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花旗:双环传动-2024 年完整业绩报告新看点 —— 净利润符合预期,毛利率超预期;买入
花旗· 2025-04-30 10: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双环传动维持买入评级 [1][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双环传动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至10.2亿元,与初步利润区间中点相近且符合市场共识;毛利率同比扩大2.8个百分点至25.0%,显著高于预期,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齿轮毛利率提升和低毛利率钢铁贸易业务收入下降 [1] - 预计股价对高质量业绩作出积极反应,新能源汽车齿轮和塑料齿轮业务将是主要增长驱动力 [1] - 双环传动2025年预期市盈率约21倍,鉴于新能源汽车齿轮和塑料齿轮业务强劲增长带动2025年盈利同比增长25%,且被视为覆盖范围内最便宜的人形机器人相关股票之一,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年各产品营收和毛利率情况 - 营收方面,塑料齿轮和新能源汽车齿轮营收分别同比增长69%和51%,减速机及其组件和电动工具齿轮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8%和10%,内燃机齿轮营收同比下降2%,商用车和工程机械齿轮营收分别同比下降18%和10%,钢铁贸易业务营收降幅最大 [2] - 毛利率方面,塑料齿轮和乘用车齿轮毛利率分别同比扩大4.8和3.9个百分点,电动工具齿轮、工程机械齿轮和摩托车齿轮毛利率同比扩大超6个百分点,减速机及其组件毛利率同比侵蚀11.1个百分点 [2] 2024年第四季度关键亮点 - 核心业务(不含钢铁贸易)毛利率达29%,主要因新能源汽车齿轮利用率上升 [3] - 自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高ASP同轴齿轮月出货量达约5万套,公司将考虑扩大同轴齿轮产能 [6] 盈利预测 |年份|净利润(百万元)|摊薄每股收益(元)|每股收益增长率(%)|市盈率(倍)|市净率(倍)|净资产收益率(%)|股息率(%)| | ---- | ---- | ---- | ---- | ---- | ---- | ---- | ---- | |2022A|582|0.730|58.7|43.9|23.6|9.5|0.3| |2023A|816|0.970|32.9|33.1|19.5|10.7|0.4| |2024E|1,026|1.202|23.9|26.7|3.1|12.2|0.5| |2025E|1,279|1.499|24.7|21.4|2.7|13.6|0.6| |2026E|1,610|1.887|25.9|17.0|2.4|15.1|0.7| [3] 估值 - 基于2025年盈利增长25%的估计,给予双环传动每股42元的估值,对应2025年预期每股收益的28倍 [20] 股价相关信息 - 2025年4月24日15:00股价为32.07元,目标价42元,预期股价回报率31.0%,预期股息率0.4%,预期总回报率31.3%,市值271.82亿元(37.3亿美元) [4]
高盛:关税影响- 来自家电、汽车、工业科技及太阳能企业的反馈
高盛· 2025-04-29 10: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通过与家电、汽车、工业科技和太阳能行业的部分公司进行讨论,了解美国关税提高后企业管理层对业务前景的最新看法,各行业受关税影响不同,企业在供应链、价格谈判、产能分配等方面有不同应对策略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耐用消费品行业 - 受访公司平均35%的收入来自中国出口,7%来自对美出口 [5] - 生产继续向海外工厂转移,部分公司速度加快,有公司因客户在90天暂缓期到期前补货而获更多订单 [6] - 价格重新谈判进展有限,为美国品牌和零售商生产的公司期望客户和终端消费者承担更多关税成本,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公司因担心市场份额而谨慎提价 [6] - 美国以外需求稳定,欧洲是吸收原美国产能的主要市场 [6] - 资本支出可见度低,部分公司认为墨西哥近期相对安全,但不确定现有自由贸易协定未来是否持续,暂无投资计划 [6] 中国汽车行业 - 受访公司6%-26%的总收入来自中国出口,0%-10%来自对美出口 [7] - 汽车制造商未受美中贸易紧张局势影响,对欧洲销售更乐观;汽车供应商仍收到美国工厂和直接出口的新订单,订单未取消,库存无变化 [8] - 汽车供应商与客户协商新价格,部分产品已成功转嫁100%额外关税负担,多数期望客户承担大部分额外关税 [8] - 汽车供应商维持现有产能扩张和资本分配计划,部分考虑在海外(如东盟)建厂,认为在美国建厂有地缘政治风险 [8][9] 中国工业科技行业 - 受访公司15%-45%的总收入来自出口,2%-20%来自对美出口 [11] - 资本货物4月第一周订单暂停,第二周恢复正常并持续至第三周,东南亚客户继续下单;零部件公司订单趋势分化,部分美国订单不变,部分暂停 [11] - 关税过高难以协商价格,多数公司签订FOB合同,关税由客户承担,少数签订DDP合同的公司期望与客户协商分担关税 [11] - 多数公司按原计划在印度、泰国、塞尔维亚、墨西哥进行产能扩张,有公司暂停泰国工厂建设,等待关税政策明确 [11][12] 中国太阳能行业 - 受访公司对美直接出口收入占比0%-15%,对所有国家直接出口收入占比35%-55% [17][18] - 过去两周美国订单因IRA不确定性进一步放缓,尤其是公用事业规模项目;一家逆变器和ESS公司停止从中国运输ESS产品,美国ESS安装因供应链中断面临下行风险 [21] - 因需求疲软,多数太阳能公司不确定能向客户转嫁多少关税,担心美国组件价格上涨会抑制下游需求 [21] - 一家组件公司考虑缩减美国业务,另一家有在美国建立电池产能的初步计划但等待政策明确;逆变器和ESS公司计划扩大海外逆变器产能并在2025年底前建立海外ESS生产基地 [21]
