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泓博医药(301230)
icon
搜索文档
泓博医药(301230.SZ):2025年中报净利润为2476.14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54.99%
新浪财经· 2025-08-28 18:3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达3.53亿元,同比增长32.73%,较去年同期增加8697.46万元,实现连续4年上涨 [1] - 归母净利润为2476.14万元,同比增长54.99%,较去年同期增加878.49万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942.6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101.82万元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为27.93%,较去年同期提升4.15个百分点 [3] - 摊薄每股收益0.18元,同比增长63.64%,较去年同期增加0.07元 [3] - ROE(净资产收益率)为2.34%,较去年同期上升0.83个百分点 [3] 运营效率指标 - 总资产周转率0.26次,同比增长43.89%,较去年同期增加0.08次,实现连续2年上涨 [3] - 存货周转率3.74次,同比增长23.67%,较去年同期增加0.72次,实现连续2年上涨 [3] 资本结构 - 资产负债率为21.85%,较去年同期下降2.83个百分点 [3] - 在已披露同业公司中,资产负债率排名第14位,总资产周转率排名第9位,存货周转率排名第14位,ROE排名第18位 [3] 股权结构 - 股东总户数为1.63万户,前十大股东持股数量合计8359.93万股,占总股本比例59.89% [3] - 第一大股东泓博智源(香港)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持股27.7%,第二大股东安荣昌持股7.67%,第三大股东蒋胜力持股5.67% [3]
泓博医药2025年半年报:营收3.53亿元 同比增长32.73%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8 16: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3亿元 同比增长32.7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6.14万元 同比增长54.99% [1] - 扣非净利润2015.92万元 较去年同期937.53万元增长115.02%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942.61万元 [1] 业务进展 - 持续投入药物发现 制药工艺研发及关键中间体/原料药定制商业化生产等核心业务 [1] - 固态化学技术平台与工艺安全评估技术取得新进展 保障项目从小试到商业化生产的安全放大 [1] 战略规划 - 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平台建设以满足全球制药客户需求 [2]
医药生物行业研究:从数据、算力、模型切入的3类龙头,看全球AI制药全景图
国金证券· 2025-08-28 13: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但建议关注特定细分领域龙头公司[5] 核心观点 - AI制药行业处于从概念验证向实质性突破转化的关键时点 多组学AI应用有望实现医药领域1000倍降本增效 首个AI驱动研发的重磅药物临近上市[2][12][17] - 行业三大核心要素(算力、数据、模型)的瓶颈已逐步突破: - 算力通过云端服务(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等)和硬件创新(英伟达Spectrum-XGS以太网技术)实现高效供给[3][13][35] - 数据通过联邦学习(FL)、跨界合作(如Apheris)和政府主导项目(英国OpenBind联盟)打破孤岛限制 预计生成全球最大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集(50万+结构)[3][38][47] - 模型通过生成式AI构建随时间增长的壁垒 英矽智能等企业实现同路径三次复现(TNIK、ENPP1、PHD靶点)并在Nature发表研发过程[2][27][28] - 科技巨头(英伟达、谷歌)、制药巨头(默沙东、辉瑞、礼来等)及产业链企业(泓博医药、深度智耀)加速布局 近5年AI制药相关交易总额超500亿美元[4][63][86] 分章节核心内容总结 行业发展趋势 - AI制药发展历程从1950年图灵测试起步 至2024年AlphaFold2获诺贝尔化学奖标志技术成熟 监管层面FDA 2021年收到超100份AI/ML相关产品申请[12] - 多组学AI应用推动行业进入"超摩尔定律"时代:DNA测序成本下降100亿倍 合成成本下降10万倍 生物数据量预计激增1000倍[17][20][26] - AI研发药物临床成功率显著提升:已完成I期试验的21种AI开发药物成功率达80%-90%(传统方法约40%)[56] 技术突破与基础设施 - 算力:云端算力(AWS、Azure、谷歌云等)提供可扩展支持 英伟达2025年推出Spectrum-XGS以太网技术 将分布式数据中心整合为千兆级AI超级工厂[3][13][35] - 数据:联邦学习(FL)技术实现隐私保护下的数据共享 英国OpenBind联盟计划5年内生成50万个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结构(较现有公共数据量增20倍)[38][47][52] - 模型:生成式AI平台(如英矽智能Pharma.AI)实现靶点发现、分子生成、临床试验优化全流程 模型迭代时间从50天缩短至3天(加速16倍)[27][32] 产业生态与布局 - 科技巨头:英伟达投资13家AI药企(2023-2024年)并推出BioNeMo模型库 谷歌旗下Isomorphic Labs融资6亿美元且临床试验"非常接近"[4][63][73] - 产业链:中国公司泓博医药推出DiOrion平台 深度智耀兼容FDA E2B R3标准 英矽智能20种临床候选化合物中10种获批IND[4][74][76] - 制药巨头:默沙东、辉瑞、礼来等Top 10药企通过BD交易布局AI制药 近5年重大交易总额超500亿美元 85%企业领导者加大AI投资[4][82][86] 投资策略与标的 - 策略1:关注管线丰富且临床进展快的AI药企/CRO龙头 如英矽智能(TNIK抑制剂IIa临床)、晶泰科技(与DoveTree交易总额59.9亿美元)[5][74][86] - 策略2:关注传统药企中AI布局深入者 如石药集团(与百济神州、阿斯利康交易首付款合计2.5亿美元)、复星医药等[5][86]
