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诚益通(300430)
icon
搜索文档
投资人“掘金”脑机接口新赛道,芯片、算法等仍需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19:59
脑机接口概念市场表现 - A股脑机接口板块近期持续上扬 塞力医疗涨停 三博脑科涨幅超5% 佳禾智能和麒盛科技涨幅3%以上 诚益通、狄耐克、乐普医疗和熵基科技涨幅2%以上[1] - 投资者密集通过互动平台询问上市公司脑机接口布局 近两个月已有机构提前关注相关机遇[1] 产业链发展机遇 - 脑机接口产业应用目前以医疗为主 未来在教育、游戏、智能家居等领域占比将逐步提升[2] - 软件层面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创新机会 硬件层面正开发更高精度传感器 设备趋向轻便便携 侵入性与人体兼容性持续改善[2] - 多模态联合应用成为信息交互发展趋势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商业化进程领先[7] 上市公司布局情况 - 诚益通采用侵入式与非侵入式双轨战略 非侵入式领域将康复设备与脑机接口结合升级产品功能 首款C端产品样机已于2025年4月推出[3] - 三博脑科在诊疗中使用脑磁图、头皮脑电图等技术 控股子公司福建三博正开展脑机接口受试招募 评估静脉内介入脑机A型传感器安全有效性[4] - 成都华微提供信号采集高精度ADC和信号后处理低功耗FPGA/MCU 南京熊猫开发脑机接口智能交互显示终端 伟思医疗已获得脑电信号采集等核心技术[5] - 岩山科技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原理运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在游戏《黑神话:悟空》实现精准操控 大脑内部状态调控技术产品已进入定型阶段[5] - 熵基科技采用非侵入式技术路径 侧重教育与养老领域预防性干预 产品定位普惠型市场 同时联合推进侵入式基础技术积累[6] 技术挑战与突破 - 脑机接口核心技术壁垒包括硬件(电极、芯片)、脑机接口手术、脑电采集处理与分析 集中在产业链中上游[7] - 提高通道数面临芯片功耗和温升挑战 全植入无线通讯设备在通道数过高时面临数据量过大和无线传输带宽问题[7] - 非侵入式电极受头皮颅骨干扰 需突破抗干扰设计与高灵敏度材料技术 芯片研发需满足脑电信号高通量实时处理需求[7] - 脑虎科技与优刻得合作打造云边端完整技术架构 借助高性能算力成功搭建GPU算力平台和语料数据管理系统 支撑大规模模拟仿真实验[8]
我国侵入式脑机接口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相关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6-16 21:15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相关企业成功开展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1] - 此次临床试验成功代表中国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将吸引更多科研资源和资金投入该领域[1] - 中国自主研发的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北脑一号"已完成多例人体植入手术[2] 行业发展现状 - 脑机接口技术可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类,正在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2] - 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达32亿元,年增长率18.8%,预计2027年增至55亿元[3] - 中国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和产业规模上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正处于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关键阶段[3] 政策支持 - 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首次为脑机接口技术建立专项收费标准体系[2] - 上海、北京、四川等地相继印发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将脑机接口纳入未来产业规划[2][3] 企业布局 - 北京诚益通确立"侵入式与非侵入式"双轨并行战略布局,在非侵入式领域将康复设备与脑机接口结合,在侵入式领域开展基础研究[4] - 翔宇医疗自主研发脑机接口系列产品,包含多款无线脑电采集系统,覆盖康复领域多种场景[4] -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将为行业带来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市场拓展等积极影响[4]
诚益通(300430) - 关于部分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完成的公告
2025-05-30 17:18
股权激励 - 向24名激励对象以7.10元/股授予305,000股预留股限制性股票[3] - 对77名激励对象解除限制性股份883,800股[4] 回购注销 - 回购注销800股,占回购前总股本0.0003%,价格5.54元/股[1] - 因1名激励对象离职注销800股,资金4,432元[7] 股本变动 - 回购后总股本由273,047,596股变为273,046,796股[8] - 有限售条件股减少800股,股权激励限售股归零[9] 影响说明 - 回购注销对财务、经营、股权分布无重大影响[11]
诚益通(300430) - 2024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5-15 19:00
