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艾伯维(ABBV)
icon
搜索文档
艾伯维二季度净利润154.2亿美元,预估150亿美元。二季度经调整后每股收益2.97美元,上年同期2.65美元。
快讯· 2025-07-31 19:51
二季度经调整后每股收益2.97美元,上年同期2.65美元。 艾伯维二季度净利润154.2亿美元,预估150亿美元。 ...
生物制药巨头艾伯维(AbbVie)上调2024财年调整后每股收益指引至11.88-12.08美元,原预期为11.67-11.87美元。
快讯· 2025-07-31 19:48
生物制药巨头 艾伯维(AbbVie)上调2024财年调整后 每股收益指引至11.88-12.08美元,原预期为11.67- 11.87美元。 ...
AbbVie(ABBV) - 2025 Q2 - Quarterly Results
2025-07-31 19:4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每股收益) - 第二季度GAAP和非GAAP每股收益预计受到8.23亿美元(税前)收购IPR&D和里程碑费用的不利影响,每股收益减少0.42美元[6] - 第二季度调整后稀释每股收益指引范围为2.84美元至2.88美元,包含收购IPR&D和里程碑费用的影响[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全年每股收益) - 2025年全年调整后稀释每股收益指引范围为11.67美元至11.87美元,包含第二季度收购IPR&D和里程碑费用的影响[7]
AbbVie Reports Second-Quarter 2025 Financial Results
Prnewswire· 2025-07-31 19:44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净收入154.23亿美元,同比增长6.6%(报告基础)或6.5%(运营基础)[4][5] - 调整后稀释每股收益2.97美元,同比增长12.1%,包含0.42美元/股的不利影响(与收购IPR&D和里程碑费用相关)[4] - 2025年全年调整后稀释每股收益指引从11.67-11.87美元上调至11.88-12.08美元,包含0.55美元/股的不利影响[4][10] 产品组合表现 - 免疫学产品组合净收入76.31亿美元,同比增长9.5%(Skyrizi增长62.2%至44.23亿美元,Rinvoq增长41.8%至20.28亿美元,Humira下降58.1%至11.8亿美元)[4][5] - 神经科学产品组合净收入26.83亿美元,同比增长24.2%(Vraylar增长16.3%至9亿美元,Botox Therapeutic增长14.1%至9.28亿美元)[4][5] - 肿瘤学产品组合净收入16.76亿美元,同比增长2.6%(Venclexta增长8.5%至6.91亿美元,Elahere增长24.2%至1.59亿美元)[4][5][8] - 美学产品组合净收入12.79亿美元,同比下降8.1%(Botox Cosmetic下降5%至6.92亿美元,Juvederm下降24%至2.6亿美元)[4][8] 研发进展与监管批准 - Rinvoq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巨细胞动脉炎(GCA),成为首个获批该适应症的JAK抑制剂[8] - Rinvoq在严重斑秃(AA)的III期研究中达到主要终点,15mg和30mg剂量组分别有44.6%和54.3%患者达到80%以上头皮毛发覆盖率[8] - 公司宣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获得其抗CD19 CAR-T疗法候选药物CPTX2309和tLNP平台技术[8] - Qulipta在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III期TEMPLE研究中达到主要终点和所有次要终点[8] - Emrelis获得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高c-Met蛋白过表达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8][9] 运营指标 - GAAP毛利率71.8%,调整后毛利率84.4%[8] - GAAP运营利润率31.7%,调整后运营利润率44.3%[8] - 研发费用占净收入比例13.8%(GAAP)和13.7%(调整后)[8] - 收购IPR&D和里程碑费用占净收入5.3%[8]
精神健康成医药并购新风口!传艾伯维(ABBV.US)正洽谈收购Gilgamesh 估值或达10亿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08:54
如果交易成功,将增强艾伯维在精神疾病治疗方面的产品管线。此前,艾伯维曾收购一款用于治疗精神 分裂症的药物,但该药去年在中期临床试验中失败。艾伯维目前销售一款名为Vraylar的药物,用于治疗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如果达成收购,这将是在艾伯维与Gilgamesh在一年多前签署一项选择性授权协议之后的进一步动作, 双方当时同意共同开发用于精神疾病治疗的新型疗法。 据悉,Gilgamesh正在研发被称为"神经可塑原"(neuroplastogens)的新一代迷幻化合物。Gilgamesh由创始 人兼首席执行官Jonathan Sporn领导,专注于开发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药物成瘾及其他精神疾病 的疗法。今年5月,该公司宣布其治疗重度抑郁症候群(MDD)的候选药物GM-2505在一项中期临床试验 中取得了积极的初步结果。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知情人士透露,艾伯维(ABBV.US)正在洽谈收购专注于精神健康治疗的 Gilgamesh Pharmaceuticals。知情人士表示,这笔潜在交易会对未上市的Gilgamesh的估值可能达到约 10亿美元。他们表示,相关公告可能会在未来几周内公布。知情人士补充 ...
