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银行(601169)
icon
搜索文档
拆解北京银行2023:在千万罚单中前行
中金在线· 2024-04-19 09:46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银行2023年业绩亮眼,资产总额3.7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5%,保持城商行首位[1] - 但利润增速放缓,同比增长3.49%,低于2022年11.4%的增速[6] - 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1.32%,较年初下降0.11个百分点,但重组贷款规模增加[7][12][13] - 零售业务增长较快,但核心指标如零售AUM增速、零售存款增速等均有所下滑[19][20][21] - 公司频繁收到监管罚单,涉及多项违规行为,金额高达数千万元[22][23][24][25] 行业分析 1. 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 - 北京银行资产总额3.75万亿元,规模领先城商行[1] - 营业收入667.11亿元,同比增长0.66%;归母净利润256.24亿元,同比增长3.49%[6] - 与同期宁波银行相比,北京银行利润增速较低[11] 2.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32%,较年初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6.78%[7] - 但重组贷款规模增加至151.70亿元,占比0.77%[13][14][15] - 重组贷款增加可能带来一定风险隐患[15][16] 3. 零售业务 - 零售营收243.90亿元,同比增长10.21%,占比37.73%[19] - 但零售AUM增速、零售存款增速等核心指标有所下滑[20][21] - 零售业务发展仍是公司重点[17][18] 4. 监管合规 - 公司频繁收到监管罚单,涉及多项违规行为[22][23][24][25] - 说明公司在业务开展及分行管理方面仍存在缺陷[25]
盈利稳健增长,扩表动能强劲
中国银河· 2024-04-18 11: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67.11亿元,同比增长0.66%[1] - 公司2023年净利润256.24亿元,同比增长3.49%[1] - 公司2023年净息差为1.54%,同比下降22BP,贷款总额增长12.14%至2.02万亿元[3] - 公司2023年非息收入占比24.53%,同比提升2.17%,其中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4.4%[4] - 公司预测2026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4.48%[8] - 资产负债表显示2026年总资产预计达到4872.4亿人民币[8] - ROAA指标预计2026年为0.61%[8] 银河证券相关 - 银河证券提供的报告具有独立客观性,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9] - 银河证券对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提供担保,客户不应单纯依靠报告进行投资决策[11] - 银河证券可能参与或持有报告涉及的证券交易,但不保证及时更新报告内容[11] - 银河证券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11] - 银河证券对报告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传播[11] - 银河证券提供的评级标准包括推荐、中性和回避三种等级[12]
详解北京银行2023年报:业绩稳健增长,不良率继续下行
中泰证券· 2024-04-15 00:00
财务表现 - 2023年北京银行营收同比增长0.7%[1] -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1] - 净非息收入同比上升10.5%[4] - 净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46.9%[4] - 不良率为1.32%,环比下降1bp[16] 资产质量和风险 - 不良率继续改善,不良生成和关注率略抬升[4] - 资产质量和扩张动能是前期压制北京银行估值的两大因素[4] - 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21%、12.18%、13.37%[30] 股东情况 - 北京银行2023年前十大股东中,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增持至8.72%[3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至3.75%[32] 评级和展望 - 公司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4] - 公司给予北京银行“增持”评级,2024E、2025E、2026E PB分别为0.45X、0.42X、0.38X[32] - 公司给出的投资评级包括买入、增持、持有、减持和中性等五个等级[36] 其他 - 公司声明报告仅供客户使用,力求独立客观公正,不构成最终操作建议[38] - 公司提醒投资市场存在风险,投资需谨慎[40]
息差稳定,其他非息高增
广发证券· 2024-04-14 00:00
公司业绩 - 公司23年营收、PPOP、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7%、-3.1%、3.5%[1] - 公司23年资产规模稳步扩张,生息资产同比增长11%,贷款同比增长12%[1] - 公司23年息差稳定,1.54%[1] - 公司23年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48.7%[2] - 公司23年存款同比增长8%,不良贷款率上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负增31.6%[2] - 预计24/25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3%/4.1%,对应PE分别为4.66X/4.47X[2] - 给予24年PB估值0.52X,合理价值6.59元/股,维持“买入”评级[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经济增长超预期下滑、存款成本上升超预期、国际经济及金融风险超预期、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3] 北京银行业绩 - 