泓博医药2025上半年营收3.53亿元 CADD/AIDD技术平台已累计为95个新药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全景网· 2025-08-28 10:04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32.7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6.14万元,同比增长54.99% [1] - 扣非净利润2015.92万元,同比增长115.02% [1] 行业环境与市场策略 - 全球生物医药行业融资环境企稳,国内创新药BD交易活跃度提升带动需求回暖 [1] - 通过海内外展会及行业活动开展市场营销,新增客户数量和新签订单金额取得进展 [1] - 公司凭借差异化竞争优势深化原有客户合作并提升海内外市场地位 [1] 研发投入与团队 - 研发投入1899.6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5.39% [1] - 研发技术人员742名,占总员工人数68.39%,涵盖药物化学与工艺设计等领域 [1] 技术平台进展 - CADD/AIDD技术平台累计支持95个新药项目,其中7个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服务客户45家 [2] - DiOrion平台在分子生成、成药性评估与专利规避方面发挥核心价值 [2] - 酶化学技术平台建立完善酶库与高通量筛选设备,开发多个知识产权核心产品并服务数十家客户 [2] 业务定位 - 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新药研发及商业化生产一站式服务 [2] - 业务覆盖药物发现、工艺开发及原料药定制化生产 [2] - 构建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与商业化生产平台 [2]
泓博医药(301230.SZ):2025年中报净利润为2476.1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09: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3.53亿元 在已披露同业公司中排名第28 [1] - 归母净利润2476.14万元 同业排名第23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942.61万元 同业排名第22 [1] - 摊薄每股收益0.18元 [3] 盈利能力指标 - 最新毛利率27.93% 较上季度下降0.46个百分点 同业排名第28 [3] - 最新ROE为2.34% [3] - 总资产周转率0.26次 [3] - 存货周转率3.74次 [3] 资本结构与股东情况 - 资产负债率21.85% 较上季度增加0.44个百分点 [3] - 股东总户数1.63万户 [3] -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59.89% 持股量8359.93万股 [3] - 第一大股东泓博智源(香港)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持股27.71% [3]
泓博医药(301230) - 公司章程
2025-08-27 22:4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2年11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10]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39,586,605元[12] - 泓博智源(香港)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持股21,250,000股,占比42.50%[19]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39,586,605股,均为普通股[21] 股份相关规定 - 公司可为他人取得本公司或其母公司股份提供财务资助,累计总额不得超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0%[20] - 公司收购本公司股份合计不得超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并在三年内转让或注销[25]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所持同一类别股份总数的25%[27] - 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29] 交易与担保审议 - 交易涉及资产总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50%以上需提交股东会审议[50] - 本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超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后提供的担保须经股东会审议[51] - 公司对外担保总额超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后提供的担保须经股东会审议[53] 股东会相关规定 - 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可请求召开临时股东会[62] - 年度股东会召开20日前以公告通知股东,临时股东会召开15日前以公告通知[66] - 股东会普通决议需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特别决议需三分之二以上通过[84] 董事会相关规定 - 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三名、职工代表董事两名[105] - 