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沪高铁(601816)
icon
搜索文档
长三角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计划增开259对客车 预计发送旅客4250万人次
扬子晚报网· 2025-09-19 16:58
客运量预测与运力安排 - 长三角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期间预计发送旅客4250万人次 [1] - 客流最高峰日为10月1日 预计发送旅客430万人次 创单日发送量新高 [1] - 计划增开259对旅客列车 包括图定66对高峰线和临时加开列车 [1] - 临时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较去年增加62.5对 增幅32% [1] 客流特征与热门方向 - 客流呈现出行总量大 持续时间长 高峰客流高等特征 [1] - 直通热门方向包括北京 青岛 广州 郑州 福州 厦门 长沙 南昌 西安等 [2] - 管内热门方向包括上海 南京 杭州 合肥往来苏州 扬州 徐州 连云港 南通 宁波 金华 黄山 芜湖等 [2] - 热门高铁线路涵盖京沪 京港 杭深 沪昆 沪宁 宁杭 合福 合杭 徐连 连镇 池黄 杭温 沪苏湖等10余条 [2] 运力调配措施 - 加开直通旅客列车64对 覆盖上海至郑州东 西安北 洛阳龙门 杭州至郑州东 福州 厦门等方向 [2] - 加开管内旅客列车195对 覆盖上海 南京 杭州 合肥与周边城市间 [2] - 采取动车组重联 加挂车辆 普速列车卧代座等措施增加运力 [2] - 实行"一日一图"机制 根据客流需求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方案 [1] 票务与服务优化 - 根据12306客票预售和候补购票大数据动态调整票额分配策略 [3] - 提供候补购票 在线自主选铺 购票信息预填 起售订阅通知等功能 [3] - 在8条高铁线路上推广计次票 定期票等新型票制产品 [3] - 铁路畅行码覆盖所有动车组列车 19座车站实现便捷换乘 21座车站提供互联网订餐服务 [3] 电子发票新规 - 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全面使用电子发票 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 [4] - 旅客可在行程结束或退票改签之日起180日内通过12306平台或车站窗口申请电子发票 [4] - 新增线下电子发票申请渠道和购票(代办)人开具服务 [4]
国庆中秋假期首日火车票开售,北京出发多方向“一票难求”
新京报· 2025-09-17 14:12
铁路客运需求 - 国庆中秋假期首日(10月1日)火车票开售后迅速售罄 北京前往郑州、武汉、哈尔滨、长春、沈阳、西安、太原、兰州、重庆、南昌等省会城市及热门旅游城市所有车次车票均已售罄 [1][2] - 部分线路候补购票名额全满 北京至石家庄、长沙、成都、呼和浩特、广州等地仅存极少量余票 且多为长途车次或无座席位 [2] - 京沪高铁等热门线路呈现"开售即秒无"状态 北京南站始发前往青岛、杭州方向各席位车票快速售罄 前往济南、苏州方向仅极少量余票 上海方向余票相对充裕但多为一等座、商务座或普速列车硬座无座席位 [2] 客流规模与特征 - 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9亿人次 运输周期为9月29日至10月10日共12天 10月1日预计为客流最高峰日 [2] - 双节合并放假8天导致旅游、探亲、学生客流交织叠加 呈现总量大、首尾时段高度集中特征 具有"首尾长途多、中间中短途多"的分布特点 [3] - 部分区间和时段客流高度集中 适宜出发到达时间及较短旅行时长的列车成为旅客首选 可能出现瞬间售罄现象 [3] 运力调配策略 - 铁路部门实行高峰运行图 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约1.3万列 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 [3] - 通过12306大数据实时分析客流集中方向 及时加开临时旅客列车或夜间高铁以最大限度增加运力供给 [3] - 动态调整票额投放策略 长途票额充足时分时段转移部分票额至沿途各站 新增票额优先配售给已提交候补购票订单的旅客 [3]
中银晨会聚焦-20250917
中银国际· 2025-09-17 09:48
宏观经济表现 - 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其中采矿业累计同比增速5.7% 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速6.8% 公用事业累计同比增速2.2% 高技术产业累计同比增速9.5% [6]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 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7% 服务消费累计同比增长5.1% [6] - 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0.5%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2.3%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 民间投资增长3.0% [7] - 制造业投资1-8月累计同比增长5.1% 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0% 