摩根士丹利:人形机器人-到 2050 年将有 10 亿台机器人,创造 5 万亿美元营收,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摩根· 2025-04-29 10: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特斯拉股票评级为“Overweight”(增持),行业观点为“In - Line”(与大盘表现一致)[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到2050年全球类人机器人市场将达10亿台、营收5万亿美元,远超全球汽车行业[1][2] - 中国在类人机器人发展和推广方面处于独特优势地位,美国若想保持竞争力需在制造能力、教育和国家政策上做出重大改变[7] - 短期内美国物料清单成本因关税上升,但长期类人机器人采用不受太大影响,且新投资会增加对类人机器人需求[13] - 推出“Humanoid 100”名单,截至2025年4月25日,该名单等权重基础上年初至今上涨4.5%,跑赢标普500指数10.5个百分点[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类人机器人采用估计 - 到2036年约2370万(约占10亿总数的2%)类人机器人被采用,不同收入国家采用数量和占比不同;到2040年约1.344亿(约占13%);到2044年约4.28亿(约占42%);到2050年约10亿台被采用[22] 全球类人机器人市场规模 - 预计到2050年全球类人机器人市场年营收近5万亿美元(2035年2110亿美元,2040年1.2万亿美元),2024年20家最大全球汽车制造商总营收约2.5万亿美元[34] - 高收入国家类人机器人初始平均售价2024年为20万美元,2028年降至15万美元,2040年降至5万美元,之后每年降价约1%;中低收入国家初始约5万美元,2050年降至约1.5万美元[37] 商业类人机器人估计 - 到2036年约2210万(约占9.35亿总数的2%)商业类人机器人被采用;到2040年约1.277亿(约占14%);到2044年约4.074亿(约占44%);到2050年约9.35亿台被采用[51] 家用类人机器人估计 - 预计到2050年家用类人机器人达840万台,因可负担性、安全与社会接受度、AI要求等因素,短期内采用增长缓慢[58][59] 特斯拉估值方法 - 特斯拉目标价410美元,由核心汽车业务(75美元/股)、网络服务(160美元)、特斯拉出行(90美元)、能源(67美元/股)和第三方供应商业务(17美元/股)五部分组成[72]
中金公司 政治局会议联合解读
中金· 2025-04-27 23: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运用财政政策,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聚焦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等政策,虽美国关税政策增加出口不确定性,但上市公司以内需为主,稳增长政策落地有望支撑企业盈利,二季度债券收益率预计下行,投资可关注内需、科技等板块[1] 各部分总结 宏观政策 - 财政政策加快运用,2025 年国债和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加快,截至 4 月 25 日,进度分别为 25.6%和 25.8%,预计 5 - 6 月债券发行提速,以防范风险和解决欠款问题[1][3] - 货币政策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创新结构性工具,美元贬值和人民币汇率稳定为降息提供空间[1][5] - 消费领域通过金融工具加强支持,以“两新”为抓手推动消费增长[6] - 房地产聚焦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住建部计划扩大规模,提出高品质住房供给及优化收储政策[1][7] -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需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足财政和货币政策[10] 行业影响 - 美国关税增加中国出口不确定性,但上市公司对美出口占比 3% - 4%,整体海外收入占 10%,部分领域有关税豁免,稳增长政策落地有望支撑盈利[12][13] - 二季度债券收益率有下行空间,可能出现交易窗口期,受货币政策放松、财政供给变化等因素影响[14][16] - 内需相关板块如消费类龙头、电信板块,以及中长期科技进步和国产替代概念值得关注[15] 不同行业情况 - 家电行业 2025 年政策延续补贴,新增产品,提升空调补贴台数上限,优化参与门槛;中国家电产能和产业链优势明显,将加强海外布局[36][38] - 建筑建材行业实物工作量落地理想,3 月水泥产量同比增长 2.5%,地方化债政策改善企业现金流,推荐水泥、消费建材、建筑央企等板块[28][30][31] - 科技硬件行业受政治局会议支持科技创新等指示影响,中美关税加速国产替代,关注自主可控、消费电子、端侧 AI 硬件等方向[32][33] - 有色金属市场面临需求、供应、货币等多方面挑战与机遇,投资策略优先选黄金,再考虑工业金属和小金属[39][41] - 大宗商品市场呈风险偏好和成本支撑状态,国内需求政策对冲外部冲击,工业金属消费受外部冲击有压力,稳增长政策有托底作用[44][45] - 国内能源供应受关税反制影响有限,石油消费预计提前见顶;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部分谷物进口下滑,需注意巴西干旱影响[46][48]
