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思政课
icon
搜索文档
“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器以藏理——场馆中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
人民网· 2025-11-03 12:58
学院依托北京市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数字地图中的211个教学点,运用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开发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线上打卡管理系 统,并设计了六条主题实践路线:"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数智中轴小宇宙""城市更新幸福感""文脉传承谱华章""美丽乡村新成效""AI遇见机器人"。这些路 线鼓励学生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追寻领袖足迹、探访大国制造、触摸首都的"初心印迹"。学生通过打卡签到、提交参观感 悟、拍摄主题微视频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截至2025年6月7日,累计打卡学生达7166人次。学生们在"行走"中感受城市更新与国家发展,深刻体悟新 时代思想的实践伟力。 在场馆中,思政教师结合专题开展现场教学,通过"聆听北斗定位芯片的往事""解读国礼背后的风云""感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等方式,将科技新成 就与民生新场景生动具象地呈现出来,清晰勾勒出党的建设成就与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实践过程中设置的任务卡,如"文物寻宝""设计国礼""探寻文物中 的科技""我来为城市微更新",引导学生从个人视角主动发掘鲜活素材,实现深度学习。通过实景课堂、自主探索与反馈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院推 动师生实现 ...
辽东学院举办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大思政课”
新华网· 2025-10-27 16:11
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25日晚在辽东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主题为“战火中的书信”——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大思政课”,现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800余人参加 [1] - 活动通过师生共同演绎曹玉海、李征明、“冰雕连”、蒋宗英、黄继光等五个事迹故事,以书信为纽带呈现红色记忆 [1] 活动形式与内容 - 活动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单向传播模式,学生通过扮演抗美援朝战士和后方亲人等角色,将战地书信搬上舞台,实现“演”与“观”的互动 [1][5] - 演绎内容包括慷慨激昂地转述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誓言,以及轻声诉说着家属“盼君凯旋、共守家国”的牵挂 [1] 活动反响与意义 - 课后师生反馈认为这是一堂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大思政课,深刻理解了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参演教师称其为“灵魂的洗礼”,学生表示每次排练都是“精神的升华” [5] - 辽东学院党委书记表示学校将持续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师生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5] - 学校正参与《大道丛书》《抗美援朝精神》分册的撰写,旨在以更富思想性和可读性的形式呈现历史,使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激励青年一代 [5]
山东航空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红蓝双融大思政课赋能新生入学教育
中国民航网· 2025-10-27 13:59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通讯员商世昌、杜常青、金志杰 报道:近期,山东航空学院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新生入学教育关键环节,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 育人,依托"E路领航・电燃梦想"大思政课品牌项目,创新实施"'E'启新程・红蓝筑梦"专项行动,构 建"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实践+朋辈式引领"三维育人体系,着力引导新生实现思想转变,系统推进生涯 规划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助力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筑牢思想根基、夯实专业基础、明确发展方 向,为高质量开启大学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积极拓展新工作格局,打造可视化、沉浸式育人阵地,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策划举办"榜样的 力量"E点影像主题展,设立"党建红・先锋榜"与"航空蓝・技能星"双展区,集中呈现支部荣誉、志愿服 务纪实、考研风采、优秀毕业生与竞赛获奖典型,每幅作品附有"榜样寄语",增强感染力和引领力。创 新开展"我的大学初印象"短视频征集,为新生建立"成长档案",同步组织"寻找我的榜样"互动评选,将 高票事迹转化为微党课素材,推动榜样教育融入日常、渗入成长,实现思政引领入脑入心。 筑牢心理健康防线,营造健康育人生态 学院着力构建全 ...
