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毛戈平:首次覆盖报告:何以高端?
民生证券· 2025-01-05 10:16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毛戈平公司"推荐"评级,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0/11.34/14.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33.3%/27.4%,当前股价对应PE为31/23/18X [4] 核心观点 - 毛戈平是国内领先的高端美妆集团,旗下拥有MAOGEPING和至爱终生两大品牌,2024年上半年彩妆/护肤/化妆艺术培训及相关销售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5%/41%/4% [1] - 中国彩妆行业正处于重要的结构性增长拐点,2009-2023年彩妆市场规模CAGR为11.5%,2023年中国人均彩妆消费金额仅6.18美元,对比日/韩/美的32.86/46.40/61.95美元有较大提升空间 [2] - 毛戈平在高端美妆市场具备独特竞争优势,包括创始人毛戈平先生的光影美学和东方美学理念,以及线下百货专柜+线上稳步扩张的渠道策略 [3] 公司概况 - 毛戈平是国内领先的高端美妆集团,2023年主品牌MAOGEPING是中国市场十五大高端美妆品牌中唯一的国货品牌,占高端美妆行业的市场份额为1.8% [1] -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稳定,创始人毛戈平夫妇合计持股55.75%,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创始人个人IP影响力深远 [10][12][14] - 主营业务包括MAOGEPING和至爱终生两大品牌,2024年上半年MAOGEPING品牌收入占比高达99.3% [17][21] 行业分析 - 中国美妆护肤行业2023年市场规模达5480亿元,2009-2023年CAGR为8.1%,预计2023-2028年CAGR为4.9% [32] - 彩妆品类增速高于护肤品类,2009-2023年彩妆市场规模CAGR为11.5%,预计2023-2028年CAGR为7.5% [35][43] - 高端美妆市场增长潜力更大,2009-2023年高端美妆市场规模CAGR为14.5%,预计2023-2028年CAGR为6.3% [58] 核心竞争力 - 产品端:深耕底妆、连带护肤、延伸色彩系列,推出适合亚洲人肤色和脸部轮廓的产品 [3] - 渠道端:核心布局线下百货专柜,截至2024年12月11日线下专柜共417个,主要分布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 [3] - 品牌端:创始人毛戈平先生是当代中国化妆师的标志性人物,化妆培训业务持续培养毛戈平美学理念的宣传者 [3] - 研发端:建立由毛戈平领导的产品开发团队,与莹特丽、科丝美诗等国内外顶尖代工商合作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23/52.33/66.85亿元,同比增长39.4%/30.1%/27.7% [5]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0/11.34/14.44亿元,同比增长28.4%/33.3%/27.4% [5] - 预计2024-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78/2.37/3.02元,对应PE为31/23/18X [5]
信达生物:出海BD实现突破,国际化进程加速
东吴证券· 2025-01-05 10:16
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信达生物的 DLL3ADC 新药 IBI3009 全球权益授权给罗氏,罗氏支付 8000 万美元预付款,最高达 10 亿美元的里程碑金额,以及最高达中双位数比例的销售分成 [7] - IBI3009 目前处在临床 I 期入组中,暂无数据披露 [7] - 公司的 IBI115(CD3/DLL3 双抗)目前处在 IND 阶段 [7] - 小细胞肺癌(SCLC)占所有肺癌的 14%,全球每年大约有 25 万名患者被诊断为 SCLC [7] - 罗氏的阿替利珠单抗和阿斯利康的度伐利尤单抗是目前美国唯一获批 SCLC 适应症的 PD(L)1 单抗,后续 IBI3009 的开发有望联用,有望成为 SCLC 治疗的全新选择 [7] - 公司已有 13 个产品获批上市,3 个品种在 NMPA 审评中,3 个新药分子进入关键性临床 [7] - 玛仕度肽的减肥适应症预计 25H1 国内获批,多款慢病产品(PCSK9、IGF-1R、IL23p19)陆续开始上市销售 [7] - 公司有望在 2025 年实现 EBITDA 盈亏平衡,2027 年实现国内销售额 200 亿元 [7] - 海外进展加速:claudin18.2 ADC、CD3/claudin18.2 和 PD1/IL2 双抗都是临床阶段具备出海潜力的品种,国际化目标逐步兑现 [7] - 基于公司 2024-2026 年有新产品销售放量以及海外合作开启,将 2024-2025 年营业总收入 72.56 和 105.15 亿元上调至 81.00、114.91 亿元,预计 2026 年营业总收入为 151.78 亿元,预计 2025 年实现盈利 [7] - 公司催化剂较多,海外逻辑逐步兑现,成长确定性较高,维持"买入"评级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2A 营业总收入 4557 百万元,同比 6.73% [1] - 2023A 营业总收入 6206 百万元,同比 36.19% [1] - 2024E 营业总收入 8100 百万元,同比 30.52% [1] - 