中金公司 电车先锋半月谈
中金· 2025-06-09 09: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零售和批发累计销量同比增长,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同比大增,部分车企表现强势,美国加征关税影响有限但加速海外布局,建议关注部分板块和公司投资机会 [2][4] - 2025年电网设备行业基本面良好,特高压项目核准开工加速,柔直线路核准有催化作用,推荐关注相关公司 [8][9] - 工程机械行业短期内需求稳定,出口表现优,长期需关注政策变化,中国企业在欧洲有突破潜力 [12] - 关税对化工行业有影响,国内新材料企业在进口替代方面有机会 [15] - 中国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短期偏利空,长期凸显战略地位,有望推动价格上涨和提升估值,工信部新规提升供给可控能力,预计2025年氧化镨钕小幅短缺,价格有望温和上涨,推荐关注相关公司 [16][20][22] 各行业总结 汽车行业 - 2025年3月乘用车零售、批发和生产分别达194万辆、241万辆和248万辆,需求表现符合预期,批发零售同比约增10%,出口39.1万辆,同比降8%、环比增10%,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回升至51% [2] - 2025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零售累计销量512.7万辆,同比增6%,批发累计销量627.6万辆,同比增11.3%,新能源车累计零售销量212万辆,同比增36.4%,部分车企表现分化 [4] - 国内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力度强,上海车展等活动有望推动汽车消费,美国加征关税对出口直接影响有限,但加速海外产能建设和探索多元化出海方式 [2][5] - 高额关税降低中国供应商新订单获取能力,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加速全球产能布局,反制关税使进口成本增加 [2][6] - 建议关注高股息防御性板块、外需依赖度低的板块、一季度业绩强劲公司,以及部分整车和零件公司的底部投资机会 [2][7] 电网设备行业 - 2025年一季度国家电网投资同比增27.7%,创一季度新高,全国电网投资增速达33.5%,两大电网公司预计投资超8500亿元,行业基本面良好 [8] - 2025年特高压项目核准开工加速,交流项目核准招标迎高峰,柔直线路核准和柔直背靠背项目可研有催化作用 [8][9] - 西北电网市场景气度提升,超高压电网建设推动相关设备招标量保持高增速,推荐关注国电南瑞等公司 [10] - 新能源参与现货市场政策影响新能源企业电价端,虚拟电厂政策提出调控能力目标,建议关注相关软硬件供应商和运营商 [11] 工程机械行业 - 行业具有反身性,短期内需求稳定,受美国关税影响小,出口表现优于内需,长期需关注政策方向变化,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有突破潜力 [12] - 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供需渐趋平衡,出口市场是基本盘,亚非拉地区需求增长,人民币不大幅升值支持板块发展 [14] 化工行业 - 关税对化工行业影响不全是负面,中国从美国进口大量广义化工品,关税扰动供应端,国内企业有进口替代机会 [15] - 高端聚烯烃及特种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美国企业占重要位置,国内鼎龙股份等企业有望受益 [15] 稀土行业 - 2024年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优势地位,海外对中国稀土产业链依附程度高 [17] - 中国对部分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短期偏利空,长期凸显战略地位,可能推动价格上涨和提升估值 [16] - 中国出台出口管制措施反制美国加征关税,对美直接出口量将降至零 [19] - 工信部新规将进口矿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供给可控能力 [20] - 近期氧化镨钕价格周环比下跌,中重稀土部分产品价格上涨,氧化钬报价急剧上升 [21] - 预计2025年国内指标增速个位数增长,缅甸供应有扰动,全球氧化镨钕小幅短缺,未来价格有望温和上涨 [22] - 建议关注上游北方稀土等公司和下游金利永磁等磁材加工行业公司 [23]
中金岭南20250126
