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智航(688277)
搜索文档
AI与机器人盘前速递丨具身大模型机器人领域最大单笔融资出现,中国银行业大模型应用走在前列
新浪财经· 2025-06-24 09:14
市场表现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收跌0.72%,持仓股恒玄科技下跌5.46%、澜起科技下跌4.36%、石头科技下跌3.62% [1] - 机器人ETF(562500)收涨0.50%,持仓股东杰智能涨10.47%、天智航涨7.27%、快克智能涨3.04%,当日交易金额3.59亿元 [1] 行业动态 - 华为与软通动力合作开发具身智能上下料机器人,聚焦通用人形场景和3C制造场景替代,并与信捷电气、雅迪合作打造车架六足装配机器人 [2] - 道和通泰机器人与华为云联合研发"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已在国内某油田落地样板点 [2] - 中国银行业大模型应用从国有大行扩展至头部区域性银行,全面渗透前中后台业务 [2] - 银河通用完成11亿元新一轮融资,创具身大模型机器人领域单笔融资最高纪录,两年累计融资超24亿元 [2] 投资策略 - A股估值处于历史中等水平,风险溢价和股息率具备较高性价比,资金面有望稳中向好 [3] - 科技创新是A股新供给侧改革核心动力,TMT板块景气度回暖,建议关注AI算力、AI应用、具身智能、创新药等方向 [3] - 红利板块具备防御属性,央企高股息标的与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契合 [3] ETF产品 - 机器人ETF(562500)规模破百亿,覆盖中国机器人产业链最全 [4]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聚焦AI产业,具备20%涨跌幅和中小盘弹性 [4]
天智航:以原研创新为帆 破浪骨科手术机器人新蓝海
证券日报· 2025-06-23 01:11
行业趋势 - 骨科手术需求逐年攀升,受人口老龄化和骨科疾病低龄化趋势推动 [2] - 行业从"经验依赖"向"标准量化操作"转型,精准、微创、智能需求推动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 [2] - 2024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95.9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34.5%,预计2025年达110.3亿元 [8] 公司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精度达亚毫米级(小于1mm),累计完成超11万例手术,覆盖全国200余家医院 [2] - 产品分为三部分:高精度光学跟踪系统("透视眼")、操作与导航平台("智慧脑")、机械臂("稳定手") [3] - 2025年天玑思睿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脊柱、创伤、关节三大骨科领域全覆盖 [4] - 截至2024年末累计申请专利596项(发明专利232项),授权401项(发明专利74项),有效专利386项(发明专利70项),37项软件著作权 [4]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1.17亿元,占营收65.34%,研发人员123人,占员工总数40.07% [3] - 产品迭代周期约4-5年:2016年天玑®1.0上市,2021年天玑®2.0推出,2025年天玑思睿上市 [4] 远程手术与5G应用 - 2006年完成中国首例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2019年全球率先开展5G多中心远程手术,累计远程手术超1000例 [6] - 5G技术实现0.01秒超低延迟和10Gbps传输速率,支持跨地域协作(如新疆-北京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6] 市场拓展与盈利结构 - 骨科手术机器人从三级医院向二级及以下医院渗透,基层市场重要性凸显 [7] - 盈利结构变化:耗材与技术服务营收占比从0%提升至超50%,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超100%达5858.38万元 [8]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全面超越进口产品,技术突破和临床应用成果显著 [8] 国际化战略 - 产品获欧盟CE认证,海外市场成为重要战略目标,计划制定差异化市场策略 [9]
天智航: 关于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9 19:04
业绩说明会安排 - 公司计划于2025年6月27日上午10:00-11:00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通过上证路演中心网络互动形式进行 [1][4] - 说明会将针对2024年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的经营成果、财务指标与投资者互动交流 [1] - 投资者可在2025年6月20日至6月26日16:00前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提问预征集"栏目或公司邮箱提交问题 [2][4] 参会人员 - 参会人员包括总经理徐进、独立董事张瑞君、财务总监齐敏、董事会秘书黄军辉,特殊情况可能调整 [1] 投资者参与方式 - 投资者需登录上证路演中心(https://roadshow.sseinfo.com/)在线参与互动 [1][2] - 说明会结束后,投资者可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查看会议内容回顾 [2] 联系方式 - 咨询联系人:证券投资部,电话010-82156660-8009,邮箱tinavi@tinavi.com [2]
天智航(688277) - 关于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06-19 18:30
报告发布 - 公司于2025年4月29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3] 业绩说明会 - 公司计划于2025年6月27日上午10:00 - 11:00举行业绩说明会[3] - 以网络互动形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召开[4][5] - 投资者可于2025年6月20日至26日16:00前提问[5][7] - 参加人员有总经理徐进等[6] - 投资者可于说明会时间登录上证路演中心参与[7] - 联系人是证券投资部,有联系电话和邮箱[8] - 说明会后可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查看情况及内容[8]
手术机器人市场狂飙背后的危机
36氪· 2025-06-16 09:54
