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经济

搜索文档
2025服贸会 | 加快国际赛事名城建设,GT世界挑战赛首次进京
北京商报· 2025-09-11 11:43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再到如今引入GT世界挑战赛这一国际顶级汽车赛事,北京 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顶级体育IP。 作为赛事核心亮点,GT世界挑战赛北京亦庄站赛道完全对标国际标准:GT世界挑战赛北京亦庄站的赛 道极具看点。该赛道为严格按照国际汽联(FIA)三级标准打造的城市赛道,由曾设计F1迈阿密赛道的 原班团队Apex操刀规划。赛道全长4.9公里,经专业测算,赛车在赛道上的最高时速可达299公里/小 时。这条集专业性与挑战性于一体的赛道,能充分考验车手的操控技巧与战术判断。 为让更多市民共享"体育红利",北京亦庄推出的服贸会专享票,既是"以赛事惠民"的生动实践,也是北 京建设"体育强市"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北京始终坚持"办赛为民"理念,通过降低顶级赛事参与门槛、 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让市民从"赛事观众"变为"体育参与者"。此次专享票的推出,不仅为车迷提供了近 距离接触国际赛事的机会,更将推动汽车运动文化在市民中的普及,助力北京培育多元化体育消费市 场,形成"赛事引流—消费升级—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为首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商报讯(记者 蔺雨葳)9月11日上午,在202 ...
国家体育总局:从5方面持续推动体育赛事经济发展
人民网· 2025-09-11 07:52
赛事经济政策支持 - 国家体育总局从五方面持续推动赛事经济发展 加强政策研制 加快编制"十五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研究体育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深化体育赛事带动消费监测试点工作[1] - 聚焦联赛"含金量" 推动足球 篮球 排球职业联赛建设 培育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等自主IP赛事 持续举办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和田径运动会等高水平青少年赛事活动[1] - 统筹指导各地引入国际赛事 举办国际滑联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 F1中国大奖赛等国际高水平赛事[1] 赛事经济效益数据 - 以山东为例 今年上半年全省举办500人以上赛事739场 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6亿元 间接经济效益达113亿元[1] 观赛体验提升措施 - 支持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赛事领域的创新应用 鼓励开发提升观赛体验的智能体育产品和服务[2] - 提高可售(发)票数量 "苏超"赛场上座率持续高位 南京奥体中心连续三次刷新现场观赛人数纪录[2]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育优秀职业经理人 解说员 壮大志愿者队伍 优化实施体育赛事实名制管理 配合打击倒卖门票等违法行为[2] 赛事融合发展策略 - 深挖赛事与文化融合潜力 推出彰显中国风格的赛事文创 手办 数字藏品等产品[2] - 促进赛事与旅游深度融合 发挥"一日观赛 多日停留"特点 放大"票根经济"效应[2] - 推动赛事与商务协同发展 推广赛展结合新模式 嵌入本地"土特产"销售[2] 赛事安全管理体系 - 严格实施"举办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行政许可 加强赛风赛纪 畸形"饭圈"文化等重点领域综合治理[3] - 加强赛事运营 场地设施 安全管理等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3] - 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推出赛事意外险 赛事责任险 赛事取消险等保险产品 提升赛事安全保障能力[3]
扬州两个月举办市级以上赛事近30项次“扬超”接力“苏超” 赛场连接市场
新华日报· 2025-09-11 07:47
政策推动下,市场活力显著增强。扬州宋城国际击剑俱乐部总经理刘莹深切感受到城市赛事能级的 跃升。2015年,俱乐部还只是个普通培训点。十年来,他们不仅培育出"大运河"杯青少年击剑系列赛这 一自主IP赛事,更成功举办国际剑联女子佩剑世界杯扬州站、全国青年击剑锦标赛等赛事。"自主IP赛 事是提升体育项目全民性、赛事商业价值、城市知名度的重要平台。"乔志刚表示,扬州积极打造"扬 马"、"大运河"系列赛等各种赛事IP,构筑丰富的赛事活动矩阵,激发各类人群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 近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游泳U系列比赛(扬州站)在扬州体育公园刚落下帷幕,场馆便马不停蹄 筹备后续比赛。这个暑假,扬州体育赛事热度持续攀升,从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棒球项目落选赛到全国 青少年游泳U系列比赛,从中国·扬州第六届桃花泉杯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到全国青少年艺术体操锦标 赛,7月、8月的扬州,为何迎来赛事"井喷"? 五级体系推出"体育盛宴" 翻开扬州7月-8月体育赛事日历,2025年大运河城市(扬州)足球精英邀请赛、2025年全国青少年 艺术体操锦标赛等国际级、国家级赛事赫然在列,江苏省空手道锦标赛等省级赛事与"村BA"等本土群 众性活动交织, ...