中金· 2025-04-27 23: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良好,资源储备增加,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未来将坚持新战略完善产业链布局,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2][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经营业绩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98.62亿元,实体营收占比近80%,同比增长19.29%,贸易营收占比降至20.77%,同比下降51.97% [2][5] - 利润总额达16.03亿元,同比增长34.35%,归母净利润10.82亿元,同比增长57.3%,创历史新高,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4% [2][5] 资源储备 - 截至2024年底,矿山保有金属资源量:锌713万吨、铅366万吨、铜143万吨、银6,607吨、金90吨、镍9.24万吨、钨1.65万吨等 [2][9] - 2024年新增铅锌铜金属资源量151.45万吨,新增金24吨和钨1万吨 [2][9] - 通过矿业权勘察,新增铜铅锌金属资源量82.96万吨 [2][10] 科技创新 - 2024年研发费用5.03亿元,同比增长15.79%,拥有有效专利527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0余项 [4][6][15] - 与多所高校院所合作攻关关键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多项科研成果成功产业化 [4][6][15] 未来战略 - 2025年秉承高效、节约等发展理念,提出一体两翼新战略,坚持外延与内涵发展并举,完善产业链布局,优化产品结构 [4][11] - 完成新兴县天堂铅锌铜多金属普查探矿权首采区勘探,预计2026年完成首采区由探转采 [12] - 2025年计划完成25.17万吨新兴金属,冶炼企业完成92.54万吨铅锌铜产量 [12] 新材料产业 - 控股子公司中宁科技深耕有色金属先进材料,兆捷科技切入高端复合材料赛道,控股山东中晶延伸铜精深加工链条 [4][13] - 韶关冶炼厂稀散综合回收项目突破三稀金属回收技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 [4][13]
高盛:中国太阳能_追踪盈利能力拐点_4 月国内上游价格走弱,美国组件价格上涨
高盛· 2025-04-27 11: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最看好电池与组件、薄膜行业,推荐买入隆基绿能、杭州福斯特等公司 [4] - 最不看好玻璃、多晶硅、硅片和设备行业,建议卖出福莱特A/H、信义光能、通威股份、帝尔激光和迈为股份等公司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 2026年行业预计产能削减,太阳能资本支出下降,产能利用率降低,价格前景疲软 [4] - 4月中国上游价格走弱,美国组件价格因关税豁免急升,库存天数大幅改善,但预计5月库存压力重现 [3][14] - 4月电池和组件盈利能力下降,玻璃暂时改善但下半年或因供应过剩价格收缩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研究范围扩大 - 扩大组件定价覆盖范围,纳入更多技术路线和海外本地组装产品 [3] - 扩大多晶硅定价覆盖范围,纳入棒状多晶硅期货价格和非中国产多晶硅价格 [3] - 改进月度现货价格隐含现金盈利能力分析,基于一级现金成本进行 [3] 价格走势 - 截至4月17日,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玻璃/薄膜/逆变器月内现货价格平均变化为 -1%/-0.3%/-7%/+0.5%/+5%/+0%/+1% [3][19] - 非美国市场海外组件价格月内基本持平,美国上涨20%,美国进口组件月内价格反弹21%,中国Topcon G12R电池月内价格下跌12% [19] 盈利能力 - 4月一级现金毛利率方面,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玻璃/薄膜平均变化为 -0.3pp/+0.4pp/-11pp/-6pp/+3pp/+1pp [6][10] - 4月覆盖公司月度平均现金盈利能力环比基本持平,整体好于2025年第一季度,但预计是暂时的 [6][7] 生产与库存 - 4月产业链各环节产量恢复势头加快,预计多晶硅/硅片/电池/玻璃/组件产量环比增长4%/17%/29%/9%/31% [12] - 4月底库存除多晶硅和玻璃外降至健康水平,预计多晶硅/硅片/电池/玻璃/组件库存环比变化为 -1%/-7%/+25%/-11%/-25% [13] - 预计5月库存压力重现,领先组件厂商5月初步减产10% - 20%,多晶硅和玻璃面临更大利润率压力 [14] 市场需求 - 3月国内和海外市场需求均反弹,中国太阳能3月装机量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124%至20GW,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1%至59.7GW [42] - 3月中国组件出口额环比增长48%,同比下降29%,预计出口量环比增长45%,同比增长16%至26.8GW,第一季度同比增长8%至70.5GW [43] - 3月中国逆变器出口额环比增长39%,同比增长6%,第一季度同比增长5% [44]
摩根大通:歌尔股份_模型更新
