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沪高铁(601816)
icon
搜索文档
京沪高铁(601816) - 2024 Q3 - 季度财报
2024-10-30 16:22
营业收入相关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14.93亿元,同比减少0.94%;年初至报告期末为323.55亿元,同比增加4.77%[2]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32,355,133,669.92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30,881,500,016.17元有所增长[15] 净利润相关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58亿元,同比减少3.17%;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00.15亿元,同比增加12.35%[2]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0745元/股,同比减少3.12%;年初至报告期末为0.2039元/股,同比增加12.34%[3] - 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9,978,496,200.67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8,673,074,418.28元[16] - 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15,192,272.01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8,914,135,804.57元[16] - 2024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20390元/股,2023年前三季度为0.1815元/股[17] 现金流量相关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4.19亿元,同比减少19.73%;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57.42亿元,同比减少2.80%[2] - 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9,090,971,555.01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26,792,255,802.31元[18]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742,295,057.47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16,195,724,138.62元[19] - 2024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540,565,814.25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 - 1,013,511,135.40元[19] - 2024年前三季度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129.9315395亿美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118.2086亿美元[20] - 2024年前三季度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265.1386314512亿美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191.877101亿美元[20] - 2024年前三季度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70.4689277279亿美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25.8452679902亿美元[20] - 2024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36.0136221011亿美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217.7358667684亿美元[20] - 2024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06.0820826011亿美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 -99.5272667684亿美元[20] - 2024年前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54.0647901689亿美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52.2948632638亿美元[20] - 2024年前三季度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29.0315841249亿美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53.3937195996亿美元[20] - 2024年前三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4.966793956亿美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105.6885828634亿美元[20] 净资产收益率相关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5%,同比减少8.07个百分点;年初至报告期末为5.05%,同比增加6.76个百分点[3] 资产相关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832.98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3.05%[3]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998.2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2.49%[3] - 2024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7,496,679,395.60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903,158,412.49元[11] - 2024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1,483,345,354.00元,2023年12月31日为982,177,244.55元[11] - 2024年9月30日预付款项为526,877.98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06,523.58元有所增长[12] - 2024年9月30日其他应收款为385,815,689.6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91,074,094.86元略有下降[12] - 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为9,518,182,236.47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420,664,554.66元大幅减少[12] - 2024年9月30日固定资产为215,192,615,143.79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8,847,493,176.78元略有下降[12] - 