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网型储能系统
搜索文档
天合储能再获海外GWh级储能大单
鑫椤锂电· 2025-10-30 16:05
项目与订单 - 天合储能与Atlas Renewable Energy在智利联合开发233MW/1003MWh构网型储能项目 [1] - 该项目紧随Atlas Renewable Energy近期完成的4.75亿美元融资之后 将用于建设光伏+储能综合体 [1] - 项目旨在为智利矿业提供清洁能源 同时增强国家电网的韧性 [1] 技术与产品 - 项目采用先进的构网型控制策略 使储能系统具备电压源特性 可在无外部电网支撑条件下自主建立电压与频率 [1] - 该系统可实现黑启动 虚拟惯量支撑 阻尼振荡抑制 RoCoF主动响应测试等功能 [1] - 系统可显著增强电网抗扰动能力 抑制宽频振荡 并在电网故障或停电期间维持关键负荷稳定运行 [1] 市场与业绩 - 天合储能在智利 阿根廷及中美洲市场进展显著 2025年已实现1.2GWh出货量 [2] - 公司2026年已签署合同总量突破2.5GWh [2]
233MW/1003MWh构网型储能!天合储能斩获智利大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10-29 05:00
文 | 天合光能 近日,天合储能再获海外GWh级储能大单,将携手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商Atl as Renewabl e Ene r g y在智利联合开发233MW/ 1003MWh构网型储能项目。 该项目紧随Atl a s Re newa bl e Ene rgy近期4.75亿美元融资完成之后,将用于建设这一大 型光伏+储能综合体,旨在为智利矿业提供清洁能源,同时增强国家电网的韧性。 随着拉美地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加速,电力系统惯量下降、电压频率稳定性恶化等问 题日益突出,传统跟网型(Gri d -Fo ll owi n g)储能难以满足弱电网或高波动场景下的稳 定运行需求。 天合储能与Atl a s Re n ewa b l e Ene rgy在智利联合开发的233MW/ 1003MWh储能项目,采 用先进的构网型(Gri d -Fo rmi ng)控制策略,使储能系统具备电压源特性,可在无外部 电 网 支 撑 条 件 下 自 主 建 立 电 压 与 频 率 , 实 现 黑 启 动 、 虚 拟 惯 量 支 撑 、 阻 尼 振 荡 抑 制 、 RoCoF主动响应测试等功能。该系统可显著增强电网抗扰动能 ...
风光储全景,阳光电源打造系统级构网技术新高地
中国能源报· 2025-10-13 19:13
文章核心观点 - 阳光电源的构网型技术通过院士及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望为行业树立技术标杆并引导良性发展 [2] - 公司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塑造差异化优势 在光伏储能行业价格竞争激烈的背景下 倡导不卷价格卷价值的理念 [10][11] 构网技术突破与优势 - 阳光电源形成以算法为核心、安全与能量管理为支撑、风光储应用为载体的构网系统 实现四位一体突破 [4] - 公司首创多维自同步稳源构网 可实现SCR1.0-100强弱网平滑切换 ±90°对称/非对称相角跳变全面支撑 0.1Hz-2.4kHz全频段振荡抑制 [4] - 首创风光储全景构网 使吉瓦级风光储场站可全天候100%构网 解决弱网自稳定问题并提升经济性 [5] - 突破PCS构网桎梏 首次实现系统级构网 通过交直流全栈自研和全链协同 实现更精准的能量响应和安全构网 [5] 全球项目实践验证 - 国内首台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在河北张北县通过实测验证 在不同电网条件下表现良好暂/稳态控制能力 [7] - 全球海拔最高光伏电站西藏才朋光储二期项目(海拔5228米)成功并网 验证构网型储能系统在严苛环境可靠性 [7] - 沙特全球最大风光储氢多能互补构网型项目采用阳光电源系统并网成功 [7] - 在英国 公司多个百兆瓦级电网侧储能系统秒级响应 瞬间输出占当时英国电网储能调频响应总功率10%的瞬时功率 助力电网频率5分钟内从49.3Hz恢复正常 [7] - 在澳大利亚 首个百兆瓦级大型构网储能电站在保证可调度性同时 具备系统强度支撑、频率支撑、惯量支撑等功能 [8] - 公司拥有全球电力电子设备及系统供应商中最大规模仿真实测平台以及最多国家和电网准入许可 [8] 行业背景与公司战略 - 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构网技术重要性日益凸显 [2] - 光伏行业面临价格压力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整体亏损幅度同比增加274.3% [10] - 储能系统价格下降明显 CNESA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0.5C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同比下降27% 0.25C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同比下降69% [10] - 阳光电源在行业低价竞争背景下 始终倡导不卷价格卷价值理念 通过技术创新将竞争维度从价格战转向技术突破 [11]
风光储全景,阳光电源打造系统级构网技术新高地
中国能源网· 2025-10-13 15:57