摩根· 2025-04-27 11: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Goertek - A的投资评级为中性 [1][7][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Goertek是全球领先的VR头显组装商 预计2025年营收同比下降 2026年因新AirPods市场份额增长恢复同比增长 2024 - 27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6% 盈利复合年增长率为18% 盈利增长更多由成本结构改善驱动 AR/AI眼镜盈利贡献有限 维持中性评级 [7][11][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变化 - 调整后2025E每股收益从0.95元降至0.89元 2026E从1.11元降至1.08元 [2] 季度预测 - 2024A、2025E、2026E财年调整后每股收益分别为0.76元、0.89元、1.08元 [3] 风格暴露 - 价值、成长、动量、质量、低波动、ESGQ的当前百分排名分别为48、52、37、64、64、20 [4] 价格表现 - 年初至今、1个月、3个月、12个月绝对价格表现分别为-19.3%、-22.8%、-23.7%、39.8% 相对价格表现分别为-17.7%、-20.9%、-26.4%、31.4% [10] 公司数据 - 流通股数量3486百万股 52周股价范围14.57 - 30.63元 市值9959百万美元 自由流通股比例63.0% 3个月日均成交量107.68百万股 3个月日均成交金额385.6百万美元 90天波动率56 [10] 关键指标 - 2024A - 2027E财年营收分别为100954、94474、105830、120977百万元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分别为2512、2627、3528、4169百万元 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2665、3090、3755、4338百万元 [10] 投资论点 - Goertek是全球领先的VR头显组装商 预计2025年营收同比下降 2026年因新AirPods市场份额增长恢复同比增长 2024 - 27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6% 盈利复合年增长率为18% 盈利增长更多由成本结构改善驱动 AR/AI眼镜盈利贡献有限 [11][17] 估值 - 2026年6月目标价22.5元 基于19倍一年远期市盈率 与同行平均水平相当 [12][18] 业绩驱动因素 - 市场、地区、宏观、风格因素对业绩的影响分别为7%、5%、15%、8% [13] 盈利修正 - 2025E - 2027E财年营收、毛利、营业利润、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调 [15] 财务总结 - 提供了2023A - 2027E财年年度和2025年季度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比率分析数据 [21] 评级历史 - 2022年8月30日至2025年3月28日期间有多次评级和价格目标调整 [27]
摩根大通:爱尔眼科_引领眼科赛道,等待需求复苏;首次覆盖评级为中性
摩根· 2025-04-27 11: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爱尔眼科首次覆盖评级为“中性”(N),2025年12月目标价为13元人民币 [1][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爱尔眼科是眼科市场领导者,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质量需求提升,行业增长稳定,但中国消费经济疲软延迟了非必需眼科需求 [1][5][8] - 公司具有先发优势、品牌声誉、全国性网络和人才保留策略,预计2024 - 2027年每股收益复合年增长率为18%,但自8月底以来跑赢沪深300医疗指数24%,当前估值合理,建议等待回调或非必需手术需求转折点 [1][8] 各部分总结 行业市场情况 - 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73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7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受疫情和消费经济影响,2020 - 2024年增长不稳定,预计2025年需求将恢复增长 [37] - 眼科医疗服务分为必需和非必需两类,白内障、眼表疾病和眼底疾病等刚性需求强,部分可由医保支付;验光和屈光业务消费属性强、毛利率高、增长弹性大 [42] - 2015 - 2019年,中国消费型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39亿元增长到51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8%,占市场40%;基础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491亿元增长到76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8%,是市场增长的支柱 [44] - 公立医院主导眼科医疗服务,非公立眼科医院是重要补充,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4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1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1%,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48] - 