - 农行账户993,086,375.12元用于移固融合终端操作系统研发[5] - 招行账户800,000,000.00元用于云化服务器操作系统研发[5] - 民生银行账户200,000,000.00元用于嵌入式操作系统能力平台建设[5] 监管协议 - 2025年7月7日,公司、麒麟软件及保荐人与三家银行签四方监管协议[6] - 支取超5000万元且达净额20%,付款后3个工作日通知[11][17][21] - 乙方每月10日前提供现金管理产品受限及账户状态[14][20] - 乙方每月10日前出具账户对账单并抄送给丙方[16][21] - 丙方每半年度现场检查专户存储情况[16][20] - 乙方三次违规甲方可终止协议注销专户[17][23] - 甲方可闲置资金买现金管理产品,到期转回专户[14][19] - 丙方更换保荐代表人书面通知并告知联系方式[17][22][23] - 协议自签署至资金支出完毕且督导期结束失效[23] - 违约方担责赔偿,争议协商不成北京仲裁[23][24]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07日(周一)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一览
快讯· 2025-07-07 10:54
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 头部公司市值分布 - 东方财富以504.07亿美元市值位列第8名 [3] - 京东以462.29亿美元市值排名第9 [3] - 中芯国际以449.86亿美元市值位居第10 [3] - 快手-W以344.87亿美元市值排名第11 [3] - 腾讯音乐以301.42亿美元市值位列第12 [3] 中游公司市值表现 - 百度以296.85亿美元市值排名第13 [3] - 理想汽车以277.73亿美元市值位列第14 [3] - 贝壳以212.17亿美元市值排名第15 [3] - 同花顺以203.68亿美元市值位居第16 [3] - 小鹏汽车以179.69亿美元市值排名第17 [3] 尾部公司市值情况 - 科大讯飞以149.88亿美元市值排名第18 [3] - 中通快递以144.36亿美元市值位列第19 [3] - 宝信软件以94.15亿美元市值排名第20 [3] - 恒生电子以88.24亿美元市值位列第21 [3] - 新东方以84.18亿美元市值排名第23 [3] 细分行业代表企业 - 蔚来以79.49亿美元市值位列第24 [3] - 唯品会以77.18亿美元市值排名第25 [4] - 万国数据以70.13亿美元市值位列第26 [4] - 巨人网络以66.67亿美元市值排名第27 [4] - 好未来以61.24亿美元市值位列第28 [4] 软件与服务类公司 - 金山软件以59.19亿美元市值排名第30 [4] - 中国软件以59.12亿美元市值位列第31 [4] - 奇富科技以57.97亿美元市值排名第32 [4] - 昆仑万维以57.28亿美元市值位列第33 [4] - 恺英网络以57亿美元市值排名第34 [4] 新兴科技企业 - 三七互娱以56.74亿美元市值位列第35 [4] - 润和软件以54.81亿美元市值排名第36 [4] - 柏楚电子以52.38亿美元市值位列第37 [4] - 拓维信息以52.27亿美元市值排名第38 [4] - 深信服以51.94亿美元市值位列第39 [4] 其他领域代表 - 美图公司以49.47亿美元市值排名第40 [4] - 常山北明以48.07亿美元市值位列第41 [4] - 新大陆以47.02亿美元市值排名第42 [5] - 银之杰以43.18亿美元市值位列第43 [5] - 岩山科技以42.93亿美元市值排名第44 [5] 基础设施与网络服务 - 东华软件以41.56亿美元市值位列第45 [5] -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以40.45亿美元市值排名第46 [5] - 阅文集团以37.89亿美元市值位列第47 [5] - 云赛智联以37.5亿美元市值排名第48 [5] - 四方精创以36.12亿美元市值位列第49 [5] - 光环新网以35.76亿美元市值排名第50 [5]
中国软件: 中国软件公司章程(2025年第一次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4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SOFTWARE & SERVICE COMPANY LIMITED [4] - 成立于2000年8月28日,由北京中软融合网络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 [7] - 2002年5月1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次公开发行3000万股 [3] - 注册资本为人民币940,093,188元,股份总数同注册资本 [6][7] - 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昌平区昌盛路18号,法定代表人为董事长 [4][8] 公司治理结构 - 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职权包括决定经营方针、选举董事/监事、审议重大资产交易(超过总资产30%或2亿元)等 [17][41]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不少于3人,第一大股东推荐董事名额占比过半 [52] - 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职工代表比例不低于1/3,主席由第一大股东推荐 [72] - 党委会依据党章设立,参与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决策 [13][67] 业务范围与战略 - 经营宗旨为"发展民族软件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塑造中国信息化企业形象" [13] - 