2025E 营业总收入 11491 百万元,同比 41.86% [1] - 2026E 营业总收入 15178 百万元,同比 32.09% [1] - 2022A 归母净利润 (2,179.27) 百万元,同比 30.55% [1] - 2023A 归母净利润 (1,027.91) 百万元,同比 52.83% [1] - 2024E 归母净利润 (30.62) 百万元,同比 97.02% [1] - 2025E 归母净利润 571.84 百万元,同比 1,967.81% [1] - 2026E 归母净利润 2,211.27 百万元,同比 286.70% [1] - 2022A EPS-最新摊薄 (1.33) 元/股 [1] - 2023A EPS-最新摊薄 (0.63) 元/股 [1] - 2024E EPS-最新摊薄 (0.02) 元/股 [1] - 2025E EPS-最新摊薄 0.35 元/股 [1] - 2026E EPS-最新摊薄 1.35 元/股 [1] - 2025E P/E 101.69 [1] - 2026E P/E 26.30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 35.50 港元 [5] - 一年最低价 28.30 港元,最高价 52.15 港元 [5] - 市净率 4.65 倍 [5] - 港股流通市值 58,148.23 百万港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 7.63 元 [6] - 资产负债率 38.77% [6] - 总股本 1,637.98 百万股 [6] - 流通股本 1,637.98 百万股 [6] 财务预测 - 2023A 流动资产 13,427.99 百万元,2024E 12,552.92 百万元,2025E 13,935.45 百万元,2026E 16,868.68 百万元 [8] - 2023A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2,745.69 百万元,2024E 2,430.69 百万元,2025E 3,237.78 百万元,2026E 5,858.52 百万元 [8] - 2023A 应收账款及票据 1,005.89 百万元,2024E 1,125.00 百万元,2025E 1,223.89 百万元,2026E 1,223.17 百万元 [8] - 2023A 存货 968.09 百万元,2024E 1,053.33 百万元,2025E 1,325.83 百万元,2026E 1,382.64 百万元 [8] - 2023A 其他流动资产 8,708.31 百万元,2024E 7,943.90 百万元,2025E 8,147.95 百万元,2026E 8,404.36 百万元 [8] - 2023A 非流动资产 7,199.38 百万元,2024E 8,607.48 百万元,2025E 8,442.03 百万元,2026E 8,281.52 百万元 [8] - 2023A 固定资产 4,289.73 百万元,2024E 4,161.04 百万元,2025E 4,036.21 百万元,2026E 3,915.12 百万元 [8] - 2023A 商誉及无形资产 1,361.33 百万元,2024E 1,320.49 百万元,2025E 1,280.88 百万元,2026E 1,242.45 百万元 [8] - 2023A 长期投资 0.00 百万元,2024E 0.00 百万元,2025E 0.00 百万元,2026E 0.00 百万元 [8] - 2023A 其他长期投资 218.30 百万元,2024E 217.30 百万元,2025E 216.30 百万元,2026E 215.30 百万元 [8] - 2023A 其他非流动资产 1,330.01 百万元,2024E 2,908.64 百万元,2025E 2,908.64 百万元,2026E 2,908.64 百万元 [8] - 2023A 资产总计 20,627.36 百万元,2024E 21,160.40 百万元,2025E 22,377.48 百万元,2026E 25,150.20 百万元 [8] - 2023A 流动负债 4,476.82 百万元,2024E 4,867.27 百万元,2025E 5,514.11 百万元,2026E 6,077.17 百万元 [8] - 2023A 短期借款 1,195.16 百万元,2024E 1,195.16 百万元,2025E 1,195.16 百万元,2026E 1,195.16 百万元 [8] - 2023A 应付账款及票据 372.55 百万元,2024E 351.11 百万元,2025E 353.56 百万元,2026E 331.83 百万元 [8] - 2023A 其他 2,909.11 百万元,2024E 3,321.00 百万元,2025E 3,965.40 百万元,2026E 4,550.18 百万元 [8] - 2023A 非流动负债 3,622.96 百万元,2024E 3,797.77 百万元,2025E 3,797.77 百万元,2026E 3,797.77 百万元 [8] - 2023A 长期借款 2,326.78 百万元,2024E 2,326.78 百万元,2025E 2,326.78 百万元,2026E 2,326.78 百万元 [8] - 2023A 其他 1,296.19 百万元,2024E 1,470.99 百万元,2025E 1,470.99 百万元,2026E 1,470.99 百万元 [8] - 2023A 负债合计 8,099.78 百万元,2024E 8,665.03 百万元,2025E 9,311.88 百万元,2026E 9,874.94 百万元 [8] - 2023A 股本 0.11 百万元,2024E 0.11 百万元,2025E 0.11 百万元,2026E 0.11 百万元 [8] - 2023A 少数股东权益 0.00 百万元,2024E 0.00 百万元,2025E 0.00 百万元,2026E 0.00 百万元 [8] - 