Sell AbbVie Stock Ahead of Its Upcoming Earnings?
Forbes· 2025-07-30 21:30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公司将于2025年7月31日发布财报 市场预期每股收益2.91美元 营收150.3亿美元 去年同期为每股收益2.65美元 营收144.6亿美元 [2][3] - 过去五年中 公司财报发布后首日股价下跌概率达65% 中位数跌幅1.3% 最大单日跌幅达7.3% [3] - 近三年财报后首日股价上涨概率降至17% 上涨日中位数涨幅2.1% 下跌日中位数跌幅1.3% [7] 财务基本面 - 公司当前市值3330亿美元 过去12个月营收570亿美元 营业利润130亿美元 净利润42亿美元 [4] 交易策略分析 - 交易者可采取两种策略:基于历史概率在财报前建仓 或根据财报后短期与中期回报相关性调整仓位 [6] - 数据显示1日与5日回报率相关性最高 若首日回报为正可考虑建立5日多头仓位 [8] - 提供的高质量投资组合方案自成立以来累计回报超91% 表现优于标普500指数 [5][9] 历史数据统计 - 近五年共20次财报数据 首日正回报7次(35%) 负回报13次 最近三年正回报概率显著下降 [7] - 统计包含1日 5日和21日回报率数据 但未展示具体数值 [5]
AbbVie Announces Positive Topline Results from Phase 3 UP-AA Trial Evaluating Upadacitinib (RINVOQ®) for Alopecia Areata
Prnewswire· 2025-07-30 20:31
核心观点 - 公司宣布upadacitinib(RINVOQ®)在治疗严重斑秃(AA)的3期UP-AA临床研究中取得积极顶线结果,两种剂量(15 mg和30 mg)均达到主要终点,分别有44.6%和54.3%的患者在24周时实现80%或以上的头皮毛发覆盖(SALT评分≤20)[1][3] - 研究还显示36.0%和47.1%的患者分别达到90%或以上的头皮毛发覆盖(SALT≤10),且关键次要终点(眉毛和睫毛改善、完全头皮毛发覆盖SALT=0)均被达成[1][3] - 安全性方面,两种剂量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已获批适应症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15 mg组1.4%,30 mg组2.8%)[1][3] 临床研究设计 - UP-AA项目包含两项独立的关键性研究(Study 1和Study 2),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共纳入1,399名12-64岁严重AA患者,覆盖全球248个研究中心[4] - 研究分为24周的安慰剂对照期(Period A)和28周的延长期(Period B),总周期为52周,完成者可进入长达108周的Study 3继续治疗[4] - Study 1的结果预计在2025年第三季度公布[3] 药物机制与适应症拓展 - RINVOQ是一种JAK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JAK1和JAK1/JAK3介导的STAT磷酸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5] - 除AA外,该药物正在3期临床试验中评估对化脓性汗腺炎、大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白癜风等免疫介导疾病的疗效[6][33] - 目前RINVOQ已获批用于多种适应症,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特应性皮炎等,但AA适应症尚未获监管机构批准[1][10] 行业影响与公司战略 - 斑秃是一种系统性免疫介导疾病,现有治疗选择有限,UP-AA是首个达到SALT=0(完全头皮毛发再生)严格标准的临床项目,凸显公司在免疫疾病领域的创新治疗开发能力[1][3] - 公司强调其使命是通过创新药物解决当前和未来的重大医疗挑战,核心治疗领域包括免疫学、肿瘤学、神经科学和眼科[28][29] - 全球范围内RINVOQ的处方信息存在差异,需参考各国产品标签[28]
Got $500? 3 Blue Chip Dividend Stocks to Buy and Hold Forever
The Motley Fool· 2025-07-30 16:20
1. AbbVie Many have scrutinized the drug industry, often for good reasons. However, medicine remains a core pillar of the broader healthcare sector, and that probably won't change anytime soon, if ever. AbbVie (ABBV 1.45%) is one of the world's prominent bio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t has a robust portfolio of drugs used to treat over 75 conditions, with core focuses in immunology, neuroscience, oncology, aesthetics, and eye care. Being a great investor doesn't have to be complicated or expensive. Often, g ...
