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体系

搜索文档
新闻1+1丨老年人口超500万,北京构建怎样的养老服务体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1 08:50
北京老龄化人口规模与趋势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常住老年人口达514万人 占常住人口比例23.5% [2] - 2024年老年人口较2023年增长19.2万人 过去五年保持年均1%的稳定增长 [2] - 预计2031年北京将正式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2] 老年人口结构特征 - 城区老年人口占比高 大部分老年人集中居住于城区 [3] - 高龄化趋势持续加剧 80岁以上"老老人"群体达69万人 [5] - 失能失智老年人口数量伴随高龄化不断增长 [3]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展 - 构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区级指导中心+街道综合体+社区驿站 [4] - 已建成105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及1500余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4] - 针对99%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 重点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4] 高龄群体专项服务措施 - 累计建设3.3万张家庭养老床位 提供专业机构上门照护服务 [5] - 全市布局2666个助餐点 覆盖近90%城乡社区 [6] - 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居家老人签订家庭医生协议 提供上门医疗包 [6] 养老服务需求特点 - 老年人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包括床前照护、助餐及医疗三大刚需 [5][6] - 政府需兼顾兜底保障与多元需求回应 完善全体系服务 [3] - 高龄失能群体增加对养老服务供给形成严峻挑战 [3]
新闻1+1|老年人口超500万,来看北京的“养老答卷”
央视网· 2025-09-11 06:25
北京老年人口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4年底北京常住老年人口达514万 占常住人口23.5% [1] - 2024年老年人口较2023年增长19.2万人 首次突破500万 [3] - 过去五年常住老年人口年均增长1% 预计2031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3] 北京老龄化结构性特征 - 城区老年人口占比高 大部分老年人集中在城区居住 [5] - 高龄化趋势持续加剧 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69万 [7][9] - 失能失智老年群体规模不断扩大 对养老服务提出严峻挑战 [5]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 99%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2022年起重点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7] - 建立三级服务体系:区级指导中心+街道综合体+社区驿站 [7] - 已建成105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1500余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7] 高龄老人专项服务措施 - 建设3.3万张家庭养老床位 提供专业机构上门照护服务 [9] - 全市布局2666个助餐点 覆盖近90%城乡社区 [9] - 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高龄老人签订家庭医生协议 提供上门医疗包 [9]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围绕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陕西日报· 2025-07-30 07:57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展 - 全省建成养老机构944家 新建老年助餐点近5000个 4527家养老服务设施开展助餐服务 过去一年为140余万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1] -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全省国土空间规划 "十四五"以来累计下达19.9亿元支持养老服务工作 [1] - 养老床位数增长至24.08万张 增幅达36.82% 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90.5% 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73%行政村 [2] 医养结合服务推进 - 建立医养结合协调机制 推动建设546家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连续两年为8.9万余名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服务 [2] - 医养结合机构及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数量增至238家 全面开通医保住院及门诊结算业务 [3][4] - 在全国率先将老年健康促进五项行动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 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 - 开展政府补贴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 2023年以来培训10.79万人次 [2] - 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2] - 支持职业院校形成产教融合合力 打造6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近3年在国际赛事获奖15项 [3] 文旅康养产业融合 - 重点推进8个文旅产业链群建设 以陕南三市 西安 铜川为重点发展生态康养特色产业群 [4] - 柞水县云山湖 山阳县天蓬山寨 留坝县等康养旅居项目成为老年人旅游消费重要目的地 [4] 资金支持与设施改造 - 省级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的比例2023年达61% 2024年提升至64% [5] - 2023年以来实施适老化改造小区1321个 新增养老服务综合体84个 加装电梯和无障碍设施列入重点改造内容 [5] 行业监管与安全保障 - 将944家养老机构全部纳入消防监管范围 其中550家床位数超100张的机构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4] - 严格落实消防法律法规及养老服务条例相关规定 [4]
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提请一审 积极构建首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北京商报· 2025-07-24 21:17