2023A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 12,527.58 百万元,2024E 12,495.37 百万元,2025E 13,065.60 百万元,2026E 15,275.27 百万元 [8] - 2023A 负债和股东权益 20,627.36 百万元,2024E 21,160.40 百万元,2025E 22,377.48 百万元,2026E 25,150.20 百万元 [8] - 2023A 营业总收入 6,206.07 百万元,2024E 8,100.00 百万元,2025E 11,491.00 百万元,2026E 15,178.00 百万元 [8] - 2023A 营业成本 1,136.27 百万元,2024E 1,264.00 百万元,2025E 1,591.00 百万元,2026E 1,991.00 百万元 [8] - 2023A 销售费用 3,100.69 百万元,2024E 4,050.00 百万元,2025E 5,507.50 百万元,2026E 6,898.66 百万元 [8] - 2023A 管理费用 0.00 百万元,2024E 648.00 百万元,2025E 881.20 百万元,2026E 1,174.24 百万元 [8] - 2023A 研发费用 2,227.56 百万元,2024E 2,200.00 百万元,2025E 3,000.00 百万元,2026E 3,000.00 百万元 [8] - 2023A 其他费用 0.00 百万元,2024E 0.00 百万元,2025E 0.00 百万元,2026E 0.00 百万元 [8] - 2023A 经营利润 (1,679.30) 百万元,2024E (62.00) 百万元,2025E 511.30 百万元,2026E 2,114.10 百万元 [8] - 2023A 利息收入 452.84 百万元,2024E 0.00 百万元,2025E 0.00 百万元,2026E 0.00 百万元 [8] - 2023A 利息支出 98.62 百万元,2024E 69.80 百万元,2025E 69.80 百万元,2026E 69.80 百万元 [8] - 2023A 其他收益 180.68 百万元,2024E 101.19 百万元,2025E 130.34 百万元,2026E 166.97 百万元 [8] - 2023A 利润总额 (1,144.41) 百万元,2024E (30.62) 百万元,2025E 571.83 百万元,2026E 2,211.26 百万元 [8] - 2023A 所得税 (116.50) 百万元,2024E 0.00 百万元,2025E 0.00 百万元,2026E 0.00 百万元 [8] - 2023A 净利润 (1,027.91) 百万元,2024E (30.62) 百万元,2025E 571.83 百万元,2026E 2,211.26 百万元 [8] - 2023A 少数股东损益 0.00 百万元,2024E 0.00 百万元,2025E 0.00 百万元,2026E 0.00 百万元 [8] - 2023A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1,027.91) 百万元,2024E (30.62) 百万元,2025E 571.83 百万元,2026E 2,211.26 百万元 [8] - 2023A EBIT (1,498.62) 百万元,2024E 39.19 百万元,2025E 641.64 百万元,2026E 2,281.07 百万元 [8] - 2023A EBITDA (1,113.52) 百万元,2024E 208.72 百万元,2025E 806.08 百万元,2026E 2,440.58 百万元 [8] - 2023A 每股收益 (0.63) 元,2024E (0.02) 元,2025E 0.35 元,2026E 1.35 元 [8] - 2023A 每股净资产 7.72 元,2024E 7.63 元,2025E 7.98 元,2026E 9.33 元 [8] - 2023A 发行在外股份 1,637.98 百万股,2024E 1,637.98 百万股,2025E 1,637.98 百万股,2026E 1,637.98 百万股 [8] - 2023A ROIC (9.01)%,2024E 0.24%,2025E 3.94%,2026E 12.89% [8] - 2023A ROE (8.21)%,2024E (0.25)%,2025E 4.38%,2026E 14.48% [8] - 2023A 毛利率 81.69%,2024E 84.40%,2025E 85.56%,2026E 86.44% [8] - 2023A 销售净利率 (16.56)%,2024E (0.38)%,2025E 5.19%,2026E 15.07% [8] - 2023A 资产负债率 39.27%,2024E 40.95%,2025E 41.61%,2026E 39.26% [8] - 2023A 收入增长率 36.19%,2024E 30.52%,2025E 41.86%,2026E 32.09% [8] - 2023A 净利润增长率 52.83%,2024E 97.02%,2025E 1,967.81%,2026E 286.70% [8] - 2025E P/E 101.69,2026E P/E 26.30 [8] - 2023A P/B 4.60,2024E 4.65,2025E 4.45,2026E 3.81 [8] - 2023A EV/EBITDA (62.96),2024E 283.82,2025E 72.49,2026E 22.87 [8] - 2023A 经营活动现金流 147.81 百万元,2024E 1,058.04 百万元,2025E 747.15 百万元,2026E 2,524.18 百万元 [8] - 2023A 投资活动现金流 (998.66) 百万元,2024E (1,301.64) 百万元,2025E 131.34 百万元,2026E 167.97 百万元 [8] - 2023A 筹资活动现金流 2,587.26 百万元,2024E (69.80) 百万元,2025E (69.80) 百万元,2026E (69.80) 百万元 [8] - 2023A 现金净增加额 1,729.53 百万元,2024E (315.00) 百万元,2025E 807.09 百
