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核电(601985)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核电(601985) - 中国核电关于浙江金七门核电站1号机组浇筑核岛第一罐混凝土的公告
2025-08-10 16:15
项目进展 - 浙江金七门核电站1号机组于2025年8月10日浇筑核岛第一罐混凝土[1] 技术与容量 - 采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单台机组额定容量121.5万千瓦[1] 设计寿命 - 机组设计运行寿命为60年[1] 在建规模 - FCD后公司控股在建核电机组达13台,装机容量1513.8万千瓦[1]
华龙一号,有新进展!
人民日报· 2025-08-10 12:51
华龙一号核电项目建设进展 - 中核集团浙江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混凝土浇筑启动 标志着公司在浙江第三个核电基地机组建设全面启动 [1] 项目规划与技术参数 - 金七门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 采用华龙一号机型 单台机组额定容量120万千瓦 设计运行寿命60年 [3] - 1、2号机组于2023年12月29日获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 采用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 [3] - 全部建成后总装机容量约720万千瓦 预计年发电量550亿千瓦时 相当于宁波市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一半 [3] 环保效益 - 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500万吨 相当于植树造林约65个宁波东钱湖景区面积 [3] 投资主体 - 金七门核电项目由中核集团上市公司中国核电(601985)投资控股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 [3]
“华龙一号”添新成员 浙江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建设全面启动
央视新闻· 2025-08-10 12:40
核电建设进展 - 浙江宁波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混凝土开始浇筑 核岛建设全面启动 [1] - 该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 设计运行寿命60年 [1] - 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达550亿千瓦时 [1] 项目影响 - 550亿千瓦时年发电量相当于宁波市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一半 [1] - 项目全部投运后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500万吨 [1] 行业技术地位 - 全球共有41台核准在建及在运的"华龙一号"机组 [1] - "华龙一号"成为全球核准在建/在运机组数量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 [1] - 该技术当前是我国核电建设的主力堆型 [1]
浙江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建设全面启动
新华财经· 2025-08-10 12:13
核电项目建设进展 - 中核集团浙江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混凝土浇筑启动,标志着浙江第三个核电基地机组建设全面展开 [1] - 金七门核电站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由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控股,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 [1] - 1、2号机组于2023年12月29日获核准,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单台机组额定容量120万千瓦,设计运行寿命60年 [1] - 项目全部建成后装机约720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可达550亿千瓦时 [1] 公司股权结构 - 浙江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的业主单位是中核浙能能源有限公司 [1] - 中核浙能由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1%、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 [1] - 中核浙能成立于2014年2月7日,专注于核电、清洁能源及相关项目的开发与技术咨询服务 [1] 核电技术发展 -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开工建设十周年,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 [2] - 截至目前"华龙一号"获核准、在建、在运机组数量已超过40台,成为当前核电建设主力堆型 [2]
全国核科普夏令营在昌江核电基地举行
海南日报· 2025-08-10 07:26
行业活动 - 第十三届"魅力之光"杯全国核科普夏令营暨国际公众沟通活动在海南昌江核电基地举行,活动形式包括主旨演讲、沙龙对话、IP形象发布等多元形式 [1] - 活动搭建起核能科普与国际交流的桥梁,实现权威解读与公众互动的深度融合 [1] - 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核能发展的核心议题作主旨演讲,通过全球视角、安全解读、学术界的深度分析、企业的实践分享,构建起核科普的立体网络 [1] 科普推广 - 十位核科普讲解员在"魅力之光"十佳核科普讲解员风采展示活动中,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复杂的核科学知识 [1] - 主办方发布《沟通无界 核创未来》倡议书,呼吁加强核科普资源共享、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创新传播形式 [1] - 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的卡通形象"玲龙宝宝"在活动中亮相 [1] 主办单位 - 活动由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协、中核集团联合指导 [1] -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承办 [1]
公用事业及环保产业行业研究:如何拆解并对比23-25年用电增长的结构性特征?