技术鉴定与行业影响 - 公司《全网况风光储构网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通过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学术鉴定,被认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 构网技术通过电网、电科院等专家评委集体鉴定,有望为行业树立技术标杆,引导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1] - 构网型技术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在提升电网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效接入及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方面潜力巨大 [2] 核心技术突破 - 公司围绕“构网算法、风光储系统方案、安全设计和能量管理”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以算法为核心、安全与能量管理为支撑、风光储应用为载体的构网系统 [2] - 首创多维自同步稳源构网,可实现SCR1.0–100强弱网平滑切换、±90°对称/非对称相角跳变全面支撑、0.1Hz–2.4kHz全频段振荡抑制、多次极端连续故障穿越不脱网 [2] - 首创风光储全景构网,使吉瓦级风光储场站可全天候100%构网,解决弱网自稳定问题,并通过多端口直流耦合提升系统级构网经济性 [3] - 突破PCS构网桎梏,首次实现系统级构网,通过交直流全栈自研、全链协同,避免储能拼装排异反应,并首创直流拉弧技术和热管理联动控制实现热失控预警 [3] 全球项目实践验证 - 公司构网技术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包括国内首台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在河北张北县通过实测验证,在强、弱、极弱电网条件下表现良好 [6] - 全球海拔最高(5228米)的光伏电站西藏才朋光储二期项目成功并网,验证了构网型储能系统在严苛环境下的可靠性 [6] - 在沙特,全球最大风光储氢多能互补构网型项目并网成功 在英国,公司百兆瓦级电网侧储能系统秒级响应,瞬时输出功率占当时英国电网储能调频响应总功率10%,帮助电网频率5分钟内从49.3Hz恢复正常 [6] - 在澳大利亚,首个百兆瓦级大型构网储能电站在保证可调度性的同时,具备系统强度支撑、频率支撑、惯量支撑等功能备用 [6]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战略 - 光伏、储能等领域低价现象频发,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今年第一季度整体亏损幅度同比增加274.3% [8] - 今年上半年,0.5C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同比下降27%,0.25C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同比下降69% [8] - 公司倡导“不卷价格卷价值”理念,强调以技术创新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将竞争维度从价格战转向技术突破 [9] - 公司在构网领域的技术跨越,被认为将以点带面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和迭代 [7]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绿电照高原——西藏奋力推进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新华网· 2025-10-07 15:58
西藏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西藏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形成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清洁能源体系 [1] - “十四五”以来,西藏大力发展水电、光伏、风力发电,有效缓解冬春季节缺电状况 [1] - 2025年1至7月,西藏全社会用电量达97.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3%,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5] 重点清洁能源项目进展 - 巴塘水电站总装机容量75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3.75亿千瓦时,可满足175万个家庭一年用电量 [2] - 华能加娃一期光储电站装机规模25万千瓦,配套5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系统,储能可夜间连续4小时输出20万千瓦时电量 [2] - 华电曲松堆随风电项目总装机40兆瓦,安装8台5兆瓦风电机组,配套8兆瓦/32兆瓦时储能系统,年输送清洁能源可满足约4.5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3] - 八宿100兆瓦风电项目年发电量达2.23亿千瓦时,可满足约23万人全年生活用电 [3] 电网基础设施提升 - 阿里联网工程投运后,西藏供电可靠率达到99.6%,实现大电网对全区74个县(区、市)与主要乡镇全覆盖 [4] - 2024年西藏人均电力消费4404.8千瓦时,比2012年增长162.89% [4] - 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间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至120万千瓦,冬季送电入藏电量可达全西藏用电量的35% [5] - 西藏电网迈入以500千伏为主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超高压统一电网新时期 [3] 跨区域绿电交易 - 西藏绿色电力首次跨区域输送至上海,交易电量为785万千瓦时,预计可帮助上海减少2.41万吨标准煤消耗,减排二氧化碳6.01万吨 [1]