速腾聚创:发布机器人新品,开启车载+机器人平台发展新十年
东吴证券· 2025-01-04 17:16
投资评级 - 报告对速腾聚创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速腾聚创发布机器人新品,开启车载+机器人平台发展新十年[1] - 公司通过研发成果外溢,为行业提供增量零部件及解决方案,有望加速机器人普及,扩大公司产业链生态优势[8] - 公司2024Q3收获多个海内外机器人重点客户,机器人领域合作伙伴由2400家突破至2600家,多款新品已获头部机器人公司量产定点[8] - 公司MX产品以极具性价比的产品优势持续扩大影响力,截至2024M11,公司实现与28家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达成合作,定点车型数量增至92款[8] 财务预测 - 2024-2026年预期营收调整为17.9/28.9/41.9亿元[8] - 2025年1月3日收盘价对应PS为3.9/6.3/9.1倍[8] - 2022-2026年营业总收入预计从530.32百万元增长至4,186.68百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8%[1] - 2022-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从-2,088.65百万元改善至52.54百万元[1] 新产品与技术 - 发布第二代灵巧手Papert 2.0,具有20个自由度,14个力传感器,最大负载5kg[8] - 推出Active Camera摄像头,融合激光雷达数字信号和摄像头信息[8] - 发布全球首款千线超长距激光雷达EM4,最高可达1080线,最远可探测600米[8] - 推出全球首款192线半球形数字化激光雷达Airy,尺寸仅有乒乓球大小[8] 市场表现 - 2024年1月5日至2025年1月2日期间,速腾聚创股价涨幅达97%,远超恒生指数表现[4] - 当前市净率为4.87倍,港股流通市值为14,196.93百万港元[5] 客户与合作伙伴 - 机器人领域合作伙伴由2400家突破至2600家[8] - 与28家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达成合作,定点车型数量增至92款[8] - 在L4领域与全球最大出行平台及小马智行达成量产定点合作[8]
金风科技:风机毛利率持续改善,海外市场拓展顺利
国元国际控股· 2025-01-03 18:57
投资评级 - 目标价为7.82港元,较现价6.23港元有26%的上升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1][5][12] 核心观点 - 2025年海上和国际风机交付提高,整机毛利率持续改善:2024年1-9月综合毛利率为16.43%,预计2024全年综合毛利率将超过16%,2025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8% [2][9] - 国际市场拓展顺利,具备国际整机平台核心竞争实力:公司实施国际战略10年多,全球布局充分,具备全球供应链能力、海外融资能力及国际整机平台竞争的核心能力 [3][10] - 2024全年整机出货量18-20GW,预期2025年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44.28GW,其中海外5.5GW,2025年国际业务订单预计超过5GW [4][11] 财务数据 - 2024年预计营业额为57,278百万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为2,634百万元,同比增长97.9% [6] - 2025年预计营业额为61,860百万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为3,015百万元,同比增长14.5% [6] - 2024年每股盈利预计为0.57元,2025年预计为0.66元 [6] 行业估值 - 金风科技2024年预计PE为10.0倍,2025年预计PE为8.8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4] - 行业平均PE为42.8倍(2024E)和22.0倍(2025E),金风科技估值相对较低 [14] 财务分析 - 2024年EBITDA预计为5,488百万元,同比增长37%,EBITDA利润率为10% [16] - 2024年净利率预计为5%,ROE预计为7%,ROA预计为2% [16] - 2024年股息支付率为46%,股息率为3.5% [16]
微盟集团:送礼助力微信电商成长,头部服务商有望受益
国元国际控股· 2025-01-03 18:56
投资评级 - 目标价为3.86港元,现价为3.00港元,预计升幅为28.5% [1] - 上调至"买入"评级 [4][11] 核心观点 - 微信小店"送礼物"功能开始灰度测试,预计未来将有更多迭代升级,有望复制当年"微信红包"成为现象级用户行为 [3][8] - 微盟作为腾讯重要的生态合作伙伴,其产品微盟小程序将接入微信小店生态,支持微信电商生态持续丰富 [3][9] - 微盟有望通过微信小店送礼功能,为品牌商家打造更具创意和互动性的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 [3][9] - 微盟作为具备先发优势的微信生态原服务商,未来随着用户在微信电商生态用户习惯养成、B端商户持续加入微信生态,有望打开SaaS业务增长天花板 [4][10]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18.1/21.0/25.1亿元,对应同比增速-18.6%/15.6%/19.7%,净利润分别为-6.7/-3.5/-1.2亿元 [4][10] 财务数据 - 2025年1月2日收盘价为3.00港元,总股本为33.58亿股,总市值为100.74亿港元,净资产为40.33亿港元,总资产为109.40亿港元 [2] - 2022-2026年预计营业额分别为18.39亿、22.28亿、18.14亿、20.98亿、25.1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1.53%、21.14%、-18.55%、15.64%、19.74% [5] - 2022-2026年预计净利润分别为-19.19亿、-7.61亿、-6.73亿、-3.46亿、-1.2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4.89%、-60.33%、-11.56%、-48.60%、-65.02% [5] 行业分析 - 微信电商生态繁荣,商家服务需求有望提升,微盟作为头部服务商有望受益 [3][4] - 微信电商的SaaS和代运营服务商将享受需求迸发红利,微盟作为具备先发优势的微信生态原服务商,未来有望打开SaaS业务增长天花板 [4][10] - 微盟通过精准营销服务,提升商家GMV水平,将创造更大商业化价值 [4][10]
和黄医药:出售非核心合资企业,赛沃替尼成功NDA
西南证券· 2025-01-03 14:54
投资评级 - 和黄医药(0013.HK)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为40.90港元,当前价为23.40港元 [1] 核心观点 - 和黄医药通过出售非核心合资企业上海和黄药业45%的股权,获得6.08亿美元现金,计划用于进一步开发其内部产品管线,尤其是抗体偶联药物(ADC)平台 [7] - 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合疗法用于治疗伴有MET扩增的一线EGFR抑制剂治疗后进展的肺癌患者的中国新药上市申请(NDA)获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 [7] - 呋喹替尼在美国市场商业化表现强劲,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达1.3亿美元,并在西班牙和日本相继纳入医保,未来商业化前景可期 [7] 财务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为838百万美元,预计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分别为642.07百万美元、736.97百万美元和884.99百万美元 [2] - 2023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00.78百万美元,预计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分别为-17.24百万美元、74.51百万美元和134.20百万美元 [2] - 2023年每股收益(EPS)为0.12美元,预计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分别为-0.02美元、0.09美元和0.15美元 [2] - 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3.80%,预计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分别为-2.42%、9.46%和14.55% [2] 公司动态 - 和黄医药出售上海和黄药业45%股权,交易金额为6.08亿美元,所得款项将用于创新药物研发 [7] - 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合疗法的NDA获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标志着该联合疗法在解决MET驱动的EGFR抑制剂耐药问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7] - 呋喹替尼在美国市场商业化成功,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达1.3亿美元,并在西班牙和日本相继纳入医保 [7] 市场表现 - 和黄医药的52周股价区间为19.16-34.7港元,3个月平均成交量为4.54百万股,流通股数为8.72亿股,市值为203.95亿港元 [4] - 和黄医药的股价表现相对恒生指数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波动较大,最高涨幅为36%,最低跌幅为-33% [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4亿美元、7.4亿美元和8.8亿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7]
长城汽车:24年销量同比持平,追求有质量的市占率
国证国际证券· 2025-01-03 12:57