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银行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6.92%,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为-13.3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90%[6] - ROE(年化)在2023年第一季度下降了1.73个百分点,为12.76%;ROA(年化)在同期下降了0.05个百分点,为0.87%[6] - 不良贷款率在2023年第一季度为1.36%,较上一季度下降了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17.01%,较上一季度增加了1.55个百分点[6] - 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0%[10] - 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银行的净息差同比下降14.3%[10] - 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银行的净手续费收入环比增长1.29%[10] - 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银行的拨备计提环比下降6.84%[10] - 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银行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9%[11] - 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银行的非息收入环比增长85.14%[11] - 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银行的净利润环比下降3.69%[11] - 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银行的生息资产规模环比下降1.04%[11]
北京银行2023年报业绩点评:营收增速回正,零售转型效果凸显
国泰君安· 2024-04-14 00:00
业绩总结 - 北京银行2023年营收增速回正,信贷增长强劲,零售转型效果凸显,维持增持评级[1] - 零售条线营收同比增长10.21%,零售贷款收益率提升,资产端定价表现优于同业[2] - 预测2024年净利润为26,127万元,每股净收益为1.08元,市净率为0.45[3] - 北京银行2026年的净利息收入预计为51,809百万元,较2021年略有增长[4] 资产质量 - 资产质量基本稳定,不良率下降至1.32%,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16.8%[2] - 公司的资本充足率预计在2026年为12.54%,保持在较高水平[4] - 不良贷款率预计在2026年为1.16%,维持在较低水平[4] 市场比较 - 工商银行(601398.SH)2024年预测的市净率为0.56,市盈率为5.43,建议增持[5] - 招商银行(600036.SH)2024年预测的市净率为0.87,市盈率为5.71,建议增持[5] - 平安银行(000001.SZ)2024年预测的市净率为0.49,市盈率为4.47,建议增持[5] 报告信息 - 报告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6] - 报告仅供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使用,不构成广告[7] - 报告中的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不保证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8] - 投资者应谨慎决策,不应将本报告作为唯一参考因素[10]
北京银行2023年年报点评:业绩拐点持续验证,零售转型成效显著
兴业证券· 2024-04-14 00:00
财务数据 - 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0.7%[8] - 归母净利润增长3.5%[8] - 零售/对公贷款增速分别为16.6%/9.8%[9] - 零售贷款收益率逆势上行[10] - 不良率持续下降至1.32%[11] - 每股分红0.32元,现金分红率30.28%[12] - 总资产预计达到5,221,589百万元[15] - 贷款占比持续稳定在54%左右[15] - 预测2026年净利润为26,865百万元[15] - EPS预计为1.27元,ROAE为9.0%[15] 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代表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指数涨幅大于15%[17] - 增持评级为5%~15%之间[17] - 减持评级小于-5%[17] 公司声明 - 报告强调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19] - 公司特别声明可能持有所提及公司证券头寸并提供投资银行服务[20] 兴业证券研究总部 - 上海总部位于浦东新区,地址为长柳路36号兴业证券大厦,15层[21] - 北京总部位于朝阳区,地址为建国门大街甲6号SK大厦,32层01-08单元[21] - 深圳总部位于福田区,地址为皇岗路5001号深业上城T2座52楼[21] - 上海总部邮编为200135,北京总部邮编为100020,深圳总部邮编为518035[21]
北京银行去年贷款飚速12%,个人房贷却缩减了130亿
中金在线· 2024-04-12 14:01
业绩数据 - 2023年公司取得营收667.1亿元同比微增0.66%营业利润281.1亿元同比增幅4.33%归母净利256.24亿元同比增长3.49% [1] - 利息净收入占营收75.47%为503.5亿元同比下降2.1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7.5亿元同比下滑46.9%其他净收入同比增幅62.65%至126亿元使总营收增幅为正 [1][2] - 其他净收入中投资收益11,365百万元2022年为8,456百万元同比增长34.40%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2023年为622百万元2022年为 - 917百万元同比变化 - 167.83%汇兑净收益同比增长3.17%资产处置收益为439百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18百万元2022年为150百万元同比下降21.33% [3]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3.68%同比下降0.17%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2.15%同比上升0.01%净利差1.53%较上年1.71%及前年1.8%持续下滑净息差1.54%较上年1.76%及前年1.83%也持续下滑 [3] - 2023年公司实现资产收益率(ROA)0.72%较上年0.77%下滑0.05个百分点低于前年的0.75%加权净资产收益率(ROE)9.32%较上年9.6%下滑0.28个百分点较前年10.29%持续累计下滑1.03个百分点 [4] 规模扩张 - 截至2023年底公司总资产约3.75万亿元较上年底增加10.65%总负债3.42万亿元较上年底增加11.15%吸收存款本金2.