“全国纺织劳模工匠进校园”暨“真理的味道·红帮大思政课”活动在宁波举行
央广网· 2025-10-20 09:16
活动概况 - 10月18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共同举办"全国纺织劳模工匠进校园"暨"真理的味道·红帮大思政课"活动 [1] - 活动旨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并推动"劳模工匠进校园助企行"走深走实 [1] - 活动包括基地揭牌仪式、导师聘书颁发、合作协议签署以及劳模工匠分享环节 [3] 教育理念与战略 - 学校将"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的红帮精神与三种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以回应学生成长需求并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 [1] - 宁波市职业教育需前瞻布局推动"思政+技能"融合打造"数字工匠"育人生态并构建"产教协同"新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 [2] - 活动探索"行业+高校""劳模+教师""精神+技能"协同育人新模式构建理论讲授、文化传承、实践体验、榜样引领于一体的"大思政"新格局 [5] 具体举措与未来规划 - 活动中揭牌成立全国纺织劳模工匠"大思政课"建设基地和"真理的味道·红帮大思政课"建设基地 [3] - 为全国劳模工匠颁发"红帮匠心匠艺导师""产业教授""宁波市纺织工匠学院导师"聘书并签署活动共建合作协议 [3] - 学校下一步将以两个基地为依托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将三种精神融入办学与教学全过程为培育大国工匠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5] 劳模工匠分享与互动 - 全国劳动模范范冬云分享从普通挡车工成长为技术精英的历程诠释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 [4] - 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方斌分享如何用科技赋能毛纺车间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学生扎根传统面向未来 [4] - 全国劳动模范李承霞讲述从"工"到"匠"的奋斗之路激励学生坚守初心不懈追求 [4] - 学生围绕弘扬三种精神、提升技能、职业发展等踊跃提问劳模工匠进行解答 [4] - 劳模工匠参观了学校数染融合实训基地、服装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中心、数字化面料与服装设计中心等产教融合基地 [4]
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
人民日报· 2025-10-13 08:54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九三阅兵战旗方队擎旗手王宸一、参阅代表严鹏飞和艺术工作者再现"刘老庄 连"的英雄诗篇,青年学子在高扬的战旗下感悟山河无恙背后的精神丰碑。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河海大学、南京市委网信委、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社承办。 本报南京10月12日电 (本报记者王汉超、人民网记者唐嘉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 和大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由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水利部、人民日报社、共青团中央、江苏省委 网信委联合主办的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10月12日 晚在河海大学举行。 活动紧扣青春爱国奋斗主题,结合新时代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伟大实践,通过主题演讲、情景演绎、 音乐舞蹈、互动分享等多种形式,网上网下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河海大学师生围绕110年来河海大学的 办学实践,生动展现"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的传奇佳话。 红旗渠修渠人及其后代沉浸式再现当年战天斗地的感人故事;一线水利工作者现场分享护水兴水故事; 艺术工作者共同演绎《长江之歌》,礼赞新时代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的生动实践。 奥运冠军张雨霏、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演员刘昊然结合 ...
教师做“导师” 家庭出“教师”——北京市37所中小学入选“家长导师制”实验校
人民网· 2025-10-10 06:28
据悉,本次活动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北京各区德育研究部门的负责人,以及 示范校、实验校相关负责人及专家代表参会,共话家校协同共育新思路、新路径。(记者 郝孟佳 李依 环) 转自:人民网 记者了解到,积极推进我市中小学家长导师制实践,是北京市"大思政课"建设和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 化建设清单任务,也是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委托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的研究项目。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研修实现全体班主任全覆盖,班主任教师持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定期开 展家庭教育沙龙、家长接待日……作为首批试点校,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教师代表阐 述了学校作为首批试点校的探索历程。 项目总负责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表示,学生健康成长是一个螺旋上升、循 序渐进的过程,而家校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构成了育人的 "双螺旋" 关系与合力 ——三者相互支 撑、协同共进,共同为学生成长赋能。 近日,北京市中小学家长导师制实践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举行。会上,由北京市各区推荐的37所中小 学入选"家长导师制"实验校,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入选"家长导师制"示范校。 ...
校馆弦歌 | 把科学家精神融入大思政课
中国青年报· 2025-10-04 10:39
9月刚开学,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钱学森班的大一新生何志源, 在该校的钱学森图书馆(以下简称"钱馆")里当了一回演员,扮演了中国电子工业奠基人罗沛霖院士。 这是一堂沉浸式思政课。"我提前学习了钱老归国的故事,但真到了现场还是思绪万千。70年前,他放 弃优渥的生活,克服各种困难回国,真是很不容易。"何志源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沉浸式思政课,这 种课程特别有意思,"不是老师给我讲课,而是让我先预习,之后自己现场来演。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钱馆是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全国32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一座科学家纪念馆。它是目前上海 高校圈里地段最佳、最有吸引力的图书馆之一。 2011年12月,钱馆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正式落成,图书馆的筹建历时8年。"人民对钱学森的爱戴一直持 续到今天。钱学森图书馆的筹建,也得到了国家超常规的重视。"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参与了图书馆的筹 建,他当时告诉媒体记者,这里几乎每一处设计都"精益求精、不断改进"。 钱馆建筑外立面中间是一块巨大的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东风-2A改进型中近程弹道导弹。大厅中央 有一大片红色吊顶,钱馆教育专员王菲告诉记者,它的名字叫"升腾的 ...