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立法进展 - 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 [2]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514万人占比23.5%预计2030年占比将超过30%达到重度老龄化水平 [2] - 《条例》定位于北京市养老服务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规系统总结固化北京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等经验做法 [2] 条例框架与四方责任 - 《条例(草案)》共设9章68条涵盖养老服务规划和设施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服务等 [3] - 创新提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有责家庭"有机结合的发展方针 [3] - 政府强化基本养老保障完善政策体系市场突出机制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 [3] - 社会创新互助养老模式鼓励组织参与家庭明确子女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义务 [4] 首都特色服务体系 - 以"老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 [5] - 完善区级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实现资源纵向贯通 [5][6] - 重点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突出助餐医养结合等服务强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 [6] - 推进京津冀区域协作健全异地就医结算等制度支持康养产业发展 [6] 分层供给与产业促进 - 兜底保障特殊群体普惠服务扩大覆盖面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品质化需求 [7] - 分类发展养老机构确保不同收入群体获取相应服务 [7] - 加强产业促进和科技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智慧养老等产业发展 [7] - 保留传统服务方式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7]
北京将立法保障“老有所养”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18:17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北京市拟构建责任明确、覆盖全面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供给格局 [1] - 将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1] - 完善分层供给体系,分类发展养老机构,满足不同收入群体需求: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可负担机构养老,中低收入家庭获取质量有保障服务,高收入群体享受品质化个性化服务 [1] 养老服务产业促进 - 加强养老服务产业促进和科技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 - 重点发展养老照护服务、智慧养老、养老金融等领域 [2] - 加强政策、标准、项目、人才协同,健全异地就医结算等制度 [2] 医养结合与区域协同 - 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发展 [1] - 支持康养产业发展,推动养老服务向周边地区延伸布局和协调发展 [2]
聚焦“老老人”织密服务网,北京今年新建5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新京报· 2025-07-23 21:55
北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展 - 2024年北京已建成105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计划2025年新建50家进一步织密服务网 [1] - 大兴区亦庄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每天为150余位老人提供就餐服务,连锁运营6家养老服务驿站并与5家养老机构联动 [2][3] - 大兴区"亦服务"指挥调度平台已接入2200余个有效电话,开展居家服务近1400次,实现24小时快速响应 [4][5] 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升级 - 服务中心从单一照料转型为整合老年食堂、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的综合平台 [3] - 大兴区5家升级运营的服务中心辐射带动27家驿站,惠及6.8万名老年人及7333名高龄老人 [5] - 服务中心月均提供助餐11730人次,开展老年学堂活动640次,链接28家服务商提供上门服务36773次 [5] 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架构 - 体系包含区级指导中心(统筹规划)、区域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社区驿站(就近服务)三层结构 [5] - 大兴区2024年新建3家服务中心通过验收,预计惠及4万余名老年人并延伸至农村地区 [5] - 北京提出"一清单、一平台、一张网"体系,其中"一平台"指三位一体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6] 2025年发展规划 - 北京2025年将新建5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重点覆盖老龄化程度高的地区 [6] - 当前服务中心已覆盖北京三分之一街道乡镇,新建设施将提升"老老人"服务密度 [6] - 鼓励服务中心通过签约或连锁运营驿站实现服务网点下沉与标准化 [7]
北京: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生育友好型社会配套支持政策
快讯· 2025-07-10 11:56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托育服务 [1] - 鼓励金融机构丰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提高老年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 [1] - 鼓励养老机构、家政服务企业、物业公司等提供多样化养老照护服务 [1] - 加大康复辅助器具推广力度,打造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 [1] - 规范上门助浴、陪诊助医等新业态发展,优化社区助餐配送服务 [1] 生育友好型社会配套支持 - 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为托育服务提供支持,提升托育服务质量 [1] - 持续拓展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线上线下应用场景 [1] 银发经济新业态发展 - 丰富银发经济新业态,针对老龄人群和备老人群不同需求,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 [1] - 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1] - 鼓励开发适合老龄人群和备老人群的自驾游、康养游等旅游产品 [1] - 鼓励开发老年人兴趣课堂,打造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文艺空间 [1]