2024年9月30日在建工程为358,715,759.66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1,505,441.91元大幅增长[12] 负债相关 - 2024年9月30日应付账款为1,089,849,966.85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93,541,334.06元有所下降[13] - 2024年9月30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939,300,860.41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834,824,348.97元大幅减少[13] - 2024年9月30日负债合计为60,558,529,576.62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4,308,171,658.82元有所下降[13] 营业外收支及非经常性损益相关 - 本报告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7939.77元,年初至报告期末金额相同[4] - 本报告期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7928.43元,年初至报告期末为5098158.92元[5] - 本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6945.96元,年初至报告期末为3932319.13元[5] 股东相关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90,863人[6] - 中国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1,306,477,996股,占比43.39%[6]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3,062,225,309股,占比6.24%[6] - 平安资管京沪计划交易前持股6.42%,交易后平安人寿持股3.93%,太保人寿持股2.49%,三者合计持股仍为3,154,092,069股,占总股本6.42%[8] 转融通出借股份相关 - 天津铁路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期初转融通出借股份35,000股,比例0.00007%,期末为0[10] - 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期初转融通出借股份190,000股,比例0.0004%,期末为0[10] 营业成本及费用相关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为18,917,549,532.16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19,092,686,309.73元略有下降[15] - 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6,166,251.45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3,465,390.20元[16] - 2024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为1,364,845,296.52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1,847,767,297.90元[16] 营业利润及利润总额相关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为13,437,731,630.81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11,789,016,868.58元[16] - 2024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为13,442,829,789.73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11,786,965,803.05元[16]
京沪高铁: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辞职的公告
2024-10-14 15:35
人事变动 - 京沪高铁董事张秋萍因退休申请辞职[2] - 辞任自送达董事会之日生效[2] - 截至2024年10月15日未持股[2][3] 影响说明 - 辞职不影响董事会法定人数[2] - 不影响公司正常运作[2]
京沪高铁: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职工监事退休离职的公告
2024-10-11 17:19
人员变动 - 公司职工监事盛大军因退休申请离职[1] - 离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参控股公司任何职务[1] - 离职申请自送达监事会之日起生效[1] 其他信息 - 盛大军离职不影响公司正常运作,未持有公司股份[1] - 公告于2024年10月12日发布[2]
所有高铁里,为什么京沪线最赚钱
商业洞察· 2024-10-09 17:34
高铁行业整体状况 - 高铁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弱,大部分线路处于亏损状态,2020-2023年国铁集团净利润分别为-555 1亿元、-498 5亿元、-695 6亿元、33亿元,负债规模从5 49万亿元攀升至6 21万亿元 [6] - 2018年全国18家铁路局中仅6家实现盈利,部分高铁站出现停建和闲置现象 [7] 京沪高铁核心优势 - 京沪高铁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63 57亿元,创上市以来同期新高,疫情后毛利率超过40%,日均净赚3483万元,每小时盈利约180万元 [7] - 线路途经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区,覆盖全国6 5%面积但贡献33%GDP和27%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国38% [11][13] - 2023年客流量超2 15亿人次打破2019年纪录,单日最高运送90 3万人次,累计客流量近20亿人次 [17][18] 运营效率与技术创新 - 采用世界最快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时速350公里),最短发车间隔仅3分钟,配备31列17节超长编组列车,全年上座率75%-80% [19] - 创新委托运输管理模式,2023年仅73名员工实现人均净利润1 6亿元,远低于广深铁路4万余人规模 [30] 对航空业的替代效应 - 2023年净利润超越四大航空总和,上海-北京4小时26分最快车程已接近飞机总耗时(含安检和晚点) [23][24] - 高铁站选址更靠近市中心,票价600+元较机票1000+元更具性价比,新增"红眼高铁"满足夜间商务需求 [28] 行业战略意义 - 高铁基建成为国家对外输出的重要名片,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如送餐到座等 [32][34] - 京沪高铁二线建设已提上日程以缓解运力饱和问题 [19]
京沪高铁: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的进展公告
2024-10-09 17:27
股份回购 - 公司拟用10亿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回购股份[3] - 回购价格上限调整后不超过5.75元/股[3][4] - 回购期限为2024年5月30日至2025年5月30日[3] - 2024年9月累计回购6,252,300股,占总股本约0.0127%[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累计回购7,176,300股,占总股本约0.0146%[2][5] 回购资金与价格 - 2024年9月支付回购资金32,837,717.39元(不含交易费)[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支付回购资金38,088,348.39元(不含交易费)[2][5] - 2024年9月回购成交最高价5.40元/股,最低价5.20元/股[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回购成交最高价5.72元/股,最低价5.20元/股[2][5] 分红 - 2023年度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116元[4]
