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网技术
搜索文档
构网迎来分水岭:站在3600米,深度拆解阳光电源
行家说储能· 2025-10-20 11:03
行业背景与挑战 -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其随机性与间歇性叠加导致电网稳定性持续下降,大量电力电子设备接入进一步加剧系统崩溃风险[6] - 此困境已成为制约全球能源安全与清洁发展的关键瓶颈,在高海拔、大电网末端等弱电网区域,供电稳定性挑战尤为严峻[4][6] - 行业内主流通过储能建立“缓冲带”来解决此难题,传统跟网型储能是“电网追随者”,需依赖电网信号工作,而构网型储能是“电网支撑者”,能主动建立电压支撑[6] 阳光电源的构网技术解决方案 - 公司为四川华电雅克光储电站提供了50MW/100MWh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该项目是四川首个搭载构网型技术的储能电站,标志着技术成功落地[2][6] - 该储能系统基于“三电融合”设计理念,通过微秒级电压构建、毫秒级惯量响应及宽频振荡抑制技术,提升电网韧性与供电可靠性[7] - 技术参数大幅超越行业标准:行业要求短路比(SCR)在1.1-10范围,相角跳变不大于60°,而公司技术实现SCR1.0-100强弱网平滑切换、±90°对称/非对称相角跳变全面支撑[10] - 项目在单日光照强度波动超过40%的条件下,能量输出波动率仍能控制在±2%以内,领先行业[7] 技术内核与核心理念 - 公司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跳出了传统“部件思维”局限,构建起多维度协同的技术体系,实现了从“单一部件升级”到“全系统协同”的理念转变[10][11] - 具体通过四位一体突破构建技术护城河:极端电网适应、多能协同优化、设备安全性跃升、智能化水平进阶[12] - 自2006年启动研发以来,公司已积累10+行业首创成果、15+关键性能领先、200+技术专利,并牵头或参与50+项国标和行标制定[11] 全球应用与实战验证 - 公司拥有870GW全球最多并网实战经验,具备最广泛的国际电网准入资质与全球最大规模仿真实测平台,实现“仿真即实证”[15] - 在西藏成功落地十余个行业最多的构网型储能项目,包括全球海拔最高(5228米)的光伏电站“西藏才朋光储二期项目”,在极端环境下持续稳定运行[15][16] - 2023年英国电网突发紧急状况,公司多座百兆瓦级储能系统在1秒内启动调频,助力电网频率在5分钟内恢复正常[17] - 在沙特NEOM成功并网全球最大风光储氢多能互补构网型项目,技术已从区域示范走向全球应用[17] 行业意义与政策响应 - 公司技术突破为能源局等部门的政策目标(如2025年构网型储能渗透率突破30%)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落地路径[19] - 构网型技术让储能从“成本中心”转变为能够主动提升电网稳定性、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价值中心”,推动储能产业市场化发展[19] - 技术实力使中国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竞争中拥有全球级标杆企业,提升了全球竞争力[19]
风光储全景,阳光电源打造系统级构网技术新高地
中国能源报· 2025-10-13 19:13
文章核心观点 - 阳光电源的构网型技术通过院士及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望为行业树立技术标杆并引导良性发展 [2] - 公司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塑造差异化优势 在光伏储能行业价格竞争激烈的背景下 倡导不卷价格卷价值的理念 [10][11] 构网技术突破与优势 - 阳光电源形成以算法为核心、安全与能量管理为支撑、风光储应用为载体的构网系统 实现四位一体突破 [4] - 公司首创多维自同步稳源构网 可实现SCR1.0-100强弱网平滑切换 ±90°对称/非对称相角跳变全面支撑 0.1Hz-2.4kHz全频段振荡抑制 [4] - 首创风光储全景构网 使吉瓦级风光储场站可全天候100%构网 解决弱网自稳定问题并提升经济性 [5] - 突破PCS构网桎梏 首次实现系统级构网 通过交直流全栈自研和全链协同 实现更精准的能量响应和安全构网 [5] 全球项目实践验证 - 国内首台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在河北张北县通过实测验证 在不同电网条件下表现良好暂/稳态控制能力 [7] - 全球海拔最高光伏电站西藏才朋光储二期项目(海拔5228米)成功并网 验证构网型储能系统在严苛环境可靠性 [7] - 沙特全球最大风光储氢多能互补构网型项目采用阳光电源系统并网成功 [7] - 在英国 公司多个百兆瓦级电网侧储能系统秒级响应 瞬间输出占当时英国电网储能调频响应总功率10%的瞬时功率 助力电网频率5分钟内从49.3Hz恢复正常 [7] - 在澳大利亚 首个百兆瓦级大型构网储能电站在保证可调度性同时 具备系统强度支撑、频率支撑、惯量支撑等功能 [8] - 公司拥有全球电力电子设备及系统供应商中最大规模仿真实测平台以及最多国家和电网准入许可 [8] 行业背景与公司战略 - 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构网技术重要性日益凸显 [2] - 光伏行业面临价格压力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整体亏损幅度同比增加274.3% [10] - 储能系统价格下降明显 CNESA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0.5C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同比下降27% 0.25C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同比下降69% [10] - 阳光电源在行业低价竞争背景下 始终倡导不卷价格卷价值理念 通过技术创新将竞争维度从价格战转向技术突破 [11]
风光储全景,阳光电源打造系统级构网技术新高地
中国能源网· 2025-10-13 15:57
技术鉴定与行业影响 - 公司《全网况风光储构网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通过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学术鉴定,被认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 构网技术通过电网、电科院等专家评委集体鉴定,有望为行业树立技术标杆,引导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1] - 构网型技术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在提升电网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效接入及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方面潜力巨大 [2] 核心技术突破 - 公司围绕“构网算法、风光储系统方案、安全设计和能量管理”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以算法为核心、安全与能量管理为支撑、风光储应用为载体的构网系统 [2] - 首创多维自同步稳源构网,可实现SCR1.0–100强弱网平滑切换、±90°对称/非对称相角跳变全面支撑、0.1Hz–2.4kHz全频段振荡抑制、多次极端连续故障穿越不脱网 [2] - 首创风光储全景构网,使吉瓦级风光储场站可全天候100%构网,解决弱网自稳定问题,并通过多端口直流耦合提升系统级构网经济性 [3] - 突破PCS构网桎梏,首次实现系统级构网,通过交直流全栈自研、全链协同,避免储能拼装排异反应,并首创直流拉弧技术和热管理联动控制实现热失控预警 [3] 全球项目实践验证 - 公司构网技术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包括国内首台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在河北张北县通过实测验证,在强、弱、极弱电网条件下表现良好 [6] - 全球海拔最高(5228米)的光伏电站西藏才朋光储二期项目成功并网,验证了构网型储能系统在严苛环境下的可靠性 [6] - 在沙特,全球最大风光储氢多能互补构网型项目并网成功 在英国,公司百兆瓦级电网侧储能系统秒级响应,瞬时输出功率占当时英国电网储能调频响应总功率10%,帮助电网频率5分钟内从49.3Hz恢复正常 [6] - 在澳大利亚,首个百兆瓦级大型构网储能电站在保证可调度性的同时,具备系统强度支撑、频率支撑、惯量支撑等功能备用 [6]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战略 - 光伏、储能等领域低价现象频发,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今年第一季度整体亏损幅度同比增加274.3% [8] - 今年上半年,0.5C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同比下降27%,0.25C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同比下降69% [8] - 公司倡导“不卷价格卷价值”理念,强调以技术创新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将竞争维度从价格战转向技术突破 [9] - 公司在构网领域的技术跨越,被认为将以点带面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和迭代 [7]
