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贸易

搜索文档
新业态驱动下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文化产业进出口分析
金融时报· 2025-06-20 14:13
文化贸易总体发展 - 2023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663.63亿美元,数字文化新业态进出口规模呈上升趋势[1] - 文化贸易采用"软实力+硬科技"双轮驱动模式,拓展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 -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提升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1] 传统文化贸易 - 2023年传统文化产品出口额1484.05亿美元同比下降9.3%,进口额173.70亿美元增长9.4%,贸易顺差缩小至1310.35亿美元[2] - 出口品类集中度高且附加值低,以办公文具、绘画材料、陶瓷刺绣等为主[2] - 陶瓷产品平均出口单价显著低于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2] - 出口市场高度依赖美国、欧洲、日本三大传统市场,贡献度较五年前下降8.7%[3] - 进口市场涉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分散化、多元化态势[3] 数字文化新业态 - 2024年16个文化新业态行业实现营收5.9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4] - 数字文化服务出口增长39.3%,显著领先其他服务类别[4] - 网剧海外发行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市场为东南亚和日韩,已拓展至欧美和中东[4] - 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营收43.50亿元,同比增长7.06%,北美占38%,东南亚占27%,欧洲增速18%[4] - 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覆盖美日韩欧拉美中东等地区[5] 文化服务贸易 - 文化服务贸易呈现增长趋势,核心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均实现顺差[6] - 正从传统领域向知识密集型领域转型,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增长39.3%,进口增长29.5%[6] - 采用"技术+服务"捆绑输出模式,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构建生态优势[6] 面临的挑战 - 传统文化产业转型迟缓,数字化渗透率低,呈现"高端进口、低端出口"特征[7] - 本土化能力不足,因审查标准差异在外国平台受到限流[8] - 数据隐私、知识产权等国际合规要求提高企业出口成本[8] - 产业链协同不足,如网络文学翻译环节依赖传统人工模式效率低成本高[9] 发展建议 -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应用3D打印、AR、VR等技术,打造品牌出海战略[10] - 构建"技术+规则"数字贸易模式,支持核心技术研发,进军高端市场[11]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发文化贸易特色金融产品,设立文化出海保险池[11]
筑牢数字文化贸易硬实力
经济日报· 2025-06-12 06:15
数字文化贸易发展现状 - 广东、浙江等地依托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优势,开发"非遗+数字""数字+文创"等文化产品,积极发展数字文化贸易 [1] - 数字文化贸易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内容为贸易对象,以数字交付为实现形式,本质是文化相关数据要素的跨境流动 [2] - 商务部等4部门认定了两批共29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在体制、政策、服务等方面提供优待与支持 [2] - 2024年商务部印发《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计划,培育数字文化贸易特色品牌项目和出海平台 [2] - 自2004年开始连续多年举办文博会,2024年首次设立"国家文化贸易展",为数字文化产品出海提供现实平台 [2] - 数字游戏、网络文学等新型文化业态在海外市场表现出巨大影响力,成为文化贸易发展新增长点 [2] 数字文化贸易未来发展方向 - 利用数字技术将非遗资源、文化典籍、文物遗址、传统民俗等转变为国际文化产品和服务,保持文化资源原有的精神内核 [3] - 打造有深刻内涵价值的高品质数字文化品牌,如围绕故宫、三星堆、长城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3] -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推动形成统一的国际数字文化贸易规制建构路径 [3] - 推动制定统一的跨境数据流动分级分类制度,制定公共数据基础设施的开放与使用规则 [3] - 建立高标准、便捷化的数字文化贸易线上交易促进平台,聚集海关、税务局、贸促会等行政机构,一站式提供服务 [4] - 重点宣传和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线下开放平台 [4] - 高质量打造以海南自贸港数字文化出海产业园为代表的各类园区,配合数字文化出海研究院 [4] - 深化"数字文化贸易专业委员会"等平台建设,举办交流研讨会,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4] 数字文化贸易保障措施 - 对数字文化贸易中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进行大力度的扶持 [5] - 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的项目进行补贴和税收优惠,利用政府产业基金对初创企业进行培育 [5] - 制定信息安全、大数据等方面的监管法律法规,出台促进数字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发展的法律文件 [5] - 推动传统文化公司与新型数字公司之间的合作,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创新的数字文化协同发展模式 [5] -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产业集群 [5]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现场扫描
