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文
icon
搜索文档
爱上保洁的特朗普,把全网媒体忽悠瘸了
36氪· 2025-07-31 21:08
核心观点 - 一部虚构的短剧《特朗普爱上白宫干保洁的我》被全球媒体广泛报道,但实际上该剧根本不存在 [22][25] - 该假新闻源于一张无来源的聊天截图和一篇擦边网文的结合体,经过半年发酵后形成大规模传播 [46] - 媒体报道称该剧三个月在美国狂赚1.5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但业内人士表示头部公司爆款短剧最多赚几百万人民币 [5][27] - 报道中使用的"剧照"实际来自美国电视节目《周六夜现场》的恶搞短片,部分配图为AI生成 [31][33] 传播路径 - 源头可能是一部名为《特朗普爱上干保洁的我》的网文小说 [37] - 2024年底一则演员招聘截图在微信群传播,但未引起关注 [39][40] - 2024年7月留学生日报发布文章明确提及多个虚构短剧名称 [43] - 营销号开始编造段子和视频,最终联合早报等主流媒体跟进导致事件爆发 [45] 行业现象 - 短视频时代新闻生产流程被极致压缩,某卫视新媒体部由一名实习生负责多个平台内容发布且不做二次核查 [51][52] - 此类新闻本质是娱乐产品,提供乐子和情绪而非深度观点,平台、媒体和观众形成"奶头乐"的供需平衡 [57][58][73] - 短剧、网文、出海等领域成为抽象新闻重灾区,媒体集中报道形成刻板印象 [60][63] - 典型传播模式:中国土味反向收割老外+降维打击+暴利数据,构成完美"爽文新闻"模板 [69][70]
浙江上半年新型消费动能加快释放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00:14
消费市场表现 - 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去年下半年加快1.8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1.3个百分点 [1] - 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7.6%,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2.2% [1] - 6月份金饰品、银饰品、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1%、1.2%、10.7% [1] 新型消费模式 - 悦己消费、情绪消费、文娱消费持续增长,品质型消费增速加快 [1] - 网游、网剧、网文等文化"新三样"激发消费新增长点,例如《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观展突破20万人次,越剧《我的大观园》场场爆满 [2] 演艺与体育赛事 - 上半年浙江举办数十场大型演唱会,观众超150万人次,带动票房收入和综合消费 [2] - "浙BA"和"百县大战"预选赛推动"体育+消费"活动 [2] 绿色消费 - 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5.7%,节能家电零售额增长79.5% [2] 假日经济 - "五一"和"端午"假期浙江全域旅游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3.7%和8.3%,带动文体休闲、交通出行等服务消费 [2]
新业态驱动下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文化产业进出口分析
金融时报· 2025-06-20 14:13
文化贸易总体发展 - 2023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663.63亿美元,数字文化新业态进出口规模呈上升趋势[1] - 文化贸易采用"软实力+硬科技"双轮驱动模式,拓展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 -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提升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1] 传统文化贸易 - 2023年传统文化产品出口额1484.05亿美元同比下降9.3%,进口额173.70亿美元增长9.4%,贸易顺差缩小至1310.35亿美元[2] - 出口品类集中度高且附加值低,以办公文具、绘画材料、陶瓷刺绣等为主[2] - 陶瓷产品平均出口单价显著低于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2] - 出口市场高度依赖美国、欧洲、日本三大传统市场,贡献度较五年前下降8.7%[3] - 进口市场涉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分散化、多元化态势[3] 数字文化新业态 - 2024年16个文化新业态行业实现营收5.9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4] - 数字文化服务出口增长39.3%,显著领先其他服务类别[4] - 网剧海外发行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市场为东南亚和日韩,已拓展至欧美和中东[4] - 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营收43.50亿元,同比增长7.06%,北美占38%,东南亚占27%,欧洲增速18%[4] - 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覆盖美日韩欧拉美中东等地区[5] 文化服务贸易 - 文化服务贸易呈现增长趋势,核心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均实现顺差[6] - 正从传统领域向知识密集型领域转型,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增长39.3%,进口增长29.5%[6] - 采用"技术+服务"捆绑输出模式,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构建生态优势[6] 面临的挑战 - 传统文化产业转型迟缓,数字化渗透率低,呈现"高端进口、低端出口"特征[7] - 本土化能力不足,因审查标准差异在外国平台受到限流[8] - 数据隐私、知识产权等国际合规要求提高企业出口成本[8] - 产业链协同不足,如网络文学翻译环节依赖传统人工模式效率低成本高[9] 发展建议 -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应用3D打印、AR、VR等技术,打造品牌出海战略[10] - 构建"技术+规则"数字贸易模式,支持核心技术研发,进军高端市场[11]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发文化贸易特色金融产品,设立文化出海保险池[11]
数智赋能共绘文化贸易新图景
新华网· 2025-05-27 22:57
数智赋能文化贸易论坛 - 论坛由中宣部主办,汇聚政府、学界、产业界人士,探讨数字时代文化贸易创新发展 [1] - 设置主旨演讲、专题发言、政策圆桌会等环节,聚焦政策支持、产业实践、文化品牌出海等议题 [1] 数智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 数智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全链条模式变革,为文化贸易创造广阔空间 [3] - AI技术重构创意设计范式,科技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助力传统文化行业焕发新生 [5] 文化贸易创新实践 - 文化贸易核心在于创新,涵盖内容、方式、业态等多维度 [3] - 中国企业从"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华强方特、三七互娱、泡泡玛特等成为文化出海代表 [3] - 泡泡玛特以"潮流+数字"全球化运营,IP为核心驱动力,连接全球消费者情感 [3] - 三七互娱在200多国发行120款游戏,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推动传统文化全球传播 [4][5] - 网络文学作为文化出海"新三样"之一,进入全球共创IP新阶段 [5] - 自贡彩灯借助数智技术焕发生机,实现千年灯会的国际化传播 [5] 政策与产业支持 - 政策圆桌会讨论多方合力保障文化贸易,中宣部、商务部等多部门介绍最新支持举措 [6] - 深圳分享大湾区数字文化贸易先行先试经验 [6] - 发布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404家企业和121个项目入选 [8]
新产品、新业态、新消费、新趋势汇聚 文化出海正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央视网· 2025-05-25 17:52
文博会规模与参展情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至26日举办 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 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 [1] - 文化消费文旅融合展馆人气旺盛 展示历史名胜、文化街区、文创产品、沉浸式旅游体验等特色展品 [3] 科技赋能文旅产品创新 - 浙江科创企业推出可折叠飞行相机 具备AI算法精准定位跟拍功能 支持全地形、低空、近距离飞行及高速运动跟拍 手掌感应回收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4][6] - AI生成旅游照片技术受追捧 可根据文旅目的地和写真风格定制私人照片 设备已投入多个景区应用 [8] 非遗国潮IP化转型 - 江苏展区非遗苏绣与三星堆IP结合 绒花产品衍生为胸针、发饰、相册摆台等 赋予传统文化新寓意 [10] - 安徽展区创意实景搭建六尺巷 黄梅戏人物手办IP"有戏"融合萌态造型与传统戏曲元素 [10] - 北京展区藻井冰箱贴、潮玩IP泡泡玛特labubu海外营收翻3倍 推动中国设计国际化 [10] - 浙江展区潮玩积木结合古建筑榫卯结构 马面裙融合传统剪裁与现代面料 [12] 文化出海新趋势 - 网文、网剧、网游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 《哪吒》《熊出没》海外票房破纪录 《黑神话:悟空》全球畅销 [13] - 游戏出海从简单翻译转向本地化定制 网剧出海借助大模型工具快速生成文本、剧本及海报 提升文化融合深度 [13]