业务涵盖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云计算、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50余项领域,包括许可项目与一般项目 [4][5] - 战略委员会负责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监督重大投融资项目 [59] 股份管理 - 股份发行遵循"三公"原则,同股同权 [6] - 股份回购情形包括减资、股权激励等,回购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10% [9][10] - 控股股东质押5%以上股份需当日书面报告公司 [16] 高管管理 - 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等,实行市场化选聘与任期制 [62][63] - 董事会秘书负责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及"三会"筹备,需取得交易所资格认证 [67] - 独立董事占比不低于1/3,连任不得超过6年,对关联交易等事项有一票否决权 [47][49] 风险控制 - 审计委员会监督内审制度,负责关联交易管理 [60] - 单笔对外担保额超过净资产10%需股东大会批准 [17] - 总法律顾问制度纳入公司章程,强化合规管理 [13]
中国软件: 北京金杜(成都)律师事务所关于中国电子及其一致行动人免于发出要约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43
认购主体资格 - 认购人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及其全资子公司中电金投控股有限公司(中电金投),中国电子为发行人实际控制人 [4][5] - 中国电子注册资本1848.225亿元,成立于1989年,经营范围涵盖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系统工程等,为国有独资企业 [4] - 中电金投注册资本131.520亿元,成立于2019年,主营资产管理及股权投资业务 [5] - 两家认购人均依法存续且无终止情形,符合收购主体资格要求 [5][6] 股权结构变动 - 发行前中国电子直接持股6.43%,通过子公司中电有限间接持股29.74%,合计控制发行人36.17%股份 [6] - 本次发行新股9013.07万股,总股本增至9.40亿股,中国电子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提升至42.29%(直接13.00%+间接26.89%+中电金投2.40%) [8] 法律合规依据 - 本次认购符合《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免于发出要约情形:持股超30%、承诺36个月不转让、股东大会非关联股东批准 [9] - 中国电子与中电金投因股权控制关系构成一致行动人,需合并计算持股比例 [8] - 认购已获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证监许可〔2025〕1229号)及交易所审核通过 [7][8]
中国软件: 中国软件关于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结果暨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43
发行基本情况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90,130,689股,发行价格为22.1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19.99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9.931亿元,其中计入股本90,130,689元,资本公积19.030亿元 [1][2][3] - 发行对象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及其全资子公司中电金投控股有限公司(中电金投),认购股份限售期为36个月 [6][16] - 发行新增股份于2025年7月3日完成登记托管,预计限售期满后次一交易日上市流通 [1][6] 股权结构变动 - 发行前中国电子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36.16%(中国电子6.43%,中电有限29.74%),发行后持股比例提升至42.29%(中国电子13.00%,中电有限26.89%,中电金投2.40%) [13][14][15] - 公司总股本由849,962,499股增至940,093,188股,限售流通股占比从0.74%升至10.26% [13] - 发行后前十大股东中,中国电子、中电有限及中电金投合计持股42.29%,控股股东仍为中电有限,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11][15] 资金用途与经营影响 - 募集资金全部以现金认购,不涉及资产过户,资金将用于主营业务相关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4][17] - 发行后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增加,资产负债率降低,资本结构优化,抗风险能力提升 [17] - 业务结构未发生重大变化,募集项目有助于巩固行业竞争优势并提升盈利能力 [17] 审批与合规性 - 发行已获董事会、股东大会、上交所及证监会批准(证监许可〔2025〕1229号),定价基准日为董事会决议公告日 [2][4] - 保荐人中信证券及律师金杜事务所确认发行过程合规,认购资金为合法自有或自筹资金,无代持或结构化安排 [4][5][6] -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中国电子及中电金投因承诺36个月限售且经股东大会批准,免于发出要约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