【养老之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助力“夕阳红”
证券时报· 2025-07-01 02:21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核心概念 -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家为圆心,步行15分钟左右可解决居民购物、就餐、休闲等基本生活需求,并支持社区治理共建共享[1] - 该概念实质是"养老圈",通过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确保老年人15分钟内获得养老服务[1] - 建设背景源于中国老龄化加剧,2024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全国22%[1] 政策推动与实施进展 - 商务部2021年《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明确要求包含养老托育等公益性设施[2] - 各地已推出"15分钟XX生活圈"模式,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核心内容[2] - 政策组合拳涵盖资金扶持、服务标准规范及监管强化,推动"幸福晚年触手可及"[2] 养老服务需求与模式创新 - 当前中国家庭养老仍为主流模式,需配套完善服务体系[2] - 该生活圈能缓解居家养老压力,提升服务可及性与专业性,满足"家门口一站式"需求[1] - 社区参与可帮助老年人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2]
长三角均已中度老龄化,现有市场供给远难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9:25
长三角老龄化现状 - 长三角三省一市2024年末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浙江15.71%、江苏18.7%、安徽15.68%,均达中度老龄化社会标准[2][4] - 上海2024年末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比29.4%,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比37.6%,老龄化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2][4] - 浙江2014-2024年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增加460万,年均增长46万,2024年末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1405.01万[4] 人口结构与流动特征 - 长三角人口结构呈"上窄中宽下窄",与东北"上宽下窄"不同,经济发达地区吸引年轻人口流入缓解老龄化压力[5] - 安徽因年轻人口流出导致老龄化程度与浙江接近(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分别为15.68%和15.71%),尽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5] - 浙江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19.58%)比常住人口(15.71%)高4.96个百分点,反映人口流动对统计差异的影响[6][7]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全国推行"9073"养老模式(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浙江已建成1634家养老机构、23.85万张床位,乡镇康养联合体覆盖率达85.78%[9] - 上海2024年老年医疗机构114所,老年护理院床位3.27万张(同比增12.6%),长护险居家照护服务达353.5万人次,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10693户[9][10] - 上海社区养老设施完善:529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919家日间照护机构、2406个助餐服务场所[10] 银发经济机遇 - 2024年中国老年人口3.1亿,预计2035年突破4亿,年均新增2240万老年人,长三角地区高净值老年群体消费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11][12] - 浙江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聚焦智能辅具、智慧养老、生命健康等产业,首批挂牌1个核心园区+6个专项园区[12] - 60后/70后老年人消费观念升级,推动银发经济在金融、商圈、适老化改造等领域需求激增,长三角有望成为创新试验区[12]
各地各部门精准施策 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 更好保障老有所养
央广网· 2025-06-23 08:37
养老服务政策与机制完善 - 各地各部门精准施策不断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加快建设适合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1] - 浙江省嘉兴市推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老年人拨打电话可预约打扫卫生、买菜做饭、陪同就医、照料失能老人等服务[1] - 上海城区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湖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数量超过8500个[1] - 湘潭市雨湖区窑湾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入住60多位老人提供一日三餐和24小时响应服务[1] 农村养老服务发展 - 江西省建成农村"幸福院"880多个提供用餐、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2] - 江西省民政厅计划今年建成90家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和300个幸福院[2] - 农村养老服务是我国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事关亿万农村老年人幸福生活[2] 银发经济与多元化服务 - 以银发专列、康养旅居等为代表我国养老多元化服务供给不断扩大[2] - 南京市发放首批养老消费券老人可免费享受33种专业化服务包括助浴、助洁、上门陪诊、送餐等[2] - 银发经济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可激发家庭养老消费[2] 养老服务发展规划 - 到2029年我国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2] - 到2035年适合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2] - 民政部将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让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