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由验光、白内障治疗、屈光手术等多个部分组成,验光市场潜力大但受短期消费压力影响,屈光手术市场预计2030年达到87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9%,医疗验光市场预计2030年达到9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7%,白内障市场预计2030年达到45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9%,眼疾病市场预计2030年达到64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2% [61][66][67][76][88][96] 公司竞争力 - 爱尔眼科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私立眼科医院连锁,具有可扩展的商业模式、先进技术和激励机制完善的团队,先发优势明显,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应 [113] - 通过“上市公司 + 并购基金”模式实现医院和诊所的快速扩张,截至2023年,医院数量从2019年的482家增加到750家,并购基金持有311家外部医院,未来将逐步并入上市公司 [114][120] - “分级医疗服务”模式增强了公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构建了四级眼科医疗服务网络,200多家门诊诊所是重要补充,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患者就医便利 [130] - 关键城市的医院财务表现稳健,如武汉和长沙的医院2023年销售额分别为6.37亿元和5.52亿元,2018 - 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6.5%和10.1%,多数医院净利润率有所提高 [133] - 公司前十大子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集中度下降,表明新医院逐渐成熟,单店商业模式可扩展性强,降低了公司对特定地区政策变化和竞争的风险 [141] - 公司战略重点是高利润率的屈光和验光业务,2023年这两项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的36.5%和24.4%,合计超过60%,与同行相比,收入贡献和毛利率较高 [147][152] - 公司能够快速引入新技术和产品,如新型人工晶状体、飞秒ICL等,人工智能在眼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有望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降低运营成本 [162][163]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140家海外眼科中心和诊所,预计2024年海外收入占总销售额的12%,通过战略并购和利用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海外业务运营效率提高,但海外业务毛利率低于国内业务 [167] - 公司实施了四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两项合伙计划,绑定了核心医生资源,与多所大学和企业开展合作,确保了眼科人才的持续供应 [171][174] 公司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核心医疗服务业务中,屈光手术2024 - 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1%,达到232亿元;验光业务复合年增长率为14%,达到115亿元;白内障手术复合年增长率为11%,达到65亿元;眼表疾病业务复合年增长率为9%,达到32亿元;眼底疾病业务复合年增长率为9%,达到24亿元 [177] - 其他业务预计产品销售和建设业务将以2%的稳定速度增长 [177] - 预计公司总营收将从2024年的209亿元增长到2030年的48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1% [178] 公司估值 - 采用DCF估值法,假设市场溢价为6.2%,无风险利率为3.8%,贝塔系数为1.25,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为10.7%,终端增长率为3%,得出2025年12月目标价为13元人民币 [9][32][33] - 爱尔眼科2025年预期市盈率约为28倍,与可比私立专科医院平均市盈率(27倍)基本一致,处于同行华夏(23倍)和普瑞(42倍)之间,基于DCF估值和2023 - 2026年每股收益复合年增长率(14.2%),公司估值合理 [23]
摩根大通:大华股份 - A_ 模型更新. Tue Apr 22 2025