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2.9% [7] - 经济数据连续两个月低于万得一致预期 主要受外部复杂形势和国内气候因素影响 [8] 房地产市场表现 - 8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3% 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6% [10][11] - 8月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1% 降幅较7月收窄0.1个百分点 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1.0% 连续四个月跌幅大于二三线城市 [12] - 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5744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10.6% 开发投资金额6729亿元 同比下降19.5% 新开工面积4595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20.3% [17] - 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73亿平方米 同比下降4.7% 销售金额5.50万亿元 同比下降7.3% [18] - 截至8月末商品住宅广义库存面积16.1亿平方米 同比下降16.6% 现房库存面积4.02亿平方米 同比增长5.4% [19] 重点公司业绩 - 顺丰控股2025年上半年营收1468.58亿元 同比增长9.26% 归母净利润57.38亿元 同比增长19.37% [3][25] - 公司快递总件量78.5亿票 同比增长25.7% 速运物流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0.4% 供应链及国际业务营收同比增长9.7% [26][27] - 公司发布"共同成长"持股计划 彰显长期激励机制建设意愿 [25]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综指收盘3861.87点 上涨0.04% 深证成指收盘13063.97点 上涨0.45% 创业板指收盘3087.04点 上涨0.68% [4] - 行业表现方面综合板块上涨3.63% 机械设备板块上涨2.06% 计算机板块上涨2.06% 商贸零售板块上涨1.96% [5] 月度金股组合 - 9月金股组合包括京沪高铁 桐昆股份 雅克科技 宁德时代 恒瑞医药等10只股票 [1]
铁路公路板块9月16日涨0.38%,五洲交通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7841.76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6 16:46
板块表现 - 铁路公路板块整体上涨0.38% 领涨个股为五洲交通(涨幅5.36%)和三峡旅游(涨幅4.96%)[1] - 上证指数上涨0.04%至3861.87点 深证成指上涨0.45%至13063.97点[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上涨 10只个股下跌 呈现分化态势[1][2] 个股涨跌 - 涨幅前三位:五洲交通(收盘价4.52元 涨幅5.36%) 三峡旅游(收盘价7.40元 涨幅4.96%) 富临远(收盘价10.77元 涨幅3.76%)[1] - 跌幅前三位:粤高速A(收盘价11.05元 跌幅0.81%) 山东高速(收盘价8.84元 跌幅0.67%) 重庆路桥(收盘价6.77元 跌幅0.59%)[2] - 成交额前三:三峡旅游(7.58亿元) 五洲交通(7.44亿元) 招商公路(2.50亿元)[1][2] 资金流向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7841.76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1.26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2.04亿元[2] - 主力净流入前三个股:锦江在线(3361.62万元 占比12.43%) 招商公路(3169.25万元 占比12.69%) 京沪高铁(1543.10万元 占比2.36%)[3] - 游资净流出最大个股:皖通高速(净流出2679.93万元 占比16.67%)和京沪高铁(净流出3787.81万元 占比5.79%)[3] 成交情况 - 成交量最大个股:广深铁路(45.40万手) 五洲交通(163.79万手) 三峡旅游(104.33万手)[1][2] - 成交额超亿元个股共15只 其中三峡旅游和五洲交通成交额均超7亿元[1][2] - 换手率较高个股:五洲交通(成交量163.79万手) 三峡旅游(成交量104.33万手) 广深铁路(成交量45.40万手)[1][2]
京沪高铁(601816) -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9-15 17:45
股东大会信息 - 2025年9月15日于北京海淀区召开,1761人出席[2] - 出席股东表决权股份占比76.4344%[2] - 11名董事、7名监事均出席[2][3] 议案表决情况 - 《关于修订〈公司章程〉暨取消监事会的议案》A股同意比例98.6330%[4] - 《关于修订〈公司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的议案》A股同意比例98.0412%[4] - 《关于修订〈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的议案》A股同意比例98.0353%[4] - 《关于制定〈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的议案》A股同意比例99.9600%[4] - 《关于公司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同意比例99.8384%[6] 其他 - 会议由北京市科瀚律师事务所见证,决议合法有效[7]