阳光电源“全网况风光储构网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通过专家组鉴定
新华财经· 2025-09-28 20:24
技术突破与行业地位 - 公司"全网况风光储构网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 技术包含10多项行业首创 包括首次实现风光储全景构网和系统级构网 在15项构网关键性能方面优势明显 [2] - 技术采用"算法为核心 安全与能量管理为支撑 风光储应用为载体"的系统架构 有效提升电网安全性与运行效率 [2] 技术应用与项目实践 - 公司在构网领域已深耕20年 具备全球并网经验的丰富实践经验 [5] - 在四川阿坝州建设了四川省首个构网型储能示范项目 [5] - 技术成果攻克多项控制难题并实现规模化应用 [2] 行业背景与技术价值 - 新型电力电子不断接入使电网稳定运行面临严峻挑战 电压频率失稳导致的电网解列和崩溃可能成为常态 [2] - 构网技术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性技术 正发挥"定海神针"的重要作用 [2] - 企业级技术优势带动产业级技术进步 最终通过电网惠及终端用户 [5]
风光储全景!系统级构网启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26 14:15
核心技术突破 - 公司"全网况风光储构网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等15名权威专家鉴定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 - 攻克构网型宽域故障适应与多源协同控制难题 形成以算法为核心、安全与能量管理为支撑、风光储应用为载体的构网系统[4][5] - 四项关键技术获得鉴定通过:全网况宽域扰动构网控制技术、风光储变流器调控及多能耦合技术、构网装置主动安全设计、基于AI的能量管理系统[5] 技术性能优势 - 首创多维自同步稳源构网 实现SCR1.0-100强弱网平滑切换、±90°对称/非对称相角跳变全面支撑、0.1Hz-2.4kHz全频段振荡抑制、多次极端连续故障穿越不脱网[8] - 风光储全景构网技术使GW级场站实现全天候100%构网 多端口直流耦合减少设备投入 发电成本降低高达25%[8] - 突破PCS构网桎梏实现系统级构网 通过交直流全栈自研和全链协同 结合直流拉弧技术与热管理联动控制实现热失控预警[8] 全球应用案例 - 沙特NEOM全球最大风光储氢多能互补构网型项目成功并网[10] - 英国门迪百兆瓦级电网侧储能系统秒级响应 输出占英国电网储能调频总功率10%的瞬时功率 助力49.3Hz电网频率5分钟内恢复[10] - 澳洲帕马斯顿百MW级构网储能电站实现系统强度支撑、频率支撑、惯量支撑等功能备用[10] - 西藏才朋海拔5228米全球最高光伏电站成功并网 验证极严苛环境可靠性[10] 行业地位与资质 - 拥有870GW全球最多并网实战经验 深耕构网领域20年[8] - 具备全球电力电子设备及系统供应商中最大规模仿真实测平台 获得全球最多国家和电网准入许可[9] - 针对不同国家地区差异化电网场景因网制宜设计 覆盖多种并网规则和准入标准[9]
构网新突破,阳光电源风光储新动作
行家说储能· 2025-09-25 19:37
技术鉴定与突破 - 公司"全网况风光储构网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通过15名权威专家鉴定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 攻克单一控制模式并网变流器难以满足复杂网况要求 宽域扰动下构网算法适应能力差等技术瓶颈 [3] - 形成以算法为核心 安全与能量管理为支撑 风光储应用为载体的构网系统 [3] - 实现极端电网适应 多能协同优化 设备安全性跃升 智能化水平进阶四位一体突破 [3] 核心技术优势 - 首创多维自同步稳源构网技术 实现SCR1.0-100强弱网平滑切换 [6] - 支持±90°对称/非对称相角跳变全面支撑 0.1Hz~2.4kHz全频段振荡抑制 [6] - 实现多次极端连续故障穿越不脱网 将构网系统耐受值拉满 [6] - 首创风光储全景构网技术 GW级风光储场站可全天候100%构网 [6] - 多端口直流耦合减少PCS设备投入 发电成本降低高达25% [6] - 突破PCS构网桎梏 首次实现系统级构网 通过交直流全栈自研实现全链协同 [6] - 首创直流拉弧技术和热管理联动控制 实现热失控预警和安全构网 [6] 全球应用案例 - 全球最大风光储氢多能互补构网型项目在沙特NEOM并网成功 [7] - 英国门迪百兆瓦级电网侧储能系统秒级响应 输出功率占英国电网储能调频总功率10% [7] - 助力英国电网频率从49.3Hz在5分钟内恢复正常 避免大范围停电事故 [7] - 澳洲帕马斯斯顿百MW级构网储能电站提供系统强度支撑 频率支撑和惯量支撑 [7] - 全球海拔最高光伏电站——海拔5228米西藏才朋光储二期项目于2024年年底成功并网 [7] 研发与产业影响 - 公司拥有全球电力电子设备及系统供应商中最大规模仿真实测平台 [7] - 获得全球最多国家和电网准入许可 覆盖不同国家地区差异化电网场景 [7] - 拥有超870GW全球最多并网实战经验 深耕构网领域20年 [6] - 技术跨越将推动整个行业技术升级和迭代 [8]