国金证券· 2025-08-09 20:27
行业投资评级 - 公用事业及环保产业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1] 核心观点 - 用电增长结构呈现分化特征:2025年1-5月充电桩用电和三产增长韧性较强(贡献率分别达16.5%和26.2%),二产和居民用电表现疲软(贡献率46.3%和7.7%)[3][38] - 电力能源央企下半年重点布局新能源开发、新型储能及海外业务,加速能源结构转型[3] - 零碳园区建设政策出台,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和产业深度脱碳[3] 用电结构分析 城乡居民用电 - 2025年1-5月增量贡献率7.7%,较2024年18.2%大幅下滑,主因暖冬现象[3][38] 第二产业用电 - 增量贡献率持续下滑至46.3%,内部分化显著: - 四大高耗能行业贡献率11.4%,较2023年22%下降明显[3][38] - "两新"制造业贡献率提升至5.0%,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3][38] - 消费品制造业贡献率仅0.8%,受中美关税冲击[3][38] 第三产业用电 - 剔除电能替代后贡献率稳定超20%,AI发展拉动信息传输行业用电增长[3][38] 充电桩用电 - 2025年1-5月同比增速约49.2%,贡献率提升至16.5%,反映电气化转型加速[3][38] 能源价格动态 煤炭 - 欧洲ARA港动力煤价周涨2.6%至102.5美元/吨,纽卡斯尔煤价涨2.5%至112美元/吨[42] - 国内秦皇岛动力煤价周涨3.5%至678元/吨,北方港库存环比降8%至2478万吨[42] 天然气 - 欧洲TTF天然气价周涨1%至11.44美元/百万英热,美国Henry Hub价跌10%至2.70美元/百万英热[56] 碳市场 - 全国碳配额价格微跌0.33%至72.19元/吨,深圳市场成交量最高(7.39万吨)[58] 投资建议 电力板块 - 火电:推荐皖能电力、华电国际,关注电力供需紧张区域资产[2] - 水电:长江电力受益于稳定电价和供需紧张[2] - 核电:中国核电具备投产周期和分红潜力[2] - 新能源:龙源电力(H)为风电运营龙头[2] 环保板块 - 城市综合服务商玉禾田为推荐标的[65] 行业景气度 - 风电装机年内新增51.3GW,光伏新增212.2GW,但光伏利用小时数降至460h[66] - 垃圾焚烧板块自由现金流改善,年内新增装机62万千瓦[68] - 核电受益于漳州机组投运,1-6月发电量同比高增[68]
全球聚变行业爆发式增长,多家A股公司宣布入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9 17:20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由中核集团牵头 多家能源巨头和产业资本战略入股 注册资本增资超114亿元 成为推进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 [2] - 公司股东包括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昆仑资本、上海聚变、国绿基金、浙能电力及四川聚变 认购价格为1.0019元/注册资本 [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资产总额53.69亿元 所有者权益53.67亿元 上半年无营业收入 净利润亏损4325.89万元 [12] 全球聚变行业投资与技术进展 - 全球聚变行业总投资额达97.66亿美元 较2021年增长414% 接近百亿美元规模 [4] - 磁约束聚变是主流技术路线 占比49% 氘氚燃料方案占比68% 氢硼方案次之 [4]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组件制造完成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购买CFS公司200兆瓦聚变电力 美国Helion Energy启动首座聚变发电厂建设 [7] 中国核聚变技术突破 - 东方超环(EAST)实现1亿℃高温下等离子体运行1066秒 刷新稳态运行时长纪录 [5] - 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双亿度"运行(原子核1.17亿℃ 电子1.6亿℃) 进入聚变燃烧实验阶段 [5] - 合肥BEST紧凑型聚变装置提前两个月进入总装 计划2027年建成并演示发电 [5] - 新奥"玄龙-50U"实现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 跻身国际球形环先进行列 [6] 商业化时间表与资本布局 - 35家聚变公司预计2030-2035年运营商业示范电站 28家公司计划同期实现并网 [8]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预测2030年前实现中国首盏"核聚变灯"点亮 [7] - 聚变新能(安徽)获增资扩股至145亿元 股东包括皖能电力、蔚来汽车等 [13] 产业链与供应链发展 - 安泰科技、西部超导、许继电气等A股公司进入核聚变供应链 安泰科技已交付EAST、ITER等项目并中标新合同 [15] - 广大特材批量供应核聚变超导线圈铠甲材料 中标BEST线盒机加工项目 [15] - AI与高温超导技术推动聚变产业化加速 预计全球每年新增2-3个聚变装置 [16]
通用设备行业深度(R3):核电拐点已至,景气度有望持续
财信证券· 2025-08-08 17:33