市场增长态势 - 2025年1-5月手术机器人中标150台 同比增长82.9% [1] - 2025年一季度天智航营收5858万元 同比增长102.40% [6] - 2024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新增装机58台 国产低于1000万元产品合计销量33台 [5] 行业竞争格局 - 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16款产品获批 骨科超50款获批 穿刺类10余款获批 [1] - 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价格区间1400-1700万元 达芬奇均价约2300万元 [4] - 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价格高于市场均价19% 但占据50%市场份额 [5] 融资环境变化 - 2020-2022年行业年融资27-30笔 2024年骤降至9笔 [1][3] - 英国CMR Surgical完成2亿美元融资后寻求出售 [1] - 国内血管介入机器人企业获数千万元融资后破产拍卖 [1] 临床价值挑战 - 冠脉介入机器人手术成功率96% 但11%简单病变需转为人工操作 [2][4] - 精锋多孔机器人97%手术为四级高难度术式(7760/8000例) [11] - 术锐单孔机器人成为国内首款覆盖四大外科领域的产品 [10] 技术创新方向 - 精锋医疗推出配备AI导航的全柔性支气管镜机器人CP1000 [8] - 微创机器人图迈系统建立跨洲际远程手术网络 覆盖103个国家 [10] - 瑞龙外科分体式腔镜机器人兼容传统器械降低采购成本 [9] 市场拓展策略 - 微创机器人2024年海外市场取得超20台商业化订单 [12] - 精锋医疗在波兰建立欧洲培训中心 与Dornier合作推广至西葡市场 [12] - 县级医院已采购腔镜/骨科/神经外科等多类别手术机器人 [14] 企业业绩表现 - 天智航2024年总营收下降14.9%至1.79亿元 但配套耗材收入增长28.52% [5][6] - 微创机器人2024年营收2.57亿元 同比增长146% [12] - 精锋支气管镜机器人2024年完成近200例远程手术探索 [9]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变更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6-14 07:42
保荐代表人变更 - 公司收到中信建投证券关于变更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函件 原保荐代表人陆丹君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公司首发上市项目的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 [1] - 中信建投作为公司首发上市项目的保荐机构和持续督导机构 法定持续督导期限至2023年12月31日止 但因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完毕 将继续履行持续督导责任直至资金使用完毕 [1] - 中信建投委派邵路伟接替陆丹君担任公司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 变更后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为孙栋和邵路伟 [2] 新任保荐代表人背景 - 新任保荐代表人邵路伟为硕士研究生学历 曾主持或参与云中马IPO 天智航IPO 金春股份IPO 金禾实业IPO 永清环保IPO 开元仪器IPO 晶澳科技非公开及借壳重组等项目 [4] 公司致谢 - 公司董事会对原保荐代表人陆丹君在首发上市项目保荐发行及持续督导期间的贡献表示感谢 [3]
天智航(688277) - 关于变更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2025-06-13 17:45
保荐代表人变更 - 原保荐代表人陆丹君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1] - 邵路伟接替陆丹君担任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2] - 变更后首发上市项目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为孙栋和邵路伟[2] 督导相关信息 - 中信建投法定持续督导期限至2023年12月31日[1] - 中信建投将对未使用完毕的募集资金继续履行督导责任[1] 新保荐代表人情况 - 邵路伟为硕士学历且有丰富项目经验[4] - 邵路伟曾参与云中马、天智航等公司IPO项目[4] - 邵路伟曾参与晶澳科技非公开、借壳重组等项目[4] 公告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5年6月14日[3]
【私募调研记录】江苏高科调研天智航
证券之星· 2025-06-13 08:10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江苏高科近期调研了天智航 参与公司现场交流及《股东来了》投资者活动[1] - 天智航2024年机器人设备销售收入下降47.39% 配套设备及耗材收入增长28.52% 技术服务收入增长104.26%[1] - 耗材+服务类收入提升成为行业共识 公司已完成1000余例机器人远程手术 覆盖24个省市70余家医院[1] - 骨科手术机器人以三级医院为主 正逐步向二级及以下医院渗透 天智航在该市场处于领先地位[1] - 天智航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获欧盟CE认证 将推进海外市场布局[1] 机构背景 - 江苏高科成立于1997年 是国内较早成立的专业创业投资公司 净资产从二千多万发展到十七个多亿[2] - 公司投资20多家企业中已有8家成功上市 多数项目实现资本快速增值 在创投行业处于领先地位[2] - 投资模式以自有资金为主搭配PE基金 注重长期投资 以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盈利水平为主要目的[2] - 为被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包括完善治理结构 资源整合 财务咨询 辅助上市等[2] - 项目退出途径包括境内外上市 国内企业收购和管理层回购等[2]
每周股票复盘:天智航(688277)2024年营收1.79亿,2025年Q1业绩增长超102%
搜狐财经· 2025-05-31 08:1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30日收盘,天智航报收于13.63元,较上周11.86元上涨14.92% [1] - 本周盘中最高价14.16元,最低价11.76元 [1] - 当前总市值61.7亿元,在医疗器械板块市值排名48/126,两市A股市值排名2405/5146 [1] 财务数据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亿元,其中机器人设备收入7430万元(同比下降47.39%),配套设备及耗材收入5486万元(同比增长28.52%),技术服务收入4296万元(同比增长104.26%)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858.38万元,较2024年同期2894万元增长102.40% [1][5] 产品应用 - 2024年天玑系列骨科手术机器人全年手术量超3.9万例,2023年为超2.4万例,2022年为超1.2万例 [2][5] - 2025年一季度手术量已完成超1.1万例 [2] - 产品已进入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00余家医疗机构,累计手术量突破11万例 [2][5] 技术能力 - 2006年完成我国首例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2019年开展5G骨科机器多中心远程手术,累计实操经验1000余例 [3] - 远程手术技术可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院手术能力 [3] 研发团队 - 公司员工307人,其中博士、硕士学历90人,研发人员123人(占员工总数40.07%) [4][5] - 研发团队覆盖机械、控制、软件、临床等专业,具备医疗机器人全产业链实践经验 [4] - 主要技术以自主研发为主,核心人员来自国内外知名机构 [4]