风光储全景!系统级构网启幕
中国能源报· 2025-09-25 18:44
技术突破与鉴定 - 公司"全网况风光储构网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 四项核心技术获鉴定委员会一致通过:全网况宽域扰动构网控制技术、风光储变流器调控及多能耦合技术、风光储构网装置主动安全设计、基于AI的能量管理系统 [5] 核心技术优势 - 首创多维自同步稳源构网技术,支持SCR1.0-100强弱网平滑切换、±90°对称/非对称相角跳变全面支撑、0.1Hz-2.4kHz全频段振荡抑制、多次极端连续故障穿越不脱网 [5] - 突破PCS构网桎梏,首次实现系统级构网,通过交直流全栈自研和全链协同提升响应精度,首创直流拉弧技术与热管理联动控制实现安全构网 [6] - GW级风光储场站可实现全天候100%构网,多端口直流耦合减少PCS设备投入,发电成本降低高达25% [6] 应用案例与全球实践 - 沙特NEOM全球最大风光储氢多能互补构网型项目成功并网 [7] - 英国门迪百兆瓦级电网侧储能系统秒级响应,瞬时输出功率占英国电网储能调频总功率10%,5分钟内恢复49.3Hz电网频率 [7] - 澳洲帕马斯斯顿百MW级构网储能电站提供系统强度支撑、频率支撑和惯量支撑功能 [7] - 西藏才朋光储二期项目(海拔5228米)成功并网,验证极严苛环境可靠性 [7] 行业地位与基础设施 - 公司拥有20年构网领域经验,全球并网实战经验超870GW [6] - 具备全球电力电子设备及系统供应商中最大规模仿真实测平台,获得最多国家和电网准入许可,覆盖差异化电网场景 [6]
特高压“心脏”中的中国电力出海密码|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4:39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 - 特高压直流输电成为国家重要出海名片 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1][2] - 国内建成23个特高压直流工程 博瑞电力为其中19个提供核心装备[3] - 在昌吉-古泉±1100kV世界最高电压等级工程中提供1100kV特高压换流阀设备[3] 海外市场拓展 - 巴西美丽山二期±800kV项目中使用博瑞电力换流阀及直流测量核心设备[1] - 西电常变为巴西美丽山项目提供14台±800kV特高压换流变[3] - 2024年完成巴西伊泰普水电站±600kV改造项目 首创"外支撑+内悬吊"阀塔结构 尺寸压缩30%[4] 柔性直流技术应用 - 风光新能源装机达16.5亿千瓦 占比电源总装机46% 需特高压承担远距离输电[5] - 2024年7月全球首个特高压柔直工程——甘肃至浙江±800千伏项目开工建设[6] - 参与世界容量最大的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东莞工程 提供新一代柔性直流系统[6] 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 - 柔性直流技术以IGBT等全控型元件为核心 实现可再生能源并网与送出[5] - 开发构网型储能系统 智能抽蓄 柔性低频输电等新型电力系统产品[6] - 成功研制构网型储能 构网型SVG和静止同步调相机等技术装备[6]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常州成为全国最大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 在变压器 电力电缆 直流输电领域领先[1] - 通过国际合作将"常州制造"推向世界 巩固特高压设备制造重要地位[4] - 中国特高压技术在国际树立良好声誉 吸引多国选择中国厂商参与项目[3]
特高压“心脏”中的中国电力出海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4:35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 特高压直流输电成为中国"走出去"的重要名片 继高铁和核电之后[1] - 特高压直流输电是解决大容量 远距离输电及电网互联的重要技术手段[2] - 国内已建成23个特高压直流工程 博瑞电力为其中19个提供核心装备[3] 博瑞电力市场地位与技术实力 - 公司为世界最高电压等级±1100kV昌吉-古泉特高压工程提供换流阀设备[3] - 在巴西美丽山二期±800kV特高压工程中提供换流阀及直流测量等核心设备[1] - 实施我国首个海外高压直流改造项目——巴西伊泰普水电站±600kV改造工程[4] 海外市场拓展 - 通过巴西美丽山项目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声誉 吸引多国选择中国厂商[3] - 西电常变在巴西美丽山项目中提供14台±800kV特高压换流变[3] - 针对运行40年的老设备首创"外支撑+内悬吊"阀塔结构 