新华网· 2025-05-28 06:21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为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核心议题,政府部门代表、专家学者及行业人士共同探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路径[1] -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提出要准确把握世界格局演变逻辑,提高学术创新和知识生产质量以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1] - 市县主流媒体如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采用"顶层-中层-底层"三层协同式推进模式实施系统性变革,绘制"数智大厦建设图"[2] 科技赋能文化发展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指出AIGC技术可有效赋能艺术创作全流程,实现提质、生成、增效、降本[1] - 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敦煌"品牌建设经验展示新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新平台的实践成果[1] - 出版行业专家强调推进出版与科技深度融合是时代必答题,需加强总体设计并探索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2]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艺创作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凌明指出文物建筑保护面临多重挑战,需通过系统性保护与体制机制创新应对[2] -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认为新大众文艺与数字技术双向奔赴有助于形成中国独特叙事体系[2] - 《哪吒之魔童闹海》成功案例显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力,其海外发行证明优质内容具有跨越文化壁垒的力量[3] 文化贸易与城市文明建设 -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理事长姜增伟提出文化贸易根本在于创新,包括文学艺术、科技文化及贸易方式手段的创新[3] - 华南农业大学李凤亮教授认为城市文明建设与地方文旅产业结合能实现留住乡愁与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3] - 大湾区正以科技革命重塑新质生产力,通过管理创新构建文化共生生态,形成跃升中的文化共同体[4]
多方合力保障文化贸易扬帆远航
深圳商报· 2025-05-28 04:03
政策举措与创新经验 - 中宣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介绍了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政策举措 [1] - 深圳市分享了在数字文化贸易领域先行先试的创新经验 [1] 数字文化贸易实践 - Crazy Maple Studio、阅文集团、上海沐瞳科技、深圳市艾森视讯等公司分享了数智技术驱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经验 [1] - 数智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探讨如何让中国IP具备全球竞争力 [2] - 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专家、黑焰联动科技、北京奥哲维文化、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探讨了数智技术对经典IP国际化的推动作用 [2] 品牌与文化出海 - 比亚迪、海底捞、蓝色光标、名创优品等企业分享了品牌塑造、企业出海和运营服务的经验 [2] - 中国品牌如何在全球舞台上破圈突围成为讨论焦点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 数智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深圳商报· 2025-05-28 04:03
数智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 数智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全链条模式变化,极大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文化贸易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1] - 数智技术提升文化元素的提取、处理与生成效率,使文化产品具备"天生全球化"特质 [1] - AI辅助创作能力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极大改变文化产品的创作方式 [1] 文化贸易的四种形态 - 文化产品跨境销售,如泡泡玛特海外营收占比约40% [2] - 吸引境外消费者来华体验文化服务 [2] - 文化生产者赴境外商业运营 [2] - 生产者与消费者双跨境模式 [2] 文化产品的全球化案例 - 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海外玩家占比达三分之一,印证优质文化产品"国内国际一体化"的市场潜力 [1] AI时代面临的挑战 - 高品质中华文化语料缺乏,大模型语料以互联网内容为主,相较优秀中华文化典籍显粗糙 [1]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数智赋能文化贸易论坛举行 数智时代激扬文化贸易新活力
深圳商报· 2025-05-28 04:01
数智技术赋能文化贸易 - 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影响国际文化贸易的融合与发展 [2] - 数智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全链条模式变化,极大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文化贸易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2] - 文化贸易的根本在于创新,包括文学艺术、科技文化创新以及文化贸易方式、手段和业态的创新 [2] 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 - 数智技术可激活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创意产业赋能 [3] - 探索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活化利用、永续传承的新路径 [3] 论坛活动成果 - 发布"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404家企业和121个项目入选 [3] - 举办三场产业圆桌会,主题涉及数字文化贸易拓展全球市场、数智赋能经典IP国际竞争、品牌与文化双向赋能等方向 [3] 参会机构与代表 - 政府部门:中宣部、商务部、文旅部、广电总局、中国外文局等机构高层出席 [2] - 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大学文化新经济研究院等专家学者参与 [2] - 企业代表:泡泡玛特、三七互娱、华强方特等文化贸易领域企业参会 [2]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理事长:全球文化贸易发展呈现三大趋势性特征
中国新闻网· 2025-05-27 23:45