中车株洲所助力西藏阿里独立构网型储能项目通过人工短路试验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22 16:17
项目突破 - 大唐西藏阿里独立构网型储能项目成功通过人工短路试验 突破4300米高海拔环境下低温低气压等技术难点 成为国内百MWh级高海拔独立构网型储能标志性工程[2] - 项目于2024年11月实现顺利并网 目前处于关键性能验证阶段 每天可稳定提供电量28万度以上 每年新增清洁能源2000万千瓦时以上[5] - 人工短路试验验证储能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和短路电流提供水平 表明系统可经受电网最严苛故障工况考验 有效提升阿里地区弱电网暂态稳定性[2] 技术优势 - 依托65年在算法器件材料三大核心技术领域积累 取得构网型储能技术突破性成果[3] - 突破动态阻抗重塑与多机协同控制技术 适配高海拔地区多设备联动复杂场景[4] - 攻克毫秒级响应的高低压穿越无功支撑技术 解决低短路比下连续高低穿越难题[8] - 提出抑制宽频振荡的瞬时功率高速响应技术 有效提升电网稳定性[8] - 实现跟网构网模式无缝切换 解决电网惯量支撑不足和短路容量提升难题[8] 行业影响 - 项目有效填补西藏阿里地区电能缺口 解决上万户当地居民用电问题[5] - 公司将以该项目为起点 持续加大储能技术研发投入 推动构网型储能在更多复杂环境推广应用[5] - 公司助力阳江翌川金属用户侧储能电站实现125MW/250MWh全容量并网 并通过国内首个储能强制性国标认证[9]
四部门重磅发布!涉及锂电/钠电/固态电池/液流电池/BMS/飞轮/超级电容/构网储能等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22 16:17
核心观点 - 到2030年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 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 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2][6] - 重点发展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 低碳高效能量转换 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 高效稳定能源输送四大战略任务装备[6] - 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5][6] 能源勘探开发装备 - 煤炭开采装备突破高硬度岩体截割材料 高功率密度防爆传动系统等技术 研制深井井筒机械破岩智能建造 超大型轮斗挖掘 年产千万吨成套装备[7] - 油气装备研发深地深水全波场地震勘探 随钻高精度测井 万米深地智能钻井 千米深水防喷器等关键装备[7] 能量转换装备 - 煤电突破低成本高灵活高可靠清洁降碳技术 提升宽负荷能效和智能化水平 燃气轮机突破高效宽工况压气机技术 构建H/J级高参数机组谱系[8] - 风电突破高性能海上叶片 高功率齿轮箱 超高混塔塔架 低成本漂浮式基础等装备 光伏突破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组件 高压组串式逆变器[9] - 光热发电突破30万千瓦级成套技术装备 水电研制千米水头段大容量冲击式机组 海洋能研制兆瓦级潮流能发电装置[10] - 核能加快突破压水堆关键装备 开展小型堆四代堆新装备研发 提升高温强辐射环境材料服役性能[10] 能源存储装备 - 电池储能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 构建低成本长时钒基铁基有机液流电池体系[11] - 物理储能突破大容量低成本技术 研制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及大容量变速机组 研发大功率高参数压缩机膨胀机[11] - 短时高频储能研制高效率飞轮储能 高比能长寿命超级电容器 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研发[11] - 氢能突破高效率电解水制氢装备 开发高压管束集装箱 高压大排量氢气压缩机 低能耗氢液化膨胀机等储运装备[12] - 氢能应用突破富氢竖炉 掺氢/纯氢燃气轮机 大功率高稳定性燃料电池等关键装备[12] 能源输送装备 - 输变电装备研制高可靠大容量低损耗直流换流变压器 基于高参数功率器件的换流阀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14] - 配电系统研制一二次深度融合智能开关和固态断路器 智能融合终端 构网型和柔性直流等先进装备[14] - 化石能源输送突破深海油气输送钢管柔性管技术 研制离心式天然气管道压缩等装备[15] - 煤炭输送突破粗颗粒煤浆管道运输技术 研制千公里千万吨级输煤管网装备[15] 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能源装备智慧调控研发自主可控嵌入式操作系统 一体化智能调控优化系统 数字孪生系统及垂直领域大模型[16] - 终端装备突破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 搭建全景感知网络 研制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终端[17] 绿色高端发展 - 绿色发展突破组件关键元素替代 经济型绿色循环材料 多能协同分级互联调控等技术[18] - 再制造与回收突破关键装备精准检测和复杂零部件原位修复技术 构建光伏风电设备回收标准规范[18] 产业创新生态 -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 提高扣除比例 国有企业创新投入视同利润加回[19] -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支持创新平台及试验验证中试平台 培育首台套检验检测机构[19] - 鼓励首台套应用完善推广目录 建立国有企业采购绿色通道 投保后免收质量保证金[20] - 加大政策支持国家科技项目加大攻关支持 用好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22]