参会股东情况 - 参加股东大会股东及代理人191人,代表股份89,250,899股,占总股份32.6869%[4] - 现场投票股东9人,代表股份87,683,359股,占表决权股份32.1128%[5] - 网络投票股东182人,代表股份1,567,540股,占表决权股份0.5741%[5] - 中小股东183人,代表股份1,995,972股,占总股份0.7310%[5] 议案表决情况 - 《关于<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同意89,143,099股,占有效表决权99.8792%[6] - 《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同意89,150,099股,占有效表决权99.8871%[9] - 《关于<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议案》同意89,150,099股,占有效表决权99.8871%[10] - 《关于<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同意89,138,199股,占有效表决权99.8737%[11] - 《关于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议案》同意89,140,499股,占有效表决权99.8763%[13] - 《关于预计2025年度公司及合并范围内公司申请银行综合授信及项目贷款额度的议案》同意89,125,499股,占有效表决权99.8595%[14] - 《关于预计2025年度公司及合并范围内公司担保额度的议案》同意89,125,499股,占有效表决权99.8595%[15] - 《关于变更注册资本及修订<公司章程>等制度的议案》同意89,132,999股,占比99.8679%[17] - 《关于变更注册资本及修订<公司章程>等制度的议案》中小股东同意1,878,072股,占比94.0931%[17] - 《关于公司董事2025年度薪酬方案的议案》同意1,902,172股,占比93.7736%[18] - 《关于公司董事2025年度薪酬方案的议案》中小股东同意1,869,672股,占比93.6723%[18] - 《关于公司监事2025年度薪酬方案的议案》同意89,099,999股,占比99.8477%[20] - 《关于公司监事2025年度薪酬方案的议案》中小股东同意1,860,072股,占比93.1913%[20] 其他情况 - 律师认为本次股东大会召集、召开程序合法有效[21] - 备查文件含公司2024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和律师法律意见书[22]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5月15日[22]
诚益通(300430) - 2024年度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2025-05-15 19:00
参会股东情况 - 现场9名股东及委托代理人代表87,683,359股,占32.1128%[4] - 网络投票182名股东代表1,567,540股,占0.5741%[5] - 合计191名股东代表89,250,899股,占32.6869%[5] 议案表决情况 - 《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等议案同意票占比超99%[10][15][17] -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同意票占99.8737%[20] - 《预计2025年度担保额度》总表决同意占99.8595%[27] 中小股东情况 - 183名中小股东代表1,995,972股,占0.7310%[5] - 《预计2025年度担保额度》中小股东同意占93.7173%[28] - 《变更注册资本及修订章程》中小股东同意占94.0931%[32]
5月13日人脑工程概念上涨0.47%,板块个股诚益通、塞力医疗涨幅居前
搜狐财经· 2025-05-13 17:26
人脑工程概念板块整体表现 - 板块整体上涨0.47% 但资金净流出5.92亿元[1] - 上涨个股数量12只 下跌个股数量11只[1] 涨幅居前个股表现 - 诚益通涨幅最高达5.7% 主力资金净流入302.17万元 净占比8.44%[1] - 塞力医疗上涨4.66% 主力资金净流入3118.19万元 净占比9.1%[1] - 爱朋医疗上涨3.6% 主力资金净流入1557.62万元 净占比2.91%[1] - 创新医疗上涨3.32% 主力资金净流入5248.86万元 净占比7.78%[1] - 麒盛科技上涨2.91% 但主力资金净流出1548.34万元 净占比-1.37%[1] 跌幅居前个股表现 - *ST声迅跌幅最大达-3.69%[1] - ST华通下跌-3.37%[1] - 岩山科技下跌-2.51%[1] - 汉威科技下跌-1.68%[1] - 机器人下跌-1.48%[1] 主力资金流向特征 - 国际医学上涨2.52% 主力资金净流入1743.64万元 净占比7.34%[1] - 三博脑科上涨1.18% 主力资金净流入3564.33万元 净占比6.57%[1] - 乐普医疗上涨0.62% 但主力资金净流出745.24万元 净占比-5.22%[1] - 成都华微上涨0.26% 主力资金净流入805.68万元 净占比4.46%[1]
诚益通(300430) - 300430诚益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16:38