行业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行业"领先大市"评级 [2] - 核电设备交付将迎来持续高峰期 [6] 核心观点 - 核电核准连续超预期,"十四五"期间累计核准46台机组,支撑行业持续高景气度 [6][19] - 2024年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1469亿元,同比增长54.79%,创历史新高 [6][25] - 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熟度提高,国产化率超85%,核心设备100%国产化 [6][44] - 乏燃料处理能力缺口不断扩大,预计2035年缺口超4000吨,2050年达4万吨 [61] - 四代核电、小型堆(SMR)和核聚变技术带来长期发展潜力 [6][67] 行业增长潜力 - 短期:2025年核电装机目标7000万kw,当前5943万kw [12] - 中期:2030/2035年装机预计达1亿kw/1.5亿kw [14] - 远期:2060年规划目标4亿kw,年均需投产8台机组 [14] 核电设备国产化 - "华龙一号"已实现400多项关键设备国产化,包括核岛主设备、核级仪控系统等 [44] - 压水堆主泵、核电阀门、蒸汽发生器等核心装备国产替代加快 [6] - 中核科技核级阀门覆盖四代堆型,江苏神通核电阀门市占率超90% [46][81] 乏燃料处理需求 - 单台百万kw机组年产生乏燃料20-25吨,现有贮存能力不足 [55] - 闭式循环模式可提高铀资源利用率50倍以上 [49] - 首个200吨商用乏燃料处理厂2025年投运,第二个在建 [58] 核聚变技术进展 - 中国环流三号实现1.17亿度原子核温度,进入燃烧实验阶段 [67] - BEST项目2027年建成,CFETR计划2035年建成 [66] - 2022-2024年可控核聚变行业融资超30亿元,2025年单笔融资达17.6亿元 [68][69] 重点公司分析 - 江苏神通:核电阀门龙头,2024年新增订单11.02亿元(+37.24%) [82] - 中核科技:核工程阀门收入8.39亿元(+35.5%),占比45.5% [78] - 崇德科技:华龙一号主泵轴承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97] - 景业智能:乏燃料处理机器人供应商,中核集团收入占比76.55% [92]
公用事业行业8月8日资金流向日报
证券时报网· 2025-08-08 17:23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8月8日下跌0.12% [1] - 申万行业中有17个行业上涨 涨幅居前为综合行业(1.56%)和建筑材料行业(1.16%) [1] - 计算机行业下跌2.38% 电子行业下跌1.15% [1] 资金流向概况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410.85亿元 [1] - 8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电力设备行业净流入20.24亿元且上涨0.62% [1] - 23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计算机行业净流出136.21亿元 电子行业净流出114.49亿元 [1] 公用事业行业表现 - 行业整体上涨0.67% 主力资金净流入11.32亿元 [2] - 行业132只个股中111只上涨 5只涨停 64只个股获资金净流入 [2] - 资金净流入超5000万元个股6只 华银电力净流入8.42亿元居首 [2] 公用事业个股资金流入 - 华银电力净流入8.42亿元 涨幅9.96% 换手率18.41% [2] - 上海电力净流入1.66亿元 涨幅6.52% [2] - 华电国际净流入1.15亿元 涨幅2.63% [2] - 洪通燃气净流入8438.09万元 涨幅10.03% [2] - 涪陵电力净流入7468.47万元 涨幅3.75% [2] 公用事业个股资金流出 - 长江电力净流出2.40亿元 跌幅0.71% [3] - 中国核电净流出9172.26万元 跌幅0.11% [3] - 九丰能源净流出3191.48万元 涨幅3.15% [3] - 露笑科技净流出3054.91万元 跌幅1.06% [3] - 陕西能源净流出2813.63万元 跌幅0.74% [3]
总额为2.4万亿元!中上协发布2025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
搜狐财经· 2025-08-08 15:51
现金分红总额增长 - 2024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 较2023年度增长9% [1] - 9家公司现金分红金额超过500亿元 33家超过100亿元 61家超过50亿元 [1] - 连续分红公司数量显著上升 上市满三年的公司中2447家近三年连续现金分红 数量增长12% 上市满五年的公司中1681家近五年连续现金分红 数量增长6% 其中210家近五年分红连续增长 [1] 现金分红榜单编制标准 - 榜单基于现金分红客观数据 综合考量多维因素 形成现金分红总额、股利支付率、股息率三个榜单 每个榜单100家公司 [2] - 强调诚信合规底线 将违法违规、资本市场诚信、审计意见等作为前置条件 异常分红行为纳入负面调整因素 不合规公司一票否决 [2] - 注重分红连续性、稳定性 对分红数据进行三到五年长周期评价 增加多年连续分红、分红连续增长等前置条件 [2] - 注重多维度评价 综合考量分红金额和分红比例 结合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激励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上市公司 [2] 现金分红总额榜单公司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石油、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位列现金分红总额榜单前五名 [3] - 贵州茅台、招商银行、中国神华、中国平安、中国石化进入前十名 [3] - 榜单包含100家公司 涵盖银行、能源、制造、消费等多个行业 [3][4] 股利支付率榜单公司 - 东阿阿胶、焦点科技、佐力药业、美股份、网宿科技位列股利支付率榜单前五名 [4] - 伊利股份、贵州茅台、羚锐制药、佛燃能源、中创物流进入前十名 [4] - 榜单包含100家公司 覆盖医药、科技、消费、制造等领域 [4][5] 股息率榜单公司 - 伊朗良田、宇通客车、好想尔、潞安环能、立霸股份位列股息率榜单前五名 [5] - 恒浓煤电、富霖美、广汇能源、中谷物流、陕西煤业进入前十名 [5] - 榜单包含100家公司 涉及能源、交通、金融、消费等行业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