京沪高铁(601816) - 京沪高铁公司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法律意见书
2025-09-15 17:45
股东会安排 - 2025年8月4日董事会决定9月召开股东会[4] - 8月30日公告股东会通知[4] - 9月15日15:00现场会议在315会议室举行[4] 参会情况 - 1761人出席,代表股份37,396,073,232股,占比76.4344%[7] 会议审议 - 审议5项议案,含修订章程等[8] 会议规则 - 采取现场与网络投票结合,非累积投票制[4][10] - 议案为普通决议,二分之一以上通过[10]
从“运输干线”到“消费引擎”:京沪高铁公司的价值重估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16:41
核心观点 - 京沪高铁公司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强大的盈利能力以及消费属性特征,展现出超越传统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类企业的投资价值,有望实现估值重构 [1][6][9] 战略地位与客流基础 - 京沪高铁连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七省市,沿线七省市GDP占全国比重超过三成,是中国最具消费活力的区域之一 [2] - 高铁已成为中国公众中短途出行首选方式,2024年中国高铁发送旅客量超32亿人次,占铁路客运总量75%以上 [2] - 京沪高铁具备强大的客流基础与刚性需求,汇聚大量商务、旅游和通勤客流,形成稳定客源 [2] 商业模式与定价机制 - 公司采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将线路维护、车辆调度等环节委托给铁路局,自身专注于票务收入及路网服务收费 [4] - 京沪高铁率先实施票价市场化改革,推出多种浮动票价方案,根据季节、时段、客流量等因素动态调整 [2] - 2024年春运期间实现最高30%票价上浮,商务座常售罄,推动毛利率提升至46.92% [7] - 目前京沪高铁二等座票价较同程航空经济舱均价低20%以上,在舒适度、便捷性、行李携带等方面更具优势 [2] 盈利能力与股东回报 - 公司客运业务毛利率长期保持在45%以上,净利率稳定在25%左右,接近优质消费类企业盈利能力 [5] - 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分红比例持续提升,2023年和2024年分红总额分别达54.79亿元和57.83亿元 [5] - 外部冲击使经营现金流在2022年下降至68亿元后,2023年反弹至210.8亿元,2024年仍保持在200亿元以上 [3] 服务创新与增长潜力 - 公司提供高附加值服务与消费升级,如商务座、静音车厢、特色餐饮等,满足不同层次旅客消费需求 [3] - 探索高铁+文旅、高铁+商业等模式,在非票务收入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3][8] - 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如CR450)的研发应用将提升线路运行效率和旅客体验 [7] - 依托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化,沿线城市崛起将持续释放增量需求 [7] 运营效率提升空间 - 可通过加密班次、采用长编组列车或新型智能动车组提升单列运能 [7] - 采取更灵活、精细化的票价策略(如不同时段、席别、预售期的折扣与溢价)有助于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7] - 随着高铁网络不断完善,京沪高铁作为核心干线网络效应日益凸显,能够吸引更多跨线客流 [3][7]
京沪高铁:黄金运输大动脉的"消费级"价值重估
证券时报· 2025-09-12 13:27
文章核心观点 - 京沪高铁具备超越传统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特质 其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更接近消费类企业 当前市场估值未能充分反映其真正价值 采用消费类行业估值标准有望实现价值重估 [1][4][5] 战略地位与客流基础 - 连接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安徽 江苏 上海七省市 沿线GDP占全国比重超过三成 是中国最具消费活力的区域之一 [2] - 2024年中国高铁发送旅客量超32亿人次 占铁路客运总量75%以上 京沪高铁是其中佼佼者 [2] - 具备强大的客流基础与刚性需求 汇聚大量商务 旅游和通勤客流 形成稳定客源基础 [2] 商业模式与定价机制 - 采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 专注于票务收入及路网服务收费 收入依赖高密度商务客流及跨线列车使用费 [4] - 率先实施票价市场化改革 推出多种浮动票价方案 根据季节 时段 客流量等因素动态调整 [2] - 二等座票价较同程航空经济舱均价低20%以上 