董事会会议需过半数董事出席方可举行,决议须经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114] - 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等人员不得担任独立董事[121] 委员会相关规定 - 审计委员会成员为三名,其中独立董事两名[130] - 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成员为三名,其中独立董事一名[133] - 提名委员会成员为三人,其中独立董事应当过半数[133] 其他规定 - 公司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披露年度报告,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披露中期报告[150] -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提取利润的10%列入法定公积金[153] - 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55]
泓博医药(301230) - 总经理工作细则
2025-08-27 22:47
人员设置与任期 - 公司设总经理一名,任期三年可连聘连任[2] - 可设副总经理若干名,任期三年可连聘连任[4][12] - 设财务负责人一名,任期三年可连聘连任[14] 人员职责与义务 - 总经理签署超百万固定资产协议需特殊规定[7] - 财务负责人负责多项财务工作并负直接责任[15][16] - 各负责人对公司负有忠实和勤勉义务[8][9][12][16] 会议相关 - 总经理办公会每月一次,专题会必要时召开[19] - 会议有议事程序、范围,专人记录保管材料[19][20] - 重要会议形成纪要,保密材料会后收回[21] 细则规定 - 细则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实施,由董事会解释[23]
泓博医药(301230) - 董事会议事规则
2025-08-27 22:47
会议召开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2] - 六种情形下应召开临时会议[2] - 董事长应十日内召集董事会会议[6] - 定期和临时会议分别提前十日和五日发书面通知[9] - 紧急情况经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同意可豁免通知时限[9] - 定期会议书面变更通知需提前三日发出[10] 会议举行 - 应有过半数董事出席方可举行[21] - 一名董事不得接受超两名董事委托[18] - 以现场召开为原则,也可其他方式[19] - 临时会议可不经召集书面决议[19] - 董事回避时,过半数无关联关系董事出席可举行[23] 会议决议 - 审议通过提案须全体董事过半数同意[28] - 担保及财务资助决议另有要求[28] - 提案未通过且条件未变,一个月内不再审议[32] 会议表决 - 实行一人一票,不同会议形式表决方式不同[24] - 表决意向分三种,未选或多选处理方式[24] - 现场当场宣布结果,其他情况后续通知[26] 其他 - 会议档案保存十年以上[33] - 议事规则经股东会审议生效和修改[33] - 董事长督促落实决议并通报情况[29] - 董事对决议担责,异议记录可免责[26]
泓博医药(301230) - 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工作细则
2025-08-27 22:47
委员会组成 - 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成员由三名(含)以上董事组成,独立董事应过半数[3] - 委员由董事长等提名,董事会选举产生[3] - 设主任委员一名,由公司董事长担任[3] 任期与补选 - 任期与董事会任期一致,可连选连任[3] - 独立董事比例不符规定,六十日内完成补选[3] 会议规则 -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提前三天通知[6] - 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出席方可举行[6] - 决议须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6] 资料保存与细则生效 - 保存会议资料至少十年[10] - 工作细则自董事会决议通过生效,修改亦同[10]
泓博医药(301230) - 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工作细则
2025-08-27 22:47
委员会构成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由三名(含)以上董事组成,独立董事应过半数并担任召集人[3] - 委员由董事长、二分之一以上独立董事或者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提名,由董事会选举产生[3] 会议规定 -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会前三天通知全体委员[9] - 会议应由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出席方可举行,决议须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9] - 表决方式为举手表决或投票表决,以现场召开为原则,必要时可用视频、电话等方式[9] 人员补选 - 独立董事比例不符规定,公司应自事实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完成补选[4] 资料保存 - 公司应保存会议资料至少十年[12] 职责与流程 - 负责制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考核标准并考核,制定、审查薪酬政策与方案[7] - 董事薪酬计划报董事会同意后提交股东会审议通过,高管薪酬分配方案报董事会批准[7] - 考评先述职和自我评价,再绩效评价,最后提报酬数额和奖励方式报董事会[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