天智航(688277)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025-05-22 21:18
融资情况 - 2020年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4190.00万股,发行价12.04元/股,募集资金总额5.04476亿元,扣除费用后实际募集净额4.4830070609亿元[2]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2954.5091万股,发行价12.5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3.7019999023亿元,扣除费用后实际募集净额3.59756594亿元[3] 合规情况 - 2024年度公司在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生须保荐人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事项[6] - 2024年度公司在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生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事项[6] - 2024年度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未受证监会行政处罚等[7] - 2024年度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7] - 2024年度公司不存在公共传媒报道相关问题及应披露未披露等情况[7] - 2024年度公司未发生涉嫌违反上交所相关业务规则等情形[7] 业绩数据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84.26万元,同比下降14.85%[1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21,129,693.02元,2023年为 -156,386,688.67元,亏损收窄22.54%[19]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69,744,701.98元,2023年为 -214,009,396.46元,亏损收窄20.68%[19]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98,652,865.47元,2023年为 -170,497,435.75元,同比增加42.14%[19][20]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67,845,501.07元,较2023年末增长2.45%[19] - 2024年末总资产为1,691,716,774.29元,较2023年末增长4.46%[19] 人员与研发 - 公司共有员工307人,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人员90人,研发人员123人,占员工总数的40.07%[2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积申请专利596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32项),累积获得专利授权401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4项),目前有效专利386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对37项软件申请了软件著作权[26] - 2024年度公司研发支出为1.17亿元,相较2023年度的1.50亿元减少22.33%;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5.34%,较2023年度减少6.29个百分点[27] - 2024年费用化研发投入8559.55万元,较上年度减少39.00%;资本化研发投入3125.14万元,较上年度增加208.66%[28] - 2024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26.75%,较上年度增加20.02个百分点[28] - 报告期内公司新提交专利申请76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6项),新获得专利授权5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9项)[29]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4.48亿元,募集资金支出总额4.36亿元,募集资金余额754.56万元[32] -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3.60亿元,募集资金支出总额2.07亿元,本期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9000万元,募集资金余额6432.70万元[34] -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一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将于2025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智慧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将于2026年6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35] - 2024年公司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规定,不存在违规使用情形[35] 股权情况 - 董事长张送根年初与年末持股均为7566.40万股,变动为0[36] - 董事、总经理徐进年初与年末持股均为32.00万股,变动为0[36] - 董事王彬彬年初与年末持股均为11.00万股,变动为0[36] - 副总经理刘铁昌年初与年末持股均为4.00万股,变动为0[37] - 财务总监齐敏年初与年末持股均为3.00万股,变动为0[37] - 核心技术人员赵永强年初与年末持股均为5.00万股,变动为0[37] - 公司董监高和核心技术人员合计年初与年末持股均为7621.40万股,变动为0[37] - 张送根通过智汇合创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260.2438万股[37] - 徐进通过智汇合创持有89.2327万股,通过智汇德创持有106万股[38] - 王彬彬通过智汇合创持有公司股份512.0829万股[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