尺寸压缩30%[4] 柔性直流技术发展 - 柔性直流技术成为可再生能源并网与送出的最佳解决方案[5] - 2024年7月全球首个特高压柔直工程——甘肃至浙江±800千伏项目开工建设[5] - 参与世界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背靠背东莞工程 提供新一代柔直系统[5] 新能源电网挑战 - 风光电源装机约16.5亿千瓦 占电源总装机46% 需特高压承担远距离输电[4] - 新能源发电随机性 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网稳定性构成挑战[4] 技术研发方向 - 加快构网型储能系统 智能抽蓄和柔性低频输电等产品研发[5] - 成功研制构网型储能 构网型SVG和静止同步调相机等技术装备[7] - 特高压柔直技术加速走向欧洲海上风电并网和东南亚岛屿供电项目[5] 常州产业集聚 - 常州成为全国最大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1] - 在变压器 电力电缆和直流输电领域位居行业领先地位[1] - 拥有上上电缆 华朋集团 安靠智电和博瑞电力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
阳光电源启动港股上市!2025H1储能收入178.03亿,同比增长127.78%,毛利率39.92%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26 05:3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 [2] - 归母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 [2] - 扣非净利润74.95亿元,同比增长53.52% [2] - 储能行业营收178.03亿元,占比40.89%,同比增长127.78% [3] - 光伏行业营收225.13亿元,占比51.72%,同比增长4.84% [3] - 其他业务营收32.17亿元,占比7.39%,同比增长85.96% [3] 产品结构 - 储能系统营收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毛利率39.92% [4] - 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营收153.27亿元,同比增长17.06%,毛利率35.74% [4] - 新能源投资开发营收83.98亿元,同比下降6.22% [4] - 光伏电站发电营收7.61亿元,同比增长59.44% [4] - 储能系统产品收入超过光伏逆变器 [5] 地区分布 - 海外营收253.79亿元,同比增长88.32%,占比58.30% [6] - 国内营收181.55亿元,同比增长3.48%,占比41.70% [6]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20.37亿元,同比增长37% [8] - 研发人员占比约40% [8] - 累计获得申请专利10541件,其中发明5690件、实用新型4142件、外观设计709件 [8] 技术产品创新 - 最新发布PowerTitan 3.0 AC智储平台,推出Flex版10尺3.45MWh、Class版20尺6.9MWh、Plus版30尺12.5MWh三款型号 [9] - Plus版能量密度超500kWh/㎡,为目前全球最高 [9] - 采用684Ah叠片电芯、碳化硅PCS,搭载PowerBidder电力交易辅助决策软件、PowerDoctor电站智能运维平台 [9] - PowerTitan 2.0 10MWh全液冷储能系统在全球广泛应用 [10] - 面向10/20kV大工业场景发布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PowerStack 835CS [10] - 升级干细胞电网技术,首创"电池-变流器-场站"三级协同架构,发布《干细胞构网技术2.0白皮书》 [11] - 发布业内首本电芯管理白皮书《BM²T电池管理技术白皮书》 [12] - 最新推出PowerStack 255CS系统,功率125kW,容量升级至257kWh,支持2/4h方案 [13] - 工商业领域首推定制化构网技术,支持MW级园区黑启动 [13] 项目应用 - 构网技术助力英国电网频率恢复,应用于广西涠洲岛孤岛储能电站、沙特NEOM项目、西藏乃东才朋光储项目、西藏阿里60MW/120MWh全球最大构网型离网储能项目等 [11] - 助力西藏十多个构网储能电站并网,为南网首个构网型储能项目云南文山电站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12] - 储能系统广泛应用于欧洲、美洲、中东、亚太等成熟电力市场 [13] - 所有参与的储能项目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 [13] 战略举措 - 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