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

搜索文档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举行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央视新闻· 2025-09-26 09:1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对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表示赞赏,称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提供清洁、可靠和负担得起的 能源。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24日,中方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中方称,这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 制定的目标。对此,巴西总统卢拉表示感到"非常高兴"。他肯定了中国近年来在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放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并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巴西总统 卢拉:我非常高兴,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在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
外交部:中国是世界上履行减排承诺意志最坚决、行动最有力、落实最有效的国家
央视新闻· 2025-09-25 16:05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一以贯之,是世界上履行减排承诺意志最坚决、行动最有力、落实 最有效的国家。中国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尽最大努力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正如习近平 主席所指出,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中国自身付出艰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中方愿同各 方一道,携手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9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纽约时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 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你能否进一步介绍有关情况? 郭嘉昆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呼吁各方坚定信心、担当尽责、深化合 作,并郑重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一揽子目标,体现了中国对多边主义的坚守,对联合国的支 持。这是中国首次提出绝对量减排目标,并且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 ...
李强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
央广网· 2025-09-25 13:11
央广网北京9月2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当地时间24日,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冯德莱恩表示,欧方愿同中方积极落实今年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在贸易投资、应对气候变化等领 域取得新的合作成果,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李强表示,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主席女士和科斯塔主席,就进一步发展中欧关系达成 重要共识。希望欧方同中方一道拿出实际行动,增进互信、以诚相待、重信守诺,坚持求同存异,从大 处着眼,推动中欧关系与合作不断深化发展。希望欧方履行相关承诺,避免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 全化。中欧作为世界重要两极,应坚持战略自主,坚守公平正义,做世界的稳定性、确定性力量。 ...
美媒:清洁能源,美国缺少中国的制胜法宝
环球时报· 2025-09-20 13:50
美国从清洁能源领域的退却,与中国在这一快速成长领域的大举进军,将对全球能源格局及应对气 候变化的努力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新闻周刊》9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拥抱清洁能源,而美国仍停留在20世纪 新疆米东区光 伏项目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光伏项目;福建省福清市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的海上风电机组是目前全球单机 容量最大的,高度约为自由女神像的两倍;比亚迪即将在郑州建成的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中心,规模约 为特斯拉美国最大工厂的10倍。不断扩展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高耸的风力发电机组以及规模庞大的电 动汽车工厂,都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体现。 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主任李硕说:"中美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差距就像一场NBA比 赛——现在已是第四节,美国队落后30分。"美国一边强调"美国能源主导地位",一边推行扶持煤炭行 业、扩大油气开采(以上世纪能源为主)的政策。中国则展现出引领21世纪能源格局的态势。 据估计,中国掌控着全球超过一半的电动汽车制造、70%的风力发电机组产能和80%的太阳能电池 板生产。这种主导地位建立在中国完善、明智且连贯的政策框架之上。中国利用其庞大的国内市场拉动 清洁能源 ...
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低碳示范区光储一体项目执行协议签署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10:33
人民财讯9月19日电,9月1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同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简称"巴新")环境保护 和气候变化部部长西蒙.基勒帕在巴新首都莫尔斯比港举行会见。双方就环境和气候领域国内行动和双 边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共同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低碳示范区光储一体项目的 执行协议。 ...
我国持续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29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7日 1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本报北京9月16日电 (寇江泽、罗程)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已累计淘 汰约62.8万吨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的一半以上。到今年底,我国预计还将 实现9万多吨的淘汰量。 今年是《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缔结40周年。40年来,国际社会秉持科学精神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缔结并有效实施《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团结合作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推 动臭氧层修复和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根据评估,在全球共同努力下,臭氧层预计将于本世纪中叶恢复到 1980年之前的水平。同时,实施议定书对减缓气候变化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消耗臭氧层物质全面淘汰进入冲刺阶段。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将持续推进履约行动, 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治理效能,促进绿色替代,与各缔约方、各国际执行机构一道,推动保护臭氧层、 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
我国持续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 到今年底预计还将实现9万多吨淘汰量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10
当前消耗臭氧层物质全面淘汰进入冲刺阶段。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将持续推进履约行动, 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治理效能,促进绿色替代,与各缔约方、各国际执行机构一道,推动保护臭氧层、 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已累计淘汰约62.8万吨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 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的一半以上。到今年底,我国预计还将实现9万多吨的淘汰量。 今年是《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缔结40周年。40年来,国际社会秉持科学精神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缔结并有效实施《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团结合作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推 动臭氧层修复和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根据评估,在全球共同努力下,臭氧层预计将于本世纪中叶恢复到 1980年之前的水平。同时,实施议定书对减缓气候变化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
我国为促进臭氧层修复作出重要贡献
新华网· 2025-09-16 20:23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高敬)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今年的主题是"从科学走向全球行 动"。中国为促进臭氧层修复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累计淘汰约62.8万吨消耗臭氧层 物质生产和使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的一半以上,今年年底预计还将实现9万余吨的淘汰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臭氧秘书处执行秘书关惠表示,在全球协同努力之下,99%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已被淘 汰,全球臭氧层正在逐步修复,中国在其中发挥了引领性的作用。 于会文表示,当前,全球履约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将持续推进国内国际履约行动。明年7月1日起, 中国将在聚氨酯泡沫、挤出聚苯乙烯泡沫和工业领域清洗三个行业,提前3年半时间彻底淘汰含氢氯氟 烃的使用。中国还将完善政策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推动行业转型,深化国际合作,为保护臭氧层、应 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他表示,公约签署40年来,国际社会秉持科学精神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缔结并有效实施《关于 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团结合作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推动臭氧层修复和行业绿色低碳 发展。 他同时介绍,根据评估,在全球共同努力下,臭氧层预计将于本世纪中叶恢复到198 ...
第54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达成多项共识
新浪财经· 2025-09-12 22:18
地缘战略合作 - 与会领导人发表《蓝色太平洋和平宣言》倡导通过对话与共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1] - 太平洋岛国论坛就应对日益复杂的地缘战略环境达成多项共识 [1] 气候变化应对 - 气候变化被确认为本地区最严峻威胁需放大太平洋地区在全球气候议程中的声音 [1] 经济发展议题 - 会议讨论深化区域一体化并批准新的《太平洋岛国论坛伙伴关系政策》 [1] - 加强渔业发展及促进劳动力流动便利化和推动数字化转型成为核心议题 [1]
海洋浮游植物怎样高效捕获光能?我国科学家揭秘
新华社· 2025-09-12 10:52
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揭开了颗石藻高效利用光能的奥秘。9月12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论 文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团队成功解析了颗石藻的光合作 用结构。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记者胡喆)在茫茫海洋中,有一种名为颗石藻的浮游植物,它们虽然微小,却 能够适应海水不同深度的多变光环境,高效进行光合固碳,但它是如何高效捕获和利用光能的一直成 谜,其进化机制也未见报道。 研究团队发现,颗石藻拥有一套"超级光合结构"——相当于一个"蛋白质+色素"组成的巨型吸光矩阵。 这个结构由51个蛋白单元和超过800个吸光色素分子组成,堪称自然界最复杂的微型光合系统之一。 "理解自然的高效光合机制,有助于我们设计更高效的人工光合系统,甚至开发出能够帮助减碳的新型 生物技术。"研究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达说。(完) 这项发现不仅解答了海洋浮游植物高效进行光合作用的奥秘,更为未来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开发新型固 碳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有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