WTT中国大满贯人气火爆
北京晚报· 2025-09-10 14:12
此外,首钢园及周边地区也安排了丰富的文旅体验活动,永定河畔、石景山(本山)脚下开办有永定河 集,引入了11个创意店铺品牌,包含咖啡轻食、潮流科技、夜间经济等多种业态。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心 跳塔将举办攀岩、蹦极、极速大滑道等体验项目,六工汇沉淀池广场将举办"首钢园音乐会"等。 北京马拉松报名开启 本报讯(记者陈嘉堃)今天上午10时,2025中国银行北京马拉松开启报名通道,截止时间为9月15日18 时。报名者可通过北京马拉松官方网站和官方合作APP报名。今年的北京马拉松将于11月2日7时30分鸣 枪起跑,参赛规模有所提升,预计达32000人。 北京马拉松被誉为"国马",始创于1981年,今年为第43届。这条以天安门广场为起点、以奥林匹克景观 大道为终点的线路是众多跑友公认的经典赛道。本届赛事在往届30000个参赛名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 大名额供给,让更多跑步爱好者有机会站上北马的赛道。此外,赛事在赛道调整、服务保障等方面都有 提升,力争为参赛选手带来更好的体验。 赛事官方公告写道:"飘落的银杏雨、开阔的街道、整座城市的温暖注目——这一切,都在天安门前、 长安街上,成为'我们'共同的故事。" 本报讯(记者孙云柯)继9 ...
万亿级市场,利好!国办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9-04 18:21
总体目标与产业规模 - 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1][6]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增加值达1.49万亿元[3] 产业现状与消费潜力 - 体育赛事成为消费引擎 上半年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3] - 大型赛事溢出效应显著 以"苏超"为例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3] - 城乡居民体育消费需求旺盛 "村超""苏超"接续火爆 网球中国季一票难求[3] 重点举措:供给端优化 -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品牌赛事[7] - 发展户外运动产业 差异化发展山地/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项目 开展低空赛事活动[7] - 培育冰雪经济 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 巩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7] -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研发竞技训练测试康复装备 加强基础前沿技术攻关 打造国货"潮牌"[7] 重点举措:需求端激发 - 拓展消费场景 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打造运动空间 挖掘城市"金角银边"配建设施[7] - 打造品牌消费活动 持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8] -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消费满减/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红包等优惠[8] - 扩大消费群体 发布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 推动青少年掌握体育技能 打造适老体育场景[8] 产业生态建设 - 做大做强体育企业 扩大规模以上企业数量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推进场馆智能化转型[8] -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办赛 实施中国体育品牌海外推广计划[8] - 推动数字化发展 探索"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服务数字化水平[9] - 加大金融支持 支持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 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9] 基础设施与保障 - 丰富场地供给 推动户外运动设施/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建设 支持发行REITs融资[9] - 优化市场环境 拓展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场景 实行预付式消费资金托管模式[9] - 加强统计监测 修订体育产业统计分类 强化多部门数据互通共享[9]
算体育赛事的“经济账”:从竞技到经济
华创证券· 2025-08-29 20:11
体育消费潜力 - 中国体育消费占收入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当,2020年约为0.84%,但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不到40美元,仅为发达国家均值的1/6[2][4][14] - 地区数据显示体育消费与收入高度相关,23个省市相关系数达0.88,但支出倾向稳定在4.5%-6.5%[4][16] - 日本经验表明经济周期直接影响体育消费,经济上行期增长快,停滞期萎缩,高收入群体更抗波动[4][18][22][24] 体育消费结构 - 中国体育实物消费占比超60%,明显高于欧盟的35%,接近美国2005年水平[2][5][28] - 中国观赛与健身服务支出仅占11%,而美国2005年约为20%[2][5][28] - 日本体育服务消费占比持续上升,从1980年27.5%增至2011年58%,增量主要来自赛事和健身[5][35] 体育赛事经济 - 中国体育赛事对GDP拉动约0.1%,低于欧美的0.4%-0.5%,就业拉动也仅0.1%左右[3][6][38][56] - 欧美拥有全球近90%顶级体育IP,头部联盟收入达数十亿至数百亿美元,与中国赛事规模悬殊[6][43] - 上海居民观赛消费倾向更强(1万美元收入支出73美元 vs 美国38美元),但美国收入高6倍且观赛渗透率达61% vs 上海5%[8][44] - 中国体育从业者占就业人口0.15%,低于英美0.5%及日韩0.2%-0.3%,需提升收入和服务业比重[8][54]
赛事、演唱会热力全开 夜经济点燃北京商圈活力
北京商报· 2025-08-21 18:07
体落幕,当晚上座率为48099人。与此同时,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各大商圈及场馆负责人提供的数据粗略统计,每一场比赛和演唱会对于商圈夜经济发展而 言,带来的是至少6万客流的引入,部分餐饮业态在赛程日的营业额增长超30%。随着一系列精品赛事和演唱会的持续举办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不断完 善,"赛事+""演唱会+"的模式将不断深化,北京商圈的夜经济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8月中旬,各大赛事和明星演唱会在工体、"鸟巢"、五棵松轮番上演,北京的各大商圈在下午至夜间迎来了大客流。8月20日晚,2025中国足协杯半决赛在工 除了工体的比赛如火如荼,"鸟巢"的演唱会也一票难求。刚刚结束了五月天连开十三场的演唱会,"鸟巢"即将在8月29日和30日迎来王源的两场演唱会。公 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汪苏泷、张惠妹、张杰、凤凰传奇相继在"鸟巢"开唱,总观演客流接近110万人次,带动场馆周边消费增长约三成。2025年,"鸟 巢"将举办50多场演唱会,场馆档期目前已排满,预计到场观众将达280万人次。 赛事、演唱会"催热"夜生活 一场场精彩的赛事和演唱会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盛宴,更像强大的引擎驱动着周边商圈的夜经济蓬勃发展。8月20日晚结束的2 ...