投资评级 - 长城汽车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上调至18.0港元,对应2025年的8.3倍预测市盈率,距离现价有32%上涨空间 [1][4][6] 销量表现 - 2024年长城汽车累计销售123.3万辆,同比持平,连续第九年销量破百万 [1][2] - 2024年12月总销量达13.5万台,同比增长20.3% [2] - 哈弗品牌12月销量8.3万台,同比增长27.2%;WEY品牌销量8808台,同比增长150.8%;长城皮卡销量1.6万台,同比增长1.3%;欧拉品牌销量4740台,同比下降52.7%;坦克品牌销量2.2万台,同比增长26.4% [2] - 哈弗品牌全年销量为70.6万辆,同比下降1.3%;WEY品牌累计销量为5.5万辆,同比增长31.6%;欧拉品牌累计销售6.3万辆,同比下降41.7%;坦克品牌累计销量为23.1万辆,同比增长42.1%;皮卡累计销量为17.7万辆,同比下降12.5% [2] 全球化战略 - 2024年长城汽车海外销量达到45.3万辆,占整体销量比重为37% [3] - 长城汽车在海外建立了3个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在厄瓜多尔、巴基斯坦等地拥有5家KD工厂,海外销售渠道超1300家,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2025年长城汽车巴西工厂将会投产,预计2025年出口销量将达到57万辆,同比增长26% [3] 新产品与技术 - 2025年长城汽车将推出多款新车,包括哈弗H7、高山智驾版、WEY新的全尺寸SUV、坦克500 HI4-Z、坦克400 HI4-Z、坦克800等 [3] - 2024年长城推出新一代智驾系统Coffee Pilot Ultra,具备强感知、重安全、快迭代等特点,实现了100%去高精地图,推出行业领先的全场景NOA,覆盖高速、城区、乡镇等各种驾驶场景 [3] - 2025年WEY品牌和坦克品牌将推出搭载Coffee Pilot Ultra的新车型 [3] 财务表现 - 2024年预计销售收入为2190.0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6%;净利润为136.8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5% [5][9] - 2025年预计销售收入为2594.1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净利润为169.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 [5][9] - 2024年毛利率预计为21%,净利率为6%;2025年毛利率和净利率预计分别为21%和7% [5][9] - 2024年ROE预计为18%,2025年预计为20% [5][9] 股价与市值 - 2024年12月31日股价为13.7港元,总市值为1977.5亿港元,H股市值为3009.7亿港元 [6] - 12个月股价区间为7.5港元至17.1港元 [6]
吉利汽车:销量佳绩彰显实力,技术与新品驱动未来
国证国际证券· 2025-01-03 12:5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9.0港元,对应2025年13.0倍预测市盈率,距离现价有35%上涨空间 [1][3][4] 核心观点 - 2024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217.7万辆,同比增长32%,超额完成销量目标 [1][2] - 2024年新能源累计销量88.8万辆,同比增长91.9%,新能源渗透率40.8%,同比增长12.7个百分点 [2] - 2025年销量目标为271万辆,同比增长25%,其中新能源销量目标150万辆,同比增长69%,渗透率目标55% [3] - 2025年将是吉利汽车的新品大年,插混产品将成为主打,吉利品牌计划推出五款新能源产品,极氪品牌将加大智能化投入,领克品牌致力于向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迈进 [3] 销量表现 - 2024年12月总销量21.0万辆,同比增长43%,其中吉利品牌销量15.7万辆,同比增长46.0%,极氪2.7万辆,同比增长101.8%,领克2.6万辆,同比增长1.5% [2] - 2024年吉利品牌累计销量166.9万辆,同比增长27.4%,极氪累计销量22.2万辆,同比增长87.2%,领克累计销量28.5万辆,同比增长29.6% [2] 财务表现 - 2024年预计销售收入239,344百万元,同比增长34%,净利润15,779百万元,同比增长197% [7] - 2025年预计销售收入288,745百万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13,774百万元,同比下降13% [7] - 2024年预计毛利率15.5%,净利润率6.6%,ROE 17.9% [7] - 2025年预计毛利率16.1%,净利润率4.8%,ROE 13.6% [7] 股东结构 - 李书福持股41.5%,其他股东持股58.5% [4] 股价表现 - 2025年1月2日股价14.1港元,总市值1,493.12亿港元 [4] - 过去一个月相对收益3.65%,绝对收益6.93%,过去三个月相对收益24.10%,绝对收益13.48% [6]
归创通桥-B:管线不断丰富,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国元国际控股· 2025-01-03 09:55
投资评级 - 目标价为16.8港元,较现价11.78港元有42.61%的上涨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1][10][23]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国内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导者,集研产销于一体,研发效率高 [4][2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58.61%;净利润0.69亿元,同比增长293.91% [5][24]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收入占比66.9%,同比增长46.7%;外周血管介入产品收入占比33.1%,同比增长88.2% [5][24] - 公司把握集采机遇,ZYLOX