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智航(688277)
icon
搜索文档
天智航: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4-10-15 19:38
会议情况 - 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10月15日召开,9位董事全部出席[2] 激励计划 - 拟授予限制性股票不超2234.3850万股,占总股本4.97%[3] 议案表决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等多议案表决通过[4][5][8] 股东大会 - 同意召开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9]
天智航: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的法律意见
2024-10-15 19:38
公司基本信息 - 天智航于2010年10月22日发起设立,2020年7月6日在科创板上市,代码688277[6][8] - 天智航注册资本为44,939.1939万元[8] - 天智航持有2023年5月31日换发的《营业执照》,代码911101085636544700[8] 激励计划概况 - 2024年10月15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议案[11][52][53] - 激励对象共74人[15] - 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不超2234.3850万股,占股本总额4.97%[19] - 2023年与本次拟授予合计3094.1350万股,占股本总额6.89%[19] - 全部在有效期内激励计划涉及标的股票总数未超股本总额20%[19] - 任一激励对象获授股票累计未超股本总额1%[19]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42个月[25] 激励对象分配 - 徐进获授80.0000万股,占本次授予总量3.58%,占总股本0.18%[21] - 马敏获授220.0000万股,占本次授予总量9.85%,占总股本0.49%[21] - 核心及其他骨干人员67人获授1767.0550万股,占本次授予总量79.08%,占总股本3.93%[23] 授予与归属安排 - 需在股东大会通过后60日内完成授予等程序[27] - 限制性股票分两期归属,比例各50%[30] - 董事和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25%,离职半年内不得转让[33] - 董事和高管股票买卖6个月内收益归公司[33] 授予价格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4.53元[35] - 《激励计划(草案)》公告前1个交易日均价50%为每股4.53元[37] - 《激励计划(草案)》公告前20个交易日均价50%为每股4.49元[37] - 《激励计划(草案)》公告前60个交易日均价50%为每股4.09元[37] - 《激励计划(草案)》公告前120个交易日均价50%为每股4.08元[37] 授予和归属条件 - 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报和内控不能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40][43] - 激励对象获授各批次限制性股票归属前须任职12个月以上[44] 业绩目标 - 2025年营收增长率目标值20%,触发值14%,需取得不少于1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许可[45] - 2026年营收增长率目标值45%,触发值32%,累计需取得不少于3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许可[46] 归属比例计算 - 营收增长率或产品上市许可达目标值,公司层面归属比例100%[46] - 营收增长率在触发值和目标值间,公司层面归属比例=A/Am*100%[46] - 营收增长率和产品上市许可均未达触发值,公司层面归属比例为0[46] - 激励对象绩效考核S档,个人层面归属比例100%;A档80%;B档60%;D档0%[48] 实施程序 - 激励计划须经出席股东大会股东所持有效表决权2/3以上通过方可实施[54] - 公司已履行现阶段信息披露和法定程序,后续按规定履行义务[55][58]
天智航:监事会关于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的核查意见
2024-10-15 19:36
激励计划资格 - 公司不存在禁止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情形[1] - 公司具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主体资格[2] 激励对象 - 激励对象不存在不得参与激励计划的情形[2] - 激励对象未包括独立董事、监事,范围符合规定[3] 流程安排 - 激励对象名单将公示不少于10天[3] - 监事会将在股东大会审议前5日披露审核意见及公示说明[3] 计划合规 - 《激励计划(草案)》制定、审议流程和内容符合规定[3] - 公司无向激励对象提供财务资助的计划或安排[4] 计划结论 - 实施激励计划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无损股东利益[4] - 监事会同意公司实施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4]
天智航: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
2024-10-15 19:36
激励计划 - 公司拟实施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1] - 考核年度为2025 - 2026年,每年考核一次[7][11] 业绩目标 - 2025年相比2024年收入增长率目标值20%,触发值14%[7] - 2026年相比2024年收入增长率目标值45%,触发值32%[7] 产品目标 - 2025年需取得不少于1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许可[7] - 2025 - 2026年累计需取得不少于3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许可[7] 考核相关 - 激励对象绩效考核分五档,归属比例不同[9] - 考核结束5个工作日内通知结果[13] - 绩效考核记录保存期5年[14] 实施条件 - 办法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且激励计划生效后实施[14]