京沪高铁:公司深度报告:坐拥黄金路产,铁路龙头未来成长可期
信达证券· 2024-09-20 16:0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64]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高铁承运量快速提升,铁路黄金资产上市 - 铁路发展成效显著,高铁规模持续扩大 [7][8][9] - 公司拥有京沪高铁这一黄金资产,区位优势显著 [10][11][12] - 公司经营稳健,坐拥百亿利润,现金流充裕 [16][17][18] 2. 收入源自客票及路网服务,成本整体较稳定 - 公司业务模式分为本线客票业务和跨线路网服务业务 [19][20][21] - 本线客票业务收入来自担当列车的客票收入 [24][25][26][27][33][34] - 跨线路网服务业务收入来自其他铁路企业支付的路网使用费 [35][36][37][38][39][40][41] - 公司成本以委托运输管理费、动车组使用费、折旧和能源支出为主,多为关联采购交易 [42][43][44][45] 3. 未来展望:票价市场化持续,运量仍有增长 - 旅客运输业务:京沪黄金通道,量价有望双升 [46][47][48][49] - 提供路网服务业务:南北大通道价值提升,跨线车稳步增加 [49][50] - 京福安徽:短期业绩承压,长期利润可期 [51][52][53] 盈利预测与估值 1.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130.54亿元 [54][55][57][58] 2. 估值方式:采用DCF模型和相对估值法 [59][60][61][62][63]
京沪高铁: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加2024年半年度沪市轨道交通专场集体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4-09-10 16:35
财报与会议信息 - 公司于2024年8月31日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3] - 2024年半年度沪市轨道交通专场集体业绩说明会9月18日14:00 - 16:00召开[3][6] 会议安排 - 业绩说明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以网络互动方式召开[3][4][6] - 投资者9月17日16:00前可通过邮箱crjhgt@vip.163.com提问[3][6] 参会与联系 - 参加人员含公司总经理等,可能调整[7] - 联系人是董事会办公室,电话010 - 51896399,邮箱crjhgt@vip.163.com[8]
京沪高铁:跨线保持高增,京福大幅扭亏
兴业证券· 2024-09-09 21: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跨线运量同比大幅增长,本线运量轻微下滑 [6] - 营收和毛利同比增长,发展趋势向好 [6] - 京福安徽公司亏幅同比大幅收窄,上半年同比减亏4.21亿元 [7] - 票价提升,带来未来业绩弹性 [7] - 现金偿还债务,财务费用减少近三成 [7] - 承诺分红比例50%,拟通过集中竞价回购并注销股份 [7] 主要财务指标总结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62亿元,同比增长8.21%;实现归母净利润63.57亿元,同比增长23.77% [4] - 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56亿元,同比增长4.02%;实现归母净利润33.94亿元,同比增长16.62% [4]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08、148.46、157.91亿元,EPS为0.28、0.30、0.32元 [8] - 公司毛利率预计将从2023年的45.8%提升至2026年的51.3% [5] - 公司ROE预计将从2023年的5.9%提升至2026年的6.8% [5] 风险提示 - 客运市场恢复程度不及预期,高铁成本定价变化,票价受政策影响,安全事故风险等 [6][8]
京沪高铁:车客流量稳健增长,价格弹性持续兑现
长江证券· 2024-09-09 14:10
报告评级 - 报告给出了"买入"评级 [6] 报告核心观点 - 京沪高铁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8.62亿元,同比增加8.2%;实现归属净利润63.57亿元,同比增长23.8% [4] - 2024年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56亿元,同比增加4.0%;实现归属净利润33.94亿元,同比增加16.6% [4] - 公司减少本线列车数量,价格弹性继续释放,本线旅客的单客价格同比提升6.6%,恢复至2019年的104.7%;跨线列车价格同比提升2.7%,恢复至2019年的102.9% [4] - 公司旅客运输收入同比增长5.4%至78.07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3.3%;跨线列车收入同比增长10.7%至129.05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42.0% [4] - 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加1.8%至109.77亿元,期间费用总计13.31亿元,同比下降20.9% [4] 分类总结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出了"买入"评级 [6] 报告核心观点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稳健增长,营收和利润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4] - 公司通过减少本线列车数量、提升价格等措施,持续释放价格弹性,提升收益品质 [4] - 公司成本费用得到较好控制,期间费用同比下降20.9% [4] 其他内容 - 报告分析了京沪高铁的行业地位和商业模式,认为其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和网络效应,长期增长前景良好 [5] - 报告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4亿、149.7亿和168.5亿元,对应PE为19.8倍、17.8倍和15.8倍 [5] - 报告提出了宏观经济波动、委托运输成本上升、平行线路分流等风险因素 [14]
京沪高铁:高铁客运维持高景气,业绩符合预期
申万宏源· 2024-09-05 12: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半年全国铁路客运量高增,带动公司业绩向好,预计三季度仍保持较高增速 [5] - 上半年公司本线列车客运量保持稳定,跨线及京福安徽增速较高带动公司业绩向好 [5] - 高铁票价市场化改革加快,关注后续进程 [5] - 业绩符合预期,维持盈利预测 [5] 财务数据总结 - 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3.57亿元,同比增长23.77% [4] - 预计公司2024E-2026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73、162.07、187.8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9/16/14倍 [6]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08.62亿元,同比增长8.2% [6]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47.4% [6] - 2024年上半年ROE为3.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