把科学家精神融入大思政课
中国青年报· 2025-10-04 02:38
9月刚开学,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钱学森班的大一新生何志源, 在该校的钱学森图书馆(以下简称"钱馆")里当了一回演员,扮演了中国电子工业奠基人罗沛霖院士。 这是一堂沉浸式思政课。"我提前学习了钱老归国的故事,但真到了现场还是思绪万千。70年前,他放 弃优渥的生活,克服各种困难回国,真是很不容易。"何志源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沉浸式思政课,这 种课程特别有意思,"不是老师给我讲课,而是让我先预习,之后自己现场来演。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钱馆是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全国32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一座科学家纪念馆。它是目前上海 高校圈里地段最佳、最有吸引力的图书馆之一。 "开门办馆"是钱馆的一大特点,它搭建起了高校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钱馆影响力的来源之一是其丰 富的育人功能。多年来,它把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精神融入大思政课,以"大中小一体化""校 内外一体化""知信行一体化"为主线串起了整个教育体系。 今年7月1日,钱馆推出了一堂沉浸式党课《誓言·破壁者的越洋归航》。这堂党课就像是一部戏,由钱 馆的党员、志愿者党员以及"星空少年讲解团"、"星空爱乐"青少年室内乐团学员、上海 ...
传承伟大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辽宁日报· 2025-09-18 09:16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 - 辽宁省教育系统深入挖掘“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将其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以打造特色思政课品牌 [2] - 通过将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政课,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旨在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2] 思政课程创新与实践 - 思政课教学形式实现多样化创新,包括在红色场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师生共创将历史事件搬上舞台的文艺会演、以及大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会 [2] - 召开“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经验总结会,成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组建红色抗联党员科研先锋团队 [3] - 连续多年以“牢记殷殷嘱托 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组织全省大中小学上好“开学第一课”,现已形成品牌,例如本溪市实验小学演出爱国情景剧,沈阳建筑大学附属小学原创德育短剧 [3] 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资源开发 - 打造高水平思政课教师团队是关键环节,通过定期举办教学研讨、开展中小学教师到高校访学、连续举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大赛来提升教学能力 [4] - 评选精品教案、精品课件,形成一批“大思政课”品牌 [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馆校合作 - 全省遴选第一批16个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例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6] - 深入推进馆校共建,例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与学校合作开展专题展览和课堂,培育了一支数百人的青少年志愿讲解与服务队伍 [5] - 各高校通过建设校史馆、打造党史文化长廊、创作校园红色思政剧、录制微课程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教育 [6] - 假期组织学生开展“重走抗联路·传承红色记忆”等主题研学活动,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 [6]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广东如何讲好“大思政课”
新华社· 2025-09-15 01:07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将思政课全方位融入各学科和各场域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2][3] 思政课程创新实践 - 广州实验中学开设"思政+考古"特色课程 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现场分享考古日记 激发学生兴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 华南师范大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结合露营活动开展"星空下的对话" 开通红色巴士专线串联城市地标形成移动课堂 [2] -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小学在数学课中融入民族文化内容 通过分类计数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 [2]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多语种+思政"系列精品课 增强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 [3] - 中山大学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措施 实现课程思政覆盖率超过90% [3] 教育体系与规模 - 广东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达2817万 占全国总数近十分之一 [3] - 广州成立大中小学思政协同创新中心 每两年开展一届思政课"三百"工作 评选100个优秀教师/100个课题/100堂微课 [3] - 通过建立32个高校与中小学教育共同体 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试点 [4] 实践教学与社会课堂 - 广州市越秀区拥有7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31处红色革命遗址 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 [5] - 广州市铁一小学通过"学访讲唱画"五种形式开展立体研学活动 利用校史馆和城市博物馆资源实现三全育人 [5] - 广州市第二中学通过社会调研方式让学生理解国家政策 在生育政策调研中让学生了解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重要性 [6] - 广东省设立首批24个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加强166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建设 [6] - 广东实施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每年超10万名大中专学生赴县镇村开展定向服务 [6] - 华南农业大学开展"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 2万余名师生深入广东21个地市4400多个行政村开展调研 [7] 网络思政与创新形式 - 华南师范大学通过"晚安华师"公众号发掘保安刘国连的感人事迹 通过网络传播引发热议并实现价值观引导 [8] - 华南理工大学上演原创话剧《红色甲工 血色浪漫》19场次 观看达2万人次 再现革命前辈周文雍和陈铁军故事 [9] - 华南理工大学利用裸眼3D魔方和270°沉浸式五折屏等科技创建新校史馆 增强红色文化教育情境感召力 [10]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 创建VR沉浸式课堂和网络思政育人矩阵 [11] 制度建设与领导机制 - 广东建立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机制 成立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 [11] - 2019年以来省领导讲授思政课超50人次 高校党政主要领导讲授思政课超3200人次 [12] - 省领导到校讲思政课及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上"思政第一课"已成为常态化制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