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18%增量主要来自企业及个人定存分别增加1470亿元、812亿元 [5] - 截至2023年底发放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2.02万亿元较上年底增加12.14%较2022年末增速7.42%高出了4.72个百分点按地域分布看其43.27%的贷款投向了北京地区而超8%以上的为江浙及深圳地区 [5] - 公司贷款余额1.3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667亿元较上年末增速16.62%较2022年末增速6.46%高出了10.16个百分点人民币公司贷款(不含贴现)规模突破1.1万亿元较年初增1684亿元为上年增量的2.4倍 [6] - 个人贷款余额702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27亿元增量主要来自个人消费贷个人住房贷款却减少131亿至3259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100亿元继续扩大 [7] 不良贷款情况 - 截至去年底公司不良贷款余额265.7亿元较上年底257亿元增加了8.7亿元其中次级贷款增加8.28亿元至约135.2亿元可疑类减少11.4亿元至约82.2亿元损失类增加11.73亿元至48.36亿元 [8] - 得益于资产规模10.65%扩张贷款及垫款规模12.14%猛增公司不良贷款率1.32%较上年底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6.78%较上年底增加6.74个百分点 [9] - 公司在2023年报表述说继续坚持"控大额、控累加、控占比、控限额"的大额授信基本管理原则加强联动联防严控异地授信、高杠杆企业等重点领域风险压降潜在风险客户坚持遏制"垒大户"风险 [9]
加薪10亿元,北京银行人均月薪涨超4万
中金在线· 2024-04-12 13:56
核心观点 - 北京银行2023年员工薪酬总额和平均年薪均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员工数量增长和整体薪酬上涨 [1] 员工薪酬 - 2023年北京银行员工薪酬总额为93.86亿元,比上年的83.82亿元增加了10亿元 [1] - 2023年员工平均年薪为48.27万元,比2022年的46.62万元增加了1.65万元,月薪首次涨到4万元以上 [1] - 2023年员工平均薪酬同比上涨3.54%,与净利润3.49%的涨幅基本相当 [1] 员工数量 - 2023年底北京银行员工人数为19445人,比2022年底的17980人增加了1465人 [1] - 2023年北京银行招聘了1300名高校毕业生和700余名社会招聘人员,同时离职了500多人 [1] 财务表现 - 2023年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67.11亿元,同比增长0.66% [1] - 2023年实现归属母净利润256.24亿元,同比增长3.49% [1] - 2023年末总资产3.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65%,规模继续排名城商行首位 [1] - 不良贷款率1.32%,较年初下降0.11个百分点 [1] - 拨备覆盖率216.78%,较年初上升6.74个百分点 [1] 薪酬政策 - 北京银行薪酬及考评政策与战略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2] - 业绩评价指标包括合规经营、风险管理、经营效益、发展转型和社会责任类,综合反映当期成果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
非息拉动营收回正,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平安证券· 2024-04-12 00:00
业绩总结 - 北京银行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0.7%[1] - 公司23年末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0.65%,贷款规模同比增长12.1%[5] - 公司23年末不良率为1.32%,不良贷款生成率为0.74%[6] - 预计2026年的净利息收入将达到61,380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21.8%[11]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未来业绩有望持续改善,24-26年EPS分别为1.27/1.34/1.42元[7] - 公司股价对应24-26年PB分别为0.45x/0.42x/0.39x,维持“推荐”评级[7] - 风险提示包括经济下行、利率下行和房企现金流压力加大[8] - 北京银行的贷款总额预计将在未来几年稳步增长,分别为2024年的2,244,855百万元、2025年的2,469,340百万元和2026年的2,716,274百万元[11] 市场展望 - 平安证券对北京银行的股票投资评级为强烈推荐,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表现将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12]
北京银行(601169)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4-12 00:00