摩根· 2025-04-27 11: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中性”评级 [1][11][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更新模型以反映2025年1季度实际财务数据,维持2025 - 27年预测基本不变 [1] - 预计政府项目逐步复苏、企业需求上升、创新业务扩张、新兴市场海外业务扩大,但对盈利能力的担忧可能持续 [11][15]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盈利年复合增长率为8%/24% [11][15] 各部分总结 模型更新 - 调整后的每股收益2025E从0.89元变为0.94元 [3] 季度预测 | 年份 | Q1 | Q2 | Q3 | Q4 | FY | | --- | --- | --- | --- | --- | --- | | 2024A | 0.17 | 0.38 | 0.22 | 0.11 | 0.88 | | 2025E | 0.20A | 0.20 | 0.26 | 0.28 | 0.94 | | 2026E | 0.22 | 0.32 | 0.39 | 0.37 | 1.31 | [4] 风格敞口 | 因子 | 当前排名(百分位) | 6个月 | 1年 | 3年 | 5年 | | --- | --- | --- | --- | --- | --- | | 价值 | 47 | 37 | 41 | 29 | 37 | | 成长 | 54 | 79 | 31 | 64 | 48 | | 动量 | 71 | 81 | 9 | 75 | 38 | | 质量 | 58 | 21 | 40 | 25 | 23 | | 低波动性 | 46 | 71 | 82 | 27 | 75 | | ESG量化得分 | 87 | 84 | 85 | 82 | 81 | [4] 股价表现 | | 年内迄今 | 1个月 | 3个月 | 12个月 | | --- | --- | --- | --- | --- | | 绝对 | -1.3% | -11.5% | 4.2% | -8.7% | | 相对 | 0.5% | -9.4% | 2.7% | -16.8% | [8] 公司数据 - 已发行股票数3299百万 [9] - 52周股价区间12.95 - 20.50元 [9] - 总市值7136百万美元 [9] - 汇率7.30 [9] - 自由流通股比例49.6% [9] - 三个月日均成交量88.24百万 [9] - 三个月日均成交额215.8百万美元 [9] - 波动性(90天)40 [9] - 指数SSE [9] - 彭博买入、持有、卖出评级分别为13、3、2 [9] 重要指标 | 单位:百万元,每股数据单位:元 | FY24A | FY25E | FY26E | FY27E | | --- | --- | --- | --- | --- | | 收入 | 32181 | 33666 | 36801 | 40647 | | 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 | 1161 | 1889 | 3408 | 4506 | | 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 1837 | 2613 | 4162 | 5304 | | 调整后的净利润 | 2906 | 3093 | 4306 | 5477 | | 调整后的每股收益 | 0.88 | 0.94 | 1.31 | 1.66 | | 彭博一致预期每股收益 | 1.01 | 1.10 | 1.27 | 1.36 | | 经营活动现金流 | 2710 | 6230 | 5402 | 5358 | | 公司自由现金流 | 1803 | 5281 | 4385 | 4240 | | 收入增长率 | (0.1%) | 4.6% | 9.3% | 10.4% | | 息税前利润率 | 3.6% | 5.6% | 9.3% | 11.1% | | 息税前利润增长率 | (46.3%) | 62.7% | 80.4% | 32.2% |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 | 5.7% | 7.8% | 11.3% | 13.0% |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增长率 | (33.9%) | 42.2% | 59.3% | 27.4% | | 净利润率 | 9.0% | 9.2% | 11.7% | 13.5% | | 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增长率 | (60.5%) | 6.3% | 39.2% | 27.2% | | 调整后的有效税率 | 2.4% | 7.7% | 10.0% | 10.0% | | 净资产收益率 | 8.2% | 8.3% | 10.7% | 12.3% | | 公司自由现金流收益率 | 3.5% | 10.1% | 8.4% | 8.1% | | 股息率 | 3.6% | 1.1% | 1.2% | 1.7% | | 企业价值/收入 | 1.3 | 1.2 | 1.0 | 0.8 | | 企业价值倍数 | 23.6 | 14.9 | 8.4 | 5.9 | | 调整后的市盈率 | 17.9 | 16.8 | 12.1 | 9.5 | [10] 投资理据和估值概要 - 2025年1季度营收63亿元(同比增长1%/环比下降36%),净利润6.53亿元(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81%) [11][15] - 截至2026年6月的目标价17.5元基于12倍的一年动态市盈率得出,较历史估值低1个标准差左右 [12][16] 历史评级 | 日期 | 评级 | 股价 (元) | 目标价 (元) | | --- | --- | --- | --- | | 2022 - 05 - 03 | 中性 | 16.72 | 19 | | 2022 - 08 - 21 | 中性 | 14.41 | 17 | | 2023 - 09 - 22 | 中性 | 19.80 | 20 | | 2024 - 10 - 29 | 中性 | 16.68 | 18 | | 2025 - 04 - 07 | 中性 | 16.47 | 17.5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