王楚钦、孙颖莎领衔出战WTT中国大满贯
北京青年报· 2025-08-21 04:35
赛事基本信息 - 2024年WTT中国大满贯将于9月25日至10月5日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举行 冠军可获得2000点世界排名积分 [1] - 赛事历时11天 预计吸引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赛 去年有241名运动员和7.3万名观众参与 [1] 参赛阵容情况 - 男单阵容包括世界排名前五的林诗栋、王楚钦、梁靖崑 以及向鹏、陈垣宇、林高远和温瑞博等中国选手 [1] - 女单阵容涵盖世界排名前五的孙颖莎、王曼昱、陈幸同、蒯曼和王艺迪 另包括陈熠、石洵瑶、钱天一等中国选手 [1] - 双打和混双名单暂未公布 [1] 场馆与遗产利用 - 赛事场地由首钢运煤车间和精煤车间改造的首钢冰球馆、短道馆和花滑馆通过"冰乒转换"实现功能转型 [1] - 工业遗存与冬奥遗产被创新利用 转化为乒乓球比赛场地 [1]
[热闻寻踪] 苏超爆红、粤超扩军,谁能抓住“家门口”的足球新风口?
全景网· 2025-08-13 13:51
区域足球赛事带动产业热潮 - 苏超联赛火爆出圈 成为"体育+文化+经济+传播"立体化创新模式 为其他地区提供低门槛参与、高情感共鸣、强产业联动范本 [1] - 粤超计划2025年7-10月举行 16支球队参赛 引发市场对区域足球赛事关注 [1] - 苏超带动江苏省文旅消费热情 预计对南京旅游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26] 体育照明设备需求增长 - 崧盛股份体育照明LED驱动电源可实现一秒40+次爆闪 满足专业赛事无频闪要求 [2] - 联域股份体育照明产品适应高清直播 具备防眩光、窄角度、远投光特点 全球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断开展 [6] - 奥拓电子为三届世界杯等国际赛事提供视讯解决方案 累计服务赛事超1000场 目前服务东盟十国56场重点赛事 [17] 体育场馆建设材料应用 - 祥源新材发泡材料应用于运动垫类、人造草坪吸震垫、座椅坐垫等运动休闲领域 [4] - 西大门遮阳产品近千个品种 已应用于北京鸟巢、亚运会馆等体育场地 具备阻燃抗菌防污功能 [24] - 金埔园林在珠海富山工业园小学、云梦县体育公园等项目中涉及足球草坪类业务 [10][11] 足球装备制造业务布局 - 安利股份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合作生产足球用合成革 目前足球革营收占比较小 [8] - 双象股份将深耕球革等体育用品并扩大产品占比 [13] - 国恩股份子公司人造草坪通过FIFA认证 产品出口比重不断增加 将新增降温草坪、夜光草坪等产品 [15] 全民健身与赛事运营拓展 - 舒华体育提供足球场地建设训练器材及配套服务 包括360°圆形足球场、笼式围网等专业设施 [28] - 康力源健身器材已服务社区学校体育馆等场景 将积极对接区域文体项目需求 [20] - 中体产业与中足联达成战略合作 为区域性赛事提供专业化支持 [30] 多元化体育产业延伸 - 三力士产品应用于割草机和摩托车 子公司MSR生产销售动力冲浪板 [19] - 力盛体育除传统赛车赛事外 持续拓展新能源车智能赛事 关注无人驾驶机器人等新兴体育赛事 [22] - 星辉娱乐足球业务主要为西班牙人俱乐部运营 参加西甲联赛 [23]
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 成都世运会创造多个首次
四川日报· 2025-08-08 08:35
●共有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参赛,是世运会历史上规模最 大、人数最多的一届 ●是迄今为止最具可持续性的一届世运会,共启用27个现有和改造后的室内外场馆,树立了世运会 办赛新标杆 8月7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执委会举行赛前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成都世运会 共有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参赛,是世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人 数最多的一届。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汤姆·迪伦提到,成都世运会有着最具规模的转播计划,通过全新平台 在全球范围实时直播,这同样是历史上首次。 来自中国和意大利的运动员亮相赛前新闻发布会,分享对本次赛事的期待。"全力以赴,以最好的 状态去冲击最好的成绩。"中国霹雳舞运动员刘清漪说,成都世运会汇聚全球顶尖运动员,希望通过自 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体育舞者的风采。"这次比赛,我做了充分准备。"意大利射箭运动员基 亚拉·雷巴利亚蒂说,"这样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对我来说是个重要机会,既能丰富参赛经验,也能体验 不同的运动氛围。" 赛事之外,成都推出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搭建世运场景供需对接平台;开展"世运有礼 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