天智航: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
2024-10-15 19:36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2024年授予总量2234.385万股,占股本总额4.97%[1] - 董事等获授数量及占比明确[1] - 核心及骨干人员获授1767.055万股,占79.08%[1] 激励限制 - 激励对象获授股票不超股本总额1.00%[3] - 有效期内激励计划标的股票累计不超20.00%[3] 激励对象范围 - 激励对象不包括独立董事、监事[3]
天智航:第五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4-10-15 19:36
会议信息 - 公司第五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通知于2024年10月10日送达,10月15日召开[2] - 应出席监事3人,实际出席3人[2] 激励计划表决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表决全票通过[3]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表决全票通过[5] - 《关于核实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的议案》表决全票通过[7] 后续安排 - 公司将在股东大会前公示激励对象姓名和职务,公示期不少于10天[7] - 监事会将于股东大会审议前5日披露审核意见及公示情况说明[7]
天智航: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告
2024-10-15 19:36
激励计划基本情况 - 2024年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不超过2234.3850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4.97%[2][6] - 2023年授予限制性股票859.7500万股,授予价格8.66元/股,占公司股本总额1.91%[4] - 2023年与本次拟授予合计3094.1350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6.89%[6] - 激励对象共74人,约占公司员工总数21.83%[8]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42个月[13] - 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4.53元[18] 激励对象获授情况 - 董事、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徐进获授80.0000万股,占授予总数3.58%,占股本总额0.18%[10] - 董事、总裁马敏获授220.0000万股,占授予总数9.85%,占股本总额0.49%[10] - 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刘铁昌获授22.5000万股,占授予总数1.01%,占股本总额0.05%[10] - 核心业务人员等67人共获授1767.0550万股,占授予总数79.08%,占股本总额3.93%[10] 归属安排 - 第一个归属期自授予之日起18个月后首个交易日起至30个月内最后一个交易日,归属比例50%[15] - 第二个归属期自授予之日起30个月后首个交易日起至42个月内最后一个交易日,归属比例50%[15] 考核目标 - 2025 - 2026年为考核年度,2025年相比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目标值20%、触发值14%,2026年相比2024年目标值45%、触发值32%[22] - 2025年需取得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许可(中国境内为三类)不少于1个,2025 - 2026年累计不少于3个[22] 实施程序 - 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拟定草案及摘要,董事会审议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27] - 监事会发表意见,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和律师发表专业意见[27] - 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需经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28] - 需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60日内完成授予等程序,否则终止计划[13] 数量与价格调整 - 资本公积转增等情况调整限制性股票数量和授予价格有相应公式[32][33][34] 费用摊销 - 假设2024年11月初授予2234.3850万股,需摊销总费用9966.58万元,2024 - 2027年分别摊销883.96万元、5303.75万元、3108.55万元、670.32万元[36] 特殊情况处理 - 公司财报或内控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激励计划终止[44] - 公司上市后最近36个月内未按规定进行利润分配激励计划终止[44] - 激励对象因个人过错等离职已获授但未归属限制性股票作废[46] - 激励对象因执行公务丧失劳动能力或身故,限制性股票可按原程序归属[46][47]
天智航: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2024-10-15 19:36