文博会亮点纷呈 科技创新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5-23 04:36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开幕,现场展示12万件文化产品,4000多个投融资项目交易,落地22项促交易措施 [1] - 本届文博会聚焦"文化+科技"融合机制,强化博览与交易功能,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 [1] 文化科技融合展示 - 新设人工智能展区,吸引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包括优必选、元象、影石创新、洲明科技等头部企业,展示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眼镜等前沿技术 [2] - 互动项目包括乐聚机器人演绎咏春拳、浙大海创人形机器人钢琴演奏、商汤科技元萝卜机器人棋艺对决、新疆三力智能机器人书法绘画 [2] - 重点展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文化创意、数字内容、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2] 广东省文化科技产业成果 - 广东省出台《"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推动数字文化科技发展 [3] - 2024年深圳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3754家,营收12875.08亿元,占全省51.5%、全国9.1% [3] - 多媒体游戏动漫、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16个行业小类营收5863.99亿元 [3] - 数字创意、微短剧、沉浸式体验、生成式AI应用等新兴业态成为新增长极 [3] 文化出海布局 - 设立文化出海展区,组织跨境电商平台助力企业出口,泡泡玛特展示海外限定系列产品 [4] - 文化出海"新三样"(网文、网游、网剧)受关注,腾讯、网易、三七互娱展出代表性产品 [4] - 三七互娱2024年营收174.41亿元,其中游戏出海收入57.22亿元,占比33% [4] - 枫叶互动作为短剧出海先行者,通过文博会验证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 [5] - 吸引全球65个国家305家海外展商参展,预计3.5万名海外专业观众参会 [5] 交易平台升级 - 本届文博会提出打造七个"超级平台",首要聚焦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 [6] - 策划22项促交易措施,实现交易环节全面扩容和全链赋能 [6] - 组织近200场新品发布、招商签约等活动,首发渠道数量较上届翻番 [7] - 联动淘宝、京东、腾讯等平台提供全域流量支持和出海服务 [7] - 打通"展前配对-展中直购-展后云洽"全周期供采对接,联动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实现资产变现 [7] - 设立港澳直通车,批量组织港澳采购团现场洽谈 [7]
构建超级交易平台,推动文化与市场深度融合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06:16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于5月22日开幕,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是深圳最重要的文化IP与传承盛事 [1] - 文博会定位为文化展示窗口、交易平台、文化引擎,同时也是文化强国实践的载体 [1] - 展会功能涵盖文化产品交易、投融资服务、新技术发布、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出海、品牌传播及改革成就展示 [1] 交易规模与参与主体 - 历届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服务企业机构超4.5万个,展示文创产品超200万种 [2] - 市场化组展比例从上届50%跃升至75%,显示市场化力量增强 [2] - 吸引海内外300余家头部品牌企业参展,包括60家首次参展的新企业如埃及Konouz,以及腾讯、网易等老牌机构 [2] 国际化与创新举措 - 上届展会覆盖108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采购商达3万名 [3] - 本届推出22项促交易措施,通过场景、通路、服务升级强化"交易力" [3] - 推动网文、网剧、网游等中国文化产品出海,同时促进国内外企业合作 [3] 行业影响 - 构建文化产业交流生态,实现文化资源全国优化配置 [2][3] - 主题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体现创新导向 [2] - 形成文化产品服务高效流通机制,带动产业整体繁荣 [3]
有一个数据创历史新低了
猫笔刀· 2024-11-02 22:11
用户画像分析 - 主流用户为30-45岁的一二线城市精英群体 男性占比高于女性 价值观呈现保守主义倾向 [1] - 保守主义倾向与年龄和社会阅历正相关 部分观点认为既得利益者更倾向维持现有秩序 [3] 美国大选观察 - 7个摇摆州决定大选结果 包括亚利桑那/内华达/乔治亚/密歇根/北卡/威斯康辛/宾州 [3] - 各州核心诉求差异明显:亚利桑那关注移民政策 内华达聚焦经济问题 乔治亚受黑人选民影响 密歇根阿拉伯裔关注巴以冲突 [5] - 竞选策略显示 摇摆州选民可获得47美元/人的定向补贴 [5] 婚姻与生育数据 - 2023年三季度婚姻登记131.7万对 创历史新低 同比降幅达25.3%(2022年同期176.2万对) [5] - 前三季度累计婚姻登记474.7万对 较2023年同期569万对下降16.5% 机构预测值从650万对下调至600-610万对 [5] - 婚姻登记减少将传导至生育率 目前政策刺激效果有限 主要因对问题严重性认识不足 [5] 社会消费趋势 - 新生儿减少导致家庭消费收缩 长期影响超过房价下跌 将冲击社会保障体系 [5] - 婚恋前置环节(谈恋爱)参与度显著降低 娱乐方式多元化降低婚恋行为性价比 [5] - 数字娱乐(抖音/手游/短剧/综艺/网文)日均占用4-6小时 挤压传统社交时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