全球文化贸易发展趋势 - 文化贸易发展迅速,狭义文化贸易和货物相关文化贸易均增长强劲,各经济体普遍重视其服务价值地位 [1] - 文化贸易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发展中经济体更积极参与并带来创意性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新的增长点 [1] - 数字化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数字技术推动媒体、游戏、音乐和影视等行业变革,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定制,提升国际贸易便捷性和消费者体验 [1] 中国文化贸易发展潜力 - 中国凭借5000年文明积淀和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国内环境,有能力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 [3] 文化贸易发展建议 - 坚持创新提升,包括文学艺术、科技文化创新及文化贸易方式、手段、业态的创新 [3] - 坚持开放包容,用国际市场通俗易懂的语言体系讲述本国故事 [3] - 坚持合作共赢,需要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加强产业合作、贸易合作及规则层面的共商共建共享 [4]
数智赋能共绘文化贸易新图景
新华网· 2025-05-27 22:57
数智赋能文化贸易论坛 - 论坛由中宣部主办,汇聚政府、学界、产业界人士,探讨数字时代文化贸易创新发展 [1] - 设置主旨演讲、专题发言、政策圆桌会等环节,聚焦政策支持、产业实践、文化品牌出海等议题 [1] 数智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 数智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全链条模式变革,为文化贸易创造广阔空间 [3] - AI技术重构创意设计范式,科技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助力传统文化行业焕发新生 [5] 文化贸易创新实践 - 文化贸易核心在于创新,涵盖内容、方式、业态等多维度 [3] - 中国企业从"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华强方特、三七互娱、泡泡玛特等成为文化出海代表 [3] - 泡泡玛特以"潮流+数字"全球化运营,IP为核心驱动力,连接全球消费者情感 [3] - 三七互娱在200多国发行120款游戏,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推动传统文化全球传播 [4][5] - 网络文学作为文化出海"新三样"之一,进入全球共创IP新阶段 [5] - 自贡彩灯借助数智技术焕发生机,实现千年灯会的国际化传播 [5] 政策与产业支持 - 政策圆桌会讨论多方合力保障文化贸易,中宣部、商务部等多部门介绍最新支持举措 [6] - 深圳分享大湾区数字文化贸易先行先试经验 [6] - 发布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404家企业和121个项目入选 [8]
中国文化出海从“卖产品”到“卖生态”,数智技术重塑文化贸易新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21:5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深圳报道 故宫的文物通过三维建模"活"了起来,中国潮玩在海外掀起"盲盒热",中式剧情游戏成为年轻人探索东 方文化的入口,AR全息表演剧场《屈原》获国际大奖……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进行全球化叙事 的新语言。 5月27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数智赋能文化贸易"分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政府、学界、产业 界嘉宾,共同描绘数字时代文化贸易创新发展的新图景。 进入数智时代,技术重构了文化产业,也重塑了文化国际贸易格局。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 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介绍,数字技术极大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全球化,带来文化生产模式、创作 模式、交易模式、市场开拓方式等变化。 面对全新的出海格局,企业唯有"以变应变"。中国文化新经济发展基金管委会主任、上海大学文化新经 济研究院联席院长赵迪认为,相比以往依赖文化内容出海的单点突破,目前中国企业出海正迈向更深层 次的系统出口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企业有着自己的探索。例如,《叫我大掌柜》将广州骑楼、海上丝绸之路植入剧情, 泡泡玛特IP引爆全球唤起情感共鸣,华强方特主题乐园成套出海带动文化认同。同时,政策也在不断助 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坛 ...
数智赋能推动文化产业“出圈”又“出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5-27 21:48
数智技术赋能文化贸易发展 - 数智技术极大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全球化,提升文化元素摄取、处理和生成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1] - 数智技术为小型文化生产者提供便利出海条件,实现大平台与个性化创意者高效匹配 [1] - AI辅助网剧、网文翻译提升创作能力,服务模式更加多元化 [1] - 数字化催生文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数字技术推动文化贸易变革带来全新体验 [1] 文化贸易发展趋势与路径 - 数字化相关国际贸易成为当代文化贸易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 [2] - 文化贸易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路径包括创新提升、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2] - 中国出海企业正从商品出口向系统出口转变,需具备供应链整合、交付韧性、市场预判和合规能力 [2] 故宫数字化实践 - 故宫已完成52%馆藏文物数字化,每年以7万件速度推进 [2] - 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活化,如"文以载道"数字孪生项目 [2] - 未来将继续利用数智技术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传播 [2] 企业数智化应用案例 - 泡泡玛特建立技术研发团队,研发机器人商店购买系统和APP客户端,将数字化经验推向海外 [3] - 三七互娱将AI应用于游戏研发、推广、运营各环节,如AI动捕、文生视频,提升制作效率和品质 [3] - 华强方特打造国际领先高科技主题公园,拥有多项专利和著作权,推进智慧文旅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