激励计划基本信息 - 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不超过2234.3850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44939.1939万股的4.97%[8][29] - 激励对象总人数为74人,占公司员工总数339人的21.83%[9][25]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4.53元/股[9][41]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42个月[9][33] 过往与本次激励合计情况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加上本次拟授予,合计3094.1350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6.89%[29] 部分人员获授情况 - 董事、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徐进获授80.0000万股,占授予总数比例3.58%,占股本总额比例0.18%[30] - 董事、总裁马敏获授220.0000万股,占授予总数比例9.85%,占股本总额比例0.49%[30] - 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刘铁昌获授22.5000万股,占授予总数比例1.01%,占股本总额比例0.05%[30] - 副总经理黄志敢获授20.0000万股,占授予总数比例0.90%,占股本总额比例0.04%[30] - 核心业务人员、其他骨干人员共67人,激励金额为1767.055,占比79.08%[31] 归属安排 - 第一个归属期自授予之日起18个月后首个交易日起至30个月内最后一个交易日止,归属比例50%[36] - 第二个归属期自授予之日起30个月后首个交易日起至42个月内最后一个交易日止,归属比例50%[36] 业绩考核目标 - 2025年营收增长率目标值20%、触发值14%,2026年营收增长率目标值45%、触发值32%[46][47] - 2025年需取得不少于1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许可,2025 - 2026年累计不少于3个[46][47] 费用摊销 - 假设2024年11月初授予,2024 - 2027年需摊销总费用9966.58万元,各年分别为883.96万元、5303.75万元、3108.55万元、670.32万元[69]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参数 - 公允价值计算标的股价为8.85元/股[68] - 有效期分别为18个月、30个月[68] - 历史波动率分别为17.1130%、16.3588%[68] - 无风险利率分别为1.5020%、1.6090%[68] 实施程序与限制 - 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表决需经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11][55] - 公司需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60日内完成授予等程序,否则终止[11][34][56] - 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或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等情形时,不能授予限制性股票[44] - 激励对象最近12个月内被证券交易所或证监会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情形时,不能授予限制性股票[44]
天智航:股东集中竞价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2024-10-13 17:24
减持前持股情况 - 先进制造基金持股23,893,412股,占总股本5.32%[2] - 京津冀基金持股23,893,412股,占总股本5.32%[2] - 二者合计持股47,786,824股,占比10.63%[5] 减持情况 - 先进制造基金减持108,175股,占总股本0.024%[3] - 京津冀基金减持106,203股,占总股本0.024%[3] - 先进制造基金减持总额1,553,144元,价格14.12-14.64元/股[6] - 京津冀基金减持总额1,523,909元,价格14.13-14.63元/股[6] 减持后持股情况 - 先进制造基金持股23,785,237股,占比5.29%[6] - 京津冀基金持股23,787,209股,占比5.29%[6] 其他 - 减持时间为2023/8/29~2023/8/31,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6]
对话机器人专家王田苗:10% 的人设计机器,40% 的人服务机器,50% 的人享受爱好
晚点LatePost· 2024-09-23 11:35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与趋势 - 人形机器人领域当前存在泡沫,但泡沫对科学发展和产业推动具有必要性[2][43] - 通用具身智能技术大规模应用爆发仍需5-10年,但专用场景落地可能在未来1-2年实现[34] - 行业将经历周期性调整,预计2023年底至2024年初进入低落期[5][42] 科学家创业与孵化模式 - 科学家创业需克服管理短板,核心是放权让利,让学生成为决策主体和大股东[3][20][21] - 硬科技孵化需关注三要素:市场需求匹配度、技术成熟度(2-3年窗口期最佳)、团队能力[30] - 孵化角色演进路径:从家长式管控→教练指导→啦啦队支持[23][24] 具身智能商业化路径 - 特斯拉Optimus等产品验证了工厂场景优先落地的策略,供应链定制(电机/减速器/丝杠)是关键[46] - 新机会存在于传统机器人渗透率低的领域:物流/商超/清洁/医疗/电池回收等[49] - 技术替代将分阶段:标准化批量工作(50-60%)→人机协作(40%)→创造新岗位[54] 硬科技创业方法论 - 成功科技创业者需具备:强技术背景、团队互补性、持续学习能力[50][51] - 两类发展路径:专精特新(存活率高)vs平台型链主(死亡率高但规模大)[47] - 科学家转型需突破两点:全职All in意愿和商业思维培养(客户需求导向)[32] 产业历史经验与启示 - 日本企业通过专用化改造美国PUMA机器人,成就工业机器人产业霸主地位[35][36] - 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阶段类比1970年代第一代工业机器人,需经历场景适配过程[37] - 技术演进规律:短期效果常被高估,长期价值易被低估[45] 未来劳动力结构展望 - 社会分工可能演变为:10%设计机器、40%服务机器、50%专注爱好[8][55] - 机器人将替代"五类工作":单调/重复/肮脏/劳累/危险的标准化任务[54] - 护理类工作难以被替代,因需情感陪伴和零容错要求[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