公司业绩 - 2023年资产总额为3.7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5%[12][27][87] - 归母净利润为256.24亿元,同比增长3.49%[12][27] - 不良贷款率为1.32%,较年初下降0.11个百分点[12][27][68] - 拨备覆盖率为216.78%,较年初提升6.74个百分点[12][27][68] - 公司总资产为3.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65%[27] -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为667.11亿元,同比增长0.66%;净利润为256.24亿元,同比增长3.49%[27] - 公司资产收益率(ROA)为0.7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9.32%[61] - 公司资产总额3.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65%;负债总额3.4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15%;吸收存款本金2.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18%;发放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2.0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14%[63] - 公司净利差为1.53%,净息差为1.54%[6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性比例为92.23%,较2022年同期的76.93%增长15.30%[69] - 2023年一季度至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403百万元、17,011百万元、16,325百万元、16,972百万元[7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2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18%、资本充足率为13.37%[73] 产品与服务 - 公司发布了“专精特新第一行”和“领航e贷”等线上产品,年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到2,315.16亿元,较年初增长34.5%[30] - 公司全力打造“养老金融”大文章,成立养老金融中心,服务“专精特新”企业1.29万户,较年初增长12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达729亿元,较年初增长187%[30] - 公司加速数智转型,全力打造“数字京行”,推出“京萤计划”儿童综合金融服务3.0[31] - 公司推出多款联名“小京卡”产品,发卡量近110万张,举办各类“京苗俱乐部”活动1.6万场[32] - 公司发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法定中文名称为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法定英文名称为Bank of Beijing Co.,Ltd.[38] - 公司注册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甲17号首层,办公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丙17号,联系电话为010-66426500[40] - 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所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普通股股票简称为北京银行,股票代码为601169,优先股股票简称为北银优1和北银优2[41] 市场地位与荣誉 - 一级资本在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第53位[13][43] - 北京银行经营网络覆盖全国十余个中心城市,并在香港和荷兰设有代表处[44] - 公司荣获多项荣誉和奖项,如“2022年度最佳ESG实践银行”奖[51] - 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荣获多个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奖项[52] - 公司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创新方面获得“2023年度银行家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创新优秀案例”奖[54] - 公司荣获“年度卓越数字城商行”奖,展示在数字化创新方面的卓越表现[55] - 公司在财富管理领域获得“年度卓越财富管理银行”奖,体现其在金融服务方面的优秀实践[56] 数字化转型 - 公司完成科技条线组织架构改革,形成新架构,打造“PMO+BA+SA”铁三角阵型,发布北京银行“AIB”(AI Banking)平台,前瞻打造“AI驱动的商业银行”[34] - 公司加强智慧风控体系建设,完成“冒烟指数”2.0版本优化升级,展望2024年,外部环境充满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36] - 公司坚持底线思维,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重点业务领域准入管理,有序推进不良资产处置,建立分支机构首席风险官制度[35] - 公司启动数字化转型“新三大战役”,推动“数字京行”建设迈上新台阶[164] - 公司构建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零售条线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模式[165] - 公司通过端到端客户旅程重塑和数字化运营“双轮驱动”推动运营价值转型[167] - 公司挖掘整合全行各类科技服务能力,打造高度一体化和智能化的能力矩阵[168] - 公司积极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客户需求变化、金融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169]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打造GBIC组合金融服务模式[171] - 公司持续深耕科技金融,完善科技金融专营体制建设,新增科技特色支行[172] - 公司紧密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入围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合作银行[173] - 公司加强普惠业务专营化、数字化、精细化发展,打造数字普惠金融体系[174] - 公司全方位推动养老金融发展,积极构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176] - 公司上线手机银行APP8.0,推动企业网银9.0、企业手机银行5.0等服务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