四部门:推动建立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装备体系 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5:49
储能电池装备体系 - 推动建立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装备体系 [1] - 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 [1] - 构建低成本长时钒基、铁基、有机等液流电池装备体系 [1] 电池安全与管理技术 - 突破电池管理系统安全监测、隐患预警和主动防护技术 [1] - 提升储能电池本征安全性能 [1] 物理储能技术与装备 - 突破大容量、低成本物理储能技术 [1] - 研制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及大容量变速机组 [1] - 研发大功率、高参数压缩机及膨胀机等关键装备 [1] 储热与短时高频储能装备 - 研发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储热关键技术装备 [1] - 研制高效率飞轮储能、高比能长寿命超级电容器等短时高频储能装备 [1] - 推动短时高频储能装备开展工程验证 [1] 构网型储能技术 - 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研发 [1] - 研制多场景、多工况自适应构网型储能系统及装备 [1]
特高压“心脏”中的中国电力出海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4:35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 特高压直流输电成为中国"走出去"的重要名片 继高铁和核电之后[1] - 特高压直流输电是解决大容量 远距离输电及电网互联的重要技术手段[2] - 国内已建成23个特高压直流工程 博瑞电力为其中19个提供核心装备[3] 博瑞电力市场地位与技术实力 - 公司为世界最高电压等级±1100kV昌吉-古泉特高压工程提供换流阀设备[3] - 在巴西美丽山二期±800kV特高压工程中提供换流阀及直流测量等核心设备[1] - 实施我国首个海外高压直流改造项目——巴西伊泰普水电站±600kV改造工程[4] 海外市场拓展 - 通过巴西美丽山项目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声誉 吸引多国选择中国厂商[3] - 西电常变在巴西美丽山项目中提供14台±800kV特高压换流变[3] - 针对运行40年的老设备首创"外支撑+内悬吊"阀塔结构 尺寸压缩30%[4] 柔性直流技术发展 - 柔性直流技术成为可再生能源并网与送出的最佳解决方案[5] - 2024年7月全球首个特高压柔直工程——甘肃至浙江±800千伏项目开工建设[5] - 参与世界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背靠背东莞工程 提供新一代柔直系统[5] 新能源电网挑战 - 风光电源装机约16.5亿千瓦 占电源总装机46% 需特高压承担远距离输电[4] - 新能源发电随机性 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网稳定性构成挑战[4] 技术研发方向 - 加快构网型储能系统 智能抽蓄和柔性低频输电等产品研发[5] - 成功研制构网型储能 构网型SVG和静止同步调相机等技术装备[7] - 特高压柔直技术加速走向欧洲海上风电并网和东南亚岛屿供电项目[5] 常州产业集聚 - 常州成为全国最大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1] - 在变压器 电力电缆和直流输电领域位居行业领先地位[1] - 拥有上上电缆 华朋集团 安靠智电和博瑞电力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
科技日报:湖北首个变电站内储能项目在武汉投运
科技日报· 2025-07-24 09:29
电网负荷与储能项目投运 - 湖北武汉近期持续高温导致电网最大用电负荷两次突破历史新高 [1] - 湖北省首个变电站内构网型储能项目在武汉110千伏宝安变电站投运 [1] - 该项目在用电高峰期可向主电网最高输出电量2万度 [1] - 项目采用削峰填谷方式缓解电力设备负载压力 [1] 储能项目技术细节 - 项目总容量达到1万千伏安 [3] - 一次最高可向主电网10千伏线路输出2万度电 [3] - 在用电高峰期可承担变电站主变压器10%的负荷 [3] - 项目包含4座储能电池仓及逆电器、储能控制室等设备 [3] - 截至7月22日已完成安全充放电4次,累计输送电量8万度 [3] 构网型储能技术特点 - 构网型储能系统扮演"虚拟发电机"角色 [4] -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与控制算法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 [4] - 可独立构建电网电压和频率,主动参与电网调节 [4] - 相比传统储能系统能更高效强力地维持系统稳定 [4] 项目建设与运营 - 项目在高温期间克服了工期赶、天气差、设备运输难等不利因素 [3] - 采用预置基础、交叉作业和两班对倒等方式确保如期投运 [3] - 系统在负荷低谷时蓄电,高峰时放电,以无感知方式接入主电网 [3]