中国创新药:出海黄金时代,游到海水变蓝
2025-07-30 10:32
中国创新药行业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行业概况 * 中国创新药企实力增强,在全球first-in-class药物中占比从个位数提升至19%[7] * 学术认可度显著提高,如ASCO会议Oral session数量增加[1] * 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热度持续高涨,部分领域数据读出优于海外MNC[29] MNC现状与需求 * MNC面临严峻专利悬崖:默沙东(60%)、艾伯维(58%)、BMS(69%)、诺和诺德(70%)[8][9] * MNC类现金资产充沛:强生/辉瑞/罗氏各近200亿美元,默沙东/诺华/BMS各超100亿美元[10] * BD交易思路:巩固优势(默沙东)、新进入(罗氏)、机会领域(GSK)、探索新技术[11] 肿瘤领域 * 从PD-1加化疗转向下一代IO加下一代ADC[3] * 下一代IO应突破PD-1治疗边界,提升疗效并保持安全性[12] * 中国药企在PD-1 VEGF和PD-1 IO方向展现潜力,7-8个项目领先[14] * ADC领域三梯队:HER2/TOP2(第一)、Nectin4/Claudin18.2(第二)、其他靶点(第三)[15] 代谢领域 * 从单纯减重转向减脂增肌和综合代谢管理[4] * GLP-1如司美格鲁肽2024年销售额近300亿美元[18] * ICLAR通路单用100%减脂,连用90%以上[18] * 李来Amylin安全性好(副作用<10%),12周减重11%[18] 免疫与炎症领域 * 新靶点及工程学革新,如Protect TCE等[6] * TL1a方向获罗氏/默沙东百亿美金投资[20] * STAR6有望成为下一个重磅产品[19] * 中国进展:三生国健TLWA、百济神舟Iron For Protector等[21] 技术进展 * TCE技术扩展至自身免疫疾病,信达BCMA/GPRC5D/CD3三抗进入二期[16] * PD34吸入药物:默沙东百亿美金交易,中国正大天晴三期[25] * 新兴靶点多抗:信达IL4 TSLP一期,华海华尔泰/康方有潜力资产[26] 企业动态 * 罗氏TIGIT管线终止,需新突破口[13][17] * 艾伯维自免管线陈旧,需收购更新[27] * 赛诺菲全面布局新兴靶点(STAR6/IRANK4/TL1a/TSLP)[28] * 恒瑞与GSK达成几十个品种交易[25]
美国创新药与美元霸权:钱到底怎么来的?
2025-07-30 1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美国创新药行业、美国 VC 行业、美国医疗行业 - **公司**:艾伯维、辉瑞、强生、默沙东、GSK、诺和诺德、Idea 公司、CRJ、诺华、BM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创新药交易首付款差异**:跨国制药巨头与美国 Biotech 公司在创新药交易中首付款金额差异显著,前者因账面现金充裕首付款较高,后者依赖融资总里程碑金额较大 。如去年夏天到今年一季度,首付款超 1 亿美元的多来自跨国制药巨头,美国 Biotech 公司首付款小但总里程碑金额大,默沙东 2024 年年报账面现金 133 亿美元,美股 Biotech 公司账面现金通常 1 亿美元左右 [1][2] 2. **美国 Biotech 公司资金来源**:主要通过筹资现金流支持研发和资产收购,早期融资常有大型药企参与 。如 Idea 公司 2015 年成立,2019 年 IPO,早期融资有 CRJ 和诺华参与 [1][4] 3. **美国 VC 行业对医药投资**:投资活跃,医药行业首轮融资占比高,单项目平均融资金额远超其他行业 。2024 年美国 VC 行业首轮融资项目中,医药行业占比 33%仅次于软件行业,制药行业单项目平均融资金额远高于其他行业,生命科学领域常年投资总额占比约 20% [1][5] 4. **CVC 在美国 VC 市场角色**:扮演重要角色,交易金额占比远高于市场化 VC,显示产业资本寡头垄断力量延伸至风险投资领域 。CVC 交易数量占比约 20%,金额占比达 55%且过去十几年比例持续增加,制药行业 CVC 资金源于跨国制药巨头投资现金流出,巨头每年在创新性资产投资达 1000 亿美元 [1][6][7] 5. **跨国制药巨头收购策略**:通过大量收购创新资产增强产品线,确保未来销售收益,通过经营、筹资和投资现金流管理财务支持大规模对外投资 。