Penguin静至®全国集采中首轮中标,取栓支架等产品在河北省集采中标 [5][22] - 预计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8.02亿元、11.63亿元、15.17亿元,EPS分别为0.33元、0.48元、0.71元 [5][27] 产品管线 - 截至2024年6月,已有44款产品获得NMPA批准上市,12款产品海外获批 [4][20] - 2024年重点品种包括国产首款全显影远端闭合密网支架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和国产首款自主研发的血管缝合器产品ZYLOX Unicorn®血管缝合器 [4][20]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202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46.7%,主要得益于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凤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等核心产品的持续增长 [24]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202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88.2%,主要得益于UltraFree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等产品的快速销售增长 [26] 国际市场拓展 - 2024年上半年国际市场收入1150万元,同比增长84.2%,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地区 [4] - 已在22个海外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品,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及南美等 [4] - 计划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正在取得更多产品许可,并将更多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如ZYLOX Penguin静至髂静脉支架系统及冲击波球囊系统 [4]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71.3%,较去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主要因部分产品进入带量采购及战略性降价以扩大市场份额 [24] - 预计2024-2026年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1.9%、45.1%、30.4% [23] - 预计2024-202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8.7%、45.0%、47.1% [23]
诺诚健华:创新驱动公司发展,全面布局自免领域
国元国际控股· 2025-01-03 09:55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为8.25港元,较现价6.12港元有35%的上涨空间 [1][13][23]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血液肿瘤、实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 [7][26] - 公司在自免领域取得突破,ICP-488治疗银屑病II期临床试验数据优异,达到主要终点 [3][8][27] - 核心产品奥布替尼适应症不断拓展,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预计将持续放量 [7][11][31] 产品管线 - 在研产品组合包括13种药物,其中2款已商业化,30多项全球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4][7][10] - 奥布替尼针对SLE的IIb期临床完成入组,IIa期结果积极 [4][10] - BCL2抑制剂与奥布替尼联合治疗CLL/SLL,II期已完成患者入组 [4][10] - 奥布替尼治疗ITP的III期注册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Q1完成入组 [4][10] 财务表现 - 2024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6.98亿元,同比增长29.85% [33] - 2024年1-9月毛利率86.0%,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 [33] - 2024年1-9月研发投入6.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8.14% [33] -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65、13.2、18.05亿元 [39] 生产能力 - 广州生产基地面积50000平方米,年产能可达10亿片剂 [7] - 北京昌平建立大分子CMC试点设施,支持早期临床试验 [7] 市场前景 - 中国银屑病患者约650万人,中重度患者约190万人,市场空间广阔 [8] - 全球自免领域患者超过5亿人,涉及150多种疾病 [8] - 奥布替尼三项适应症均获医保覆盖,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