在舒适度 便捷性 行李携带方面更具价格竞争力 [2]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经营现金流2022年下降至68亿元 2023年反弹至210.8亿元 2024年保持在200亿元以上 [3] - 客运业务毛利率长期保持在45%以上 净利率稳定在25%左右 [4] - 2023年和2024年分红总额分别达54.79亿元和57.83亿元 分红比例持续提升 [4] 服务创新与非票务收入 - 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如商务座 静音车厢 特色餐饮等 满足不同层次旅客消费需求 [3] - 探索高铁+文旅 高铁+商业等模式 在非票务收入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3] - 持续深化服务创新 在提升服务品质 拓展非票务收入方面潜力巨大 [7] 估值水平与重估逻辑 - 市净率(PB)估值显著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未能体现盈利能力 品牌价值和成长潜力 [5] - 采用市盈率(PE)或市净率(PB)结合成长性(PEG)等消费类估值指标更能体现其价值 [5] - 稳定的客流增长 票价市场化带来的盈利弹性以及服务升级空间支持更高估值水平 [5]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 - 2024年春运期间实现最高30%票价上浮 商务座车票时常售罄 推动毛利率提升至46.92% [6] - 长三角一体化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化 将持续释放增量需求 [6] - CR450等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研发应用将提升线路运行效率和旅客体验 [6] - 通过加密班次 采用长编组列车 新型智能动车组等措施提升单列运能 [6] - 发展快运物流 文旅结合等新兴增长点 [7]
重仓白酒银行铁路!“泰信互联网+主题混合”现风格漂移,近三年跌20.67%,新任基金经理陈颖8月上任
新浪基金· 2025-09-10 17:51
基金持仓与主题偏离 - 泰信互联网+主题混合基金实际持仓与"互联网+"主题存在明显偏差 前十大重仓股覆盖白酒、铁路、银行、生物医药、农业等多个行业 包括贵州茅台、京沪高铁、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大盘价值型股票[1]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股票市值57.50% 占基金净值45.16% 但行业分布分散 未呈现聚焦互联网或科技成长股特征[2] - 贵州茅台自2019年二季度进入前十大重仓 京沪高铁与农业银行于2024年二季度新进 邮储银行在2024年四季度成为重仓股[2] 业绩表现 - 2025年以来回报4.97% 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12.74%)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水平(19.82%) 未跑赢自身业绩比较基准(6.97%)[3] - 长期表现不佳 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回报率均显著低于同类平均和主流指数 同类排名持续靠后[5] - 自2016年成立以来总回报58.50% 年化回报5.10%[5] 基金经理与投研团队 - 现任基金经理陈颖任职不足两月 回报已跌4.35%[6] - 除首任基金经理钱鑫取得143.10%回报外 后续经理任职回报多为负值 超越基准回报能力普遍较弱[6] - 投研团队稳定性与策略有效性存在疑问[6] 基金规模与持有人结构 - 最新规模0.43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 属典型迷你基金[8] - 100%由个人投资者持有 机构投资者完全缺位[8] - 管理人员持有5.91%比例 但与业绩落差相比激励效果微不足道[8] 投资策略与信息披露 - 基金经理在二季报中侧重宏观研判和"现金流折现"、"概率分布"、"赔率与胜率"等广义价值投资框架 未深入阐述如何挖掘"互联网+"领域投资机会[10] - 投资思路更像全市场选股 而非主题投资 定期报告表述与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存在脱节[10] - 反映基金管理人在投资纪律和投资者沟通方面存在不足[10]
2025年1-7月中国动车组产量为1074辆 累计增长40.4%
产业信息网· 2025-09-07 08:33
动车组产量数据 - 2025年7月中国动车组产量为16辆 同比下降5.9% [1] - 2025年1-7月中国动车组累计产量达1074辆 累计同比增长40.4% [1] 行业研究机构 - 智研咨询发布《2025-2031年中国动车组列车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1] - 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与智研咨询整理 [1] 产业链相关企业 - 涉及上市企业包括中国中车(601766) 中国通号(688009) 思维列控(603508) 京沪高铁(601816) 晋西车轴(600495) [1] - 同时包含神州高铁(000008) 康尼机电(603111) 辉煌科技(002296) 天宜上佳(688033) 威奥股份(605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