如艾伯维 2024 年年报披露六个 20 亿美元以上重磅药物,四个是外部购买;默沙东过去三年经营现金净流入近 200 亿美元,2023 年花 141 亿美元收购 Prometheus 公司;BMS 2024 年发行企业债券筹集 51 亿美元填补缺口 [1][8][9][10] 6. **美国医疗市场对跨国制药巨头重要性**:是重要收入来源,营收核心依赖美国市场 。美国前五大跨国制药公司营业收入总计 1758 亿美元,占美国处方药市场 43%份额,前二十大公司市占率达 94% [1][11] 7. **美国医疗费用结构及对联邦财政影响**:主要由联邦财政支持,医保报销比例增加,Medicaid 和 Medicare 在联邦财政中占比上升 。2022 年美国总医疗费用约 4 万亿美元,处方药支出占 9%即 4000 多亿美元,2024 年医保报销比例达 72%,Medicaid 和 Medicare 占 55%,在联邦财政中占比 2024 年达 25%成第一大项 [1][12] 8. **美国联邦财政扩张及支出项目**:主要支出项目为医保、社保、美债利息和军费,导致财政赤字扩大,依赖发行美债维持运转 。截至 2024 年,医保占联邦财政支出 25%,各项目费用逐年增加,美债规模增加致国债利息支出上升 [1][13][14] 9. **美国国债持有人结构**:外国投资者是主要持有人,全球共同支持美国联邦财政和医疗市场发展 [1][15] 10. **美元美债环流对创新药生态影响**:构成创新药生态循环母循环,通过财政经营性现金流和利率融资性金融支持医疗市场和创新药研发 。美元由美联储购买国债发行,全球其他国家买美债形成环流,衍生两条支线支持医疗市场和创新药研发 [3][17][18] 11. **美联储加息对市场影响**:影响提前反映在资产价格上 。如 2015 年美联储 12 月加息,夏天市场讨论使资产价格提前反应,XBI 指数估值三年内翻倍半年内跌一半,10 年期美债到期收益率在正式加息前上升,加息后变化不大 [3][20] 12. **加息周期股市和债市表现**:2016 - 2018 年稳步加息周期,10 年期美债收益率变化不大,股市在加息讨论时走势混乱,实际加息后整体上涨,创新药研发相关资产表现良好 [21] 13. **利率倒挂对市场影响**:预示经济可能面临复杂问题,干扰政策决策及市场交易 。如 2019 年初利率倒挂,美联储停止加息并秋季小幅降息,股市交易混乱,新冠疫情后重启量化宽松资产价格上涨,XBI 指数一年内涨幅达 163% [22] 14. **不同生态系统对利率敏感度**:标普 500 医疗指数和 XBI 指数长期表现差异显著,不同生态系统对利率变化敏感度不同 。标普 500 医疗指数长期超额收益好,XBI 指数仅在量化宽松时阶段性跑赢 [24] 15. **MNC 和 Biotech 运作模式差异**:MNC 依赖美国财政支撑经营现金流,通过垄断药品销售市场维持经营;Biotech 依赖美元潮汐搅动投资现金流,低利率周期获资金研发,高利率周期运营压力大,可能低价出售资产被 MNC 收购 [24] 16. **美债和利率对创新药生态影响**:未来美国创新药生态系统发展取决于美债是否扩容和利率环境高低,分为四种象限,目前走向需观察 [25] 17. **跨国制造巨头投资并购活跃原因**:当前处于高利率周期,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融资成本增加、股票估值下降,巨头利用充足经营性现金流低成本收购获创新性资产 [26] 18. **国产创新药地位**:若 MNC 生态在美国维持强势,国产创新药可通过与跨国巨头合作在全球市场占一席之地 [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医疗费用与人口规模和人均寿命不匹配,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比 55%,处方药销售额约占 9 - 10%,处方药销售额被寡头垄断 90%以上,每年产生约 2000 亿美元营业收入,用于全球创新研发包括中国国产创新药 [16] - 2011 - 2015 年黄金时代,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压至接近零,美债总额直线上升,推动医药股全面走强,小盘股表现优于科技股,后带来经济过热、通胀等问题,2015 年开始讨论加息 [19] - 2021 - 2022 年因量化宽松美国通胀上升,市场预期加息资产价格先行下跌,2022 年开始稳步加息,2023 年夏天出现利率倒挂,纳斯达克 100 因 AI 概念核心成分股表现强劲,其他板块混乱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