行业发展态势 - 2024 年工业自动化和康复医疗器械两大行业处于压力与机遇交织态势 [2] - 工业自动化领域呈现国际巨头把控高端市场、本土企业谋求差异化突围格局,技术创新带来新机遇,如合成生物等催生新兴业务,低碳战略引领绿色转型,行业迈向数据驱动与智能决策阶段 [2] - 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短期内面临调整压力,长期看合规监管推动竞争模式从“关系型竞争”向“质量型竞争”演进,人口结构、健康需求和市场潜力释放带来增长动能 [3] 公司财务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58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 9654.84 万元,截至年末总资产规模达 35.78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净资产达 22.32 亿元 [7] - 2024 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8.49%,净利润同比下降 43.23%;智能制造营收 6.64 亿元,同比下降 21.85%,净利润 2441.12 万元,同比下降 71.24%;康复医疗营收 2.94 亿元,同比下降 9.73%,净利润 7213.72 万元,同比下降 15.34% [15]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秉持“一体两翼、双轮驱动”战略,智能制造板块完善产品矩阵,融合前沿技术,拓展新兴行业版图;康复医疗领域构建高附加值产品体系,下沉基层市场,推进 C 端与出海业务;脑机接口方向推进康复产品技术赋能与迭代,推出 C 端消费级产品 [5][12] - 脑机接口采取“侵入式与非侵入式”双轨并行战略布局,非侵入式在严肃医疗赛道 2024 年 7 月发布三款康复设备样机并筹备注册申报,2025 年 4 月推出首款 C 端产品样机;侵入式以科技储备为主,研究处于实验阶段 [8][9][10][11] 公司经营问题与应对 - 2024 年业绩下降,智能制造受下游行业压力、经营策略调整和研发投入增加影响;康复医疗受医疗治理和研发投入影响;2025 年一季度因节假日和同期基数高回落,业绩波动因智能制造业务特性 [15][16] - 公司重视市值管理,积极宣传价值并与投资者保持沟通 [16] 其他问题回复 - 未来若有符合战略的合作机会会审慎考量并披露 [4] - 目前未与华为合作,期待有协同业务或合作机会 [9] - 暂未有增发计划,如有将按法规披露 [14] - 广州龙之杰经营正常,康复医疗板块 2024 年有营收和净利润 [16] - 暂未和程天科技合作,康复板块暂无外骨骼产品,关注前沿科技 [16]
A股脑机接口板块盘初上升,爱朋医疗涨超8%,诚益通、荣泰健康翔宇医疗等涨超5%,狄耐克、三博脑科等跟涨。
快讯· 2025-05-06 09:34
板块表现 - A股脑机接口板块盘初上升 [1] - 爱朋医疗涨超8% [1] - 诚益通、荣泰健康、翔宇医疗等涨超5% [1] - 狄耐克、三博脑科等跟涨 [1]
2025年中国脑机接口产业十大创新企业:强脑科技、脑虎科技、脑陆科技、博睿康、诚益通……
前瞻网· 2025-05-05 09:24
文章核心观点 脑机接口技术是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直接通信的技术,集成多领域先进技术,对社会、健康和竞争有颠覆性影响全球积极抢占制高点,中国和美国有企业/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半侵入式表现更佳,中国在该领域领跑全球,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距大规模产业化有距离 [2][6][55] 行业整体情况 - 全球主流国家积极抢占脑机接口行业制高点,中国和美国有企业/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半侵入式效果更佳 [2] -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9年全球脑机接口产业规模将达76.3亿美元 [4] - 2024年七部门发布政策将脑机接口定义为未来产业并提出重点发展任务,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6] - 截至2024年初,55.62%的专利技术源于中国,美国申请专利402项位列第二 [6] - 全球相关企业活跃在40余国家,美国和中国企业数量破百,处于第一梯队,截至2024年底中国存续在业企业300余家 [7] - 截至2024年底,中国脑机接口产业累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276项,历年申请量波动上升,主要申请人为高校 [50] - 中国脑机接口产业技术研发主要方向是提高系统或设备精度、准确性,近年对反馈速度、实时性、安全可靠性重视度提高 [52] - 截至2024年底,中国脑机接口相关医疗器械备案注册222项,二类194项,产品研发聚焦非侵入式领域 [53] - 中国脑机接口产业有大量初创企业,专利申请、融资等增长,百家企业产品进入临床,但竞争仍处初期,距大规模产业化有距离 [55] 各国头部企业及研究方向 增强、自然科学与人工智能结合 - 头部企业有强脑科技、品院医疗、博音康,主要研究神经反馈训练与心理健康、脑机接口与智能城市、医疗康复与运动控制 [3] 虚拟现实整合、智能保肤控制 - 头部企业有InteraXon、NeuroWave Technologies,主要研究机器人控制、虚拟现实与脑波交互、脑波监测与疾病预防 [3] 其他地区 - 加拿大头部企业有Corti、g.tec、Neuronet等,主要研究无创脑机接口技术、精神健康应用、BCI在教育中的应用 [3] - 以色列头部企业有Fujitsu、Hitachi、NeuroJapan等,主要研究神经接口与医学应用、增强现实与虚拟互动、神经信号解码 [3] 2025年中国脑机接口行业十大创新企业 强脑科技 - 2015年在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2018年迁至杭州,注册资金2.2亿人民币,专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多领域 [10] - 发布多款脑电接口产品,2017年固体凝胶电极量产,2020年完成B轮融资跻身独角兽,2022年智能仿生手获FDA上市批准 [11] - 是全球首个获FDA认证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企业,产品覆盖30多国,截至2025年有核心专利超200项,60%为发明专利 [12] 脑虎科技 - 2021年成立,注册资金192.8952万人民币,依托中科院科研力量,在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突破,产品主材料为蚕丝蛋白 [13] - 愿景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立半年入选全球最聪明50家公司 [14] - 2023年发布七项科研成果,2025年与华山医院合作实现实时运动和解码汉语,截至2025年3月28日专利86件 [15][16] 脑陆科技 - 2018年成立,注册资金1110.2016万人民币,专注脑科学等研究,结合多技术落地应用,张钹院士任首席科学家 [18] - 自主研发脑智能开放平台,核心产品多样,被列为全球脑科学Top10,与多家机构合作,产品在睡眠领域上市获多项专利奖项 [20] - 技术集中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截至2025年4月1日专利147件 [20][21] 博睿康 - 2021年成立,注册资金2000万人民币,由清华博士联合创立,核心团队实力强,专注脑机接口技术 [22] - 有深厚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研发高性能脑电采集系统,打破进口产品垄断,应用广泛,2024年产品完成临床试验植入手术 [24] - 截至2025年4月专利超100件 [25] 微灵医疗 - 2019年成立,注册资金146.0891万人民币,由专家和企业家创立,专注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应用 [26] - 开发的脑机接口专用芯片优势明显,已开启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参与 [28] - 截至2025年4月专利超50件,涵盖多个关键领域 [28] 柔灵科技 - 2020年成立,注册资金1366.1617万人民币,专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及应用,团队人才顶尖 [29] - 产品研发方向包括柔性电极EEG用于脑电监测和基于Metaverse的神经3D交互系统 [31][32] - 截至2024年10月专利161项 [33] 爱朋医疗 - 2001年成立,注册资金12604.8万人民币,是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医疗器械研发销售 [35] - 投资成立深圳朋睿脑科学技术有限公司,专注脑疾病数字化诊疗产品研发,有相关技术和专利 [36] - 参与编制行业标准,麻醉深度监测仪是重要应用,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37] 科斗脑机 - 2016年成立,注册资金278.57万人民币,专注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应用,提供软硬件产品和服务 [38] - 核心产品为高通量植入式脑机接口专用电极,采用镍钛合金材料,有多项优点 [40] - 自主研发40余种微电极与设备,填补国内空白,有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 [41] 三博脑科 - 2003年成立,注册资金20598.7万人民币,由专家创建 [42] - 在脑机接口领域投入大,有超50项专利和超200例临床成功案例,选择非侵入式技术,应用于多种疾病诊治 [43] - 2025年完成全球首例颅骨外植入手术,启动多项合作和平台建设 [43] 诚益通 - 2011年成立,注册资金1亿人民币,是国内唯一实现“经颅磁导航”临床验证的上市公司,有技术积累和探索 [44] - 旗下龙之杰探索相关技术,成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产品并开展多中心研究,成立“脑机接口植入式生物实验室” [44][45] - 2024年发布三款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样机产品,正在推进注册流程,有303项专利,占国内总量24% [46] 行业技术分析 - 脑机接口是交叉型技术,对团队学术和工程背景要求高,核心环节依赖科研积累,创业团队多从高校或科研机构孵化,企业多集中在一线和沿海城市 [47] - 技术路线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侵入式和半侵入式需与医院资源衔接,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有优势 [50] - 侵入式产业处于初期,教授创业是主流模式,企业城市分布围绕科研高地与产业链配套,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50]
诚益通(300430) - 独立董事制度(2025年4月)
2025-04-23 22:31
独立董事任职资格 - 董事会成员中至少三分之一为独立董事[2] - 原则上最多在3家境内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3] - 需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5] - 特定股东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6] 独立董事提名与任期 - 董事会等可提出候选人[10] - 连任不超六年,满六年36个月内不得提名[14] 独立董事履职与管理 - 行使部分职权需半数以上独立董事同意[19] - 秘书协助履职并通报运营情况[21] - 资料至少保存5年[21] - 行使职权费用公司承担[21] 独立董事解职与补选 - 两次未出席董事会应提议解除职务[14] - 特定情形下60日内完成补选[14] 制度相关 - 给予适当津贴,标准经审议并披露[21] - 董事会可修改制度并报批准[23] - 制度由董事会解释,自通过日实施[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